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工匠勞模事蹟(通用8篇)

工匠勞模事蹟(通用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蹟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工匠勞模事蹟(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工匠勞模事蹟(通用8篇)

工匠勞模事蹟1

LNG船被稱為“海上超級冷凍車”,要在零下163度的極低温環境下,漂洋過海,運送液化天然氣。LNG船上殷瓦手工焊接是世界上難度最高的焊接技術。殷瓦鋼薄如紙張,極易生鏽,在焊接中,不能有一顆汗珠,一個手印,如果焊縫上出現哪怕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就有可能造成整船的天然氣發生爆炸,有人説LNG船就像一個會移動的原子彈。張冬偉是我國第一批掌握這項焊接技術的工人。每次看到自己焊接的LNG船緩緩駛向大海時,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變成了值得的付出和內心的自豪。

鋼板薄如紙 焊接如繡花

3.5米,走路可能只需要4秒鐘,而張冬偉焊完一條這樣長度的焊縫卻需要整整五個小時。張冬偉説:“我燒出來的焊縫基本上能夠辨認出來,都是一次成型的,像魚鱗一樣比較均勻,我個人追求就是像繡花一樣,一針一針一針很均勻的。”

苦練技藝通過考核 外國考官豎起拇指

殷瓦手工焊接是世界上難度最高的焊接技術,張冬偉的師父秦毅,是我國第一位掌握殷瓦焊接技術的焊工。最初外國人並不看好中國人能掌握這項技術。能夠在超級LNG船上進行全位置殷瓦手工焊接的焊工,必須經過國際專利公司GTT的嚴格考核,取得合格證書之後,每個月都要重新考核一次,考核合格才能繼續上崗工作。結果,張冬偉經過刻苦不懈的努力,不但給師傅掙了這口氣,更成為了他那一批學生裏第一個考取合格證書的人,令外國考官都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工匠勞模事蹟2

CRH380A型列車,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試跑京滬高鐵,寧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於繞地球22000圈。寧允展堅守生產一線24年,他説,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

CRH380A型列車,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試跑京滬高鐵,它是李克強總理向全世界推銷中國高鐵攜帶的唯一車模,可以説是中國高鐵的一張國際名片。打造這張名片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鐵首席研磨師——寧允展。

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刷新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如果把高鐵列車比作一位長跑運動員,車輪是腳,轉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寧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腳踝。

國中畢業後,寧允展考上了鐵路技校。沒有想到的是,2006年,他會被萬里挑一,成為第一位學習380A型列車轉向架研磨技術的中國人,寧允展對技術的掌控和精準把握,讓日本專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寧允展説,工匠就是憑實力幹活,實事求是,想辦法把手裏的活幹好,這是本分。他説,要把這份手藝繼續幹下去,幹到自己幹不動為止。

一心一意搞技術,不當班長不當官,寧允展似乎與當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寧允展説,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

如果每一件中國製造的背後,都有這樣一位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中國製造就能夠跨過“品質”這道門檻,躍升為“優質製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釋放更耀眼的光芒。

工匠勞模事蹟3

徐立平所在的工廠是世界上最奧祕的工廠之一,地處中國秦嶺大山深處,國家一些戰略戰術導彈和宇航發射用火箭發動機都出自這裏。

29年來,徐立平進入廠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工作間的每一道門,掛好每一個風鈎,對他來説這裏的每一道門都是風險時辰的緊急出口。

精度誤差不超過0.2毫米

徐立平的工作是給火箭的固體燃料實施微整形雕刻,這也是固體發動機製造過程中最風險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發動機所用的固體推進劑以火藥為主,混合幾十種特殊組分灌模澆築而成,固化脱模後在表面精度和藥量方面與實踐需求總是會有些差距,需求修整。

但固體火藥極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過程如果摩擦過力產生靜電,就會惹起燃燒甚至爆炸。因此,這個雕刻過程絕不允許反覆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師手上的經驗感覺,0.5毫米是這種固體火藥表面精度所允許的最大誤差。但徐立平僅憑手上觸摸一次就能精確測度出需求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誤差不超過0.2毫米。

這種火藥有很強的韌性,再加上裏面含有粗糙的顆粒,這讓手工雕刻的行刀軌跡不容易把握。所以這種火藥的微整形處理無法用機器操作,只能經過人手的輕柔細緻雕刻來完成,這種火藥的雕刻者自然必須是超凡心思素質與高超技藝的合體人。

安全線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雕刻過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與手和刀的節拍高度分歧,以保持用力均勻。根據design要求,徐立平需求削除環口接近5釐米厚的火藥,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藥卻要控制在3毫米以內,一點一點為火藥微整形。對於每個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間擺放的距離都有嚴厲的規定。

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過程中,助手必須時辰稱量殘藥的分量,一旦達到一定數量極有可能發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藥後,必須裝進預先預備的防靜電袋裏。對徐立平而言,為了本人更為了他的工友和工廠,安全線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半百,一個人偶然間能夠鎮定地面臨一次致命風險並不難,29年裏天天面對致命風險,而能夠守恆如常,那真實是太難了。

工匠勞模事蹟4

百米高空檢修百萬伏特帶電線路

內蒙錫林郭勒盟至山東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在2016年的`竣工驗收和運轉表明中國擁有了目前世界上覆蓋面積最廣,電壓最高的在用特高壓電網工程,王進是山東電力集團帶電作業組的組長,也是特高壓輸電線路山東段驗出工作的次要擔任人。

在60層樓的高度與1000千伏的特高壓線共舞

特高壓輸電線路山東段驗出工作收尾時正值盛夏,室外氣温接近40度,惡劣天氣條件是高空作業的天敵,事故概率會明顯地添加,王進把組員留在地面上,獨自攀高作業。從地面到塔頂接近60層樓的高度,王進要藉助於886根攀爬腳釘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僅僅站在地面上觀看這個過程都會心驚膽戰。而王進的身體卻能如蜘蛛普通懸在高壓線上,更令人驚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壓線。

王進是國家電網最優秀的檢修工人之一,這位有16年工作經歷的電工曾經爬過2000多個高壓鐵塔了,但面對1000千伏的特高壓線路,各種嚴峻的新應戰也讓他悚然心驚。

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王進身在138米的高空腳板踩着的導線直徑不足5釐米,並在一刻不停地晃動,王進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時還要檢查導線有無破損等成績。通常,作業工要坐在晃動的導線上,一隻手抓住導線,另一隻手工作,王進卻能雙手脱離導線工作,實屬頂尖高手。此時他身上的全部配備是一根保險索,加上極限化的膽量、意志、體能、耐性,責任心和本行業的技術操作本領,這不是“達瓦孜”(“達瓦孜”是維吾爾族一種陳舊的傳統雜技表演藝術,指高空走大繩表演)一類的走秀,而是王進的工作。

少有人掌握的絕活

王進的絕活還不止於此。線路帶電運轉中,導線會發出電暈的聲響,而王進僅僅憑耳朵聽,就能判斷出不超過兩毫米細的巨大鋁線哪裏有損傷,以及損傷的程度,這個絕活在整個國家電網零碎中,也沒有幾個人能有。

電弧能讓人瞬間化為灰燼

在驗收的同時王進還有一件大事要兼顧,制定安全進入特高壓電場進行帶電作業的預案,如果沒有這樣的科學預案便沒有人敢在特高壓環境下帶電作業。

1000千伏特高壓放電實驗數據表明,幾米之外的人會在瞬間被特高壓感應構成的電弧化為灰燼。這樣的應戰非王進莫屬,由於中國660千伏超高壓電網,帶電檢修是王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

在有數次的摸索和實驗之後,王進選擇了“鞦韆法”,“鞦韆法”帶電檢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對帶電檢修的工人應戰也最大,一旦防護不到位就可能被強電流擊中,後果不堪想象。

以鐵塔為支點,身着屏蔽服的王進坐在兜籃裏,像盪鞦韆一樣,被繩纜吊着劃過90度的圓弧之後,逐漸帶電,從沒電蕩的過程中,經過電位轉移棒,瞬間讓操作人員身上,帶上了660千伏的電盪到帶電的導線上,在幾百千伏的超高壓電線下行走,讓幾百千伏的電壓從屏蔽服流過。

工匠勞模事蹟5

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周建民在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崗位上40年的堅守,走出了一條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餘項專用量規生產製造任務,進行小改小革,工藝創新項目1100餘項,累計為公司創造價值3100餘萬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產品態度,15000餘件微米級專用量規沒有出現一件質量事故。他用工匠擔當,組織團隊破解位置量規、無人機內外軸、中國現代第一槍電磁槍等工廠、國家乃至世界級的機械製造難題。面對一次次高薪聘請、各種誘惑,他選擇了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工人崗位,敬業堅守、道技合一、精雕細琢、默默敬業奉獻。

工匠勞模事蹟6

洪家光始終秉持“國家利益至上”價值觀,以實幹踐行初心,在生產一線創新進取、勇攀高峯。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壽命和安全性取決於葉片的精度,他潛心研究葉片磨削加工的各個環節,自主研發出解決葉片磨削專用的高精度金剛石滾輪工具製造技術,經生產單位應用後,葉片加工質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的技術進步。憑藉該項技術,他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工作崗位上,他先後完成了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生產難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飛機打造出了強勁的“中國心”。

他以國家級“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省級“洪家光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台,先後為行業內外2000餘人(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親授的13名徒弟均成為生產骨幹。他先後完成工具技術創新和攻關項目84項,個人擁有8項國家專利,團隊擁有30多項國家專利,助推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水平提升,積極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動力夢”貢獻力量。

工匠勞模事蹟7

劉更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京作硬木傢俱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事“京作”硬木傢俱製作與古舊傢俱修復已近40年。他多次參與重要文物的大修與複製,2013年故宮博物院“平安故宮”工程中,他成功修復故宮養心殿的無量壽寶塔、滿雕麟龍大鏡屏等數十件木器文物,復刻了故宮博物院金絲楠鸞鳳頂箱櫃、金絲楠雕龍朝服大櫃,使經典再現,傳承於世,為“京作”技藝、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作出了貢獻。

他多次承擔國家重點工程任務,參與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頤和園延賞齋、北京首都機場專機樓元首廳等項目的經典傢俱,設計製作了2014年APEC峯會21位元首桌椅、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大座屏、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賀禮、國慶70週年天安門城樓內部木質裝飾等國家重點工程傢俱。他設計的“APEC系列託泥圈椅”榮獲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國匠杯”銀獎。2021年4月,天壇傢俱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生活傢俱供應商”,他秉承“產業報國、傳承經典”理念,向世界講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冬奧會場館中再現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工匠勞模事蹟8

1986年,盧仁峯在某軍品生產攻堅中意外發生工傷,左手4級傷殘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崗位後,他定下每天練習100根焊條的底線。為了克服左手殘疾帶來的技術“短板”,他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練習試板,反覆訓練恢復技術能力,最終創造了熔化極氬弧焊、微束等離子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HT火花塞異種鋼焊接技術”等國家專利。他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餘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作為閲兵裝備的某型號輪式車輛首批次生產,盧仁峯主動請纓,經過多次失敗和從頭再來,創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產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對推動我軍輪式裝備性能和國防工業水平的躍升、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具有重要的牽引推動作用。2020年,他對某海軍裝備鋁合金雷達結構件焊接變形問題進行攻關,通過優化焊接順序、改進焊接方法、製作防變形工裝等措施,一舉解決了該裝備變形問題,為開拓海軍裝備市場奠定了工藝技術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k4dw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