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通用10篇)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通用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抗疫民間支援事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通用10篇)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1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温暖令人感動,而鄰里之間的真情流露,同樣湧現出令人動容的故事。

一輛出租車前車窗右下角貼着一張紙,寫着“醫護工作者免費接送”。大年七年級,河北省唐山市出租車司機劉超得知全國的疫情形勢後,粘貼了這個標識,還在小區的業主羣、微信朋友圈承諾,醫護工作者、老弱病殘孕出行不便都可以找他,免費接送。

無獨有偶,在廣東省中山市,也有這樣一位“別人家的好鄰居”——每天免費給小區派發100斤新鮮蔬菜!免費派發蔬菜的好鄰居是東區奕翠園的郭先生。看到鄰居們外出買菜成了難題,他就將自家農場裏的菜摘了送給大夥兒。

這些蔬菜平均5塊多一斤,相當於郭先生每天要自掏腰包貼補500多元,但他對此並不在意:“鄉里鄉親的,特殊時期,能幫一點是一點。”

遙遠的祖國大西北,也正上演着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歲的蘭大爺按照約定的時間打開家門,一份午飯已經如約放在了門口,熱氣騰騰的抓飯讓老人的心也熱乎起來。

獨居的蘭大爺是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水塔山片區管委會團結北社區的居民,正在居家隔離觀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體情況便成為社區工作人員的操心事,大夥兒成立了送餐組,輪流將免費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門口,還安排負責社區消毒的工作人員,及時將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離不代表隔愛。”團結北社區書記賈智暉説。

“你們為了大家每天都堅守在這裏,好辛苦,我送上自己的一點心意,為我們國家加油。”1月31日早上7點,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寶湖天下小區,一位居民趁金鳳區綜合執法局執法中隊值班人員交班時,送來了一箱牛奶、幾個蘋果和一包濕紙巾,留下了一張字條後便匆匆離去。其他居民也紛紛用温暖人心的舉動來感謝執法隊員們為防治疫情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2

有句話説得好——“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打響了!

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在中國傳統最重要的節日一一春節,人們顧不得團圓,拋妻別母,棄子離家,冒着生命危險,五十多支醫療隊,六千多名醫護工作者紛紛馳援武漢。

1月24日是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有大量的醫護人員主動走上抗擊疫情的一線。

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信、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他們用大醫仁心,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公眾安全保駕護航。疫情當前,他們責無旁貸堅守在臨牀一線。已經回老家的又趕回值班,父母的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

時間就是生命。很多醫務人員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頓飯,一個上午都來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戰鬥的近1個月時間裏,幾乎沒有脱下過白大褂,有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有鋼鐵般的精神,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整個中華大地。當我們團圓時,應該想到一些戰士仍然守在祖國前線,為了祖國的和平、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沒有一絲懈怠,因為這份工作的滿意程度,也關乎着百姓的滿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冷靜、無畏、迎難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動。他曾説:“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雨點冰冷,機器轟鳴。除夕之夜,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工地上,燈火通明,上百台挖機、推土機等機器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點,工人們已抵達施工現場,義無反顧地投入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這個春節,他們無暇照顧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甚至來不及和家人遠程視頻,報個平安。

疫情嚴峻,物資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護目鏡,有人捐出來元宵,有人捐出了糕點,善舉湧現,凡人善舉,小我獻出大愛,涓涓細流匯聚成一股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擊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讓我們感動得潸然淚下,感動,更要行動。在國家危難之時,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要扛起社會責任。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凝心聚力,眾志成城。人人奉獻擔當,各個從我做起,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3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中,你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冒着被傳染的風險,依然堅守在一線,守護着一個個亟待救助的患者。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放棄了休息,捨棄了親情,積極響應着黨和人民的號召,不畏艱辛,馳騁疆場。謝謝你們辛苦的付出,謝謝你們温暖的付出。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是患者的守護神,是人民的希望,而我們則是你們最堅強的後盾,我們將永遠支持你們。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媽媽、老師常督促我好好學習,可我總是愛貪玩,學習沒有動力。在這次疫情面前,我才真正感受到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鍾南山爺爺八十多歲高齡,用智慧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你們也在用精湛的醫術救治病人。有篇文章《為什麼而讀書》説得多好呀,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不僅使自己受益,而且在國家危難之時,可以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我要以你們為榜樣,努力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和人民。

我想對你説,雖然我們相隔萬里,但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雖然我現在幫不上什麼忙,但是我會守在家中,好好學習,不添亂。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的話,便能創造奇蹟。

在這裏我還要由衷地説一句:你們辛苦了!歷史將永遠記住你們,人民將永遠感謝你們。

向你們致敬!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4

當看到一個個身影奔赴一線,你是否潸然淚下?當知道一個個身影知難而進,你是否鼓掌讚美?每當見到這一個個身影堅毅倔犟,你是否説真美啊!

這不僅是視察,還是一種關切。春節,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武漢人民打響了“戰疫”第一槍。雖然這次“戰疫”非常困難,但是國家對我們的安撫也是無處不在。在醫院、超市等地方皆留下他的身影,總理舉手投足,我彷彿感到了一股暖流貫通血液,那一句“你們辛苦了!”讓多少醫務人員淚流滿面,讓他們有信心與病毒抗爭。讓人民有了信心和力量。給了人民羣眾打贏這場“戰疫”的決心。這身影,真美!

這不僅是責任,還是一種情懷。鍾南山爺爺告誡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他自己為防控疫情踏上了去武漢的路。高鐵上,84歲的老人忍不住身心強烈的疲憊,靠在餐車旁小憩,那一剎那被拍成照片,深深的印在我腦海中,讓我回想起“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的勇士精神和“重症病人到我這來”的英雄氣魄。再看現在,戰疫情,鍾南山爺爺威風不減,“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他帶着專家組第一時間逆流而上,給了武漢人民莫大的鼓舞。如今鍾南山爺爺年事已高,是什麼讓他如此剛強,我想是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愛國情。這身影,真美!

這不僅是祝福,還是一種大愛。他的妻子就要前往武漢救死扶傷,他在她臨走時説:“趙英明,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的家務。”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深厚的感情,很可能趙醫生一去不復返,但他作為趙英明的丈夫,懂得掂量夫妻私情和國家大愛的分量,這看似玩笑的一句俏皮話,濃縮了多少不捨,表達了多少恩愛。他們深知,“國有難,召必回”是醫護人員的天職。趙英明是投身戰疫一線的千千萬萬個醫生護士的縮影,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正因為有像他們這樣的一個個“小家”,才讓我們生活在中國這個美麗的“大家”。夫妻分離的身影和話語在空中飄蕩,久久難以忘懷。這身影,真美!

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個美麗的身影!是這些平凡又偉大的“逆行者”身影,在人民心中築起了寶塔,無論任何災難,都會變得更加堅強。向最美身影致敬!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5

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劉老師給大家講講張繼先奶奶的故事:張繼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歲了,醫學碩士,參加工作三十餘年。張繼先醫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現在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內科黨支部書記。

抗擊“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時,37歲的張繼先就是江漢區專家組的成員,每天的任務就是下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者。從那時起她就養成了看病要問病人的住址、職業的習慣,也正是“非典”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模式,使她養成了對病毒敏鋭的洞察力,對疫情高度的警覺性。榮獲抗擊非典戰役“三等功”。

“疫情上報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張繼先奶奶接診了家住醫院附近小區的老兩口兒,他們因發燒、咳嗽就醫,拍出來的胸部CT片,雖然症狀看起來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結果與兩者有明顯的區別。他們兒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現。同一天,還有一位華南海鮮市場商户,存在同樣的發燒、咳嗽和肺部表現。28日、29日,門診又陸續收治3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前後7個病人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張繼先敏鋭地意識到情況不對,向醫院進行了報告。醫院高度重視,立即決定上報。張繼先的堅持上報,為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衞健部門拉響了警報。12月底,國家衞健委派出高級別專家組,赴武漢調查病情,迅速應對處置。張繼先成為“疫情上報第一人”。

抗擊新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故事。張繼先奶奶“像救火隊員一樣”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在離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戰鬥。她從網上又團購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護。至於為什麼團購而不是讓單位配發,她説:“如果醫院配發的話需要訂做,而網上買能夠很快到貨。”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張繼先的情緒不止一次崩潰。有的病人病情發展太快,手段用盡,還是走了,她大哭;有時防護服快沒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這一個月來,睡眠嚴重不足,體力嚴重透支,她説自己已竭盡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給予張繼先同志記大功獎勵。把最高的榮譽給醫護人員!把最美的稱讚給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條件給一線的戰士!把最優厚的待遇給為這次抗疫做出貢獻的人!

張繼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經百戰的,臨危不懼,敢於擔當,如今又一次衝在了戰鬥最前線。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擊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戰士。值得我們每個小朋友學習,讓我們向張繼先奶奶致敬!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6

“大家注意啦!今天我去縣城採購,上午9點前各户把需要買的東西告訴我,我給大家代買。”2月13日一大早,武邑縣龍店鎮劉家墩村黨支部書記劉延磊在大喇叭上喊着。

疫情發生以來,該村全體黨員幹部立即行動起來,自發成立了志願者隊伍。他們在村口設立了檢查崗,對進村人員、車輛嚴格檢查、消毒。劉延磊還每天通過村裏的大喇叭普及防疫知識。黨員幹部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裏。村民劉合印拿出了自家的帳篷,為24小時輪崗值守檢查口的志願者擋風禦寒;村民劉福全將自家的電線拉到了檢查站,免費為檢查站提供照明……

人員出不去,時間長了,生活所需的物資怎麼保障?以前村民採買東西,都是到龍店鎮大集上去買,現在鎮上的集市停了,大家要買生活必需品就只能跑到10公里外的縣城才行。

關鍵時刻,劉延磊擔起了村民生活用品的採買任務,他讓村民把要買的蔬菜、雞蛋等生活必需品通過微信發到他的手機上。全村30多户,這家要買茄子,那家要買蒜薹,幾十條信息發過來,他一一統計好,每隔三五天,便帶着村裏的志願者劉紅然、劉宏偉、劉夢德往縣城跑採購。

“上午9點多出發,一次大概要買將近12輛購物車的東西,下午1點多才能回村!”劉延磊説,因為採購的東西多,每次大家都顧不上吃午飯,“大家都不覺得苦累,因為我們是黨員幹部!”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7

在重症監護病區,老年患者佔比較高,為了讓他們儘早康復,醫務人員全力施救,用心陪護;而在病房外,消防員們也在竭盡所能守護醫院安全。

張倩:堅持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

堅持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這是張倩抵達武漢後説的最多的一句話。一週前,她所在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重症監護病區,老年醫學科的張倩和隊友們負責其中61個老年患者。老人們夜間病情變化快,張倩總會提前出發去醫院。

這幾天,3牀的患者周阿姨情況不太穩定,住在同一層樓輕症病區的老伴一直惦記。張倩知道後,就提前拿手機錄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視頻,晚上一接班就帶給周阿姨播放,讓老兩口都能安心。

5牀的傅阿姨女兒住進了方艙醫院,想起還在酒店隔離的小外孫,傅阿姨就吃不下飯。張倩查房的時候,就囑託護士給老人換上了甜味營養劑,在詢問病情後總是留下來,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當年張倩備戰大學聯考時遭遇非典,醫務人員捨身救人的場景感染了她,她報考了醫學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張倩的初心。

你守護病人我守護醫院

醫務人員奮戰在病房內,消防員們則全力守護着醫院的安全。這是火神山醫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練,這支由7名黨員和1名預備黨員組成的隊伍裏,41歲的李長春年齡最大,曾參加過8000多次的滅火救援戰鬥。1月31日下午,他和隊員們進駐火神山醫院,48小時內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調試並投入使用。

火神山醫院和普通醫院在佈局、建築結構、內部設施上差別很大,李長春和隊友們8次深入醫院,並利用無人機進行測繪,製作電子沙盤,但要想完全覆蓋醫院的每個角落,還需要加強培訓、羣防羣控。

消防隊還與醫院建立了24小時消防直聯直報秒級響應機制,每個病區有一位負責人,以便第一時間處置火情。從進駐以來,大家24小時備勤,收集數據5700個,制定應急預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醫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員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的一線。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8

有這樣一位院長,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後,他依然在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爭的白衣戰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

走進劉智明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牆上。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願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劉智明去市裏開會接到任務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數僅次於金銀潭醫院。而武昌醫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的轉運。

不眠不休的三天,劉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院是綜合型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牀位、調配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智明協調。

而此時的劉智明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後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

在ICU裏,劉智明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沒有放下,在病房裏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覆微信,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説:“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並讓大家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並肩作戰!

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後,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而,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裏明白,妻子也在一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月14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斯人已逝,在劉智明所帶領的武昌醫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9

x鎮x村黨總支x支部黨小組長x,今年已經 x 歲,但作為一名老黨員和鎮黨代表,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以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新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中,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本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後,x在村疫情防控小組的帶領下,日夜堅守在疫情處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線,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努力克服條件簡陋、生活不便、身體疲憊等諸多困難,全力以赴開展疫情宣傳、卡口封堵、消毒滅源等各項工作,年近 60 歲的他,連續多日的工作,身體有些疲憊,但他依然堅持在一線,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黨員無私奉獻的情懷,彰顯了擔當有為的黨員先鋒本色。以身作則,靠前指揮。x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本色,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精心組織,靠前指揮,以身作則,充分發揮了骨幹帶頭作用。羣眾由衷地説:“在關鍵時刻,還得靠黨的組織。”組織黨員對村組進行地毯式排查,瞭解外來人口,對來自湖北省各市、特別是疫情最嚴重的武漢返鄉人員和車輛進行勸返、宣傳和登記,確保及時掌握、及時處置,充分發揮了黨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為穩定我村防控形勢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實,像x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甘願冒着被病毒傳染的風險,衝在一線,向羣眾宣傳疫情形勢的嚴峻和自我防護的重要性,他們不分日夜,不畏辛苦,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只因他們的名字叫“黨員”,他們的使命就是為人民服務!

抗疫民間支援事蹟10

“師傅,您從哪裏來的?請您測一下體温。”2月6日,在武邑範村交通檢疫留驗站,43歲的武邑縣交通局幹部楊國軍一邊為進出的人測量體温、排查過往車輛,一邊無數次重複着這句話。

1月30日,隨着疫情形勢日益嚴峻,武邑縣決定成立106國道武邑範村交通檢疫留驗站,把好全縣的北大門。作為交通部門聯絡人,楊國軍負責範村和汽車站留驗站的籌建。建設留驗站可不是簡單事,留驗站由交通、衞生、公安交警等部門人員組成,人員結構複雜,大家彼此又不熟悉,管理起來難度很大。現場幾個黨員提議,由交通局向縣直工委申請,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楊國軍成了臨時黨支部書記。

面對既無值班室又無照明的實際情況,楊國軍和大家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大家馬不停蹄安裝減速帶、爆閃燈、防撞桶等交通設施,同時協調電力部門接電安燈,搭建值班帳篷,解決值班人員吃住用餐問題,保證了留驗站當天籌建,當天啟用。

工作人員有了“家”,作為“家長”的楊國軍就更忙了:他是負責人,吃喝拉撒都得他操心;他還是資料員,所有過往車輛的台賬他都一一登記。2月3日晚,一場雪後,路面又濕又滑,值班人員頂着凜冽的寒風,登記過往車輛,心疼值班人員的楊國軍衝到檢測第一線替換身體虛弱的同志……

從1月24日到2月4日,他一直沒有閒着。除了範村留驗站建設,他還負責建設汽車站隔離通道、縣城6個留驗點的建設。連續多日的緊張勞累,楊國軍的身體吃不消了,出現尿血狀況,隊友們把他送到衡水市人民醫院就診,主治醫師建議入院治療[ 。“任務還沒完成,我不能休息!”未遵醫囑,楊國軍堅持返回到工作崗位。2月5日晚,身體出現嚴重不適的他,被同事強行帶到縣醫院住院治療。

“他就是衝鋒在前、堅守崗位的鐵把門。”留驗站成員、馬台衞生院院長明智民説,“我們一起工作的這些天,他的榜樣一直感動着我們、鼓舞着我們,現在已經有4名同志先後向留驗站臨時黨支部提出了入黨申請。我們要向他學習,直到打贏這場戰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7nlw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