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辦公 >

中國傳統雕版印刷術

中國傳統雕版印刷術

 彩色雕版印刷

中國傳統雕版印刷術

彩色雕版印刷是用雕版印刷多種顏色印刷品的工藝技術。習慣上有套印術、套版印刷、多色印刷、彩色印刷等多種叫法。彩色雕版印刷的發明和發展最能體現雕版印刷術的發展過程。以其出現時間先後次序,可劃分為“刷塗套色”、“刷捺套印”、“刷版套印”、“分版套印”、“?版印刷”等五種工藝方法。這五種方法按先後次序排列起來,可清晰地勾畫出雕版印刷在工藝技術發展歷程中的脈絡和軌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中國古代的文字雕刻技術歷史很久,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先寫字後雕刻而成。

青銅器銘文,在澆鑄前需要刻制字範,這種字範當是凸起的反體字,説明當時已有高超的文字雕刻技藝。有的銘文,是由單個字範拼組而成,這對後來的泥活字技術,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中國古代的石刻文字,歷史久、數量多,反映了精湛而嫻熟的文字雕刻技藝。最着名的石刻文字有先秦的《石鼓文》、秦刻石、東漢《熹平石經》、三國時魏《正始石經》。

南北朝時,出現了反體石刻和凸體石刻以及在木板上雕刻一百多字。這些技術,與印版的雕刻更為接近。

雕版印刷術──大約在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着紙、墨的出現,印章也開始流行起來。公元4世紀東晉時期,石碑拓印得到了發展,雕版印刷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紙鋪到版上印刷,即為雕版印刷的雛形。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印製工藝非常精美。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開始只在民間流行,並有一個與手抄本並存的的時期。唐穆宗長慶四年,詩人元稹為白居易的《長慶集》作序中有"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燁賣於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燁賣"就是叫賣。這説明當時的上層知識分子白居易的詩的傳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雕版印刷的方法:把木材分解成一塊塊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反貼在木板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劃,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劃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後,即可印書。印書時,先用蘸了墨的刷子,在雕好的板上刷墨,然後把自紙覆在板上,另用一把乾的刷子在紙背上輕刷,紙拿下來,一頁書就印好了。多數人認為是在唐朝時候發明的。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説,雕版印刷唐代尚未盛行。五代時期開始印製大部儒家書籍馮道始印"五經"。以後,經典皆為版刻本。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發展到全盛時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經》,雕版13萬塊,花費12年。至今中國仍保存着大約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跡使之被認為是稀有的書中典範。

根據明朝時候邵經邦《弘簡錄》一書的記載: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收集封建社會中婦女典型人物的故事。編寫了一木叫《女則》的書。貞觀十年土長孫皇后死了,宮中有人把這本書送到唐太宗那裏。唐太宗看到之後,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來。

貞觀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女則》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這一年,也可能稍後一些。這是我國文獻資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從這個資料來分析。可能當時民間已經開始用雕版印刷來印行書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則》印出來。雕版印刷發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則》出版的年代更早。

到了九世紀的時候,我國用雕版印刷來印書已經相當普遍了。

唐鹹通《金剛經》

這部《金剛經》長約一丈六尺,高約一尺,是由七個印張粘連而成的卷子。卷首有一幅畫,上面畫着釋迦牟尼對他的弟子説法的神話故事,神態生動,後面是《金剛經》的全文。卷未有一行文字,説明是鹹通九年刻的。

這本書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雕板印刷書籍。圖畫也是雕刻在一塊整版上的,也許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畫。

宋朝時,印刷業更加發達起來,全國各地到處都刻書。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經》,刻板十三萬塊;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機構——國子監,印經史方面的書籍,刻板十多萬塊。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當時印刷業規模之大。宋朝雕板印刷的書籍,現在知道的有七百多種。

宋朝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銅板雕刻。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刷廣告所用的銅版。

單色雕版印刷

單色雕版印刷是用一塊印版印刷一種顏色印刷品的工藝技術。這種工藝技術發明最早、應用最久,而且在工藝技術上始終沒有多大變化從唐朝開始推廣應用迄今,主要用於書籍印刷;在古代也曾用來印刷書籍以外的諸如報紙、地圖、證券、版畫等印刷品的印刷。歷史上所有大規模的刻印工程,譬如五代刻印的《九經》、宋代刻印的《開寶藏》等,均採用單色雕版印刷。

 鄆城水滸紙牌及雕版印刷工藝

雕版印刷水滸紙牌是鄆城縣水堡鄉水堡村的特產,此牌起源於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水堡村水滸英雄宋江的故里,是鄆城縣最古老的原址村莊之一,建村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曹州府志》記載,在宋江遇害100多年之後,水堡村的齊氏、付氏、杜氏三家,出於對宋江及眾多英雄人物的懷念,發明研製出一種特殊的紙牌,並利用紙牌上的水滸人物,達到既能用來紀念又可以作為遊戲的目的。至元末明初,由於元曲和明話本的出現,各種傳説、故事被藝人加工演説,對水滸紙牌的流行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水滸紙牌的雕版印刷也因此步入了黃金時期。據《鄆城縣誌》記載,水滸紙牌最鼎盛時期,全村共有製作作坊100多家,每天的產量可達1萬副,前來從事交易的遠近客商如水如潮。

水滸紙牌採用陰刻雕刻工藝,從雕版到印刷,共有60多道工序。水滸紙牌成品有8層、10層、12層、16層、18層紙5個品種規格。最高檔的是所謂“油牌”的18層紙牌,摺疊揉搓不斷裂,一副牌可連續使用幾十年甚至於上百年。水滸紙牌共有120張,分別雕刻出108名水滸英雄的名字和畫像,並配以北宋官府捉拿梁山好漢的賞銀數目,按順序分門別類地編排出三種牌藝,即萬字牌、條字牌、丙字牌。

水滸紙牌採用獨特的雕版印刷工藝,是與歷史上水滸英雄們聯繫在一起的,它對於歷史文化和水滸文化的研究,探討傳統雕版印刷工藝的產生和發展,具有很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幾百年來,水滸紙牌的影響不斷增大,已流傳到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是一種深受羣眾歡迎的娛樂工具,同時也是人們對水滸英雄的一種懷念。

  杭州雕版印刷技藝

杭州雕版印刷術起於隋代末期,即公元7世紀初期,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到宋代,杭州文化薈萃,印刷業發展迅速,以刻工精良著稱。北宋慶曆年間,杭州布衣畢?N發明活字印刷術,杭州成為全國刻書出版中心之一。至南宋,杭州刻書進入鼎盛時期。到明代,杭州形成了“官、私、坊”共同發展的格局。清代,杭州印刷形成第二次高峯。除朝廷建立的官書局外,私刻書以“寫刻”最有名,是刻本中的“精刻本”。刻坊著名的有文寶齋、慧空經房、瑪瑙經房、景文齋、善書局等。書院刻書是當時特色,特別是以經史訓詁為主的書院,刻印學者自己的'著作,匯印有學術價值的書籍,在當時十分流行。1957年,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後浙江美院)成立木刻水印工廠,杭州雕版印刷技術有了質的飛躍,成為當時全國四處木板水印基地之一。所制的水印作品,特別是印刷仿製的名家書畫作品,被評為“下真跡一等”。

杭州雕版印刷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悠久的歷史和獨到的技法,在印刷史上有着重要的歷史地位,對中國乃至世界印刷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印刷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社會的發展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杭州雕版印刷術主要包括選材、雕刻、?版、拱花、印刷等五大技法。

由於現代印刷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杭州雕版印刷術如今已經面臨危機,年輕的從業者很少,過去的老師傅大多年事已高,保護傳承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來,杭州市各級政府對杭州雕版印刷術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下撥專項經費,收集整理資料,開班授徒以及在各種媒體開展宣傳,使這項古老的技藝得到了良好的繼承和保護。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

德格縣位於四川省甘孜州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南緣。這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藏族居民佔縣總人口的96%左右。這裏遍佈高山大川,風景壯美,但交通不便,較為閉塞,藏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此環境中得到了較好的保存。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之稱的德格印經院就坐落在德格縣城。

德格印經院建立於公元1729年。早在1703年,德格土司就已出資雕刻經板、印刷經書了。除1958年至1979年間中斷了20年外,印經歷史接近300年。德格土司時期以藏紙印經,每年用藏紙約50萬張。

現在的印經工藝包括造紙、製版、印刷等程序,造紙以瑞香狼毒草的根作原料,製作技藝屬於澆紙法系統,獨具特色。所生產的藏紙不會被蟲蛀,吸墨性很強,份量輕,韌性好,有獨特的價值。1958年,停止生產藏紙。2000年,印經院請一位80歲的老人教年輕人造藏紙,初步搶救了這門傳統技藝。德格印經院的經版選紅樺木為原料,經火薰、糞池、水煮、烘曬、刨光等工序後,可幾百年不變形,最宜用來雕刻。印經院的經版文字雕刻很深,而且書法十分優美,適合反覆印刷,在印製中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技藝。

德格印經院為藏族地區三大印經院之首,德格版的經書在藏族地區及國內外的藏學界廣泛流傳,十分有名,因此,應該對德格印經技藝進行重點保護。目前的問題是手工生產成本高,工藝複雜,很難傳承,藏墨生產工藝尚未恢復,這些都有待逐步解決。

標籤: 雕版 印刷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bangong/pwj2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