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1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不會進行教學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最多隻是狹隘經驗的累積;能夠堅持不斷教學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不斷增長。”然而,很多體育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反思時卻很茫然,不知道對課堂教學哪些事件進行反思,認為自己或他人的教學實踐沒有反思的價值。這就直接導致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往往流於形式,沒有實效。那麼如何改變普遍體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比較差的這種狀況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以“廣泛閲讀”為載體,提高體育教師的反思理論水平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這樣評價體育教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介武夫而已”。雖説這句話略顯偏頗,但也折射出部分體育教師的不足之處――讀書少。體育教師讀書少,眼界不夠開闊,理論水平不夠高,這也正是制約我們體育教師進一步發展的一大瓶頸。

讀書多了,眼界開闊了,理論水平也就高了。反思就有了方向,反思就有了深度。所以,要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我們體育教師要多讀書,廣泛閲讀是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礎和源泉,廣泛閲讀有助於提高體育教師的反思理論水平。

1.讀教育理論書籍

一個好的教學反思是對課堂教學事件的深入分析,傳遞給人們一種價值選擇,同時能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這背後離不開較強的教育理念作支撐。有些教師不能很好地進行教學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體育教師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有選擇地閲讀一些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教育理論書籍。比如,讀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還有《體育教學論》《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等,可以進一步拓寬自己的教學視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視角來解讀和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2.品名師課堂藝術

除了讀教育理論、專業知識等,體育教師還要讀人,品各類刊物中名師的教學藝術、教學經驗等。

我市的體育學科教育相對於體育教育較發達地區,如上海、江蘇、杭州……無論是教師素質,還是培養的學生素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多多揣摩他們設計的課堂,才能在本質上迎頭趕上,減少差距。筆者幾乎用心研讀每期的《中國學校教育》《體育教學》等刊物,書本比較全面地展示各地優秀教師如何把握新課程的理念並落實在課堂實踐中,展示他們如何理解、把握和處理教材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無論是現在教師極少關注的廣播操教學,還是似乎早已被遺忘的隊列教學……還有耳目一新的創編遊戲。書本以名師視點闡述他們的理解和思考,接着以精彩的課堂案例加以點破,最後通過專家“深度對話”為我們作引領。令筆者愛不釋手。

體育教師如果能長期接受先進理論的薰陶,享受崇高人格的陶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教師在上課時就會遊刃有餘,進行反思時就會更加精闢、獨到!

二、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增強體育教師的自覺反思意識

體育課堂是我們體育教師的主陣地。只有抓住課堂,認真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因此,提倡體育教師要做到課前、課中和課後都要進行教學反思。

1.課前反思

課前反思是國小體育教師打好課堂成功戰的首要環節,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查缺補漏的過程,也充分體現了教學新理念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一個微過程。體育教師只有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預期達到的教學目標、效果等都瞭然於胸,才能使40分鐘的課堂順利而且高效地進行。

初步撰寫完教案後,體育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仔細自我發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等,把這些思考記錄下來,通過備註的形式標註在教學設計空白處。如,教師在前滾翻教學時,課前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團身緊、滾動圓”的技術動作掌握上有難度。教學時,設計了“看誰最有本領”為主題的夾繩子練習,要求作一個前滾翻同時繩子夾在腹部、下顎不脱落,此時,孩子們興趣高盎,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本領,練習時自然地團緊身體,既減少學生無效、盲目作前滾翻的過程,又使整節課融會貫通,充滿新知學習的巨大快樂。而這一切完全得益於體育教師課前所思、所想。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反思,也是極易被忽視和不值一提的環節。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的一個微妙過程。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尤其是體育課堂是突發事件的高發地,教學中的“意外”更是層出不窮,因此,給體育教師的課中反思意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要及時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怎樣應對策略與措施更有效”等。

如,在一次校本教研公開課上,李老師在場地上用小墊子擺成了一個半圓,準備課堂練習用,正在做準備活動時,忽然來了一陣風,把擺好的墊子全刮亂了。聽課的老師想上前去幫忙,都被上課老師婉言拒絕了。只見他用口令指揮學生兩人找一塊墊子圍成一個半圓,並把剛才的準備活動全部改成坐在墊子上做,雖然動作有點簡單,但學生對這種新的練習方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李老師在突發事件面前急中生智,沉着應對,化被動為主動,彰顯了李老師過人的課中反思能力。

3.課後反思

教學是一門活的藝術,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一個個有着鮮活思想的國小生。教學內容的完成高效與否,往往由國小生身心直接參與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決定。所以,教學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教師預料以外的“意外”。因此每次課授完後,做到每課必思、每課必想,需要教師把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課堂出現的閃光點等及時記錄下來,進行認真的剖析、思考,設計新教學,以增強實際教學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自身教學反思水平的目的。

A.反思成功之處:一節課上完後總有成功的地方。如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情境創設;有效的課堂組織;及時的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

B.反思不足之處: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對待。如:教學時比較顧及離教師比較近的孩子,而那些離教師比較遠的孩子就會被忽略;教師的示範面沒有充分考慮全體學生;隊伍的調整很繁瑣;各環節時間上沒掌控好;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手段不恰當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去作深刻反思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工作的前車之鑑。

C.反思學生學習中的困惑之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反思一下自己對教材挖掘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徹;課堂上把握是否合理;對學生學情和已有知識是否瞭解。抓住學生的困惑,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判斷問題難度的大小,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然後對症下藥,今後教學效果定會十分明顯。

D.反思教學中學生創新性見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體育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獨特見解,並將學生的好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可打破教師固有的思維定向,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E.反思教學再設計:每教完一節課後,教師就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並進行必要的歸類和取捨,考慮各環節下次的教學思路,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教學藝術芝麻開花節節高。

三、以“教研活動”為紐帶,培養體育教師共同反思的習慣

隨着國小體育教師隊伍的不斷強大,隨着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區裏區外大大小小的教研會輪番上演着,以教研活動為紐帶,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交流等,培養體育教師共同反思的習慣。

1.專家引領,共同反思

專家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解剖我們的課堂,他們的闡述不僅在理論上支持教學一線的體育教師,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體育教師要抓住每一次外出學習機會,細心體會,用心揣摩,反覆推敲,取其精華,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在平時的區內各種教研會中,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一線專家,如體育教研員、各級名師、學科帶頭人。需要教師自己學會多請教、多學習,才會有專家和教師的語言的碰撞,思想的交流,真正的成長。如每次的區內體育教研會,教研員會前佈置教研任務並安排幾位有着非常豐富課堂教學經驗的老師作為觀察團。觀察團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着手,關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難點把握,教學方法的運用,練習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語言,練習時間和次數等元素進行鍼對性的評價。並要求每位聽課老師撰寫聽、評課分析報告,進行點評和互動交流,最後教研員進行總結和引領。這樣,課堂中存在我們教師心中的疑難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煙消雲散了。看來,我們的想法畢竟粗淺,離不開專家的引導。

2.同伴交流,共同反思

進行教學反思,光靠個人的獨立思考是不行的,同伴交流可以激發思維的火花,同伴交流時的表達可以讓思考的問題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重要的是,從同伴交流中得到的啟發和再思考,又可以隨手記在課本或者教案的旁白處。因此,同伴交流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組成部分,同伴交流是對教學反思的提煉和昇華。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國小體育教師組內更多的是通過磨課進行同伴交流。同伴要上公開課,先是在體育組內進行磨課幾次,通過組內教師的共同關注、共同交流,尋找課堂的創新點,大夥兒一起找問題、解決問題。如,今年一位新教師在我們學校掛職學習,要上一節新教師的彙報課,顯得非常重要。為了能讓新教師在教學中大放異彩,我們組內體育教師出謀劃策,羣策羣力。從教師的語言和體態,從課堂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過渡語,每一個細節。最後的定稿都是在我們每位教師的交流中誕生的,結果實屬不易。正是應了這句話:“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只有這樣,將專家引領和同伴交流碰撞產生的智慧進行沉澱、消化與吸收,力爭將這些智慧內化到教師的思想裏,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總之,培養體育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體育教師只有做到廣泛閲讀書籍,提高理論水平;平時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於捕捉靈感的火花,逐漸養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進行思考和創造性見解的習慣,才能使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發展,體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2

今天講了第八單元的第四篇課文《火車的故事》,講過本節課感觸還是挺深的。本文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愛好科學的興趣。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之前幾乎都沒有接觸過類似於關於火車的科學知識,講起這篇課文就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

這篇課文總共有六個自然段,今天講課文的模式還是按原來的老規矩。我先讓學生聽準字音、把自己弄不明白的字音先在課文裏面圈出來同時認真聽老師完整的讀一遍。第二次就是讓學生跟老師一塊讀課文,在跟老師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讀準每個字音。第三次讀課文時是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然段標上去,並且把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我會認”和“我會寫”裏面的生字要求學生在課文裏面圈出來,然後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如:這篇課文主要出現了哪兩個人物?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火車?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讀準每個字音,讀通順每句話,完整的讀過課文後讓學生把老師要求的任務完成,本想着學生只要順利的把以上問題解決了,這篇課文就差不多解決了一大半,可誰知老師的預設和課堂的生成完全是兩碼事。可能是由於學生年齡小的原因,班裏有一小部分學生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比如在學習《火車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時班裏的情況是這樣的:我自己先讓學生們自己閲讀第三自然段,然後提問學生:你從這個自然段知道了什麼?接着提問:你能向其他同學簡單介紹文中提到的三種類型的火車嗎?然後再問問班裏的學生們都喜歡哪一種火車?並且問為什麼?那麼同學們還知道有什麼樣的火車?給班裏的其他學生介紹介紹。設計這個教學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鍛鍊總結歸納的能力,另外就是讓學生總結歸納後自己主動與班裏其他同學分享一下自己答案,這樣也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火車的故事》是一篇常識性的課文,這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做一下必要的課外補充,最好能加上相應的幻燈片這樣才能提升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否則語文課堂便會十分枯燥乏味,如果語文課堂缺乏趣味性的話低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會很容易跑神開小車的。所以,無論是怎樣的課堂老師都要費盡心思、想盡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3

由傳統經驗型向專家型教師發展,是一直困擾着廣大教師一個相當沉重的話題。其實,教師作為專業成長的主體,其主動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羣體中,大多數熱愛教育事業,都有一顆積極進取之心,迫切希望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理想,體現生命的價值。但在教師中流傳着的一句話——“醫生越老越吃香,教師越老越不行”,卻不由得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儘管話説得有點過頭,但由此也可知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教師的專業成長自然需要各級行政機關、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但關鍵還是取決於教師自身。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也苦苦追求了近20年,有失敗的傷痛,也有成功的喜悦,雖離專家型教師還很遠,但自已心懷教育,情繫學生,正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穩步前進。而從中感受最為深刻的是,教師要使自己有所發展,就必須養成思考的習慣,擁有一顆時時反思的心,只有如此,才能不隨大流,才能使自己有個性地發展,才能始終站在課改的風口浪尖上,使自己真正與新課程同行,與時代共發展。筆者認為,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現結合個人的實踐,談一下這方面的做法、認識與體會。

一、通過課後反思,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打造自己的教學藝術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課後加以反思,就能不斷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儘可能地揚長避短。因此、在平時執教的每一節課後我都堅持課後反思,除了寫好每節備課後的教學一得外,還專門準備了筆記本作為“教學反思錄”。幾年下來,收益匪淺。以下是筆者所寫的一則教學反思,以供同行參考:

“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學得比較順利,基本完成了知識教學的目標,但細細想來,總覺得與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學生是怎麼知道可以根據國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來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的?學生又是怎麼想到用裝水或裝沙的方法來實現圓柱和圓錐的相互轉化的?

2、學生是怎麼知道只有用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才能發現兩者體積之間的關係。

3、學生雖經操作找到了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體積之間的關係、但這都是在教師的“精心安排”下,在教師的想當然情況下產生的,這能算是學生的探究實驗嗎,學生在操作中產生的心理感受及體驗深刻嗎?

4、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為什麼不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進而展開對問題積極主動的探索呢?學生的主體地位真的確立了嗎。

5、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為什麼仍處於主宰地位?教師到底該怎樣參與學生的學習呢?

一系列的問題竟一股腦兒地向我襲來,我沉浸在無盡的慚愧與困惑之中,並開始不斷地思考,試圖尋找到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因為,我深深地覺得在這些問題的背後存在着以下一些教學上的偏差:

1、教學思想上還沒有真正確立以“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教學觀,課堂缺少應有的生氣與活力,沒有賦予課堂生命的意義。

2、教學關係仍是以“教”論“學”教師還沒有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課堂氛圍。

3、師生關係仍沒有得到明顯改善,依舊是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真正確立。

4、教材處理相對保守,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教學重心仍放在知識結論上,探索過程沒能充分發展,缺乏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及態度情感等的培養。

從上面這則反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寫課後反思的優點:第一,能及時發現問題,針對性強.言之有物;第二,能及時溝通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第三能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養成冷靜分析思考的習慣,使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第四,能及時積累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素材。這些無疑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極大有利的。

二、通過學習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藴

“終身學習”已是當今讓會對人的基本要求,作為教師更不能例外,因為教師承擔着艱鉅的育人任務。在快速的知識更新以及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背景下,教師如不注意不斷地學習,是很難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鑑於此,所以我充分利用時間,堅持每天學習。我參加高等教育函授先後獲得了大專及本科畢業證書,並如飢似渴地閲讀各種教育教學雜誌.還不時地去買教育教學方面的專著加以研讀。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書上寫的東西並不一定是真理、有些甚至是錯誤的。於是,在學習中我不時地進行反思,在書中實現了與作者乃至於專家的對話。

例如,最近在一本教學雜誌上看到一則有關“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教學案例,在學習並反思該案例時,發現執教者在對待新課程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極端做法,於是就作了以下反思:(1)數學教學非要生活化嗎?能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當然是好事,但並非所有數學知識的教學都要生活化,而應具體問題具體對待;(2)算法越多越好嗎?在教學中我們下能把求異簡單化,不應為求異而一味地追求算法多樣化;(3)教師的主導作用能丟嗎?教師牽着學生走當然不對。但在課堂上教師被學生牽着走也是不科學、不現實的。

顯然,通過這樣的不斷學習和反思,既可以使教師廣泛地領略到各種教學信息,積累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能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地得以提升,使教師能以一位智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出現在人們面前。

三、通過交流反思,可以及時聽取他人意見,糾正不當的'做法與想法

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孤軍奮戰往往會多走歧路,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並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認識得以不斷地提高。教師不但可與同事交流,也可與專家交流,還可與我們的學生交流。

1、樂於與同事交換意見。

例如,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我曾很不以為然,認為還不如粉筆、黑板來得方便實用,但在一次與同行的交流中,卻使我感觸頗深。這位同行在肯定了我的一些看法(如有的課上教師常被課件束縛;有的課上動不動就是課體.卻沒有讓學生看書等等)後,説了以下幾個觀點:(1)在實施教育現代化的今天,多媒體的使用一定要推廣,每一位教師都能製作課件;(2)對於在課件使用過程中的不當之處,應逐步加以糾正;(3)課件資源應共享,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課件並不一定要自己製作的。我聽了之後,對自己原先拒課件於千里之外的想法進行了反思,發現了認識上的不足,重新端正了對使用媒體課件的態度。於是我積極投入到了課件製作及使用等方面的學習之中,從而使自己又多了一項教學的本領。

2、大擔地與專家進行零距離接觸。

教育教學上的專家一直是一線教師所崇拜的人,但在以往的教學公開場合上,筆者總覺得專家是那麼的高高在上.使人敬而遠之;可喜的是,在最近的幾次教學公開活動中.我們的專家能走下講台。以更平易近人的態度走到教師中間,與教師交流。於是,我有幸實現了與專家的零距離接觸。如在不久前的一次公開教學活動中,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潘小明老師先播放了一個教學片斷,然後就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同與會教師作了誠懇的交流:(1)您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情境嗎?(2)您認為這個引入的教學起點是什麼?(3)這樣的教學起點合適嗎?教學起點是高還是低好您認為開放性的問題有什麼價值?(4)您認為在這段引入中學生的肢體活動(包括説話)與安靜思考之間的關係是否適當?教師是否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觀察?(5)您認為是否要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內容完整地表達出來?為什麼?與會教師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我也對一些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由此,在專家的啟迪下,使我茅塞頓開,並催生了我新的反思。

四、通過研究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向研究型教師靠攏

“教師即研究工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師要想獲得持續性發展,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須在自己的從教生涯中進行不斷地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一線教師常把研究看得很複雜,認為那是專家的事。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從某種角度説,我們的教師更具有研究的條件,因為我們深入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同時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到“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的道理。作為教師中的普通一員,我積極參與學校指定的課題研究。另外,我還自己確定課題進行研究,如《國小數學活動課之研究》、《國小數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探析》等分別在省教育廳主辦的《教學與裝備》上發表。我還積極參與學校的課題研究如《國小數學實踐課的研究》、《學科教學目標素質化的研究》、《農村國小運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研究成果均獲得專家的好評。我還及時進行經驗總結,撰寫的論文《農村國小新教師培養的研究》、《淺談創新型教師的基本素質》、《喚醒數學課堂的人文價值》、《運用新理念教活舊教材》、《新理念下國小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等在各級比賽中均獲得一等獎,並在教育教學雜誌上發表。通過這些研究,給了我很多啟發與幫助,使我感悟了許多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並使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有力的提升。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相信自己,只要行動起來,就一定能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甚至於成為一名專家型的教師。

以上只是筆者一些粗淺的感受,也是微不足道的。我知道,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將不斷地在學習中認識自我,在反思中挑戰自我,在實踐中超越自我。老師們,讓我們相互勉勵,攜手共進吧!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4

一、現代教育需要一種科學的創新的反思性教學

反思,原為唯心主義哲學概念,指對思想本身進行反覆思索。後來泛指對某些事物或過程的重新回顧和認識。人之反思,古今皆有之,它是一種文明程度和個體成熟與理智的標誌,古有“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之言,今有“反省”“檢討”和“人貴有自知之明”之説。反思,首先是思想界和知識界關於元科學(?)研究的一種理念與方法,後來移植於教育教學,便產生了反思性教學。筆者認為這種移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是教育科學自身發展與進步的一種標誌。誰都知道,教育是面向生命的事業,是追求人類文明進步和科技發展的偉大理想的事業,因此是不容許隨意發生錯誤和問題的事業。要做到不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就要學會預防錯誤,繞過錯誤,那麼辦法是什麼?其一就是反思。只有經常不斷地反思,科學地 反思,把反思運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才會實現以上目的。反思,從回顧總結入手,從遺憾中產生。因為教育不會沒有缺陷和遺憾,所以教育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實際上遺憾是反思的結果,也是反思的開始。一個不知道遺憾和懂得在遺憾中反思的教師,實際上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 、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同時,教育教學活動是情感極為豐富的人文精神活動。當人的情感豐富超限時往往產生“衝動”和“冒險”,於是欠理智、欠科學(即不符合規律與不合理性)的教學行為也隨之產生,如果這時候不知道反思就會釀成大錯。可見,反思性教學既能讓教學永遠充滿改革與創新色彩,也讓教學永遠處於一種科學合理的理智狀態之中,所以它便成為教師“學會教學”,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科學地整體地把握反思性教學的內涵

1.對於反思性教學的概念,眾説不一。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學》一書中所下的定義,是 “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 ,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 ,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的過程。”他強調了三點:第一,反思性教學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第二,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第三,反思性教學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我們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指對教學經驗進行回顧與重新認識(包括思考、評價、整改 等),以至產生新的更趨合理性的教學方案與行為的活動過程 。通俗地説,反思性教學,即“教學的反思”與“反思的教學”二者有機的統一。

2.反思性教學不同於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也不全等於教學反思。教學評價一般是指對教學的價值判斷。它事先制訂一個評價方案(含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等),然後對教學作出是否達到標準、達到程度如何等等的價值評判。教學反饋一般是指將一部分教學的結果(知識結論)又返回其知識發生過程和教學過程中以檢驗其結果即知識結論的正確性與否。教學反思是關於教學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趨向合理性的一種理性思考,事先不可能拿什麼規律和合理性作為標準,只是一些公認的教育常理或教育理念,以及那些體現教育規律和教育意志的教育方針、政策等。而反思性教學之所以不全等於教學反思,因為它豐富和發展了教學反思,不僅有教學的反思,更有反思的教學。即不僅只對教學經驗作出靜態的反思,更有反思後的積極整改的更趨合理性的教學實踐。還值得指出的是,反思性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也常常離不開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

三、要構建反思性教學的教學機制與操作體系

要從反思性教學的教學目標(理念等)、教學內容、教學實踐形式、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技巧等方面形成相應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整體設想與計劃。堅持把反思性教學列為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並作為教師教學改革的重要方法來予以推廣與落實。

1.反思性教學的教學策略有“五用五看”:

(1)用理想的眼光看現實的教學;

(2)用發展的眼光看過去的情況;

(3)用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

(4)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

(5)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經驗。

實踐證明這“五用五看”是反思性教學的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

2.反思性教學的教學方法有:案例反思法、專題反思法、過程反思法、因果反思法、辯證反思法、評價性反思法、技巧反思法、回頭看反思法等。如過程反思法,就是指教學過程中的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後反思等。又如因果反思法(也叫結果反思法),即由結果反思原因與行為的方法,可分由結果反思目標與計劃、由結果反思內容與策略、由結果反思過程與方法等。辯證反思法,即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由個體反思到集體等。這裏想特別介紹一種回頭看反思法。筆者曾在教學中總結創立了一種“課前三思、課後三想”的回頭看反思法。

課前三思,即在課前想好三個問題:我在這堂課要讓學生學到什麼(學習目標),學生會怎麼樣去學(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我要用什麼策略與方法去教學生學。下課後即回過頭來進行課後三想:這堂課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他們是怎麼樣學到的(經驗),我還能不能有別的辦法讓學生學得更好。同時把這“課前三思、課後三想”的東西全部記在教後感或教學札記裏(可單設一個本子,也可寫在每堂課或每篇課文教案後邊預留下的空白頁裏)。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5

本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課時是識字部分,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教學中,注意教材的整合和實踐性,主要有以下特點:

1、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

出示生詞是為學生提供識記的環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節中,教學則採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再讓學生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記字,學字,更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記憶還拓寬了學習的途徑。六個環節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以詞識字,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識字,體現了二年級識字的教學的特點。

2、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教學過程中一是安排了説一説“我知道,這是結合了課文內容的特點,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引導,通過獲取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二是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學生的興趣;三是讓學生課後自己設計郵票,並加以説明,培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些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繫,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性。最後通過下節課讓集郵的小朋友帶郵票,同學間欣賞的形式,讓孩子們走出校門,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6

《萬年牢》一課中三次提到了“萬年牢”,含義十分深刻。在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理解這三處後,我就開始引導他們理解三處的聯繫。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萬年牢”這條主線,通過文中三次出現的“萬年牢”來引導學生討論、探究,並以此貫穿全文,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探究和學習,繼而發現、體會文章所藴含的做人道理。教學中,我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通過我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問題,圍繞着“萬年牢”這條主線,學生一步步進入課文的情境中,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學生就進一步體會到父親教育自己子女也是成功的,最終由文本的解讀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鳴,達到了最初設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們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薰陶。

其次,重視朗讀和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在讀這一環節中,因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更多采用學生自己選擇重點語句朗讀體會,重視個人感受的抒發。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7

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過程中,“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已經成為體育教師的共識。但在實踐過程中,體育教師進行個體反思時往往習慣於已有的經驗,很難擺脱其封閉性和侷限性。因此要想適應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能力提高,體育教師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教學反思方法。

一、學習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成功體驗、合作學習、情境教學、自主探究等體育教學模式層出不窮。要想明辨是非、判定真偽,真正掌握新課改的脈絡,系統的理論學習是必要的。學習反思是教師在認真學習教學理念的過程中,誘發質疑、思考、批判教學行為與策略,尋覓教學理論支撐的方式。

學習反思要求體育教師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深入思考的習慣。學習的內容既可以是專家學者的論着,也可以是體育教學類的報刊雜誌;既可以學習體育教學理論,也可以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然後再到實踐中求證,才能使教學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觀摩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觀摩他人的體育教學並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反覆研究他人的成功與失誤,去除糟粕,吸取精華,則能更多地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方法手段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三、績效反思

對每堂課的教學效果或是對某項運動技能的測試成績進行反思、分析、比較,可以為下一步調節教學過程、修正教學目標提供依據。

在“利用小墊子做障礙進行跳躍練習”時,有一女生把二個小墊子豎放擺成“十”字形進行“東南西北跳”。我發現後,在全班同學面前及時給予“有創意”、“肯動腦筋”的評價。結果出人意料,全體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竟然想出二十餘種利用小墊子組合進行跳躍練習的方法!並且興致極高,直至大汗淋漓,還絲毫不感疲憊!課後反思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這及時肯定的評價。實踐證明,及時、正確、合理的多元評價,能使學生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滿足,能充分調動學生學和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初始設計的教學目標。

在側向滑步推鉛球測試後的成績對比中,我發現自己所教的班級與另一位老師所教的平行班的平均成績有較大的差距。是我在教學中動作要領沒講清楚還是其他客觀因素?我進行了細緻的反思、分析,及時找到了原因並在後面的教學中予以了修正。

四、交流反思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個體單獨進行反思時,相對來説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侷限性。畢竟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往往是比較模糊、難以深入,而且容易囿於自我。交流反思既可以是同事之間的交流分析,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也可以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探討,還可以上專業的體育教學網站、論壇進行交流學習。

在籃球教學中,小個子的男生以及絕大部分女生的情緒都不是很高,積極性不強。課後我與他們進行交流時知道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力量小而籃球圈又太高,她們大多投不進去,影響了積極性。後來我用鋼筋彎成了五個籃圈,並分別固定在離地面2、0米、2、2米、2、4米、2、6米、2、8米高的牆上。然後讓學生按能力、身高自由選擇籃圈進行投籃練習。結果學生興趣盎然,投籃命中率有了極大改善。甚至有個別學生還享受了回“喬丹大慣籃”的樂趣呢!

與同事一起觀看學生籃球教學賽時聊到學生不太會利用假動作突破防守,我們一起交流探討了如何在籃球教學時提高學生利用假動作的能力。後來我在體育課堂教學時進行了實踐,而同事把它寫成了一篇論文並發表在某雜誌上。

中國體育教師論壇是一個比較大的體育教師交流平台,既可以足不出户地把自己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碰到的疑惑請教專家學者和同行,也可以從同行們發起的帖子中尋找答案或靈感。如網友凡人發表了“體育課能否上成遊戲課”的帖子,響應者眾,其中不乏獨到的見解。反思自己以往的遊戲教學中,有些遊戲在組織時缺乏安全考慮,有些遊戲沒有多少實際的教學意義,這為以後的遊戲教學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論依據。

五、事件反思

在體育教學中常會遇到教學錯誤、偶發事件等意外情況,教師應以積極、虛心的心態,自我批判、冷靜分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反思,認真審視自己教學實踐的決策過程,力求找到問題的答案及其解決的辦法。

一次校內公開課上,當課進行到整理放鬆階段時,突然停電了,整理放鬆的音樂無法播放,怎麼辦?唱!我就讓學生跟我一直哼唱起來,邊唱邊跳,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在場同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在教學花樣跳繩接力時,我規定每人只用一種跳繩方法且小組中不能重複。結果每組都“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跳繩方法。有一女生甚至意猶未盡,輪到她時一人表演了三種不同的跳法。對於這種個性行為是否制止?稍猶豫後我還是決定不予批評和干涉。結果,許多學生竟然“創造”出利用跳繩而非跳繩的跳躍遊戲!課堂氣氛之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之高,令人咋舌。這在傳統教學中,無異於“異類”。在實行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後,我認為也未嘗不可:不也照樣達到“提高跳躍能力”的目的了嗎?

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加強事件反思對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六、隨筆反思

“教材搭配是否恰當?”“教學組織是否合理?”“這堂課的閃光點在何處?”“如果我是學生會怎麼做?”“這是最佳的方案嗎?”“這是否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教師在每次教學課結束後,應該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並及時記載下簡單的教學隨筆,內容可以包括:教學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學中學生鍛鍊的情況、教學中的改革創新等。在課後重新審視分析課的發展變化,反思與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經常進行換位思考,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日後對隨筆進行歸類、整理、總結,是教學參考的第一手借鑑資料以及撰寫論文的極好素材,會促使自己的教育理論不斷昇華,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另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教學錄像進行反思。教師可瀏覽自己的或其他教師的教學錄像,思考反省當時的組織教學是否合理、運動強度是否妥當、下次應如何改進等內容。如果有同事或專家從旁幫助進行分析和評價,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將會發揮得更好。

教學反思是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探究與發現,是教學創新的基礎,教師成長的開始。從不同角度與方式回顧、分析和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只有把教學反思當作一種行為習慣,體育教師才能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完善教學藝術,減少“教學遺憾”,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8

學生已經掌握了直線、角的基礎知識,並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一些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學生具備一些簡單的分類思想,能夠從實際的操作活動中進行分析、思考,這也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可能。但由於學生生活的侷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較困難。還有學生年齡尚小,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尚不豐富,導致他們對“同一平面”的理解相當困難。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徵,而垂線和平行線等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的相互關係,這種相互關係,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因而如何讓學生髮現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並得出結論?如何把握垂直與平行的本質?如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這些將是我們在本節課應該考慮到的。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而解決“抽象”這一難點的最佳方法莫過於動手操作,我想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才是最易被學生接受的,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得來的才是真正理解不易遺忘的。因此,我在本課的設計中主要是讓學生在“畫、分、找、説”等活動中,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瞭解垂直與平行的含義和特徵,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空間想像能力。

回顧自己的課堂,發現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如:

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

2、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或許是我的問題不夠精煉。

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個環節沒有完成,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9

以“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彷彿也落在達麗瑪心裏。”為線索串聯整堂課的教學。並讓組織學生集體交流,通過點撥,使學生懂得前後兩個“春天的雨點”所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進而理解課題的雙重含義:它既指大自然裏的雨點兒,同時又用來比喻師生之間真摯的感情。

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鼓勵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在學習1—3自然段中,讓學生在自己讀書的基礎上同學間相互提問,然後通過讀書自己解決問題。學習4-6自然段依法進行小組學習。使學生在讀書中養成愛問、會問、善問並能帶着自己的問題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注意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和個性化評價,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欣賞。

聯繫實際,表達情感。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思考並討論以下問題: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跟達麗瑪相類似的經歷,能給大家説説嗎?學生通過聯繫實際,進一步感受到老師真摯的愛,為擁有這份愛而感到幸福。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10

《大樹的故事》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第三冊中的第八課。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這一堂課圍繞大樹爺爺貫穿了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回答大樹爺爺的問題、觀看錄象和對大樹的聯想,激發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回憶並會觀察大樹外形特徵,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創作。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教學準備。關於大樹的模型、精彩錄象的創設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實踐活動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或昆蟲進行創作,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做到“綱舉目張”,抓住重要問題,引領教學全過程。

我採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新課。我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從森林裏請來了愛講故事的大樹爺爺。然後請一名同學讀了大樹爺爺的來信,組織同學回答大樹爺爺提出的問題。然後通過錄像畫面引導、激發學生對大樹故事的聯想,營造了一個和諧、輕鬆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並從中拓寬學生思維,大膽想象。然後我又把人們對大樹的破壞行為提了出來,讓同學們想想如果沒有了大樹,世界將會怎樣,以及我們該怎樣拯救大樹?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不斷的鼓勵他們。接着我請學生猜猜大樹活了以後會怎麼樣,都有誰會來到大樹的周圍?通過聯想,學生們也想自己也到大樹的周圍和大樹做朋友,這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可以設計什麼樣的小動物或者昆蟲,能夠組成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故事的經過是怎樣的?”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內容各有千秋,有的是象啄木鳥幫大樹吃蟲子的故事,有的是發生在大樹上的故事;作品的圖案充分的反映了兒童天真活潑;色彩有的響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設計構思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最後我和學生們一起成為了大樹爺爺的朋友,並鼓勵學生在課後多找一些奇特的大樹的資料,來進行課堂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由於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綱舉目張,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

但是由於在本節課開始之前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活動最後“收尾”部分較匆忙。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上,都有更大的進步。並且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吸取先人的豐富課改經驗,試圖借鑑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與“教”統一,成為一名優秀美術教師。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11

在設計《選舉風波》前,我一直思考着兩個問題:《選舉風波》相比較於其它的課文篇幅要長,而且必須在短短的一節課完成,那麼怎樣才能實踐長文短教;《選舉風波》寫的是實實在在的中學生生活,通俗易懂,怎樣才能實現淺文深教!

最終的教學設計由四部分組成:理情節、評人物、品多味、説心情。設計伊始,我準備只選某一個部分,給文本做一道減法,這樣整個課堂不會因為追求完整隻有速度而沒有温度,不會因為追求完整隻有廣度而沒有深度!但是最終我放棄了這種設想,因為這樣極有可能是對文本的一種割裂,還因為這是一堂展示課,更多的是探討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該怎樣操作。但是如果整個教學過程如果是為了追求完整而逐一展開這四個環節,那麼課堂就會因波瀾不驚而失去生機和活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上得追求環環相扣、水到渠成,而且得有教學的高潮。

基於以上兩點考慮,我把短教與深教定位於“多味”?走進文本,品味賈裏多味的內心世界;走出文本,説説自己的多味經歷。而將理情節與評人物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鋪墊。

上課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短教與深教這一目標,教學伊始,我直接從題目入課設置了兩個問題:我們將《選舉風波》這一題目換又指的是哪些事件?他成《選舉》行嗎?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從而高效地去“理情節”,也達到了短教的目的。在“評人物”這個環節上,我設置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捲進這場風波我們發現有賈裏、魯豔青等人物置身其中,你最願意和哪位交朋友?因為人物形象比較好理解,所以處理時在“放”的同時更多的受“收”,以便讓學生認識得全面而深刻,其目的也是為了達到短教。同時為了達到深教這一目標,在“品多味”這一環節上,我設置的問題是:經歷這場風波後,賈裏他們的感受是什麼?學生很快就能找出“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這句話,進而我讓學生走進文本中,去品味賈裏內心多味的具體體現,通過思考討論交流探究,使學生真正理解“多味”的內涵。接下來“説心情”這一環節實際上是品多味這一環節的延伸,問題我是這樣設置的:這賈裏如果走到我們中間,他也一定很想聽聽我們多味的心情故事,不知同學能否説説看?學生走進生活,暢談發生自己身上的多味故事,從而更好的“多味”的外延。這也也就實現了深教。

上完這節課,反覆觀看這堂課的視頻,在多變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思維行為的引導、點撥,進行有效的課堂調控,使課堂活動始終圍繞“短教”與“深教”的目標展開,通過“追問”實現“有效學習”。在課堂上我始終做到:既不將知識和盤托出、全盤授予,也沒有簡單地設置學習目標用指令性的任務去驅動學生,而是努力將一定的教學內容問題化,用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思索,從而實現了一定的教學目標。

我感覺自己能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靈活組織教學,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師生互動效果較好,但是老師還是有點越俎代皰,放得不夠開,如:沒有提供足夠的時空,擴大學生參與的面,讓學生在同桌或小組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再進行全班交流,因而這節課生生互動體現還不夠。

反覆審視這堂課的教學實錄,便不斷心生遺憾:遺憾一,課堂上預設的內容多了點,生成的內容少了些,所以教學過程中有點越俎代庖。遺憾二:某些對話環節拖沓往復,完全可以更高效地駕馭課堂節奏。遺憾二。由此可見,更理性地思考教材,更詩意地駕馭課堂,實在應成為一個教師孜孜以求的境界。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12

教學反思是政治教師專業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是政治教師對自身的教學行為、技能、經驗、理念和背景的自我審視、反省和超越。在此過程中,教師將不再侷限於例行的、衝動的經驗性教學思維模式,不再是遵照權威的教育理念、套用公認的教學方法、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的工具式的教學操作者,而是成為教學現狀的自覺者、經驗習見的重構者、教育觀念的變革者、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者和創造者,成為教學活動中求新求變求發展的能動鮮活的主體。

當前,政治教師的教學反思還存在着涉及面窄、力度小、水平低等諸多不足:一是教師主觀素質的缺陷,表現為反思意識薄弱、反思知識欠缺、反思能力不足;二是職業角色認知的錯位,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着“教學權威”、“技術人員”、“社會代言人”的角色,人為地設定了反思的禁區;三是客觀環境,尤其是各種有形無形的規章制度的制約,縮小了教師反思的空間。要促進政治教師教學反思水平的整體提高,不能僅僅依賴於教師個人的主觀努力,還需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教師的內在反思提供強大的外在支持。政治教師教學反思的推進策略有三:一是分類引導,針對新手型、適應型、成熟型、專家型政治教師職業發展的不同需要、教學反思的不同特點,給予相應的幫助和引導;二是個羣協作,使政治教師的個體反思水平在與學生、同事、專家的合作中得到提升;三是制度激勵,施行人本化的教師管理、培訓和評價制度,使其成為促進政治教師教學反思的不竭動力。<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13

《祁黃羊》這篇課文寫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黃羊,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計私人恩怨,不避個人親仇,兩次為國舉薦賢才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本篇課文的故事情節簡單,人物的形象鮮明。全文緊緊圍繞“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句話展開的。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

《祁黃羊》一課,教學前深入、細緻、反覆地品讀了這篇課文,參閲了教參對課文的解讀和思考,教學中我以探究“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以公心”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研讀對話,入情明理,感受祁黃羊一心為國、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1、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切入點,理清層次。課文中“祁黃羊舉薦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為一個線索貫穿全文。故事正是緊緊圍繞“舉薦人才”展開。於是在讓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時,我先讓學生找找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品讀相關語句,體會。引導學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這樣理清課文層次就水到渠成。

演讀對話,揣摩人物品性。

祁黃羊的人物形象除了從祁黃羊的舉薦理由中可以感受到,還從他的神態中也有所領悟。例如在舉薦人才的時候,兩個“想了想”“鄭重”,都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件事是非常認真的,是唯才是舉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現是對祁黃羊人物的反襯。例如:“深感意外”、“十分驚訝”等都可以作深入探究。教學這部分課文內容時,我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積累詞語的方法,如“悼公聽了祁黃羊的話,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嗎?我們可以用學過的什麼詞來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最後進行學法遷移,自學習“內舉”部分。

引入資料,加深體會

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層的感受後,進行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讓學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友,當你聽説他推舉了解狐,你會對他説什麼?”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當你得知他推舉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你會説什麼?”再次點擊中心。在此我引入課外資料《祁黃羊的故事》等,學生在瞭解、討論中知道了祁黃羊的為人,從而被他一心為國、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感悟心語:祁黃羊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他大公無私的薦賢行為。同時祁黃羊這個故事在人們的傳誦中,也寄託了人們內心美好的願望。真希望人人都有一顆公正之心,從國家、從事業的角度的出發,真正做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那麼我們的國家定會人才輩出,我們的國家定會繁榮富榮。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14

這一年來,在校領導的帶領和各位老師的配合下,我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積極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下面我把本年度的工作做簡要的反思並對下一學年的工作做如下設想:

一、本年來工作基本情況:

1、廉政建設。本人在工作中嚴格約束自己,淡泊明志,廉潔從教樂於奉獻,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不收取學生及其家長的任何財物。

2、師德師風。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注重小

節,修煉人格,尊重家長,服務家長,廉潔從教,不謀私利。

3、教學實績。(1)20xx-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擔任四六年級班主任及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無安全事故發生,無學生流失。(2)20xx-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在鎮組織期中檢測獲得第一名。(3)20xx-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語文在鎮組織第二次月考中獲得第一名。

4、教育教學方面。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考慮教法;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積極參與聽、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二、批評與自我批評:

1、理論學習不夠透徹,只停留在表面現象,沒有從實質上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因為帶的學科不是自己本專業,所以對於教材研究不夠透徹。

2、教研力度不夠。多年來只是備課、上課、聽課、批改作業,只注重課堂教學,教研力度不夠。

3、對於班級管理還缺少得力的方法。

三、下年度工作設想:

通過深刻查找剖析,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將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一) 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素質。

1、在政治理論素養上下功夫,加強對政策理論水平的提高。

2、在業務,在專業知識、法律法規方面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全面發展。

(二) 強化責任,提高效率。 樹立強烈的時間觀、效率觀、質量觀,同時變壓力為動力,積極促進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開拓創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在工作中勤觀察、勤思考,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學各項工作。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獻。

有關教師的教學反思 15

聽完陳老師的評課,有喜也有憂。喜的是終於找到點上語文課的感覺,大概抓住了文章的要點,這讓我想起第一節隨堂聽課,我上的是《走進秋天》,偏離了語文,像是美術課似的。憂的是我什麼時候能上優質的讓人認可讓人深深着迷的像林清老師那麼棒的語文課呢?展青老師笑着説:“別急嘛,會的。這才第一次聽呢。”我也笑了,是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俗話説“萬事開頭難。”這節課經過陳老師指導點撥,讓我受益匪淺,撥雲見日,以下是我的體會。

這節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知道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難點是讓學生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與實踐。這2點我都做得不是很好,如何突破難點是今後我要努力的。

第一課時我學完第12兩個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我是以讓學生看維生素c導入第二課時的。但維生素c只是空擺設,起不了作用,有時看似花俏的東西,卻是不可取的。如果換成複習第一課時的內容導入更好些,可以直接過渡到默讀3——6自然段,找出寫哥倫布情感變化的詞語。導入課題是非常關鍵的,關係着整節課的效果。

這節課我是抓住哥倫布的情感變化:由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淚,點頭→越來越……越來越…?→又驚又喜這條線索來理解課文的。主線是對了,但中間的過渡銜接不夠自然。如:當哥倫布的心情十分沉重時,病重的船員決定怎麼做?自然過渡到他為什麼噙着眼淚。諸如此類,我反思後覺得我把哥倫布與船員之間的聯繫拖得太開了,變成抓哥倫布就只關注哥倫布,船員先別開不説,處理時太死了,不靈活。分析課文不可能獨立出一部分孤零零的理解。我單獨解決完哥倫布的線索,再讓學生自學解決問題分析船員的表現,問題如下:1.病重的船員當時怎麼對哥倫布説的?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説?2.病重的船員再荒島上靠什麼維持生命的?3.病重的船員為什麼能轉危為安?4.“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原因是什麼?我讓學生分組解決問題,但我沒把這幾個問題與課後的問題4聯繫起來,這是一大敗筆,問題出示失去意義。單單解決這些問題比如第2個問題就太簡單了。課後問答題有時就是這篇課文要解決的重要點,充分利用課後問答題,是解決課文內容的關鍵。

這節課讀得太少了,特別是第三自然段“哥倫布心情十分沉重”與第四自然段“哥倫布噙着眼淚,點了點頭……”我沒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因此學生也讀不出感情來。當哥倫布心情越來越沉重時,要引導與前面勝利返航高興的心情對比,注意讀好“這次探險的成功,是用十幾個船員的生命換來的呀!”注意這裏感歎號的讀法與平時感歎號讀法的區別。我在處理第5自然段與第6自然段間的過渡比較好,只是要讀出“哥倫布又驚又喜”要靠老師的情境創設。可見較難理解的內容老師一定要引導。蘇教版的課文讀還是比較重要的,一定要多讀。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適時給予不同而有針對性的評價。

在課堂上我的評價語單調且一直重複,都是“很好”“不錯”“很棒”。經過陳老師的點撥。讓我覺得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是很關鍵,它可以起到激勵學生對朗讀感興趣,激起學生的熱情。我想提高自身的修養,豐富自身的知識,已是燃眉之急。以前有句老話“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是很重要。

標籤: 反思 教學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4ron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