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1

一天,我正在領孩子們玩球,一凡小朋友又領着他的一雙小鞋子來到我面前説:“老師,給我穿上鞋,”我低頭一看,只見他光着一雙小腳來到我跟前,把鞋子伸到我面前,我看了看他很生氣。因為他經常這樣,愛脱鞋,脱下後又不願意自己穿,我問他為什麼脱鞋,他總是找出各種理由,不是説鞋子進去東西了就是鞋子不舒服。剛開始我覺得他年齡小不會穿,就幫他穿上,並且教他怎樣穿,還告訴他以後不要隨便脱鞋。可是,他並沒按我説的做,還是經常脱鞋,我生氣不給他穿吧,他就哭,這樣我又給他穿上,時間長了助長了他脱鞋的習慣。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

就這件事,我問過他媽媽,他媽媽説在家也是這樣,都拿他沒辦法。

今天,他又脱鞋了,我想不能再這樣遷就他,應該想辦法讓他該掉這個壞毛病,我決定今天給他點懲罰,不給他穿。於是,我把他的鞋拿過來説:“一凡老師不是告訴過你,如果你再脱鞋,就不給你鞋了,讓你光着腳走。”聽了我的話,他又拿出看家的本領“哭”,我忍着不理他,繼續領孩子們玩球,他哭了一會見我不理他,就光着腳去打球了。看他光着腳玩,我很不忍心,擔心他的腳會不會被扎到,擔心家長知道了會不會不願意,但是為了該掉他這種壞習慣我必須忍着,等放學的時候再向他的媽媽解釋。這樣我開始的教育才不會白費。我故意裝着不去看他。過了一會,他一邊哭着一邊踮着腳來到我跟前説:“老師我扎到腳了,”我急忙蹲下來,把他抱到小椅子上,抬起他的腳看了看,原來一個小石子把他的腳扎到了。我 把小石子拿下來問他:“疼不疼?”他委屈地説:“疼,”我又問他:“以後還拖脱不脱鞋,”他説:“不脱了。”聽了他的話,我把鞋拿過來説:“那好,現在你自己穿上鞋,”只見他乖乖地拿過鞋很麻利地穿上。我想這次他應該得到教訓了。在放學的時候,我向他媽媽解釋了這件事情,他媽媽也表示很贊同,在家裏也這樣,不再遷就他,給他點小小的懲罰,對他是有幫助的。

真的,從那以後,他很少脱鞋了,他媽媽也説在家裏也不隨便脱鞋了,每天都是自己穿脱鞋。看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遷就、縱容,有時給他點小小的懲罰也是應該的。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2

每天午睡和起牀的時間,能力強的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而那些小年齡的孩子則由我們幫助穿。昨天中午起牀後我和往常一樣一邊給那些個小不點穿衣服,一邊享受着聽他們的小祕密。晨晨過來,側着頭衝我“嘻嘻”笑,我也回她一個微笑,一邊繼續幫昊昊拉褲子。過了一會,我感覺身後有人推了一下,回頭看是晨晨,她正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知道這是孩子表達喜歡的方式,也沒在意,過不多久,身後的一股力量使我失去了平衡,人往前倒在孩子們的被子上。我回頭看,原來是晨晨和瑜瑜(可能剛才瑜瑜看到晨晨的親暱行為我沒有排斥,便也加入了進來),正當我要跟她們講話的時候,寧寧走過來,攔在了我和她們兩個人的當中,嘴裏還一邊説着“不要怕,我來保護你”,還試圖把他們推開。我連忙阻止了他,把他抱在懷裏。在幼兒園居然有這樣一個正義的小男生會保護我,這讓我感到幸福。去年曾經聽寧寧的媽媽説過,在家媽媽如果受到委屈了寧寧定會義無反顧地衝過來保護媽媽。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近段時間正在談論的一個話題——幼兒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的影響。我們成人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普遍對幼兒智力因素關注比較多,如經驗的積累,知識的建構等,而往往忽視幼兒作為社會成員基本的道德禮儀。從小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是我們當代教師應重視的一個教育目標,只有有責任感的人才能被人們所接受,也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3

“啊,我的,是我的車!”正在“停車場”玩的汪君昊叫了起來,我循聲走了過去,看見兩個孩子正在爭奪一輛玩具車。“怎樣啦?”“老師,馬孫伊搶我的小汽車”、“我也要玩這個車的,我也要!”

這就是經常發生在我們班的一幕幕搶玩具事件,也是我們最頭疼的事,我們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齡只有三歲半,而且都是嬌生慣養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讓他們構成了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兒園裏,和那麼多小兄弟姐妹在一齊,玩具數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兒輪流分享。如何讓他們學習並領悟分享,從而減少這種爭吵的發生呢。

經過和孩子們三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對故事、兒歌理解的很快,每次當我宣佈要開始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安靜的用小眼睛看着我,於是我就想到能夠利用兒歌、講故事的形式引導他們,讓他們從中領悟分享,體會分享的愉悦。有一次我講故事《大家一起玩》,讓他們學習並領悟講:“大家一起玩,你玩一會,我玩一會。”教育他們要和小兄弟姐妹一起玩,不能爭搶玩具。

對於孩子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應就是遊戲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區角活動的時刻讓幾個孩子在建構區一齊搭積木,在娃娃家玩的時候,我讓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讓馬亦心和陳茜小兄弟姐妹專門負責廚房那塊,做好吃的點心,讓黃夢妍小兄弟姐妹哄寶寶睡覺,小醫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醫生,給生病的寶寶看病,讓他們一起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養幼兒合作潛質和體會分享的愉悦。在去淘氣堡或是滑滑梯的時候我們也總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搶着玩,要一個輪着一個!”

在小兄弟姐妹離園時,和家長交流幼兒園裏的活動狀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裏需要大家一齊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生活、遊戲。

經過一段時刻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為搶奪玩具而爭吵的現象明顯比以前少了,雖然還是會有個別小兄弟姐妹但是我明白他們。正因我知道他們還小,我們只有用博大的無私愛心去理解他們,包容他們讓他們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悦。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4

孩子們最喜歡玩,每次户外活動,孩子們一聽説要玩遊戲,那開心的勁兒就往心頭冒;孩子與大人一樣,每天的時間都做同樣的事,雖然有規律,但內容相同,會感到枯燥、厭煩,因此失去了新鮮感。就如玩遊戲,玩的時間長了也就膩了。

孩子們以前很喜歡玩《老狼老狼幾點鐘》,但漸漸的感覺不好玩了,甚至有些孩子們還在玩的同時起鬨着。但是在聽了王老師的這個遊戲時,我打心底裏表示感歎,不禁令我大開了眼界。同樣是這個遊戲,王老師稍稍改動了遊戲規則,孩子們玩的竟是如此開心。

其實有些幼兒園各領域的課程,我們不要讓孩子刻意去學習、去鞏固,這樣,反而顯得很被動,甚至有點死板。在數學課中,其中有一堂課是讓孩子們認識單數與雙數,這對於沒接觸過的孩子來説,是有點困難的。以前,我曾上過這個課,但我覺得幼兒真正掌握的人不多。後來,我也沒怎麼重視,也沒有上過延伸之類的活動去給孩子們鞏固。在那天下午看了王老師的課才恍然大悟,其實,之前,王老師到我們班來的時候,就問起幼兒,“你們知道什麼是單數,什麼是雙數嗎?”雖然孩子們回答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那時我的心裏是一點都沒底的。於是,王老師就帶孩子們到室外去玩遊戲了,“今天我們要玩的遊戲是老狼老狼幾點鐘?但跟平時玩的不一樣,當老狼説2點鐘的時候,2只小羊要抱在一起,因為2是雙數。要是3點鐘,就自己隨便做個動作定位,因為3是單數。”那時,在一旁聽課的我,覺得這個辦法很不錯,以前我怎麼就沒想到過呢?在第一次玩的時候,有些孩子果然不出我所料,對於單數與雙數的概念還不是很瞭解,總是會犯規,當老狼無論喊幾點鐘時,小羊們都會幾個幾個抱在一起,雖然有時會錯,但玩得非常開心。隨後,為了能更順利的玩這個遊戲,王老師採用了分組的練習,先請表現突出的一組幼兒,再請男生或者女生玩。漸漸的,孩子們對這個遊戲越來越熟悉,同時也越來越感興趣,不僅更加明確了單數與雙數的認識,同時也鍛鍊了孩子們的反應能力。

凡事都需要多看看、多動動、多想想,有時就會有收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更多、懂得更多。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5

有愛就有快樂

大班美術活動中,我們教孩子們折紅花,童童很快就學會了,展開的花瓣像振翅欲飛的蝴蝶,漂亮極了。童童自豪地把紅花插在書包上,惹來同伴羨慕的目光。這時,童童神祕地對我説:“老師,我還想再折一朵紅花!”我不解地問:“為什麼呀?”童童驕傲地説:“我想帶一朵紅花給妹妹。等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她就可以上小班了,妹

妹説她也上我的好幼兒園。”孩子純真的話語深深打動了我的心。這足以證明我們和孩子之間已經建立了深深的師生情,我們的幼兒園是一個充滿關愛、快樂自由的地方,這裏是孩子們快樂的天地,幸福的搖籃。我們的職責是一次又一次愛的傳承,有愛就有快樂。

有人説:“幼兒眼中的好幼兒園,一是有愛,二是有自由。”其實不難發現一個温柔的老師、一個温暖的教室,是孩子們尋找和喜歡的地方。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鼓勵的話語足以讓孩子高興好長時間。他們希望老師關心自己,盼望擁有很多的好朋友,渴望能開開心心地玩耍遊戲而不被爸爸媽媽束縛自己的自由。教師每一個愛的表達、愛的撫摸對幼兒來説都是一次莫大的鼓勵和感染。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早晨孩子們會愉快地跟爸爸媽媽説再見,然後張開雙臂投向老師懷抱,開啟一天美好的生活。當孩子們在假期裏還盼望着上學時,當被孩子們稱為“好幼兒園”時,我們感到無尚的光榮和無比的幸福!因為,有愛就有快樂!

讓孩子學會大膽表現

思思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她心裏都明白,但是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請她,她也不願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但是在與小朋友一起時,又説又笑,由此看來其實她不內向。在活動中我有意經常提問她,以為多提問多鼓勵她就會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還是不起作用。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6

每一天早操和户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後,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衝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麼亂可不是事兒,於是着手調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你們為什麼排隊時總愛擠?”“我想當排頭!”“你們為什麼想當排頭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幹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你們鍾愛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説:“鍾愛。”有的孩子説:“有時鐘愛,有時不鍾愛。”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位幼兒都爭着去做,但教師只是選取幾個平時潛質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刻長了,潛質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理解,潛質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怎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鍛鍊,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着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孩子們一齊討論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意見。於是,我説:“那咱們一齊來想個辦法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孩子:“大家都想當排頭,可排頭只能有一個,咱們怎樣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當上排頭呢?”陳天賜説:“能夠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當排頭。”其他孩子立刻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當不上的。”馬亦心説:“能夠輪換着當,這天你當,明天我當。”孩子們爭論不休。最後咱們確定“輪流當排頭”。每一天選兩名小兄弟姐妹當排頭。當排頭時要聚精會神。

新的輪流當排頭建立後,孩子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着當排頭了。我也歸納反思了自我的不足。咱們總是請潛質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注重孩子的義務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只注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咱們就剝奪了潛質強的孩子選取的權利,也剝奪了潛質弱的孩子自我鍛鍊、自我發展的權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鍛鍊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7

早操是幼兒園孩子户外遊戲活動的形式之一,不僅可以鍛鍊幼兒的身體,增強體質,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增加氧氣的吸入,還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情,塑造形體之美,培養孩子的團結意識。既然早操好處這麼多,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就要培養孩子喜歡做操早的習慣。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很多家長怕孩子出去活動會受涼,所以不太希望孩子出去,針對這樣的家長,我們會單獨和他們交流,告訴他們做早操的好處,並告訴他們孩子出去活動我們會及時的給孩子穿上外套,讓他們打消顧慮,便會得到家長的支持。

大部分孩子是喜歡做早操的,對於不喜歡做早操的幼兒我分析了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有些幼兒比較懶於動手,對於這樣的幼兒,我採取及時鼓勵的方法,只要看到他做了,我會及時的鼓勵,必要時還可也給予物質獎勵,比如給塊糖果,給多紅花等。二是,不會做的幼兒,對於這樣的幼兒,認真教她,及時誇他的動作優美,讓他有自信心,進而產生對做早操的興趣。三是,有些幼兒比較害羞,怕做得不好會被老師或者是同伴笑話,對於這樣的幼兒,我會多加鼓勵、表揚,讓他產生自信。我還會爭取家長的配合,請家長在家讓寶寶做小老師來教爸爸媽媽做早操,家長反饋到幼兒園時,我再大大的表揚幼兒,給予一些獎勵,這樣就更加激起了幼兒做早操的興趣。

在摸索中前進,會不斷探索好的方法,讓每個幼兒都喜歡做早操。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8

今天,有幾個孩子來得特別早,他們看到我放在活動室裏的大灰狼和小動物的頭飾,就自發地玩起了“大灰狼抓小動物”的遊戲。我便在一旁觀察。

遊戲開始了,“大灰狼”一出現,所有“小動物”都躲到了活動室的一個角落裏,相互擠壓着。馬上就有孩子覺得這樣不安全,提議道:“不好,會把小動物擠痛的',我們應該搭一個小動物的家!”很快就有幼兒搬來了幾張椅子,圍成了一個“家”。當“大灰狼”再次出現時,大家立即躲進“家”中。這時,“大灰狼”學《三隻羊》的故事情景,用腳踢、用頭頂“小動物”家的門,“小動物”們齊心協力頂住大門,還告訴大灰狼:“我們的門是用鋼筋水泥做成的,你撞不倒的,還會把你撞得頭破血流!”“大灰狼”摸摸自己的腦袋,不服氣地説:“我找個金剛鑽把你們家的門打個洞,再鑽進去吃你們。”説完,嘴裏發出“噠噠噠”的鑿洞聲。眼看“家”快不安全了,“小動物”們又説:“我們會噴出水來把你沖走!”“大灰狼”説:“我用大吸管把你們噴出的水裝進一個大袋裏,這樣你們就不能把我衝跑了,哈哈!”“小動物”們又説:“我們噴出火來把你烤熟!”“大灰狼”又説:“我根本就不怕火!”……這時,只見“大灰狼”趁大家不備抓起一隻“小動物”準備帶走,誰知抓的是一隻“烏龜”。這時“烏龜”把頭一縮説:“大灰狼,我變成了一塊石頭,讓你吃!”“大灰狼”一咬便齜牙咧嘴,灰溜溜地跑了。“小動物”們歡呼起來:“哦,我們戰勝大灰狼了!”

沒有劇本,沒有導演,也沒有事先排練,我不禁為孩子們的表演喝彩。他們的想象那麼豐富,創造力那麼強,玩得那麼投入、愉快,這樣的情形在教師主導的活動中很難見到。而這正是自發遊戲的魅力。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遊戲的機會,鼓勵幼兒自主選擇遊戲內容、夥伴和材料,支持幼兒創造性地開展遊戲,體驗自主遊戲的快樂和滿足。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9

在大班的一次教學活動中,老師發給每一個小朋友一張白紙,然後要求孩子們以“我的幸福”為題畫一副畫。按常理,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生活不可謂不幸福。想必孩子們能畫可畫的“幸福”該會多麼的多姿多彩。出乎老師意料的是,滿臉稚氣的孩子們竟紛紛嚷着説他們不幸福。那麼自然是畫不出的。這是在中央電視台的某個欄目上播出的真實一幕,不免令人錯愕。我們不清楚這些聲稱自己不幸福的孩子在他們的同齡羣體中究竟能有多大比例,乃至能否具有普遍性。然而,誰都不會否認每一個孩子都應享有童年的幸福。那麼,究竟是誰拿走了本該屬於這些孩子的幸福?實際上,拿走孩子幸福的事情並不鮮見地存在於現實中。當孩子們被功利化的意圖驅使着做完珠算背完唐詩練鋼琴時,孩子與同伴交往嬉戲玩耍的幸福就被拿走;當孩子們在“不衞生”的呵斥中丟掉手中的泥團和毛毛蟲時,孩子親近自然發現自然的幸福被拿走;當孩子在一驚一咋的恐懼暗示中收回攀高爬下的衝動時,孩子嘗試探索和冒險的幸福被拿走;當孩子吃飯時,在“不許説話”的教誨聲中,停下七嘴八舌的討論時,孩子自由暢談表達自我的幸福被拿走……

然而,更應注意的是,也會有以給予兒童幸福之名義而行拿走兒童幸福之事實:以物質上的百依百順一味滿足來縱容孩子的索取慾望和奢侈消費的虛榮,拿走孩子感受艱辛與挫折品味“來之不易,來則惜之”的幸福;以精神上的萬般嬌寵溺愛無度來加速孩子的自我膨脹與人格異化,拿走孩子在真實和平等中體驗人際理解和合作的幸福;以生活中的包辦代替無微不至來助長孩子的懈怠、嬌氣與孱弱,拿走孩子磨礪意志邁向獨立體驗責任與成功的幸福。

可見,錦衣麗服、華食美味不是孩子的幸福,昂貴玩具、豪華庭堂也不是孩子的幸福。孩子的幸福在自由的遊戲中,在獵奇的探索中,在無限的夢想中,在天真的歡笑中,在健康的成長中。

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實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責。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10

《給孩子過生日》

那天是朱秋然的生日,朱秋然的奶奶帶來了一個很大的蛋糕。

在班級為孩子過生日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很感激這些家長,感謝他們對孩子的用心,感謝他們帶給全班孩子的快樂。我總是很用心地切分着每一塊蛋糕,分享着孩子們的幸福,並把“分享”的理念傳遞給每個孩子。但總覺得這樣的慶賀方式並不是很妥當。為了給帶蛋糕的孩子過生日,大家不僅會為過生日的孩子唱生日歌,也常常會在這一天不自覺地對她忽略一些常規要求。對於過生日的孩子來説,會產生一種優越感,而其他孩子難免會產生“我也想這樣,我下次過生日也要到幼兒園來過”的想法。事實上有許多孩子正是這樣要求父母后才在幼兒園過生日的。孩子產生這樣的攀比心裏,對於那些不能在幼兒園過生日的孩子來説,他們就會表現地自卑,埋怨家長……

輕輕地唱着《生日快樂》的歌,我問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們這首歌是唱給誰的嗎?”坐在朱秋然旁邊的鄭汗大聲説:“今天是朱秋然的生日,當然是唱給她聽的嘍。”“這首歌是唱給所有今天過生日的孩子的,你們猜除了朱秋然小朋友過生日之外,還會有誰過生日呢?還有哪些地方的小朋友今天過生日呢?”我説“還會有其他班的孩子,還會有其他幼兒園的孩子,還有其他地方的孩子。”孩子們接着説:“還會有南京的孩子。”“還會有上海的孩子。”……我接着説:“還會有外國的孩子。會有美國的孩子。”孩子們接着説:“會有日本的孩子。”“會有英國的孩子。”……“那麼我們來為所有今天過生日的孩子唱一首《生日快樂》吧。”孩子們大概已經淡化了對應該是主角的朱秋然的羨慕吧,朱秋然應該已經淡化了今天過生日的那種得意或者是優越感吧,大家就像平時吃點心那樣分發蛋糕,享受蛋糕。看着朱秋然靜靜地等待着自己的那一份,就讓她過一個淡淡的生日吧,我也沒有請她這個主角來給孩子們分發蛋糕,因為我希望每個人都是主角,包括我。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11

在幼兒園的門口或家裏,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的家長幫助孩子脱衣服、換鞋襪,不讓我們的孩子做丁點事情,而孩子們則表現出一幅無所謂的態度,父母幫他們做的每一件事好像跟他沒有任何的關係,隨意擺動着身體 , 享受着公主皇帝般的待遇,揮霍着父母的愛。而我們的家長也樂此不疲、心甘情願的“服侍”着我們的寶貝們。

每次看到這些,總會感受到那些父母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愛,殊不知,這份愛卻也會害了我們的孩子。記得以前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父親在自己的屋後的地裏栽種了 20 棵桃樹。他的孩子看見父親在果樹與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個土坑,準備把半年積攢下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進去。這個孩子很好奇地問父親,“ 為什麼在果樹之間弄上個土坑,那樣有什麼用處。”“ 小樹正在長身體呢,不補充營養不行。” 他的父親滿眼憐愛的看着樹苗説。這個孩子也學着父親的樣子挖了兩三下,父親看見了説:“ 這樣不對,你挖的坑離樹太近了,你應該保持半個鋤把長的距離才可以。” 他的孩子反駁説:“ 太遠了,小樹還能吸收到養分嗎?” 父親卻説:“ 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麼多的養料,會把它 ‘ 肥 ’ 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於小樹一點一滴的進行消化和吸收,有利於根鬚生長。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鑽,這樣子小樹才能長得又壯又高。” 孩子父親的一番話,對這個孩子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後來這個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 ”

只有經歷了一些事情,孩子們才能明白故事的內涵,既要給予他人愛和關懷,但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他受益匪淺。愛得太近,或許就會變成一種負擔。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因為愛孩子就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要給孩子自由和動手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勞動中獲得快樂與幸福,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幸福的一生。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12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悦的一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為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麼我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台呢?

1、我們共同認為對於不一樣年齡特徵的幼兒要用不一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鍾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我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鍾愛玩遊戲時,我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我們能夠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我們扮演一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為幼兒帶給一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為不一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根據每一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麼、怎樣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

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我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13

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一個“智力大沖關”的環節。但是,每每到這個環節,教室裏的紀律……也曾多次想過去掉這個環節,可孩子們的興至極高。如果哪節課沒進行闖關遊戲,他們就會問:老師,這天為什麼不闖關了?我們都想闖闖關呢!於是便又將它留了下來。這天課堂上,又到了闖關環節了,如何讓未闖關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那裏呢?望着他們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我忽然來了靈感,説道:“誰是好孩子,老師的眼睛裏就有誰。”聽到那裏,孩子們立刻做好了,個性是那幾個調皮蛋坐的最好。我立刻表揚了他們,想當然,我們的環節很順利地進行了下去。之後,我又將此方法用於學前班,效果同樣不錯。

其實,每個孩子都願做老師眼中的好孩子,但是由於他們的性格差異,決定了他們的不一樣。而作為老師的我們,應及時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14

大班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剪紙練習,許多動手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可以沿線剪出各種圖案;幾個比較好動的孩子也逐漸能靜下心來參加活動。實踐證明,孩子在趣味性較高的活動中堅持的時間長。

本學期,雖然是新接的班級,可根據我對大班幼兒年齡學習特點以及日常的觀察、瞭解,發現這個班孩子們動作能力差異很大,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和促進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首先,我努力創設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環境。

在活動室的牆壁上,通過展示摺紙、剪紙範例示意圖、摺紙、剪紙細化目標以及粘貼剪紙作品,通過欣賞以及環境的潛移默化,逐漸孩子們對剪紙的興趣油然而生。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我還通過家園互動在活動室投放大量的有關剪紙的圖書,推薦和鼓勵隨時翻閲。

剪紙活動一開始對孩子來説困難很大,不是剪壞了,就是折錯了,常常是手忙腳亂。這時我就及時幫助孩子們找出原因,第一部不能折錯,要不就會前功盡棄。然後耐心指導剪法;另外,請能力強的孩子做榜樣,開展一幫一活動,效果挺不錯。

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後,孩子們能得心應手的剪出各種圖案。這時孩子們就會覺得沒意思,簡單的剪幾下,就放在一邊又去拿一張紙剪,這樣既浪廢紙,作品又沒有新意。於是我拿起一個窗花提議:“小朋友咱們來個“剪窗花”比賽好嗎?看誰剪的窗花與眾不同。”孩子們立刻高興的拿起剪刀,認真的剪了起來。活動結束後一看,孩子們的作品多種多樣,棒極了!

在剪紙活動中,我首先幫助孩子們克服困難;接着是堅持每天練習,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後是不斷變換剪紙的花樣,讓孩子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孩子們對剪紙活動的興趣有增無減。

因此,在剪紙活動中孩子們變得比以前認真、專心多了,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學習的堅持性。老師做事的態度直接影響着孩子們的耐心,沒有耐心的老師很難培養出有恆心的孩子們。同時,孩子們從老師的“表現”中領悟到了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

大班教師三月份隨筆15

“老師,小航又沒寫數學和英語作業。”

週一早晨剛進教室,課代表就搶着上前告狀。看看座位上的小航,正歪着頭,驚恐地看着我。

這是個有殘疾的小女孩。由於疾病,家裏沒錢醫治,本來清秀的小臉一邊大一邊小,牽連到鼻子也是歪的,右眼視力幾乎為零。殘疾和成績差,使這個孩子非常自卑,人前人後看不到她的笑臉,也聽不到她的聲音。前些日子,家裏湊齊了手術的錢,為她做了手術。術後回來,她辣黃着小臉,眼睛紅紅的,特別讓人憐愛。考慮到她的眼睛,我特許她那些日子不必寫作業。不曾想,一個多月過去了,視力恢復早就差不多了,她依舊不寫數學和英語作業,這兩科一直是她不喜歡的科目,語文作業也經常不完成。

怎麼辦呢?沉思片刻,我想出了辦法。

晨會時間到了。我微笑着走上講台:“同學們,今天晨會,老師要表揚一位同學,”孩子們睜大眼睛看着我:“咱們班的小航同學,眼睛做了手術,醫生不讓她長時間用眼,老師准許她可以不寫作業。可她在視力剛剛恢復的情況下,堅持完成作業。不能三科作業都寫,就寫一科,一科不能全部寫完,寫一部分也要寫,老師特別感動。”孩子們紛紛轉頭看着小航,流露出敬佩的神情。

小航看着我,一臉的驚訝,慢慢地,她的小臉紅了,悄悄地低下了頭。

臨近放學時,小航走到我跟前,“老師,我的英語和數學作業都補完了,語文作業等晚上回家寫。”

第二天早上,小航不但認真地完成了晚上的各科作業,還把前天落下的語文作業補上了。我又一次在班上有些誇張地表揚了她。從那以後,她基本能按時完成作業,偶爾也有故伎重演的現象,我總是微笑着“表揚”她,每次她都能及時地改正錯誤。時間長了,她各方面表現慢慢步入正軌,受到的表揚越來越多,人也開朗起來,活動課上經常可以聽到她開心的笑聲。

這一切,都源於那次甜甜的批評。原來,批評也可以是甜的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4md0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