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5篇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材料了吧,事蹟材料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擬事蹟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5篇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

在我的老家流行着這樣的一句話“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在人們心中孝道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品德是人類文明素養的最好表現。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們心中的好男人盧家村的盧萬章同志。

1986年一個和諧温馨的家庭中出現了狀況。父親得了急性肝病需要進行手術。面對這種狀況,身為兒子的盧萬章同志放棄了在外經商的機會,回到家中為父親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滿一歲的女兒,面對這樣的經濟狀況,他只能選擇忍受。夜晚在醫院照顧父親,白天則只能去撿樹枝、幹雜活兒,在醫院吃幹饃、喝涼水。生活的不如意,讓這個剛剛三十歲的小夥子。一月白頭,鬢角的白髮悄悄爬滿了頭。但在他的細心照顧和精心陪護下,父親的病在經過幾個月的住院後有了好轉,當大家都以為他感動了天地的時候,父親的病情卻又加重了。這時需要緊急輸血,作為大兒子的他,當即一捋袖子,給父親輸了自己的鮮血。本來就消瘦的他,此時只有眼暈頭痛的忍受。鄉親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從家裏給他燉了一隻雞,讓他補補身體。可是,吃了一口後一轉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給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經發乾的饅頭。經過了幾個月的折騰,父母都已康復,上天還是讓這個家庭渡過了這個難關,而好兒子、好父親、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紮根。

順風順水的生活並不是一直都在20xx年。父母的年齡都已漸漸讓她們不能獨立生活,必須有人照顧生活起居,加之父親在這個時候兒換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牀上由人照顧。所以這個男人在這個時候義無反顧地接起了這個重擔。這一躺就是八年,在這八年中,他每天都會堅持給父親進行康復按摩,期間每逢周邊有名醫來農村坐診,他都會騎着三輪車,帶着父親和母親去看病。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一直在堅持,因為他始終相信父親的病會好的。直到後來父親終因身體疾病去世,他還在自責,沒有將父親和母親照顧的更好,正是那句話“莫讓子欲養時,親不待。”經過了這件事後。母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樣是九十歲的高齡,他的母親,卻看起來比別的老太太顯得精神狀態很好。因為妻子長期在外照顧孫女。所以贍養老人的義務就只能由他一個人來完成。他每天都會給母親做好飯。並照顧母親完成每天的起牀就行,村裏只要有人湊進了老太太,她都會笑着對大家説,自己有一個好兒子。近幾年母親的腦子越來越記不住東西,就連最基礎的吃喝拉撒,有時都不記得。但是,特卻唯獨記得自己有一個把自己照顧的很好的兒子,同時他也贏得了全村人的一直誇獎、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多麼的偉大,他常説的一句話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人憑良心。”也正是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和思想,這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應該做的事。

古語説“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體現,只就比樹木有根才能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品質,無論擁有多少才華和學識,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

長輩在我身上寄託了太多的期望,總是給我們創造做好的條件,但不是寵溺,媽媽言傳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賦予了我們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麼唯有對長輩的孝心方能不妄執個社會對我們的愛。盧萬章同志,生於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深知父母將兒女養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萬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盡責。讓父母豐衣足食多晚年。身體力行,發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了敬老精神,為禮貌家庭,和諧社會做出了用心貢獻。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2

馬xx,男,布依族,32歲,中共黨員。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馬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父母身上,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邁的父母,兩個哥哥和姐姐,下有沒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兒子,並且父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20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進了醫院,父母年邁而且家裏需要料理,於是他日夜守護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顧,複診時,由於當時沒有電梯,他揹着哥哥奔波在樓上樓下十餘次,沒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顧,長時間的治療,也許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蒼,此次手術非常成功,哥哥逐漸康復,他笑了,年邁的父親笑了。

馬父母已年過六旬,患有高血壓、風濕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裏牀頭上常用的藥物整齊擺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應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顯得乾乾淨淨,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讚。老人老了,兒女們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馬只要一下班就會準時回到老人身邊,陪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脱孤單和寂寞。

馬承擔贍養老人重擔十餘載,三世同堂,毫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孝道。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3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多忙,對女兒的愛和教育的關注不能減少!

我對女兒的教育從每一個細節入手,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説過:“自信心對於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蹟,有了它,你的才幹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我經常給女兒鼓勵,對她的能力給予肯定。和女兒學校的老師交流後,我會及時地把老師對女兒的表揚擴大化後告訴女兒,並告訴她老師對她的期待,女兒就表現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自信。學好文化課是孩子教育的一項中心內容,而大多數家長卻又往往無能為力,在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終認為學習好的關鍵在於培養讀書的習慣,激發鑽研的興趣,一旦有了習慣,想不學都不行,一旦有了興趣,要擋也擋不住。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做家長的不但要講明道理,還要放好樣子。為此,我自己從參加工作到現在,特別是在孩子上學以後,始終堅持讀書不輟。現在,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麼功利色彩。其實,我們的讀書學習,不僅是給孩子們做榜樣,那也是贏得孩子們的尊重啊!

對於孩子的人格的塑造與培養,我們既要尊重其個性,又不能放縱其任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具體個人,但個性的存在又應當以不侵害他人的權益為界限。我的工作比較忙,星期天加班是經常的事。但每週日(或週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業以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總是擠出時間陪他出去散步。

現在,每週日下午的散步,對於我和孩子都已成為一種美好的期待。我們期待着通過這散步來愉悦心情,放鬆精神,交流思想,增強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國中一年級,我對於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確還很難説。

孩子還有一段長長的人生路要走,在他這一段關鍵的人生路途上,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朋友,與他一起分擔挫折的沮喪,也與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榜樣,並願他的表現比我這個“榜樣”更出色。對此,我有足夠的愛心、信心、耐心和平常心。為了鍛鍊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實,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們陪着孩子一同走過,做他們的朋友;就是要我們樹立良好的長者形象,做他們的榜樣。

我想,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現在起,儘可能多地把時間留給孩子,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做他們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與時俱進,科學教子,爭做合格家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4

“我志願加入社志願者隊伍,為志願服務奉獻我的微薄之力”,這是大街街道長安社區68歲老人xx的志願宣言。多年來,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寬厚的善心、偉大的愛心、堅毅的恆心,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孝老愛親的奉獻之歌、真愛之歌、生命之歌。

xx,女,1944年12月出生,國中文化,1980年1月參加工作,現為xxxx集團退休職工。她為人誠實、心地善良,樂善好施,工作上對事業勤勤懇懇,生活上對家人無微不至。五十年來她一直照顧殘疾的女兒,同時她還義務幫扶困難羣眾,她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了家人,也奉獻給了社會。

五十年前,xx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無奇。但1963年,命運跟她開了一個大玩笑,最小的女兒趙靜一生下來就是先天性脊柱側彎,無法同正常孩子一樣行走,長大後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得知這個噩耗,xx大哭了一場,穩定情緒後,老人犯起了愁:孩子這麼小,以後怎麼生活?別人會怎麼看她?她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嗎?有人説:你都有四個孩子了,這個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xx想都沒想,立刻一把抱過女兒哭着説:“我不會送人的,再苦再難我也得養着她,實在不行我就養她一輩子。”沒想到老人這句話成了現實,而且一養就是五十年。

隨着女兒漸漸長大,xx也蒼老了許多,頭上的白髮比同齡人多了一圈。由於女兒不能自理,身邊離不開人,xx白天上班,下班帶女兒去鍛鍊,晚上再回家做飯、照顧孩子、伺候公婆。丈夫工作忙,家裏的重擔全都落到xx一人身上,可上天卻沒有眷顧這個堅強的女人,19xx年不幸再次降臨到女兒身上。在上學途中,趙靜出了車禍,送去醫院連動了三次手術,腿部留下了後遺症,本來就不利索的腿現在已無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創,屬下肢癱瘓狀態。xx得知後生了一場大病,病好後,她擦乾眼淚,重新面對現實。xx説:“當我得知女兒出車禍後覺得天都塌下來了,我可憐我的女兒,一想到她的苦難命運我就忍不住落淚。可作為一個母親我不能倒下,生活還在繼續,我得樂觀起來,得讓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xx每天守在女兒身旁,對她無微不至的關心。趙靜的腿需要做長時間的按摩和護理,不然會留下肌肉萎縮的後遺症。剛開始xx用輪椅推着女兒去做按摩,後來她自己又重新撿起書本,自學按摩護理知識,不懂就向專業醫生請教。慢慢的,她也能為女兒做簡單的按摩治療了。楊老這樣一照顧就是十幾年,漸漸的,老人的白髮越來越多,可堅強的信念卻從未動搖。有時候,老人也會揹着女兒偷偷的抹眼淚,可在女兒面前,她總是一副堅強的樣子,有一份打不敗的精神頭。由於自己天生殘疾,趙靜從車禍後一直在家中靜養,本來就不願意見人,再加上處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輕度抑鬱症。不説話,不見人,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脾氣也變得極其暴躁。xx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顧女兒外,每天都跟女兒談心,用心去開導她,陪她下樓散步,為她樹立生活的信念。女兒高興了,一家人都跟着高興,女兒發脾氣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説女兒太苦了,讓她發泄發泄會好點。就這樣,楊老陪着趙靜共同度過了這段艱難的歲月,現在的趙靜開朗了許多,平時也能幹點家務活,能夠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為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很上心照顧這個殘疾姊妹。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xx卻説:“我挺知足的,雖然上天跟我開了個玩笑,可那是我女兒,是一條生命,無論再苦再難我也養着她,我天生樂觀,希望我樂觀的性格也能影響到我的女兒,讓她有生活的勇氣,現在的我很滿足,人家不是説知足就是福嘛,我現在就是在享福了……”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5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黨員,鄂城區澤林鎮餘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把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當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父親去世後董昌友夫婦接過愛心和孝心的接力棒。為了方便照顧老人,他們將自己的母親送到三弟家贍養。

家裏條件拮据,他們寧願自己餓着肚子幹活也要讓老人吃上米飯;家裏無錢買藥治療老人腎炎,董昌友在醫生的指導下親自到白雉山採摘草藥,一採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腎炎奇蹟般的痊癒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幾次想絕食自殺,董昌友夫妻那幾天輪流日夜守在她身邊,耐心開導老人。為了讓老人解開心結,董昌友夫婦專門用人力車拖着老人到城裏、西山公園等處遊玩。他們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奶奶,50多年來,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歲。

董家兩代人孝行善舉感動眾生,董昌友被評為鄂州市第二屆“孝老愛親模範”。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6

李鳳芝是宏偉區長征街道東方路社區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歲,她照顧癱瘓在牀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在公婆眼裏是好媳婦,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兒女眼中是好母親,在街坊鄰居眼裏是模範典型。她用她的愛心演繹着人間真情,她的事蹟在東方路廣為傳頌。

兒女的好母親。李鳳芝年輕時候,自己是農村户口,在城裏打工維持生計。與丈夫成家之後,她一面做臨時工,一面照顧家裏。為了不影響丈夫的工作,她幾乎包攬了家裏的所有活計。孩子尚小時,她每天天不亮就起牀,早早把飯菜做好,然後送孩子們上學,再去上班。李鳳芝在單位乾的是力工,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痛,還要照顧家裏的老小,但她從來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離不開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氣預報她是必聽的,一是掌握天氣情況,二是根據預報張羅着一家人該穿什麼衣服,保障身體的冷暖。她每天的飯菜都能做得適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願意在外邊吃飯,下班和放學都趕回家來吃她做的飯菜。那個年代,家裏很窮,靠丈夫微薄的工資和自己臨時工掙來的錢養家餬口,每週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東西都留給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飯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還負責督促孩子的學習。在她的嚴格要求下,孩子們都養成了獨立學習的好習慣,而且成績優秀。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孩子都已長大併成家立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是業務能手,這是讓李鳳芝最欣慰的事兒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鳳芝的丈夫常懷慶原是遼化金興化工廠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懷慶因突患腦溢血造成半身癱瘓,剛開始,常懷慶還能夠在妻子的攙扶下下牀活動,隨着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重,一年後最終卧牀不起,每天只能躺在牀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專人照料。從此,她開始了對丈夫長達10年的護理,10年來,她對患病的丈夫不離不棄,用自己的真情書寫人間真愛。

每天她為丈夫做可口的飯菜,丈夫想吃什麼,她就去買回家,變着花樣去做,從不厭煩。為防止癱瘓的丈夫肌肉萎縮,她每天堅持為他按摩二個多小時,為了讓丈夫不得褥瘡,李鳳芝經常為他擦洗身體,每3天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時為其翻身,變換卧牀的姿勢和方位,直到常懷慶點頭舒服為止。在天氣好的時候總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裏曬太陽,扶着他做運動。在精神上,她一有時間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懷慶是黨員,經常愛看書看報,她主動到社區找來報刊雜誌給他讀,到七一、兩會等重大節日期間,她都幫助丈夫瞭解國家大事,聽政府工作報告,雖然常懷慶不會説話,但是他看在眼裏,激動在心裏,他多次在人前落淚。得到這樣一位好妻子,他心裏充滿了感激。

多年來,夫妻倆形成了動作和眼神的暗號,常懷慶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李鳳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飯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礦泉水瓶、睡覺是拿枕頭等動作,夫妻倆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決了常懷慶不能言語的困難。最讓李鳳芝頭疼的是丈夫經常住院,每每這時是李鳳芝最着急的時候,因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樓,樓道狹窄,擔架不方便進入,她就揹着丈夫上下樓,再加上隨身攜帶的物品,每次她都要來回跑幾趟,累得氣喘吁吁;在醫院裏忙於照顧病人,讓她晝夜不能寐,每次下來,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鄰里都替她擔心身體,她自己卻總是説:“只要老常沒事,我就心安了。”

看見李鳳芝這麼辛苦,東方路社區黨委及時出現,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區黨委經常走訪常懷慶,在節日裏為他帶去慰問品和慰問金,在平常的日子裏,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幫助李鳳芝打掃室內外衞生,幫助代買日用品和代辦生活瑣事,這樣省去了李鳳芝大部分時間來照顧丈夫,在常懷慶危難時,社區配備專職志願者隊伍,隨時準備幫助他們一家,這讓李鳳芝非常感動,她總是跟常懷慶説:“還是黨好,黨和政府經常幫助我們度過難關,讓我們心裏温暖啊!”雖然常懷慶不能説話,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訴人們,他是深深地愛着黨的,每當黨有重大節日和重大會議時,他都不忘去觀看和收聽,這也是他心裏的一份牽掛。

兄妹的好嫂子。李鳳芝是婆婆家的中堅力量,是兄弟姐妹們心目中公認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動擔負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擔,照顧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為他們雙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農村,家裏都非常困難,李鳳芝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況下,付出許多精力和金錢來幫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後,她視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為親姊妹一樣,從生活上關心他們,精神上鼓勵他們,關心他們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長大成人。如今,辛苦經營的家換來了姊妹們的真情,弟、妹將李鳳芝這位嫂子當成母親一樣看待,尊敬她,愛戴她。知道嫂子照顧卧病在牀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們經常給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顧,讓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讓她的內心感到無比的温暖和欣慰。

鄰里的好幫手。她不但對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顧得無微不至,還把自己的餘熱都獻給了街坊鄰里。她常説:遠親不如近鄰。她把鄰里視為自己的姊妹。一次,鄰居張鳳蘭不在家,家裏晾曬在樓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記收上來,這時大雨就要來臨,李鳳芝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安頓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樓將被子及時抱到屋裏,免遭大雨淋濕。當鄰居急忙趕回來,看到自己的被子乾爽地放在李鳳芝家時,高興得不知説什麼好。

因為她常年在家照顧丈夫,鄰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幫的就主動上前幫忙,從來不把自己當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誰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動去幫忙,從不吝嗇自己的體力。她為鄰居看門護院,幫助鄰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學回家的孩子,幫助年邁的老人梳頭、剪指甲等,她這樣發揮自己的餘熱,奉獻自己的愛心,感動着樓裏的居民,贏得了大家的讚許,大家在閒暇時也都伸出手來幫助李鳳芝一家,讓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温暖。

李鳳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但她勤勞質樸、豁達樂觀、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為家庭撐起了一片藍天,為鄰里樹立了典範。她用自己的誠心和愛心感動着社區的每一個人,也為自己創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7

吳伏連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大愛踐行生活的意義,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上慈下孝”的生動內涵。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真實故事,故事的結局有些淒涼,有點沉重,不會像電影劇本里的那般峯迴路轉,有的也許只是我們對事實的惋惜,對生活的歎息。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臨到這個家庭,24歲的孫子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患有尿毒症,需要高額的費用做透析,還需要換腎,而這時,孫子的父親早年患有糖尿病,母親有高血壓,而父母兩人都不能為自己的兒子捐腎,這讓做父母的只能為孩子乾着急,而這時,吳老太卻毫不猶豫的決定捐腎給孫子做手術,吳老太自己也不知道,這手術是什麼,會有什麼危險,但她更知道,孫子還很年輕,快要當爸爸了,還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而自己過了大半輩子了。

配型的結果非常的樂觀,手術也很順利,手術過後沒多久,孫子和女友結婚了,隨後,孫子也當爸爸了,吳老太也做太奶奶了,這本該是讓全家人都萬分開心的事,可惜好景不長,20xx年的3月,為了趕車,孫子跑了一段路,就是跑了這幾步,使得縫合的地方裂開了,讓本該可以慢慢恢復起來的孫子病情突然惡化,誰都不會想到,手術完後才半年多的時間裏,孫子就這麼離開了人世。吳老太經歷了人世間最慘痛的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孫之痛。

即便如此,吳老太也從沒有抱怨,悲觀,依然樂觀、平淡的生活在這塊屬於的她的土地上,很平凡,很普通,每天陪着年邁體弱多病的老伴下地種菜,生火做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照顧着老伴的日常生活。或許我們的主人公在外人看來會是多麼的無助和悲傷,而當她在70歲高齡時,還能開心,愜意的生活着,無論身邊發生了任何事還能坦率,誠然的去面對,不禁的讓我們對這位老太太產生了由衷的佩服與敬意。

吳老太的偉大在於她的無私,她的奉獻,她對生活的認知態度與人生追求,或許這樣的人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它的眼睛,又或許對於這些人,他們要的不是回報,這只是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這裏,我們衷心祝福老太太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8

"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牀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這首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楊秋雲宋鐵軍家庭的真實寫照。在她們家的每一位成員心中,家是温暖的心靈避風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個家,就是她們共同的愛心維護、託舉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撐幸福家庭的頂樑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楊秋雲和宋鐵軍夫妻倆就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她們的和睦恩愛、互幫互諒,是家庭最堅實的依靠。

遇事多為對方考慮,遇事多為家庭考慮,是她們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則。宋鐵軍是東營市實驗中學的一名高級教師,不論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他的心大部分被學生牽了去,"國中階段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們快速吸收掌握,靈活運用,引導他們學習書本知識並融匯貫通地思考和運用,是作為老師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懷着這樣的想法,宋鐵軍大把的時間都用在了備課、教課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不同進度,為他們分層次制定出測試題,利用課間或上課前的短暫時間,對他們進行分層次的成績提升。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擔卻壓在了妻子楊秋雲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鐵軍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打針,還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療,於是,定期給丈夫買藥、測血糖等日常瑣事,丈夫住院時陪牀、送飯的事情,又成了楊秋雲的分內事兒,"你把身體養好,把學生教好,這就是你兩個最大的任務。"每次聽到妻子這番話,宋鐵軍心裏都是滿滿的感動。

遙遠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是楊秋雲和宋鐵軍對待雙方老人的共同態度,而她們的孝順,也贏得了雙方老人的認可,"有困難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這才是家庭本來的樣子。"夫妻倆對家庭與責任的涵義,有着最樸實的體悟。宋鐵軍的老家在蓬萊農村,因為在東營工作,所以平時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不多,每年春節,楊秋雲一定是要到蓬萊陪公公婆婆一起過,27年來從未間斷,她説,一定要讓老人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裏感受到兒女繞膝的幸福。

宋鐵軍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為家庭變故在兩三年間都成為單身,家庭狀況很差,看到三個女兒的生活狀況,兩位老人壓力很大,於是,楊秋雲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並承擔起兩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費用。楊秋雲宋鐵軍第一年結婚回老家時發生的一件事兒,成為宋鐵軍母親向親戚們"炫耀"兒媳婦的例子:當時,楊秋雲發現婆婆家裏的被褥有了幾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們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裏,從此之後,定期給公婆替換被褥。每次回家過年,都會給老人買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時的藥品、愛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過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來的,做兒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讓老人覺得心裏踏實。"楊秋雲説。

四年前,85歲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牀前,為老人端水送藥,開車送老人去醫院檢查治療,為老人臨終前減輕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後,楊秋雲很想讓高齡的婆婆到東營生活,可老人離不開蓬萊那熟悉的地方,她們就利用週末時間,頻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臟病發作,接到姐姐的電話後,楊秋雲讓姐姐第一時間送婆婆去醫院治療,説"我們現在就出發去蓬萊,帶足了住院費,你們放心。"

楊秋雲的父親今年78歲,是東營市一中的退休高級教師,也是東營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是"好人會一生平安".父親的正直、善良是楊秋雲姊妹四人最好的樣板,隨着老人年歲漸長,楊秋雲和宋鐵軍把老人接到家裏居住,方便平時照顧。當聽説楊秋雲在濟南任教的女兒想買房卻遇到首付資金難題後,老人毅然賣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學習一輩子、尊敬一輩子、孝敬一輩子,這樣的品德就是楊秋雲宋鐵軍整個大家庭傳承下來的品德。

父母恩愛是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兒女是父母的鏡子。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在相互的影響中成長、上進,而父母恩愛就是給兒女最珍貴的禮物。

楊秋雲和宋鐵軍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從小教育孩子和夥伴們和睦相處,以誠相待,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問題。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女兒成為一個有着寬廣的胸懷的人。20xx年,女兒從陝西師範大學畢業後,通過事業編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國小音樂教師。她每天白天音樂課、學校社團課排得滿滿的,還利用休息時間把黨支部的會議材料、單位職工的人事檔案整理工作接下來。女兒班裏有個自閉症學生,經常在上課時打人、咬人,通過向班主任瞭解,知道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後,她總會在課堂內外多給他這一些關愛,後來,這個得到了很多關愛的孩子情緒慢慢平穩了,不但平時的表現好了,學習也進步很大。今年三八婦女節,當這個學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給最喜歡的老師時,楊秋雲的女兒特別感動,因為她知道,她把來自家庭的愛播撒到了自己的學生身上,這朵玫瑰花,就是愛心的怒放和回饋啊!

眾人划槳開大船!如果説每一個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麼,每一個家庭的成員共同合力,才能讓這艘船在行駛的過程中,不懼風浪,充滿力量地駛向幸福的彼岸。楊秋雲宋鐵軍夫妻倆,就正在掌舵一艘這樣的航船。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9

九龍園小區有這樣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點的房子裏,雖擁擠但幸福美滿,大家都和睦相處,遵紀守法,遵守公德,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之所以有這麼好的家庭是因為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為此在默默付出。沈光存是一個勤勞儉樸、熱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婦,數年來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沈光存的丈夫張海德沒有正式的工作,平時靠打零工,做保潔,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料理家務,再加上年齡比較大,於是沈光存就承擔了一切家務。

人常説:‘婆媳關係最難處’。是啊,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好媳婦更難。可是在這個家裏沈光存很巧妙的處理了婆媳關係。以前沈光存的婆婆王本芝老人身體很健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氣不好總是動不動就對家裏發火。沈光存從不抱怨,總是默默聽着承受着。

去年8月份,已90多歲高齡的婆婆生病癱瘓在牀,子女要忙於工作,沈光存在照顧孫子的同時還要到醫院照顧婆婆,家裏醫院兩頭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經過細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轉。後來接到家裏調養。躺在牀上,吃喝拉撒都由沈光存照顧,從沒一句抱怨。

都説?久病牀前無孝子?,老人病時間長了,就不招兒孫待見了,但是她卻覺得照顧婆婆越久,心裏越是牽掛她,越是放不下。當別人問她累不累的時候,沈光存總是笑着説,自家的老人累啥,以後我們也會老的,再説了把孩子們養這麼大不容易呀……

沈光存,作為一名兒媳,一直盡着兒媳的孝道,作為妻子,默默為丈夫守着家,作為婆婆,帶着兒子減輕子女的負擔。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為贍養着老人教育着子女,讓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才能讓家庭變得更加和睦、和諧。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0

我叫xx,家住xx鎮水泥預製廠,在xx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歲的'奶奶和五十多歲的父母,全家總共有八口人。多年以來,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方面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幾個方面作以下彙報: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結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我門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門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隨着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門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門絕不能因為生活好了而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門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門成人,是他門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作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門的良知不但僅埋再心裏,更重要的是落實再行動上,精心贍養我門的父母與奶奶。奶奶從年青時身體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爸爸工作忙,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第一個帶奶奶去醫院,儘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堅持到奶奶病情穩定、痊癒後才離開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上的雨嘩嘩的下個不停,突然聽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來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趕到奶奶的房間,看到奶奶吃力地低這頭,嘔吐不止。我沒有再多想,立馬撐起雨傘,找車把她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藥、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鐘,直到奶奶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妻子、女兒講,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門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門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幾年來,一家人關係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門對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她們對我門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能給我門燒好開水、作好飯菜,奶奶還能照顧好小孩子,使我門安心工作。

二、兄弟團結、妯娌和睦

我們堂兄弟六個,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門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門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她們。比如:每當奶奶住院交藥費的時候,我們兄弟六人都是爭這去交錢,爭着在醫院照奶奶。我們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着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每年孝敬父母贍養費都是多給。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門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麼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揹着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門要本這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這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他門兄弟之間、我門妯娌之間的關係。"這些年來,正是她門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法,使我門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並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稱讚。

三、鄰里關係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裏,周圍有零幾户人家,這些年來,我門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係處理的很不錯,我門有一個鄰居是從外地搬來的,家境較為貧寒,他的兒子經人介紹毫不容易找了個對象,但家裏窮的連見面禮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我給了他二千錢才應付過去,後來結婚,照舊拿不出錢辦喜事,為成就這對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猶豫的拿出二千元錢來,幫他門辦了婚事,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感動得他門的老母親逢人就講、見人就誇,講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紀守法

我們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會活動中,總是能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村規民約,積極交納社會公益款,從未出現過任何違法亂紀的現象,我也多次被評為xx一中黨支部的優秀黨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有為的青年,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年輕人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來還差得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1

一塊石頭,捂久了也會變熱,更何況是人心。一個人用35年的任勞任怨,終於在婆婆臨走前,捂熱了老人孤獨的心,她就是xx區永安街街道周家社區居民xx。

xx的家,樸素而整潔,除了一台看起來還很新的冰箱,家裏沒有什麼其他像樣的家用電器和傢俱。“婆婆生前沒什麼喜好,就喜歡吃點零食。

所以,為了婆婆買了這個大冰箱。”xx邊説便用抹布擦拭着已經很乾淨的冰箱,餐桌上、冰箱裏還擺着各式各樣婆婆愛吃的東西。從與xx的交談中得知,婆婆張志蘭已經於今年9月12日安祥地離開了人世。打開婆婆住的卧室,展現在眼前的是還未疊起的被褥和牀頭擺着的衞生紙、藥瓶,彷彿依舊有人住在這裏。“老人走了,東西沒急着收拾,彷彿她還在我身邊一樣。”xx説。

她曾經是一名民辦教師,與前夫離婚後獨自帶着女兒生活,一個女人帶着一個孩子在傳統的農村生活是非常艱難,也是很讓人瞧不起的,為了證明自己是有能力帶好孩子的,也為了不給孃家增加經濟負擔,xx一個人幹起了3、4個人才能乾的農活,每天教書、種地、帶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生活的很艱辛,但xx還是咬咬牙堅持住了,然而,越來越多的流言蜚語卻讓她難以承受。1987年,在親朋的介紹下,她嫁給了家在xx的xx。從此,她帶着孩子和這個家和這個婆婆有了不解之緣。

因為工作需要,xx長時間待在杭州,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回來一次也就待個10天8天的,而每次回來留下的錢也不夠補貼家用,照顧孩子和婆婆張志蘭的重擔就落在了xx的肩上,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實問題壓得她喘不過氣來,除了照顧孩子和老人,她也四處尋找掙錢的商機,那個時候,身邊好多的人都下海經商,掙了大錢,她也看着眼紅,試着做起了買賣,自己沒有本錢,就從別人那裏代銷商品,由於自己不善於經營,加上別人給的貨物又貴,每天的收入總是寥寥無幾,最終自己的經商夢還是破滅了。之後,她從事過很多工作,在每個工作崗位上,她總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後來,她就在社區幹起了保潔工,每天上班的時間也就是3、4個小時,這樣離家近了,照顧家人就方便多了。

2004年,丈夫xx從杭州回來了,本以為丈夫回來了,自己的擔子就可以減輕了,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噩運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丈夫因為常年在外操勞,積勞成疾,換上了癌症,為了讓丈夫在最後的時刻儘量減少痛苦,她借遍了所有的親朋好友,支付了高昂的醫藥費用,最終,丈夫xx還是無情的走了,留下高額的債務和一句話:“謝謝你,我知道你是好人,照顧好她奶奶吧,委屈你了!”,一直到現在,她仍然沒有還清債務,儘管好多的親朋好友都不用她還了,可倔強的她卻一直省吃儉用的存錢、還錢,她用一個筆記本清楚的記載着家裏所欠的所有債務,她説:“無論我的生活多麼艱苦,只要我活着,我就要努力去償還這些債務。”xx説到做到,當自己的零錢超過5元的時候,她就把它換成一張整的存起來,不捨的花掉,多年來,xx節衣縮食,自己卻從未買過一件衣服和鞋子,衣服大多都是親戚朋友接濟來的,直到現在她已經償還了大部分債務。

自從xx的丈夫去世後,xx始終記得丈夫的囑託,對婆婆更加關心照顧。一天傍晚雷雨交加,婆婆嚷嚷着自己難受,望着窗外瓢潑的大雨,xx二話沒説,騎上三輪車拉着婆婆就往醫院趕。當時水已經沒過了膝蓋,婆婆撐着傘坐在車上,自己頭上只帶了個塑料袋,全身上下淋了個透,等醫生為婆婆看完病,表示無大礙後,xx才放心,這時xx的臉上、身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還一直在往下滴着。那個時候,她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想:要是母親在我的身邊,她一定不會捨得自己的孩子在雨中奔走,她一定會撐起傘,保護她的孩子。

“媽,咱今天吃什麼?”35年來,這句話被xx重複了38000多遍。即使是張志蘭去鄰居家串門,xx也會到鄰居家問好後回來再做飯。起初,xx並不清楚婆婆的脾氣,做好飯後,婆婆要麼不吃,要麼吃的很少,臉上也沒有笑容,後來她才弄明白原來是沒請示婆婆做什麼,她沒説做的菜你要是做了,她會大發雷霆,就是倒掉也不會讓你吃。婆婆本身不是特別喜歡吃菜,自己和孩子在農村的時候有自己的菜園子,種了好多菜,想吃什麼菜就吃什麼菜,可是在這裏沒有婆婆的允許是不行的,自己只能醃一點鹹菜在沒有菜的時候和孩子吃,從那以後,每天問婆婆吃什麼成了習慣。直到老人離世,xx不用再問這句話,可每到飯點她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張志蘭並不是xx丈夫xx的親媽,他的母親在生下他後沒多久就過世了。張志蘭嫁給xx的爸爸後沒有生育,所以張志蘭不太會疼晚輩,再加上1984年xx的爸爸去世,老人就更孤單了,所以脾氣也變得很古怪,動不動就向xx發火,鄰居們都説有她這樣的好兒媳,是張志蘭的福氣”xx的鄰居巨桂香説。但xx不這麼認為:“我能照顧老人是理所當然的,老人能收留我們娘倆,我們就得對她好。她硬氣,我就心軟,事事順着她,這樣就能和睦相處了。”婆婆張志蘭脾氣是出了名的古怪,社區裏的鄰里們都領教過她的“本領”,面對這樣的婆婆,她完全可以放棄,放棄一個與她沒有任何血緣的人,帶着女兒重新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可是她始終沒有。

説起“退堂鼓”,xx這些年不是沒有想過,當年自己帶着孩子為了擺脱困境,卻不想又進入另一個困境,這讓xx真的

是欲哭無淚,可是自己沒有退路,她只能在前進路上繼續摸爬滾打,漸漸的,她居然也發現了婆婆的些許優點,比如:婆婆很節儉、愛乾淨、有愛心等等。2008年5月12日,發生了汶川大地震,xx從新聞中得知此事後,便立即告訴婆婆説:“媽,你看汶川地震死了那麼多的人,好可伶啊,全國人民都在捐款,我們也捐點錢吧?”沒想到兩人的想法竟然不謀而合,xx出20元,婆婆出30元,xx拿着湊好的50元錢高興的投到了捐款箱裏,50元錢,對於她的家庭來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但是她們的心裏暖烘烘的。

2012年五一,88歲的婆婆查出食道孔裂疝,因其年事已高,無法進行手術,只能回家靜養,可婆婆卻因病脾氣變得更加焦躁,身邊沒有人的時候就摔板凳、摔臉盆,她能摔動的東西都“在劫難逃”。 為了能全天候的伺候婆婆,xx主動辭掉了社區保潔員的工作,一刻也不敢離開她的視線。婆婆因為身體不能活動,大小便只能拉尿在牀上,稍有一點耽誤,就會招來一頓痛罵,有時還會將屎尿摸得到處都是,這一切的一切,xx都忍了,“因為她是個老人,更因為她還是個病人”,説這話的時候,她的眼角的淚光閃閃。xx為了緩解她婆婆的壓力和情緒,竟然還在婆婆面前跳起了從電視裏學來的舞蹈,用來分散婆婆的注意力。僵硬的四肢,笨拙的動作,拿女兒楊靜的話説:“活像個精神不健全的人。”正是這特殊的舞蹈逗得老人樂了。

長年的操勞讓xx患上了心臟病。每次病發,醫生讓她留院觀察,她都不顧勸告,執意打完針就回家,一是怕花錢,二是怕她不在家,婆婆的飲食沒了着落。有一次病情特別厲害,必須住院治療,但她卻執意要出院,可是醫生就是不在她的出院通知書上簽字,她就託在醫院上班的朋友去找主治醫生做工作,醫生知道了她的情況,給她開了出院通知並要求她一定配合治療,不然病情會更加嚴重,她這才答應下來。

女兒楊靜從小就特別的乖巧,隨媽媽改嫁過來的她,不但沒有給媽媽添一點的麻煩,反而為這家也付出不少辛勞,為了幫助媽媽,她放棄學業,年少的她只想着快點長大幫媽媽賺錢養家餬口,13歲的楊靜曾去幫別人推煤炭,從那落下了腿疼的毛病,看着女兒,xx心中有種説不出的辛酸,別人的孩子正在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卻跟着媽媽受苦受罪,説到這是,xx已經激動的説不出話來了。

作為奶奶,張志蘭沒有給楊靜應有的愛護,兒時的楊靜還問過xx,為什麼自己的奶奶和別人家的奶奶不一樣。xx説:“奶奶再不一樣,也是你的奶奶,你一定要孝順她。”母親對奶奶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楊靜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受媽媽的感染,楊靜對奶奶非常的孝順,奶奶健康時,楊靜知道奶奶愛吃零食,每天都會變着花樣給她買水果和好吃的,可奶奶似乎不太領情,有一次奶奶想吃的水果沒有及時買到,就和xx發起了脾氣,接到電話的楊靜立馬從單位請假給奶奶買好送來,這才哄好了奶奶。奶奶病發時,楊靜和丈夫在醫院跑前跑後,陪奶奶做一次次的檢查,從沒説過一個“不”字。奶奶病重時,她會在牀邊餵飯喂藥,並告訴她:“我就你一個奶奶,你得快點好起來啊”;本來就掙錢不多的楊靜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全給奶奶買了她愛吃的蝦和排骨。

母女的行為終於感動了倔強的老人,彌留之際,張志蘭對孫女説了句悄悄話:“‘沒有你媽,我早就臭死在牀上了’。”楊靜把這句話告訴給xx後,xx的眼淚掉了下來,這一刻她的心感到非常欣慰。

老人在她們母女的照料下安詳的走了,她的後事也是由xx一手操辦的,給婆婆準備的物件十分周全,一再的囑託要買最好的,趕來的孃家人也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她們母女的行為感動着我們社區及周邊的每一個人,只要認識xx的人無人不為之感動和落淚,在今年10月20日,周家社區舉辦的第一屆“孝老愛親”頒獎晚會上,xx榮獲“孝老獎”,她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xx用自己的方式感謝所有幫助過她的人。她讓我們懂得,人人都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同時,孝敬父母行動勝過語言,她將在女兒的陪伴下度過美好的晚年。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2

現年35歲,1996年技校畢業分配到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簡稱xx集團),現為xx集團本部資產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與xx公司員工自由戀愛結婚。作為普通工人,他倆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間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兒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歡樂中。雖經濟不算寬裕,他們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將公婆從農村接來,一家人在一起過着簡單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慶萬州不幸因意外摔死,當時兒子還不到兩歲,27歲的嚐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測與無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本養育了一雙兒女,期盼着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女兒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命運對兩位老人是卻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兒子也離他們而去。“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現實,再一次給年歲已高的公婆沉重打擊,公婆相繼病倒。

家裏失去了男人這個頂樑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資要養活4口人,困難可想而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無法想象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她想到了死!想到黃泉路上去追尋那相親相愛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頭的公婆無依無靠,再看看蹣跚學步的兒子天真無邪,幾年來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為血肉相連的親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棄他們嗎?不,不能啊!意識到:自己決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她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要扛起兩個老人老有所養的擔當,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對,堅強地挺下去。

擦乾了眼淚的,面對公婆無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對老人許下承諾:“爸、媽,佰均和姐都走了,從今以後你們就把我當親生女兒來看待,我也會把你們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看到可愛年幼的孫子,再看看神情堅定的媳婦,兩位老人放下心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後,兒媳盡心照顧老人的生活,飯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儘量給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來,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和睦謙讓的他們,讓孩子享受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風燭殘年的公公經常生病,送醫院的路上夏天日曬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風凜冽最苦的人還是。20xx年初春的一個夜裏,老人發燒病得不輕,急忙收拾好到醫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來到樓下,漆黑的周圍沒有出租車的影子,更沒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沒有因為難而放棄,背起老人就往醫院趕,靜靜的夜裏只有她呼呼的喘氣聲,伴着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往醫院。等醫生給老人檢查完並打上吊針後,又困又累的鬆了一口氣,趴在老人的牀頭櫃上睡着了,等護士給老人輸完液叫醒她時,東方已泛出魚肚白……

為了讓兒子從小樹立孝敬老人的意識,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天天讓兒子為卧病在牀的公公拿藥端飯,讓孩子和她一起照顧兩位老人,儘可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強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陰,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個男人幫幫她,每次介紹的男友,得知她還要供養前夫多病父母的實際情況後都離開了。現實的殘酷沒能動搖決心,她回憶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兒女雙亡的無依無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老人,她毅然選擇了前夫的父母,放棄了重新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愛人盡到贍養雙親的責任,讓愛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各種學雜費,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簡單的藥物維持,生活上再怎麼節約開銷每月仍捉襟見肘,經濟壓力讓喘不過氣來。善良的婆婆為了替她減輕一些生活負擔,偷偷去撿破爛換錢以貼補家用,面對生活的艱難,面對“倔強”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認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門了,到傍晚仍沒回來。下班得知後,不顧天已經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圍的幾個小區找尋,當她在一個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彎曲着脊背、被雨水濕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邊的一筐破爛時,她不禁流淚滿面,深深的自責,死死咬住嘴脣,顫抖着叫了一聲:“媽,讓我來背。”婆婆用慈愛的眼光看着她:“不關事,媽和老漢拖累你了,娃兒,你也辛苦啊”。當背起沉沉的破爛,一手撐起傘,一手扶起年邁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裏走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卻沒有因為家庭原因影響過工作,十五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幹好本職,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包裝操工成長為一名DCS自動控制系統的操作骨幹,多次被分廠評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公司、領導、同事的幫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是她那種在重重困難和打擊下不自棄的堅強與獨立和對公婆不拋棄的堅守,深深地激勵和感動了周圍的人。她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真實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點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摯愛感染人,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成為一盞不滅的長明燈,照亮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3

一、黃xx是我單位推薦的孝老愛親模範,主要事蹟摘要如下:

1、常懷感恩之心,關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讓父母豐衣足食過晚年。

2、長達七八年的時間裏,家庭遭遇了一連串的不幸,母親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絕症長期救治幾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變故陷入困境,自己也患糖尿病,仍堅持崗位,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獨自承擔起照顧、護理母親、妻子的全部責任,在救治過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髒,不惜錢財,給重病中的親人以真切的親情和人道的關懷;多年來陪護妻子治療和養護,鼓勵妻子戰勝疾病痛苦,樹立生活信念,除此之個,還給予困難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黃xx出生於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時農村家庭經濟普遍比較困難,他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深知父母將兒女養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萬苦,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他關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盡責,讓父母豐衣足食過晚年;他常説“百善孝為先”,身體力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孝親敬老精神,培養後代孝親養老的優秀品德,為文明家庭、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自20xx年至今長達七八年的時間裏,他的家庭先後遭遇不幸際遇。先是年老的母親身患多種疾病,大小便失禁,後來惡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當時他在單位擔任執法隊長職務常有外勤,忙完本職工作總是匆忙回家照顧母親;但屋漏偏遭連夜雨,20xx年春,年僅46歲的妻子患卵巢癌並已進入晚期,不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帶着尚未成家的侄兒經濟也有些困難,弟弟也因家庭變故陷入經濟困境,接着自已又患了較為嚴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療。

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和領導給予他及時的關懷和照顧,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單位“銀河數控”任黨支部書記。儘管如此,獨自撐持起這樣一個家庭,所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母親癱瘓在牀,他體諒兄弟姊妹的難處,承擔起母親所有醫治費用的同時,堂堂男兒獨自擔負起照顧、護理母親的全部責任,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護理他都是親自動手,為了讓母親呼吸新鮮空氣,他買來輪椅推着母親外出曬太陽,怕母親生褥瘡,他買來氣墊牀並親自為母親做按摩;他愛母親,只要母親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願;母親多次病危,他都及時送到醫院救治,<蓮>儘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親醫治無效逝世,他為母親辦理喪事,老人入土為安,他常懷念於心,追思母親恩德。

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時,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關愛幫助有困難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個求助電話,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獨居家中、八十多歲的母親突發中風,急需送醫院救治,儘管這位朋友與他平日沒有往來,但他在安撫朋友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老人家中,將老人送到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治療,並墊付門診費和押金,直到病人的親屬趕來才離開。由於救治及時,老人得已康復,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發現的時候已是晚期,嚴重的病情和即將面對的治療中的痛苦使妻子幾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義重的,“執子之手,與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動着妻子,多年來陪護妻子治病、養護,鼓勵妻子戰勝疾病痛苦,樹立生活信念。在醫生的建議下,他的妻子先後接受了近20個療程的化療和3次生物療程;每次化療之後,他都親自護理,面對因疾病折磨得煩燥不安脾氣古怪的妻子,他懷着心疼與愛憐任勞任怨、精心陪護。為了爭取妻子生命的延續,他先後帶妻子奔走於南京、廣州、重慶、長沙、益陽、湖北等地,求醫問藥,不辭艱辛。當打聽到一種叫“野生獼猴桃樹根”對癌症有緩解作用的時,親自開車數百里到茶林縣,請當地藥農帶領他到原始森林中尋找。在他的精心關懷和照顧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風帆,頑強戰勝疾病痛苦,樂觀生活,常參與練氣功、打軍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動,創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續的奇蹟。

黃xx尊老敬親的事蹟感動着他的親人、同事、鄰里,是當之無愧的尊老敬親道德模範。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4

1998年,在我與妻子結婚後的第一個年頭,女兒還沒有學會走路。岳父剛剛五十出頭,不幸身患腦溢血住進了醫院,我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下了班就趕到醫院陪護,還要四處借錢湊醫藥費,那時的收入不多,要給他治病,花光了家裏的積蓄,然後就到處借錢。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心急如焚。但同時又提醒自己要堅強面對,及時籌集醫藥費給岳父治病。向親戚朋友借,向學校同事借,甚至向學校借過錢,十多個日日夜夜後岳父終於走了,一家人痛不欲生,家裏的重擔壓在了我的身上,但我和妻子能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生活中也都表現得樂觀向上。

對於母親我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在我上高中的第一個星期,父親因為心臟病突發,永遠地離開了,是母親一手扶扯我上完了高中,又上完了四年大學。我深感母恩,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的不容易。因此我要把對父母的愛加倍的給母親,不管怎樣忙怎樣沒有時間,也要擠出時間去看看母親。每週起碼兩次,每次去幫母親做做飯,做掉些家務,噓寒問暖,看看母親需要些什麼。父母永遠都是奉獻,沒有半點索取,他們只知道無窮無盡的付出,沒有盤算子女的回報。只求做子女的能常回家看看,看着母親的滿頭的銀髮,時時讓我想起好好孝敬父母吧!好好孝敬父母吧,不要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方知悔恨不已。

而今,我在父與子的身份對比中,真真切切的讀懂了父愛與母愛,我用對待女兒的感情去默默享受父母對我的那份真情。我總想傾其所有給予女兒更好的生活和成長環境,總是千方百計的為她設計美好的前程,總有“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這些都是我父母當時對我們的心情,只不過由於年少無知,我沒有懂得父母的那份心意。反思後,我也會我們的博愛撫育女兒健康成長。我想無論多少年以後,“養兒才知父母恩”這句有着中國傳統孝道美德的名言一定會周而復始。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5

二十年如一日,竭力奉養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詮釋着新時代尊老愛親的含義,在兄弟姐妹中樹立了榜樣,贏得了同事和鄰居們的一致稱讚,他就是店集鎮鎮東村黨支部書記韓洪明。

韓洪明,男,漢族,1947年出生,中共黨員。二十多年來,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恪守“君子入則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無怨無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雙親,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譜寫了一曲敬老孝親的讚歌。

韓洪明的父親在73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韓洪明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卧牀十年。韓洪明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牀前鋪設了一張牀,和母親、妻子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餵飯、按摩、燙腳、通便。每天都重複着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牀前無孝子”,可韓洪明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年的精心護理,韓洪明的老父親以84歲的高壽辭世。

俗話説“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老父親辭世沒多久,韓洪明的母親又病倒在牀。白天,韓洪明的妻子鄧夫蘭在家做飯、餵養老人,韓洪明則儘可能的抽時間給母親按摩,晚上的時候更是寸步不離的予以照顧,陪母親聊天。冬天天冷的時候,怕凍着母親,就提前買來電爐子、電熱毯等給母親加熱,為了母親的更好的恢復,夜裏每隔兩個小時就要給母親翻身。在韓洪明夫婦的悉心照料下,韓洪明的老母親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説:“我之所以能熬到現在,全是托兒子、兒媳的福!”。今年3月,韓洪明的老母親逝世,享年90歲。

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蹟在店集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韓洪明和聽到他事蹟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讚譽,在店集鎮樹起了敬老孝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牀雙親的同時,韓洪明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韓洪明的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後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於雙親的贍養,韓洪明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牀前。為了更好的照顧老人,工作上的應酬、朋友之間的聚會他都儘量推掉,是在推不掉的應酬也會提前處理好老人的吃飯問題再參加。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後繼續守在老人牀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他總是安慰老人:“家裏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多年來,處在這樣的家庭中,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面對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過苦痛,生活也充滿累與憂,但韓洪明一想到他們是自己的至親,他們與自己血脈骨肉相連,作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為男人,作為家庭的頂樑柱,他勇敢地把這一份責任、親情與義務擔當起來。韓洪明説:“他們給予我生命,現在他們病了,但給我的也並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他們的回報。父母的堅強,妻子的寬容與理解,兒子的進步,家裏家外、村裏老小、單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寬慰,我堅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點累點,遠比他們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負起孝老愛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為人子女起碼的道德與良知!”他對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他懷着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着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雖然家裏的瑣事很多,但是韓洪明並沒有因為家裏的事情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韓洪明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的工作。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和家裏的事情,他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白天忙公事,夜裏忙着照顧家庭,工作和家庭得到了兼顧。在他的帶領下,鎮東村的工作一直在鎮里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縣、鎮等各級部門的表彰,20xx年在全縣七一表彰時,榮獲“紮根基層奉獻獎”。

這些年,韓洪明盡好兒子的孝道和義務。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民支部書記,雖然沒有做什麼大事,但卻做了這些感天動地的事。韓洪明堅守自己責任和義務,堅定對家庭的信念,面對家庭的困難,不拋棄,不放棄,把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傳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摯情愛人,讓孝老愛親成為不滅的長明燈,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reej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