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1

一、備課上課的選例問題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材每課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覺得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離學生的生活很遠,特別是我們鄉下學生,由於缺乏圖書資料以及有效的閲讀引導,學生對許多名人的事蹟不甚瞭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於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心理輔導,行為矯正,情感薰陶時,應該儘量選用學生身邊的凡人凡事來加以分析引導,喚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引導學生學會辨別是非。我嘗試着去努力,覺得效果不錯。當然,我也會盡量引導學生仰視名人,欣賞名人的風采。

二、對於討論交流問題的引導

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自由開放。教師在教學中,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學習,如開展辯論、討論、體驗交流等方式。就討論活動來説吧,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要做好認真設計,精心安排,對學生討論、辯論以及體驗交流要給以積極引導,有效組織討論,如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做好討論記錄,組織討論的問題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討論結束時要給以評價指導,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道理和觀點給你,形成正確的觀念,也就是説要把握好組織討論的度,不可以淺嘗則止,為討論而討論,也不可以漫無目的,不知收尾。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討論、辯論等方式還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材的利用問題

新課程的教材觀認為,教材只是一種教學資源,是師生教學對話的文本,因此,教師不能過分依賴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進行自主開發、創造使用,積極整合重組,讓它變成有效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多,我們就不能完全按課本來講,要進行整合、重組,才能講透,才能使學生透徹理解。

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

課本的編排注重聯繫實際,弱化了理論性。我們老師在教學時,要遵循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理解和掌握,從體驗中悟出道理、觀點,而不應該強硬的歸納出理論要點,讓學生不知所然。

總之,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做好教學準備,機智、靈活的採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2

教學十多年,我一直在尋找,尋找“何為一節好的思品課”。我聽課,我觀摩,我也自己探索。漸漸發現,一節好的思品課,關鍵有兩點:一、精彩的材料及設計是上好課的關鍵;二、學生有所感悟是一節好課的評價依據。

一.精彩的材料及設計是上好課的關鍵

好的開頭能迅速活躍課堂,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彩的材料能扣緊教學主題,啟發學生,讓學生願意去想願意去講;別出心裁的課堂設計讓學生無暇分心,緊跟老師思路,暢遊知識海洋,輕鬆感悟生活,學會做人。

例如,我在講《自尊自信》這一課的時候,是這樣開頭的:“上課之前,我想先做個小小的調查……”這時候學生的眼睛已經睜得很大了,“願意當眾趴在地上學狗叫的同學請舉手……”我的語速很慢,講第一遍的時候學生不可思議地看着我,講第二遍的時候,已經有學生不滿:“老師,你不尊重我們……”很好,接下來我順其自然進入課程的學習。

在我講《明辨是非》這課的時候,我使用了非常有名的心理學兩難選擇“海因茲偷藥的故事”,這藥到底該不該偷?發明家和海因茲到底誰對誰錯?要是你做法官,你將如何判案?兩難的選擇,學生爭着舉手發表意見,是與非在辯駁中變得清晰。課上完了,學生意猶未盡。

七年級第一學期最後一個單元講的是學習,如果按照課本條條框框講下去,可能會落入俗套,這就不可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思考,我設計了個簡單的遊戲讓學生明白我們人學習的原理,以及讓學生知道“學習的平原區”及如何更好地走出這個區,取得成績的進步。遊戲很簡單:我準備了一張打亂了順序的數字圖,打印多份,分發給學生。每個學生人手8份。然後給學生60秒的時間,讓其將數字按照順序連接起來,從1到2,到3,到4……直到時間結束,將連到的最後一個數字圈出來,並寫到紙的空白處。重複這個程序8次。這樣,每個人就會有8個數字,將這8個數字按照先後順序標在圖表上,並將各點連成一線。最後,每個人都會得出一條“學習曲線”。遊戲做完以後,全班同學一起討論這樣幾個問題:1、坦白説,在進行這個練習的時候,感覺怎麼樣?2、人們説:“刀越磨越快”,但是,在我們這個練習中,是這樣子的嗎?如果不是這樣,那是怎麼樣的?可以呈現你的曲線給大家看看。3、我們每個人的曲線都會經歷一個短暫的或不明顯的平原區,甚至是下降區,這是由於什麼引起的?類比到我們的學習,你有怎麼樣的啟發?4、請思考,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突破這個學習的平原區?由於學生在之前親自把自己的學習曲線畫出來了,在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大家都很有感想,對“學習”這個話題想法很多,也説出了很多很有見地的話,提出了很多有實際意義的建議。

一節好的課,其實並不需要很多花俏的東西,只要能夠實實在在地讓學生緊跟你的思路,去學習,去感悟,就已足夠。

二.學生有所感悟是一節好課的評價依據

我認為,一節課無論設計得多巧妙,材料用得多精彩,但如果學生不能夠在這個課堂中有所感悟,那麼,這就不能夠説是一節好課,甚至不能夠説它是一節合格的課。我深深認識到,學生是否有感悟,這是我們難以預料的,因而,我們教師一定要隨機應變,不能讓既成的教案束縛了我們的靈活性。

我在講《跨越障礙正確選擇》這一課的時候,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情景:期末考試中,你被一道數學題難住了,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但是你還是做不出來,這意味着你將丟失15分,前十名將與你失之交臂!這時,坐在你後面的好朋友小華遞給你一張紙條,上面寫着這道題的答案,而老師卻沒有發現,這時你會怎麼做呢?在備課的時候,我想學生應該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也沒有多想。誰知道,上課的時候,我連續提問了三四個學生,他們的答案都是:拿過來,參考;或者是,不接,但是會看上幾眼,找到思路。我無奈,問全班學生:“你們都這樣做嗎?”學生異口同聲:“是啊!”我差點暈倒!這可怎麼收場!還好,我腦袋靈光一閃,再問:“恩,大家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那麼,再請大家想一想,你的試卷發下來了,你的分數由原來的80分,一下子到了95分,你的心情如何啊?”有學生馬上就説:“高興!”“哦,高興。可以理解。僅僅是高興嗎?”這下,學生開始沉默,我請了幾個看起來有想法的學生來説説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回答基本上一致:會有一點點開心,但是,更多的是不安,因為這不是我的成績,我也擔心被其他同學,或者被老師發現。聽的學生也微微點頭,我心中竊喜。“是啊,會有一點點高興,畢竟得了高分;但是,更多的是不安,因為做了虧心事啊。我再給大家講個故事……”然後,我又和他們講了一些逃脱法律天網的殺人犯,在經過了十幾二十年後,總會自己去自首的事例。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可以看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情感、態度、加值觀目標,完成得非常好。

我的學生一直很喜歡上思品課,不是因為我每節課都能夠設計得很好,或者每節課都能找出一些新鮮有趣的材料讓他們思考,最重要的,我想應該是他們喜歡我上課的風格,我會很坦然地在課堂上表達我的喜怒哀樂,學生喜歡一個真實的老師,因而愛屋及烏喜歡上一門課程。

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3

新課程改革的政治課教學要求理念的體現、課標的落實以及新教材的運用都是通過教學實踐展現出來的。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從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裏常常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認真審視、研究課堂教學,剖析我們的某些教學行為,反思如下:

一、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往往我們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

學生的體驗與感悟,而忽略了知識目標,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確,國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論性知識,而側重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內容,但每框題都包涵着很重要的養成教育知識點。知識是基礎,是依託,是載體,是學生髮展的雙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係到學科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係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在積極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為了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小品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應該充分考慮要達到什麼目的、學生可以從中瞭解些什麼,避免出現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後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於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比如:討論幾乎是我們每節課都要採用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甚至有些問題書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爭論,進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會遠離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創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則”

新教育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不斷更新,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可謂絞盡腦汁。有些課堂確實活起來了,老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了,有時候,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秩序就沒有了,學生們各説各的,似乎發表意見的同學或者小組與自己毫無關係。記得聽過一堂《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一改過去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但是,當某一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要麼忙着整理自己的資料,要麼説笑、吵鬧,即使有個別想聽的同學也聽不清楚。學生們不傾聽,不補充、不否定,明顯的錯誤發現不了,老師也只是與該小組的特定成員進行單向對話,對於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説,他只是瞭解了本小組的研究內容,而對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知識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説,在這一節課裏,每個學生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完整的。與老師們談到這一問題時,老師們很無奈,一方面,他們清楚在混亂的課堂裏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為管理而壓制學生的熱情。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新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我們的共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於、樂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裏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例如,有這樣一節課,老師在課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把問題佈置給學生,課前由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本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由於各小組準備充分,所以學生的熱情很高,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受年齡、閲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些問題説得不夠完整,有些觀點也有失偏頗,老師在小組總結時應該予以補充和糾正。可是在一節課里老師只是在各小組間穿行,把權利從一個小組傳遞到另一個小組,就像一個置身於世外的旁觀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嚮導。

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對於我們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通過創新而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教師能否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關鍵因素;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主發現、探究和不斷創新的過程。

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4

新課改以來,從事思品課教學的教師都會深切地體會到,思品課教學長期因循“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講授---板書---講授”近呼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等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已嚴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妨礙了其作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發揮,更是與素質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無疑為應試教育轉變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告別單一的粉筆、黑板,走向視聽結合的高效率思品課教學方式,以成為時代和社會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課中恰當使用多媒體?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便厭學為願學,變被動為主動,創造性地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特點是集光、聲、色、像為一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並能滿足學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極佳的教學效果。

2、通過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為形象的直觀的知識,加深知識理解

思品課的基礎知識比較抽象,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多媒體可以將聲音、圖像、文字等融為一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利於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

3、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果。

在思品課中,有很多重點難點問題是教師難以憑口舌解釋清楚的,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等優點,藉助多媒體處理信息,適度選擇,精心選擇,合理解釋和演示,教學的重點問題就容易説清楚,難點問題就容易突破。

4、增強時代氣息和可信度。

通過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新聞報道、記錄片以及反映實際的圖片、數據、視頻片段與政治可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加信息總量,反映時代脈搏,豐富教學內容,而且用事實説話,實現超時空的信息再現,從而大大提高政治課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近一主動提出步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與問題聯繫在一起。意識到問題存在是思維的起點,當學生會感到需要弄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時候,他的思維就發動起來了。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評價活動的機會。誘發學生思考問題,以達到啟迪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迴歸學習的主體地位。

總之,通過實踐表明,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班級比不使用的班級教學效果有着明顯的提高。使用的班級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對知識的理解非常深刻,知識面擴大,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並能問題,創新能力大大增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9pnd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