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工程 >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的教案設計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的教案設計

  篇一:幼兒園科學小實驗

一、萊博瑞幼兒園科學小實驗:水寶寶粘合劑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的教案設計

二、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瞭解水的附着力。

(二)技能目標:

1、通過幼兒對物品的觸摸,鍛鍊幼兒的感知能力。

2、通過幼兒對圖形的拼擺,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三、探索要點:為什麼水可以把兩個物體黏在一起;探索路徑:教師出示兩組紙,一組乾的,一組濕的,問哪一組可以黏在一起,為什麼?興趣點:用水把兩種物體黏在一起的過程,幼兒自己操作。重點:瞭解水的附着力;難點:幼兒自己動手是害怕兩種物體粘不到一起。

四、準備材料:

(一)幼兒材料:泡沫底板、泡沫積木、器皿

五、活動過程:

(一)實驗導入

1、出示兩組紙,一組乾的,一組濕的。看看誰會黏在一起,問什麼?

2、教師過渡語:小朋友,這是為什麼呢?水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呢?

教師小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3、教師:那我們做一個實驗看看水的附着力有多麼的神奇。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出示各種材料,説説都是什麼,再説材料與 材料之間的關係。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活動一:看看水可不可以把泡沫粘到泡沫板上。

活動二:大家一起來比賽,老師説幾個圖形看看誰可以最快拼出來。

3、總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三)互動課堂

下面哪組紙能粘在一起?將相應的(方框)塗上顏色。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並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作品展評。

3、説一説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水粘貼在平面上。

4、上節課家庭實驗室活動內容,與父母一起尋找哪些東西可以浮起來,哪些些東西會沉下去,將結果與其他幼兒分享。

(五)總結延伸

1、小朋友回家找一找還有那些物品可以利用水的附着力粘貼在光滑的平面 。

2、這些物品可以粘貼在哪裏?(例如:牆上、玻璃上、桌子上)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篇二:幼兒園科學小實驗

一、萊博瑞幼兒園科學小實驗:針筒水壓機

二、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水流動的速度跟壓力的大小有關。

(二)技能目標:

1、幼兒通過對針筒水壓機的安裝,鍛鍊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的發展。

2、利用遊戲的趣味性,增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三、探索要點:怎樣才能讓水流變快、變慢;探索路徑:出示兩個針管,問這兩個材料怎樣做實驗(幼兒分散回答)問:怎樣才可以讓小針管裏的水到大針管裏。(引導説出膠皮管);興趣點:水從針筒流到另一個針筒裏;重點:水流動的速度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難點:幼兒使用針管的方法、用膠皮管連接兩個針管。

四、準備材料:

(一)幼兒材料:注射器2個、膠皮管1根、色素

  五、活動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教師:小朋友還記得我們以前做的小實驗嗎?(複習操作過程、原理)

2、出示本節課所需材料。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些材料寶寶怎樣和我們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感知材料

教師出示注射器,請幼兒觀察並説一説,在哪裏見過,那麼跟醫生用的打針的注射器有什麼不同,如:沒有針頭。

教師再出示膠皮管,請幼兒摸一摸,説説它能幹些什麼?出示色素(注:提示幼兒色素的安全性)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先將色素調成色素水,在把一個注射器裏吸入色素水,然後連接膠皮管,在膠皮管的另一邊連接沒有吸色素水的注射器。

3、總結:當推動針同時,我們給水一個壓力,水是液體的,遇到壓力後就會向另一個方向流動,壓力越大,流的越快,壓力越小流的越慢。

(三)互動課堂

請幼兒先自由推動活塞,然後等幼兒熟練操作後,進行比賽,看看誰的流動得快。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並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當推動針同時,我們給水一個壓力,水是液體的,遇到壓力後就會向另一個方向流動,壓力越大,流的越快,壓力越小流的越慢。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1)水是什麼狀態的?(液態)

(2)水遇到針筒給的壓力時發生什麼現象?(流動)(3)要想讓水流的快,可以怎麼做?(給它一個較大的壓力

3、作品展評

(1)請幼兒到前面給其他幼兒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壓機是怎樣工作的,並簡單説一説原理。

(2)上節課家庭實驗室的活動內容,溶解實驗,將結果與其他幼兒分享,教師及時給與表揚和鼓勵。

(五)總結延伸

回家後,在家長的幫助下,在兩個針筒裏注入不同顏色的水,推動針筒,觀察現象,並請家長幫忙記錄下來。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篇三:試論幼兒園中的科學實驗

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先生,多次強調要重視科學實驗。許多科學家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科學實驗的興趣和能力應從小培養。因此,我在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尤其重視幼兒的小實驗活動,並對實驗的內容、方法、材料、形式等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以提高科學教育活動的水平,為提高21世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實驗內容應淺顯、豐富、有趣

(一)由於幼兒認識水平、理解能力的侷限性以及動作不夠靈敏的特點,小實驗應選擇便於操作、易於理解的內容,讓他們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粗淺的知識和技能。如,用一面小鏡子可讓幼兒做聚光小實驗,用有色透明的塑料唱片做變色遊戲等。

(二)小實驗的內容豐富,範圍廣泛,包括:

1,動植物生長的實驗。如,“切斷後的蚯蚓會不會死”、“豆芽為什麼會變黃”等。

2,自然科學現象的觀察實驗。如,“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等。

3,生態與環境。如,“小金魚怎樣會死的”(蓋上了蓋缺氧所致)。

4,日常生活小實驗。如,“怎樣辨別生、熟雞蛋”等。

(三)小實驗是在類似遊戲的情景中進行的,對有趣的活動,幼兒能積極、主動、愉快地投入,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選擇小實驗內容時,應注意趣味性。如,“不怕熱的小蝌蚪”這一實驗,好奇心驅使幼兒去操作、去驗證。通過實驗,幼兒知道了“小蝌蚪不怕熱”的祕密,也明白了在炎熱的夏天裏,為什麼魚、蝦等動物能照樣生活在水中的科學道理。

  二、小實驗內容豐富、範圍廣泛,小實驗的方法也較多,我初步歸納為:

(一)模擬實驗。是指幼兒利用有關材料,模仿自然界中常見現象的實驗,在觀察、操作中,他們會發現自然界中事物的'特性和聯繫。如,“小雨滴旅行記”這一課題中,在藉助於圖片、故事向幼兒介紹有關雨形成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做演示實驗,讓幼兒觀察,邊演示邊講解:燒杯裏盛上適量的水(江、河、湖、海中有許多的水)——蓋上玻璃(象徵天空)——放在酒精燈上燒(太陽曬)——水中冒出氣體(水變成水蒸氣)——遇到玻璃冷卻變成水珠(跑到天空中遇到冷空氣聚集在一起形成雲)——小水珠越聚越大,最後變成小水滴落下來(雲裏的水珠越聚越多,最後往下落,就是下雨。)在這一模擬實驗中,幼兒頗為好奇,於是我就為他們準備好的玻璃杯倒些開水,讓每個幼兒都將杯子蓋上玻璃,提醒他們注意觀察。他們發現玻璃上的水蒸氣越聚越多,最後變成小水滴往下落,拿起玻璃興奮地説:“我下雨啦,我下雨啦??”還相互比賽誰下的“雨”大。這一簡單的模擬實驗,彌補了自然條件下幼兒觀察的侷限性,從而激發了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二)封閉實驗。是指實驗的結果是有限的、唯一的。這是幼兒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實驗法,也是進行其他探索活動的基礎。我在組織“磁鐵的奧祕”的實驗中,將各種各樣的物品分別放在幾張桌子上,讓幼兒自由選擇、擺,過一段時間,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幼兒爭着説:有的東西被吸起來了,有的東西吸不起來。我再幼兒把能吸起來的東西放在一邊,吸不起來的東西放在另一邊,引導他們得出結論:是鐵就能被吸起來,不是鐵就不能吸起來。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磁鐵能吸鐵。封閉實驗是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索,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是幼兒進行創造活動的基礎。

(三)系列實驗。由於物體內在結構的多樣性和外在聯繫的複雜性,往往一、兩個實驗活動或短時間內還不能認識事物的全部屬性,而需要有相關聯的、連續的、由淺入深的、長期的一系列實驗活動,這是一種有聯屬關係的操作探索活動。如:在認識泥土的活動中,首先要讓幼兒通過看、聞、捏、壓、玩等感性活動,來發現和區別有機土、硬土、沙土、粘土的顏色、顆粒的大小、形狀、柔軟度、粘性等特點;再通過與糖或鹽進行溶解比較實驗,認識泥土不溶於水的特性;最後,還要進行泥土作用的實驗,將同樣的種子種在泥土裏和黃沙裏,通過觀察,得出植物生長離不開泥土的結論。通過這一系列實驗活動,幼兒獲得了有關土壤的第一手經驗,對泥土的種類、特性、作用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

(四)歸納實驗。將形態相似、存在方式基本相同的物品聚集在一起,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概括出類似物品的共同特徵。如:在認識紙的特性的小實驗中,我先出示了有一個小窟窿的小紙盒,啟發幼兒學做魔術師,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將不同種類同樣大小的紙從小窟窿處放入紙盒,再請幾位做法不同的幼兒實際操作演示,歸納出紙具有可摺疊、易撕碎、易揉、易皺、可捏、可卷等特點;再通過燃燒紙、抱抱紙娃娃、把紙入水中等實驗活動,歸納出紙易燃、輕巧、易吸水的特點。通過實驗,幼兒認識了紙的共同特性。

(五)求異實驗。是發展幼兒創造力極為重要的方法,幼兒在認識物體特徵和屬性的基礎上,再次擺能物體,尋找出暫時改變物體特性的一種新方法。如:當幼兒認識了“沉與浮”後,要求他們實驗、思考,如何使沉下的物品浮上來,浮着的物品沉下去,這對幼兒來説是一種挑戰,他們引出了有關船隻和橋的問題,更進一步地實驗:分別用薄鋁片和泡沫、塑料、木塊等做船,來裝載放在水裏下沉的物品。

三、小實驗材料的非正規性

幼兒做小實驗沒有正規的實驗室,也沒有精密的儀器,材料、設備簡單易行。其特點:

(一)簡單。往往是幼兒的玩具或日常用品,如,在雨的形成小實驗中,幼兒只用了一個茶杯、一塊玻璃和開水,就初步完成了實驗的任務。

(二)數量多。其一是種類多,如,認識磁鐵的活動,不僅準備磁鐵可吸的物品,而且還準備了許多磁鐵吸不起來的木塊、布條、泡沫等物品;其二是同種類的多,有時是人手一份,如,認識空氣實驗中,塑料袋、氣球的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三)易操作。便於幼兒拿放、使用。

(四)安全。小實驗材料一般選擇無毒、衞生、鈍角、稍大的物體,以確保幼兒的絕對安全。

四、小實驗的組織形式應靈活多變

由於實驗內容、目的要求以及時間的不同,小實驗的組織形式可分為三類:

(一)集體實驗。是指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完成一個實驗課題或每個幼兒都同時實驗一個課題。

(二)分組實驗。一個小組或一個桌子上的幼兒共同做一個小實驗,小組間的實驗內容可相同或不同。

(三)個別實驗。是指請一個幼兒做實驗,其他幼兒觀察,是個別幼兒的單獨實驗活動。其中單獨實驗,常是個別幼兒偶發性的實驗,時間、地點不固定,是在科學室、自然角或其它地方進行的,是個別幼兒探索活動中的即興實驗。教師在組織實驗活動時,要靈活採用多種組織形式,以激發幼兒實驗的興趣。

總之,在小實驗活動中,既要向幼兒提出操作的規則和要求,又不過於要求他們拘泥於規則和要求,以免影響他們的實驗興趣。要給幼兒充裕的時間,適當的指導,讓他們在小實驗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豐富知識,擴大眼界,培養起實驗的興趣和能力,為他們今後攀登科學高峯奠定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gongcheng/31e0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