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5篇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的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5篇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而且積極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為只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經驗表明:一堂生動活潑、形像有趣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於樂。我從以下兩點教授幼兒輕鬆容易的學習兒歌:

1、追求聲情並茂,強化文學作品中的語氣語調如果將文學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現於幼兒面前,是不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了讓幼兒很快地融入文學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我會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在朗誦過程中時快時慢,抑揚頓挫,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美好的語感環境中,同時,再配上優美、動聽、富有想像的音樂,以及形像生動的教具運用,使幼兒在融融的氣氛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

2、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教授詩歌“春天的祕密”時,發現這首詩歌重複較多,而且很長,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有點難,首先分段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我對幼兒的`動作加以糾正,讓每段都有標準的動作,我把自己創編的進行示範表演,幼兒根據詩歌和教師的動作進行朗誦,引導幼兒可以做和老師不一樣的動作,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的幼兒動作形像,有的動作滑稽逗人,這首詩歌用了十幾分鍾,幼兒就能表演和朗誦了。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2

這幾天離園時有小朋友找不到帽子,這不,王方晨的姥姥又來説:帽子不見了。接二連三的“帽子失蹤”事件使我非常奇怪。外面櫥子上沒有,睡眠室沒有,別班的衣帽櫃裏也沒有,難道帽子會飛嗎?我決心把這件事弄清楚。

第二天我值午班,孩子們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跑入睡眠室,經過十多分鐘的“前奏”,一個個甜甜地進入了夢鄉。我在一張張小牀邊巡視,發現孩子們的帽子、坎肩都整整齊齊地擺在枕頭邊。起牀時間到了,隨着老師一聲令下“起牀”,睡眠室裏象開了鍋一樣熱鬧:有忙着疊被子的,有忙着穿衣穿鞋的,有忙着打招呼的,還有忙着搗亂的――看!一頂帽子呼嘯而過,落在了一張小牀上,鼕鼕把帽子塞到了被子底下!――這是怎麼回事兒?整好隊後,我沒有把隊伍領下樓,而是開始詢問:“現在誰的帽子沒了?”“我!”“我!”平平和琪琪舉手説。我又問:“你們的'帽子不是在枕頭邊上放着嗎?”平平和琪琪異口同聲地説:“是昊昊給扔了!”我嚴厲地目光轉向昊昊:“帽子呢?”昊昊低下頭:“鼕鼕給我藏了!”原來是這兩個調皮的小傢伙搗的鬼!他們覺得這個“惡作劇”很好玩,一直沒被老師發現,太刺激了!

我在批評昊昊和鼕鼕的同時,對沒過帽子的幾個孩子提出疑問:“當時為什麼不告訴老師?為什麼不請求老師的幫助呢?”孩子之間也是一個“小社會”,作為老師,我們不光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教給他們同伴間如何相處,如何自主地交往。老師要切實擔負起教育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責任,引領不同性格的孩子們得到共同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3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個性感興趣,並且用心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資料,要求能否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為僅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

經驗證明:一堂生動活潑、形象搞笑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於樂。我從一下兩點教授幼兒簡單容易的學習兒歌:

1、追求聲情並茂,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完美的語感環境。

2、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4

升入大班後的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都有了提升,他們經常會主動和老師溝通,告訴老師一些關於他們自己的想法。但是成長的過程中,難免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

我發現孩子們學會了“告狀”。從晨間活動開始,老師的耳邊就一直圍繞着“告狀”的聲音:“老師,劉昌睿又推我了!”、“老師,王晟鑫插隊!”、“老師,楊鈺鑫總是踩我腳,她是故意的!”。一開始,我會出面瞭解孩子們爭執的`原因,幫他們弄清楚誰對誰錯,然後教育一番,幫助他們化解矛盾。但是發現我一次次的調解並沒有使“告狀”的現象消減,每天的“告狀”聲依然在繼續。

我開始反思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錯誤,孩子們好像並沒有認識到“告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老師的幫忙調解反而讓孩子們有了依賴性。於是,為了改變孩子們告狀的問題,我決定用另一種方式讓孩子們學會獨立解決問題,不再“告狀”。

今天的晨間活動中,王溪媛又來和我“告狀”:“老師,劉昌睿剛才把我推倒了!”。為了解決孩子們“告狀”的問題,我把王溪媛和劉昌睿叫了過來,讓其他小朋友坐成圓圈。和小朋友們講了王溪媛告狀的原因。然後對所有小朋友説:“孩子們,現在你們已經是大班的孩子了,大孩子是要學會自己去處理問題了。所以從現在開始,老師希望你們能夠自己來解決和朋友間的不愉快。”接着我對王溪媛説:“王溪媛,你説劉昌睿把你推倒了,你想一想,這件事情應該怎麼解決呢?”王溪媛想了想説:“我希望劉昌睿跟我道歉,這樣我就可以原諒他了。”劉昌睿聽了後連忙説:“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兩位小朋友對視了一下開心的笑了,其他小朋友也笑了起來。“你們這不是能夠解決的嘛?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我相信我們班的小朋友都能夠自己解決問題,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不會來和老師“告狀”了,對不對?”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對!”

其實在孩子們成長的路上,老師要用細心和耐心幫助孩子們驅逐成長中的小烏雲,讓孩子們在陽光下健康的成長!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5

培養幼兒常規的有效方法

幼兒是否遵守常規與教師所用的方法有很大關係。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綜合而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使幼兒在積極、快樂的情緒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規。教師可以嘗試的方法包括:

1.在環境創設中滲透常規提示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常規要求用繪畫作品、照片、圖示、文字符號等形式展現在幼兒的活動環境中,提示幼兒遵守常規。

例如:幼兒進餐後常常忘記需要做的事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擺放餐具、進餐、漱口、擦嘴等幾件事情用照片記錄下來,張貼在教室的牆面上,從而提示幼兒按順序做事。

2.強化幼兒的良好常規教師要通過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對幼兒良好的行為進行強化,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使其良好的行為得到鞏固和發揚。例如:有的小班幼兒初入園時總是讓老師餵飯,不肯自己動手。當教師一發現這類幼兒有自己吃飯的行為時,就及時在集體面前表揚他們,還可以送給他們一些小禮物,以強化其良好行為。

3.和幼兒一起制定常規針對班級常規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和幼兒共同分析、討論、制定常規。此方法比較適合中、大班幼兒。例如:户外活動上、下樓時,幼兒會大聲喧譁、推推擠擠。教師針對這個問題和幼兒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險,共同制定上、下樓的常規要求:一個跟着一個走,靠一邊走;手扶着欄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擠。

4.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兒歌靈活地規範班級常規比如,在引導幼兒輕輕走路時,教師可以帶領他們一起學習小花貓。教師邊做動作邊説兒歌:“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別人做事不打擾,大家誇我好寶寶。”幼兒愛模仿的特點在愉快的兒歌氛圍中被激發出來,這時,教師便可以告訴幼兒:“走路的時候我們也要像小花貓一樣輕輕的,不跺腳、不蹦跳,做個好寶寶。”

在這樣的引導下,幼兒便知道了應該如何走路。用遊戲激發幼兒學習常規根據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教師可以用遊戲的形式或採用遊戲的口吻激發幼兒學習常規,把對幼兒的要求轉化為幼兒的內部需求,從“你必須這樣”轉化為“我要這樣”。比如,小班的幼兒非常喜歡遊戲情境,在情境中他們會不自覺地融入角色。

因此,在培養幼兒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識時,教師可以用“送玩具寶寶回家”這一遊戲完成。比如引導幼兒邊收拾玩具邊説:“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裏),黃筐住樓上(玩具櫃第一層貼上黃色標誌,中間一層貼上紅色標誌,最下面貼上藍色標誌),紅筐住中間,藍筐住在最下邊。”

5.用擬人的語言引導幼兒習得常規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年齡小的幼兒。教師利用生動形象的擬人化的語言,引導幼兒理解常規,遵守常規。例如:在培養小班幼兒的進餐常規時,教師發現幼兒不愛吃青菜,於是便將吃青菜説成:“小白兔最愛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愛。”

6.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根據幼兒“愛模仿”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強化某些幼兒的正確行為,以激勵其他幼兒以他們為榜樣。例如:教師對認真洗手的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希望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也要認真洗手。好榜樣還可以是父母、教師或者是幼兒喜歡的文藝作品中的某個形象等。

7.家庭與幼兒園同步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班級教育博客等家園溝通的渠道,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常規以及幼兒常規、行為習慣培養的正確方法;還可以通過家庭教育講座、教子經驗交流會、專家諮詢等活動讓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方法,避免家長在家庭中過度保護幼兒和包辦代替,鼓勵家長讓幼兒進行自理、自立行為的嘗試。總之,常規教育就是幫助幼兒學會遵守集體生活規則,逐漸地從他律向自律發展,也就是從服從別人管理髮展到自我管理。常規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方式持之以恆地、靈活地促進幼兒常規的養成。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6

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插班孩子叫程子傑,開學第一天來班上時,他一直拉着媽媽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説:"媽媽,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説下,順通滿眼含淚地鬆開媽媽的手。子傑的媽媽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説:"子傑的`性格很孤僻,打小就害怕見外人,又不愛和別人説話,他害怕過集體生活,害怕老師批評、指責他,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順通。在活動區遊戲時,子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子傑,你喜歡玩什麼?"他説:"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子傑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他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着講着,子傑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説:"子傑,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子傑講故事,子傑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第二天,子傑和媽媽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媽媽手裏還拿着幾本書,她對我説:"老師,太謝謝你了,子傑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説,媽媽,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着子傑媽媽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説,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説,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説,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新學期開始,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情況:有一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吃飯挑食,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師也按照這些要求做。見面有禮貌的問好,吃完飯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在教室裏儘量小聲説話,輕輕走路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體生活中,同伴羣體也為幼兒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對象,影響幼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經常在班級中表揚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兒,讓其它幼兒模仿學習,發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如何做,馬上就會改正。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7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成果,也是現教育界中提倡使用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所具有的傳統性教學所不具有的特殊優勢,它可以充分顯示生動、直觀、形象、新穎的特點,為小朋友所喜愛。

一、多媒體教學能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組織活動,是一種極有效的教育方法,促進了老師教育活動過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兒“學”的積極性,特別是對幼兒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發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多媒體教學能巧妙解決教學難點。

多媒體技術以圖、文、聲、像並茂地從多層次、多角度地呈現,創造立體性的教學空間,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幼兒掌握。

三、多媒體教學感染力強,能激起幼兒強烈的興趣,擴大幼兒的認識範圍。

多媒體教學就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把孩子們帶到遙遠的空間,使他們身臨其境,象認識周圍事物一樣去感受平時感受不到、認識不到的`事物,從而擴大幼兒的認識範圍。

四、多媒體教學給我的思考

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一種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我們應該要根據幼兒學習的內容和需要來決定用多媒體教學,明白用在什麼地方,才能達到什麼目的。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8

不管是在教育活動中,還是在遊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評教育,但往往又事與願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樂樂是我們學前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可他又是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小朋友的遊戲時特別容易發生衝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樂樂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遊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

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經常讓小朋友給打小報告。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樂樂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狀:看書的時候,他總是不斷的下座位,和別的小朋友搶圖書,而在搶圖書的時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所以,我聽到的就是:“老師,樂樂搶我的圖書了”“老師,他碰到我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麼辦,鼓勵他與小夥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龐豪小朋友的繪畫比較有創意,在活動時,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樂樂小朋友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些賞識,多關愛一下調皮的孩子吧!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乖乖虎三班有一羣討人喜歡的小傢伙,有時孩子們上午的語言活動,我都會讓孩子們把小椅子排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來進行活動,而美工活動時往往是讓孩子們把小椅子搬到桌子邊上來。每當這時,教室裏就會響起“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不但損壞了椅子,也使教室裏顯得格外亂,甚至有調皮的孩子趁這個“機會”進行搗亂。每次氣得我都大聲吆喝:“慢點啊!輕點啊!”這樣,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隱患。

這次語言活動後,和孩子們説:“孩子們,今天老師耳朵疼,小朋友搬小椅子時我不想聽見“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老師閉上眼睛,看誰搬椅子時,讓老師聽不見聲音。”小朋友們很好奇,個個躍躍欲試。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們開始搬椅子。當我睜開眼睛時,全班小朋友都整齊地坐在桌子邊上了。我裝做不知道的樣子問孩子:“你們是怎樣搬的小椅子,我怎麼一點聲音也沒聽到?”這時,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有的説:“我輕輕地搬,輕輕放。”有的説:“我走路跟小貓一樣沒聲音”……。面對孩子們正確的回答我又趁機問:“下次搬椅子的時候,誰還能讓我聽不見聲音?”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説:“我”“我”“我”……。這樣連續幾天,教室裏再也聽不見“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了

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衞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餵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生活衞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着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後,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症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通過遊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瞭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於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淨,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藉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範——挽袖,並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説:“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遊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會跑的小鞋子

連續三天了,每次我們排好的鞋子。午休起牀後都有孩子找不到鞋子,它們有的被扔到牀底下,有的被小朋友穿錯,還有好多找不到主人。為此,我費了不少口舌,要求小朋友們排好鞋子,可效果不佳。

後來一想,幼兒不是愛聽故事嗎?我何不用故事的形式來教育他們呢?記得有一期《幼兒教育》雜誌上就有類似的一個小故事,於是我稍加改動變成了《會跑的小鞋子》,在幼兒午睡之前講給他們聽。這一招還真靈,孩子們個個聽得全神貫注,故事還沒講完,就有小朋友悄悄地伸出小手將小鞋子放得整整齊齊。這一天午睡起牀後,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並穿好了鞋子。

第二天,午休時,我還沒有提醒他們把小鞋子放好,就聽見朱震宇對思思説:“你的鞋子這樣會跑掉的。”我一看,原來思思的小鞋子東一隻西一隻。聽了朱震宇的話,她立刻把小鞋子輕輕地放好,然後,放心的躺在小牀上,安靜地入睡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現在我們班的小朋友,都養成了在午睡前把鞋子放整齊的好習慣,再也沒有起牀時找不到鞋子的現象了。

謝謝,不客氣

清晨,我和其他老師迎着朝陽在校門口等待着每位寶寶的到來。因為是週一,寶寶們要把上週帶回家曬過的被褥重新帶回幼兒園。寶寶們從班車上依次下車,打過招呼後我就提着他們的被子回教室。因為天氣熱,忙得熱火朝天的我很快便汗流浹背。可幫孩子把被子放好後,孩子轉身就走,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我並不是想讓孩子謝我才幫他們的,可孩子不知感恩的這種樣子實在是讓我心寒。

早間談話的時候,我提出了讓小朋友們學説“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可真正地去運用時孩子還是不做聲。因為寶寶們還是小班,如果想讓他們理解“感恩”這個詞也是有點兒難度。我和班級老師商量之後決定從自身做起。

這天,孟老師幫我倒了一杯水,我笑眯眯地用響亮的聲音説:“謝謝”。孩子感覺好玩兒,老師也説'謝謝'呢~孩子們稚嫩的聲音在教室裏響起:“謝謝”、“不客氣”... ...久而久之,在我們老師的引導下,寶貝們漸漸地習慣跟別人主動道謝,並學會了更多的禮貌用語。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需要我們細心、耐心地去描繪。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我相信我們親愛的寶寶們是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老師的`小幫手

劉成龍是我班的一個很調皮的小朋友,從上大班以後更調皮了,除了吃飯,睡覺以外總是動來動去,沒有安靜的時候,經老師多次教育,就是改不了,讓老師傷透了腦筋。

有一天,吃完午飯後,我們要求孩子們把碗和勺子放整齊,可經常有的孩子不認真,每次一扔就完事了,老師這時候總是特別的忙,又要看着沒吃完的孩子,又要給孩子分飯,不能緊盯着,而劉成龍每次總能早早的吃完就開始調皮了,我靈機一動,就請劉成龍小朋友當老師的小幫手,幫助幼兒收拾碗和勺子,他非常樂意接受這個新任務,並且還説:“我在家也是我媽媽的小幫手。”

從那次以後,飯後亂跑的劉成龍不見了,在我班裏看見一個盡職盡責的小幫手,這件事情讓我體會到,調皮的孩子也有積極向上的願望,只要老師對他們加以信任,加以表揚,他們就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併成為老師的小幫手,我們老師要對每個幼兒都要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使他們真正的體會到自己的快樂。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

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有一點進步,我們要及時的表揚他。每個孩子都是天真、可愛的。

我剛帶寶寶園的時候,我發現紫薇,每次説話都低着頭,害羞,還有點膽小。在一次上課的時候,我故意的讓她回答問題,增強自信心。在他回答完了之後,我就及時的表揚她,鼓勵她、親親她的臉。在這些鼓勵表揚之後,他漸漸的大方起來,不害羞了。見到老師之後也和快和老師打招呼,簡簡單單的鼓勵和表揚而改變的。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誇獎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愛的收穫

今年剛從事幼教職業的我被分到了小一班;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叫許陽他上學期上過,他對我好像有點畏懼,不敢跟我親近、上課提問他也不回答。一開始我對他情況不瞭解,我不明白為什麼我跟別的小朋友都相處的來,唯獨他對我不理不採。後來我去請教我們的張老師詢問了一下許陽的情況,張老師説他性格內向,膽小慢慢的時間長了就好了。在接下來的一日生活裏我試圖用各種方法去親近他、關心他。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我走進了他的心靈。?只要有愛,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當不好的老師?這是我一直記在心裏的一句話。

用什麼來吸引孩子

用什麼吸引孩子,大家可能會異口同聲的説愛心,這往往是不夠,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滿足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就能吸引孩子了,什麼是愛玩?就是孩子喜歡的。3到6歲的孩子一般好奇心特別強,喜歡新鮮的、沒有見過的,可是我們幼兒園是個硬件,今天是城堡,明天是平房跟本不可能,所以我們只有在軟件上下功夫,例如;美化我們的環境、教室等。此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孩子一天天的面對的是我們,試想我們每天都一成不變,孩子還會喜歡你嗎?久而久之還會來園嗎?為此,我們要不斷改變我們的內外“形象”,來吸引孩子。其實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你稍加用點心就可以,前見天我把孩子們的小椅子都換成了綠顏色,他們高興了好幾天,昨天為了是孩子認識更多小朋友的名字我把小杯子又寫上了名字,想不到這也令孩子們興奮呢?你聽“我的杯子有名字了,你的也寫了,真好。”孩子們邊説還邊向我投來感謝的目光。我想我們還要試着多變出許多新奇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眼球,讓他們感到親切又好玩,大家試想一下在這裏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再加上我們的耐心呵護,他們能不愛上幼兒園嗎?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9

《愛什麼顏色》是一首小詩。詩歌很是簡練,結構比較簡單,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和對自身理想的追求。

課前,我讓小朋友們蒐集有關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的資料,讓學生在預習詩歌時交流自身喜歡的顏色和原因。教學詩歌時,我放手讓小朋友自身去閲讀、考慮,鼓勵小朋友在朗讀中想象詩歌出現的畫面。小朋友在自由選擇詩歌的小節來賞析,懂得作者所喜愛的顏色,理解作者所喜歡的原因,以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理解課文是離不開“讀”的。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會。如,師生接讀(老師讀喜歡的顏色,學生讀喜歡的原因)、男女分讀(三年級的小朋友開始有性別的歸屬感)、合作讀(邀請好友配合,培養協作能力)、小組讀(各個小組進行競賽,提高競爭意識)等多種形式。小朋友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既理解了“我的心”,明白“我的夢”,還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時也在朗讀中無痕地記憶了詩歌。

在學完詩歌后,我還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自身喜愛的顏色和原因。在學生暢所欲言中相應指導,為讀寫小詩做好鋪墊。學生的發言充溢童趣和想象力。有些學生這樣寫道:

我喜歡烏黑的顏色,

因為——

衣服是烏黑的,

皮鞋是烏黑的,

我是一箇中國人,

我的頭髮,我的眼睛,

也是烏黑的。

我喜歡潔白的顏色,

因為——

雲朵是潔白的,

鴿子是潔白的,

將來,我要當一名醫生,

為病人解除痛苦,

我穿的那身神聖的衣裳

也是潔白的。

……

這節課的公開課教案中,我積極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文、識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在這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一起研討問題,分享自身的感情和想法 。沒有出現外表化、形式化的傾向,充沛展示了新課程的理念,以“色彩”為主線,把知識整合在語文課堂中,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積極倡議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新教材的人文主義精神,拓寬了教學的空間。

我想,在今後新課程的推進中,我們更要靜下心來,更進一步理解課程規範,實踐課程規範,發展課程規範。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創新學習習慣的養成,真正地理解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0

孩子們總是有許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開水去澆花,説用冷水花會感冒的,把電動車拆開説是看看為什麼它會自己開,是不是有司機在裏面……

作為一位幼兒園老師,怎樣去教育幼兒,對於他們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當然一味的指責他們是不對的,很巧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建議我們幼兒園教師應該用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夥伴,從中把孩子引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我們班的潘樂巖就是這樣的孩子,看,小朋友又來告狀了。“老師,毛毛把毛巾扯壞了!”孩子們拉着我來到廁所裏,可不是嘛,原來很平整的新毛巾已經皺來一起了,毛巾上還拖着幾條長長的線,地上也有幾根。毛毛低着頭看着毛巾,很難過的樣子。“老師,您看,這毛巾都不好用了。”孩子們嚷着。“我想,毛毛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原因,讓我們聽他講一講他為什麼把毛巾弄成這樣,好麼?”孩子們都靜下來了,“我看見毛巾上有個線頭不好看,我就想把它揪下來,可是越揪越多,怎麼也揪不完,毛巾就成這樣了。”“原來是這樣,毛毛並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毛巾用許多線橫豎織成的。”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孩子就是天真可愛的,“闖禍”並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嘗試着解決一點問題,作為教師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給孩子留一份想象與創造。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1

我班來了一個新生叫小明,她剛剛來到新環境,性格尤其內向,上活動時,她更表現的非常緊張,不能大膽唱歌,時常顯得膽怯,害羞。可當每次下課,別的小朋友都在玩的時候,只有她坐在位上邊看書邊嘰裏咕嚕的在説着什麼。

我看出了她的心思,趁一次機會,我把她叫到了我的面前,和她説:“小明,你唱歌的聲音最好聽,你信不信?”她害羞的告訴我:“老師,我唱歌真的很好聽嗎?”我説:“你不信的話,老師把你的歌聲錄在手機上,你自己來聽聽好嗎?”説完,她立刻用她的小手捂住了她的小臉,我把她的小手輕輕的拿開,對她説:“小明,你一定能行。

”到了上課時間了,我把小明唱的歌放給全體小朋友聽,並且,説:“這是小明唱歌的'聲音,你們覺得她唱的好聽嗎?”大家異口同聲説:“好聽”我請小朋友為她鼓掌,我讓孩子們熱情的圍着、拉着她和她一起玩遊戲,使她感受到集體玩的樂趣,她終於接受了新的家園!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2

我一直認為,老師和媽媽一樣,對孩子的愛是最純粹的。沒有哪個老師不想將自己的學生教好。不同的只是真正的媽媽孩子很少,而老師的學生很多很多。很多優秀的老師自己孩子成績甚至不如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因為他們將更多的愛給了學生,忽略了對自己孩子的照顧。

我一直覺得,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媽媽。在孩子們心中,老師是親切的,神聖的。幾乎每天都有孩子會在我耳邊説悄悄話,,非常信任的告訴我他們家裏發生的祕密。有時候無意間摸摸孩子的頭,他甚至會高興一整天。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決定了孩子未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也是孩子正規教育的第一任老師,也必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是一位智慧的媽媽,她教育女兒的理念和方法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

一、讓孩子靜靜的承受痛苦。

讓孩子在打針是不哭確實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就像讓剛剛上小班的孩子不哭一樣。在預防接種時,全班的孩子哭聲雷動,幾乎沒有辦法制止他們哭泣。怎樣讓他們不哭?我們常常採用物質刺激法,發糖果,買玩具。也用了恐嚇強迫法。但很少能夠奏效。因為對孩子來説,打針的痛苦對未諳世事的他們來説是巨大的,很少有東西能夠減輕這種痛楚。 尹建莉老師是這樣做的:先將打針的原因告訴孩子,然後將打針的疼痛正確的告訴孩子,最後進行正面的鼓勵。一歲八個月的孩子居然忍受了打針的痛苦,鎮靜的完成了整個過程。 教育無小事。從打針這件事上,尹老師發現了教育的契機,進而找到培養孩子忍耐痛苦的方法。孩子越小的經歷,對其成人後的影響越大。讓他們從小獲取承受痛苦的經驗,也會為他們將來直面痛苦增加勇氣。

痛苦永遠是一種客觀存在,並將在人的一生中不斷以各種形式反覆出現。有時候,皮肉之苦甚至是最簡單的。可以説,人的一生,是在戰勝一個又一個痛苦的基礎上獲得發展進步的。因此,從小做起,

從小事做起,教給孩子承受痛苦的方法,這無疑將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而我們平時,當孩子不小心跌倒而傷心大哭時,我們一定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勸慰。孩子碰上一點小小的痛苦時,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會心痛不已,那麼,他們的將來面臨真正的痛苦時會怎樣呢?

二、讓孩子獲取學習的魔杖

有一根魔杖,被它點過之後的孩子學習能力強,會獲得神奇的能力。這根魔杖就是大量的課外閲讀。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四個同班同學,在國小五年級時相差無幾,不同的.是兩個閲讀能力強,其餘兩個從不閲讀課外書。幾年後,閲讀能力強的孩子在重點中學遊刃有餘,其餘兩個雖然參加了很多輔導班,卻在普通學校學習吃力。

我們一直從小就給孩子很大的學習壓力,要求他們必須考100分,必須遵守紀律,參與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其實,我們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們大量的練習。殊不知,這對他們的智力發展沒有任何益處,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要給他們的學習能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只有課外閲讀。

就幼兒生而言,智力發展水平還沒有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也沒有應試教育的壓力,正是培養他們閲讀能力的大好時機。這就需要我們幼兒教師精心實施各項閲讀活動,給孩子學習能力一根神奇的魔杖。

三、讓學生學會善良和豁達。

善良和豁達是永遠相隨的。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

人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永遠存在的,幼兒亦是如此。當孩子不小心磕碰兒哇哇大哭是,當孩子因為一點小事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怎樣在這種衝突面前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尹建莉老師的做法是:讓孩子正視對方的痛苦並同情對方。她在孩子與小板凳相撞時,教育孩子同情小板凳,給小板凳揉痛。她告訴孩子:小板凳更弱小,更需要同情。善良是天生的,但往往在平時生活中因為衝突處理不善而漸漸泯滅,內心漸漸就會被自私和冷酷取而代之。 做個好人,這應該是家長培養孩子的主要目標之一。人只有和他人和諧相處,才能求得滿足與幸福。愛他人應該是從人心中迸發出來的東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憑藉這種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聯繫在一起,並使世界真正成為他的世界。但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教育孩子不吃虧,與人衝突時決不讓步。所以,在幼兒發生很多的矛盾中,家長的不正確教導往往是發生衝突的根源。有時候,對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是無能為力的,但在孩子矛盾處理中我們是主角。這個時候,用給小板凳揉痛的方式處理會潛移默化的將善良的種子播種在他們的心裏,生根發芽。

四、將孩子當成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天真純潔,不諳世事。屬於他們的世界,應該是快樂,自由,因為他們正處在個性發展的最好

時光。然而,我們大人把更多的期許,把更多的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他們,甚至把我們未完成的理想,都變成他們奮鬥的目標。給孩子太多壓力,一定會壓垮他們稚嫩的翅膀,並給他們的心靈投下陰影。

(一)我們要容許孩子生活上犯的小錯誤。

孩子在生活中,會犯很多的小錯誤。這可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也可能是天性使然。有時候,人專注於某一件事情,就會遺忘掉另一件事情。許多大科學家都愛犯小錯誤。比如弗洛伊德就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家。然而,我們往往對孩子的錯誤缺乏理解,常常責備他們。或者走另一個極端,什麼事情都提醒他們,幫他們做好。無法讓孩子自由走路,那麼他們永遠也難以自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謝大家的瀏覽。如果您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進行評論哦~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3

幼兒園的孩子一般為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比較貪玩的。我們的情景熟學教學,就是以遊戲、創設情景讓孩子在玩中獲取知識。再配合學具操作,孩子們更使剎有興趣。學具盒在孩子們眼中就象“潘多拉寶盒”一樣,裝載着孩子們的樂趣、裝載着老師給予孩子的知識。

1、孩子們在操作學具中,可以和小夥伴“過家家”,學具盒裏的“小綠人”成了遊戲的`主角,促進孩子之間情感的交流。

2、孩子們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圖形進行分類,對學具塊進行顏色點數、排序,妙趣橫生。孩子的空間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

3、學具中的各種圖形,還可以一下變成“七巧板’,幫助孩子搭建高樓,手腦並用再次得到充分的體現。

希望我們幼兒園的每一節教學活動,都會讓孩子有興趣,讓枯燥的數學變成快樂地遊戲,讓寶貝在幼兒園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4

户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像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裏。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夥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一隻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脱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裏,我都隨時帶着他,牽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脱,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説:“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説:“偉偉,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像、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説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

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終於鼓起勇氣,對老師説:“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15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班內的三位老師做好了全面的準備,迎接小小的天妃鳥!

早上7點不到,三個人都早早來到了班裏,放好了玩具,準備好了掛牌,等待着孩子們的到來……

7:30,孩子陸陸續續開始來到幼兒園了,還好情緒都還不錯,大部分的孩子都和能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開心再見,受玩具的'吸引而投入到遊戲中了。

朋朋來了,還沒進教室就聽到了他的哭聲。趕忙走了出去,剛開始的時候,還哭鬧着,但很快便被老師的遊戲吸引了,也就融入了集體生活。

翔宇與爸爸再見的時候哭了,但老師抱一下就不哭了,一天裏都很乖,告訴我們等吃完飯,睡完覺爸爸就來接了。中午也睡得很香甜,爸爸來接的時候開開心心和老師再見,還説明天不哭了,我跟他打趣道,哭一點點也沒關係!呵呵!

唯一分離焦慮有點強烈的是小宇,中飯,午睡都想到了家裏,哭着要叫爸爸媽媽來接。中飯吃得不是很好,但餐點在老師的幫助下全部吃完了。除了受老師遊戲吸引的那會會展開笑顏外,其他時候總是念叨了爸爸媽媽該來接了。

男孩子們今天除了義恆其他的孩子都睡覺了,明天爭取讓他也能在幼兒園做個美夢!女孩子詩琪、穎欣、媛婷、沁陽沒有睡,但都安靜地躺在小牀上。

今天第一天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孩子們能坐在小椅子上跟着老師唱歌,念手指謠,玩遊戲。午睡室也是安安靜靜的,孩子們知道了要等到音樂響起來的時候才能起牀。爸爸媽媽來接的時候都開開心心與老師再見!

孩子們,老師覺得你們真的好棒!明天還要繼續加油哦!

標籤: 隨筆 幼兒園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7l4w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