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建築 >

建築學論文精選5篇論文

建築學論文精選5篇論文

  建築學論文一: 題目:建築學專業實驗室建設思路初探

摘要:本文以教育部關於建築學專業評估為契機, 根據我校發展現狀和專業設置情況, 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技術條件和建設需求, 並考慮到今後建築學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試力圖整合現有資源, 利用學校的學科優勢, 重視多學科交叉和滲透, 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性、時代性和可持續性建築學專業培養特色實驗室。

建築學論文精選5篇論文

關鍵詞:建築學評估; 實驗室規劃; 實驗室建設;

1 前言

中式建築因其所藴含的文化理念而特立於世界, 但由於歷來重經驗輕理論的特點, 我國並未自發出系統性的理論體系, 新式建築教育體系的建立是伴隨着國門的打開才建立起來的。

建築學作為工科分支, 且關乎民生, 是我國大學體系初期建設的重點。自1927年起便在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東北大學等建立起系統培訓體系。在新中國成立後, 為了適應國家發展新環境, 經全國統一部署與院系調整, 中國大陸地區共有八所大學設有建築系, 業界俗稱的“老八校”, 即現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這“老八校”因其學科建設早、科研實力強, 且各據一方, 各有所長, 在較長時間內其專業優勢難以打破, 構成了中國高校建築教育的隱形“堡壘”, 影響着其他院校的發展。

我校地處西北地區, 且與老八校中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毗鄰, 我校是以教學研究型大學為辦學定位, 教學研究型大學主要培養設計型技術人才, 承擔從“原理”到“方案”的轉化。因此, 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應該知識面寬, 應變能力強, 綜合素質過硬, 具有一定的複合知識、開拓精神和研究潛力, 以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為主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這些要求對於我校建築學和城鄉規劃專業具有重大意義。建築學專業實驗室作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之一, 無論對於建築設計學生的在校培養, 還是當前社會對學生建築技術能力的更高要求, 如何能夠充分利用現有優勢專業的實驗設備, 實現實驗室建設的最優化, 並結合時代需求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性、時代性和可持續性建築學專業培養特色實驗室是本文主要思考的問題。

2 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研究立足於現有實驗室的基本情況, 選取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進行文獻資料調研, 分析其實驗室建設方向與框架、學科應用等內容, 提出實驗室建設規劃的設想。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 本校實驗室的分類、現有設備及使用情況研究; (2) 對所選學校實驗室的現狀調查研究; (3) 對比不同學校的教學與實驗課程開設情況; (4) 學科建設方向研究。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在建設國家級建築技術科學重點學科時, 建立起了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建築物理環境與生態技術實驗室”。該實驗室主要為天津市及國家重大城市建設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和決策技術支持, 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建築物理環境與生態技術實驗室; (2) 城市與建築生態環境發展基礎理論研究; (3) 建築信息數字化測試與模擬技術; (4) 建築節能與新能源利用。

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以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為基礎, 通過整合以下目前已有的科研基地而形成, 其中包括:城市規劃現代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聯合國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建築聲學實驗室、視覺與照明藝術實驗室、造型藝術實驗室、先進城市能源與環境控制實驗室及其他若干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整體思路是:以城鄉和諧發展與資源高效利用為導向, 以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為研究對象, 研究方向緊緊圍繞城鎮密集區發展預測和動態監控技術、城市建築羣生態化模擬集成技術、既有建築/歷史建築診斷與生態改建技術, 開展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的多學科、多層次的學科集羣研究, 提高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能力, 為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技術和決策支撐。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依託西部獨特地緣條件, 秉承學科優秀傳統, 結合有重大影響的地域建築創作項目的持續支撐, 形成了西部綠色建築、文化遺產保護、欠發達地區鄉村人居環境營建、西北脆弱生態條件下城鄉宜居環境建設與生態保護修復等特色學科方向。先後創建了省部共建西部綠色建築國家重點實驗室。

3 我校建築學專業實驗室現狀與發展存在的問題

由於建築學和城鄉規劃即是以培養設計人才為主的專業, 也是一個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專業, 專業所學課程既有工學類課程, 又有大量的藝術類課程。因此, 人才培養應該注重通識教育, 應變能力和綜合素質過硬, 具有一定的複合知識、創新精神和研究潛力, 以綜合設計能力和技術應用為主的人才培養。

我校建築學專業實驗室建設基本是圍繞《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文件》內容而設立的。其中文件中對實驗條件的具體要求:“(1) 建築模型室, 能提供必要的模型製作工具, 滿足設計課教學基本要求。 (2) 建築物理實驗室, 能夠提供必要的實驗設備, 如照度計、亮度計、聲級計、信號發生器、頻譜儀、温濕度計、風速計、數字電壓表等, 滿足建築物理課程規定必須開設的聲學、光學和熱工學等教學實驗任務。 (3) 網絡條件, 能提供必要的計算機及其它設備組成的網絡系統, 滿足課程規定的教學任務及課程作業, 以及學生獲取網絡資源的要求。”目前, 基於評估文件中的實驗條件要求我校的建築學專業實驗室現狀: (1) 建築物理實驗室; (2) 建築模型製作室; (3) 沙盤製作實驗室; (4) 圖書閲覽室; (5) 圖檔資料室。存在的問題: (1) 實驗場地面積不足; (2) 一些儀器設備過於陳舊; (3) 實驗與課程改革之後的內容需求不太相符; (4) 實驗缺乏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 (5) 實驗沒有達到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效果; (6) 缺少“主題實驗”; (7) 缺少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氣候特徵的實際項目研究;以及對後續的學科建設和綠色建築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不能提供相應的數據採集實驗設備和實驗數據支撐, 大大阻礙了學科發展。

4 我校建築學專業實驗室發展建設思路

在利用學校的其他學科優勢的基礎上, 突出建築學專業通識教學的特色, 充分利用土木、給排水和環境藝術等專業學科間的交叉和滲透, 加強學生在建築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綜合培養, 除了應用本學院已有的結構、材料、給排水和虛擬仿真等實驗室資源和設備條件外, 還將不斷開展與外校進行合作, 創建空間設計競賽, 例如為低年級的學生開展“主題式模型設計大賽”, 以“3×3×3”的正方體為基本元素, 進行空間的組合拼接;以三角形或圓形為母題進行建築造型設計;以材料或色彩為限定因素, 進行建築立面視覺形象設計等;探索跨學科綜合實驗, 例如:結合建築結構的相關知識理論, 開展“新型建築結構設計大賽”;結合藝術設計的專業知識, 開展“形式美原則下的模型設計探索”;結合材料專業, 為高年級學生開設“新型材料與建築表皮製作研究”, 如薄膜、鋁合金、有機高分子材料等。開展“實體搭建”等課外實踐活動, 讓學生在實際的建造活動中鞏固專業知識, 培養團結協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建築學實驗室具體建設思路:在場地允許的情況下, 對聲學、光學、熱工學實驗進行區域劃分, 保證各類實驗均有實踐場地且互不干擾;增加臨時的室外簡易實驗場地;保留能滿足教學需求的易操作的儀器設備, 對年代過久、無法使用或與課程要求不相符的儀器進行更換, 購置一些使用率高的小型安全實用的儀器設備;根據課程改革需求, 制定發展性實驗教學計劃;根據現有的資源, 設計創新性研究實驗結合現有資源和教學改革, 深化發展“主題實驗”項目, 例如, 可結合人工天穹儀器將“建築採光係數測定實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實踐探索;根據專業課程學習和知識積累, 設計一些具有研究價值的小實驗, 用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現多學科融合的思想, 讓學生在實際的實踐中能夠學以致用。例如, 可結合材料實驗室, 設計建築表皮材料保温隔熱性能實驗等, 讓學生能更直觀地瞭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和特徵。結合建築技術發展趨勢, 探索與“綠色建築”相關的實驗, 如“0能耗建築模型”展示, “陽光房”空間效果研究, 低碳環保材料性能分析等;結合材料、環境、藝術等專業開展多學科綜合性實驗;圍繞實驗室建設思想, 進行主打實驗建設研究;結合西北地區自然風貌和氣候特徵, 探索適宜技術在建築設計和實際項目中的應用, 結合陝西地域特色, 探索微氣候環境特徵對建築設計的制約與影響, 以實際項目為背景, 探索建築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研究實現多學科融合的思想, 讓學生在實際的實踐中能夠學以致用, 結合地區地域特色, 探索微氣候環境特徵對建築設計的制約與影響, 以實際項目為背景, 探索建築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研究。

5 結語

我校建築學專業實驗室建設任重而道遠, 無論是對於教學科研型學生的在校培養, 還是當前社會對於綠色建築和建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日益提高, 對建築學專業學生的通識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能夠充分利用現有優勢學科專業的實驗設備, 實現實驗室建設效益的最優化, 並能結合時代性、地域性、具有可持續發展, 一直是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建築學論文二: 題目:試述綠色發展理念下建築學發展及前景

摘要:隨着我們國家近幾年改革越來越深入, 持續性發展的理念也漸漸的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人們對於環境的保護觀念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隨着建築學不斷的發展, 綠色理念的漸漸的出現, 到了現階段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建築學是一項綜合性門類的學科, 隨着人類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 也結合了很多種理念, 而綠色發展的理念就是近幾年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的一種。

關鍵詞:綠色發展理念; 建築學; 發展前景; 1 導言

在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 我們國家的國民經濟正處在飛速發展的階段, 人們日常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在近些年, 我們國家的能源短缺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大大的影響了我們國家的建築業快速的發展, 傳統的建築行業主要的特點就是:高污染以及高耗能, 這就非常不符合現階段節能環保的理念, 建築行業想要能夠持續性的進行發展, 就一定要對必節能環保的理念加強重視。隨着我們國家的科學技術快速的發展, 使得建築節能環保的改革越來越深入, 綠色環保的建築材料大量的應用以及快速的發展是搭建綠色建築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

2 綠色環保建築的發展

2.1 綠色環保建築理念的誕生和發展

節能建築的相關理念是在1970年代的時候, 在石油危機大爆發的時候產生的這一理念, 由於石油資源發生了全球短缺的嚴重問題, 大大的推動了發達國家對節約意識方面你的重視程度漸漸的採取了一些比較有效的節能方案, 在對能源進行消耗的項目當中, 建築行業的能源消耗佔據的比例非常大, 因此, 怎麼才能夠更好的發展節能建築的理念, 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這也就使得節能建築越來越受到關注。

到了1980年代的時候, 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以及二氧化碳過度的進行排放的問題, 進一步的導致温室效應等一些其他的自然災害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這就使得節能以及綠色產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研究的力度也更加的深入, 此外, 隨着世界經濟水平飛速的提升, 人們對於生活的舒適性還有生活的質量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建築行業的綠色建築越發的受到人們的重視, 這些都大大的推動了節能綠色建築產業飛速的發展。

2.2 我國節能綠色建築產業的發展現狀

從現階段我們國家的實際國情出發, 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對能源的利用還是對於高能耗的利用, 都會存在很多環保的問題。在我們國家, 現階段各大城市的能源體系架構還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現階段仍然有非常大的能耗以及大的污染情況, 此外, 有一些新的綠色環保能源在進行利用的方面還比較低, 比如:太陽能、地熱以及風能等, 這些都大大的限制了我們國家的節能建築產業的快速發展。

3 綠色發展理念下的生態理念的實現途徑以及建築學發展前景

3.1 甄選環保型的材料

在環境藝術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應用天然環保材料, 是環境藝術設計非常主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因為天然環保的材料主要的特點就是:污染相對較小, 性能方面更加的優越等等, 所以, 這也是環境藝術設計以及生態理念主要的應用方式。對於這一情況環境藝術的設計人員就必須要對天然環保的材料加強重視, 在對進行採用的材料過程當中, 應當儘可能的對環保型的材料大量的使用;此外, 在選擇環保型材料的過程當中, 一定要根據天然材料的實際性能以及具體的優勢, 根據實際的情況詳細的、全面的進行分析, 制定完善的使用材料方案。

3.2 合理利用土地

在室外進行設計的時候, 必須要對土地合理的進行利用。對城市環境來説, 綠地是整座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視為整座城市的居民貼近自然最好的一種方式, 並且能夠有效的對周邊的氣候、環境以及周邊的空氣環境起到很好的淨化效果, 使得生態環境變得更加的協調。所以, 在對城市進行規劃以及建設的過程當中, 相關的設計人員必須要對建築邊角的地帶、剩餘的位置合理的進行利用, 儘可能的打造出城市綠地系統, 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整座城市的生態環境進行服務。

3.3 重視環境自然屬性及植物的生態功能

在對室外環境藝術進行設計的時候, 必須要儘可能的按照設計周邊環境的自然特點, 對已經存在的自然條件合理的進行利用, 儘可能的降低進行大規模的工程施工, 防止對自然資源進一步的造成損害。在對基地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 主要需要加強重視的就是:植被、地形、土壤還有就是水體等相關的自然條件, 對上述的這些條件進行改造的話必然會對基地周邊的微氣候以及生物鏈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 在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 必須要依照生態文明來進行入手, 根據周邊基地的自然條件, 儘可能的不對周邊的自然景觀原貌、植被造成破壞。

3.4 綠色發展理念下的建築學發展前景

在1870年的時候, 麥克哈格就對設計結合自然進行了相應的發表, 利用對這一區域城市地區的開放空間還有空氣庫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提出了系統觀點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使得綠色建築體系得到了創新, 從科學的發展來進行研究, 在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原則上的綠色建築學進行不斷的研究, 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綠色建築學不斷的發展, 必須要結合當今階段社會經濟實際的發展情況, 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有效的進行結合, 對建築學的理論知識體系不斷的進行優化。綠色建築學想要快速的發展, 必須要從持續性的發展觀念角度來進行深入的研究。建築生態在教育層面也必須要加強重視, 建築師在進行創作的時候與現階段的認識水平是緊密相連的, 建築師也有相應的責任使得建築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在當今階段, 對於歷史還有生態環境的發展要加強重視, 而且應當與建築學有效的進行結合。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建築行業的發展必須要與時代的發展進行結合, 從不同的方面來對建築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改善, 為當今階段的建築行業持續性的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對綠色建築學的發展歷史深入的進行研究, 不斷的豐富建築學的理論體系知識。

參考文獻

[1]王?顯.淺談建築節能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J].門窗, 2016 (11) .

[2]羅鬆.綠色建築理念、建築特徵及其在建築設計中的實際應用[J].江西建材, 2016 (19) .

[3]吳敏.建築設計中綠色建築理念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 2016 (35) .

[4]何忠家.節能理念在建築設計的應用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 2016 (8) .

[5]李雪東.節能理念在建築設計的應用研究[J].智能城市, 2016 (7) .

  建築學論文三: 題目:生態建築學中傳統風水理論的理性表達

摘要:建築是指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和社會需求, 利用自然中的可用資源和材料建造的構築物, 例如, 房屋、橋樑、寺廟等等。而建築的根本目的是為人類提供遮風避雨和生存發展的“空間”。在歷史的不斷髮展過程中, 人們逐漸理解建築與周圍自然環境應該相適相宜、協調發展的重要性。這種以生態學基本原理為出發點, 注重自然、建築和人類三者之間關係的建築理論為生態建築學。而傳統的風水理論在實踐過程中逐漸顯現出其實用性, 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建築物的選址、朝向和內部佈局在某些方面都講究風水, 這裏面雖然有一些迷信的成分, 但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本文通過對傳統風水理論在生態建築學中的具體應用和意義進行分析和探討, 總結歸納出生態建築學中傳統風水理論的理性表達, 以供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參考[1]。

關鍵詞:生態建築學; 傳統風水理論; 理性表達;

不容置疑的一點是, 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 傳統風水理論被注入了一些迷信的內容, 這就導致很多人對傳統風水理論有了一定的誤解, 認為它只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鬼神之説。但是, 這種觀念是以偏概全的結果。不容忽視的是, 剔除迷信成分, 傳統風水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國建築。風水主要觀察地勢地貌, 主張將天道運行、地氣流轉和人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這與生態建築學的某些方面不謀而合, 更確切地説, 傳統風水理論在生態建築學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傳統風水理論能夠更好地使建築與自然彼此適應。“因地制宜”在構造建築物的過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既要考慮建築物的實用性、堅固程度和所用材料等內部因素, 又要考慮環境等外部因素。環境因素也決定着建築物的質量和穩定性。這也説明了傳統風水理論在建築物的構造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傳統風水理論在生態建築學中的具體應用

1.1 建築物的選址

無論是古代皇帝選擇陵墓, 還是平民百姓選擇房屋, 都講究要選擇“風水寶地”。甚至在現代生活中, 人們也經常講究“風水”。這説明, 風水從古至今都是建築物選址的一個方面。但是, 講究風水不全是迷信問題。拋去迷信的風水理論更加註重於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建築在選址的時候講究風水, 能夠更好地為人們提供居住環境。例如, 在選址的時候, 要儘量避開巖石突兀、植被稀疏、地勢險峻的地方;不要選擇四周都被山體環繞並且四周而封閉的地形;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帶也不適合人們居住。

以上選址時要注意的風水問題並不是單純的迷信, 而是有科學依據的生態理論。在人類不斷地實踐和探索過程中已經證實了其可靠性。地勢險峻的地形不利於建築物的穩固, 對人們自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脅。而四周封閉的地形一般不容易通氣, 久住會損害呼吸系統。並且此類地形一般晝夜温差大, 不利於人們的居住。避免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帶更是能夠對人們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也有利於建築物的持久[2]。

1.2 建築物的朝向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 人們都講究“坐北朝南”, 就連古代的皇帝也是坐北朝南的。皇帝“坐北朝南”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風水中認為此舉能夠攘外安內, 國家富強。坐北朝南是漢族先民傳統的房屋坐向, 風水論中認為, “北為陰, 南為陽”。而這種觀念在人類發展過程中不斷深入人心。這其中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我國處於北半球, 冬季, 窗户和門面對南方能夠接受更多的陽光, 從而提高室內温度。而適量地攝入陽光能夠促進維生素的合成, 避免小兒出現佝僂病, 並且還能夠起到殺菌的作用, 提高人體免疫力。在夏季, 太陽高度角增大, 能夠減少陽光的攝入, 保持室內涼爽。坐北朝南還能夠避風, 這裏主要是指避免西北風, 減少寒風對人體的危害。古代寺廟也大多是坐北朝南, 而且處於深山密林當中, 人們一直以為寺廟的所在地是“風水寶地”, 這跟上述家居房屋坐北朝南的原因相似, 同時, 因為在深山密林中, 依山傍水, 空氣也相對比較滋潤。

1.3 建築物的細節設計

風水有各種各樣的規律, 但這些規律從根本上來説是提醒人們根據實際情況來構築建築物, 例如, 安全問題、穩固性、持久性等等。風水中認為, 居室的進門不能對着廁所, 卧室的牀也不能對着廁所, 房屋不能太矮, 否則就是大凶之兆。但這些都是有理論依據來支撐的, 不完全是迷信。比如, 回家的人打開門的時候, 假如廁所的門沒有關嚴, 就會看見廁所裏的人, 就會出現尷尬的局面。卧室也是一樣, 沒有人願意守着廁所的異味睡覺。而房屋太矮就會給人的心理帶來壓迫感。

同時, 風水也認為家中佈局、牆壁等等也能夠影響人們的學習和工作的運氣。就風水能夠影響人們的學習運來説, 風水中認為牆壁應該隔音, 書桌應該面向窗户, 這是因為, 牆壁隔音能夠避免學生受外界噪聲的干擾, 從而能夠專心學習和安心睡眠。而對於風水能夠影響健康運來説, 風水中認為, 居室的光線不應該太暗, 牀頭不能朝衝房門。

這些都不完全是迷信, 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書桌面對窗户是因為, 學生學習疲勞之後, 抬頭就能看家窗外, 有利於緩解疲勞和煩躁, 提高學習效率。風水中的這些理論給人們帶來了好處, 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 有利於人們居住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居室裏光線太暗就不能讓身體接受足夠的陽光, 而陽光能夠促進人骨骼發育, 還能夠讓人的身體煥發生機。牀不能朝衝房門是因為能夠避免人頭部受風, 避免引起頭痛[3]。

1.4 風水理論帶來的心理影響

風水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心理上的安慰。確切來説, 風水滿足了人們對安全感的心理需求。風水是人們長期觀察自然環境之後得出的一些能夠滿足人們美好願望的理論。例如, 風水一般認為在居室內懸掛吉祥物能夠祛除疾病, 避開災禍。風水能夠改變人們財運的磁場。居室有好的風水, 人們住進去的時候就會感覺神清氣爽, 做什麼事情都會有好心情。這有利於人們身心健康, 讓人更加有精神去工作和學習, 事業運和學習運自然會上升。因此, 風水給予人們的心理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但是, 人們這些美好的願望的渴求不應該過度依靠於風水, 自己的實際努力還是十分有必要的[4]。

2 傳統風水理論應用於生態建築學中的意義

人們構造的建築物本就不是一個絕對獨立的個體, 它的存在與自然環境、人類息息相關, 相互依存。剔除迷信的傳統的風水理論為人類更好地生存發展做出了一份貢獻。長期以來, 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 不斷總結, 形成風水理論, 指導實踐。在構造建築物的過程中, 將更加理性的風水理論應用其中, 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 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條件, 促進人與自然、自然與建築、建築與人和諧發展, 形成良性循環, 做到可持續發展。風水還能夠避免在構造建築物時一些設計上的缺陷。同時, 傳統的風水理論還能夠在某些方面滿足人們的內心需求, 提供安全感。傳統的風水理論是一種值得傳承的歷史文化, 其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

3 結束語

在傳統的風水理論當中確實存在着一些迷信的內容, 但是我們不應該因為某一方面的.缺點就排斥, 更不能用一種極端偏激的方式全盤否定。傳統的風水理論能夠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就説明它在某一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利處的。我國在建築方面一直講究風水, 而且風水是我國獨創並且獨有的, 並且傳承至今, 可見其生命力是鮮活有力的。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建設者, 應該用一種更加理性的方式來看待傳統的風水理論, 並將其應用到時間和探索中去,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在構建建築時, 不僅要不斷改進技術, 還要意識到傳統風水理論在構建生態建築學中的重要性, 協調建築與周圍環境, 構造高質量的建築物, 在不斷探索中進步[5]。

參考文獻

[1]李春妍, 羅帥偉, 樑亞紅.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製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高師理科學刊, 2016 (01) .

[2]關長龍.中國禮數傳統中的生態思考與實踐[J].中原文化研究, 2016 (01) .

[3]錢暢, 王一方.中國傳統風水理論與園林景觀[J].現代園藝, 2014 (22) .

[4]一丁, 雨露, 洪涵.中國古代風水與建築選址[M].石家莊:河北科技技術出版社, 1995.

[5]翟振威.傳統建築中的風水文化與現代科學的聯繫[J].建築知識, 2006 (2) .

  建築學論文四: 題目:生態建築學在高層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探究

摘要:經濟建設不斷髮展, 環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現象的發生機率比較大, 會導致生存環境日趨惡化, 針對其特殊性, 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 做好建築合理化建設工作。在高層建築設計中合理應用生態建築學, 以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基礎, 能促進其進一步發展。本文以生態建築學指標為基礎, 以貴州省建築設計作為對象, 對其在高層建築設計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態建築學; 高層建築; 應用效果;

當前社會, 環境污染的現象比較嚴重, 能源消耗比較多, 土地資源嚴重緊缺, 高層建築佔地比較少, 能節省空間進行綠化設計, 改善城市環境。生態建築學逐漸被應用到高層建築設計中, 其重點是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 在應用過程中能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因此需要對生態建築學的理念進行掌握, 將設計目標合理應用到實踐中去。

1 生態建築學概述

1.1 生態建築學

生態建築學是建立在生態學的基礎上, 生態學和建築學結合在一起, 是以自然系統作為基礎, 構建完善的人工生態系統。建築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生態學知識和現代化技術結合在一起, 使建築和環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比較強的生物氣候結合在一起, 能滿足受眾的基本要求。在高層建築系統應用過程中, 需要對生態環境和構建要素進行分析和掌握, 充分考慮到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和影響, 適應能源交換體系的要求[1]。

1.2 生態建築的設計目標

近些年來我國生態建築系統取得了突出的進步, 在實施過程中對資源和材料有嚴格的要求, 針對運營管理的具體要求, 要從節能指標入手, 對節能設計模式和應用特點進行分析。生態建築策略在建築系統的後續設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據對應的建築設計形式要求, 需要創造出符合生態規律的形式和模式[2]。

在高層建築設計中, 其基本設計目標就是減少材料和資源的消耗量。通過各種手段在排放前進行無害化處理, 將環境和建築的污染降到最低, 起到保護生態環境,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實踐證明, 生態建築學理念的落實, 能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外環境, 使建築功能質量目標統一, 使人們享受一個高質量的建築環境, 使建築生態;經濟效益取得平衡。

1.3 生態建築學的原則

(1) 節能原則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發展取得了突出的進步, 節能能源是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 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 最大程度改變現有的能源利用方式, 提高資源使用率。

(2) 環境友好原則

保護環境是生態建築學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 在進行生態建築設計的過程中, 需要保護周邊的環境不受到影響,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建築”。

(3) 以人為本的原則

建築的最終目的是便於人們更好的居住, 在生態建設的過程中, 需要堅持和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 最大程度滿足人的基本需求。

2 生態建築學在高層建築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根據生態建築學設計理念的具體要求, 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提前對建築系統進行分析, 按照設計目標和屬性要求落實。以下將對生態建築學在高層建築設計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2.1 舒適化設計理念

時代不斷髮展和進步, 受眾對生活質量有了嚴格的要求, 在生活和工作中種要以建築系統的功能性作為基礎, 最大程度改善生態環境的設計趨勢。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採用新型設計材料, 儘量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影響的材料, 避免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以舒適化設計性能作為基礎, 實施階段需要對環境和温度進行合理控制, 充足桌面照度, 避免建築空間出現噪聲干擾, 出現設計不合理的現象[3]。

2.2 自然體系的設計理念

考慮到自然環境的各類因素變化, 要對土壤、綠化以及水和空氣等外部環境指標進行掌握, 以現實的環境作為基礎, 為建築系統的後續設計提供多種可能, 此外在後續落實過程中要創造多種可能, 減少建築設備的數量, 以節能作為基礎, 在高層分建築設計和應用階段, 合理應用太陽能資源, 以無污染的能源作為基礎, 在系統應用過程中, 減少照明對建築環境的影響[4]。

從建築系統的生命週期來看, 決策階段需要按照流程變化執行, 設計-建造-使用-拆除等, 針對類似生命體的變化, 高層建築要設計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淨化能力, 在設計過程中對採光系統、通風系統以及温度和濕度等進行掌握, 合理設計, 最大程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2.3 高層建築空間組合設計

在高層建築空間設計階段, 需要綜合分析建築空間的組合和形式, 以庭院空間的有效利用為基礎, 對佈局特徵以及空間經濟指標進行掌握, 以生態空間形式作為基礎, 進一步考慮温度、自然光等要求, 進行分區化設計, 滿足區域性設計指標的具體要求。在設計交通核位置時, 不僅要考慮到經濟性和結構均勻性, 還要考慮熱工效應和環境舒適性。在設計平面空間佈置時, 儘量以南北朝向為主, 從而使平面空間佈置達到最有效。在組合設計階段, 對建築結構體系有嚴格的要求,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比較特殊, 為人類創造需要的自然能源和生物能源, 高層建築設計階段需要從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入手, 採用和生長環境相適應的結構形式, 以地段設計作為基礎, 結合土地、環境和植被等特點, 全面分析區域和外部環境的關係, 強調人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2.4 建築物的表面設計

在建築區域表面設計階段, 對圍護結構有一定的要求, 在表面設計階段, 需要掌握共同作用, 以附屬構件作為基礎, 按照裝飾功能以及表面設計要求實施。外牆、屋面以及底層樓板設計對共同作用下的建築系統有一定的要求, 但是傳統設計關注表面設計, 以裝飾功能和視野變化作為基礎, 存在建築設計理念不合理的現象。在生態建築學的要求下, 需要對生態建築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 合理應用自然光、風以及太陽能, 全方位的為受眾提供健康的建築環境。

2.5 生態和節能設計

近些年來我國高層建築取得了突出的發展成就, 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以協調性原則作為基礎, 對能源進行充分的應用。實施過程秉承最小化原則和循環再生的原則, 生態節能應用過程中要對原則和比例進行分析, 根據自然環境以及要素等要求, 對建築材料進行掌握後, 要以保護環境作為基礎, 充分利用太陽能和可再生資源, 注重自然通風, 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努力控制水的消耗, 減少污水量是關鍵所在。設計人員要掌握綠色植物、水以及污水之間的相互關係, 對管道系統進行掌握, 以建築材料的設計作為基礎, 充分開發和利用流失水, 在光合作用的影響下, 以保證人體健康作為基礎, 綠色植物也與建築相結合用於在排入周圍環境前治理充滿化學物質的肥水。在一些建築實例當中綠色植物和其他生物甚至被用來把廢水轉化成飲用水。

3 結束語

針對生態建築學的特殊性, 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 對高層建築設計系統進行分析, 以高層建築的設計體系作為基礎, 結合具體設計模式和要求執行。以生態學設計理念和要點作為基礎, 合理應用建築設計形式, 能提升建築設計的優越性。本次研究中從舒適化設計理念、自然體系的設計理念、高層建築空間組合設計、建築物的表面設計、生態和節能設計等方面入手, 對建築系統進行詳細的分析, 進而滿足系統設計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金蕾, 王麟.江南傳統民居生態經驗在現代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中華民居 (下旬刊) , 2012, 08 (01) :6.

[2]塗靖.生態建築學在高層建築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建築, 2012, 17 (13) :52+59.

[3]孫建川.探究消防電氣設計在高層民用建築中的應用[J].低碳世界, 2015, 01 (03) :222~223.

[4]陳劍宇.高層建築結構設計中抗震概念設計的應用探究[J].建材與裝飾, 2016, 33 (12) :55.

  建築學論文五: 題目:結合BIM技術的房屋建築學課程改革探討

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 信息技術也逐漸進入歷史舞台, 而BIM技術作為信息時代下的新型產物, 對於建築行業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將BIM技術融入房屋建築教學課程是至關重要。同時這一新型課程的改革關係到未來建築行業的發展與推進, 因此進行課程改革探討, 確定正確的教學模式, 正確引導學生對此掌握瞭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可以説, 結合BIM技術的房屋建築學課程的改革必然影響到未來整個建築行的發展。

關鍵詞:BIM技術; 房屋建築; 課程改革; 0 引言

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 信息工程技術也在飛快發展, BIM作為信息技術的新產物, 對於建築業的發展有着至關重重要的作用, 而運用好BIM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將BIM與房屋建築學課程相結合進行課改, 是為培養新技術型人才的必經之路, 只有掌握好新技能, 才能夠在未來真正實踐時發揮自己的作用, 推動國家建築業的發展。而課程改革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根據課程體系的規劃, 學生的接受程度, 製作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新課程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因此, 瞭解BIM並將其融合到課程中是當前的主要問題。

1 目前BIM技術在我國的應用情況

BIM, 又稱為建築信息模型, 從根本上講就是將在建築中所涉及的數據等信息構建出一個虛擬的仿真建築, 從而使得建築通過數字媒體展現在我們面前。BIM技術使得我們所構想的建築體數字化的出現在我們面前, 這完善了我們在對建築信息進行相關表述時所存在一些語言描述上缺陷, 使得各種信息能夠清晰完備的體現。並且BIM技術的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建築存在問題的機率, 通過BIM技術構建出的建築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建築存在的某些問題, 使得建築師及技術人員能夠在策劃階段就能夠發現並實施相應較完備的解決策略, 從而保證了建築的安全性。

就目前來看, 我國對於BIM技術的態度是一種支持並積極推行的態度, 除了BIM技術本身的可行性, 也因為在信息發展迅速的今天, 缺少信息技術的支撐在很多行業領域是難以前行和突破的。而目前BIM技術的推廣應用受到了某些問題的影響,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BIM技術是一種新型技術, 能夠熟練掌握並運用的技術人員十分欠缺。這十分影響BIM技術在我國的推行發展。因此重視技術人員的培養是對於技術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與此同時, 為了推進BIM技術的發展, 我國多所建築院成立了BIM研究中心, 並且多所學校也開始將BIM技術與學校課程相結合, 進行課改。

房屋建築學課程作為日後從事建築行業的基礎課程之一, 也成為了主要與BIM技術相融合進行課改的科目。而BIM技術如果能夠真正做到與房屋建築學課程相結合, 那麼對於日後建築的發展是十分可觀的。

2 房屋建築學課程現狀

房屋建築學課程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建築平面涉及, 空間佈局, 建築藝術造型設計等方面的技術技能, 而目前主要的授課方式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除了教師的正常理論授課加以PPT等工具輔助外, 還可以利用CAD等軟件實際進行設計操作。目前房屋建築學課程最大的問題就出現在教學形式所展現出的圖像等信息都僅存在於二維平面內, 而二維平面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要學生自行在腦中想像出三維結構, 而在三維結構中, 又無法完全展現出在二維條件下教師所講授的知識, 這就造成了學生對於課程無法理解, 無法掌握的情況。那麼我們就在此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個簡單分析。第一, 在我們目前的房屋建築學課程中需要向學生展示建築平面圖, 建築的立面圖, 建築的剖面圖等多種圖形, 而就目前所應用的教學輔助工具來看, 這些均展現的為二維圖形。而想要學生完全理解吃透, 光依靠於二維平面是很難達到的, 只有將三維與二維相互結合, 才能夠完備的將只是展現給學生, 使其掌握。第二, 目前在學生實踐操作過程中使用的軟件主要以CAD軟件等為主, 而CAD軟件所能夠繪製的僅僅是二維圖, 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憑藉自身的想像進行繪製, 這種情況下對於一些思維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來説很容易出現問題。根據以上兩點直指目前存在的不足:缺少三維立體技術。

3 結合BIM技術的房屋建築學課程改革探討

利用BIM技術製作出的三維立體建築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建築本身的情況, 更加直觀立體的分析建築視圖, 在方便學生的同時, 同時推進了BIM技術的實施。

3.1 教師教學與BIM技術的結合

在教師進行房屋建築學課程教學時, 利用BIM技術所體現出的輔助教學工具相比二維層面更加直觀明瞭, 而在原本課程中所使用的單一的二維層面教學就可以提高到二維與三維教學相結合, 不但使教學變得豐富, 對於學生而言也更容易理解掌握, 與純文字概念所體現的知識可以更好地相互對應融合, 進一步變為自己的知識。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 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使用BIM技術, 不但使得學生的理解更直觀, 淺顯易懂, 對於教師來説, 更是減少了本身對於課程涉及的二維與三維圖像結構轉變時言語所無法表述的部分。運用BIM技術後, 學生也將對BIM技術有所瞭解, 這為推動BIM技術的實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2 課程實踐與BIM技術的結合

在房屋建築學課程中, 課程實踐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在傳統的教學中, 學生往往採用CAD軟件進行實際操作, 這對於立體感不是很強的同學來説是極大的問題, 那麼經過與BIM技術的融合, 由原本的二維圖形轉變為三維立體圖, 將大大減少學生的失誤率, 同時也降低了操作難度。對推進BIM技術的進程起着很大重要的作用。

4 結束語

BIM技術作為信息時代下的新技術正在逐漸被應用到實際中, 而想要對其進行廣泛的應用關鍵取決於對於這項技術的人員掌握情況, 就目前而言, 各高校學生作為技術人員最好的培養方向當加以運用。那麼結合BIM技術的房屋建築學課程改革是至關重要的, 只有人才足夠的充足優秀, 技術才能夠被更好的推行實施。

參考文獻

[1]孫明.結合BIM技術的房屋建築學課程設計教改研究[J].科教導刊 (上旬刊) , 2017 (04) :131-132.

標籤: 論文 建築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nzhu/mo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