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創業 >

創業的潛規則

創業的潛規則

規則一:原來VC也講等級

創業的潛規則

資本市場本身就是多層級的,投資機構和企業的位置涇渭分明,創業之風投“潛規則”。在智慧方面大基金與小基金沒有必然的差別,就象卡車司機不一定比跑車司機技術高超一樣。

兩者的區別首先資金運規模,大項目私募時金額已經相當可觀、IPO時更涉及數十億計的股票承銷。其次是成本,不同水準的基金運作成本天差地遠,重量級不夠的項目取得的投資收益根本無法覆蓋大基金的成本。大型投資機構是摩根、凱雷、軟銀;中型的有聯想投資等大陸、港台風投機構和剛剛進入中國試水的海外基金;小型基金多由海外證券機構或華人發起,對行業的專注度較高。

風投領域雖無明文規定卻是等級分明,具體企業適於那個級別的風投機構是不言自明的。

規則二:越投越貴,越貴越投

風投最先在國內“試水”階段投資的項目一般只有是幾十萬,一百萬的很少見。

隨着中國概念在國際資本市場名聲鵲起,專利投資中國的VC募集到的金額日益龐大。對VC來説,投資200萬美金的項目與2000萬美的項目花費的時間基本相同。所以總的來説呈現越投越貴、越貴越投的現象。但投資機構又有分散風險的理念,計劃投入中國IT業的1億美元分散投到50家比集中投入5家風險小得多。為此風投選擇結伴而行,比如2002年10月,摩根、英聯、鼎輝三家聯手向投蒙牛投入2600萬美元。分別管理着成百億資金的三家投資機構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分散風險。還有一重動機是搭便車,一家機構花精力考查項目、其它機構直接跟進。被搭便車的機構不僅不以為忤、反而將其視為四兩撥千斤的槓桿。比如完成對項目的審查後投入1000萬、其它3家機構各跟進1000萬(企業共獲得4000萬),對牽頭機構來説等於以1塊錢帶動了4塊錢,槓桿比為1:4.

規則三:注重人脈

通過郵件發送的商業計劃書,超過80%都將在5分鐘內被否決。風投行業的條條框框本來就少,雖有規則但投與不投常在一念之差。而且在風險遍地的情況下投給朋友介紹的企業總比投給完全不摸底的企業強些,工作計劃《創業之風投“潛規則”》。投行機構、專業中介機構(會計師所、律師所、財務顧問公司)、財經媒體和被投資企業構成若干相互交叉的“圈子”。回過頭來看,成功獲得投資的企業中90%以上得益於圈內人的推薦。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風險投資極為重視創業者的為人。所以,從熟悉且信任的人那裏得到企業者的信息會得到風投極大重視。

規則四:近地緣

北京和上海是最受風險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家青睞的地方。而海外的經驗,比如在硅谷,一般的'風險投資家只投資在方圓30公里左右的範圍的公司,如果你要拿到這個風險投資家的錢的話,沒辦法你就搬進去吧。

原因其實也不是很難理解,因為風險投資本身就是要如何去建立公司,如果風險投資家每3個月才去拜訪這個公司一次,跟管理層用電話來溝通,那麼肯定是沒有效率的。你要跟其它的董事,或者是跟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要有非常密切的接觸,一個禮拜去拜訪一次,去討論一下業務發展的情況等等,才有效果。所以一般的風險投資企業取向是投在他辦事處附近的一些企業。

規則五:VC是最昂貴的融資方式

融資本質上是企業與投資人就風險分擔與收益分配達成的一種制度安排。企業找都懂得關心基金對自己的估值,殊不知基金對自己也有估價。這個價就是預期回報率:從被投資企業的成功退出獲得的內部收益率與實現成功退出的概率相乘。預期回報率的高低取決於資金所有者的“貪婪”程度,主流的量化模式簡稱CAPM(CapitalAssetPricingModel)。

比如一個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為33%、國債利息率為3%,通過這樣的測算,投資人希望的回報率為每年48%!通俗地説,如果3年後能夠成功地從企業退出(企業上市或高溢價出售)投資人要求的總回報率在324%以上。即給你1000萬、3年後要拿走3240萬。實際上,由於中國經濟的走強及企業的優異表現,風險投資從成功上市企業獲得的回報率遠高於300%.可見,接納風投是世界上最最昂貴的融資方式,資金估值公式客觀地説明了風險投資高回報率預期的依據。

標籤: 潛規則 創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huangye/rkq5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