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多媒體 >

教師熟練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師熟練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網絡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對社會和各個領域正產生着重大的影響。近年來,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成為一種時尚,但我認為,計算機在教學中只能發揮輔助作用,並且應根據學科的特點,圍繞教學難點來尋求電腦軟件的輔助。

教師熟練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合成的科學。因此,化學教學必須十分重視引導學生觀察化學實驗,透過實驗現象掌握物質的性質、變化,進而揭示物質組成和結構的奧祕。輔助化學教學的計算機軟件就應當圍繞上述化學學科的特點、尤其是其中那些常規教學難以突破的難點來開發。就化學知識來説,不同的教材內容,有其特殊的難點,必須突破;但就整體來講,則有一些共性的化學問題亟待計算機輔助其突破:

一、釋微觀粒子上體現輔助性

宏觀物質是微粒構成的,而微粒的構造和運動卻無法直接觀察。常規教學通常用掛圖或投影片、模型等媒體示意,由於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觀的效果。那麼,教學時可藉助計算機電教媒體變小為大,變靜為動,把微觀粒子擴大為宏觀的示意圖像,用動畫的形式給學生以生動的啟示,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組合、原子的構造、電子的得失等等。

二、化學實驗教學上體現輔助性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通過對化學實驗的觀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學反應的結論,加深對物質性質的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傳統的課堂演示實驗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應裝置規模小而課室範圍大,多數學生觀察現象模糊;許多化學變化瞬間即逝,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應當着重觀察的重點上,因而感官刺激強度不足;一些化學實驗需要較長些的時間才能完成,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無法直接觀察結果;演示實驗時教師既要自己動手或指導學生操作,又要調控整個教室的學生注意力,因而無法組織他們同步思考討論,所以,邊實驗邊探索的氣氛不濃;一些實驗危險性較強,不益於在課堂上演示;工業生產裝置規模大,根本無法在課堂內演示。那麼,怎樣解決這個在化學教學中帶有普遍性的難題呢?配以放映實驗錄像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現階段各地發行的實驗錄像帶只能線性播放,難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心選擇某一片段、某一鏡頭,更不便在畫面中穿插對實驗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在製作課件的實踐中我有以下心得:

1、對傳統實驗中實驗現象明顯易於觀察的要保留下來,親手做演示實驗。

2、用電教手段在課件中穿插實驗錄像,在錄像中設置控制按鈕,實現教學中能動地控制講課內容。

3、利用計算機模擬實驗,如工業生產流程圖,爆炸實驗,反應時間快的實驗的慢鏡頭,反應時間快的實驗的壓縮過程等等。如氯水分解反應速度非常慢,課堂上難以演示;再如濃H2SO4的稀釋時錯誤地將水倒入濃H2SO4,會帶來什麼後果呢?這是不能用實驗來演示的。但都可通過動畫模擬及伴音得到解決。又如Na與H2O反應實驗,通過投影實驗能使全體學生基本看清,但反應太快,學生完整描述實驗現象有困難。這時可將該實驗的視頻文件反覆播放,並通過幀數控制定格在幾個特殊階段,這樣學生就能將實驗的整個過程看得十分清楚。

三、培養學生想象力。

進行素質教育有輔助作用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在現實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腦中的舊錶象重新配合,從而構造出與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完全嶄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稱為想象。豐富的記憶表象是培養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大綱和考綱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象的水平是依一個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數量及質量為轉移的。培養想象力,就必須擴大充實表象的數量,改善已有表象的質量,以擴大已有表象的儲備。化學研究的對象中有大量的微觀過程,若只通過教師的講解去想象實際發生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和變化是有難度的。在傳統的課堂中,由於給學生提供的感性材料受到很大的侷限,有時因不能給學生直觀的表象而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通過計算機課件的輔助教學可以把微觀抽象的內容及某些實驗利用二維或三維的圖像、動畫進行模擬。用圖形、圖象、動畫、文字和聲音等方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特別是可以把從文字材料獲得的概念轉化成直觀的形象,把難於想象的微觀世界宏觀化,把難以演示的實驗形象化,通過直觀的視覺來幫助學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難度,使學生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使教學難點順利突破。這樣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教學信息豐富,學生獲得的記憶表象數量及質量均大幅提高,日積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長足發展。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氫氣的實驗室製法”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室是如何確定(選擇)製取氫氣的裝置這一問題時,可以設計了下列四組動畫裝置供學生選擇:A、與製取氧氣的裝置相同。B、僅用試管而無導管的裝置。C、用試管又有導管但還用酒精燈加熱的裝置。D、用試管又有導管但沒有酒精燈加熱的裝置。當學生選擇了裝置A時,就會看到稀硫酸從試管口流出而無法發生反應。當選擇裝置B時,稀硫酸和鋅粒相互反應,但產生的氣體從試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當選擇裝置C和裝置D時,稀硫酸和鋅粒均能相互反應,產生的氣體都能從導管口排出。此時學生必定會對裝置C和裝置D進行比較,由於鋅和稀硫酸的反應是不需要加熱的,從而得出裝置D是正確的答案。隨着反應的進行,電腦畫面上出現“稀硫酸不足,金屬鋅粒有剩餘”的字樣而使得反應停止(動畫顯示為無氣泡產生,但試管內仍有金屬鋅粒)。此時畫面又給出“如何將試管中的'鋅粒充分反應,重新產生出氫氣?”以及“如何在反應進行的過程中向試管內添加稀硫酸?”這樣兩個問題。此時有三個答案供學生選擇:A、打開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會使產生的氫氣中混有空氣而不純。B、重新換一個新裝置。C、在裝置上另配一個長頸漏斗。學生在對所提供的信息經過思考加工和相互討論後選擇了答案C,畫面發生瞭如下變化:

學生再對上述兩種裝置進行比較、分析、討論和綜合,學生對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下端是否應該插入液麪以下以及插入液麪以下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瞭解和掌握。

我們在教學中所設計的課件,不是簡單的動畫設計,不是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進行課堂板書設計和實驗操作,也不僅是教師課堂語言的動畫描述,更不能為了動畫而動畫。否則,一堂電教課將會變為運用現代教育媒體所進行的新的“填鴨式”教學,雖説這種的教學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效率要高。但同樣會影響到學生智力的開發,影響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更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習慣的形成。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我國是近幾年才開始的,對中學教師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因為要製作和使用課件,就迫使我們不斷學習新的計算機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與總結,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來全面領悟和掌握多媒體CAI的特點與方法。通過課件的設計與製作,教師提高了自己對語言、圖象、聲音、文字的綜合處理能力,知識結構得以改善。而自制的課件可以通過教學不斷修改、完善,以尋找教學與課件的最佳結合點:何時利用課件、實驗、實物投影,何時指導學生訓練,怎樣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微調課的進程等,教師都必須反覆思考、調整。

總之,教師要熟練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必須有創新精神、科研意識,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這正是教學改革的動力源泉。綜上所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化學教學,具有其它手段無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於將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必將大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和教師水平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duomeiti/w03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