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創業 >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5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5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1

就業就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難題,要從全局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重大挑戰。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指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一、大學生成為就業問題人羣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從20xx年至20xx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保持在1000萬以上,累計將近5200萬。近年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低於“十二五”規劃5%的控制目標。然而,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就業局勢雖然總體穩定,但也面臨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愈加突出的新挑戰。

20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大學生就業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結構性過剩、擴招、畢業季失業是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是通過市場機制配置的,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是一種常態現象,但大學生羣體失業基數過大,會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二、以創業帶動就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鼓勵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不僅是擴大就業的基本途徑,也是增強經濟活力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出台了許多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更好地發揮這些政策措施的效用,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關鍵在於積極開發培育適合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並提供配套支持。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義

大學生擁有較高的學歷,在學校經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同時大學生素質較高,學習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創造力,剛畢業的大學生也具備年齡上的優勢……大學生的這些特點,使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是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有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創業能力是一個人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的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一個創業能力很強的大學畢業生不但不會成為社會的就業壓力,相反還能通過自主創業活動來增加就業崗位,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二是有利於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大學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緊密結合,做自己最感興趣、最願意做和自己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繽紛的社會舞台中大顯身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並獲得合理的報酬。當前社會鼓勵大學生創業,雖然是從化解就業難的角度來考慮的,但從大學生自身來説,其創業的主要原動力則在於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只有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比例,整個社會才能形成創業的風氣,才能建立“價值回報”的社會新秩序。

三是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我國高校擴招以後,伴隨着就業壓力,大學生素質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一直為人所詬病。在提高大學教育管理水平與大學生素質的各類探索實踐中,大學生創業無疑是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之一。通過創業與創業實踐,大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自身就業心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並學會自我調節與控制。也只有這樣,大學生創業才能成功。對於一個能自我學習,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與財務,善於拓展人脈關係,並能夠主動調適工作心態,積極適應社會的大學生來説,其就業將不存在任何問題。

四、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率

有關調查顯示,20xx年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6%,遠低於發達國家20%的水平;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我國大學生創業率與創業成功率之所以呈現“雙低”態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項目不多,可供大學生選擇的'空間狹小,而且創業項目相似度較高,特別是缺乏掌握核心技術優勢、“含金量”較高的項目。比如,有關統計表明,軟件開發、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等技術含量相對較低、行業准入門檻不高的項目成為近年來大學生創業的首選項目。由於市場上類似項目已趨飽和,加之沒有自主核心技術和優勢,要在這些項目上取得成功的確很難。改變這種狀況,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當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力。

健全創業政策法律體系。有關部門和學校應加強創業宣傳,培育和增強大學生創業光榮的意識,並對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給予政策扶持。加快完善創業配套法律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業政策和法治環境。強化大學生依法創業觀念,引導其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降低創業風險。

建立大學生創業項目庫。一是根據產業發展形勢培育項目。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高科技、創意等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可以選擇具有發展前景和一定基礎的項目進行儲備,提供給具有一定專長的大學生,助推其創業。二是根據大學生特點開發項目。小微項目具有成本低、經營方式靈活、技術門檻低的優勢,適應大學生創業。可以根據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需要,規劃一批小微項目並匹配一定啟動資金,提供給大學生進行創業。三是立足學校及社會資源優勢開發項目。可以藉助學校品牌,開發教育培訓、技術轉讓、專業諮詢等項目;利用智力優勢,開發家教服務中心、成人考試補習、會議禮儀服務、速記訓練等項目。

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學校應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更多地向大學生傳授創業知識,更加註重通過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等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技能。有關方面應積極拓展渠道,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創業互助基金等,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優惠、便捷的資金支持;同時,通過開展財務知識技能培訓、提供財務顧問等,幫助大學生搞好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政府、學校、企業以及社會各界應搭建相應的平台,提供政策、法律、諮詢等配套服務,形成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合力。

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全社會形成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氛圍與機制,提升中國青年“創業力”,對提高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對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2

一、獨立院校特質

(一) 獨立院校特質

獨立院校是民辦運作機制的高等院校,是依託普通高校的教育資源延展。獨立院校基本上承擔30%的本科生教育培養任務,為社會提供全方面人才。雖然獨立院校是屬於民營化的模式,但機制比較靈活,避免了民辦、公辦機制高校的弊端,具有自己的一定教學特色,也具有明確的定位,使得培養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及針對性。

(二)獨立學院與公立學院的差異性

公立學院,公辦大學,是指由國家舉辦的學校;民辦高校是指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高等學校;計劃內統招的民辦大學享受公立大學同等待遇。獨立學院則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屬民辦性質,它重點是突出一個“獨”字。獨立學院應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及現狀

在我國高校畢業生總量急劇增加以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直面“招生計劃與生源和就業率掛鈎”的現實,研究分析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對於加強和改進獨立學院的就業工作有重要作用。獨立院校的辦學質量取決於所培養的人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因此需要對目前大學生的就業趨勢進行詳細分析,根據相關社會調查的數據顯示,獨立院校的大學生面臨以下幾種狀況:

(一)競爭力薄弱

部分大學生表現為競爭力薄弱的狀態,不利於面對就業狀況去靈活反應,具體表現在對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透徹,對於實踐動手方面能力不強,使得在面對就業的企業單位時,無法滿足企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就業地位。

(二)認同度不高

個別用人企業對於獨立院校的認同度不高。這取決於獨立院校的背景。獨立院校屬於辦學條件及就學品牌未真正形成的學校,所造成的影響遠遠不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導致獨立學院在社會的反響及認同度都不高,從而為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情況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個別企業甚至硬性規定只招收名校生,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就業門檻,對於畢業的大學生來講這是巨大的就業壓力。

(三)學生擇業觀念差

獨立院校的學生擇業觀念容易產生偏差。由於大部分學生家境條件良好,在就業求職中比較看重經濟因素,對福利高的單位有較高期望,忽視了對實際能力的培養及對實際經驗的積累,造成期望值越高失望越高的惡性循環,導致學生容易在就業求職過程中喪失信心,找不準自身定位。

(四)就業信息不全

就業院校缺乏一定的專業人員對畢業生的就業趨勢進行指導工作,導致學生很難運用完善的就業信息來進行分析探討,同時也因為學校的社會知名度較低,企業對於學校的招聘需求工作較少,導致學生可選擇的就業渠道也相對狹窄,造成就業被動的局面。

三、大學生就業現狀原因分析

獨立院校與公立院校是具有一定差異的,這與獨立院校的建學背景及社會知名度相關,具體大學生就業現狀可分析以下原因:

(一)政策支持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就業難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其中大學生就業難更是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於我國在部分法制方面的制度並不算完善,導致大學生就業時有存在户口的限制,企業用人指標也有申報的限制,不能良好地去解決就業大學生檔案及相關户籍派遣問題,使得就業大學生只能處於被動地位,造成用人單位用工荒,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特異現象。

同時有些地方還有地域的限制要求,企業並沒有良好的用人自主權可以去自由選擇大學生,大學生的就業市場無法達到成熟的狀態,使得企業與就業大學生無法建立相關的信息發佈平台,信息管理不到位也使得矛盾並存。

(二)教學定位

由於經濟化發展影響,院校對於學生需求增多,廣大院校開展擴招來滿足教育需求,雖然一方面提升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卻一方面增加了就業市場的壓力及學生就業的壓力,就業市場已經是大學生供大於求的現狀,僧多粥少的情況不利於就業的發展,短時間內無法安排就業機會,造成就業人才極大的浪費及流失,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也會有打擊積極性的影響。部分的獨立院校在教學期間注重理論教學多於實踐教學,導致大多畢業生在面臨企業單位的需求時處於被動尷尬的地位。目前的社會企業需求除了要求就業大學生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要求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及綜合素質。如果院校僅僅教授教學理論,直接導致學生在畢業後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育與社會出現斷層是教育任務的失職。

(三)企業單位

目前就業市場大學生的比例已相對較高,曾經相關的國有事業單位是接納畢業大學生的主要渠道,但隨着企業的機構改革,大學畢業生的接納單位變得有限,使得大學生就業渠道變得狹窄,同時受當代經濟發展影響,企業對於人才的標準不斷提高,甚至個別企業設立高門檻高要求來期待高人才的輸入,因此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很容易被拒之門外。個別用人單位對接納就業大學生的學歷要求也較高,學歷本科已經是最低級的要求,甚至有個別單位要求研究生學歷上崗作為硬性條件,認為高學歷等於高素質及高能力,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現狀非常嚴峻。

(四)學生原因

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時代亟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教育方式,高校只是起了一個指引的作用,真正承擔的責任相對不多,況且大部分高校衡量高校就業率也往往不以大學生創業的好壞為衡量水準,在這一方面,學生往往只有靠自己。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大部分大學生缺乏明確的就業定位,也是受獨立院校缺乏專業人員指導就業信息有關。大學生對於就業信息無法做到詳細的分析規劃,使得自身無法明確就業定位,那麼在就業市場中就不能很好地分析自身優勢,根據自身定位來選擇就業,使得就業與社會出現斷層,不能很好地達到就業目標。

另外個別大學生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對於就業存在觀念偏差,對於就業的環境及薪酬的期望值過高,不願意從事專業不對口的就業職位,不願意去中小企業福利差的單位,不願意去經濟不發達地區,不願意從事低薪崗位,不願意從事基礎性的基層工作,導致大學生對於就業機會視而不見,待價而沽往往會導致坐失良機,不切實際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相比,就業學生寧願選擇虛無的理想,導致就業情況困難。面對社會需求,大學生自身素質也是就業困難的一道門檻。往往在就業嚴峻情況下,大學生才意識到自己缺乏必備的相關技能證書,如英語四六級考試、從業資格證等等。對於就業單位要求的`實踐技能於院校教學期間也沒有很好的掌握,導致自身條件不符合企業要求,一來院校的教學失去了意義,二來個人條件不成熟導致就業機會的缺失。學生欠缺一定的素質培養也是就業困境的最大問題。

四、大學生就業對策探討

(一)政府方面

政府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使中小企業的民營業可以儘快發展,使得機制靈活、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成為接納畢業大學生的主力軍,從而解決就業崗位缺少及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政府應加強對大學生檔案管理及户口限制的問題管制,使得大學生的户口限制及企業的用人指標限制得以放鬆,通過對社會保障制度等與就業學生相關的制度改革,使得獨立院校的就業學生獲得更多的保障,同時政府要完善基層就業的相關措施配備,使得基層就業場所獲得較大吸引力併成為學生的首要選擇。政府也要落實好大學生創業的有關政策,比如個體經營的小額擔保貸款優惠制度等等,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建立先決條件,使得大學生提升創業的熱情及積極性,為社會經濟貢獻力量。

(二)學校方面

獨立院校方面要避免教育與社會的斷層現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結構。針對就業市場的趨勢要進行廣泛調研工作的開展,明確獲取就業的全面信息,包括用人單位的意向、人才素質要求、專業限制、能力需求。針對就業市場的趨勢來調整教學的方案,使得教學可以具有靈活針對性,更能合理建設教育結構來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與就業市場的契合才能真正滿足用人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避免人才過剩現象。同時獨立院校要了解當今社會需求,重視實踐教學,真正使得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己用能力,提升大學生就業探索中對自身實踐能力的自信度。

學校教育是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一種投資方式,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起着重大作用。民辦高等教育的興起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由之路,但由於教育政策的約束令學費水平剛性化,在相對收入機制作用下,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加、收入水平下降。獨立院校要多加強企業單位的合作。大多獨立院校的學費較高,獨立院校的學生家境較好,學校可從家長方面入手,談成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項目,增加學生校外實習機會及就業發展的基地。利用企業的需求來定向培養人才,使得用人單位與學生達到共贏互惠互利的局面。校外實習可以使得學生利用良好的實習機會獲得工作經驗,也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能力進行考察;就業基地可以使得企業及大學生對雙方增加了解,為企業用工及學生就業創造條件。

獨立學院要加強對就業方面的指導和專業的就業服務,一方面就業院校要尋求符合市場行情的就業指導材料,方便學生對就業趨勢行情詳細分析、找準就業定位,另一方面獨立院校要構建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針對就業市場的需求貫穿教學,使得學生對於就業的選擇有着明確的瞭解及認識,從而提升自身的不足,針對性提升素質培養。

(三)企業方面

大多企業在擇人方面存在學歷論、實際經驗論及名校論,這些不切實際的擇人觀念很容易導致企業好高騖遠,學生人才流失的現象,造成對就業市場人才極大的浪費,拉低了社會就業的整體水平。雖然高學歷、高經驗素質的人才是企業的最終渴求,然而一家有女千家求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工荒的問題,因此用人企業應轉變就業觀念,降低不切實際的要求,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做到不求最好但求合適的就業用人氛圍,一來可以給予廣大獨立院校的畢業生廣泛的就業機會,二來可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最終達到就業企業與就業人才的雙贏局面。

(四)學生方面

對於現今的就業市場趨勢,畢業生要建立正確的就業意識,改變天之驕子之類的就業價值觀,要找準自己的就業目標做好自己的就業定位。只有真正切合自己的目標才能做到自己在就業崗位實現價值的可能。學生要結合院校給予的就業信息進行詳細整合,找到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認清就業市場的潛在形勢,同時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及素質培養,努力與社會進行接軌,先進行就業再找尋自身職業方向或創業思路。隨着經濟發展,獨立院校被社會認可會是必然的趨勢,因此面對就業嚴峻的形勢,獨立院校要合理採取措施去面對就業壓力,為社會貢獻合格人才是獨立院校的最終教學目的。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3

摘要:高職院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院校地域文化、師資力量、生源層次、基礎設施(實驗實訓)、人才培養、教學目標等條件特徵,與教學研究型高校存在諸多差異,使得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競爭中的側重點、就業創業內容、薪酬也有所迥異。如何創新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路徑,提升其質量和水平,成為當前全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以麗江師專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學研究為例,從就業、創業、擇業教學內容、師資隊伍、教材教法、實踐教學環節等進行探析,希冀增強研究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教學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傳統的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培養和造就什麼樣的社會需求人才,成為眾多高職院校不斷探索的重要內容。隨着高校擴招,一方面,受到高校教育的人數增多,大學教育已漸進大眾化,生源層次不齊;另一方面,高校因其辦學規模、條件等諸多因素限制,難以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不斷需求,因材施教更是眾多高校難以企及;而對用人單位而言,其目的很簡單,“召之即來,來之能幹”。眾所周之,學校培養人才的複雜週期性與用人單位等的社會需求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輔之學生、家庭、社會的思想觀念等,這三者的趨同,成為全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背景下,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難以置身事外,在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專業技能的同時,應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擇業的指導工作,擴大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渠道、路徑,提升其質量和水平,成為應有之義。以滇西北高職高專院校麗江師範高等專科為例,着重分析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以求實效和增強研究意義。

一、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在民族地區教育教學中的功能

高職院校畢業生,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大軍的主力,同類高職院校,相對不同地域、師資、辦學規模和條件而言,其差別也較大,培養的畢業生層次、質量也存在較大差別,進而影響學生就業、創業的質量、水平。作為滇西北民族地區--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功能因而也具有一般高職院校的共性,也體現其個性差別。

(一)提高認知,強化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在滇西北高職教育中的符號功能

就業、創業,對於全國高校應往屆畢業生而言,目標是一致。但對於東部江浙沿海地區來説,用人單位相對較多,社會崗位在供需鏈接上體現出多層次性、多領域、多渠道,畢業生薪酬待遇的差異性,對同類院校畢業生相比較,差別體現落差不大。對西部地區,則未東部地區優勢明顯,學生的思想觀念、擇業、創業的機會在減少。在西部民族偏遠地區,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結合就業、創業課程教育教學、民族地區特徵(多民族構成)、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實驗實訓、圖書資料、辦學條件等,因地制宜,因時而化,因材施教,對於在校學生和畢業生進行創業、就業指導教育,有利於民族團結、邊疆安定、社會和諧、家庭幸福,更加突顯出了高等教育強烈的符號功能和價值。

(二)轉變觀念,打破傳統、落後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擇業壁壘的功能

西部地區,比之於東部地區,在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等領域,顯得優勢不夠明顯,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相對滯後,對西部高職院校來説,受限於主、客觀因素,在院校的財力狀況、基礎設施、師資力量、人才培養、實驗實訓等育人的物質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顯得歷史的單薄,對學生就業、創業的影響,表現在學習條件、育人環境、思想觀念、學習動力、實踐能力、見識等的滯後性。通過現代多媒體的信息化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有利於學生、家庭對就業、創業機會的認知重構,打破傳統落後的大學生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的壁壘,讓學生、家庭、社會、學校增強就業的危機意識、公關意識、創新意識,減少就業誤區和成本,增加對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教育、引導、指導的機會。

(三)擴大學習,加大就業與創業指導在大學生中的教育教化功能

西部高職院校,通過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外,應加強綜合素養的提高,諸如對大學生心理學、民族學、哲學、社會學、計算機、體育、寫作、英語、禮儀禮貌、廉潔等課程學習。充分利用開設的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倒逼青年大學生對相關知識、行業、領域的汲取,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增強就業、創業的意識,增加就業、創業的機會。通過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起到深刻的教育教化功能[1]。

(四)結合地域特色,走高職學生在就業、創業、擇業中的可持續發展功能

受經濟、社會、地域影響,西部地區在就業方面,表現出就業創業機會少、就業崗位有限、創業制約因素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西部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更應結合地域特色,立足當地社會經濟,“引進來,走出去”,積極引導青年大學生,更新就業、擇業、創業觀念,不能“一崗定終身,一業定人生”,走可持續發展的就業、創業、擇業之路。

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在麗江師專教學中的成功展示

(一)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特點,實踐課堂化專業教學

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20xx年起,在國家教育部、雲南省教育廳等相關文件精神指示下,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開始有步驟、有計劃、分階段對在校大學生、畢業生進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學分制,要求在校學生每學期必修滿6學時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全年共12個學時,全日制專科學制三年中,累計修滿36學時,共計6學分,方為合格。未修滿學分者,須修滿方可畢業。學生畢業前夕,由學校和相關教學系部再次對畢業生進行大學生就業、創業、擇業講座指導,確保就業、創業、擇業的專業性、實效性。

(二)實施教師競聘上課,學生試聽課、選課制

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為提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質量,每年舉行的“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課堂教學競賽”,通過學生聽課、專家評課的方式,對自願報名參加課堂競賽的教師進行評比、淘汰,優勝的教師方可進行全校範圍內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同時,為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對進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團隊教師,再實行全校範圍內學生試聽課、選課制度,從而達到“教師喜愛教、學生愛好學”的教學目的,促進教學相長。

(三)實行教師集體備課,規範專業教學大綱、教案、課件

由學校招生就業處、學生處,負責召集每學期任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教師,實行集體備課,嚴格課堂教學內容,規範課堂專業教學大綱、計劃、教案、課件,做到針對性、時效性、趣味性教學,提升課堂效果,為大學就業、創業、擇業提供規範的教育、引導、指導,達到服務學生的目的。

(四)執行嚴格的教學評價,提高教育教學

質量學校把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納入正常的`教學評價機制,由學校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科、學校教學督導等,嚴格按照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進行教學評價,通過授課內容、方法、手段,教學難點,學生反饋等進行全面評價,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明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任務[2]。

(五)積極組織就業信息統計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師到省內參加學習

學校招生就業處,積極組織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程任課教師、就業信息統計員參加雲南省高校工委、雲南省教育廳舉辦的“全省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人員培訓”專題培訓班,以提高就業信息統計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任課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

三、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在學校實踐教學中的不足

(一)部分師生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認識的誤區

學校部分師生,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認識不夠。相當部分學生,認為就業距離他們很遙遠,是畢業之後的事情,現在不用關注那麼多,即便上課學習了,也忘記了,等到畢業找工作,仍然比較茫然。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還擔心找不到工作?基於此,存在着教育教學、觀念上誤區。

(二)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的漠視、短視

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不是專業必修課,學分低,學時短,認為學校不夠重視,他們也沒有必要重視,進而形成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堂的漠視,興趣性不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夠,自然無創造性可言。

(三)部分任課教師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知識系統性把握不夠,學生實踐少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任課教師,存在部分教師對課程的系統性把握不夠,不能有效結合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對學生就業、創業、擇業予以適時指導,不能富有成效地及時跟進學生所關注的,把學生的關注點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有機結合,部分授課流於傳統填鴨式説教,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趣味性、互動性效果不夠,達不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任課教師學緣結構差異較大,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學習深淺不一,部分教師教學中典型案例知識老化,數據停留在若干年前,不能把最新的、最生動的、鮮活的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的典型案例融入課堂教學[3],使得學生聽起來覺得枯燥、乏味,看起來霧裏看花。部分學生身邊成功的教學案例,沒有及時融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課堂教學,列舉成功的案例總是距離學生是遙遠的,或者專業性不強的,或者和學生間隔年代的,讓學生覺得課堂教學有點看戲的感覺,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結合學校特點、學生實際的校本本土教材缺乏

全國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相關教材、用書較多,針對學校自身、專業特點,學生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本土教材、用書缺乏,這樣很難有針對性地對在校學生、畢業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和指導。

(五)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學時、學分、學期的合理分佈不足

學校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在學時、學分、學期上分佈,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學期課時較少,學分分值較低,上課時間段集中(一次上完),讓部分師生產生錯覺,認為學校不夠重視,所以學生理所當然不重視。

(六)校外兼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師缺失

某種程度上,校外大量的業界成功人士、學生創業就業擇業典型人士的現身説法,遠比校內教師的説教效果對學生的影響要深刻。滿足日程的教學需要外,應聘請大量的校外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對校內的課堂教學進行有益補充,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七)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經費投入有限

學校基於建設、發展,經費有限等諸多因素,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經費投入有限,在教師進修、學習,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就業創業科研探究等方面需加大投入,促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有序發展。

四、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一)加強重視,加大對課程建設、教學相應的經費支持,提供教學物質保障

大學生就業,是一項關係國家、學校、社會的大事,是關係到千家萬户的家庭幸福的實事,做好就業、創業、擇業指導,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重視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指導,能夠積極、主動、有效地引導廣大學生,正確對面對就業、擇業、創業,切實轉變觀念,秉持一顆平常心,積極、樂觀、健康的面對就業、擇業、創業的過程中各種挫折、失敗、教訓,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基於此,應重視課程的合理分佈,健全評價機制,加大對實驗實訓、實踐、課堂研究、師資隊伍等的經費投入,為課堂教學提供物質保障,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可持續發展[4]。

(二)加大宣傳力度,在師生中營造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氛圍,提高教學意識

在師生中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紙、網絡、展板等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應徵入伍、就業、擇業的典型成功案例,充分分析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心理特徵,營造就業、創業、擇業的良好氛圍,讓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進課堂、進生活,促進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

(三)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兼職人員聘用,豐富課堂教學專業性

加大對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學歷、學緣、行業經歷、教學經驗等,打造一支專業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師團隊,注重聘請校外行業、業界大學生創業、擇業、就業成功人士,進入校園,進入課堂,通過內外教學團隊,促進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實效性[5]。

(四)鼓勵課堂教學研究,編寫編撰適合本校、本專業學生就業指導、創業、擇業本土教材,增加教學實用性

着重探索課堂教學的一般規律,注意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與其他學科的個性差異,既尊重課堂教學的規律性,又注重其特殊性。鼓勵學校教師、校外兼職教師,編寫編著適合學校特點、專業特點、行業特徵的校本教材,使大學生就業指導、創業指導、擇業指導更具實踐性、可操作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五)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引進來,走出去”,提升師生教學的趣味性

通過教師公開課、示範課、專家聽評授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競賽、走出去,引進來等多途徑、廣渠道、寬領域,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增強鮮活的內容和生動的案例,提高課堂師生互動,提升師生課堂教學、學習的趣味。

(六)與學生提供就業、創業的機會,增加課程、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安排,充分利用專業見習、定崗實習等機會,為學生搭建校內、校外就業、創業平台,不拘泥於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帶動學生加強專業認知,提升綜合學習能力,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增強實踐性,進而體會認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五、結語

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學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就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堂本身去探究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具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涉及到教師、學生、教學場景、教材、教法、課堂實踐等諸多複雜因素,以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等入手,探析課堂(實踐)教學研究,希望能引起共鳴。

參考文獻:

[1]胡培根.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xx:53.

[2]高峯.大學生就業指導[M].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xx:120.

[3]張彥軍,杜鋒.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實戰[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xx:56.

[4]朱道平.高校貧困大學生擇業、就業、創業心理問題探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xx(2):21.

[5]劉洪傑.就業.創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108.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4

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困境

1.大學生就業結構不合理。從就業地區來看,高校畢業生大多數選擇去大城市或發達地區就業,這些地區相對來講待遇較高,工作環境較好,成了大學畢業生工作的首選之地。向小城市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偏遠地區就業的比較少,就造成地區就業結構嚴重失調。從就業專業來看,經濟類、應用理工類就業較好,文科就業較困難。

2.大學生就業觀念落後。從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意向看,就業觀念還停留在過去。我國傳統思想中的大學生是天之驕子,人中之龍,畢業一定要到非常好的地區或單位,方能彰顯自身的價值。隨着大學的擴招,大學教育早已不是傳統觀念中的精英教育,大學生比比皆是,早已失去了象牙塔中佼佼者的光環。因此,觀念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還停留在過去思想中的人們和時代的發展形成鮮明的落差。

3.大學生就業期望值較高。大學生就業期望值仍很高,總是不願到工作環境不是很好、工資待遇不是很高的地方就業。沒有理想的工作崗位就放棄,工資低的也不就業,仍願待業。據調查顯示,有78%的學生期望月薪3000元以上、不願意參加低層次的工作。擇業與期望值要求過高造成很多大學生不能順利就業。

4.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很多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視專業教學,而對實踐教學並未引起重視,或者實踐教學只是走過場、形式主義,學生很少有機會參加實習實踐活動、或者實踐活動和所學專業關聯不大,無法得到實際鍛鍊。另外,實踐基地建設機制不健全,學校提供實習實踐場所有限,學生實踐困難、造成大學生實踐經驗缺乏,專業動手能力差,操作水平低,崗位適應性不強。

二、就業困難背景下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

1.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針對社會對專業水平和能力的需求,高校應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觀念的培養和創業能力的提高擺在中心位置,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將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之中,定期邀請社會上的創業者為學生作講座,傳授創業經驗與技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侷限性;還可以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現在很多高校都啟動了校長基金,鼓勵學生們參加創業大賽,學生們幾個人自行組織團隊,申請校長基金項目,經過學校組織的專家審核,通過者就可以用校長基金創業,這個活動有效促進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將來畢業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有利於激發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動力。現代科學技術在國家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加上科學思維方式、注重創新和求真的科學精神在人的全面發展中所具有的突出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進一步提高。大學生要想將這些科學技術變成財富,必須要經過科技創新轉化,這個轉化的過程就是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成了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創業和動手實踐的催化劑。

3.有利於提升大學的科研競爭力。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以科技為核心的激烈競爭的時代,知識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這種背景下,為掌握國際競爭的主動權,紛紛將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大學生創業鼓勵以科技創新為主。隨着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全球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各主要發達國家競相以創新為動力推動經濟發展,充分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維護其競爭優勢。以美國為例,1980年通過的《貝赫—多爾法案》允許大學擁有自己通過政府資助的研究所獲得的知識產權,大學可向商業公司頒發專利許可證而獲得經濟回報。我國在這方面比較落後,但是隨着教育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大學的改革也會朝着這方面發展。因此,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直接影響到大學科研競爭力的水平。

4.提高社會生存和應變能力。面對大學畢業就業困難的大環境,談到如何解決自身就業困難,“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成為大多數人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首選。大學期間結合自身的興趣和特長進行創業設計和實踐不僅能鍛鍊大學生的能力,而且也讓他們拋棄大學就是象牙塔,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的觀念。畢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實力最能説明一切。也有的學生把“多方面拓寬就業渠道”作為優選之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然多一種選擇,就多一分希望。“調整就業期望值”可以使“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間”更加廣闊。可見,大學生調整居高不下的就業期望值,就業市場能變得很大。

三、加大力度拓寬大學生創業的渠道

1.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我國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比較薄弱,不僅體現在創新能力上,還體現在其創業意識不足,對創業的目的和預期不明確上。根據一份調查報告,在所有的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明確説明自己有創業想法和行為的學生都有大學期間從事家教等其他的兼職經歷,如發廣告傳單、產品推銷與發放調研問卷等,這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較強,對物質生活具有一定的要求。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父母定期提供的生活費用,為了滿足自己消費慾望和購買力,增加自我經濟收入成為首要目標,而創業行為作為學生羣體認可的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是學生的主要選擇,同樣也説明,最大的創業動機是基於對物質生活的相往,而且創業成功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收益,同樣也能增加學生社會實踐與人溝通能力,給學生帶來學生身份附加的光環,這種創業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也是學生精神層面的追求,也可謂是實現自我增值,尤其是在校期間有創業經歷者,在畢業後尋求工作時,創業經歷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國大學生創業意識薄弱和我國的教育傳統有直接的關係。雖然教育改革發展到今天,傳統的思想觀念已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確實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西方國家的大學生主要培養獨立創新的意識,並且學校所學知識和市場需求直接掛鈎,這樣學生主動創業的意識較強。前面提到,我國大學生大學期間主要從事家教等兼職工作,這從根本上來講算不上創業。只有讓大學生具有正確的創業意識和觀念,才能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潮流形成。

2.培養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創業是對人的素質的全面檢驗,尤其是對人的心理素質的考驗。創業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做好各方面的心理準備。大學生創業需要具備以下幾條過硬的心理素質:

(1)獨立性與合作性。獨立性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質。中國大學生普遍比較缺乏獨立性,這裏指的是各方面的獨立,不僅僅是思想的獨立。作為大學教師,經常看到的是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學生,在父母親戚的左右擁護下而來,父母為其辦好一切入學事宜,然後父母一百個不放心地離開。這些學生雖然年齡上已經成年,但是在我國的環境下沒有讓他們長大的機會。大學是他們離開家庭的第一步,是培養獨立性的最好的場所。合作性是創業者必須具有的品質。出色的創業者不僅要擁有獨立的人格,還要樂於合作、善於交往,建立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德國的大學教育就是幾個學生組織團隊,共同提出研究的課題,共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培養合作精神是將來走上社會的很重要的一點。

(2)敢為性與剋制性。創業必須要具有勇氣,因為前途是不為人知的。沒有勇氣是無法走上創業道路的。剋制性是一種積極有益的心理品質,是成熟的標誌。它可以使人善於排除各種干擾,高度剋制盲目衝動,積極有效地控制和調節消極負面情緒,堅決採取理智行動。

(3)堅韌性與適應性。堅韌性是一種對困難和挫折的巨大心理承受力,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極為可貴的心理品質。創業要經歷在不斷地犯錯誤和失敗中跌打滾爬的過程。創業者還必須具備迅速適應環境變化、主動把握商機的素質。它不僅表現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而且表現為主動把握機遇,積極創造機會的能動性。良好創業心理品質的形成,重在實踐鍛鍊。創業實踐既能進一步增長創業知識,增強創業技能,也能得到全方位鍛鍊,磨練出堅強的創業心理品質。

3.學校要搭建好大學生創業的平台。前面提到,很多大學都設立了校長基金,為想要創業而且有好項目的同學們提供資金支持,並接受學校的監督和檢查。資助的這些項目都是學生團隊提出方案,經過論證並且通過考核組的評估之後才能立項,經過一兩年的實踐,專家組對創業團隊進行驗收。這個平台有效地鼓勵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且為創業團隊提供了有效的指導,是從學校角度幫助大學生創業的有效途徑。但是,這個平台也不全面,因為基金有限,能資助的範圍較窄,並不能大範圍地為學生提供創業的機會。因此,大學生創業還需多方位、多渠道的發展。大學生可以自己進行科技創新,成果可以申請專利,校方幫助找企業轉化成利潤。另外,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同學可以向父母申請一些創業基金進行創業嘗試。大學生創業在我國還需進一步發展,不僅為解決當前就業困難的問題,而且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的創新能力和大學生培養的整體質量。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5

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創業教育在高校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為創業教育配套和服務的就業創業實訓基地也不斷湧現,創業實訓基地對創業教育效果起着決定性作用,不僅能為高校的創業教育提供教學模擬、技能練習,還能為學生的創業提供仿真實訓、創業孵化等。對高等學校來説,創業實訓基地建設屬於新興事物,因此,基地建設的運行模式、管理機制等都處在不斷的探索之中,部分高等院校由於受師資、資金、管理等方面影響,在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建設進行深入探討,以便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就業。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平台

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建設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業操作和實踐能力。首先,通過創業教育,學生能有效掌握創業知識,瞭解創業過程。在創業基地可以讓學生模擬創業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其次,依託就業創業實訓基地,高校可開展多種類型的創業活動,如創業遊戲、創業計劃大賽等,以便有效擴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在創業設計、實踐技能和團隊協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二)有助於加強大學生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

學生要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有效轉化為社會實踐,離不開創業實訓基地的具體實踐。在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時,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精神,還重視訓練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和操作能力。實現創業目標,既能確保專業理論教學高效完成,又能通過創業實訓擴大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改變被動適應的習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建立了社會和綜合型人才溝通的橋樑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尤其是工程類高校,要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而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否滿足社會的需求,還需要社會進行檢驗,在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可通過開展多種類型的創業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更好地被社會認可、適應社會。

(四)是培養高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基地

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可知,要培養雙師型教師,讓教師積極參與生產實踐和創新活動是最有效的辦法,因此,多數高校都積極支持和鼓勵教師深入企業一線,提高實踐技能。在就業創業實訓教育基地,教師通過模擬企業內部管理,不僅能開拓視野,瞭解行業發展趨勢,還能參與企業一線管理,在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在創業中改變操作模式,最終成長為雙師型高校教師。

二、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具體定位

(一)為創業服務

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創業服務,學生通過在就業創業基地實踐,能培養創業意識、思維和技能,是學生大學教育的深入和延續。首先,就業創業基地的創業孵化、盈利、資產升值等就不能作為就業創業基地的核心目標,這些因素是學校的"輔助產品",最主要的產品應該是"學生"。其次,就業創業基地與學校的實訓基地和技能強化訓練要有所區別,前者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而後者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兩者在目標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就業創業基地不能成為技能訓練基地,也不能成為某些技能比賽或興趣小組的集散中心。最後,創業就業實訓基地要遵循開放性、仿真性、先進性和系統性的原則。也就是説,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儘量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為學生提供滿足個人發展需求、配套齊全、真實模擬承擔社會服務的基地。

(二)成為科研項目開發的基地

就業創業基地在運行過程中,要根據高校專業教學、發展及科研的需求,投入必要軟件和硬件設施,並根據行業科技生產力的發展和更新,及時更新和添置設備,持續提高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同時,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優秀教師和現代化實驗設備的優勢,積極支持和鼓勵教師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促進高校科研學術水平和科研項目不斷髮展。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及早培養學生的科研與創新意識。就業創業實訓基地要全天候保持開放,為教師科研工作提供方便,實現教學和科研的密切結合,充分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huangye/23w3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