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七上論語十二章教案

七上論語十二章教案

七上論語十二章教案

七上論語十二章教案

學目標

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掌握關於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

3.瞭解《論語》的基本情況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的用法,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六章內容。

一、導入 ,出示學習目標

1、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章》。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

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二、初讀感知

朗讀課文

①範讀 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説(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逾矩(yújǔ ) 簞(dān)

好(hào) 肱骨(gōng ) 篤(dǔ)

三、賞讀課文

1、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彙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裏,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繫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着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簞食。◆人不堪其憂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於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六章。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e.人不堪其憂

四、自主質疑:學生自主質疑,合作解決。

五、練習: 反覆朗讀,直到成誦。

六、作業

①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後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①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朗讀背誦 ①朗讀課文。 ②背誦課文。

三、賞析課文

理解後六章內容

1、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餘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2、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②學習態度 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學生質疑,小組合作解決。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穫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温故而知新”對於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麼重要意義?

拓展延伸: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並説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後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並板書:温故知新、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

四、當堂練習:(具體內容見練習冊)

五、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後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 蒐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 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態度: 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師

個人修養: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成 語: 温故知新、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

教後反思:

七上論語十二章教案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含義,感知課文內容。

2.梳理文章內容類別,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藴,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小組探究法、課外拓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生動靈活的傳統文化知識和故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音畫: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三千人齊誦《論語》視頻片段。

2.同學們,在聲勢浩大的奧運會開幕式,三千人齊誦《論語》給你帶來的感受是什麼?預設:引導學生可從誦的內容以及誦的形式給人帶來的'震撼説。

作於春秋時期的《論語》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思想精髓,是我們的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稱為“大成至聖”。《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論語〉十二章》,聆聽孔夫子的教誨。

【設計意圖】瞭解相關知識,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將不認識的字劃出來)。

預設:

不亦説(yu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2.教師配樂範讀,學生正音正字,學習老師的朗讀方法。教師提問:朗讀文言文應注意什麼?

學生歸納總結

預設:學生朗讀文言文時應注意停頓、語速、重音和語氣。

3.學生結合註釋練讀:邊讀邊記、邊記邊讀、邊理解邊朗讀、邊朗讀邊釋疑,教師巡視指導釋疑。

4.學生展示讀,其他同學評議。

預設:學生朗讀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評議時,結合課文意思講評他人朗誦的停頓、重音和讀音的處理。以朗讀為載體,將字音、停連和重音的處理,與理解大致意思結合在一起。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任務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小組探究完成表格。

預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關於學習的,對於修養做人這一點學生不一定能理解,教師要加以引導,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任務2:班級大討論。

結合《〈論語〉十二章》所學內容,聯繫個人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應該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設計意圖】深入理解《論語》內涵,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藴,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 杏壇問答。

(1)何謂“語錄體”。

同學們,《論語》首創“語錄體”,何謂“語錄體”呢?“語錄體”常用於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於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於隻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彩,不講求篇章結構,也不講求段落、內容間的聯繫,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稱之為語錄體。

(2)創設情境,還原古代場景,模仿古人,有問有答。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四)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我們學的這一小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一至第十二則。

2.找出《論語》“學而”“為政”兩章中有關孝的句子摘錄下來,讀讀這些句子,有沒有你所熟悉的內容?你還有哪些發現,記錄下來。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品析《論語》中有關“孝”的語句,引導學生感知《論語》中“孝”,體會“孝”的思想內涵,明確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2.歸納、總結“孝”的閲讀方法,並將這種方法遷移到《論語》其他的主題閲讀中。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品析《論語》中有關“孝”的語句,引導學生感知《論語》中“孝”,體會“孝”的思想內涵。

2.明確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教學難點:

歸納、總結“孝”的閲讀方法,並將這種方法遷移到《論語》其他的主題閲讀中。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調查法、朗讀法、賞讀評議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學生生活、社會熱點相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文本的初步感知。

2.自主學習遇到困難時,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過程中加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和梯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4.學生通過本節課的讀法指導遷移到《論語》其他主題其他章節的閲讀中,讓學生可以讀整本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定主題──聚焦式閲讀

導語:上次作業大家閲讀了《論語》“為政”“學而”兩章中有關“孝”的內容,而且同學們有個有趣的發現。

任務一:讀透文字,讀出發現。

1.展示班級學生的發現。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規》: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三字經》首孝悌 次見聞

閲讀這三段文字,你還有哪些發現?

預設:

(1)這三句話都差不多。

(2)都在開篇提到了“孝”。

(3)都強調了第一要緊的事情就是“孝”。

【設計意圖】通過三段文字的閲讀,讓學生認識到“孝”的重要。

點撥:《弟子規》《三字經》《論語》都是給什麼人看的?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點撥認識到:孝要從小做起。

歸納小結:孝──很重要,古語有言“百善孝為先”。從小要做到。

2.思考: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為什麼説“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呢?

學生出聲誦讀語句,結合註釋簡要翻譯。

預設:

(1)這些做好了以後就可以學習文化知識了。

(2)要先做到“孝”“悌”“謹”“信”“愛眾”“親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讀懂文字,讀懂句意讀出場景,讀其文想其人。

3.簡要分析“孝”“悌”“謹”“信”“愛眾”“親仁”之間的關係。

【設計意圖】展開想象,品析語言,感受孔子人格魅力。

(二)細品味──發散式閲讀

任務二:細讀文字,讀出不同。

1.再次品讀。

要求:

(1)品讀《論語》中有關“孝”的句子,結合註釋簡要翻譯。

學生按照要求獨立完成圈點勾畫。

(2)概括各句主要內容,思考這些內容之間有什麼聯繫?

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獨立思考。

(3)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學習發現並由代表在班內進行交流。

小組交流。組內代表進行班級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比讀法,更深入的瞭解孔子對“孝”的闡釋。

預設:

(1)雖然很多人都問孝,孔子給予的答案卻是不同的。

(2)這些語句都是談論孝的,但內容卻不同。

小組討論:結合時代背景深度思考,當時世人認為的“孝”是什麼?孔子與世人對“孝”的認識有什麼不同?

組內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設計意圖】在實際生活中理解《論語》中藴含的道理。

預設:

(1)世人認為能夠贍養父母就是盡孝了。

(2)孔子認為孝要敬,無論是父母在世時,還是父母死後。

歸納小結:

什麼是孝?為人之本。入則孝(普遍意義上的)。無違。父母唯其疾之憂(有針對性的)。

怎樣做到孝?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肉,先生撰(物質上的)。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色難。敬(精神上的)。

2.學以致用。

(1)談一談。

結合《論語》中有關“孝”的內容,談談你對這則新聞的看法?

2013年9月19日,中秋佳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7月1日實施後,規定要“常回家看看”。但現實中,很多工作忙碌的兒女還在為難,這正被一些商家所關注。如今,在淘寶網等網絡運營平台搜索“代看望老人”,會顯示出合肥、池州、淮南等地的淘寶店家,200多個寶貝里不約而同地出現“代看望父母、老人”的服務。結合《論語》當中有關“孝”的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思考,發言。

(2)辯一辯。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遇到這樣的問題,你該怎麼辦?

一次家長會上談到要“孝順”就要做到“不違”時,有幾個同學都激動地説:“我不同意!”聽了孩子們的話,一個孩子的媽媽站起來説:“作為孩子就應該聽從父母的話,這才是有‘禮’!”一個女同學一下子站起來:“我不同意。如果家長意見不對,我為什麼要順從?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意見!”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遇到這樣的問題,你該怎麼辦?

學生思考,發言。

【設計意圖】為下一環節學生結合生活談感受和體會做鋪墊。

預設:

(1)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覺得自己不是不孝敬父母,可是有些問題,我們真的沒有錯,就這樣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我們覺得很委屈。

(2)家長髮火了,有時候是自己的錯誤,就認真道歉,有時候自己沒有錯誤,就只能屈服了。

教師提問:其實,不光你們產生這樣的疑問,連我們的大文豪魯迅先生也説過:童年時請人講了《二十四孝圖》中的二十四個故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同學們在閲讀《朝花夕拾》時發現魯迅先生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論語》中是否也存在着這種“愚孝”呢?

【設計意圖】用《朝花夕拾》中魯迅對古時候二十四孝的評價,引出學生對孝的正確認識。

預設:

(1)“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如果父親的道是錯的呢?我們還要一直錯下去嗎?

(2)我發現,我們在翻譯理解的時候也加入了我們現在人的理解,不是要一成不變的去按照孔子寫的那樣做。

歸納小結:孝是應該的,迂腐的孝是愚蠢的,盲從的孝是可悲的,要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系生活──體悟式閲讀

任務三:讀出生活,讀出感悟。

請選擇《論語》中有關“孝”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可選用生動的小故事;可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可利用相關背景資料;可引用相關格言警句。

學生讀進生活,讀出感悟。以自己的方式讀懂《論語》。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體悟。

(四)總結

回憶過程中,我們是怎樣開始閲讀《論語》的?

學生思考、歸納、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論語》閲讀過程中的方法。

(六)作業

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從“君子之道”“交友之道”“誠信”等主題中任選一個,開展一次《論語》閲讀,準備時間一週,下週各小組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嘗試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學習將閲讀方法遷移到整本書的閲讀中。

附件一:

《論語》導讀學案

請選擇《論語》中有關“孝”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友情提示: 可選用生動的小故事;可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可利用相關背景資料;可引用相關格言警句;……

附件二:

《論語》自學

小組學習任務單

此次合作學習《論語》的主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成員及任務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

PPT製作:___________________

主講人: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

聚焦的句子:讀懂文字,讀懂句意。

《論語》中相關主題的句子:可以只寫序號讀出場景、讀出異同(各句之間聯繫、區別),概況各句主要內容。

材料彙編:與主題相關的小故事、背景資料格言警句。

附件三:

《論語》自學學習任務單

我聚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

讀懂文字,讀懂句意。

《論語》中相關主題的句子主要內容概況:讀出場景、讀出異同(各句之間聯繫、區別)。

我最喜歡《論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

《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是中國國學經典之一,需要我們真正去理解它的精髓,而不僅僅是浮於表面。

本來是想用多媒體教學,但考慮到自己學生對文言文的實際情況,我轉而回到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來不借助任何的外在形式,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文中的內容,讓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老師傳授的知識,還有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關於孔子和《論語》,學生在國小階段已經學習過,因此,只需要調動孩子們的知識庫,結合課下查閲資料,加上觀看的百家講壇中《孔子是怎樣煉成的》,課上讓孩子們分享即可。孩子們蒐集的資料很豐富,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關於孔子和《論語》幾乎不用我再補充什麼。這也大大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進學習中來。

接下來是內容的講授,這時候的學生大多已經會背誦,怎樣利用這節課幫助學生真正學會翻譯等比較實用的問題,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因為學生們對文言文知識真的是沒有多少基礎,而平時的考試包括中招考試,文言文都是其中的一大項。因此,我想利用《論語》十二章的學習鍛鍊學生的翻譯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意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而我注重的不僅僅是這一課的內容傳授或掌握,而是側重於學生的積累和運用,因此“授人以漁”比“授人以魚”更重要。

從重點字詞釋義到文言現象點撥,從內容理解到自己嘗試翻譯,第一章用了很長的時間,但課後我問學生學習的情況,學生的反饋還是不錯的,説學到了東西。剩下的課文按照這樣的思路走下去,最主要的是最後一步的翻譯,要求孩子們每個人先翻譯到練習本上,然後找同學説,其他同學訂正,到第四章的時候,學生的翻譯已經接近完美。後幾章的翻譯,學生已經能自己翻譯,自己修改了,在關鍵字詞的把握上也很準確到位。這就達到了自己對本節課的預期要求。

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文言文閲讀上能跨出一小步,為以後的文言文閲讀的學習打下一點兒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0wq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