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檔案管理 >

關於檔案價值論範文

關於檔案價值論範文

【正文】

關於檔案價值論範文

檔案是國家的財富,是人類記憶的重要載體。一個國家保存的檔案年代是否久遠、數量是否浩瀚,是這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研究和探索檔案價值的本質和特性以及實現檔案價值的規律性,是檔案學理論的重要課題。檔案價值論的建設,不僅對檔案學理論發展和檔案工作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而且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將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檔案價值論,以檔案價值現象、本質及其運動規律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本文主要由三個理論部分組成:

一、檔案價值本體論

檔案價值本體論是檔案價值理論體系的基石,是研究檔案價值本身的存在及其方式和狀態、特點、性質等的理論。該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內容:

(一)檔案價值概念及其內涵

檔案價值是檔案這一客體對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憑證和參考意義。檔案價值概念具有以下內涵:第一,檔案價值概念明確了檔案價值的主體、客體以及檔案價值的根本來源、連接檔案價值客體與主體的中介物——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檔案價值是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中介的檔案客體對主體的意義,它是通過檔案與人們主體需要的關係得到體現的。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產生對檔案的利用需要,另一方面又聯結檔案客體和主體及其需要,使兩者相互作用,從而把潛在的價值關係轉變為現實的價值關係。檔案價值,即檔案客體對主體的憑證和參考意義,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體現出來的,並且也最終是社會實踐活動促成了檔案價值的實現。第二,檔案價值是檔案客體和主體之間的特定關係,是檔案屬性與主體需要的統一。檔案價值作為“意義”或“作用”,不是一種實體概念,而是一種關係概念,表示客體與主體之間的一種特定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客體——檔案及其屬性,是檔案價值的物質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就無所謂檔案價值;主體及其利用需要,則是檔案價值得以體現的必要條件。因此,檔案價值既不是單純的檔案客體的屬性,也不是片面的主體的屬性,而是檔案客體的屬性與主體需要的統一,體現為一種意義或作用。第三,檔案價值是檔案客體對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憑證和參考意義或作用。

(二)檔案價值的根源

檔案價值的根源就是社會實踐活動,這種人類社會的基本活動一方面形成了人類的歷史記錄——檔案文獻,另一方面又產生了主體對檔案文獻的需要,而正是這兩者產生了檔案價值。社會實踐活動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係得以形成和實現的現實基礎和中介。社會實踐活動是決定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係的基本方式,是檔案價值的根本來源。

(三)檔案價值的性質

檔案價值的客觀性。檔案價值的客觀性主要是由檔案及其屬性、主體及其需要以及聯結檔案價值客體和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客觀性決定的。

檔案價值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檔案價值的絕對性,主要是指檔案價值是無條件的、絕對存在的。檔案價值的相對性,主要是指檔案價值的條件性,即檔案價值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因客體、主體、時間、空間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檔案價值的惟一性,是指檔案價值這一事物獨一無二的自我完整性和獨立性,是其他事物所無法替代的。

(四)檔案價值形態

檔案價值形態,就是指檔案價值的具體表現形式。也可以説,檔案價值形態實際上就是指檔案的具體價值或具體的檔案價值。

1.檔案的利用價值和保存價值

檔案的利用價值,是從檔案的具體有用性而言的,是指某一(或一部分)檔案對具體利用者的具體(特定)意義或作用。檔案的利用價值是檔案價值微觀化的表現形態。檔案的保存價值,是指檔案是否具有保存的意義。檔案的保存價值在檔案價值鑑定工作中的具體反映或形式,是以保存時間長短體現出來的。

2.檔案的現實價值和長遠價值

檔案的現實價值又可以稱為現行價值,既包括檔案對其形成單位的社會實踐活動所具有的現實利用價值,也包括對其他單位的社會實踐活動所具有的現實利用價值。檔案的長遠價值,是指某些檔案的利用價值其時效性可以擴展到遙遠的未來,具有長遠的保存和利用價值。

3.檔案的第一價值和第二價值

檔案的第一價值,是指檔案對於其形成者所具有的價值;檔案的第二價值,是指檔案對社會即除檔案形成者之外的其他利用者所具有的價值。

4.檔案的證據性價值和情報性價值

檔案的證據性價值和情報性價值,是由美國的謝倫伯格首先提出的。他所指的證據性價值,是指由被證明事物即文件產生機構的組織和職能的重要性所決定的價值。情報性價值指公共文件由於含有對各種研究有用的情報資料而固有的價值。

 二、檔案價值認識論

檔案價值認識論是關於檔案價值認識本質、結構、方法以及認識運動規律的相關理論。該部分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一)檔案價值認識的涵義和內容

檔案事實認識和檔案價值認識是檔案認識活動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檔案這一客觀事物的認識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檔案本質、屬性、特徵等的認識;一二是對檔案作用、效用、意義等的認識。前者主要是就檔案事物本身的認識,即研究檔案“是什麼”,屬於檔案事實認識;而後者則涉及檔案與主體(人)的關係,也就是研究檔案對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有什麼意義”,我們稱之為檔案價值認識。檔案價值認識,是主體思維對檔案價值客體的反映。檔案價值認識有自己的獨特性,它不完全等同於檔案事實認識。檔案價值認識包括檔案價值認知和檔案價值評價兩部分內容。

(二)檔案價值認識的系統結構

檔案價值認識系統主要包括三個基本結構:

1.檔案價值認識的主體系統。檔案價值認識的主體系統主要由公眾、檔案利用者和檔案工作者主體所構成。

2.檔案價值認識的客體系統。檔案價值認識的客體就是檔案價值,它具有認識客體的特性:客觀性、對象性、社會歷史性和規律性。

3.檔案價值認識的中介系統。檔案價值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檔案管理工作和利用者利用檔案的實踐活動,是檔案價值認識的重要中介和中間環節。

(三)檔案價值認識的形式

檔案價值認識是主體以意識、觀念的'形式反映或掌握檔案價值客體的過程。意識、觀念包括各種不同的形式,最基本的是感性直觀的形式和理性思維的形式。

1.檔案價值感性認識形式。主要包括檔案價值感覺、檔案價值知覺和檔案價值表象三種形式。

2.檔案價值理性反映形式。檔案價值理性的反映是主體通過大腦的思維活動觀念地或理論地掌握檔案價值的高級形式。它主要包括檔案價值概念、檔案價值判斷和檔案價值推理三種形式。

(四)檔案價值認識方法

1.辯證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主體認識檔案價值,必須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檔案價值的矛盾及其運動規律,從而達到對檔案價值本質的認識。

聯繫的觀點和分析方法。檔案價值是在普遍聯繫中產生和存在的,檔案價值不僅與其他事物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聯繫,而且其內部也存在着各種各樣的聯繫。主體認識檔案價值,必須堅持聯繫的觀點和採用聯繫的方法。

發展的觀點和分析方法。檔案價值會隨着社會實踐活動的不斷髮展而變化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用靜止的目光而是要用發展的觀點和分析方法來認識檔案價值,注意研究和把握檔案價值的運動方式和運動規律。

2.邏輯方法

檔案價值認識,是主體觀念地反映和把握檔案價值客體的一種形式。這種觀念的把握,需要主體進行一定的思維。思維必須遵循一定的思維活動規則和基本方法,這就是邏輯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抽象到具體等方法。

3.歷史的方法

檔案價值是歷史的東西,它產生和發展於一定的時間條件下,檔案價值具有社會歷史性的顯著特點。我們應運用歷史方法,考察和探索檔案價值客體在歷史過程中發生發展的具體歷史前提、條件,檔案價值存在的各種形式及其轉化,檔案價值發展經歷的歷史階段及其特點,檔案價值運動的歷史規律等。

4.定量分析方法

在檔案價值研究的某些領域或方面,可以而且必須運用適當的定量分析方法。檔案價值認識研究領域,可以採用統計分析(如對檔案利用情況的統計分析)和模糊綜合評判等定量分析方法。但是,定量分析方法應該同定性分析方法結合使用。

(五)檔案價值鑑定

1.檔案價值鑑定概念和含義

檔案價值鑑定,是指檔案工作者主體在檔案價值認知的基礎上對檔案客體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評估和預測,並據此決定檔案的存毀。檔案價值鑑定概念及其定義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檔案價值鑑定是檔案價值評價的重要形式,是檔案價值評價在檔案管理工作領域的具體反映;檔案價值鑑定具有一定的預測性;檔案價值鑑定決定檔案的存毀。

2.檔案價值鑑定的活動過程

確立檔案價值鑑定標準。進行檔案價值鑑定,首要的工作就是確立檔案價值鑑定標準,(使所有參與檔案價值鑑定的檔案工作者“有標可依”。檔案價值鑑定標準是一個體系,主要由三個層次組成:實踐標準、檔案價值鑑定的理論性或方法性標準和檔案價值鑑定技術標準。

獲取檔案價值信息。在確立了檔案價值鑑定標準以後,檔案價值鑑定主體——檔案工作者還需要獲取檔案價值鑑定客體——檔案價值的信息。檔案價值信息主要包括檔案價值客體——檔案的信息和檔案價值主體——利用者的信息兩個方面。

形成檔案價值判斷,確定檔案的保存價值。檔案價值的判斷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層次:一是判斷檔案文件是否有價值,從而確定檔案文件是否應該保存或繼續保存;二是判斷這種檔案價值的程度,以便確定檔案的具體保存價值及檔案的保存期限。

3.檔案價值鑑定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1)檔案價值鑑定的制約因素

檔案價值鑑定的制約因素,是指影響和制約檔案價值鑑定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影響檔案價值鑑定質量和效率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科學技術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心理因素、檔案價值鑑定理論研究因素、檔案工作者素質因素、檔案工作法規、政策因素。

(2)對策

加強檔案價值鑑定的理論研究;加強檔案價值鑑定的宏觀指導和管理,成立檔案價值鑑定專家委員會,對全國檔案價值鑑定工作實行宏觀監督和指導;修訂和完善檔案價值鑑定標準,建立檔案價值鑑定標準體系;提高檔案價值鑑定人員的素質;消除檔案價值鑑定人員的某些“心理影響”,使檔案價值鑑定工作逐步開展起來,只有檔案價值鑑定實踐逐步展開,檔案價值鑑定工作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才能夠充分暴露,才能不斷地積累和總結經驗,檔案價值鑑定理論研究才會有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檔案價值實現論

檔案價值實現理論,是關於檔案價值實現本質和內容以及檔案價值實現規律的相關理論;檔案價值實現理論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一)檔案價值實現的涵義

檔案價值實現,是指主體利用檔案客體、檔案客體作用於主體的運動過程。這一過程是檔案的潛在價值向現實價值的轉化過程,它本質上是檔案客體主體化的過程。

1.檔案價值實現是檔案的潛在價值向現實價值的轉化。檔案的潛在價值,是指還未被主體認識或雖被認識而未被實現的檔案價值。檔案的現實價值,是指檔案客體在現實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對主體產生的實際效應。檔案價值的實現,就是從檔案的潛在價值轉化為檔案的現實價值。

2.檔案價值實現本質上是檔案客體主體化。所謂檔案客體主體化,是指檔案客體被主體所利用,對主體產生一定效應,使檔案客體成為主體社會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檔案客體主體化體現在檔案工作實踐活動中,就是利用者主體佔有、吸收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果——檔案,把檔案客體的屬性、規律轉化為自己的本質力量,充實和發展自己的體力和智力,提高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從而鞏固自己的主體地位。

(二)檔案價值實現規律

1.時間對檔案價值實現的雙向影響規律。檔案價值同時間的關係極為密切,檔案價值隨時間的變化及其對檔案價值實現的影響大體上呈現出兩種相反的趨勢:一種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檔案價值呈上升趨勢,檔案價值呈現出遞增性的規律,檔案可以在較長時間內實現其價值;一種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檔案價值呈下降趨勢,檔案價值呈現出遞減性的規律,檔案價值實現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從本質上看,檔案價值的遞增和遞減是統一的、不矛盾的,正是這種價值遞增和遞減才真正反映了檔案價值的運動規律。

2.檔案價值實現的社會性遞增規律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更替和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檔案從主要為政治鬥爭服務逐步轉向主要為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發展服務,由主要為統治者少數人服務而轉向為全體人民服務,檔案價值的社會性日益增長。檔案工作也逐步由“國家模式”轉變為“社會模式”。

3.檔案價值實現的環境或條件規律

檔案價值的實現,受到一定的環境和條件的制約和影響。綜合起來,影響檔案價值實現的環境主要有:第一,社會政治環境。主要包括社會制度、法律法規、國家方針、政策和戰爭等環境。第二,社會經濟環境和科學技術環境。第三,社會文化環境。主要包括國家、民族歷史傳統、社會文明程度等。第四,檔案工作內部環境。包括檔案管理水平、檔案學理論研究水平、檔案工作者素質等。

(博士導師 王傳宇)

標籤: 範文 價值論 檔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dangan/q24g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