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殘疾人的先進事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1

xxx,男,布依族,1976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殘疾人聯合會工作人員。

自20xx年8月到六枝特區殘聯工作以來,xxx始終把殘疾人工作放在首位,由於殘聯工作人員較少,他既負責單位的財務工作,又負責就業服務中心和教就股的工作。他任勞任怨,沒有跟單位提過任何要求,踏踏實實為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為全區精神、智力和重度肢體殘疾人開展居家託養服務,幫助殘疾人提高了生活健康水平;積極協調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爭取就業部門支持,為殘疾人就業提供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走出家門、自食其力,大大的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所獲榮譽:

20xx年—20xx年,連續三年被六枝特區直屬機關工委評為優秀黨員;

20xx年年度考核為優秀。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2

劉xx,1988年參加工作,後因在工作中發生意外導致肢體殘疾。20xx年3月由檔案局轉到豐寧殘聯工作至今。從事殘疾人工作以來,對工作從不推脱,一直以開朗、豪放的精神感染着每一名殘疾朋友和豐寧殘聯幹部職工。

在豐寧殘聯人員少、任務重,全縣“脱貧攻堅”背景下,憑藉着熱愛殘疾人工作的一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殘疾人事業上。把維護好殘疾人切身利益作為殘疾人工作者追求和目標,他經常走家串訪,主動幫助殘疾人排憂解難。儘管走路不方便,依然堅持帶着微笑去了解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情況,並通過與殘疾人本人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及時瞭解和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利用相關政策給予解決。他甚至累到不能走路打吊瓶,也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

他關心殘疾人的疾苦,在工作中始終如一地堅守“軍人本色”,用自己的愛心換取殘疾朋友滿意和放心。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3

老王,男,1986年出生在兜山鎮瓦窯村的一個農村家庭,6歲時因一次車禍喪失了一隻手臂,落下殘疾,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巨大打擊。

20xx—20xx年兜底政策扶貧,保障生活。老王家中共有五口人,父親是肢體二級殘疾人,家中還有一個6歲的孩子在上學,一家5口的基本生活開支約20xx元/月,但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僅靠老王1350元/月的工資。考慮到其家庭困難,20xx年,經過精準識別,兜山鎮政府將老王一家整户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户,給予400元/月的低保政策兜底,這無疑改善了老王一家窘迫的生活。可老王深知,即使政策兜底保障了一家的基本生活,但要想脱貧致富,還得靠自己!

20xx—20xx年發展養殖業,順利脱貧。因富順縣殘聯每年會實施扶持殘疾人發展生產項目,各鎮鄉殘聯都會購買雞、鴨、鵝苗等發放給殘疾人發展生產,作為兜山鎮殘聯專委的老王,察覺到了商機,20xx年投入4萬餘元育雞、鴨、苗,後將培育出來的雞鴨苗銷往15個鎮鄉殘聯,實現淨收入4萬元,賺得真正意義上第一桶金的老王信心百倍,幹勁十足。養殖業的發展,也使得老王20xx年順利脱貧摘帽。

20xx—20xx年乘勝追擊,創業致富。20xx年,老王和朋友在夜市吃龍蝦時,發現龍蝦單價高,但顧客卻絡繹不絕。嗅覺敏鋭的老王毅然決然投入到龍蝦養殖業的浪潮中。找好田地、挖機進場、購買蝦苗、硬化田坎……精明幹練的老王有條不紊的操辦這一切,一個月後,位於永年馬家3組,佔地面積86畝,投入成本達12萬元的小王龍蝦產業基地初具規模。由於老王沒有養殖龍蝦經驗,技術欠缺,縣殘聯積極聯繫農業科技員給老王提供技術指導,蝦苗成活率達90%以上。現老王養殖技術已經成熟,小王龍蝦產業基地年產經濟效益達20萬元左右。

創業成功的老王用自己的勞動為自己帶來豐收的收益,20xx年,老王花費20萬元將位於兜山老家80平米的房子加固維修拓寬,拓寬後的2層樓房現有230平方米,除此之外,老王還花費23萬元,在自貢西南農商購買了一個商鋪,生活越過越好的老王也成了瓦窯村的致富代表。

20xx年——描繪藍圖,擴大規模。對於未來生活藍圖,忠全有自己的構想和設想。下一步,老王打算擴大小王龍蝦產業基地的規模,硬化周邊走道,完善基礎設施,並發展水果種植業,為顧客提供龍蝦垂釣與野外採摘一體服務,由此增加顧客人流量。在銷售渠道上,除傳統銷售模式外,還計劃在西南農商商鋪成立店面,實行“線下銷售+線上銷售”雙模式,拓寬銷售渠道。

談到將來,老王信心滿滿地説:“現在國家各項政策這麼好,我沒有理由不擼起袖子加油幹,相比於政府幫扶,我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殘疾人脱貧致富的強人,為殘疾人爭光,同時也帶動更多的人脱貧致富。”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4

鮑XX,女,滿族,45歲,出生於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的一個小山村。她在家裏排行老大,健康陽光的她是家裏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其樂融融。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陪伴,也有陰雲密佈,誰料天有不測風雲,在她10歲的一天,一場車禍奪取了她的整個右手,留下了殘疾。身體上的變化讓幼小的她哭過,鬧過,絕望過,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沒有因自己身體的殘疾而沉淪下去,而是憑藉頑強的毅力勇敢的向命運挑戰,靠着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走出了一條精彩而美麗的人生之路。

1998年鮑XX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生活並不富裕,但是她一直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20xx年的夏天在政府的幫助下她來到了豐寧滿族自治縣殘疾人聯合會工作,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工作,鮑XX堅定了努力學習的信念,白天給單位打掃衞生,幫助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晚上利用休息時間學習電腦打字,用右手練習硬筆字,看各種殘疾人政策書籍。憑藉着自己的不斷努力,她學會了單手電腦打字,單手硬筆字,還掌握了更多的為殘疾人服務的政策和知識。一段時間的努力,她勝任了更多的殘疾人工作。

“人身體上的殘疾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這是從事多年基層殘疾人工作的鮑XX,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她常用這句話激勵身邊的殘疾人,同時她也用自己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詮釋着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面對着來殘疾人聯合會尋求幫助的殘疾人,她總是悉心講解國家政策,耐心的瞭解殘疾人情況。對待還在襁褓中的殘疾孩子她就像孩子媽媽一樣把孩子抱在懷中,滿眼的心疼。面對哭訴自己艱難命運的殘疾人她也總是語重心長的為他們排憂解難,讓殘疾人樹立起:要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的勇氣,要有堅強的信念,做一個身殘志堅的人。正像她愛説的那句話:“人身體上的殘疾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她這樣對別人説,也努力的按照這句話做自己。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以及國家政策的幫助現在鮑XX住上了樓房,供孩子上了大學,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好日子。

努力工作的同時她還不忘了自己身體的鍛鍊。每天都堅持慢跑,她説跑步讓她更加的健康自信,不斷的突破自我。鮑XX先後多次參加國家、省殘運會,多次爭金奪銀。特別在20xx年第九屆省殘運會上,年近45歲的她又一次站在賽會的起跑線上,榮獲“兩金一銀”的好成績。決勝千里需要韌性,人生的輝煌需要堅持,歷史像流淌的河水,滋養着每一寸熱土的同時也在消失着印記,但鮑姐卻用自己青春譜寫了自己輝煌的人生,用自己的激情刻下了永不磨滅的軌跡。

作為母親,她是孩子心中堅強勇敢、温柔善良的媽媽;作為殘疾人,她是陽光的開心果;作為殘疾人工作者,她是殘疾人眼中樂觀向上的知心大姐,她用温馨的微笑匯成一股暖流、她用向上的信念鑄成一道精神的銅牆鐵壁,她用永不服輸的鬥志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讚歌!展現了新時代最美殘疾人的形象。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5

小王,肢體四級殘疾,現為隆化一家畜禽養殖場法人代表。

他借貸13萬餘元走上了養殖之路。每天起早貪黑,飽嘗了殘疾人生活的艱辛與創業的不易。20xx年養殖發展初具規模。20xx年資金出現了缺口,殘聯給予就業扶持資金3萬元;20xx年,村委會、鄉扶貧辦幫助爭取政銀企户保資金10萬餘元。他感慨地對村幹部説:“我是黨員,我不但自己要脱貧還要帶動貧困户一起脱貧,儘快減少本村的貧困人口的比例。”當年分給被帶動户分紅資金3600元。為此,小王也悟出,輸血不如造血的道理。20xx年,畜禽養殖場總投資30餘萬元,已建成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更能為貧困户發揮光和熱。只要有人向他請教種養殖經驗,他都耐心細緻的給人解答,把這兩年的種養殖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提高了種養殖業效益,減少了病蟲病死畜禽的發生。小王在種養殖業雖然有所成就,但他沒有忘記回報社會,起到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作用。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6

小曹是營子區橋西社區殘疾人工作者,她熱心公益、志願服務,她樂善好施、無私奉獻,身影遍佈橋西社區的大街小巷,用愛心温暖着每一位殘疾人。

她在社區工作16年,一直擔任殘協主席,熱心為殘疾人服務,關心每個殘疾人,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她千方百計為殘疾人家庭排憂解難,幫助他們向民政、殘聯和社會各界尋求幫助,為殘疾人爭取最低生活保障、補貼補助等。

殘疾人王樹成、楊長立、劉一一、劉素芹等等,他們都是先天殘疾,小曹通過走訪,知道他們的需求,在殘聯支持下幫助他們安裝節能燈,整修門窗,免費發放輪椅等,到年底救助資金也會發到這些困難殘疾人家裏。

小曹在社區工作到現在,為居民辦的實事太多了,但是為殘疾人辦的事情更多,因為她時常會説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7

宋xx,平泉市殘疾人綜合託養康復中心主任,平泉市政協委員。20xx年1月任平泉志願者聯合會(平泉幫幫團)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和平泉志願者聯合會(平泉幫幫團)副會長,擔任協會公益項目執行負責人。她始終堅持“關愛殘疾人、奉獻社會”的理念,着力為殘疾老人提供全方位、無微不至的服務,讓殘疾老年人生活的開心、放心、舒心、安心。

幾年來,她累計幫助家庭困難的能自理老人25人,不能自理老人21人,殘疾人26人,流浪者7人。一對一幫扶貧困兒童兩名,多次慰問貧困山區兒童,開展送桌椅活動。

創新服務,努力打造醫養、康復綜合體。宋xx與醫院合作,在託養中心設立分支機構,真正把中心打造成集老年護理、醫療、保健、康復、託老養老、臨終關懷、疾病預防等多功能服務項目為一體的專業“醫護型”養老護理機構。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8

陳巧娟被區殘聯聘用上崗一年多以來,熱愛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這一平凡的工作崗位,工作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她僅被聘用上崗一年多,憑一股滿腔的工作熱情和無私的奉獻,就深得社區殘疾人的讚譽。其主要先進事蹟如下:

一、心繫社區貧困殘疾人,積極為有需要幫助的殘疾人排難解憂。

她所服務的.非健全人、街坊朋友都“察其行而信其言”。她自被聘用上崗以來,工作期間我與各社區殘聯兼職人員入户走訪多名殘疾人家庭。南崗社區52户、沙步39户、省電力一局社區53户等,瞭解陳邦俊、張春明、秦鏡輝、秦錦萍、秦偉健等殘疾人和家屬的心聲。對年齡大行動不方便,有重殘補助的殘疾人員實行上門發送重殘補助金。並在4、5月期間與精防醫生走訪摸查南崗社區精神殘人員,實行每户走訪瞭解情況。在走訪期間宣傳殘聯各項優惠措施,動員殘聯人開展自我教育,倡導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

二、工作踏實肯幹,腿勤、手勤,用心服務殘疾人。

作為一名社區殘協專職委員,陳巧娟能夠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不能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一名普通文員一樣,常呆在辦公室打打字,接接電話等類的勤雜事務完成好就稱職了。她能做到腿勤、手勤,是因為街殘聯、居委民政組和社區各小區都有她的辦公桌,對處動態中的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要掌握瞭解得確切真實,若欠缺實時的上門走訪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年多以來,她對街轄殘疾人基本情況的台賬共修改堪對過多個數據;為居委會民政組資料收集、整理派發糧油及其他救濟物資等共有50多個工作日。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9

小劉,1982年出生在平泉一個小山村。幼小時被查出來雙側髖關節錯位。20xx年,她考上了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20xx年,她開辦愛妻愛子影像館。20xx年,殘聯讓她參加了河北省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習過程中,促使她萌生了一個決定,要辦一所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20xx年,她獲得清華大學殘疾人就業指導師證書,並多次獲得市殘疾人技術能手、市自強模範、平泉市優秀青年志願者等稱號。

20xx年7月,在平泉市殘聯領導幫助協調下,她着手創辦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落成。這是承德市首家民辦自主為殘疾人搭建的就業創業平台。殘疾人通過在孵化基地培訓,除向企業輸送外,能就業的,可直接在基地內就業;可以創業的,孵化基地內部可以提供場地和部分創業設備。目前,該基地已與承德市各縣區多家愛心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達成幫扶共識,實現企業委託,定向培訓、輸送培訓合格人才入企業就業的固培模式。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10

龐xx,男,42歲,1974年5月7日出生於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大專學歷,無黨派人士。20xx年3月和20xx年5月榮獲延川縣“全縣自強模範”20xx年3月榮獲延川縣“全縣扶殘助殘先進個人”20xx年12月和20xx年1月榮獲延安市“全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

有這樣一句名言:“上天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為了讓你演出一段絕地反擊的精彩故事”。我們的主人公龐xx就是用自己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非常完美的詮釋了這句名言。

龐xx出生於在延川縣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的降臨對於這個小家庭來説,是如此的幸福美滿。然而,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1歲時龐xx因發高燒而導致大腦損傷,四肢殘疾,語言障礙落下終身殘疾,這個突然而來的打擊對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説,無疑是晴天霹靂。醫生的結論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説,都讓生命中所有的色彩,黯然失色,生活都無法自理,更遑論前途如何了。在這樣的病痛中,龐xx經歷了無比心酸的童年,當別的孩子玩鬧嬉戲的時候,他只能躺在牀上含淚旁觀,當別的孩子都到達學齡步入學堂的時候,他卻被拒之門外,肉體的痛苦和內心的煎熬讓他經歷了太多委屈和壓力。但是,他沒被命運的不公打倒,他如同一個蓄勢待發的彈簧一樣,所有的壓力,都逐漸變成了他前進的動力,他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向命運發起挑戰。

一、身殘志堅立志高遠

國小畢業後,再沒有學校願意接受他,沒關係,他開始了自學,以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國中的全部課程。從古今中外很多偉大的殘疾人的經典事蹟上,他漸漸明白,不是隻有四肢健全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業,他立志,一定要做個對家庭負責,對社會有價值的人!16歲之後,他對知識的渴求和提升自己的慾望愈發強烈。為了自食其力,他先後學習無線電器維修技術、學習鑰匙修配技術。雖然通過這些實用技術,他已經能夠自食其力,家人無不為之驕傲。但是這卻都不是龐xx的志向,他從小被病痛纏身,他內心,是多麼想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讓他身上的悲劇,不再重演到身邊的人身上。於是他又開始努力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並且不斷的拜師於縣裏有名氣的老中醫。三年的刻苦學習之後,他仍覺得自己所學不繫統,理論實踐還欠缺很多,於是他從1992年秋季開始,先後報考了安徽省高校科教函授部中醫大專班、西安泰英培訓學校。歷經5年寒窗苦讀,如願以償的拿到了兩個學校的中醫大專畢業證書。

二、艱苦創業妙手仁心

有了很深刻的理論學習,龐xx覺得是夢想轉化為現實的時候了。1998年底,龐xx不顧家人的反對和世俗的偏見,在延川縣城南開辦起了個體“南關二娃門診”。剛開始,大部分病人只試探着開個處方,不買藥。大家對他都是抱着懷疑的態度,甚至有歧視和嘲笑的目光。時間一天天過去,眼看房租、護士工資付不起,藥品還是一粒賣不出去,別説盈利,本錢也快賠進去了。他心急如焚,但是本着對夢想的執着和內心強大的自信,他一直在堅守。直到1999年底“南關二娃門診”逐漸取得了人們的信任,成功的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在成功創業之後,他從未忘記自己學醫的初心,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從1998年醫學專業學校畢業辦起診所,至20xx年15年期間,龐xx先後為殘疾人無償義診12000多人次,減免醫療費10萬元以上。

三、推己及人助殘為樂

龐xx在生存、經濟條件逐漸好轉的情況下,他又把精力放在了殘疾人康復事業上,他深刻明白,殘疾人是多麼需要幫助和指引。他一路走來的經歷,所有酸甜苦辣,都讓他變得對同是殘疾的人羣,有着非比尋常的同情心。在自己能力逐漸增強的時候,一個聲音一直在他心中越來越響亮,“我一定要為殘疾人做些事情”!20xx年12月底,在他多方努力之下,延安市衞生局批辦了“延川縣殘疾人聯合會康復門診部”,這是全市唯一一家殘疾人診療康復為一體服務機構。20xx年1月1日,同樣是在他的努力下,延安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辦“延川康健大藥房”。他的事業逐漸大了,他對殘疾人的。幫助也變得更加直接和頻繁。

除了物質和經濟上對殘疾人的幫助,他本人還以“助殘日”為契機,邊義診,邊宣傳,激發民眾助殘的熱情。扶助殘疾是一種社會美德,這一美德在龐xx的心裏比常人構築的更有份量。通過助殘日的義診宣傳活動,激發了廣大羣眾的助殘熱情,形成了延川全縣範圍內的助殘氛圍。

四、心懷大任回饋社會

龐xx經常對人講:“人活着就要奮鬥,人生之路,再苦再難也必須走,要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不斷回報社會”。龐xx不僅這樣説了,也這樣做了。他克服自身困難,先後多次到偏遠鄉村義診,送醫送藥到鄉村。幾乎走遍了沿黃三鄉鎮的偏遠村莊。即便困難重重,舉步維艱,他都沒有放棄過自己堅持的腳步!生活的壓力也許壓彎了他的脊樑,但卻從沒有壓倒他做人的品格!

為了更好的幫助殘疾人解決生活和就業問題,龐xx通過多方考察,認真學習後,於20xx年4月投資260餘萬元開始籌建“延川縣愛鑫服飾有限公司”。從前期租賃土地,構建廠房,購置設備,廠子建成之後,立刻為35名貧困殘疾人解決了就業,未來還要努力讓100名貧困殘疾人有穩定的就業崗位,共同富裕,實現同奔小康。

五、天道酬勤有徳者彰

論語裏有過這樣一句話,“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皆濟天下”!龐xx正是這樣的有德君子,他以殘缺之軀、勤奮之心、悲憫之情、凌雲之志、譜寫了一曲身殘志堅,大愛無疆的青春讚歌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11

小馬,男,回族,1986年10月25日出生於化隆回族自治縣巴燕鎮東上村,三歲那年由於一場大病,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從而為父母親增添了一分憂愁和生活上的困難,小孩今後怎麼辦?怎麼養活自己?這對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全家的生活只靠母親打臨工來維持生計。然而多年後,小馬憑着自己的堅強毅力,在別人冷眼、譏笑、嘲諷中堅持做好自己,用自己的努力,用他殘缺的身軀為身邊的親人,也為他周邊困苦的殘疾人朋友撐起了一片天空,他那奮發有為的精神和同情關愛弱者的品格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小馬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其間波折重重,但他堅信只要自己努力,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就不愁沒有自己成功的那一天。小時候小馬在同伴們的唏噓聲中,度過了他特殊的童年時光。

8歲那年,父親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將他送進了學校的大門,在學校裏看到老師和同伴們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再一次點燃了他對生活的希望,上學之路也還算順利。2007年高中畢業後也拿到了青海大學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但是考慮自身身體條件,及家庭情況,無人陪讀,最終放棄讀大學的夢。2008年,四面楚歌的小馬,被生活逼到了絕處,他不想這樣平庸地度過殘缺的一生,也為不給家裏增加負擔。從2008年至2014期間,向親朋好友舉債25萬元,自主創業在青海省化隆縣牙什尕鎮經營起了“風之緣網絡會所”,通過勤勞和智慧的經營,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在2012年被評為海東地區就業創業先進個人。走出困境的他,時刻不忘提升自己,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期間還客服種種困難,考取了汽車殘疾人專用駕駛證,自己買了一輛小汽車,從此便是如虎添翼,為以後的創業之路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在積累了一點資本後,他也並不滿足於現狀,經過與當時在外地開拉麪店的朋友們商量之後,將會所轉讓出去,帶着自己第一次辛苦賺到的40餘萬元資金來到了上海,加入了拉麪大軍。在看準一家店面後,跟朋友一起湊足65萬元,毅然盤下店面。經營起了拉麪生意。雖然在這個行業裏起早貪黑,日復一日,十分辛苦,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也換來了相當可觀的回報,證明了自己其實是可以自食其力的。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一向思維敏捷,頭腦靈活的小馬,靠着自己良好的經營理念,硬是將日營業額從起初的2000元不到,做到了5000元以上。為自己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增強了融入社會的自信心的同時,也為以後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經營拉麪店期間也積累了不少人脈,發現朋友出門在外,聚到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家鄉的傳聞,看到有親朋好友從老家來,盼望的還是家鄉的美食。看到現如今網絡技術這麼發達,一直都想在這裏尋找一些商機。終於在2016下定決心,將拉麪館以98萬的價格轉讓出去回到老家,在家人的幫助下,創辦了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公司註冊資本200萬元,“伊客源”名字取意“網絡時代伊斯蘭的客商”,目標將公司打造成國內知名的清真食品銷售平台,然後成立清真食品研發小組,從全國市場中尋找銷量較好的,但是清真市場類缺乏的產品。比如像甘肅臨夏出產的“哈倆裏清真方便麪”和青海循化出產的“巴力嘎嘎清真泡鳳爪”,這兩款產品在現在的清真市場中已經得到認可,他們都是從全國市場中尋找到的好產品,也是穆斯林羣眾需求的產品。

雖然公司創辦初期困難重重,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但早已經歷過反覆磨鍊的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從未想過要放棄。從一開始的好幾天才只有一單的銷售成績,到後來的每天兩三單,十幾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起早貪黑。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用真誠贏來了微笑,用汗水換來了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公司發展到2018年,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小馬用它的“慧眼”,也用他的膽識,為自己的別樣人生做出了新的定義。這也證明了自己是可以自食其力的,是可以活的有價值的。在創業經營期間因接觸的人比較多,小馬以前內向的性格也變的越來越開朗。他熱情周到的服務,也為他日後創業積累了相當廣的人脈。

自2016“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辦到至今一直都在運行,企業採用責任到人的用人方式,根據“企業初期用能人,發展期間多用人,穩定之後用窮人”的用人理念。在項目開展和發展中積極吸納有能力的殘疾人加入,關愛幫助殘疾人的同時,鼓勵更多的殘疾人積極創業。在公司內部每個部門中都設立殘疾人崗位,發展高峯時曾帶動有10名殘疾人就業,在新開展的項目中也儘量讓更多殘疾人蔘與進來。真正將公司文化“自強、自信、自力、創新”融入進來。2018年被化隆縣殘疾人聯合會認定為“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

到了2019年,雖然有了一定成績,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經歷過各種錘鍊的他,早就有尋求多元化發展的想法。想到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全民創業的美好時代,將來會有無數像自己一樣的小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個新的想法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從來都是行動者的小馬説幹就幹,立即成立了“正浩財務諮詢有限公司”。公司主營會計代理記賬,財務税務諮詢,工商税務業務代理服務。公司旨在發展自己的同時,積極服務和幫助無數像自己一樣,處在發展階段的小薇企業,更加規範健康的茁壯成長。雖然新的公司還在起步階段,旦是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當七年級無所有時,曾受到家人、朋友以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各種幫助的情形。他説“現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想到還有無數像自己當七年級樣迷茫的殘疾人,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感覺自己責任重大。等將來這家公司也發展起來了,一定要多給他們一些機會”。

到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由於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的產品主要為清真食品,且客户多為在各大城市經營餐飲業的西北少數民族。在餐飲業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公司業績也一再下滑,曾一度出現了虧損。但是在困難面前,小馬首先想到的不是退縮,而是如何迎接挑戰,渡過困難。目光長遠的他,早已習慣了承受各種風險。他説“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堅持下去的毅力”。

“一人富不算富,一人強不算強”。小馬經常這樣説,他的成功不僅僅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大環境好,黨的政策好,各級黨委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雖然現在他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但想想同樣身體殘疾的人現在還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他感同身受,認為有責任幫他們一把。帶領、鼓勵殘疾人朋友,不等不靠,用自己雙手自食其力。

“他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這是小馬常提的一句話。命運關閉了一扇窗,也必將為他打開一道門。年輕的小馬頭腦靈活、勤勞肯幹。為了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同時更好地學習交流,小馬帶領員工積極參加各種博覽會。通過全民都在廣泛使用微信公眾平台的方式大力宣傳,加大投資力度,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身殘志堅的小馬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強自立,敢於面對現實。他説,老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雖然不能為社會做重大貢獻,但我要樹立堅強的生活信念,去奮鬥,去爭取,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12

李xx,灤平縣中醫院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會員,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血栓病專委,市神經外科學術委員會委員。

他積極投身於慈善部門和醫院組織的各種殘疾救助醫療和宣傳活動,積極參加一系列扶殘助殘工作。對各類殘疾患者有愛心,工作責任心強,經常與各類家屬溝通,對一些特別困難的,組織捐款捐物,全心全意服務,沒有發生任何差錯。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各項救助項目,對扶貧扶殘對象積極熱情、按時完成工作。對因腦血管意外或腦癱導致的肢體殘疾及智力殘疾患者提出康復意見,使更多殘疾患者受益。開展下鄉就醫服務,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對部分殘疾人積極聯繫北京等大醫院進行專業救治。對灤平特教學校兒童羣體,認真核實,科學評審,一次性完成各類殘疾兒童的鑑定工作,讓殘疾人感受到黨和國家關愛與温暖。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13

在硯台鎮汪家社區,提起方元容,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方元容,一個因車禍被奪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個肢體有殘缺、行動有障礙的殘疾女人,一個面對重大變故,自強不息的堅強女人。她,從社區羣眾那裏得到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尊重、欽佩,是作為奮鬥、拼搏的學習榜樣。

無情車禍,有情幫扶

她,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就是忙碌於料理家事、張羅日子。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艱難,看病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拖着不便的身體,方元容無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間,照顧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無旁騖的離家打工、幫補家用;大兒子國小畢業即將升入國中,小兒子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兩個孩子學費、生活費怎麼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負載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體的痛苦、精神的壓力,曾一度讓方元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幾乎有了天塌下來的絕望和悲痛,那年她剛剛37歲。後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親朋好友、鄰里鄉親的關愛下,她樂觀起來、堅強起來,自信、坦然地面對發生的一切。“沒有了勞力,那就用技能改變生活,日子不還得照樣過嗎?”方元容堅定了信心、在黨和政府支持以及親友、鄰居的關心下,開始了求學技能的道路。

自謀創業,回饋社會

在培訓老師的理論面授、實踐指導下,方元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憑藉凡事愛思考的性格和特別靈巧的雙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車故障排檢、維修的技能技巧。學成歸來,方元容蒙發了在社區開辦一間摩托車維修小店鋪的想法,但即使一間小店鋪,也要有資金啊。正在舉棋不定的時候,黨和政府、鄰里鄉親又一次送來了援助。就這樣,20xx年,她在汪家社區街面租賃了一間門市部,開辦起了摩托車維修店,一家完全屬於方元容的摩托車修理行掛牌了。由於誠信經營物美價廉,生意逐漸xx。

生活逐漸好轉後的她,卻一次次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他人。她沒有忘記,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於社會、大家的幫扶,她勤學專研,技術嫻熟。幫鄰里鄉親修車,他總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許的維修費,遇到殘障人士,她還經常免費維修。她懂得,再造為人的恩情,她還不完、謝不盡……

同時她積極為殘疾人在自主創業方面出謀劃策,先後帶動10餘名殘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人生最強音。作為一名殘疾人,方元容深知殘疾人生活的痛苦,為了讓那些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能夠自立自強,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談到未來,感恩銘記

當問起方元容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麼時,她總是激動地説:“當一個人身處困境,孤單無助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一雙温暖友愛的手!當一個人絕望消沉,萬念俱灰的時候,最期盼的是什麼?是一顆炙熱滾燙的心!這些,在我遭遇車禍的那些年,擁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終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學的維修技術無償的傳授鄉親、服務鄉親。”方元容是一名殘疾人,可她從來沒有主動向黨委政府提過什麼要求,卻總是懷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獻着愛心,感染着別人。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14

小鮑,女,滿族,45歲,出生於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的一個小山村。她在家裏排行老大,健康陽光的她是家裏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其樂融融。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陪伴,也有陰雲密佈,誰料天有不測風雲,在她10歲的一天,一場車禍奪取了她的整個右手,留下了殘疾。身體上的變化讓幼小的她哭過,鬧過,絕望過,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沒有因自己身體的殘疾而沉淪下去,而是憑藉頑強的毅力勇敢的向命運挑戰,靠着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走出了一條精彩而美麗的人生之路。

1998年小鮑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生活並不富裕,但是她一直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20xx年的夏天在政府的幫助下她來到了豐寧滿族自治縣殘疾人聯合會工作,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工作,小鮑堅定了努力學習的信念,白天給單位打掃衞生,幫助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晚上利用休息時間學習電腦打字,用右手練習硬筆字,看各種殘疾人政策書籍。憑藉着自己的不斷努力,她學會了單手電腦打字,單手硬筆字,還掌握了更多的為殘疾人服務的政策和知識。一段時間的努力,她勝任了更多的殘疾人工作。

“人身體上的殘疾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這是從事多年基層殘疾人工作的小鮑同志,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她常用這句話激勵身邊的殘疾人,同時她也用自己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詮釋着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面對着來殘疾人聯合會尋求幫助的殘疾人,她總是悉心講解國家政策,耐心的瞭解殘疾人情況。對待還在襁褓中的殘疾孩子她就像孩子媽媽一樣把孩子抱在懷中,滿眼的心疼。面對哭訴自己艱難命運的殘疾人她也總是語重心長的為他們排憂解難,讓殘疾人樹立起:要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的勇氣,要有堅強的信念,做一個身殘志堅的人。正像她愛説的那句話:“人身體上的殘疾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她這樣對別人説,也努力的按照這句話做自己。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以及國家政策的幫助現在小鮑住上了樓房,供孩子上了大學,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好日子。

努力工作的同時她還不忘了自己身體的鍛鍊。每天都堅持慢跑,她説跑步讓她更加的健康自信,不斷的突破自我。小鮑先後多次參加國家、省殘運會,多次爭金奪銀。特別在20xx年第九屆省殘運會上,年近45歲的她又一次站在賽會的起跑線上,榮獲“兩金一銀”的好成績。決勝千里需要韌性,人生的輝煌需要堅持,歷史像流淌的河水,滋養着每一寸熱土的同時也在消失着印記,但鮑姐卻用自己青春譜寫了自己輝煌的人生,用自己的激情刻下了永不磨滅的軌跡。

作為母親,她是孩子心中堅強勇敢、温柔善良的媽媽;作為殘疾人,她是陽光的開心果;作為殘疾人工作者,她是殘疾人眼中樂觀向上的知心大姐,她用温馨的微笑匯成一股暖流、她用向上的信念鑄成一道精神的銅牆鐵壁,她用永不服輸的鬥志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讚歌!展現了新時代最美殘疾人的形象。

殘疾人的先進事蹟15

呼和浩特小孫,一個飽嘗命運磨難,但是又不屈服於命運安排的殘疾人企業家。

他有幸參加了北京殘奧會火炬8月30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傳遞,做為一個火炬手,又是當地一位成功的殘疾人企業家,大家難免對他有些好奇。於是記者採訪了他。面對記者的話筒,孫海鋒講述了他動人的創業故事。

在呼和浩特市,有一名富有傳奇色彩的殘疾人企業家。他就是呼和浩特市康復假肢廠廠長、內蒙古殘疾人愛心藝術團團長、內蒙古愛心報社社長、市肢殘人協會主席小孫。人們初次見到雙腿患有殘疾的孫海鋒時,都很難想象這樣的軀體中竟然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當初,孫海鋒僅僅依靠2400元人民幣,就建了一座假肢工廠,而且一干就是20年。

孫海鋒出生在山西臨猗縣一個貧困家庭。1974年,16歲的他來到呼和浩特,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開辦了修理鐘錶門市部。

改革的春風吹向內蒙古大草原後,孫海鋒費盡千辛萬苦,成功地開辦了假肢工廠,以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

孫海鋒永遠也忘不了辦廠初期的困難和艱辛。

1988年籌辦假肢廠時,兩把舊椅子、一張辦公桌、一個水缸、一鋪土炕,就是全部家當。妻子多年積攢的兩千多元口保命錢被他“騙去”買了設備。而建廠後的第一個月竟虧損800多元。工人鬧着要工資,妻子哭着要往回抽資金,親戚朋友紛紛上門催還借款,心愛的女兒餓得哇哇哭着要奶吃……孫海鋒進退維谷,捶打着兩條病腿徹夜難眠……

天生就不肯向命運低頭的硬漢子孫海鋒決定堅持下去,因為他堅信自己的路選對了,黑暗過後就是光明。他仔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職工素質偏低,不懂技術,自己不懂管理。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自己行動不便的問題。孫海鋒查閲了很多資料,為自己設計了一雙病理鞋。這雙病理鞋以鋼架卡住膝關節以下,支撐着身體,儘管穿起來疼痛難忍,但畢竟能慢慢行走。適應了病理鞋後,他便學習騎自行車,他那發育畸形的胯根本就邁不上車座,只能以右手提起右腿才能騎在車上。孫海鋒跌倒無數次,摔得遍體鱗傷,終於會騎自行車了。從此以後,他親自去購買原料,去殘疾人家裏承攬業務;白天登門求教,晚上在家刻苦鑽研,為防止打磕睡,他就嚼辣椒。3個月後,廠子扭虧為盈了。當工人們拿到工資時,他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殘疾人孫海鋒艱苦創業辦廠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成了呼和浩特的一大新聞,捐款隨之而來。孫海鋒得以翻修了廠房,增添了設備,擴大了業務範圍,改善了職工的工作條件……一個正規化的企業像雨後春筍一天天興旺起來。

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孫海鋒一件一件地辦到了。

回憶起當年那段艱辛創業的歲月,小孫覺得困難並沒有阻擋他。開始幾個月,孫海鋒的假肢廠一度面臨倒閉的問題。但是他並沒有退縮,沒有放棄,而是擦乾眼淚,拖着殘疾的腿去求技術、求援助、找用户。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假肢廠增添了設備、新建了廠房,逐漸有了起色,還有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沒有打過退堂鼓,我總感覺到順利的事誰都容易去做,就因為有困難,我才一直做下來。”

然而孫海鋒並沒有因此滿足,他知道,僅靠假肢廠有限的業務量是難以持久的,僅靠賺殘疾人的錢是不行的,必須走一條立足殘疾人,服務全社會的道路。於是,他又想法設法成立了殘疾人愛心藝術團、辦起了殘疾人報紙,為的是解決一部分殘疾人的生活困難,同時呼籲全社會更加關注殘疾人,瞭解殘疾人事業。孫海鋒説:“我就感覺人應該有尊嚴,人應該去努力,應該有開拓精神。我努力了,面對成績我也感覺到我成功了。我最高興的就是我給殘疾人做了服務以後,他滿意,他在假肢的幫助下站立起來了。”

發展殘疾人事業總要比發展其它事業多一些困難。孫海鋒每前進一步,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事業雖然發展了,但孫海鋒並不滿足,他依然在為他的下一個目標辛苦地奔波着。

“我的目標就是為更多的殘疾人服務,上為政府分憂,下為殘疾人解愁,我一直是提倡幫助建立殘疾人自我創業的機制,不要光給他們輸血,而且要為他們造血,讓殘疾人在創業中體現人生價值。”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用這句話最能形容自強自立的小孫。他面臨的困難仍然很多,但他沒有絲毫懈怠,並將一直奮鬥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02j5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