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淺談職業院校

淺談職業院校

1.路在何方?

淺談職業院校

運城各個大小培訓學校最頭痛的是什麼?恐怕普遍回答是招生了。學校越來越多,生源越來越少,最可怕的是學生越來越看不起自己的學校。使得招生更加困難,因為招生難,所以就不擇手段的招生,把商場用的各種手段都用到教育領域,拼命的廣告宣傳,甚至用謊言去誘惑學生。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明明是內功不足卻在外功上折騰,其結果可想而知。

很多學校用“分配工作”來吸引招生,甚至一些學校還把這當做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靠此舉來發展壯大學校。

而我認為,這是一條危險的方向,順着這個方向走,路會越走越窄,越走越難。學校即使投資的很大,但是永遠做不強。學校遠離了教育的靈魂,沒了自身的價值。

(這個看似很美麗的路為何走不通?請看我的另一篇論述,“市場經濟時代下的學習與就業”)

有的學校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卻沒辦法,不靠“分配工作”來吸引引學生,那麼靠什麼來吸引呢?

2. 運城各職業院校到底缺乏的是什麼?

儘管,運城學校很多,不少學校根本就沒有生源,勉強度日。但這不能説,運城培訓教育領域飽和了。教育領域,尤其是民營教育,我一直認為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運城職業院校找不到生源,不是因為類似的學校多。而是因為他們不敢面對現在各學校所面臨的真正的'問題。運城不缺乏學校,但缺乏真正的教育家,不缺乏優秀的教師,但缺乏優秀的教育理念。

20xx年新東方納斯達克上市,其後一年的時間裏,股價翻了5倍,20xx年新東方培訓127萬人次。創始人俞敏洪佔學校30%多點的股票,其身價已經是幾十億。成為全國最富裕的老師,美國的哈佛在課堂上把新東方當做教學案例。俞敏洪辦學校的時候恐怕想象力再豐富也不會想到辦個培訓學校能到美國上市,學校市值居然能達到數百億。俞敏洪談他最初的理想就是想做一名優秀的老師。

1998年,我剛到北京的時候,新東方還是個“流學校”,因為沒有自己的教室,沒有固定的教學場所,常常是流動式的上課,這節課在A地下節課就得去B地。租用的房子,比如中國科學院的一些研究所,雖説是中科院,其實有些研究所比中學還窮,50-60年代的老房子,一些硬件設施還不如現在運城的一些中學。最初俞敏洪的宣傳模式主要是在電線杆上,牆上,各個大學的海報欄裏貼小廣告,另外再加上免費試聽。北京是全中國教育業最發達的地方,學生多,學校也多,60多所大學,其中還不算民辦大學及其各種培訓學校,海淀區又是大學的集中地,北大,清華,外語學院,北師大,中國人民大學等等都是全國一流的大學,這些大學基本都辦有英語培訓班,(俞敏洪曾經有過打着北大的牌子來辦培訓班,但被北大拒絕了)社會上的各種英語培訓學校那更不知有多少了。這就是新東方當時的生存環境。

標籤: 職業院校 淺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l6gm0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