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10篇)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10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10篇)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1

研修馬上就要結束了,回首這六天的緊張的研修經歷,我感到我獲得了很多很多的東西。

在網絡研修的日子裏,每天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登陸“山東教師教育網”,觀看視頻、閲讀文本、完成作業、撰寫反思、發表評論、瀏覽簡報所有的這些已成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使自己在道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為今後從事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2、不斷學習。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礎,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3、經常交流。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糾正錯誤的有效途徑。

要聽真言,會聽真言,才會有提高。總之,回顧這次研修學習,可謂收穫頗豐,收穫的是一名專業教師專業成長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對於這樣的學習來説,也許我們付出的是忙是我們今後工作的資本。並且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從傳統的培訓模式中走向網絡平台時,產生了極大新鮮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這個平台給我們提供了無限廣闊的交流空間,我們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有許多問題,困惑、思考、收穫很難有機會傾情表達。最後由衷的説一聲:“感謝你!遠程研修!”讓我們共同期待着新碌,但我們收穫的卻是提高。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2

本節課是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難點在於判斷約分後的分數是否是最簡分數,事實證明學生在實際運用時的確掌握不夠理想。

經過反思,《約分》這節課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1、約分的概念是把一個分數化成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從約分的概念看,約分的結果不一定是最簡分數,只是比分子和分母比原來分數的小就行了,這樣學生在做題時容易產生誤解,只要數約小了,約分就結束了,因此結果也不是最簡的。在此,我跟學生強調雖然約分的概念是沒要求要約到最簡,但是我們所有約分的題我們都要求要約到最簡,這樣統一要求,學生就清楚了。

2、學生知道老師要求約分的結果要最簡,但是結果不是最簡時有的學生判斷不出來,因此也出錯,如2/18,22/14等。還有的分數學生判斷不出是否是最簡分數,特別是分子或分母是一個較大的質數時,學生誤以為是最簡分數,如17/34,19/57等。我跟學生強調碰到分子或分母是質數時,就驗證分母或分子是不是這個質數的倍數,如果是那麼這個分數就不是最簡,如果不是倍數關係,那這個分數就是最簡的。

同時還補充講解了一些約分的技巧,如:整十整百數先消零在化簡;分子分母都是偶數時先用2去除;倍數關係時用分子去除等等。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3

今天上的是《圓柱的認識》,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自我感覺不錯。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就想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行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上課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學任務能完成嗎?帶着這種不安開始上課,隨着教學內容的進行,我這種不安也隨之消失,學生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

在本節課中,我從問題入手,組織學生圍繞觀察感知圓柱的有關特徵後,展開驗證性的操作活動(主要驗證兩個關鍵問題:“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兩個圓”和“側面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學生以活動小組為單位進行驗證。方法由學生自定,完成後全班交流。從活動後的反饋來看,活動效果較好。如在驗證“兩個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圓”這一知識點時,學生不但驗證成功,而且方法也較多。一種是説量一下底面圓的直徑,直徑相等,他們的周長、面積相等。第二種用線圍,量圓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長,再用此線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長,用的線長度相同,説明兩底面相等。還有學生想出了個相當簡單的方法:把圓柱的底面畫下來,然後把圓柱的另一底面直接與畫在紙上的圓進行比較。體現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對“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這一特徵進行驗證中,效果也相當不錯,有的小組沿高剪,得到長方形;有的小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邊形。

由於我準備的疏忽,剪開的圖形沒有出現正方形的情況,這時,有的學生就提出了沿高來剪,還有可能出現正方形的情況。並説明如是正方形應具備的條件。學生的驗證,使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領會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寬與原來圓柱的底面周長、高之間關係的教學變得順其自然了。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4

本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在“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轉變教研理念,改進教研方法,優化教研模式,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教研工作新體系”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踏踏實實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加強理論學習、新課程標準學習

我校數學教師普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缺乏一定理論作指導,而實踐經驗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用一定理論來指導,那麼這個經驗才能稱之為經驗。課改已進入第二學期,教師的觀念有了一些變化,但教學理念的切實轉變,基本理念的基本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所以,本學期我們仍然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使廣大數學教師進一步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

2、認真鑽研教材,運用新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一些理論的基礎上,組織了教師圍繞課題上研討課。在教學中,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鑽研教材,駕馭教材,在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學中,老師們也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

3、藉助集體的力量,搞好課題研究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制定一份以年級組為單位的集體備課計劃,通過集體備課這一形式,加強了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同時也使“導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面上得以開花,在點上得以深入。

4、發揮傳統優勢,搞好數學特色建設

本學期教研組在學生一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有每日口算進課堂、每月口算等級賽、學期連環題比賽;有每兩週一期的數奧起跑線;有數學小論文比賽;有數學手抄報比賽;有的數學競賽。在這些活動中湧現出許多活躍份子和能手,為學校特色建設出了一份力。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5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讓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學習數學的枯燥和乏味。那麼,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快樂、充滿生機、充滿激情、充滿活力呢?筆者以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點滴體會。

一、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巴班斯基説:“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造良好的氛圍,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國小生好奇好動,有較強的求知慾,但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必要的活動,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獲取知識。

比如我在執教《平移和旋轉》一課中,讓學生充分運用多種感官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觀看遊樂場中的活動畫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和旋轉,進而通過動手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轉,整個課堂充滿了童趣,孩子們在互動活動中感悟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二、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數學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因此,我們的教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也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創設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空間,模擬的貨架上、櫃枱裏擺了水果、蔬菜等各種生活用品。請每個學生猜一猜:這一堆雞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鹽估計又有多重呢?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購物情境裏,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稱一稱,弄個究竟。因此課堂氣氛高漲,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學習數學的實踐活動,感到既輕鬆有趣、又特別難忘

三、留足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的數學課堂要摒棄了過去教師講的多、學生聽的多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使學生學得生動、學得積極。如:我在執教《商的變化規律》一課中,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學習“商不變的性質”,由故事導入新課,當學生回答:“誰是聰明的一笑?”之後,我讓學生説出原因(算式),隨機板書算式,然後讓他們分小組討論,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一起總結出“在除法裏,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第二個環節,我還是應用剛才的故事,給學生限定被除數800,然後讓學生把800個桃子分給不同只數的小猴,(即改變除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接着計算,並提出問題:“通過計算你能發現什麼?”每個學生自由計算,思考,小組討論總結,最後進行全班彙報。

學生通過計算、發現、交流、辨析、整合,發現“在除法裏,被除數不變,除數擴大(縮小)幾倍,商就縮小(擴大)幾倍”、第三個環節,我拋出問題:“你還能自己設計一組除數不變的算式,通過計算,找出一些規律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運用知識的遷移,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索空間,學生通過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總結了“當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或縮小几倍,商就擴大(縮小)幾倍”的變化規律。這堂課由學生先學習“商不變的性質”延伸到商的變化規律一、二,學生自始自終的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數據都來自與學生,比較真實,讓學生參與發現規律、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交流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四、善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煥發活力

任何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賞識。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賞識。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亮點,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激發學生學習信心和學習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宜採用籠統空洞的語言:“不錯,很好,你真棒﹗”來實施評價,而要注意評價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採用不同形式的激勵性評價。例如,言語激勵“你的想法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真不錯!”“我很佩服這個同學的分析。”“我們為他精彩的發言鼓鼓掌吧”“你真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孩子。”你的眼睛真亮,發現這麼多的問題!“對××同學的發言,你想説點什麼?“你有數學家的感覺,我們來握握手。”肢體賞識:給學生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讚許的點頭,或豎起大拇指,鼓鼓掌,拍拍肩膀,摸摸頭,以示表揚和鼓勵。實行獎勵:口算又快又對的評為“口算之星”,誰提的問題多就稱為“智慧之星”,字寫得漂亮的就被譽為“書寫之星”,或給予簡單的物質獎勵。教師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學生參與性的評價,使課堂形成了一種互評互析的評價夥伴關係,實現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自我調控的過程,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活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留足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善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煥發活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才會充滿魅力、靈性,充滿生命的活力。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6

《加或減》是依據國小生學習的心理特徵,用學生喜愛的遊戲為素材設計的一種數的計算的學習活動。藉助富有合理數學意義,包含情感價值和數學價值的“邏輯圖式”這一學習載體,使學生在趣味有益的遊戲活動中參與“加與減”的整合,親歷“再創造”的過程,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到許多問題能夠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交流的工具。

學習背景材料是學生入門的基礎,僅有學生對學習背景材料感興趣時,才會主動地參與學習。把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引入課堂,學生倍感親切,參與慾望強,促進了學校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數學背景的聯繫。要學生講出遊戲中的數學,學生感受到遊戲中也有數學,學數學有用。而將設置成遊戲狀態的“邏輯圖式”展現於學生面前,使枯燥的計算資料巧妙而自然地還原於生活,拉近了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增強與數學的親和力。

以“講一講,問一問、喜歡哪個組的方法?”為啟迪學生思考的“導火線”,學生用熟悉的經驗自我去攝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測想象。在實踐操作,觀察比較,驗證推理、討論爭辨中分析眾多觀點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別人思考的長處,儘可能想辦法完善自我和別人的觀點。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僅僅掌握知識,並且思考知識,詰問知識,批判知識,創新知識。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6

記得有一個學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個老師把孩子教的沒問題那是真的有問題。之前一直不理解,沒問題不是更好證明學生都會了啊,現在算是有點明白了。沒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話可能孩子沒有自己的思考,可能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不管哪種都不是現在自己想要的課堂。

在自己的平時教學中或是課下我都一直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是疑惑,但是他們好像不太理解問題是什麼意思,要麼“明知故問”要麼“隔靴搔癢”。在我們進行的單元總結中我也給他們開闢了一塊領地:問題銀行。可以提自己的問題或者是疑惑,但是幾單元下來這個版塊要麼被“方法”佔領要麼被“題目”霸佔。今天我們進行了期中整理與複習。我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複習什麼而是讓他們自己翻書回憶學過的內容,然後彙報、補充。

“對乘除要比加減高一個等級,看到乘除加減就只能讓道了。不過要是有人幫忙就行了,誰呢?”

“小括號。”

“恩,關於小括號你有自己的問題嗎?”這裏自己也是想發散一下他們的思維,看看他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在一番引導未果後“笑笑有一個問題請看……”

出示這個問題並解決之後學生思維受到啟發“老師有沒有比小括號還厲害的?他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呢?”

複習第二單元並總結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物體最多隻能觀察到三個面”後引導學生“你有問題嗎?”

“我們觀察到的物體都是六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那如果是多個面呢?”

“很好的問題,有人能解決嗎?”

“老師,他説是不是像鑽石那樣的”同學們的思路一下打開了。

“這樣吧,下去查一下資料我們明天課堂上再交流”。把思考延伸到了課下,當然更是為了鼓勵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大家討論自己的問題並上網查自己內心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可能下次就會更深入的思考。其他同學也會“效仿”,這不就我的目的嗎?

通過今天的課堂我發現要想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知道自己提出問題不會受到其他的同學的嘲諷而是老師的鼓勵。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適時的引導一下學生從哪個方面去提。當然今天只是一個開始,希望以後會有更好的學生的“真問題”。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7

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由於過於注重教學邏輯和知識的傳授,而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乏味無趣,教學效果低下。

可是必須要切實上好一節好的數學課,讓學生聽得趣味、學得簡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教師在課堂的開頭導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課堂的開頭導入好了,就能高度激發學生的求知學習興趣,到達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整個課堂十分的活躍。

那麼怎樣導入才能到達這樣的效果呢?

我認為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國小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趣味的數學故事,然後進行教學,學生易於理解、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異常好。

我校開展學科教學公開課,我們有幸聽了宋小平教師的一節數學課,她精彩的導入一下子把學生興趣激發起來。本來是上一節枯燥的數學課,卻讓她用優美自然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境界。

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十分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課堂氣氛寬鬆,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一樣的教師有不一樣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於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於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着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我視為學生中的一員。

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景,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後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國小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8

炎炎夏日,知了聲聲,阻擋不住老師們樂學上進的學習勁頭。參加暑期培訓的老師們早早的來到了會場,在鄉鎮的老師更是起早趕車來到實驗中學。

本次培訓我們國小數學組是這樣進行的。四位老師每人一節説講課,每人的説講課完成後,分組從不同的觀察角度進行討論交流。

一、翟慧老師的精彩演繹。

首先翟老師細緻的對五年級上冊的《軸對稱圖形》進行了精彩的説講課。從教材的分析、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及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配合課件的演示對本節課做了精彩演繹。在本節課的設計中,翟老師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展示教學中重、難點的突破,如何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抽象出數學概念。利用課件演示如何畫軸對稱圖形的另半有效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在對每個教學環節展示後,翟老師理性分析了為什麼這樣設計,他對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起了什麼作用做了詳細解讀。

二、老師們的激情碰撞。

各小組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軸對稱圖形》這節課的特色和感受。每個小組的老師們發言積極、討論熱烈。在我旁邊的孫麗華老師幾次欲説都搶不到機會,交流時間超過了,一組的老師們還都意猶未盡。針對“重合”“完全重合”兩位老師激烈的爭論着;“是對稱圖案”“還是對稱圖形”老師們各抒己見舉例説明。一個個不愧為數學老師,為一個概念使勁較真爭論不休。正因為有老師們的這種執着精神,我們的教育事業才不斷向前發展。

暑期充電老師們展示着自己的精彩,激情飛揚!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4

我有幸參加廣東省數學骨幹教師研修培訓,在研修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來自省教育廳領導及xx師範大學專家教授精彩的開班報告,充分領略了專家們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結識了來自全省的優秀而謙遜的同行們。這10天中,每天都安排了知名的教授或有經驗的一線著名的校長對我們進行理論交流,每天的研修培訓學習都給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思想洗禮,每天的學習都引發我對自己教學和自己專業發展的不斷思考。通過學習讓我看到自己與省名教師的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學習讓我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10天的研修培訓學習雖然短暫,我的收穫很多,現將學習心得體會如下:

一、強化骨幹教師學校意識,明確肩負責任。

通過這次研修培訓,讓我更明確骨幹教師肩負的責任,作為骨幹教師應該樹立學校意識,樹立屬於自己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和質量觀,把個人的事業追求和學校的發展聯繫起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注意整合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師資源,充分發揮學校其它各級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共同打造教師教研文化、教師團隊文化,引領全校、乃至全市教師專業發展。

二、豐富數學理論知識,更新教學觀念

通過理論的學習使我對數學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通過理論的學習我進一步認識了關於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現實,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學習方法,通過對學科結構論的學習,給我今後的教學很多啟發: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溝通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繫,溝通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的聯繫,把教學的知識放在一個知識體系裏,把知識串起來,形成知識鏈,知識樹,形成一個知識網絡。有結構的、有聯繫的知識學生就容易掌握。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重視溝通數學知識本質之間的內在聯繫,使知識內容結構化。在教學中突出數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重視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早期滲透,用直觀的形式讓學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視原理和態度的普遍轉移,注重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本身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新課標教材的課程標準的學習,瞭解了高中數學課程中的主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和數學思想方法的育人功能,認識到在教學中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必要性,更明確了數學教學中做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學生興趣、數學思考、創新思維、數學學習習慣、數學學習方法。提醒自己在今後教學中更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和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更關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促使學生髮展,引發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思考,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目標的關係和教學近效應與長效應的關係。這為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數學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準備和發展方向,促進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不同的人在數學方面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理論學習中,我也認識到自己的學科理論還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今後要加強理論的學習,多看有關教育教學方面書籍,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三、感受名師魅力,尋求專業發展

參加本次廣東省數學骨幹教師研修培訓,讓我深受啟發和鼓舞,我知道我將要做的,不只是教有趣味的數學,有技巧的數學,還要教有文化的數學,有思想的數學。通過不同的教育教學手段,把學生的數學潛能挖掘出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9

一、思想政治方面

平時認真學習學校下達的上級文件,關心國內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帶領搞好教研活動。每週按時參加升旗儀式,從不缺勤。服從安排,人際關係融洽。始終以《教育法》、《教師法》做為自己的行動準則。依法執教,依法治教,教書育人,為人。

二、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在教學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

在備課中,我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用出總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並注重參閲各種雜誌,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4、堅持聽課,注意學習組裏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本學年平均每週聽課二到三節,對自己的教學促進很大。

5、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並注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於課堂,做到學有所用。

6、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7、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較的發展和培養。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相信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會做的更好!

國小數學教師研修反思10

時光荏苒,研修活動即將落下帷幕,回顧這次研修歷程,一定會成為我們刻骨銘心的記憶,它引發了我們許多的感悟和思考。

對於“教育科學研究”,我們曾有過難以走上“正軌”、難以有所突破的焦慮和痛苦,是研修讓我們逐漸清醒。

從制定計劃確定執教人的第一天起,我們組的成員就緊緊團結在了一起,網上修改教案,備課研討,到評課、觀課、議課等,在每一個環節中老師們各抒已見,不斷地討論、商議,忘了時間,忘了地點(因為還有其它學校的老師),就連快要退休的王明月老師也跟着我們“瀟灑”一回,平日裏除了上課外,更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磨課”。

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更多的體現是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教師説的多,學生説的少,學生缺少了發現、探究、經歷、體驗、感悟等過程,是研修讓我們轉變了教育觀念。

在磨課的過程中,我們把更多的目光放在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在《認識鐘錶》這一課中,讓學生合作探索,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的思維過程,由小組合作的形式化、簡單化逐漸走向科學化,王媛媛老師在上課前、上課中、上課後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留給學生充分討論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每位成員都有事可做,每位成員都積極思考,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做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組的數學教師都不是很擅長寫作,有幾個老教師甚至十幾年沒舞弄過筆墨。研修的節奏快,被逼上了梁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7rwm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