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中國教師報讀後感5篇

中國教師報讀後感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教師報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教師報讀後感5篇

中國教師報讀後感1

第一次見到《中國教師報》,我就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那天,是星期六,我參加“北部山區國小六年級學生聯考”的閲卷工作。中午休息時,在鄉中心國小的辦公室裏,我隨手拿起一份報紙翻閲,映入眼簾的是報頭的五個遒勁、灑脱的書法大字:中國教師報。前方還刻着一枚“教師為本”的古篆,字印結合,顯得古樸大方。再細看報紙,每期16版的詳實內容,眾多的精品欄目,涉及教育難點、熱點,關心學生成長,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報道國外的教育動態……我仔細地讀着每一頁報紙。心想:這的確是“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啊!不知不覺間,上班鈴聲響了,帶着一絲遺憾,我戀戀不捨地放下了手中的報紙。

不久,學校也訂閲了這份報紙,再一次看到它,我就像遇見了熟悉的老朋友,禁不住把它緊緊地捧在懷裏。

讀着每一期報紙,我慢慢地熟悉了它眾多的精彩欄目:《新觀察》、《創新課堂》、《班級在線》、《閲讀》、《杏壇春曉》……它們是一扇扇明亮的窗口,通向知識和信息的海洋;它們是我的良師益友,在工作和學習中為我指點迷津。

曾幾何時,新課程的實施讓我耳目一新,但在教學實踐中也有許多東西讓我迷惑,一度使我無所適從。看了茅衞東老師主持的“創新課堂”,欄目裏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分析,一堂堂精彩的課堂實錄,使我瞭解到全新的教育理念,眼前變得豁然開朗。

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餘,解成君老師主持的“閲讀”欄目,散發着縷縷書香,一篇篇美文,一句句意味深長的哲理,使我的心變得輕盈而充實,生活因此而更精彩。我把這種愉悦帶進課堂,在語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受文字的美,讓學生在閲讀中體會文字藴含的情感,在情境中品味文字。用文學淨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也從學習中收穫到甘甜的美果,在本學期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少兒書信大賽”(南康賽區)中,由我輔導陳遠香同學所寫的書信獲得了二等獎,我也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我知道,能取得這些成績,是《中國教師報》助了我一臂之力。

“杏壇春曉”欄目更是我的鐘愛,讀着一位位老師的作品,我漸漸地融入其中,近距離地與作者交流,享受這些朋友帶給我學習的快樂。同時,它也使我深深的思索:新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履行教師的神聖職責?

我的腦海裏閃現出來朱熹的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是啊,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讓知識之泉、精神之泉長流,我們才能肩負起民族希望的重任,我們才不會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中國教師報讀後感2

一直聽網友們稱讚:《中國教師報》是一份宣揚教師情感與聰明的報紙,是老師們自己的報紙,於是,從一開始起,便對《中國教師報》有了一份非凡的親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師座談會上,分管校長熱情的向大家推薦《中國教師報》,並鼓勵我們多為她寫稿。那時侯,我想像我這樣一名普通教師怎麼可能發表文章呢?於是,投稿的念頭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沒有想到後來發生的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在成長論壇上給大家講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發的思考讓我不由的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憂慮,於是,我直言不諱的在論壇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沒想到,論壇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後,馬上鼓勵我把文章投給《中國教師報》。在他的“鼓動”下,我終於鼓起了勇氣,通過郵件把文章發給了《中國教師報》,第一次投稿就這樣在“匆忙”中開始了。沒想到第二天上午,編輯老師立即回覆説欲用這篇文章,並認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當時,我有一點驚奇,心中不禁暗自讚歎於《中國教師報》編輯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們對普通作者來稿的重視。帶着這樣一份感動,以後的日子裏,我不斷的督促自己勤積累、多思考,並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發現寫下來,投給《中國教師報》以及其他一些刊物。書寫是讓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條有效途徑,和《中國教師報》一起走過的日子裏,心情一天天的飛揚起來,學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這樣一種佈滿激情的日子,我們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樂,一起成長着,原以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這樣變得豐盈、多彩起來。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會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們如同散落在海邊沙灘上的一枚枚閃亮的貝殼,也許不經意間就被我們踩在腳下,冷落在一邊,可是,假如我們俯下身去,悉心的將它們拾起、收藏,就會漸漸發現它們的漂亮,發現它們身上留下來的教育的真實痕跡,追尋着這樣的痕跡,或許我們就能尋找到改善教育行為的有效途徑。教育改革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共同交流,一起參與,一起推動,願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願《中國教師報》能夠成為更多普通教師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點。

一份報紙,一杯茶,讓煩躁的心慢慢沉澱,在網絡中的巧遇,讓我認識了你——《中國教師報》。從聽説到走近再到走進她,時間雖短,她卻很快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她以鮮明的時代性、前瞻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時性的內容供我學習、吸收,為我更好地善待學生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幫助。

中國教師報讀後感3

我一直從事一線教學工作,閒暇之餘,總該讀點雜誌或翻閲一些報紙,每次總有或多或少的收穫。當我第一次拿到《中國教師報》時,便感到一種驚喜,如一股春風撲面而來。沒想到竟然有我們教師自己的報紙。靜下心來仔細閲讀,我發現該報共有A、B、C、D四個基本版塊。不論是“杏壇春曉”、“新觀察”、“健康人生”,還是“現代課堂”,每個版塊都有讓我為之動容的地方。每每讀起,我都如獲珍寶。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深深地愛着我的課堂,愛着我的學生。我也和其他教師一樣在實踐着新課改要求下的新課堂。我學過“洋思經驗”,也實踐過“杜郎口教學模式”,但總是收效甚微。我懷疑自己是否在走彎路,是不是沒有真正踐行新課改的理念,沒有把先進的教學模式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在閲讀了該報B版塊“建設新課堂”之後,我如夢方醒,我感覺到自己做得是那麼微不足道。課改不是紙上談兵,不是一兩個教學經驗和教學模式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該報“建設新課堂”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設新課堂的途徑和方法,為我的課堂教學指點迷津,讓我從傳統教學的束縛中走出來。今天的課堂教學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説的單向灌輸。教學也不再是教師從“一桶水”向“一杯水”傾倒的簡單行為,學生不再是被灌輸知識的容器。教師已不能治簡單地自己知道的知識。教師一次“充電”,終身“放電”的時代已經結束。教師不僅要擁有“一桶水”,更要成為帶領學生尋找水源的人。

該報用寥寥數語,以名校訪談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把學生從高耗低效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其中有位名師講到:“面對目前的課改形勢,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改變教師滿堂灌,課堂效率低,學生成績不理想的現狀,我們要想繼續發展,必須解決這個問題,突破這個瓶頸。我們必須大膽嘗試,即使不做第一個吃螃蟹者,也要做敢吃螃蟹者。”課改不需要旁觀者,需要的是行動者,第一步再難,我們也要邁出去,只有做了才能成功。

讀了該報,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去探索適合自己,同時也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於是,在教學中我不斷摸索前行。我把課堂變成一個舞台,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經過一學期的課堂實踐,我發現每個學生都較以前有所提高,特別是一向上課不愛舉手的小杰,課堂上也積極參與活動,學習成績由50多分很快上升到了80多分。我感到非常高興,沒想到我的初探竟然收到了這麼好的效果。

《中國教師報》為我的課堂教學撥開雲霧,讓我的課堂逐漸成熟起來。它讓我學會了探索,它引導着我正在向優質教學邁進。

中國教師報讀後感4

在我參加工作以來,《中國教師報》是我接觸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兩個多月的親密接觸,我深深地體會到,她猶如一位長者,引領我在工作業務中不斷進取。更如一位智者,時刻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種種困惑。

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可謂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站在國小課堂上,我以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畢業生,面對一羣“小屁孩”應該能運籌帷幄,不在話下。然而,一切並非我想象的那樣,國小科學的課堂,我面對的是無法壓制的吵鬧和不被重視的學習態度。這一切猶如當頭一棒,澆滅了我內心的所有激情,於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無意的機會,我看見了靜靜躺在辦公桌角落的《中國教師報》。一次隨意的閲讀,我被《中國教師報》深深吸引,像《現在課堂週刊》,《教育家週刊》等版塊,字字句句鼓勵着我,猶如海洋上的燈塔,指引我們教師前進的方向;又猶如喧囂城市中安靜的家,無時無刻都充溢着絲絲的暖意。

該報刊中,有六大板塊,像《區域教育週刊》,《現代課堂週刊》,《幼兒教育週刊》,《教育家週刊》…每個版塊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針對性,從教學的不同角度給我指明前行的方向。最讓我覺得受益的是特別報道《課改》,尤其是最近的幾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話題中不斷地重申了作為一名科學教師的重要性和價值。很多的科學教育者始終在這條孤獨的路上不斷進取。像河南省安陽市舉辦的以“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為主題的“殷都杯”演講比賽,讓我明白作為一名國小科學老師,要在課改這條路上發揮先鋒作用,要倡導變傳統課堂的以“教”為中心,蜕變成新課改理念下的以“學”為中心。努力在課堂中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那樣學生就會回報你無限的精彩…向着“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的新教師的目標孜孜不倦的努力。要有白居易鐵杵磨成針的毅力。

首先,《區域教育週刊》版塊主要報道了各個城市各個地區的教育實況、教育新聞,讓我的眼界開闊,提醒不要侷限於眼下的工作,應該跟上社會的需求,及時改進自己的業務,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其次,《現在課堂週刊》版塊主要講述了現在課堂的發展方向,在重視學生的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大方向下,如何去組織自己的課堂。再有,《教師生活週刊》版塊,展示了全國名師交流的經驗,讓我切身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明白我們的努力,我們的辛勤勞動,有那麼多的人和我們一起感同身受,我們並不孤單。還有《教育家週刊》、《民辦教育週刊》、《幼兒教育週刊》……每個版塊都給我不同的感觸。

《中國教師報》它既是國家教育規劃者和教育實施者溝通的橋樑,又是教育家傳授經驗的平台,還是教育工作者之間交流的舞台。報刊的編輯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美德辛勤地工作着。我想對你們説:“辛苦了!我們知道我們在教育行業中的路還很長,我需要以鐵杵磨成針的堅強意志不斷地努力。”

中國教師報讀後感5

去年,我們幼兒園組織全園老師閲讀《中國教師報》,並參加他的讀報用報徵文活動,我開始上網閲讀這份報紙,當《中國教師報》的電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時,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頭、豐富的.資料吸引住了,剛瀏覽完首頁,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這份報紙。

《中國教師報》刊登的文章有的貼近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如《誰動了我的暑假》、《補課不止教師疲憊不堪》;有的宣傳先進教師事蹟,如《師之表??記全國優秀助學教師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師的呼聲、維護教師的權益,如《教師聘任需要理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幫忙廣大教師提高教學和管理潛力,增強自身素質,如《再現精講點撥的課堂片段》等。一年來,《中國教師報》已經成為我貼心的朋友,課餘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

《中國教師報》有很多版塊,可我最喜歡的是教師論壇,版塊的文章選得十分貼近一線教師的心理與工作狀態,文章寫得實在,鮮活的實例就發生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就説《老師,別剝奪孩子犯錯的權利》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師因為害怕學生犯錯,想方設法讓學生能全做對。從結果看,學生是都畫對了,但其實學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師就不一樣,讓學生獨立去嘗試,這樣學生的各種錯誤盡展眼前,再透過量一量你畫的圓的直徑是不是6釐米,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並自我調整。讓學生經歷畫錯??反思??修改的過程,更能幫忙學生理解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圓的半徑這一知識點。

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是經常會發生這種狀況嗎,文章把兩位一線教師教學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讓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學家蓋耶説得好:‘誰不思考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只要有認知活動,就會有錯誤發生。教學過程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認知活動,那就肯定會有錯誤發生。錯誤也是掌握知識、技能必經的過程。老師不需要更不能因為害怕學生犯錯誤,而想方設法阻止學生犯錯。學生的錯誤是其思維的真實寫照,也是教學中的巨大財富。是啊,我是幼兒園的老師,3—6歲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對象,在日常教學中的幼兒操作環節經常會發生這種狀況,個性是上公開課,在眾多專家、聽課老師面前,為了追求圓滿的教學效果,我往往會採用A老師的做法,害怕學生犯錯,想方設法讓學生能全做對。但是表面的全對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嗎?實際上學生只有經歷了犯錯誤的過程,對知識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師只有瞭解了學生的錯誤,才能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做到因錯施教。這篇文章的觀點很有借鑑價值,讓我真實感受到創新型課堂的教學活動,使我今後工作有了方向,對我的教學工作實踐有很大的指導和幫忙。

教師呀,教師,當我們為了追求所謂圓滿的教學效果時,請您必須要記住????別剝奪孩子犯錯的權利!

《中國教師報》以及她的教師論壇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園。新觀察、健康人生、班級在線、深度訪談、現代課堂等欄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啟迪,精神得以煥發,靈感不斷湧現,給我鼓舞和啟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標籤: 教師報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jkkp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