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創業 >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説理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1

《當代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摘要: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那麼,引起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本文首先現簡要説明了大學生就業的現狀,然後從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最後針對目前的就業難提出了幾條解決對策。

關鍵詞:現狀;就業難;對策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從20xx年至20xx年,10年間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從338萬人增長至727萬人,總數翻了一番還要多,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隨之而來。對此,不少人將就業難歸咎於擴招政策,認為是擴招導致大學生貶值縮水,供過於求。OECD公佈的《20xx年教育展望》顯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國達42%,韓國達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達51%。而我國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還不到5%,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目標,即使到20xx年,我國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才達20%,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是很低的。事實上,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當前存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題,實質上是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不單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是我國經濟體制、教育體制和社會體制深層矛盾的具體體現,涉及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和思想觀念的深層問題,關係到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大學生和社會等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必須加強通盤考慮,加強統籌管理,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1.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調查實證研究證明,“就業難”不是供給大於需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種階段性社會現象:一是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二是人才結構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擴招。我國高校招生規模連年大幅度擴大,雖然實現了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但同時也帶來了高等教育質量下降等問題。主要表現為:高校硬件不足,圖書、教學設備、師資力量跟不上;學生實驗條件簡陋;教學規模擴大,教師授課任務加重直接導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時間不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得不到及時改善。特別是有些地方性大學和民辦高校,辦學條件差,教師數量不足且教學水平較低,學科及專業結構矛盾突出,管理混亂,最終導致了大學生教育質量下降,學生素質達不到社會認可。

3.高校專業設置錯位。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繫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4.學生就業渠道不暢。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幹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於特定人羣。對大多數人來説,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5.學生就業期望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xx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xx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6.就業能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勢下,一紙文憑已經不足以成為就業的通行證。用人單位對專業知識技能、實踐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應變能力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實踐證明,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並不盡如人意。

7.就業觀念沒有迅速調整。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市場已由賣方市場悄然轉變為買方市場。然而,對於這一變化,大學生並沒有做出及時反應和調整。一方面是就業期望依舊,大多選擇在東南沿海地區,對於中西部地區不予考慮;另一方面要求離家近、薪水高、工作輕鬆。過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資,而忽略了自身和職業生涯規範與發展。

三、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一)就業指導教育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育方向應該從基本的就業理論教學轉向更加基礎的就業實用性教學,對於學生的就業觀念,工作觀念進行改變。我國現在就業指導課程包括就業的概念,就業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對於實際的就業技巧,就業方式,自身定位,就業情況等等對於大學生就業重要的課程和信息都沒有涉及,所以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改革應該更加徹底,課程安排上不能把就業指導作為一門課程來教學,更應該向着實踐看齊。

(二)社會就業環境

社會就業環境來講,有必要增加我國的就業崗位,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式增加我國就業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這樣才能將企業從對於一般人才的需求轉回對於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上,同樣也可以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再有需要社會進行支持的是,將大學生實習工作落到實處,儘量動員企業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實習機會。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當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學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國的基礎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將創業進行到底,國家再有能力的情況下,要更加鼓勵大學生創業工作,而且我國可以設立一些的國家性質的大學生二次培養機構或者可以鼓勵民辦專業技能學校對於大學生進行二次教育。這樣就可以使待業的大學畢業生在走出校門後接收到更多專業性的教育。事實上我國已經存在一定的民辦職業教育學校,這些學校與傳統的技校,專科不同,都是針對於大學生這一人羣,為特定的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員工,而且這些學校的教學內容也更加接近實際工作,這些學校已經想很多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是這些學校的覆蓋程度,專業能力不足,也不夠正規,所以國家應該進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規規範的.民辦職業學校,為大學生提供轉行的機會,想冷門行業提供更多的員工,減少大學生待業情況。

(四)高校體制改革

高校體制改革可以説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最重要的環節。首先,大學教育對於學生的教育必須有一個巨大的變化,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發展教育與實踐結合的教育模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放一定的大學進行實踐型技術教育,理論教育放輕。雖然這樣的改革必然會減少我國理論研究人才的數量,但是這樣的體制改革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而且也可以滿足社會對於技術人才的需求,減少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再有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要與實際的社會需求接軌。學校不能再盲目的設定專業,而是應該隨時對就業崗位需求進行分析,合理的設置學校的專業情況。只有這樣大學教育才能降低培養人才的結構失衡問題,減少因為專業過於集中導致的大學生競爭激烈,大量同崗位人員沒有工作的機會。最後,我國大學應當注意的是,盲目擴招問題,的確大學擴招使得我國的人口平均素質有了明顯地提升,綜合素質顯著提高,但是如果繼續大學擴招歷程導致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不能夠有效緩解,依然會造成社會的嚴重不穩定,這不是提高素質能夠解決得了的。所以大學擴招工作應該更加謹慎,在衡量實際的大學聯考人數的情況下和國家適齡學生數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決定大學應當招錄的學生數量,這樣的才能夠有效控制,進入就業階段的大學生的數量,減輕就業壓力。(作者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姚佩玲.淺析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及對策[J].商,20xx

[2]張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xx

[3]闞甜.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xx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2

摘要

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抽樣,採用追蹤調查,統計分析後發現其就業創業的價值取向是: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的特點。通過研究該羣體各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和各階段的求職需要及心理特點,總結出針對該羣體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就業;創業;價值取向

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形勢越來越嚴峻,特別是體育類專業的特殊羣體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更令人堪憂。如何針對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追蹤考察不同年級、不同學習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從而有利於根據學生不同年級階段的求職需要和心理特點對其開展適宜的就業創業指導,切實提高該羣體的就業面與就業質量。

1、調查方法與設計

採用追蹤調查法,選取10名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進行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就業創業價值取向追蹤調查,通過研究該羣體各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和各階段的求職需要及心理特點,總結出針對該羣體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2、研究結果分析

2.1雲南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

2.1.1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從表1中可以看出,調查學生就業意願和是否希望得到相關部門輔導與幫助的情況是:100%的學生想就業,並希望得到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從而得出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

2.1.2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通過調查,所有人的就業標準單一,且幾乎一樣,入學的前兩年,都希望找到穩定的工作,並且到學校工作。後面幾年20%的人出現了想到企、事業單位工作的願望,但還是希望工作要有一定的穩定性,需是在職在編人員。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不願嘗試、不願冒險,講求安逸、穩定,受“鐵飯碗”思想的影響,趨於現實化:

2.1.3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發展空間價值方面的需求調查,選擇審美需要的學生人數有1人,佔總人數的10%;選擇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各4人,各佔總人數的40%;選擇歸屬與愛的需要和認知需要的學生人數各6人,各佔總人數的60%;選擇自我實現需要的`學生人數有9人,佔總人數的90%;而選擇尊重需要的學生人數有10人,佔總人數的100%。從以上數據分析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的就業發展空間價值是希望得到尊重,其次是自我實現需要。這就可以看出該羣體很想通過專業學習後,通過就業創業,從而改變現在的命運,該羣體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希望得到尊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2.1.4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調查發現,該羣體入學的前兩年不想自主創業的人數達到100%,而後幾年有80%的人表示想自主創業。除了有20%的人對自主創業從未想過,也不感興趣和10%的人想開超市外,其餘70%的人創業都基本一樣,單一且跟專業息息相關,都是想開辦體育類培訓班、當教練。沒有整體的職業規劃和思路,創業觀念不成熟。

2.1.5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從表3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中專業價值取向方面的調查,選擇與所學專業一致的學生人數有9人,佔總人數的90%;而選擇與所學專業不一致的學生人數只有1人,僅佔總人數的10%。從數據看出該羣體對學校教育比較認同,對所學專業認可,擇業態度主動自信,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利用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找到與之相一致的工作。

2.2雲南省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存在的問題

2.2.1忽視學校因素從表4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的影響因素調查,選擇學校因素的學生人數有3人,僅佔總人數的30%;選擇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學生人數各有9人,各佔總人數的90%。從數據看出影響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和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而學校因素則顯得不重要,因此通過本研究,如何加強學校對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探索出特殊羣體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模式,從而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率,顯得尤為重要。

2.2.2以個人為中心,就業創業呈現單一化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注重自我的利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以自我為中心,大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之勢。就業都希望到學校當老師,就是偶爾有不當老師的想法,也是要到具有穩定的,帶編制的企事業單位工作。創業要不就沒有想過,感興趣的都是希望開辦體育培訓班,當教練。該羣體就業創業都呈現單一化特性。

2.2.3過分依賴專業,缺乏拼搏冒險精神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都是要與專業相一致,就業選擇是當體育老師,創業則是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體育培訓班,而現實中體育專業的專業就業率歷年都很低,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並不大,體育專業的學生就業面不廣,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該羣體不會通過大學的拓展課程發展自身潛能,拓展專業以外的能力,他們過分的依賴專業,對將來的就業創業缺乏整體規劃和拼搏冒險精神。

2.3改善雲南省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的建議

2.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養模式需遵循“社會需要、服務地方、區域特性、學校實際”等原則,不要一概而論,更不能照抄照搬。雲南省各設有體育類專業的院校應該利用轉型發展和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認真論證,制定出能培養符合地方需求,且“下得去、留得住、用得成”的人才培養模式。

2.3.2探索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目前,社會、家庭、高校等都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各盡所能。社會各界給予各種政策,創造各種崗位;家庭高度重視,為孩子想盡一切辦法;學校調動所有力量,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這些種種,雖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並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探索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特別是針對特殊羣體大學生的指導模式,是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2.3.3發揮榜樣作用俗話説“沒有吃過豬肉,還沒有見過豬跑嗎?”,意思就是見過就能照着摸索出來。沒有主見和完全形成獨立思考的大學生,都有“從眾心理”。學校應該利用特殊羣體大學生的特性,定期邀請就業創業非常成功的校友來作交流,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示範作用,讓大學生們有追求的目標和學習的楷模,讓他們感受到就業創業可以“依葫蘆畫瓢”,從而減輕壓力,減少迷茫感,進而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就業創業,使之能夠真正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率。

3、結語

從追蹤調查及收集的數據綜合分析看,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特點是: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存在:忽視學校因素;以個人為中心,就業創業呈現單一化;過分依賴專業,缺乏拼搏冒險精神等問題。建議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發揮榜樣作用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切實提高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的就業創業質量。

參考文獻:

[1]肖凡.新形勢下“90後”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創新創業引導研究[J].徑營管理者.20xx,(5):111-113.

[2]任豔.“90後”大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與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研究---以天津商業大學為例[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4:3.

[3]向凌雲,蔣芙蓉.高職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7(6):142-145.

[4]劉志.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結構、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xx:5.

[5]石志成,喬琳,孫莉平.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xx,10(5):96-99.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3

摘要:高職院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院校地域文化、師資力量、生源層次、基礎設施(實驗實訓)、人才培養、教學目標等條件特徵,與教學研究型高校存在諸多差異,使得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競爭中的側重點、就業創業內容、薪酬也有所迥異。如何創新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路徑,提升其質量和水平,成為當前全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以麗江師專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學研究為例,從就業、創業、擇業教學內容、師資隊伍、教材教法、實踐教學環節等進行探析,希冀增強研究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教學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傳統的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培養和造就什麼樣的社會需求人才,成為眾多高職院校不斷探索的重要內容。隨着高校擴招,一方面,受到高校教育的人數增多,大學教育已漸進大眾化,生源層次不齊;另一方面,高校因其辦學規模、條件等諸多因素限制,難以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不斷需求,因材施教更是眾多高校難以企及;而對用人單位而言,其目的很簡單,“召之即來,來之能幹”。眾所周之,學校培養人才的複雜週期性與用人單位等的社會需求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輔之學生、家庭、社會的思想觀念等,這三者的趨同,成為全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背景下,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難以置身事外,在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專業技能的同時,應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擇業的指導工作,擴大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渠道、路徑,提升其質量和水平,成為應有之義。以滇西北高職高專院校麗江師範高等專科為例,着重分析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以求實效和增強研究意義。

一、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在民族地區教育教學中的功能

高職院校畢業生,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大軍的主力,同類高職院校,相對不同地域、師資、辦學規模和條件而言,其差別也較大,培養的畢業生層次、質量也存在較大差別,進而影響學生就業、創業的質量、水平。作為滇西北民族地區--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功能因而也具有一般高職院校的共性,也體現其個性差別。

(一)提高認知,強化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在滇西北高職教育中的符號功能

就業、創業,對於全國高校應往屆畢業生而言,目標是一致。但對於東部江浙沿海地區來説,用人單位相對較多,社會崗位在供需鏈接上體現出多層次性、多領域、多渠道,畢業生薪酬待遇的差異性,對同類院校畢業生相比較,差別體現落差不大。對西部地區,則未東部地區優勢明顯,學生的思想觀念、擇業、創業的機會在減少。在西部民族偏遠地區,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結合就業、創業課程教育教學、民族地區特徵(多民族構成)、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實驗實訓、圖書資料、辦學條件等,因地制宜,因時而化,因材施教,對於在校學生和畢業生進行創業、就業指導教育,有利於民族團結、邊疆安定、社會和諧、家庭幸福,更加突顯出了高等教育強烈的符號功能和價值。

(二)轉變觀念,打破傳統、落後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擇業壁壘的功能

西部地區,比之於東部地區,在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等領域,顯得優勢不夠明顯,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相對滯後,對西部高職院校來説,受限於主、客觀因素,在院校的財力狀況、基礎設施、師資力量、人才培養、實驗實訓等育人的物質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顯得歷史的單薄,對學生就業、創業的影響,表現在學習條件、育人環境、思想觀念、學習動力、實踐能力、見識等的滯後性。通過現代多媒體的信息化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有利於學生、家庭對就業、創業機會的認知重構,打破傳統落後的大學生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的壁壘,讓學生、家庭、社會、學校增強就業的危機意識、公關意識、創新意識,減少就業誤區和成本,增加對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教育、引導、指導的機會。

(三)擴大學習,加大就業與創業指導在大學生中的教育教化功能

西部高職院校,通過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外,應加強綜合素養的提高,諸如對大學生心理學、民族學、哲學、社會學、計算機、體育、寫作、英語、禮儀禮貌、廉潔等課程學習。充分利用開設的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倒逼青年大學生對相關知識、行業、領域的汲取,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增強就業、創業的意識,增加就業、創業的機會。通過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起到深刻的教育教化功能[1]。

(四)結合地域特色,走高職學生在就業、創業、擇業中的可持續發展功能

受經濟、社會、地域影響,西部地區在就業方面,表現出就業創業機會少、就業崗位有限、創業制約因素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西部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更應結合地域特色,立足當地社會經濟,“引進來,走出去”,積極引導青年大學生,更新就業、擇業、創業觀念,不能“一崗定終身,一業定人生”,走可持續發展的就業、創業、擇業之路。

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在麗江師專教學中的成功展示

(一)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特點,實踐課堂化專業教學

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20xx年起,在國家教育部、雲南省教育廳等相關文件精神指示下,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開始有步驟、有計劃、分階段對在校大學生、畢業生進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學分制,要求在校學生每學期必修滿6學時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全年共12個學時,全日制專科學制三年中,累計修滿36學時,共計6學分,方為合格。未修滿學分者,須修滿方可畢業。學生畢業前夕,由學校和相關教學系部再次對畢業生進行大學生就業、創業、擇業講座指導,確保就業、創業、擇業的專業性、實效性。

(二)實施教師競聘上課,學生試聽課、選課制

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為提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質量,每年舉行的“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課堂教學競賽”,通過學生聽課、專家評課的方式,對自願報名參加課堂競賽的教師進行評比、淘汰,優勝的教師方可進行全校範圍內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同時,為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對進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團隊教師,再實行全校範圍內學生試聽課、選課制度,從而達到“教師喜愛教、學生愛好學”的教學目的,促進教學相長。

(三)實行教師集體備課,規範專業教學大綱、教案、課件

由學校招生就業處、學生處,負責召集每學期任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教師,實行集體備課,嚴格課堂教學內容,規範課堂專業教學大綱、計劃、教案、課件,做到針對性、時效性、趣味性教學,提升課堂效果,為大學就業、創業、擇業提供規範的教育、引導、指導,達到服務學生的目的。

(四)執行嚴格的.教學評價,提高教育教學

質量學校把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納入正常的教學評價機制,由學校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科、學校教學督導等,嚴格按照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進行教學評價,通過授課內容、方法、手段,教學難點,學生反饋等進行全面評價,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明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任務[2]。

(五)積極組織就業信息統計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師到省內參加學習

學校招生就業處,積極組織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程任課教師、就業信息統計員參加雲南省高校工委、雲南省教育廳舉辦的“全省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人員培訓”專題培訓班,以提高就業信息統計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任課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

三、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在學校實踐教學中的不足

(一)部分師生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認識的誤區

學校部分師生,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認識不夠。相當部分學生,認為就業距離他們很遙遠,是畢業之後的事情,現在不用關注那麼多,即便上課學習了,也忘記了,等到畢業找工作,仍然比較茫然。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還擔心找不到工作?基於此,存在着教育教學、觀念上誤區。

(二)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的漠視、短視

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不是專業必修課,學分低,學時短,認為學校不夠重視,他們也沒有必要重視,進而形成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堂的漠視,興趣性不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夠,自然無創造性可言。

(三)部分任課教師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知識系統性把握不夠,學生實踐少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任課教師,存在部分教師對課程的系統性把握不夠,不能有效結合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對學生就業、創業、擇業予以適時指導,不能富有成效地及時跟進學生所關注的,把學生的關注點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有機結合,部分授課流於傳統填鴨式説教,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趣味性、互動性效果不夠,達不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任課教師學緣結構差異較大,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學習深淺不一,部分教師教學中典型案例知識老化,數據停留在若干年前,不能把最新的、最生動的、鮮活的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的典型案例融入課堂教學[3],使得學生聽起來覺得枯燥、乏味,看起來霧裏看花。部分學生身邊成功的教學案例,沒有及時融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課堂教學,列舉成功的案例總是距離學生是遙遠的,或者專業性不強的,或者和學生間隔年代的,讓學生覺得課堂教學有點看戲的感覺,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結合學校特點、學生實際的校本本土教材缺乏

全國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相關教材、用書較多,針對學校自身、專業特點,學生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本土教材、用書缺乏,這樣很難有針對性地對在校學生、畢業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和指導。

(五)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學時、學分、學期的合理分佈不足

學校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在學時、學分、學期上分佈,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學期課時較少,學分分值較低,上課時間段集中(一次上完),讓部分師生產生錯覺,認為學校不夠重視,所以學生理所當然不重視。

(六)校外兼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師缺失

某種程度上,校外大量的業界成功人士、學生創業就業擇業典型人士的現身説法,遠比校內教師的説教效果對學生的影響要深刻。滿足日程的教學需要外,應聘請大量的校外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對校內的課堂教學進行有益補充,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七)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經費投入有限

學校基於建設、發展,經費有限等諸多因素,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經費投入有限,在教師進修、學習,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就業創業科研探究等方面需加大投入,促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有序發展。

四、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一)加強重視,加大對課程建設、教學相應的經費支持,提供教學物質保障

大學生就業,是一項關係國家、學校、社會的大事,是關係到千家萬户的家庭幸福的實事,做好就業、創業、擇業指導,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重視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指導,能夠積極、主動、有效地引導廣大學生,正確對面對就業、擇業、創業,切實轉變觀念,秉持一顆平常心,積極、樂觀、健康的面對就業、擇業、創業的過程中各種挫折、失敗、教訓,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基於此,應重視課程的合理分佈,健全評價機制,加大對實驗實訓、實踐、課堂研究、師資隊伍等的經費投入,為課堂教學提供物質保障,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可持續發展[4]。

(二)加大宣傳力度,在師生中營造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氛圍,提高教學意識

在師生中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紙、網絡、展板等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應徵入伍、就業、擇業的典型成功案例,充分分析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心理特徵,營造就業、創業、擇業的良好氛圍,讓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進課堂、進生活,促進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

(三)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兼職人員聘用,豐富課堂教學專業性

加大對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學歷、學緣、行業經歷、教學經驗等,打造一支專業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師團隊,注重聘請校外行業、業界大學生創業、擇業、就業成功人士,進入校園,進入課堂,通過內外教學團隊,促進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實效性[5]。

(四)鼓勵課堂教學研究,編寫編撰適合本校、本專業學生就業指導、創業、擇業本土教材,增加教學實用性

着重探索課堂教學的一般規律,注意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與其他學科的個性差異,既尊重課堂教學的規律性,又注重其特殊性。鼓勵學校教師、校外兼職教師,編寫編著適合學校特點、專業特點、行業特徵的校本教材,使大學生就業指導、創業指導、擇業指導更具實踐性、可操作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五)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引進來,走出去”,提升師生教學的趣味性

通過教師公開課、示範課、專家聽評授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競賽、走出去,引進來等多途徑、廣渠道、寬領域,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增強鮮活的內容和生動的案例,提高課堂師生互動,提升師生課堂教學、學習的趣味。

(六)與學生提供就業、創業的機會,增加課程、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安排,充分利用專業見習、定崗實習等機會,為學生搭建校內、校外就業、創業平台,不拘泥於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帶動學生加強專業認知,提升綜合學習能力,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增強實踐性,進而體會認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五、結語

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學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就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堂本身去探究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具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涉及到教師、學生、教學場景、教材、教法、課堂實踐等諸多複雜因素,以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等入手,探析課堂(實踐)教學研究,希望能引起共鳴。

參考文獻:

[1]胡培根.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xx:53.

[2]高峯.大學生就業指導[M].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xx:120.

[3]張彥軍,杜鋒.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實戰[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xx:56.

[4]朱道平.高校貧困大學生擇業、就業、創業心理問題探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xx(2):21.

[5]劉洪傑.就業.創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108.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4

一、現階段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出現的問題

(一)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不夠先進

藝術類大學生經過了多年的專業學習,將學習的重點一直放在專業內容上,因此,藝術類大學生在面臨畢業時,就業方向過窄,只能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又由於我國藝術院校強調個性化發展,使得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意識過於開放,過於追求個性化,使得在就業的過程中,未能與當前社會形勢緊密聯繫,常常出現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不僅會極大程度的打擊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信心,同時,也會造成藝術類專業高投入、低迴報的現象出現,不利於我國藝術類專業的良好發展。另外,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不夠先進,認為藝術類的就業創業環境必須要在發展良好的行業和地區,學生不願意到基層部門和鄉鎮地區工作,在藝術思想和就業理念上還有所欠缺,導致我國藝術類學生就業發展不均衡,抑制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學校對於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內容不夠完善

總體來看,我國藝術類大學生的人數在不斷擴大,而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率卻在不斷的降低,學校對於學生的就業現象不夠重視,在指導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內容不夠完善,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後,踏入社會沒有良好的就業意識,缺乏一定的就業空間,影響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發展。如今,創業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點詞彙,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用以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但是,落實到具體部門時,卻未能將大學生創業內容納入到就業指導體系中,導致學生在接受就業指導服務時,內容過於陳舊,不僅無法分析當前社會的形勢,同時也未能貫徹我國的就業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積極性,使得我國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率逐年下降,影響了我國藝術專業的良好發展。

(三)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信心不足

藝術類大學生在選擇就業的過程中,常常是被迫選擇,隨着人才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大,許多藝術類大學生為了能夠獲得生存發展的機會,而盲目的投入到就業浪潮中,使得自身的真才實學不能得到發揮,造成藝術類大學生在實際的就業崗位中,心理壓力過大,難以體現出個人的價值。另外,儘管我國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性過強,通常在多年的學習中,只是針對於某一方面進行深造,而創業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術,同時還要求了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營銷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然而,目前藝術類大學生過於重視專業技術的學習,在能力培養上面有所欠缺,導致學生在就業創業的過程中,信息不足,抑制了個人的良好發展。

二、加強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引導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對於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尤其是在藝術類人才方面,競爭壓力巨大,因此,為了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率,幫助藝術類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實現個人的價值,就必須要更新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通過就業創業理念的更新,提高個人的行為素質,強化個人能力。可以通過多參加社會實踐等方式,學校提供多渠道的'實踐平台,保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社會的融合力度有所加強,在藝術思想上不斷提高學生,使得學生願意在基層崗位上尋求藝術能力上的突破,而不被虛榮所迷惑,瞭解藝術的本質,促進自身的能力發展。

(二)完善藝術類大學生教育服務體系的內容

只有完善了藝術類大學生教育服務體系,才能幫助藝術類大學生了解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提升藝術類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創業。因此,學校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加強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情況的重視力度,通過配備專業的就業指導教師,開設內容全面的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樹立就業創業信心。在實際的教育服務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自主創業,同時,注重鍛鍊學生的溝通能力、營銷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加大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

我國重視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尤其針對於藝術類專業的特殊性,在鼓勵學生就業創業時,應加大對藝術類大學生的支持,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資金上的支持,政府及學校應當開設創業基金,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另一方面,技術上的支持,學生在實際的就業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問題,學校及相關教育機構應通過開設社會就業創業指導會議,幫助學生總結經驗,開創美好的未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必須要更新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完善教育服務體系的內容,同時加大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才能有效提高教育引導的作用,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5

論文摘 要:長期以來,職業教育的實際培養效果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脱節,説明只有貫徹就業導向原則,才能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本文結合唐山職業技術學院的具體情況,提出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路與設想。

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課程改革是核心。因此,我們應以就業創業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基礎,設計課程結構體系,確定能力培養目標,最終實現學生就業的目的。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 課程改革 創業能力研究

一、以就業創業為導向,構建高職教育課程體系

(一)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

根據課程開發的要求,我們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了《初級會計實務》、《成本會計實務》、《企業納税實務》、《會計電算化實務》等課程。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身訂製”培養計劃和課程教學內容,發揮行業、企業專家在課程開發和建設中的作用。

(二)實現課程結構模塊化和立體化

按照就業導向原則,我們設計了職業基礎模塊、職業技能模塊、職業延展模塊和創業就業模塊課程體系。這種模塊化的課程體系,不僅增強了課程的彈性,而且對職業化的課程進行了優化和補充,有利於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實行雙證融通,技能培養與職業證書相結合

按照會計行業的准入制度要求,我們開設的《基礎會計實務》和《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就與會計證的取得融為一體;《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和《中級會計實務》課程與助理會計師和會計師證書的取得融為一體。這種以崗位技能訓練和行業證書培訓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創新高職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實用人才

隨着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入,基於素質、創新等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湧現,形成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新亮點。這些教學模式主要有:

1.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就是創造師生平等、合作、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師生在知識、情感、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學生由吸納向創新、創造轉變,由單一知識教育向綜合素質教育的轉變。

2.自主式教學模式

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有效指導和學生相互的有效交流,幫助學生自主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

工學交替的模式在專業學習模塊時進行的,將使專業理論的學習更貼近生產實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用能力很有好處,並使學生畢業後就能頂崗工作,取消了見習期。

4.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校企緊密結合,以科研部門參與為基礎,促進教育、科研、產業互動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學院教師劉玉祥教授主持研究的“秋紅早蜜”、“秋紅蜜”、“秋紅晚蜜”桃樹系列晚熟、極晚熟新品種和果品安全生產技術,作為我市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5.校企綜合實施“2+1”教學模式 三、創新高職課程評價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我國高職課程改革頗受關注,其中課程評價更令人關注。(教高[20xx]16號文件)中就明確提出“加強教學評估,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由此可見,高職課程評價問題不僅是國際高職課程發展與改革的趨勢,也是我國高職課程自身發展與完善的一個必要條件。

1.高職課程評價的方法

(1)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隨着高職課程評價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以過程評價為主要內容的形成性評價越來越被人所重視。要堅持以過程評價為主,同時,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2)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依然是課程評價中的常用方法。但是,為了確保課程評價的客觀、公正,提高課程評價的效率,採用客觀測量、實驗設計和統計推論等具有量化功能的方法,對課程實施和課程效果進行評價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按課程準備、課程實施、課程結果三個環節加強過程控制,構建以學校職能部門、學生主體和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的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評價機制。

(4)評價反饋與改進提高相結合。在高職課程評價體系中,評價反饋是課程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也是課程評價必不可少的環節。課程評價的反饋是對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結果的全面分析,為今後不斷改進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提供依據。

2.高職課程評價的內容

(1)文本評價的內容。文本評價主要包括:課程方案內容的評價和課程方案水平的評價。其中課程方案內容的'評價主要包括課程方案是否完全覆蓋或反映出課程評價目標,應該如何表徵課程方案及課程方案的合法性,而課程方案水平的評價主要指課程方案的創新度、課程方案的契合度即能反映出地域特色,所制定的課程評價標準能否檢驗課程本身及其各個工作環節的效率,課程評價的結論是否可以為課程控制提供依據,對課程可行性的分析,課程方案的科學性評價、課程方案的影響力評價等。

(2)課程開發過程的評價。課程開發過程的評價以內部教學質量為視角,從課程的開發、決策、設計等開始介入到課程評價。包括對課程開發、課程決策、以及課程設計、課程實施所涉及的因素進行評價,它是一個動態的評價過程。

(3)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效果的評價應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包括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掌握的程度、應用的能力等方面)、教師的教學角度(包括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安排、教學成果等方面)以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表現(包括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等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吳亞萍.高職院校雙證融通課程評價的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xx(9)

[2]蔡其勇.《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探討》[J]. 教育探索,20xx,(06)

[3]葛振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研究[M].20xx(3)

[4]鄧澤民.職業教育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xx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6

摘 要

目前國家的政策逐步調整,大學仍舊在擴招,導致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逐步增加,就20xx年而言,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727萬人,可想而知,在當前的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多麼的嚴峻。雖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不斷地完善,各種教育制度也在進行深化改革,但是大學生就業問題仍然是值得關注的熱點,也有不少畢業生走上了創業之路,但是前路迷茫,十分困難。本文就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進行介紹,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對促進大學畢業生及時就業有所幫助。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 創業 對策

1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

1.1 大學生就業現狀

通過對部分學生的走訪調查,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畢業後的出路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對自己畢業後的去向也是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調查顯示,近年來理工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比較理想,大多數理工科畢業生選擇去企業從事技術研發的工作。相比而言,文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不甚理想,選擇就業的畢業生大多通過考試進入政府機關或者事業單位。

就專業而言,目前一些人才緊缺專業,如計算機、通訊電子、土建、機械自動化、醫藥和師範類等畢業生就業率高,畢業生供不應求。而對於長線專業如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專業的畢業生需求較少,畢業生就業比較困難。

從地區來看,北上廣等發達地區人才較為飽和,就業競爭激烈,而中西部地區雖然有較大的用人需求,但是其工作和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往往招不到合適的人才,於是就出現有地方沒人去,有人沒地方去的矛盾,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

從院校類別來看,教育部直屬重點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較好,初次就業率高達85%,部門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較差。

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與機遇並存。雖然目前的就業形勢嚴峻,但是也不乏機遇,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為增加就業崗位提供了動力,同時政府和企業也在努力擴大就業,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盡力完善就業服務和勞動力市場,充分實現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自動調節勞動力的供需平衡,加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職業培訓計劃和再就業培訓計劃,使得更多的大學生成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調節供需矛盾。另外,中國的對外開放格局日益完善,國外先進技術、資本也在不斷湧入,這也為增加工作崗位提供了可能。同時大學畢業生人才資源的開發程度在不斷加深。將大學生安排到基層去工作,不僅可以緩解就業壓力,而且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磨練他們的意志,近年來國家推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活動,而且未來工作的力度將不斷增大,這成為開發大學生人才資源的重要舉措,也是進行西部大開發的一項措施。

1.2 大學生創業現狀

目前就業形勢如此嚴峻,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也選擇了創業,近五年來選擇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上升,20xx年約有21萬大學畢業生選擇了創業。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互聯網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較好的平台,大多創業畢業生選擇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開發app,開網店,做微商等都成為不少學生選擇的職業,還有一部分大學生選擇開餐廳,開甜品店,農業院校的學生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發展種植養殖業。

2 目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的成因

2.1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經濟下行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就業壓力。近年來經濟危機直接影響到我國實體經濟,加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多家企業倒閉,農民工返鄉。外資企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開始裁員,至少開始調整和大幅壓縮招聘進人計劃。這使得本來嚴峻的就業問題“雪上加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態勢,但也出現了結構不平衡等問題,以致帶來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脱節的矛盾。

(2)高校擴招以及課程設置不合理帶來的就業壓力。高校的擴招增加了大學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們的就業預期。許多人認為,上大學可以改變自己的身份,只有找一個好工作才能算實現就業,就業預期的提高,無疑帶來了就業的壓力。如果他們沒上大學,就不會有那樣高的預期,或許更能夠從容地就業。此外,不少學校因教學資源不足,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不合理,各學科領域和專業之間很少發生聯繫,致使學生的專業學習普遍過窄,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從而直接影響到學生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

(3)大學畢業生的過高期望帶來的就業壓力。在某種程度上説,大學畢業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或者説找不到期望值高的工作,然而畢業生只是擁有高學歷,只有淺薄的課本知識,並沒有豐富的經驗,無法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踐,或者根本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一切都得重新學習,所以用人單位不會給畢業生支付很高的工資。低工資水平與高期望值的衝突,也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

2.2 大學生創業的原因

(1)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府扶持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建設了一批投資少、見效快的大學生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大學裏開設了創業培訓課程,加強了同學們的創業興趣,還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和無息貸款。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記等方面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給予扶持。通過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鼓勵大學生自主就業,積極創業。(2)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通過政府的大力宣傳和自身的學習,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就業觀念發生了轉變,不少人開始認為自主創業是不錯的選擇,通過自己尋找項目,利用所學知識自己開店當老闆,這一觀念的轉變帶動了一大批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也為多個行業注入了年輕的血液,極大地促進了多個行業的發展。

3 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對策

3.1 政府方面

在創業方面,通過財政補貼、税收等減免措施,鼓勵青年大學生創業。採取的主要措施是撥發專項資金用於大學生創業培訓,使得大學生擁有自主創業的能力,對於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貸款和資金上給予照顧,在税收方面也給予減免,同時政府還要加強信息服務行業的發展,信息服務機構的發展和各種諮詢服務機構的設立,增加了大學生的創業計劃的可行性。此外,國家還要大力發展借貸業務向學生創業傾斜,大學生還可利用信用卡借貸來創業。

3.2 企業方面

在就業方面,企業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不能僅僅依靠學歷就判定一個畢業生的能力,要從多方面入手進行分析,真正瞭解畢業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為單位尋找合適的人才,也要開展相應的工作培訓,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工作的要領,儘早地投入工作,發揮自己的價值。在創業方面,一些成熟的企業要有責任擔當意識,對創業的大學生給予技術上的幫助和指導,對於創業初期可能面臨的困難,企業要勇於幫助大學生渡過難關,業務上加強與大學生創業公司的合作,幫助畢業大學生將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同時企業還應建立自己的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使得有興趣創業的同學可以先通過在創業基地的學習,增長知識,為今後的創業積累經驗。

3.3 高校方面

在新形勢下,為同學們營造創業的氛圍,使得有志於創業的同學能夠在一起學習交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就業創業指導,開展SIYB創業培訓項目,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培訓,給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在課程設置上對創業班的同學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等課程都要涉及,同時對於畢業創業的同學,學校在技術和科研知識方面予以幫助,對於高校自行科研的項目,鼓勵本校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

3.4 大學生自身方面

在就業方面,當代大學生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業形勢,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全面冷靜地分析自己和社會,不斷地充實自己,認真把握每次就業機會。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和專業素質。只有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使自身既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又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

在創業方面,面對創業的千斤重擔,要用正確的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心態去積極面對。面對缺乏啟動資金問題,要學會利用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合法爭取穩定的籌集資金、家庭資助、貸款等等。針對缺乏市場經營經驗問題,要培養自身的激情和抱負,在實戰中摒棄“眼高手低”,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積累經驗與相關的知識。同時也要加強創新能力,大學生創業容易失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所以大學生不要只看到他人成功的表象,不顧時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合理借鑑他人經驗,只要努力向正確,方法合理,相信我們就會實現成功就業或創業的。

4 總結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是必須盡力解決的問題。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我們瞭解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也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就業存在壓力,創業存在機遇,一定要把握機遇,將壓力化解為動力。相信通過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自身的不斷努力,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很好地解決目前就業創業存在的問題,相信有更多的大學生會找到實現自己價值的道路,發揮自己的能力,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題問答[Z].20xx.

[2] 辜勝阻,肖鼎光,洪羣聯.完善中國創業政策體系的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xx(1).

[3] 許明,肖強,韋鴻鵬.大學生創業環境現狀與對策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3).

[4] 李巖,田澤.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的途徑與對策[J].職業時空,20xx(13).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7

一、獨立院校特質

(一) 獨立院校特質

獨立院校是民辦運作機制的高等院校,是依託普通高校的教育資源延展。獨立院校基本上承擔30%的本科生教育培養任務,為社會提供全方面人才。雖然獨立院校是屬於民營化的模式,但機制比較靈活,避免了民辦、公辦機制高校的弊端,具有自己的一定教學特色,也具有明確的定位,使得培養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及針對性。

(二)獨立學院與公立學院的差異性

公立學院,公辦大學,是指由國家舉辦的學校;民辦高校是指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高等學校;計劃內統招的民辦大學享受公立大學同等待遇。獨立學院則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屬民辦性質,它重點是突出一個“獨”字。獨立學院應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及現狀

在我國高校畢業生總量急劇增加以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直面“招生計劃與生源和就業率掛鈎”的現實,研究分析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對於加強和改進獨立學院的就業工作有重要作用。獨立院校的辦學質量取決於所培養的人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因此需要對目前大學生的就業趨勢進行詳細分析,根據相關社會調查的數據顯示,獨立院校的大學生面臨以下幾種狀況:

(一)競爭力薄弱

部分大學生表現為競爭力薄弱的狀態,不利於面對就業狀況去靈活反應,具體表現在對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透徹,對於實踐動手方面能力不強,使得在面對就業的企業單位時,無法滿足企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就業地位。

(二)認同度不高

個別用人企業對於獨立院校的認同度不高。這取決於獨立院校的背景。獨立院校屬於辦學條件及就學品牌未真正形成的學校,所造成的影響遠遠不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導致獨立學院在社會的反響及認同度都不高,從而為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情況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個別企業甚至硬性規定只招收名校生,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就業門檻,對於畢業的大學生來講這是巨大的就業壓力。

(三)學生擇業觀念差

獨立院校的學生擇業觀念容易產生偏差。由於大部分學生家境條件良好,在就業求職中比較看重經濟因素,對福利高的單位有較高期望,忽視了對實際能力的培養及對實際經驗的'積累,造成期望值越高失望越高的惡性循環,導致學生容易在就業求職過程中喪失信心,找不準自身定位。

(四)就業信息不全

就業院校缺乏一定的專業人員對畢業生的就業趨勢進行指導工作,導致學生很難運用完善的就業信息來進行分析探討,同時也因為學校的社會知名度較低,企業對於學校的招聘需求工作較少,導致學生可選擇的就業渠道也相對狹窄,造成就業被動的局面。

三、大學生就業現狀原因分析

獨立院校與公立院校是具有一定差異的,這與獨立院校的建學背景及社會知名度相關,具體大學生就業現狀可分析以下原因:

(一)政策支持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就業難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其中大學生就業難更是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於我國在部分法制方面的制度並不算完善,導致大學生就業時有存在户口的限制,企業用人指標也有申報的限制,不能良好地去解決就業大學生檔案及相關户籍派遣問題,使得就業大學生只能處於被動地位,造成用人單位用工荒,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特異現象。

同時有些地方還有地域的限制要求,企業並沒有良好的用人自主權可以去自由選擇大學生,大學生的就業市場無法達到成熟的狀態,使得企業與就業大學生無法建立相關的信息發佈平台,信息管理不到位也使得矛盾並存。

(二)教學定位

由於經濟化發展影響,院校對於學生需求增多,廣大院校開展擴招來滿足教育需求,雖然一方面提升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卻一方面增加了就業市場的壓力及學生就業的壓力,就業市場已經是大學生供大於求的現狀,僧多粥少的情況不利於就業的發展,短時間內無法安排就業機會,造成就業人才極大的浪費及流失,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也會有打擊積極性的影響。部分的獨立院校在教學期間注重理論教學多於實踐教學,導致大多畢業生在面臨企業單位的需求時處於被動尷尬的地位。目前的社會企業需求除了要求就業大學生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要求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及綜合素質。如果院校僅僅教授教學理論,直接導致學生在畢業後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育與社會出現斷層是教育任務的失職。

(三)企業單位

目前就業市場大學生的比例已相對較高,曾經相關的國有事業單位是接納畢業大學生的主要渠道,但隨着企業的機構改革,大學畢業生的接納單位變得有限,使得大學生就業渠道變得狹窄,同時受當代經濟發展影響,企業對於人才的標準不斷提高,甚至個別企業設立高門檻高要求來期待高人才的輸入,因此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很容易被拒之門外。個別用人單位對接納就業大學生的學歷要求也較高,學歷本科已經是最低級的要求,甚至有個別單位要求研究生學歷上崗作為硬性條件,認為高學歷等於高素質及高能力,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現狀非常嚴峻。

(四)學生原因

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時代亟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教育方式,高校只是起了一個指引的作用,真正承擔的責任相對不多,況且大部分高校衡量高校就業率也往往不以大學生創業的好壞為衡量水準,在這一方面,學生往往只有靠自己。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大部分大學生缺乏明確的就業定位,也是受獨立院校缺乏專業人員指導就業信息有關。大學生對於就業信息無法做到詳細的分析規劃,使得自身無法明確就業定位,那麼在就業市場中就不能很好地分析自身優勢,根據自身定位來選擇就業,使得就業與社會出現斷層,不能很好地達到就業目標。

另外個別大學生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對於就業存在觀念偏差,對於就業的環境及薪酬的期望值過高,不願意從事專業不對口的就業職位,不願意去中小企業福利差的單位,不願意去經濟不發達地區,不願意從事低薪崗位,不願意從事基礎性的基層工作,導致大學生對於就業機會視而不見,待價而沽往往會導致坐失良機,不切實際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相比,就業學生寧願選擇虛無的理想,導致就業情況困難。面對社會需求,大學生自身素質也是就業困難的一道門檻。往往在就業嚴峻情況下,大學生才意識到自己缺乏必備的相關技能證書,如英語四六級考試、從業資格證等等。對於就業單位要求的實踐技能於院校教學期間也沒有很好的掌握,導致自身條件不符合企業要求,一來院校的教學失去了意義,二來個人條件不成熟導致就業機會的缺失。學生欠缺一定的素質培養也是就業困境的最大問題。

四、大學生就業對策探討

(一)政府方面

政府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使中小企業的民營業可以儘快發展,使得機制靈活、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成為接納畢業大學生的主力軍,從而解決就業崗位缺少及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政府應加強對大學生檔案管理及户口限制的問題管制,使得大學生的户口限制及企業的用人指標限制得以放鬆,通過對社會保障制度等與就業學生相關的制度改革,使得獨立院校的就業學生獲得更多的保障,同時政府要完善基層就業的相關措施配備,使得基層就業場所獲得較大吸引力併成為學生的首要選擇。政府也要落實好大學生創業的有關政策,比如個體經營的小額擔保貸款優惠制度等等,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建立先決條件,使得大學生提升創業的熱情及積極性,為社會經濟貢獻力量。

(二)學校方面

獨立院校方面要避免教育與社會的斷層現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結構。針對就業市場的趨勢要進行廣泛調研工作的開展,明確獲取就業的全面信息,包括用人單位的意向、人才素質要求、專業限制、能力需求。針對就業市場的趨勢來調整教學的方案,使得教學可以具有靈活針對性,更能合理建設教育結構來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與就業市場的契合才能真正滿足用人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避免人才過剩現象。同時獨立院校要了解當今社會需求,重視實踐教學,真正使得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己用能力,提升大學生就業探索中對自身實踐能力的自信度。

學校教育是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一種投資方式,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起着重大作用。民辦高等教育的興起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由之路,但由於教育政策的約束令學費水平剛性化,在相對收入機制作用下,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加、收入水平下降。獨立院校要多加強企業單位的合作。大多獨立院校的學費較高,獨立院校的學生家境較好,學校可從家長方面入手,談成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項目,增加學生校外實習機會及就業發展的基地。利用企業的需求來定向培養人才,使得用人單位與學生達到共贏互惠互利的局面。校外實習可以使得學生利用良好的實習機會獲得工作經驗,也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能力進行考察;就業基地可以使得企業及大學生對雙方增加了解,為企業用工及學生就業創造條件。

獨立學院要加強對就業方面的指導和專業的就業服務,一方面就業院校要尋求符合市場行情的就業指導材料,方便學生對就業趨勢行情詳細分析、找準就業定位,另一方面獨立院校要構建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針對就業市場的需求貫穿教學,使得學生對於就業的選擇有着明確的瞭解及認識,從而提升自身的不足,針對性提升素質培養。

(三)企業方面

大多企業在擇人方面存在學歷論、實際經驗論及名校論,這些不切實際的擇人觀念很容易導致企業好高騖遠,學生人才流失的現象,造成對就業市場人才極大的浪費,拉低了社會就業的整體水平。雖然高學歷、高經驗素質的人才是企業的最終渴求,然而一家有女千家求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工荒的問題,因此用人企業應轉變就業觀念,降低不切實際的要求,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做到不求最好但求合適的就業用人氛圍,一來可以給予廣大獨立院校的畢業生廣泛的就業機會,二來可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最終達到就業企業與就業人才的雙贏局面。

(四)學生方面

對於現今的就業市場趨勢,畢業生要建立正確的就業意識,改變天之驕子之類的就業價值觀,要找準自己的就業目標做好自己的就業定位。只有真正切合自己的目標才能做到自己在就業崗位實現價值的可能。學生要結合院校給予的就業信息進行詳細整合,找到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認清就業市場的潛在形勢,同時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及素質培養,努力與社會進行接軌,先進行就業再找尋自身職業方向或創業思路。隨着經濟發展,獨立院校被社會認可會是必然的趨勢,因此面對就業嚴峻的形勢,獨立院校要合理採取措施去面對就業壓力,為社會貢獻合格人才是獨立院校的最終教學目的。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8

摘要:隨着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如何通過創業的形式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成為當前高校乃至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對高等教育教學也提出了重要的要求。本文主要對當前以創業推進大學生就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通過創業的形式全面推進大學生就業,提升就業質量。

關鍵詞:創業;大學生;就業;對策建議

一、引言

近些年,我國經濟不斷下行,其對就業的吸納力量有所減弱,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因此,使得大學生就業難題不斷嚴峻化。隨着“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提出,強化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是提升就業質量的必要措施,有助於改善就業結構。因此,必須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全面強化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以創業推進大學生就業的必要性

1、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牽引力。新時期,大學生必須要通過創業的形式來促進就業,這與我國的大政方針政策相符。一方面,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亟待創新,大學生作為年輕力量,其創新意識較強,創業意識不斷迸發,在這一背景下只要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就能夠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另一方面,創業能夠帶動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以活躍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通過創業的形式實現就業也是當前我國政策的重要趨向。

2、是提升就業質量的必要措施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率還有待於提升,而就業質量更是顯得較低,很多新興行業還沒有充分引進人才,使其發展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而大學生也出現求職無門的現象。而推動大學生的創業,使其在新興行業實現一定的發展,將能夠引導社會的'就業方向,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被吸納到這些行業和領域中,不僅能夠實現新興行業的發展,還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大學生的整體就業質量。這與當前我國各產業發展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各高校應該重點從這幾方面出發對大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

3、有助於改善就業結構

就業結構反映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不斷實現向前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大學生的就業結構方面卻相對落後,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符。而實現大學生的創業,提升其創業意識和能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使得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施展才能,並通過創業的形式促進行業的發展,進而可以帶動更多大學生的就業,使得我國大學生現有的就業結構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這樣一來就能使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得到更為全面的保障,能夠在此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三、以創業推進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1、加強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指導

創業所包含的內容較多,對大學生提出要求較高,而要想提升創業的成功率,必須要全面加強高校對大學生的指導,因此,高校必須要花費必要的成本對其進行專業化的教育和指導。一方面,高校必須要成立專門的創業指導中心,通過對具有創業意識的大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使其瞭解創業的相關知識,並幫助其做好創業的準備。另一方面,高校要藉助自身的資源和力量,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平台,使得大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和了解創業的基本步驟,對其管理意識和經營能力進行培養和教育,為大學生創業做好保駕護航工作。

2、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對大學生創業的要求不斷提升,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大學生創業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須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實現對大學生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互結合。一方面,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我國經濟社會各產業的發展形式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大學生進行理論層面的深入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以指導其創業實踐。另一方面,要通過與各企業的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使得大學生能夠利用業餘時間深入企業進行實踐,為其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要利用理論知識對大學生的創業實踐進行修正和指引,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以此帶動就業。

3、爭取政府及社會力量的協助

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及社會多方面力量的協助,因此,要想通過創業的形式全面推動大學生的就業,必須要爭取政府及社會力量的協助。一方面,要促使政府出台相關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導和資金支持,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另一方面,要充分藉助於社會力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廣闊的平台,使得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甚至促使社會各界主動參與大學生的創業中,以全面適應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切實推進大學生的就業,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長期發展。

四、總結

不管是從經濟社會發展層面還是從教育事業發展層面來看,以創業帶動就業都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因此,必須要從加強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指導,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爭取政府及社會力量的協助等方面着手,全面通過創業的形式推進大學生的就業。

參考文獻:

[1]王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高校創業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推動[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xx

[2]劉思超。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xx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9

大學生畢業之前,都有一門相當重要的課程需要去學習,這就是《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大學四年,所學的課業很多,就業與創業技能的學習是大學生活的最後一門非專業課,對於這門非常重要卻往往被處於畢業前夕內心焦躁不安的大學生忽視的課程。這就要求授課教師理論結合實踐給學生以指導。

本人在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教學方面做了一些研究,認為:要使這門課程真正對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起到作用,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重視,認清課程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面向社會、面向未來的課程。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四年的大學課堂上,學到了很多知識技能;臨近畢業離校,卻發現,自己的長處無處發揮,自己的缺點沒有改正,自己的工作沒有着落,自己的未來沒有設計,這就需要教師從就業和創業方面給與正確的指導。

在《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課堂上,教師必須告訴學生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現在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到社會對不同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從畢業生擇業是否理想而導致的待遇差距到不同職業的發展空間,從就業的穩定與發展到創業的艱辛與成就。都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也是教師的重要講解內容。

讓學生們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首先需要教師瞭解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的需求,並有針對性的加以總結與分析。一般而言,這種需求既要考慮到學生們的相同點,有要區分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性,因此,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同時,也需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彙總與提煉,這可以説是本門課程的開門第一件事,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客觀需要,才能採取相關的教學手段,採用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現在在課堂上學到的,就是將來在社會中用到的,自己將來的職業命運與現在的課程學習關係密切,最終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以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

二、針對現狀,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與社會聯繫非常緊密的課程,如果不瞭解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如果不瞭解大學畢業生成功擇業的先決條件,僅僅是照本宣科,是不可能教好這門課的。這就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是在充分了解社會需求與大學生現狀的基礎上,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手段,幫助大學生成功的邁出走向社會第一步。具體而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採取必要手段,大膽做出取捨,除必須進行的諸如求職信寫作、個人簡歷彙總、面試練習之外,儘量減少書本知識學習部分,把時間留給學生。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學生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與就業願景,佈置相關任務,請他們走出去,與相關單位接觸,做好社會調查,從而總結出“社會需要我做到什麼,我自己能做到什麼”這一關鍵命題。

其次,要做到充分利用學校的社會資源,儘量去與事業有成的畢業生聯繫,請他們以各種方式如視頻、演講、實地探訪等,與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生建立起直接的互動關係,請他們把寶貴的社會經驗、個人經歷、創業過程、就業體會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的學弟學妹們。既可以使學生們得到寶貴的第一手經驗教訓,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也可以使學生們充分認識自己,最好對自己定位,以利於走向社會之前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現實而圓滿的規劃與設計。

第三,要利用好每一節課的實踐機會,多舉辦求職信寫作、個人簡歷彙總、面試實踐等活動,儘量讓每一個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練習機會。同時,教師要做好評價與引導工作,使得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最終能夠在畢業、就業之前就對未來的相關活動做好準備,達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效果。

三、苦練內功,提高學生的自身價值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可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在教材中,針對學生即將面對的就業創業客觀需求,大量採用了社會上流行的諸如求職信、個人簡歷、面試問題等等通用模板,使得一般學生只要認真學習,就可以初步掌握就業時必須經歷的難度較大的擇業過程。

在教材的幫助下,一般的學生可以做到寫出文理通順、言之有物、有針對性的求職信;能夠根據個人情況與用人單位要求,彙總編輯出充分展示學生個人能力、興趣、愛好、技能的個人簡歷;可以做到面試時對考官的提問做出言之有物的回答,在面試過程中能夠變現出大方、穩重、自信的良好的精神面貌。

但是,如果想在未來的職業選擇中得到理想的結果,僅僅做到這些是不夠的。具體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此基礎上,要做到把有利於就業與創業的優點發揚光大,把不利於創業與就業的缺點改善改正。正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作為一個大學生,一個年輕人,往往有不切實際的在自信,大多數學生心目中的自己,不論是知識還是技能上面,都要高於社會對他們的評價,而對於社會對他們的需要方面,又往往忽視了或縮小了對嚴酷現狀的認識與警惕,也就是説,他們心目中的自己,優點是要誇大的,缺點是要縮小的。這種不切實際的觀點,一方面是因為年輕人的自負,另一方面也與大學生長期生活在相對封閉的校園裏,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較少有關。

針對這種現狀,教師的作用就顯得重要了。在課程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對他們的優點要做出鼓勵,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而能夠沉下心來,揚長避短,改變自己,適應未來。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教學工作,絕不是一種簡簡單單的照本宣科的工作,相反,這門課程教學目標的高標準、教學手段的嚴要求,要超過很多其他課程。而支持這種教學工作的動力,是對學生的認真和負責,對工作的擔當與熱愛和豐富教育教學經驗。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10

一、創新與創業的概念

要創新當代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踐活動形式,前提條件要清楚創新和創業的概念。創新是指人類為了發展,運用已經知曉的信息,不斷的突破常規,發現或者產生某種獨特、新穎的有個人價值或社會價值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活動。從經濟學中來講,創新立足於經驗和技術的相結合。步入二十一世紀,科學界對技術的創新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將技術創新認為是包含組織、商會、金融和科技等活動的一系列綜合過程。而創業是指創立集體、社會、個人的各項事業,創業是人們通過發現、識別商業機會,組織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來創造價值的過程。所以,創業和創新既相聯繫又有區別。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基礎和前提,創業則是在創新基礎上發展的以產生經濟利益。

二、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的就業現狀近年來全國大學生規模擴大,就業形勢嚴峻,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1。從培養院校角度。我國大多高校熱衷於培養學術型人才,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綜合發展的綜合型人才。高校培養的人才缺乏實踐經驗,理論知識雖強但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因此,難以適應滿足市場的需要。而且由於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該工作的開展無法跟隨就業的形式變化和制度改革的需要。

2。從用人單位的角度。隨着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的發展進入了較穩定的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量減弱,國家提倡發展的是高新型產業所需的是高精專人才,而大多畢業生屬於應用型人才。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多中小型企業面臨巨大市場壓力與生存困境,為降低成本維持企業運轉,大多數中小企業一般都會縮減人員,進一步加深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3。從畢業生自身角度。目前許多大學生缺乏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認為到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外資企業、大公司企業工作才是最佳選擇,而在私營機構、中小企業工作只能當做過渡。對於自身能力過於自信,寧可一直在家待業也不願去中小企業工作,而且有些畢業生想獲得高收入卻不又不願從事需要高付出的工作。

(二)大學生的創業現狀雖然以高校為依託,我國大學生不斷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的創業還是比較落後,創業現狀同樣不容樂觀,影響大學生的創業發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業意識落後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導。受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制約,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還較為落後,畢業後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少,付諸實踐的更少。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還是高校的創業實踐教育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創業教育引導。

2。創業能力不強。創業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創業者的綜合素質,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一味注重課本知識,使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高分低能”的現象較為普遍。

3。創業的社會環境不好。當前我國的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給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機會和平台。

三、對實踐形式創新的建議

(一)創業計劃競賽實踐的形式通過競賽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在我國高校算是最為可行的一種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形式。學生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能夠促進正確成才觀的形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實踐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通過開展創業競賽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科技隊伍建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若是創業計劃競賽能和一些社會企業聯盟,讓創業計劃比賽項目能夠真正實施,則更能增強學生參與創業的能力和信心,有些優秀項目還能夠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因此,應該鼓勵高校、地區和全國性創業計劃賽事的發展。

(二)擇業就業實踐的形式擇業就業是一個大學生,認識和評價自我適應社會的過程。擇業就業問題也是每一個大學生,畢業時即將面臨的問題。因此,開展大學生擇業就業實踐活動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重視學生就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創業實踐鍛鍊,例如:舉辦各類崗前培訓實踐活動;舉辦校園招聘會。多組織學生參加面試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和了解面試技巧為應聘做準備。

(三)自主創業實踐的形式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就業中最為提倡的一種形式。可以從創新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形式着手,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充分利用學校內的場所和資源,建立創新實踐基地,開辦虛擬創業公司、工作室,或者是學校提供實體店面和資金資源,讓學生開辦創業實體。譬如:服裝店、文件店、家教中心等,使得學生在真正的實踐經營中,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學校還應與服務企業加強聯繫,多組織學生去企業見習和實踐,這種實踐形式能夠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企業的實際工作情況,瞭解企業的管理和經營。

作者:吳敏 單位:吉林體育學院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11

摘要:

為探究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運用科學計量學的前沿研究方法,基於CNKI數據庫收錄的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領域主要期刊數據,應用CiteSpace信息軟件系統,就關鍵詞、作者及機構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就業、用人單位、就業指導、求職過程等問題為我國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研究熱點。《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等為被引頻次較高的經典文章。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機構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温州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創業;研究熱點;作者分佈

大學生就業是目前我國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已經突破700萬,就業問題沒有最難,只有更難。近年來,國家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相繼出台一系列的鼓勵政策,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文章也越來越多。本文選定近10年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期刊做計量研究,對大學生就業的研究成果進行研究梳理,為國家關於大學生就業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學術支持。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運用陳超美博士開發的CiteSpace軟件,對下載近10年來CSSCI來源期刊收錄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等基本載文信息的多個論文指標進行文獻分析。

二、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對數據的熱點關鍵詞進行統計,得到關鍵詞4181個。通過相近詞合併,在關鍵詞排序當中,大學生(644次)共現詞頻最高,排在第二位的關鍵詞是就業(390次),這表明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為大學就業,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創業教育(159次)、創業(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業指導(66次)。這表明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許多理論與現實問題,創業、用人單位情況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等是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其中高校擴招和就業為研究熱點運用軟件的因子和聚類分析方法對文章的關鍵詞進行聚類,該領域研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

因國際經濟危機持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加之高校連年擴招,畢業生數量眾多,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有學者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為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社會的穩定與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等都有直接影響[1]。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困境的七大誘因為大學擴招導致論、體制弊端論、勞動力市場結構缺陷論、初次就業率統計指標設計侷限論、結構性或摩擦性失業論、高端產業發展不足論、就業能力欠缺論[2]。九個因素為團隊合作、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內省性、專業技能、實踐經驗、職業動機、就業信息獲取、求職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個維度即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個人特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構建大學生就業能力[4]。還有學者認為就業信息的網絡化與合理應用、指導內容的多樣化與方式創新、主體需求的個性化與互動交流等有助於大學生就業、創業[5]。卓越導向和成長導向對大學生創業意向有顯著正影響,環境因素的引入對預測個體創業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擴招背景下用人單位意向和就業指導問題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良好趨勢,但在宏觀就業形勢方面,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總體上不容樂觀[7]。隨着高校擴招,畢業生規模日益增加,從20xx年開始,大學生的就業難上加難。20xx年時,我國高校僅畢業107萬人,到20xx年畢業生規模達到749萬,增長達到7倍。從招生規模來推測,20xx年以後五年內,應屆畢業生規模都在700萬人以上。大學生就業問題,在許多地方凸顯出來,每一個畢業生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8]。因此國家必須調整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適當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適度規模,從而降低高校擴招所帶來的畢業生就業風險[9]。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雖然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但很多大學生把報考研究生當成了規避就業的理想選擇,大學生畢業行為選擇受到社會、家庭、同齡羣體和個人實際情況等綜合因素的影響[10]。

三、作者與機構統計分析

(一)研究作者統計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研究團體日漸擴大,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文對作者及作者發文頻次進行統計發現,CSSCI數據庫共收錄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論文,其中發表過2篇論文的作者有169人,發表過3篇及以上論文的作者有72名,黃敬寶發文量最多,黃兆信、曾爾雷和施永川組成團隊,徐小洲和梅偉惠組成團隊,再加上孟大虎和嶽昌君這兩位作者,是近幾年研究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單位統計

研究單位分佈能反映出我國不同高校在該領域的研究實力。通過統計,在20xx-2013年間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發文27篇,居載文作者機構發文量之首;温州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共發文20篇;浙江大學發文16篇,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發文15篇;中國人民大學發文13篇。由此可見,研究該領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東南沿海地區,研究大學生就業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區大學生就業的研究成果略顯不足。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穩居機構發文之首,核心作者羣的實力最為雄厚。温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和東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幾年研究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機構。

四、發表期刊被引用統計

據數據統計,《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獻被引用的頻次較高。在作者發表的論文中,由曾湘泉獨自撰寫的《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一文在《經濟研究》發表,被引用421次,是就業文獻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文章認為,初次就業率統計指標設計的侷限,客觀上誇大了這種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謝志遠刊登在《教育發展研究》上的《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97篇論文引用了該文中的數據或觀點,該文指出大學生出現“就業鴻溝”的根源在於院系的專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脱節,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學生就業能力不足[12]。而木志榮的《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一文,則從大學生創業的角度指出了當前推動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的兩個重心,一是建設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二是組織培養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13]。此外,吳志功和喬志宏的《美國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評述》、房國忠和劉宏妍的《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啟示》等高頻被引文獻對美國的大學生生涯發展、就業指導與創業模式等進行了闡述,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五、結論

本文運用CiteSpace信息軟件系統進行科學計量統計,通過對我國高校近十年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發現:①關於中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的學術研究緊扣新時期國家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政策調整、就業指導與求職過程、勞動力市場與專業設置、用人單位的調查、職業選擇及影響因素等主題,這些學術研究也為國家就業、創業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温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和東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該領域最重要的研究單位。③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呈多學科交叉趨勢,與相關領域的研究比較緊密,與時代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劍平.貧困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

[2]邊文霞.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與面臨困境動因研究成果綜述[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

[3]羅崢,方平,付俊傑等.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初探[J].心理學探新,

[4]李恩平,牛衝槐,董國輝.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探討與對策建議[J].生產力研究,

[5]餘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信息化路徑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12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我國的經濟當前處於轉軌時期。就全國來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以及勞動者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比較突出。就高校畢業生來講,數量大幅度上升,就業壓力持續增長。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以新的理念宣傳、指導、服務大學生自主擇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徹底改變國家的統包統分、畢業即就業的政策。 高等院校畢業生能否充分就業,關係到我國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能否充分發揮作用,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服務於社會,關係到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關係到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富國強民;關係到教育事業的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提上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我們需要進行深刻的思考,回顧我國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歷史沿革,可以明確發現,確實存在了不少的問題。大學生多唸了幾年書,沒增加也沒有減少勞動力總量。就這一點講,和就業壓力沒有什麼直接正相關關係。

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是興邦濟世的根本途徑之一。雖然目前的就業形式非常嚴峻,但是我們還是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就業難的現象也會改變。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問題一定會妥善解決,高等教育事業也一定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我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有條件的地方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開展各類在崗和在職培訓,着力提高我國勞動者的就業水平和業務素質。為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積極引進外資,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會給國家帶來無限的商機,所以早在剛剛申請承辦成功以後就有更多的大學來開設國際商務和國際貿易,也就是説國家的政策決定了人才的培養方向。 經濟發展教育先行,教育是發展的基礎,但是年輕人完成了教育以後幹什麼呢?應該鼓勵青年一代去參與創業。事實上,我們這些與改革一起誕生的年輕人有着強烈的創業渴望,在目前階段來説只是苦於必要的創業扶持和引導。我們有火一樣的創業熱情,希望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鼓勵我們去自主創業,通

過有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降低創業的門檻、創業成本和創業的風險,讓我們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得到弘揚和落實。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這一問題的解決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和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穩定。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不僅僅是學校的本職工作,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關注。隨着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發展,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就顯得尤為突出了,我們廣大的大學畢業生們還是應該以火一樣的熱情,大膽創新,為我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去開闢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是財富,我們年輕,我們就有活力。我們要以火一樣的熱情,來點燃我們的青春,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精英式”人才,我們的國家才會興旺發達!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13

就業就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難題,要從全局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重大挑戰。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指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一、大學生成為就業問題人羣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從20xx年至20xx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保持在1000萬以上,累計將近5200萬。近年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低於“十二五”規劃5%的控制目標。然而,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就業局勢雖然總體穩定,但也面臨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愈加突出的新挑戰。

20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大學生就業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結構性過剩、擴招、畢業季失業是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是通過市場機制配置的,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是一種常態現象,但大學生羣體失業基數過大,會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二、以創業帶動就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鼓勵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不僅是擴大就業的基本途徑,也是增強經濟活力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出台了許多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更好地發揮這些政策措施的效用,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關鍵在於積極開發培育適合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並提供配套支持。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義

大學生擁有較高的學歷,在學校經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同時大學生素質較高,學習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創造力,剛畢業的大學生也具備年齡上的優勢……大學生的這些特點,使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是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有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創業能力是一個人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的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一個創業能力很強的大學畢業生不但不會成為社會的就業壓力,相反還能通過自主創業活動來增加就業崗位,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二是有利於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大學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緊密結合,做自己最感興趣、最願意做和自己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繽紛的社會舞台中大顯身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並獲得合理的報酬。當前社會鼓勵大學生創業,雖然是從化解就業難的角度來考慮的,但從大學生自身來説,其創業的主要原動力則在於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只有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比例,整個社會才能形成創業的風氣,才能建立“價值回報”的社會新秩序。

三是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我國高校擴招以後,伴隨着就業壓力,大學生素質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一直為人所詬病。在提高大學教育管理水平與大學生素質的各類探索實踐中,大學生創業無疑是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之一。通過創業與創業實踐,大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自身就業心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並學會自我調節與控制。也只有這樣,大學生創業才能成功。對於一個能自我學習,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與財務,善於拓展人脈關係,並能夠主動調適工作心態,積極適應社會的大學生來説,其就業將不存在任何問題。

四、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率

有關調查顯示,20xx年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6%,遠低於發達國家20%的水平;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我國大學生創業率與創業成功率之所以呈現“雙低”態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項目不多,可供大學生選擇的空間狹小,而且創業項目相似度較高,特別是缺乏掌握核心技術優勢、“含金量”較高的項目。比如,有關統計表明,軟件開發、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等技術含量相對較低、行業准入門檻不高的項目成為近年來大學生創業的首選項目。由於市場上類似項目已趨飽和,加之沒有自主核心技術和優勢,要在這些項目上取得成功的確很難。改變這種狀況,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當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力。

健全創業政策法律體系。有關部門和學校應加強創業宣傳,培育和增強大學生創業光榮的意識,並對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給予政策扶持。加快完善創業配套法律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業政策和法治環境。強化大學生依法創業觀念,引導其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降低創業風險。

建立大學生創業項目庫。一是根據產業發展形勢培育項目。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高科技、創意等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可以選擇具有發展前景和一定基礎的項目進行儲備,提供給具有一定專長的大學生,助推其創業。二是根據大學生特點開發項目。小微項目具有成本低、經營方式靈活、技術門檻低的優勢,適應大學生創業。可以根據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需要,規劃一批小微項目並匹配一定啟動資金,提供給大學生進行創業。三是立足學校及社會資源優勢開發項目。可以藉助學校品牌,開發教育培訓、技術轉讓、專業諮詢等項目;利用智力優勢,開發家教服務中心、成人考試補習、會議禮儀服務、速記訓練等項目。

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學校應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更多地向大學生傳授創業知識,更加註重通過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等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技能。有關方面應積極拓展渠道,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創業互助基金等,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優惠、便捷的資金支持;同時,通過開展財務知識技能培訓、提供財務顧問等,幫助大學生搞好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政府、學校、企業以及社會各界應搭建相應的平台,提供政策、法律、諮詢等配套服務,形成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合力。

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全社會形成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氛圍與機制,提升中國青年“創業力”,對提高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對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14

摘要: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抽樣,採用追蹤調查,統計分析後發現其就業創業的價值取向是: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的特點。通過研究該羣體各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和各階段的求職需要及心理特點,總結出針對該羣體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就業;創業;價值取向

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形勢越來越嚴峻,特別是體育類專業的特殊羣體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更令人堪憂。如何針對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追蹤考察不同年級、不同學習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從而有利於根據學生不同年級階段的求職需要和心理特點對其開展適宜的就業創業指導,切實提高該羣體的就業面與就業質量。

1.調查方法與設計

採用追蹤調查法,選取10名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進行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就業創業價值取向追蹤調查,通過研究該羣體各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和各階段的求職需要及心理特點,總結出針對該羣體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2.研究結果分析

2.1雲南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

2.1.1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從表1中可以看出,調查學生就業意願和是否希望得到相關部門輔導與幫助的情況是:100%的學生想就業,並希望得到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從而得出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

2.1.2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通過調查,所有人的就業標準單一,且幾乎一樣,入學的前兩年,都希望找到穩定的工作,並且到學校工作。後面幾年20%的人出現了想到企、事業單位工作的願望,但還是希望工作要有一定的穩定性,需是在職在編人員。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不願嘗試、不願冒險,講求安逸、穩定,受“鐵飯碗”思想的影響,趨於現實化:

2.1.3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發展空間價值方面的需求調查,選擇審美需要的學生人數有1人,佔總人數的`10%;選擇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各4人,各佔總人數的40%;選擇歸屬與愛的需要和認知需要的學生人數各6人,各佔總人數的60%;選擇自我實現需要的學生人數有9人,佔總人數的90%;而選擇尊重需要的學生人數有10人,佔總人數的100%。從以上數據分析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的就業發展空間價值是希望得到尊重,其次是自我實現需要。這就可以看出該羣體很想通過專業學習後,通過就業創業,從而改變現在的命運,該羣體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希望得到尊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2.1.4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調查發現,該羣體入學的前兩年不想自主創業的人數達到100%,而後幾年有80%的人表示想自主創業。除了有20%的人對自主創業從未想過,也不感興趣和10%的人想開超市外,其餘70%的人創業都基本一樣,單一且跟專業息息相關,都是想開辦體育類培訓班、當教練。沒有整體的職業規劃和思路,創業觀念不成熟。

2.1.5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從表3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中專業價值取向方面的調查,選擇與所學專業一致的學生人數有9人,佔總人數的90%;而選擇與所學專業不一致的學生人數只有1人,僅佔總人數的10%。從數據看出該羣體對學校教育比較認同,對所學專業認可,擇業態度主動自信,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利用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找到與之相一致的工作。

2.2雲南省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存在的問題

2.2.1忽視學校因素從表4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的影響因素調查,選擇學校因素的學生人數有3人,僅佔總人數的30%;選擇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學生人數各有9人,各佔總人數的90%。從數據看出影響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和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而學校因素則顯得不重要,因此通過本研究,如何加強學校對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探索出特殊羣體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模式,從而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率,顯得尤為重要。

2.2.2以個人為中心,就業創業呈現單一化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注重自我的利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以自我為中心,大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之勢。就業都希望到學校當老師,就是偶爾有不當老師的想法,也是要到具有穩定的,帶編制的企事業單位工作。創業要不就沒有想過,感興趣的都是希望開辦體育培訓班,當教練。該羣體就業創業都呈現單一化特性。

2.2.3過分依賴專業,缺乏拼搏冒險精神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都是要與專業相一致,就業選擇是當體育老師,創業則是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體育培訓班,而現實中體育專業的專業就業率歷年都很低,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並不大,體育專業的學生就業面不廣,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該羣體不會通過大學的拓展課程發展自身潛能,拓展專業以外的能力,他們過分的依賴專業,對將來的就業創業缺乏整體規劃和拼搏冒險精神。

2.3改善雲南省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的建議

2.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養模式需遵循“社會需要、服務地方、區域特性、學校實際”等原則,不要一概而論,更不能照抄照搬。雲南省各設有體育類專業的院校應該利用轉型發展和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認真論證,制定出能培養符合地方需求,且“下得去、留得住、用得成”的人才培養模式。

2.3.2探索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目前,社會、家庭、高校等都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各盡所能。社會各界給予各種政策,創造各種崗位;家庭高度重視,為孩子想盡一切辦法;學校調動所有力量,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這些種種,雖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並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探索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特別是針對特殊羣體大學生的指導模式,是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2.3.3發揮榜樣作用俗話説“沒有吃過豬肉,還沒有見過豬跑嗎?”,意思就是見過就能照着摸索出來。沒有主見和完全形成獨立思考的大學生,都有“從眾心理”。學校應該利用特殊羣體大學生的特性,定期邀請就業創業非常成功的校友來作交流,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示範作用,讓大學生們有追求的目標和學習的楷模,讓他們感受到就業創業可以“依葫蘆畫瓢”,從而減輕壓力,減少迷茫感,進而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就業創業,使之能夠真正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率。

3.結語

從追蹤調查及收集的數據綜合分析看,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特點是: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存在:忽視學校因素;以個人為中心,就業創業呈現單一化;過分依賴專業,缺乏拼搏冒險精神等問題。建議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發揮榜樣作用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切實提高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的就業創業質量。

參考文獻:

[1]肖凡.新形勢下“90後”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創新創業引導研究[J].徑營管理者.2016,(5):111-113.

[2]任豔.“90後”大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與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研究———以天津商業大學為例[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4:3.

[3]向凌雲,蔣芙蓉.高職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6):142-145.

[4]劉志.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結構、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13:5.

[5]石志成,喬琳,孫莉平.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0(5):96-99.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15

一. 自我認識

我性格外向,開朗,幽默,大方,喜歡交朋友,經常在朋友同學中扮演組織者的角色,經常組織各種活動,對自己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有信心。擅長與人溝通人際關係,團隊協作性強。雖然有時會有脾氣暴躁缺乏耐心的情況,但是也能很快的性暴躁中走出來。

二.自我評估

我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報告中,職業興趣前三項是事業型(39分)、社會型(38分)和常規型(37分)。

S(社會型):社會學者、導遊、福利機構工作者、諮詢人員、社會工作者、社會科學教師、學校領導、精神病工作者、公共保健護士。

E(事業型):推銷員、進貨員、商品批發員、旅館經理、飯店經理、廣告宣傳員、調度員、律師、政治家、零售商。

C(常規型):記賬員、會計、銀行出納、法庭速記員、成本估算員、税務員、核算員、打字員、辦公室職員、統計員、計算機操作員、祕書。

即適合職業為ESC:理髮師、裁判員、政府行政管理員、財政管理員、I程管理員、職業病防治、售貨員、商業經理、辦公室主任、人事負責人、調度員。

三.自我分析

結合老師上課知道即對自己的瞭解以及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中的結論對自己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1. 職業興趣: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中第一部分我最想幹的職業或最想讀的

專業三項依次分別是國際導遊、會計師、文化經紀人

國際導遊是我從小的夢想,從小我就嚮往能夠飛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儘管我有導遊必須具備的責任心,但是這份工作也需要一定的專業語言能力,且需要一定耐心,這事是我並不具備的.,也許可以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的改正。

會計師是我目前覺得在大環境下最適合我的專業,我大學的專業是會計電算化,對於專業知識肯定能夠完全消化,在能夠完全消化專業知識完成工作的情況下我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對於會計來説考證才是最實際的,所以我在大學中的專業規劃如下

文化經紀是我並不熟悉的一個專業,甚至跟我的大學專業沒有任何關係,這個職業不僅是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懂得現代市場學,尤其是廣告宣傳。 要為工作坐下好的鋪墊,我想在課餘時間自修文化經紀人專業課程並考取文化經紀人證書,我在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也是隸屬於宣傳部門,對自己的活動宣傳廣告和市場需求有一定的瞭解。

四.職業計劃

在校職業計劃(短期規劃)

本人現正就讀大學一年級,我的大學計劃如下

五.職業發展路徑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根據實施結果的情況以及因應變化進行及時的評估與修正。

1、評估的內容:

1)職業目標評估假如沒有考取註冊會計師資格證就應該在工作過程中轉

為審計會計或税務會計等

2)職業路徑評估當出現專業知識能夠達標時的時候,應該會嘗試做寫

的行業的會計,多嘗試一下。

2、評估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我定期(半年或一年)評估規劃;

當出現特殊情況時,我會隨時評估並進行相應的調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huangye/627g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