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留守兒童心理學論文: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學論文: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加,這些留守兒童正值生長髮育、接受義務教育、思想啟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關愛和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留守兒童心理學論文: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

(一)人際交往障礙

敏感多疑,缺少朋友。大多數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外出,家裏經濟條件較為落後,一般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隔代撫養的劣勢是祖輩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接觸的生活面與兒童的有很大不同,不利於兒童模仿學習人際交往方式,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處於劣勢,並且表現為過度敏感、疑心較重,總是感覺被別人輕視和欺負,在與人交流之時常常充滿警惕和敵意,久而久之,導致朋友越來越少。

(二)怨恨不滿情緒

怨恨父母,不滿社會。許多留守兒童認為家裏窮,父母沒有能力,只能出去打工,對父母打工並不理解,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因此而產生了對於父母的怨恨之情,並且刻意與之疏遠,甚至在心底埋怨父母的無情。有些孩子在看到正常家庭的兒童生活較為富裕幸福之後,還會認為社會不公平,對社會不滿。

(三)行為反常

恐懼焦慮,行為叛逆。一般情況下,留守兒童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缺乏監護與教育,他們有很強烈的不安全感,這會導致他們道德品質較差,常有違規、違紀現象,並且叛逆行為時有發生;而他們又由於這些叛逆行為的發生而不被其他老師、同學所接納,甚至受到排斥和歧視,這更加深了他們的焦慮和不滿。

(四)人生觀、價值觀的偏移

打工主義,現實主義。在“打工潮”帶來的影響下,家長平時對子女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並不關心,由於長時間見不到孩子,家長更多的是給予孩子金錢方面的彌補,使得留守兒童的道德水平呈下降趨勢;並且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國中畢業就外出打工賺錢的不良影響,導致兒童對個人價值,人生理想狹隘化,固化,難以樹立高遠的理想,宏大的抱負。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不能脱離社會而存在,隨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這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留守兒童。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留守兒童是社會轉型期的特殊產物,留守兒童問題也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兒童的教養主體,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理應全面承擔起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的責任。目前,由於學校教育仍是應試教育佔主導,素質教育流於形式;加上農村的學校的教育評價制度不完善,大多數老師僅僅關心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忽略“成績差”的學生。一方面,留守兒童屬於特殊的社會羣體,其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比其他同齡兒童差,在學習方面困難較多,很難引起學校、老師的注意;加上留守兒童性格孤僻自閉,沉默寡言,人際關係十分敏感,極易產生心理問題;而老師卻沒有足夠的重視,並且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對於留守兒童特別的心理、感情需求更無法顧及,使其心理問題更加嚴重。另一方面,學校裏常對留守兒童進行寄宿制管理方式。因為集體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減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提高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但是,據調查,大部分農村經濟條件較差,學校缺乏寄宿條件,即使是住校,也對留守兒童心理幫助不大。

(三)家庭因素

經研究表明,在温馨和睦家庭中成長的兒童,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多是積極向上的,相反,從小缺失父母關愛的兒童則很容易出現悲觀情緒,導致人格心理的不健全。親情缺失是留守兒童成長中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與父母互動,留守兒童常表現為情緒上的緊張,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對冷漠;性格上較為內向、孤僻;行為上表現為獨來獨往,人際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識不強,常有撒謊、怨恨父母等行為發生。調查顯示,非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顯著高於留守兒童。家庭監管不到位是另一個相對重要的原因。留守兒童的家庭監護系統很多是由隔代監護者構成的,他們對留守兒童的監管存在着種種誤區,大多對孩子溺愛放縱,監管極不到位。在這種教育環境下,許多留守兒童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最後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有數據表明,農村留守兒童患焦慮症、自閉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比例遠高於非留守兒童,而這些心理問題的產生離不開家庭因素的不良影響。

(四)個人因素

以上因素都是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在生活中,一些農村留守兒童自認為和其他兒童相比是特殊的,致使他們的自卑心理愈加嚴重,開始自暴自棄。許多留守兒童的消極行為是源於他們對自身的錯誤認識,從而導致了許多消極心理的出現。

三、結束語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進城務工的人數和比例還會持續上漲,農村留守兒童還將長期存在,而他們的發展將會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繁榮、穩定以及和諧。關注農村留守兒童不能僅僅侷限於表面,在現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大發展的前提下,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物質生活,更應當關注他們的內心,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這樣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和要求,這樣才符合人民羣眾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基本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nmr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