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通用6篇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通用6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青年教師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通用6篇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1

“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它的亮度就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在照耀着學生面前的道路。”在一次的讀書分享會上,我被這一段話深深吸引。從而有緣邂逅《致青年教師》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後,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通過讀《再版前言》、《自序》,我瞭解到本書是作者吳非老師工作三十年來對教育工作的思考,他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我們青年教師少走彎路。全書內容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着讀着會讓人感覺特別的親切,宛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正在同我們青年教師促膝長談:生動典型的案例,是那麼的真實、親近,彷彿就是發生在我們班的故事。

清楚地記得剛接手這個新班時的一幕幕,對學生性格的不瞭解,學生課堂上紀律鬆散、調皮搗亂,學生課後作業拖拉、欠交,學生考試考的不好……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惑着我,讓我感到諸多的不適。我如坐鍼氈,眼前一片迷茫。心中想到一條捷徑“多讓他們做題目”。於是課後,我花時間去找題目,課堂上,我一邊讓學生們做題,一邊拼命地講解,自己覺得各種題型都反覆練習了,學生應該不會太差。可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很多的學生考起試來,還是不會寫。我質疑自己,我不是都講到了嗎?那又是哪裏出了差錯呢?懷疑學生,是基礎不紮實還是課堂上根本沒理解?為什麼還是不會呢?原來一切都是我自以為,我自以為我講到了,學生就應該會,可是學生根本沒有理解。好比吃飯,沒有經過咀嚼,怎能消化。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教育的特徵是“慢”,教育是“慢”的事業。把所有的知識一下子塞給學生,把學生的大腦當作裝知識的容器,學生會精神疲憊,導致喪失興趣,甚至厭學。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能揠苗助長,急於求成。

讀完整本書,我感受到了吳非老師的智慧與大氣,感受到了大師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踐行着不平凡的理想。我清楚地認識到一位優秀的教師應有寬廣的胸襟,敢於追求理想,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

一、擁有寬廣的胸襟

“教師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優秀教師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樣遼闊,如同長空一樣高遠。只有教師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樂園;他所教的學生,才會愉悦的開墾自己的心靈。”教師在教學中不光是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還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擁有愛心、耐心,寬容對待。如有學生遲到了,別為難他,讓他進教室。因為學生遲到了,內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門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氣啊!教師用寬廣的胸襟對待學生以及身邊的人,無形中透露着教師不凡的氣度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將春風化雨般滋潤着、影響着學生,學生也將心胸開闊起來,不自私,不與別人斤斤計較。

二、敢於追求理想

我們的學校是個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成長記錄本》是我們學校追求的特色之一:首頁安排了“我的理想”專欄,學生用稚嫩的語言表述着自己的理想,每每看到,都能觸及我的心靈。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可愛的孩子,我們所從事的是基礎教育,我們應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吳老師談到:“理想讓我活着。如果沒有理想,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種職業也會是無趣的。人的選擇如果過於現實,必然領略不到詩和夢的美”。這句話給我啟發很深,教育是理想的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人格。教師不要受外界浮躁之氣的影響,把功利心帶到學校這片聖潔的土地上。我們應該更注重人的教育,給學生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讓我們一起心存美好、心有理想,去領略詩和遠方。

三、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實,到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就看你持一種什麼態度,就看你有沒有發現的智慧。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向名師學習,向有經驗的長輩學習,向網絡培訓平台學習……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一定要熱愛學習。讀書就是學習的最佳途徑,一位愛讀書的教師,從內到外彰顯着獨特的氣質,散發着與眾不同的魅力。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博覽羣書,用親身行動喚醒學生的讀書慾望,點燃學生的讀書熱情。我們的教師千萬不要成為那個只喊學生讀書而自己不讀書的人。近年來,我校加入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通過語文主題學習,我們的課堂結構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語文課上,我們遵循“三講三不講”的原則,注重“一課一得”。如《小英雄雨來》一課,全文篇幅長,常規備課關注:環境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描寫;把握重點語段,感受人物品質……我們在整合備課時,進行了合理的取捨,把這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長文短教,把握重點語段,感受人物品質。學習方法是看全篇,抓重點。教學流程:激情導入,理清層次——品讀重點語段,感受人物形象——迴歸全文,梳理層次關係——拓展閲讀(語文主題叢書《巧送藥品》),強化學法——簡單總結。這節課上,學生2/3的時間用在了閲讀上,課內閲讀量增加了一倍,從兩篇課文的學習中充分感受到了英雄人物的品質,語文能力從閲讀實踐中得到了提高。

追尋着吳非老師那束光,品讀着《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讓我如沐春風,使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心懷理想,不懈追求,追尋心中的那片光,朝着教育的理想不斷前行!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2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穫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閲讀。於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捧着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歎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爆發了,他居然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着學生流淚。老師説,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鬆,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後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説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過去,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後偶爾會習慣性地問學生一句:聽懂了嗎?有問題嗎?學生都會説:沒問題。這時,我會很滿足地以為學生已經消化了知識,課堂教學進行得很順利。但是,讀了吳老師的書,我在想,學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嗎,還是他們缺乏問題意識,提不出問題啊?有句話説: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記得以前有位老師,很喜歡學生問他問題,每天的作業就是讓學生對他的學科問一個問題。還有一位老師,要是學生問他一個問題,就獎賞一根棒棒糖。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基礎教育階段我們到底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呢?難道僅僅是學會解題和應付考試就足夠了嗎?顯然不是,鼓勵學生髮現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沒有問題”才是大問題。

通讀吳老師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愛換來了愛。他不僅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吳老師很講究語言藝術,一般老師找學生談話,都會説: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或者跟我到辦公室去。但是吳老師則會對學生説: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前後兩種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聽了前者的表達,心裏可能會默默地緊張,是要到辦公室被批嗎?心裏踹踹不安。而吳老師的問法,不僅體現了師生平等,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就學會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吳老師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很尊重學生,心裏裝着學生的心。

合上書頁,默默回味着吳老師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吳老師的人生觀和教育觀。融入心中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的理想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和理想教着、學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吳老師一樣。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3

當我利用一週的時間讀完《致青年教師》此書時,我不禁拍案叫絕。在書中,作者吳非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這種精心的文字創設,實在令人折服。讀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着你是一個成熟、理性的教師!

書中《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一文中寫道:“哭泣與落淚未必是軟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衝動,因為你的仁愛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長太息以掩涕兮’嗎?魯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為斯民哭健兒’嗎?”作為教師,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應該有情感宣泄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着學生的面流淚呢?教師是孩子們的指引者,我們應當引導他們認認真真地關注,並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記得20xx級二班的孩子們畢業前對我説過的那句話:“老師,和您分別的時候,我們都不準落淚。”我微笑着告訴孩子們:“我一定會落淚。那種情況下,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其中一個孩子用異樣的眼光看着我,並且問我為什麼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激動地説:“與每位孩子相處了六年,這六年之間的情感,用文字都難以描述,何況是在現實中。你們馬上就要離開我了,叫我無動於衷,我怎能做到呢?”畢業典禮快結束時,孩子們唱起了李俠老師編寫的那首《情誼》之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淚了。孩子們與我分別時,使勁地擁抱我,也落淚了,而且久久不肯離去。一個人的閲讀積累只有越豐厚,他的人生感悟力才會越強。教師的閲讀經驗、人生的情感體驗一定對學生有極強的啟示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愛、悲傷與失望,真實地坦露在孩子們的面前。

在《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篇章中作者講述道:“語文教育除了教學生能正確使用母語,還應當有更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在創造性地使用母語和發展母語文化的過程中,懂得愛,懂得美。如果沒有這樣的追求,語文學科也就不成其為基礎學科。”蘇霍姆林斯基説:“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細細咀嚼一番,我覺得這段文字説得很在理。我們的教學不僅不能脱離現實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為了孩子們的長遠利益及精神追求。歲月悠悠,光陰輾轉。每一門學科的教學不要一味地為了考試。短短的學業路程中,我們不能讓孩子們覺得腳步太沉重,心靈不快樂,更不能讓孩子們再回首,就有滄海桑田的感覺。人生的意義,應該是心靈的富足,靈魂的怡然。請給孩子們的心靈更多輕鬆與自由的時間,拋棄那極度功利的教學評價標準,讓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引領之下,追求詩意的人生吧!

教師在和學生的接觸中,必然會把自身的價值觀傳達給學生;如果為人處世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常識,對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視無睹,怎麼能當教師?當校長?一開始有道德情感的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教育者的思想低俗與言行粗俗。這是《教師的人文素養比業務跟更重要》中的一段文字,從中我感悟到教師的思想、品德、才華、修養對於孩子們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在與孩子們交流時,那副寬容可親的面容和心態會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令人輕鬆愉快的事。孩子們面對這樣的教師,更能傾訴心中的煩惱與夢想。

書末,作者在《讓我回到童年》文章的篇末中説道:“孩子們本當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驚醒他們的夢想。做過夢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夢想的孩子也會永遠幸福。人如果過於現實,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瑣。”想想看,如果我們每天都能與一羣願意給我們分享他們在家裏喜歡玩什麼玩具,看什麼電視節目,玩什麼遊戲,讀什麼課外書籍、什麼東西最好吃的孩子在一起,我們會不善待他們,善待自己嗎?我們要清楚地明白:小小年紀就懂得生活的孩子是精緻的。適當的環境教育,更能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及同情心,那是教師講大道理也無法取代的。儘管我們教師已是成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失去的東西太多,但我們永遠不要失去飽滿的熱情,無論是對待自己的事業還是對待家庭,都要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如果愛的暖流在心中不斷地湧動,就能像甘泉那樣滋潤身邊的孩子們及家人們。每天到校,我們都應用自己充滿愛的笑容給予孩子們一份好心情,並用愛的魅力將教育教學工作幹得出色,讓我們的人生多一份快樂!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4

當我打開《致青年教師》,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為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教書,喜歡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樹立服務意識 因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務精神的教育。服務不僅僅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種獎品和一句讚揚,真正的服務應該在課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了;課堂上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了;你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式了沒有?學生這節課有發展嗎?這種隱性的服務理念應該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服務。

二、要學會感恩 只有具有感恩意識的人,才具有奉獻愛心的精神。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感謝社會給予我的這個崇高而又偉大、穩定而又令人羨慕的職業。教師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謝在各個崗位上做奉獻的納税人,無論是工人還是個體勞動者。既使他們起早貪黑,生活無着落,也在為我們提供着經濟保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教育他們的子女。第三,要感謝我們的學生及其家長,因為教育的產品是服務而不是學生,而購買這個服務的是家長,家長是學校的上帝。而消費者才是推動產品不斷更新和質量提高的最強大的動力。所以,感謝家長,因為他們的選擇,我們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機;因為他們的選擇,才為我校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基礎。第四,要感謝我們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邊的每一個人。

三、學會學習,學會讀書 教師是最需要讀書的職業之一,教師要教好書就必須多讀書。魏書生國中畢業,卻達到了融合貫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養他的是書籍;李鎮西在被問及為什麼有這樣的成就時説:我就是比別人早讀了一些書,多讀了一些書;蘇霍姆林斯基更是認為,集體的智力財富之源,首先在於教師的個人閲讀,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的愛好者。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教育匱乏、蒼白的狀態,才能“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才能妙語連珠,引經據典;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把陽光散佈在別人心裏;讀書,能夠使教師思考人生,改變孤獨、麻木、灰色的人生狀態,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層次,才能賦予課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賦予課堂蕩氣迴腸的藝術魅力,才能不用再談“職業倦怠”。

四、關注細節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我們行為永遠的準則,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考慮孩子們投在我們身上的目光,應該考慮我們該給孩子們展現些什麼。我們應該關注我們言行中的細節: 表現出我們的激情,因為激情不僅會被感染,而且是一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展現一種好的態度,表現出你的喜愛、關心和尊重,因為態度是會影響的。 我們的事情別總讓學生做,因為孩子們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嗎?我們會着裝整潔、得體、精神,言談、舉止文明,因為孩子們是會觀察和欣賞的。 升國旗時我們會肅立、行注目禮,因為孩子們也關注你的熱愛和信仰。他們有了信仰,我們才好教育。 我們一定不會在教室和學生集會場所吸煙,接打手機、喧譁,更不會隨地吐痰,亂丟雜物;一定會遵守交通規則;更會保持辦公室整潔。因為公共衞生、公共秩序的維護,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是會跟我們學的。 我們是能夠尊重學生人格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和孩子們的尊重是相互的。 隨手關燈、隨手關緊水籠頭是不難的,節約紙張、愛護教學工具是自願的,我們節約的習慣是帶給孩子們最樸素和最美好的禮物。 遵守時間,遵守諾言。我們對規定和允諾的實現,帶給孩子們的將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體驗。

五、錘鍊業務 説我們是“青年教師”,“青年”説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學,也説明我們有精力去學;“教師”説明要傳授知識,更説明我們需要有更精湛的傳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藝術。我們青年教師應該對自己負責。作一個青年教師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我們經常在實踐中學習,學習中老年教師中多數人對工作的發自內心的熱情和豐富的業務經驗;但又不滿足於同他們的競爭——作為青年人有理由對業務的質量有更高的追求;業精於勤荒於嬉,我們會時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頹廢與懶散,永遠沒有滿足之時,就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的教學還沒有盡善盡美,我們需要更多的錘鍊。 我們會備好每節課,參與好集體備課。我們的從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來源於這裏。 我們會互相多聽課,青年教師楊恆奇説過:“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由人及已會很有收穫。 我們會關注孩子們的每一本作業,因為他是孩子們學習收穫的晴雨表。 我們會嘗試着改變,讓我們的教學方式逐漸讓孩子們喜歡,讓我們的教學成果更加豐碩。 我們在腦海裏總會有一個信念——做名師。併為它做好每一個細節。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5

最近,非常有幸的閲讀了吳非老先生的《致青年教師》這本書,這本書是吳非老先生告別講台之作,講述了他一生的教育經驗。剛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期待去看,因為我認為書中會出現一些空洞的教育學理論,看得累還深奧,同時收穫也甚少,所有遲遲沒有翻開。説實話迫於任務我打開書,翻看了序言和目錄,我發現序言的語言很貼近生活,平實淡雅,目錄也很新穎,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話,並且讓我很有興趣去繼續閲讀。文章中,老先生描述了一個又一個親身經歷或是身邊的真實案例,讓我不禁地去聯繫自己的教學,如同身臨其境。捧着這本書就好像在與老先生促膝長談,所以每天在累的時候閒下來的時候閲讀便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有六章,分別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吳非老先生的這本書是一本有思想、有靈魂的書,是一本能啟迪人們思考的書,是一本有智慧、有力量的書,為我今後的教學生涯引領了方向,指明瞭道路。下面我就談一下這本書最讓我感動、讓我思考、給我啟發的語句。

"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樣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這段話對我感觸很深,教師的胸襟就如同寬廣的大海,而學生就如同自由自在的魚兒,海有多大,魚兒自在遨遊的空間就有多大,海有多深,魚兒遨遊的本領就有多多。我不是一個胸襟開闊的老師,我也曾心胸狹窄過,也曾與學生置氣並且口出狂言,也曾因為學生氣我而去找學生麻煩,可是當我看完老先生的這篇文章這段話後,我反思自己的言行,你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你何必要為難學生讓學生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呢?你都沒有做到為人師表你又為什麼要學生尊重你呢?你都沒有一個教師該有的廣闊的胸襟你又為什麼要求學生做到大氣,面朝大海、仰望星空呢?你只是一個平凡的老師,而你的學生也只是平凡的學生,你要想要你的學生頂天立地,你就需要擁有博大的胸襟。我想我會做到的,我會讓我自己的學生去開墾自己的心靈,去建造精神家園。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也感觸很深,因為我感同身受。我是一個眼淚窩子很淺的人,經常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流眼淚,可是我基本不在學生面前流眼淚,但是也有一次實在控制不住的時候。那時我帶一個班級的班主任,班級總是有同學早上遲到,當時學校有規定,遲到的同學是要扣班級分的,一個月下來我的班級因為遲到被扣了10分,在學校教職工大會上我被點名批評了,那一個月我的班級成了全校遲到學生最多的班級。會後我特別傷心難過,難過的是學生不爭氣,傷心的是學生都為各自私利而沒有為班級利益着想。帶着這種情緒我回班級了,看着一雙雙眼睛盯着我看等着我説什麼的時候,我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同學們紛紛問我怎麼了,我把會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學生,學生們都若有所思的不説話了,只有幾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用有趣的話逗我開心,今天的這一切就這樣過去了,我什麼都沒多説也什麼都沒多做。可是讓我欣喜卻又驚訝的事情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接下來的一學期發生了,再也沒有學生遲到過。這件事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先生所説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又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是的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合上書,回憶着書中吳老先生寫下的一個又一個耐人回味的小篇章,每一個平凡而又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了吳老先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讓我的感情久久不能平息。吳老先生的文字讓我在他平凡的語言中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有了繼續努力前行的動力。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我會始終努力着、思考着,幸福的靜待花開。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6

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那用心靈記錄的文字,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洗腦,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非老師教育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的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其中有一段文字説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一個十七八歲的學生行為自私乖戾,而家庭又特別放縱他,那麼這名學生一般也很難有什麼發展。也許只有在成年後遭受重大挫折,或是有了“頓悟”,才可能有轉機。 ”

我們經常説:“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範。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説: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為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翻到本書的第六輯《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滲透着吳老師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們的教育是培養人的,這句話來自於《像抬眼一樣升起的白旗》。“那旗幟不是蠱惑人心的紅色,不是時髦的綠色,也不是空靈的蔚藍,而是一塵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潔白的旗,正在像太陽一樣緩緩升起。”當我讀完《像太陽一樣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這句話中,他這裏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負責,勇敢,堅強,自信,珍愛生命,純真愛情……我們為師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做好我們自己,用我們的人格影響我們的學生,就如同吳老師所説的:“你是教師,你今天種下什麼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麼樣的花,結什麼樣的果。”

讀完85篇文章,85個小故事,在融入心裏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

讀吳非的書,很容易被裏面一種積極向上的東西打動着,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會,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確實需要常常讀上這樣一些書來盪滌自己的心靈,撥開身邊的迷霧,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堅持自己該堅持的,改進自己該改進的,然後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這就是吳非老師書給我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4r2y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