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演講稿 >

熱愛勞動演講稿[通用]

熱愛勞動演講稿[通用]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熱愛勞動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愛勞動演講稿[通用]

熱愛勞動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高三一班的XXX,很高興能站在這裏做這樣一篇演講——《勞有所得,勞有素養》。

你們或是剛從四天的五一假期中戀戀不捨地走出來,或是剛放下書香沁人的傳統文化課本,嘴裏還唸唸有詞“夙興夜寐,灑掃庭內”。勞動一詞對於我們並不陌生,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觀念又是我們每個人在課堂上所薰陶的,但我們真的把“熱愛勞動”內化於心了嗎?對於新時代的我們來説,勞動不僅僅只為了生存,為了生活,更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素養。“勞有所得,勞有素養”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閃爍光芒,在科技發展的潮流中熠熠生輝。

勞動是為了生存,但它更是一種樂趣。《四時田園雜興》中“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一副農家勞作圖躍然紙上;勞動是為了清掃門面,實際上也是為了良好家風的傳承。“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文人墨客的勞動,總是帶着一種曠達。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好生活令人神往;《鄉村四月》中“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則是一份恬靜。

《左傳》中“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和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相吻合。黃大年愛崗敬業,為中國地球物理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做一朵小小浪花奔騰”是他最驕傲的事情。四川大學從20xx年起開設的種田課鼓勵大學生們“愛崗敬業”引起了不少熱議。然而,不少人卻在頻頻發問,人工智能化的時代,我們還有必要勞動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人工智能在某些地方已經超越了人類。阿爾法狗,天河二號更是凸顯出AI的強大力量。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的新科技,卻又限制了我們雙手的發展。我們是否過多依賴於人工智能?今年春天一組“進化圖”登上熱搜,圖旁的一句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工具——鼠標”。我不禁捫心自問,這是不是限制了人類的雙手勞動。當我們把打掃家務,收割作物,汽車駕駛甚至家庭作業都交給AI去完成,那我們又如何思考,又如何活出真正的價值?

而如今許多人只記得陳蕃所説“大丈夫處事,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許多年輕人們胸懷鴻鵠之志,卻又常常在關鍵之處束手無策。“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魏永康17歲時考上了中國科學院的碩博連讀,卻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退學。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勞動和學習也同樣重要。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家務也不會,那他怎麼會成為天才呢?況且不是天才的你們,在家勞動過嗎?飛速發展的時代中,我們又怎麼能只顧自己的.一寸之地?

勞有所得,勞有素養。這不僅僅是一線工作者身上應該體現的,也得在全人類身上體現。我們不能“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更不能做社會的寄生蟲。表面光鮮亮麗,生活環境骯髒不堪的人,又如何真正為社會作貢獻呢?

伴隨時代發展的,還有層出不窮的“代”,可我們畢竟還要為了自己而生活。勞動過程雖苦,但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是勞動後的經驗,還有成功後的喜悦。當然,還要勞有素養,做一個文明人,豐衣足食的同時,把代代相傳的家風和良好習慣傳承下去。

同學們,讓我們把“勞動”這一傳統美德內化於心,內化於行並不斷髮揚光大吧。“人生在勤,不勞何獲。”聽吧!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解放出雙手,身體力行地為自己為國家不懈勞動,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熱愛勞動演講稿2

親愛的復興中學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勞動,於無聲處煉精神》。眾所周知,勞動是我國千百年來傳承的精神力量,驅動着國人奮力向前。然而就在最近,許多輕視勞動的言論甚囂塵上,掩蓋了勞動的光輝。今天,就讓我們撥開迷霧,看清勞動和它煉就的民族精神。

或許有人堅持認為,勞動只是最基礎的體力活動,於學習無益,更被科技發展所拋棄。更有甚者,希望通過花錢僱人的方式,推卸勞動義務。誠然,勞動不能直接提高學習成績,它的工作效率或許比不上現代科技,但真正寶貴的,是它煉就的精神,是它磨鍊出的心靈力量。

勤於勞動者,意煉神凝,艱難亦從容。恩格斯有言:勞動是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如果説學習為人的.生活鋪平了道路,那麼勞動則為人生鑄就了脊樑。那些以學習忙為由推卸勞動責任的人,可曾想起過北大學霸與父母的“萬言斷交書”?作為學習的精英,他卻被心理問題折磨,可見沒有勞動打下的心理基礎,學習再精也經不起社會的考驗。

勤於勞動者,成熟穩重,為社會謀幸福。社會是由人關聯而成的,人工智能可以輔助社會運行,卻不能決定一切。作為社會真正的主人,我們放棄磨鍊的機會而乞靈於機械,又何嘗不是一種倒退?“聖人不以所用害所養”。在日漸複雜的社會中,是勞動讓我們紮根於現實的土壤,清楚認知自己的責任,從而做出貢獻。倘若有了科技而高枕無憂,那科技也必將止步。

勤於勞動者,艱苦奮鬥,為民族鑄國魂。從古至今,發展、統一這條荊棘路,總是在勞動者腳下變為坦途。論古,“禹、文王躬耕而有天下”,勞動者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論今,袁隆平,屠呦呦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樣離不開田間地頭的堅守。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耽於享樂之人最終被命運拋棄。白居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之呼猶在耳,“唐皇重色思輕國”導致開元盛世的中斷,令人觸目驚心。究其根本,是推卸責任的僥倖心理作祟,而忽略了勞動凝聚的民族精神。

同學們,時至今日,歷史的輝煌與教訓仍在我們耳邊迴響,作為青少年,勞動煉就的精神,看似離我們很遠,但它們正在我們心中發揮着作用。試想,如果不曾參加過值日,如果沒有在衞生掃除中出過一份力,如果在家沒有洗過衣服、做過飯……我們又怎麼理解“責任”,“親情”這些詞語的真諦?我們又如何擔當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重任呢?因此,勞動並不是浪費時間,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我們應當補齊的必修課程。

同學們,我們不必等到走入社會,也不必在學習與勞動間抉擇。從日常小事做起,開始力所能及的勞動吧。從家務到校園衞生,從整理宿舍到掃清積雪,這些都是生活這本大書的精彩片段,足以讓我們強壯體魄,磨鍊意志,走向更輝煌的明天!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yanjiang/25pj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