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5篇)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5篇)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

鄭丹娜一直沒有離開所熱愛的班主任崗位,在工作中創造了充滿愛心與智慧的“悄悄話”、“心情晴雨表”等富有個性、獨特的班級管理方法。鄭丹娜剛參加工作時,把教育看得比較簡單,總覺得只要肯下功夫,對學生“盯緊了、看住了”,不愁班級學生成績和常規考核上不去。她後來發現,要想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經過一番思索、實踐,在她教的`班裏,每個孩子都有了一個用來寫“悄悄話”的本子。她開始嘗試與孩子們互寫“悄悄話”,以瞭解孩子心靈祕密。從20xx年開始,她堅持每晚主動給一位學生家長打電話,一個月保證跟每位家長和孩子電話溝通一次。鄭丹娜以她認真負責的職業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執着的理想信念、獨特的教育理念,增進了教育、教師與廣大民眾間的理解與溝通,促進了尊師重教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2

“孩子的行為只是他們內心需要的冰山一角,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期望和感受。”在鄭丹娜看來,老師只有“變小孩子,知其心;理解寬容,順其性”,才會想方設法創造條件接納每一個孩子。“對於那些活潑外向的孩子,老師要對他的行為稍微壓一壓,讓他知道心中有秩序;對於那些內斂含蓄的孩子,老師要尋找機會對他抬一抬,放大他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學會表達。”多年來,鄭丹娜在工作中總結出“全接納、慢引導”的教育理念。

“我小時候就是一個淘氣的孩子,曾氣得父母掉眼淚,但我長大後很孝順。”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鄭丹娜説,孩子今天的錯誤不代表永遠的錯誤,現在表現不好,不代表他們永遠不能好。“聰明漂亮學習優秀的孩子誰都喜歡,但是,當你面對拖着鼻涕、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時,更要給予他們愛,這是教師應該有的情懷。老師要善於發現‘野草’的價值,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但接納不意味着縱容,“老師要接納的是孩子的感受,不是孩子的行為。”在鄭丹娜看來,只有當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的時候,他自己就會調整自己行為中的不當之處,改正自己的錯誤。

“教育是農業,成長需要緩慢過程,老師們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提起慢引導,鄭丹娜説對孩子的成長不要心急,允許他們犯錯誤,要等待孩子的.頓悟。要把感情的接納,變成有價值的引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作為一名教育者,不僅要給予學生陽光,更重要的是在‘全接納、慢引導’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發現陽光的眼睛和心態,讓孩子在接納的環境裏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3

學生都喜歡叫他“小白”。

他就是餘杭區高級中學英語教師白福慶。

白老師所帶班級班風樸素,成績出色,大學聯考成績優異。至今已培養近10位學生進入清華、北大學習。但白福慶並不滿足於此。他一直想在自己的教學中尋找一種平衡,既讓學生在大學聯考中出成績,又幫助他們更全面發展。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白老師不會因為學生的一些頑皮疏忽而責備求全,相反,能先聽學生講,再提出自己的建議。很多時候,白老師都會記得給學生們留着一面“塗鴉牆”。因為人總是在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不剝脱他們成長機會,就要寬容面對他們的不足,微笑地引領他們,“欣賞”他們的“破壞力”。

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白老師努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引導學生追求高效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發展,國際事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在英語教學上,白老師努力做到語言知識和人文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即學到語言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又浸潤文化,啟迪心智。

20xx年,白福慶老師被評為杭州市第九屆教壇新秀,之後陸續獲得區師德優秀教師、區優秀班主任等稱號;20xx年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但這些榮譽在白老師的學生心中也許並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白老師永遠可以成為學生心中的那個可以為他們指引方向的“小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4

周美琴不僅自己堅持走專業化之路,她還注重師資團隊的培養。20xx年起,她每年都從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引進本科學歷與碩士學歷的高材生。並提出培養“四型”教師的目標:即“專業精神上的奉獻型、專業知識上的`複合型、專業能力上的綜合型、專業智慧上的創造型”,並通過專家引領、骨幹帶教、結對交流、專題培訓、實踐鍛鍊、教育考察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專業化的高平台,託舉一批批青年教師迅速地成長。

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周美琴都是親力親為,教室中,她和教師們探討着哪個教學環節可以滲透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室中,她和康復治療師研究着學生的個別化訓練方案;教師公開課,都有她悉心指導的身影;下班後,常常見她帶領着教師研發、製作教學具;夜深人靜時,她的辦公室鍵盤聲嗒嗒,那是她正在修改老師的自編教材……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們的公開課、自制的200多件“原創”教具得到了市裏專家與同行的一致好評,多位老師走上了上海市青年教師教學評優課一等獎,“陶製字模”等多件教具獲得了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學具比賽大獎。老師們都歡迎她到自己教室聽課,因為她誠懇、專業、細緻地幫助,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更上一個台階。

在課題研究中,周美琴始終堅守在第一線。她參與編寫了《康復》、《益智》、《溝通與交往》、《心理》、《生活》等11套校本教材,主持多個市級、區級重點課題及內涵發展項目,多項成果獲全國、上海大獎。她還多次代表上海蔘加國際、國內特殊教育研討,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舉措、辦學效果等得到國內外專家和同仁的高度肯定。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5

郭曉芳出生於1979年12月,是長沙市芙蓉區育英學校教師,也是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總班主任。曾獲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在“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上,郭曉芳講授新時代“雲端”思政課,從人物主題、內容形式、傳播渠道多維度創新,將思政教育“養分”融入學生喜愛的'時、事、人、物等“活教材”中,打造出46個大課專題、600餘個配套課程。她的創新課堂覆蓋全省2.8萬餘所學校並輻射全國,單節課學習人次突破3000萬,單個平台學習人次突破1億,形成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我是接班人”網絡思政品牌。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6

一天的工作結束,北京垂楊柳中心國小的班主任老師鄭丹娜像往常一樣,在台燈下回復學生們寫給她的“悄悄話”。

“我小時候不喜歡給我告黑狀的老師,如今就不簡單地去給孩子告狀;我小時候不喜歡挖苦學生的老師,如今就決不去説傷害孩子心靈的話;我小時候渴望老師公正地愛每一個人,如今每一天都在反思有沒有忽略哪一顆渴求的心靈……”走上班主任工作崗位的21年來,鄭丹娜始終懷着一顆童心,創造了用“心情表”關注孩子的心情,用“悄悄話”走進孩子的心靈”的工作方法,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並榮獲“首都勞動獎章”及北京市首屆“十佳班主任”等多種榮譽稱號。

想到童年,鄭丹娜的心就會莫名其妙地變軟,“教師應該是一個不忘童年的人,做個有童心的教師。”

作為語文老師,鄭丹娜一直想用一種方式把語文的教學內容“遷移”到班主任工作中,使之達到雙贏。“只有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做得更加精細。”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鄭丹娜和每位學生建立了“悄悄話”的交流本。

“孩子們只有在輕鬆的氛圍裏才能把內心的想法説得盡情。”談到悄悄話,鄭丹娜回憶起她小時候語文老師讓寫日記的情形。“日記每天都重複着流水賬:早上幾點起牀,幾點上學,上午學了哪些課,下午又上了什麼課,幾點放學等。”鄭丹娜不想讓她的孩子們也這樣記流水賬,於是日記本就改成了“悄悄話”交流本。她對本的大小、形狀、色彩一概不加限制,封面還由學生自己設計。讓這裏真正成為孩子們情感釋放的空間。

鄭丹娜説,“悄悄話”要寫在幾個關鍵點上:一是寫在學生的`品德迷失處,當學生犯了錯誤找不着改正辦法的時候,“悄悄話”及時指導學生,堅定孩子改正錯誤的決心。二是寫在學生的心靈陰鬱處,當學生心靈深處有陰鬱無法解開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幫助他們,理解他們。三是寫在學生的質疑問難處,學生對老師錯誤質疑時,老師要勇於面對,接受孩子的批評,向孩子真誠地道歉,謝謝孩子。四是寫在學生的喜訊進步時,學生有了進步,取得了一些成績,老師要給予表揚和鼓勵,滿足孩子的童心。“老師要放低姿態,和他們進行內心平等的交流。”

在寬鬆的精神世界裏,孩子們都喜歡上了這個表露心聲的“悄悄話”,每天都把心中的小祕密、學習生活中的小喜悦、小煩惱甚至對家長的不滿等都寫在交流本上。學生們若有一天不想表達,也可以真實地寫上:“我今天沒有什麼可寫的。”鄭丹娜則在回話中把自己的牽掛、理解和建議也寫給孩子們,短則幾個字,一張小笑臉,長則幾百字,一幅連環畫。“心靈的對話解決了孩子們心中的困惑,也讓孩子們更信任我。”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7

樸航瑛,女,朝鮮族,1967年11月出生,中學一級教師,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林業中學教師。她29歲時就患了癌症,但兩次大手術、8次化療帶來的身體創傷沒有擊垮她,相反她以驚人的毅力堅守着三尺講台,把滿腔母愛獻給了無數她喜愛的學生,換來了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敬與純真的愛戴。她信奉“把簡單的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好,讓每個孩子快樂成長”的育人理念,在學校緊缺班主任和數學教師的情況下,轉教數學並擔任班主任,帶病一絲不苟地忘我工作,並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她開創了主題家長會模式,與學生家長和科任教師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一起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價值觀。曾獲得省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身已缺 志彌堅 我以我血吐芳華

19xx年,樸航瑛被檢查出癌症,一個月內連做了2次大手術、連續幾年做了8次化療,為此她喪失了懷孕生子的能力。面對還不知病情的女兒,父母不得不強顏歡笑,揹着她以淚洗面,忍受着心靈煎熬。在驚恐、悲傷、絕望中度日如年。第二次手術回來後,在她還懷着憧憬當媽媽的美好願望時,卻無意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利,她僅有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看着終於控制不住淚水的父母,一個月內經歷兩次大手術都未掉過一滴淚的她抱着媽媽痛哭、哀求:“爸爸、媽媽,救救我!我不想死,我才只有29歲呀,我真的捨不得就這樣離開你們呀!”一向嚴肅的爸爸老淚縱橫:“堅強些!女兒,我們一定能挺過去的!”

是的,正是家人的愛讓樸航瑛戰勝了病魔,並且堅強地活了下來。生命的長度變短了,隨時有可能消逝,如何讓生命更有厚度?她想起印度詩人泰戈爾説過: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羣星了。“是啊,我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我可以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我要把母親般的愛播撒給更多的孩子。”正是這個信念支撐着她,在休養後又重新登上講台。

因為是林區學校,學校師源相當緊缺,在學校緊缺班主任和數學老師的情況下,校長信任樸航瑛,讓她改教數學並擔任班主任;她毅然挑起重擔,這個消息不亞於一枚重磅炸彈,立即掀起了學生調班的熱浪。有個學生還未報到,就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調到了別的班;個別家長聽説要擔任她女兒的班主任,也到校長那哭鬧;分到她班成績第二名的學生還未報到就轉到了延吉;有的人甚至給領導發短信:一個朝鮮族老師,怎麼能教漢語的數學?一個身患過絕症的老師又怎麼能擔任班主任工作?這不是天方夜譚嗎?同事們也善意地説:“20多歲的人了,改科,一切從頭開始,還擔任班主任工作,你能扛下來嗎?單單是教學這一塊你就得比別人多付出多少呀,更何況你的身體能承受得住嗎?”這一切都壓得她想到過放棄。方校長找她談心:“正因為你很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所以才安排你擔任這項工作。我相信你的能力!有什麼困難咱倆一起扛。”歐陽副校長也語重心長地對她説:“你難呀,但頭三腳一定要踢好。”是呀,當班主任難!從語文改教數學難!家長的質疑更難!面對着家長的質疑、朋友的擔憂、學生的外流、調班、家長的哭鬧,這一切,讓健康的人都難以承受,更何況經歷了絕症折磨過的她。但在領導鼓勵下,很快調整了心態。不能走別人的老路,應有創新。她又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用平常心對待班級的狀況,默默承受調班、轉學,家長的質疑等狀況帶來的.壓力;一絲不苟地忘我工作,視生如子、嚴格的要求、耐心的輔導,培養優秀的人才。失去了作為母親資格的她,把她的母愛又一次在學生中得到了釋放。走出了泥濘,取得了成績。

忍病痛還做麥田守望者 讓責任行走在學生心之涯

樸航瑛的班裏有一個女學生寄宿在姑姑家,因與姑姑鬧矛盾而離家出走。樸航瑛聽説後,冒雨騎摩托車來到4公里外的女孩姨媽家把她送回了姑姑家,並作孩子姑姑的思想工作,給她的家斷了這件家務事。在九年級時,這個女孩厭學,在她的工作下,終於使孩子重返校園。畢業前這女孩的眼睛腫大、疼痛、大清早就來到了她家(因為姑姑家孩子因腦腫瘤去了北京)説病情,樸老師帶她來到了醫院,得知眼部囊腫破裂,做主讓大夫給做了手術。之後又買了些好菜和水果陪她在家吃。

當學生李某的爺爺奶奶因親人去逝去山東奔喪,苦於孩子無法照顧,打電話給樸航瑛,她欣然擔任了照顧學生起居的任務。有幾個學生的父母在外工作,有父母開店顧不上孩子的,還有留守在老人家成績有些偏科的,她就利用晚上時間,無償的看着學生寫作業,檢查作業,有時學生的練習冊完不成,把他們領到家中,給他們做些好吃的,讓他們做作業,從而感化學生。每年的中秋她都將留守學生聚在家。

班主任既要抓教學,又要抓班級管理,由於這幾年心力交瘁,樸航瑛手術多年的刀口又發炎了,傷口撕心裂肺般地疼痛,醫生建議她休息,朋友、同事也都勸她休息。20xx年6月,正值九年級複習關鍵時期,樸航瑛怎麼能捨得丟下班級的孩子們呢。她説:“不能為了我的一時,而誤了孩子們的一生呀!”她選擇了忍着疼痛上課,上課時豆大的汗珠從她臉上掉下來,手扶講桌,生怕自己支撐不住,學生不忍心看下去。癌症雖然使她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但學生就是她的孩子,學生就是她的一切。望着他們懂事的雙眼,樸航瑛更不能休。傷口每天都要處置一次,那種巨痛難以忍受,但她都咬牙挺了下來,就這樣,她每天拖着虛弱的身體來往於醫院、學校之間。持續治療了一個月的時間,沒有休息一天,也沒有耽誤一節課。學生被她的舉動感染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者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對孩子們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暱的温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

當幼稚的學生做出有悖於常理的事時,樸航瑛給予學生寬容,送給學生一輪明月,喚醒學生的良知。她班有一個性格孤僻、舉止出格的學生,語文基礎相當薄弱,一首詩也幾乎沒有幾個字能寫對。對於這樣的孩子,該怎樣面對?是放棄,是呵斥?有一次,語文考試成績下來了,這個女生面對着很低的成績,用桌板直拍頭,邊哭喊着,尖叫着,換來了同學的不滿和呵斥。平時同學就很排斥她,因她的舉止,都説她怪。班長上辦公室找樸航瑛。樸航瑛走進教室,把她叫來出來,先肯定了她的用功和老師的關注,告訴她不能以這種形式發泄,“人生多有不如意的事,當面笑,背後流淚,不能太看重分數,應重過程,尋找原因,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人生的路還長,不能這點都受不了。老師這輩子順過嗎?有些事不是靠哭鬧能解決的。當我們面對許多不如意的事,只是調整心態,跟別人鬥,不如跟自己鬥,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素養”。樸航瑛又找到這位學生的家長,説了此事,希望這幾天避免跟孩子發生衝突,不要讓孩子因學習而想不開而出現不愉快的事情,畢竟孩子不是靠學習這一條唯一的出路,健康、快樂的心態是最重要的。這種觀點得到了學生家長的理解。

在樸航瑛的幫助下,這名學生成績有了一些起色。樸航瑛經常鼓勵她,在學生面前也非常認可她的能幹、值日工作的細心到位,使她在學生中的威信逐漸提高。在一次指導學生朗誦時,發現這位學生的聲音很甜,就讓她朗誦了一段詞。可當要上台之前,這位學生又説:“老師我要不行了,我害怕,我要暈過去了。”同學們一片譁然,但穩定情緒後,她又上台表演了,而且表演比較成功。

一次主題班會上,樸航瑛又讓這位學生表演了一個小節目。她表演得很出色,後來讓她主持了兩次有關挫折的主題家長會,使她在家長和同學中得到了認可。在這位學生遇到困難時,樸航瑛勸慰她:“人生就像你主持的挫折主題家長會中《你也在井裏嗎》的故事,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會有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中擺脱困境的祕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了上面。”在樸航瑛的鼓勵下,這位學生挺過來了,心靈沒有留下陰影,也增強了自信。樸航瑛讓她代表班級參加了四人組小合唱比賽,結果贏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至今在許多地方樸航瑛給予了比她別人更多的關注。樸航瑛曾對這名學生和另一個女孩説:“你們跟老師一樣,自身形象沒有那麼優秀,但不要太在意你的弱勢,多發揚自身的優勢,讓別人因你的優勢而忽略你的劣勢,要善良、正直、友善、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帶上自己的思想陽光、你的個性微笑。”

樸航瑛常説:“作為教師,不要放棄弱小者,因為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棵草都有泛綠的時候,要用愛去寬容他們,呵護他們,賦予他們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麗的春天。”

拼搏的三年帶給樸航瑛的是有益的成績,但更多是留給了太多的回憶。她同屆的一位班主任曾調侃地對她説:“你説,小樸,你今天的成績是你成就了你的學生,還是學生成就了你呢?”她回答説:“二者兼有吧,因為我和孩子一同成長,是學生的精彩成就了我,不是説老師最自豪的是教出來讓自己崇拜的學生嗎?”

責任與良知 讓朝鮮族教師聽來了漢族女孩的深情呼喚

樸航瑛的學生很幸運,因為他們不僅有親生的漢族父母,還多了一位朝鮮族媽媽。走進天橋嶺林業中學,老師們都説,樸航瑛班上的學生特別有禮貌、有教養,見人點頭問老師好,有的孩子動不動就給你鞠躬。原來,這緣於樸航瑛平常有意識地對孩子們進行朝鮮族傳統禮儀教育。例如,見到長輩要鞠躬,長輩面前不插話,長輩不説話孩子不能先端起飯碗等。時間一長,某些朝鮮族風俗習慣竟在孩子們身上不時閃現。一位學生家長説:“自家孩子原來如同潑皮猴子,這一陣子像換了個人似的,彬彬有禮,鬧得俺們兩口子心裏直嘀咕,這孩子別是出了什麼毛病吧。”樸航瑛聽了,卻是會心一笑。

班級一名學生在作文裏深情地寫道:“樸老師為了我參加全國英奧大賽,把自己心愛的電腦奉獻了出來。半個月來我每天利用晚上時間佔有老師的電腦在網上收集資料。有一次,電腦系統升級,家裏的電腦一律不能上網。老師就帶我上網吧一起去收集資料。有一次,我的腳不注意崴了,樸老師就親自騎着摩托車接送了我幾回。時間緊時,樸老師就派她的愛人用摩托車接送我。別的同學羨慕我説,你除了有個親媽,還有位朝鮮族媽媽呢!”

已經考上延邊二中的馮某,提起他的朝鮮族——樸媽媽仍然如數家珍。她清楚地記得,兩年前會考,她臨上車前,樸媽媽硬塞給她一大包零食。考上延邊二中的他來到了樸媽媽家,從衣袋裏拿出了成績單,説:“老師我沒給您買什麼東西,我想成績單應是給您最好的禮物吧!”樸航瑛看到離校的孩子仍然沒有忘記自己,高興地請孩子們上飯店吃飯,一起聊天,傾聽他們的煩惱,給他們鼓勁兒。20xx年1月,馮金同學又忍不住想念起她的樸老師,發短信説:“樸媽媽,最近沒和您聯繫,但我沒有忘記您,我在努力學習,為天林中學爭光,我的心您懂的。”話語間,朝漢民族師生就這樣心手相連。

師生、家校情感齊互動 母愛綿長無絕期

樸航瑛注重開展情感提升、互動式、有意義的主題家長會模式,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階段的四次主題家長會都是感恩教育系列:《暴走媽媽陳玉蓉》的視頻,鄒越教授的《讓生命充滿愛》的視頻、《感動中國田世國捐腎救母》的視頻等。因為活動主題豐富,家長會得到了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為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找到了切入點,使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在八年級時,樸航瑛開展的四次主題家長會是挫折、磨難教育系列:《受過挫折的陽光更美》、《笑傲挫折、笑對人生》。

20xx年年末,樸航瑛因病在黑龍江省住院治療。由於帶的是九年級畢業班,她惦記班級,完全沒有治癒就要求出院。校長關心她,讓她不要繼續帶班了。但她還是放不下這個班,回家休養了幾日,又繼續接任了班主任工作,在她的心裏,再苦再累也要把心愛的這批學生教到畢業。

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上,刊載了描述樸航瑛事蹟的一段話:“癌症雖然使我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但學生就是我的孩子,學生就是我的一切。”這些話語質樸無華,透射出一位與病魔與死神搏鬥取得“完勝”之後,悟透人生真諦,從而把無盡母愛全部轉投到學生身上的心靈感悟。

這位在許多孩子眼裏“個子不高,但濃縮的都是精華;聲音很甜,至少有四個加號;思想很前衞,電腦很精通,與學生交談沒有什麼代溝”的班主任,給別人的感覺是樂觀、坦然、豁達。説起學生的成長經歷,樸航瑛如數家珍,兩眼放射出母愛的光芒。她的情感式德育活動、她的注重情感提升、互動式主題班會,給學校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們以莫大的啟迪。在會場播放的視頻裏,在那間完全屬於她和孩子們的天地裏,放滿了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鮮花,展現着一位教師的博大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

是的,因為樸航瑛相信,愛不會付之東流。她更相信老師平淡的生活並不平凡:因為三尺講台是她永遠眷戀的絢麗舞台。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8

曾經看央視《感動中國》這個節目,總會報道一兩個紮根於鄉村或山區的先進教育工作者的事蹟感動着國人,令人為之震撼。從事了教育工作之後,使我更能深深地體味到這些深入到鄉村或靈魂深處的人物的崇高品質,也更能體會到他們的無私奉獻及無悔精神,對他們肅然起敬。

林州模範教師王生英便是這樣一位楷模,是教師的精神領袖:她紮根山區30載,猶如一枝傲雪紅梅,用殘疾之軀搏擊多舛的命運,譜寫了自我人生的華麗樂章。我們讀懂王生英,方可繼承其優秀品質。

一、須得讀懂大山

“山”在文化傳統中是厚重的,是世代山民安身立命的處所。然而,“山”也表徵着傳統的閉塞、愚昧、僵化與保守。封閉的羣山,告別陳舊的傳統,擁抱嶄新的現代,對有限的`生存圈的突破,已成為世代山居的年輕一代的心靈渴望。然而,悠久而強固的傳統大山,去談何容易!它需要的是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更需要的是衝出包圍的行動,甚至需要付出幾代人前仆後繼的代價。山裏的人終究是掙扎着走出去了,然而,有一個人卻選擇堅守在這裏,她就是教師王生英。

她的留守,是為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只有她的留守,才能換來更多人走出去的希望。因此她是真正讀懂大山文化的人!

二、她不是“高大全”,她只是“有用的人”

在當代文學“十七年”作家的文學作品中,充斥了“高大全”式的人物。他們都是盡善盡美的人,無論其思想、道德抑或行動。

而王生英老師,她卻是一個腿腳不甚靈活的殘疾人。在數幾十年的從教生涯中,她每天除了走上幾公里的山路外,還要穿過大河……越是艱苦卓絕的環境越能激發人的意志力。一身兼數職的教學工作,她竟沒有任何怨言,“只要你樂意去做,就沒有苦和累”。就是本着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她願意把山區的教育工作堅守到底。她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她更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因為她發現了自我的價值,她是個“有用的人”。

是的,當一個人有所奉獻的時候,她的心靈必然是富足的,她的人生也必然折射出不平凡的光。

三、須得自我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我是懷着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去的。我熱愛自己的教學工作,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得盡善盡美。但在工作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的浮躁、不能吃苦耐勞、遇到困難便滿腹牢騷…這些都是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習王生英老師的事蹟,使我下定決心漸漸改正缺點,有所進步!

近幾日看傅雷先生的《傅雷家書》,書上有這麼幾句話深深地觸動着我:“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過於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實在妙絕!而王生英老師正是這種教育實踐的一個典型,更是我們所借鑑的榜樣!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9

王振義教授的學術成就充分説明轉化醫學研究在中國大有可為,上海血研所四代人,在王振義先生的旗幟下,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基本攻克,而且創立了腫瘤細胞誘導分化治療的新模式。

六十年來,您全心專注於醫學科學事業,不為繁華所誘,不為利慾所擾,不慼慼於清貧不汲汲於富貴;您在白血病領域創造性地提出不損傷正常細胞情況下的`腫瘤細胞誘導分化治療理論,並在國際上首創使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取得成功,令世界醫學界為之矚目;六十年來,您從醫濟世,救死扶傷,敬業奉獻,以慈愛真誠的大醫胸懷和高超嫻熟的醫術醫治無數患者;六十年來,您教書育人,擎燈引航,嘔心瀝血,為學生們鋪就充滿智慧的成長之路,培養了一大批醫學臨牀和科研人才。您是我們的師長,更是在治學、行醫、育人、修身方面的表率,您的科學精神、高超醫術、師德情操和人格風範是我們終生學習的榜樣!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0

作為一名老師,誰不想體會那種桃李滿天下的感覺?

而周美琴, 30多年如一日,每天面對殘障的孩子。她的學生不聰明,甚至無法聽懂、領會一個簡單的指令。苦與累用心付出,但對特殊孩子的關愛,未必能很快看到希望中的成效。有時候教很多遍孩子還是不開竅;有些孩子無論如何努力還是無法走進他內心……年輕時代,周美琴也曾失落過、流淚過。但要感謝她的媽媽,因為每當這時候,媽媽總會對她説,“你不能放棄,你應該要為這些孩子帶去幸福。”

那年,剖腹產剛2個多月的周美琴得知上海要舉辦首屆學生藝術節,並邀請特殊教育學校參與其中。“多好的展示平台啊,要是學生們可以在藝術節上表演,不僅是他們人生中最難忘的經歷,也是孩子們展現自我,提升自信的絕佳機會!”

周美琴放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兒,拖着還不是很硬朗的身體便一頭扎進了學校的舞蹈房。近2個月的訓練,很多時候她都是到萬家燈火時才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家,看着學生們辛苦,還自掏腰包給他們買來好吃的。領導和同事每每看到她如此拼命,都勸她注意休息,誰知她反而安慰他們説,“你們別擔心,練舞正是給了我一個產後修復的機會,看看我瘦得多快,恢復得多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她編排參賽的兩個節目分別獲一等獎、三等獎。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肯定,並榮獲上海市特殊學校中唯一一面由時任市委副書記陳至立同志親自授予的“上海市首屆學生藝術節優秀組織獎”錦旗。師生和家長一片沸騰:“誰説特殊孩子就不行?我們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比高低!”望着孩子們幸福的笑臉,周美琴説了兩個字:“值了!”

傾情一生,周美琴擔當殘障孩子的築夢人:把扶助他們“康復發展,迴歸主流”當作畢生使命,對殘障兒童實施“高期望”教育。學校組建了聾人舞蹈隊、特奧運動隊,把學生帶上了國際舞台;學校培養的聾生,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學、南京金陵科技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等;更多智障的孩子學會了自食其力,讓家長看到了希望。

“挫折時,我感受着無盡的關愛。

逆境中,無數雙手將我扶持。

在這裏,我收穫了知識,學會了感恩。

在這裏,我收穫了成功,學會了自信……”

學校一名殘疾學生畢業時,寫下這樣的詩。學校9年的教育在她身上產生的變化,讓人無法想象。周美琴説,“孩子們的成長,就是我的成就”。

“老師略微誇張的口形,演繹出震撼心靈的聲音;老師熟練優美的畫筆,描繪出繽紛美麗的天地;老師豐富靈動的表情,奉獻出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

這是一首獻給特教老師的詩篇,也是周美琴的真實寫照。她用大愛,温暖着一羣人、温暖着一座城、温暖着一個民族現代化的歷程。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1

從教時間久了,鄭丹娜慢慢總結出了屬於自己的教育理念——“全接納、慢引導”。全接納,即接納所有的孩子、接納孩子的所有;慢引導,則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

她引用論語的故事。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智),子曰:“知人。”

用鄭丹娜的話説,只有瞭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不過,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並不容易。

鄭丹娜發現,國小生年齡小,膽子也小,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大多不會主動和老師交流。當時,她在雜誌上看到,有位老師在教室裏放一個紙箱,學生可以把心事寫在紙條上,放進箱子裏。

受到啟發後,鄭丹娜讓學生們每個人準備一個漂亮本子,專門用來寫“悄悄話”。“你可以把想和老師説的'話寫在本子上,老師有想和你説的話,就在本子上回復給你。”鄭丹娜和學生説。

後來,學生們開始把自己的心事交付給“悄悄話”,也逐漸對班主任鄭老師袒露了內心世界。

頑皮淘氣、喜歡欺負別人的小男孩寫:我也想改,但是改不過來,這次我又犯錯誤了,美術老師説我了,英語老師説我了,爸爸媽媽也説我了,如果有一天他們都不喜歡我了,我該怎麼辦?

性格內向的小女孩寫:我沒有好朋友,他們嫌我沙包扔得不準,打乒乓球跑得慢,我就像天空中一朵孤單的雲,這飛飛,那飄飄……

被爸爸媽媽冤枉的男生寫:昨天,爸爸給了我20塊錢讓我買番茄醬,買完我把剩下的錢放在他的錢包裏了。後來看到我桌上的錢非説是買東西剩下的,其實,那是我去年給媽媽打工攢下來的。

鄭丹娜藉助這些記錄瞭解孩子們,並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擾。給學生回信安慰、勸解,在班會課上給孤單的小同學“找朋友”,及時和學生家長溝通,把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和故事講給學生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2

鄭丹娜,女,1973年11月出生,北京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國小教師。

鄭丹娜説“成績的好壞只是暫時的,但心靈不健康卻會毀掉孩子的現在和終生。”所以,她用心呵護每一朵小花的成長,她所做的一切工作,其目標指向首先是孩子們的心靈。她在班裏掛起“心情晴雨表”,在第一時間內瞭解學生的心情,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疏導。

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鄭丹娜和每位學生建立了悄悄話的交流本。從此,小小的本子幫助她走進孩子們的情感世界,有機會感受孩子們的喜怒哀樂。讀着學生們的悄悄話,鄭丹娜自己也變成了小孩子。她鼓勵孩子們走出教室,發現大自然的奧祕;她引導孩子學會寬容,體會善待他人的樂趣;她勸慰孩子體諒父母,用溝通消除誤解;她也會悄悄地告訴孩子,老師也有犯錯的時候,請你諒解。

鄭丹娜堅持和家長的“電話聯繫”。每晚坐在燈下,梳理學生一天的情況,主動給一位家長打個電話,與家長溝通時,鄭丹娜要求自己不指責、不抱怨。每次電話溝通少則十幾分鍾,多則一個小時。溝通中她勸慰望子成龍的父母;她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她用孩子的進步,幫家長洗去一天的疲憊;她用自己的真誠,架設家校溝通的心橋。對此,家人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專門為她開闢了“溝通專線”。鄭丹娜的家校聯繫還涉及到網絡,開闢了“飛信”、“博客”等新的方式,這“升級版”的悄悄話成為了她和家長的又一座心橋。

鄭丹娜從來沒請過病事假。生病了,她利用暑假匆匆安排了自己的腹腔手術。開學以後她克服身體的許多不適,提前回到學校;她的小孩生病住院,白天她按時給學生上課,晚上住在醫院陪護,等孩子睡熟就在走廊的燈光下備課,雖然十分艱苦,但是一個多月,她沒有耽誤學生的一節課,沒有錯判一份作業;寒假裏,她的學生鎖骨骨折,疼的天天哭,鄭丹娜得到消息後,顧不得雪天路滑,騎車前去探望她。

家長開放日後,下課了,家長們卻坐在鄭丹娜的語文課堂上,久久不肯離開,他們説:“上鄭老師的語文課,真是一種享受。”作為語文老師,她不斷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她鼓勵學生參加區孫敬修杯故事比賽,22人報名,22都獲得獎勵,其中有3名一等獎,13名二等獎。王僉和田然兩名同學,還獲得了北京市一等獎。悄悄話不僅為對學生的教育助了一臂之力,還為打開學生的寫作之門營建了一間又一間的素材庫。學生能寫、愛寫,他們的作文分別刊登於《東方少年》、《國小生個性化作文》等雜誌。鄭丹娜的一位學生,在全國國小生技能大賽中,朗誦了與老師對話的中的一段“悄悄話”,奪得第一名。

鄭丹娜的教育理念“全接納、慢引導”已逐漸形成,並得到專家的首肯。她的“全接納”強調個“全”字,接納所有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是學生;接納孩子所有的感受,因為感受無罪。在全接納的基礎上就有了“慢引導”。因為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所以她允許他們犯錯誤,再慢慢的,通過耐心地引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她用全接納的態度,聆聽孩子們心靈的聲音;用慢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揚起成長的風帆。其間,她的第二本專著《走進心靈》已成稿。鄭丹娜在教委、學區、學校等領導的幫助下,還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她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了更多的班主任。她利用業餘時間,組織老師進行班主任“沙龍研討”;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全區的新班主任做培訓;她還組織全區一年級組長、青年優秀班主任的研討會。

她先後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十佳班主任、首都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3

教師節來臨之際,發佈了20xx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他們雖處不同環境,但有同種身份,他們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做學生錘鍊品格的鍛造者,做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學者,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領者,做學生奉獻祖國的示範者。他們是廣大優秀教師的代表,是全國教師隊伍的縮影,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每一位優秀教師都值得敬佩。

在平凡的崗位上,廣大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書寫新時代鑄魂立德育新人的'燦爛篇章,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突出貢獻。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強國富民,育人為先,這是對教師、教育的更高認可,也是對全黨全社會的更高要求。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4

教師節來臨之際,教育部發布了20xx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他們雖處不同環境,但有同種身份,他們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做學生錘鍊品格的鍛造者,做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學者,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領者,做學生奉獻祖國的示範者。他們是廣大優秀教師的代表,是全國教師隊伍的縮影,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每一位優秀教師都值得敬佩。

在平凡的崗位上,廣大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書寫新時代鑄魂立德育新人的燦爛篇章,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突出貢獻。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強國富民,育人為先,這是對教師、教育的更高認可,也是對全黨全社會的更高要求。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5

1993年,從師範學校畢業的鄭丹娜被分配到垂楊柳中心國小當老師,教美術和歷史。第二年,她成為班主任,教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

初為人師,鄭丹娜理解的“教育”很簡單,把學生盯緊了、看住了,把成績搞上去,拿到流動紅旗。面對四十幾個學生,鄭丹娜覺得“顧此失彼,每天能説一車話”。教室在一層,辦公室在三層,她連回辦公室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為了顯得有威嚴,二十歲出頭的鄭丹娜裝出不苟言笑的樣子,繃着臉,把學生“管得嚴嚴的”。學校要求靠右行走,鄭丹娜就告訴學生哪怕兩個人去上廁所也要站成縱列;學校要求保持紀律,鄭丹娜就每個課間到教室裏監督。學生們怕她,甚至有小女孩猜測鄭丹娜有60歲,理由是“我爺爺就60歲,特別嚴肅,不愛笑”。

如今回憶起來,鄭丹娜覺得那時不懂教育也缺少方法。她曾經準備了一個剪報本,把從報紙上看到的`管理和教學方法剪下來貼到本子上,並經常跑去聽老教師的課,模仿和借鑑,努力讓課堂變得有趣。

1998年,鄭丹娜進入語文中心組,開始專門教語文。

一開始鄭丹娜講課只站在講桌前,侷促、放不開。市裏的老教師來她的班上聽課,直言不諱地指出:“情感性不夠,缺少感染力,讓人感覺遊離在語文教學之外。”老教師告訴她,要想把學生吸引住,先要把自己吸引住。

鄭丹娜決定拿自己的兒子“練手”。那一年兒子不滿一歲,咿呀學語,鄭丹娜每天給他講故事,“關上門,家人也看不見。我就連蹦帶跳,手舞足蹈,特別誇張。”兒子被逗得咯咯笑。

慢慢地,鄭丹娜“放得開了”,感情更充沛,和學生的交流也在增加,上課不再藏在講桌背後,而是敢於站在學生中間,有了溝通和互動。

成為“小豆包們”的“自己人”,鄭丹娜花了幾年的時間。現在,課餘時間,經常有一羣學生圍着她聊天;小男孩有了“心裏喜歡的人”,會偷偷説給她聽;小女孩因為自己個子矮發愁,也會找到她傾訴……

鄭丹娜説,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個南風和北風的故事:南風和北風比誰更有力量。有人穿大衣走過,北風施展威力,冷風勁吹,那個人把大衣越裹越緊;南風上陣,送來輕微的暖風,那個人最終敞開了胸懷,脱掉了大衣。

她希望,成為像南風一樣的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0qg1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