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彙編15篇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彙編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彙編15篇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

讓他留下來

愛是教育的靈魂,熱愛孩子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只有用真摯、温暖的愛去換取孩子們的信任,和他們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引導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記得三年前我帶小班時,班裏有個叫小威的男孩,不僅性格怪異,而且語言發展極差,小班上學期只會説單個的字、詞,從不會用短句交流。吃飯時,他總喜歡找個靠邊的位置坐下來,將不愛吃的飯菜扔得滿桌子都是;午睡時,他常常鑽到牀底下和我們“躲貓貓”;區域活動時,他常常與小朋友發生爭搶,只要是他想玩的.東西,其他小朋友誰都甭想玩,倘若哪個小朋友也想玩,遇到他心情不好時他還會掄起小椅子砸向那個小朋友,使得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説實在的,我當時感到很頭疼,甚至每天只要看到小威就特別恐慌,因為我沒辦法預測他還會惹出什麼亂子來。儘管當時有好多人建議我向園領導説明情況,勸説他退學,但我沒有那樣做。因為我知道,如果我那樣做,我是解脱了,但對小威來説就意味着失去上幼兒園的機會。小威是無辜的,他與其他孩子一樣有受教育的權利,於是我咬咬牙,決定留下他!

這以後,我常常牽着他的手,讓他跟在我身邊,同時引導其他幼兒與他交朋友,鼓勵他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抓住機會幫助他樹立信心。開始,班裏有很多人告他狀,每次我都會耐心地調查、分析,公平公正地處理。

有一次,走進觀察區,我看見小豪不小心把剛抽出兩片小芽的小豆子揪了出來,此時小豪也回頭看見了我,怕我批評他,他貓着腰躲到了鋼琴後面。當時我保持了沉默。收拾活動區時,孩子們發現了被揪出的小豆芽,然後異口同聲地説是小威揪出來的。此時的小威使勁搖頭。看到小威被冤枉,我便説出了真相。我還組織了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藉故事幫助大家消除對小威的偏見。就在那一刻,我從小威臉上看到了一絲笑容,我對他更有信心了。

又有一次,我看到小威走進了小朋友較少的表演區。我便靜靜地觀察他,只見他認真地用手指着《好吃的食物》圖譜,節奏準確地唱着歌。我高興得緊緊把他抱住,親了又親。活動點評環節中,我表揚了小威,並讓他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又唱了一遍,博得一片掌聲。

慢慢地,小威對我產生了信任感,他不再那麼隨意、無規則了,能用簡短的語言與大家交流了……看到孩子的進步,家長很感動,我也很欣慰。愛,要真誠、要無私,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自豪地説:我愛孩子們,因為我會勇敢地承擔教育的責任,毫不吝嗇地將愛給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2

要當一個好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成績,能否考上重點中學或者大學等等,而且對孩子的心理、思想,個性有足夠的瞭解,並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意識的幫助他改掉缺點。

但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一些心理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讚美孩子的'優點,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弱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孩子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家長用別的孩子作例子為自己孩子樹立榜樣,目的在於“激將”,殊不知,卻易導致孩子自信心的喪失和崩潰,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3

我第一年當班主任,在開學初有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告訴過我,班主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輕鬆,雖然我作了十足的準備,但是説實話心裏還是很擔憂的。

開學後的兩個星期,有些幼兒哭鬧、有些幼兒沉悶、有些幼兒因為不習慣幼兒園的生活,所以幾乎每位家長都會來詢問幼兒的情況,這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詢問中不免會出現這樣的話語,“老師,我們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們很寶貝的,不能説重話”、“老師,你們這裏會不會給孩子曬被子,我們敏感的”、“我們的孩子吃飯乖嗎?你們喂不喂?”……一系列一系列的話,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一切地顯得那麼自然,但是我隱隱地感受到了無比大的壓力,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當初別人對我的提醒。

可是擺在眼前的是不能逃避的事實,我只有解決不能退縮,除了在幼兒園給孩子培養常規,還要給他們像媽媽的愛,面對家長,我建立了班級QQ和班級博客,把孩子吃飯、遊戲、睡覺的照片錄像呈現給家長看,將我們的教學內容也呈現給他們,讓他們在幼兒園之外也能隨時瞭解到我們班裏的'情況,讓他們能放心地將幼兒交到我們手裏。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家長的配合下,開學這一個月來,我們班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孩子們愛老師,愛幼兒園,家長和我們也像朋友那樣交流着,一切都顯得那麼地和諧自然。我想這樣的和諧只是個開始,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工作,將我們班搞出特色,將孩子培育得更棒!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4

孩子們的小腦袋裏畫滿了科學探究的小問號,喜歡把瓶瓶罐罐裏的材料相互混合,觀察它們的變化,就像玩“過家家”一樣。當孩子們正在這樣做的時候,或許已經跟隨着小螞蟻弗雷德一起出發,去進行奇妙的科學探究之旅了。

《幼兒情境科學教育課程一一與弗雷德一起探索》系列叢書中的實驗,幾乎都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現象,激發他們主動探究、操作的慾望,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去發現科學的小祕密。看看,在這一期裏,小螞蟻弗雷德又做了些什麼呢?

故事分享:

弗雷德非常喜歡畫畫,你們知道最近他最喜歡畫什麼樣的畫嗎?對了,弗雷德非常喜歡畫他做實驗的畫。他想:“我要把畫放在保羅的枕頭旁邊,給他一個驚喜。”

為了不讓其他螞蟻比保羅更早看到這幅畫,弗雷德想把自己的畫裝在一個信封裏封好。可是,他找遍了整個螞蟻沙丘,就是找不到膠水。

“那我就自己製作膠水吧,”弗雷德自言自語地説,“我的一位姨媽曾經告訴過我製作膠水的方法,但願我還能夠想起來那些重要的配料……”

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健忘的弗雷德幫幫忙嗎?

探究開始:

其實,做這個實驗的材料很簡單。首先準備半杯純牛奶。注意:奶飲料裏的牛奶含量很少,基本上蛋白質含量也非常少,因此要準備純牛奶,這樣實驗效果才會明顯。然後再準備兩勺醋、一小勺發酵粉,還要準備一塊濾布或網篩勺。最後,再準備一些紙條,用來測試一下我們做的膠水倒底黏不黏。

首先,在半杯牛奶中加入兩勺食醋,並攪拌均勻。然後用篩子或濾布過濾出牛奶和醋中形成的塊狀物體,放在一個杯子裏,並加入一點發酵粉,攪拌均勻。這樣,我們的膠水就做好了!弗雷德的姨媽告訴他的製作膠水的方法就是這樣的!

將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看看效果怎麼樣吧。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

在家庭科學教育中,鼓勵家長與孩子在探究過程中交流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具有濃厚的民主氛圍、探究色彩、人本情懷等一系列鮮明的特徵。

在小螞蟻弗雷德的陪伴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實驗,慢慢會發現科學探究活動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比如設計方案、準備材料、實際操作、觀察記錄、對結果的交流討論等。在合作過程中,孩子不但需要學會與家長相互交流、密切配合,還要學習如何表達、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對方聽懂和理解自己的意思。同時,孩子也要學會認真傾聽多方的發言,傾聽爸爸媽媽的意見,在愉快的探索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和爸爸媽媽一起感受成功,感受自己的價值,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一起體驗科學探索的時候,要記得尊重孩子科學探究活動的年齡特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培養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觀察興趣,鼓勵孩子主動提問,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發現、操作,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並將有趣的發現過程用照片、符號等記錄下來,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交流。

温馨提示: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説,完成這個小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主要步驟可以由爸爸媽媽來操作,但一些比較容易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牛奶中加入食醋後,可以讓孩子來攪拌;在攪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觀察發生了哪些變化;最後,可以讓孩子試着把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

五六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操作,並通過操作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同時,爸爸媽媽也要鼓勵孩子歸納整理實驗所需的材料,結合自身的感知和實驗結果進行趣味性的記錄,形成對不同科學現象的初步感知。這樣,孩子就會對科學實驗越來越有興趣,越來越愛動手動腦。

另外,不管對於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爸爸媽媽都要注意,不要提前把實驗的步驟和結果一下子全都告訴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對實驗的結果缺乏想象。

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牛奶,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做成“膠水”呢?你們一定猜到了很多種辦法!比如,米飯剛做熟的時候就有很強的黏性,還有蜂蜜也很黏,這些材料都能很好地將紙條粘在一起。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5

中午時分,孩子們正沉浸在自選遊戲的快樂中,一個聲音打破了融洽的氛圍:“老師,凡凡把小青蛙放進龍蝦缸了!它會被咬死的。”孩子們紛紛圍過來,一個個義憤填膺地怒視着凡凡,彷彿他是可惡的壞傢伙。凡凡卻是一副神態自若的樣子,還用小手放在嘴邊“噓”了一聲:“別吵,我們一起看看,龍蝦和小青蛙會做朋友嗎?要是不會,我會救它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觀察起來。只見龍蝦慢慢悠悠地捲起尾巴,立起身子,張開大鉗子舞動了兩下,就把整個身子轉過去向旁邊前行,似乎對那隻驚嚇得一動不動的青蛙絲毫不感興趣。小青蛙呢?愣了半天終於回過神來,一跳一跳打了幾轉之後,也安靜地吸附在缸壁。“你們看,他們不是挺好的嗎?”凡凡對此好像胸有成竹,一旁的小朋友們也長出了一口氣。“凡凡.你下次可別嚇我們了。”東東耐心地提醒凡凡,其他孩子也應和着勸告着。出人意料的是凡凡的總結性陳述:“如果我不這麼做,你們怎麼會看到龍蝦是不咬青蛙的呢!”此刻,我不免慶幸自己的等待,要是我急欲阻止,不會親見如此驚險而生動的一幕,也無法瞭解凡凡淘氣的真實原委。

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如果孩子沒別的事情可做,有時候他們就會製造一些惡作劇。教師應該將孩子的這種創造力引上正軌,並讓它保持健康發展的勢頭。基於這種認識,我修正了對凡凡的教育方式: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凡凡從事一些冒險活動,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同時,還有助於建立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定期幫助孩子用新的工具及材料做一些實驗,不要求孩子的每次實驗結果或每次活動都有實際用途,真正的創造力往往要伴隨着許多次的失敗;

避免對凡凡不切實際的想法太快地表示反對,並對孩子説一些諸如“那樣做根本不行”之類的令孩子灰心喪氣的話;

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當孩子所犯嚴重錯誤需要適當紀律論處的話,懲罰要對事不對人,不要在糾正錯誤的同時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為凡凡選擇一些有利於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玩具或活動,如放大鏡、磁鐵、用於製作紙盒、卡片等的薄紙板等,都比那些成品的玩具更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鼓勵凡凡收集一些東西,如羽毛、鈕釦、種子、郵票或感興趣的任何東西,收集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創造精神,允許凡凡將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帶回家,有可存放的小天地。

實施一段時間後,小朋友們熱情地稱讚凡凡為“小小博士”。凡凡依然眨巴着那雙大眼睛,興高采烈地邀請你去看他的新發現或新發明。

可見,創造力是在孩子獲得一種真正的自尊感的氣氛中得以發展的。透過“越軌行為”,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需求,為他們創造更多的自由創造空間,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拓展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意向,及時鼓勵和支持孩子的創新要求,這一切都將成為培育孩子創造力的沃土。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6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很榮幸能與各位老師一起探討和學習本次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教育工作,但是對於幼兒教育的認識還是有些粗淺的,希望通過本次“金點子”的探討,能吸收一些寶貴的經驗。

今天我將從一下幾個實例中説一下我的觀點:

剛剛進入幼兒園時,我發現每天早上小朋友與老師之間的相互問好,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樑。於是,今日我在我們班實行了”迎賓小禮儀“活動。來加強小朋友之間的相互溝通,以及禮貌教育。同樣,在進行此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另外的問題,有的小朋友很大方的和老師打完招呼後還會跟兩個執勤的小朋友打招呼,有的需要老師提醒後再打招呼,有的小朋友直接不説,然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針對這一現象可能會發生在膽怯的孩子身上。

膽怯的原因:

1、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要求嚴格,家規很嚴,家庭氛圍等原因。

2、家長們對孩子的保護措施或者灌輸安全意識的緣故。(不和陌生人説話,不要別人東西……)

3、家長們看不到的閃光點。也不善於表達對孩子的認可態度,不善於鼓勵孩子。

我覺得關於膽怯這一話題可以在班會活動上適當的點到。也可以有針對性的舉例子。

針對剛剛我們班文明小禮儀例子中膽怯孩子教育方法我是這樣做的:

1、自我示範(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可能有些慢,等老師或者同學示範過後會明白)

2、渲染法(請執勤的小朋友在一次友好的表達,請周圍小朋友給予鼓勵)

3、在日常活動中多留意膽怯的小朋友並且安排活潑開朗的小朋友帶動。

前幾天,我在進行教育活動時,發現有部分小朋友對於蔬菜的認知能力比較差。後來我跟幾位家長了解了一下情況。由於孩子挑食問題嚴重,所以,平時吃飯時能喂進孩子飯去就很費勁,沒空閒對孩子對蔬菜進行認知教育。有的家長那個能讓孩子安穩坐下用餐,不過是包辦似的,有的對着一桌子菜問小朋友”你想吃綠綠的那個還是黃黃的那個呀你想吃酸酸的還是辣辣的呀“根本不會教育孩子蔬菜的名稱。所以,每次,進餐前,我們會給孩子介紹今天吃什麼蔬菜。會給孩子儘量展示圖片或者事物,然後會小朋友們講解吃這個蔬菜的好處。及其他的蔬菜的用途。

很高興能與大家分享這麼多小故事,謝謝大家。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培養生活中的“小男子漢”

品讀作家王安憶的《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我們看到了一個爽氣、獨立、沉着又不乏天真可愛的小男子漢形象。生活中,我們更希望能夠看到一羣“小男子漢”們茁壯成長。那麼,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生活中的小男子漢呢?

踩死“臭大姐”

作為一名女性教師,雖然身上不可避免地少了一些“陽剛”色彩,但我依然盡全力為班裏的孩子們灌輸“男子漢”精神,並適時地作出表率。

在一次手工製作課上,一隻“臭大姐”從窗外飛了進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王晗玉小朋友的頭上。本是一件小事,但後一排的陸一暢小朋友看到了,嚇得“啊”的一聲慌忙跑到了走廊上。緊接着,其他小朋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驚慌間已經抱成了一團。陸一暢指着王晗玉的頭説:“臭大姐,很大的臭大姐!”王晗玉嚇得“哇哇”大哭。我趕緊向王晗玉走去,同時安慰大家:“小朋友們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只是一隻臭蟲。”

王晗玉哭着向我撲來,頭上的臭蟲也趁勢飛到了地面上。我把她攬在身邊,並召集全班小朋友圍過來。

“大家看,這只是一隻臭蟲。它雖然很臭,但不會咬人。臭蟲是害蟲,看老師來消滅它!”我抬起腳,故作輕鬆地把臭蟲踩死。隨後,又用紙把臭蟲的屍體包住,扔進了垃圾箱裏。

“臭蟲只是一種小害蟲,不會咬人的。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是勇敢的,以後就不會害怕臭蟲了,對不對?”我滿含期待地看着大家。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眼中的惶恐告訴我,他們依然害怕臭蟲。

又來一隻“臭大姐”

正值秋季,又一隻臭蟲飛進了教室。這一次孩子們明顯比上次鎮定了許多。

“老師相信我們班的男孩子都是小男子漢,女孩子也會像故事裏的花木蘭那樣勇敢。這一次,有誰願意站出來像奧特曼一樣保衞大家呢?”

“老師,我想試試,不過,我不敢用手捏住它……”陸一暢看着我説。

“好的。其他小朋友有沒有願意幫助陸一暢的呢?”我問道。

很快,有三四個男孩子站到了陸一暢這一邊。他們組成了一個小團隊向臭蟲走去。來到臭蟲面前,陸一暢神情緊張地望着我,我用微笑鼓勵着他。

只見他猛地閉上眼睛,抬腳向臭蟲踩去,很可惜,沒踩着,引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第二次,陸一暢看準了臭蟲,一步到位,臭蟲一命嗚呼了。緊接着,在我的鼓勵下,王晗玉用紙巾把死去的臭蟲扔到了垃圾箱裏。

一隻“臭大姐”,讓幼兒切身體會到了什麼是勇敢,我們相信這是孩子們邁向“男子漢”的第一步。想要靠做來指導,讓幼兒從自身體驗中去克服怯弱、體會勇敢是學前教育中需要重視的內容。

講一個故事,樹一個榜樣

在班級故事會前,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項作業——講一下我心目中的男子漢,給自己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我把範圍放開,鼓勵他們去發現身邊的“男子漢”榜樣。

很快,在故事會上,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講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漢”榜樣。“我覺得我的爸爸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他敢殺雞,還敢殺魚。”王偉小朋友第一個為大家講述。

“我奶奶是我心目中最勇敢的。因為我和爸爸媽媽睡一個房間,奶奶自己睡一個房間,可是奶奶並不害怕黑。”李穎小朋友的故事雖然短,卻贏得了其他小朋友熱烈的掌聲。

“我心目中的男子漢是喜羊羊,因為它不僅勇敢,還非常聰明。每一次它都能戰勝灰太狼……”“我覺得《海的女兒》裏的小美人魚公主是最勇敢的……”孩子們很開心地向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小朋友們,我們要像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漢榜樣’學習,對不對?只有這樣,我們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或者女英雄。”我的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一致贊同。

邀請爸爸做個遊戲

考慮到孩子們平時都由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接送,很少能夠與爸爸在一起做遊戲,於是,我們攜手家長,組織了一次“家庭接力賽”。

比賽規則:爸爸負責在一端吹氣球,由孩子把氣球送給在另一端等候的媽媽,媽媽再給每一個氣球畫上笑臉。在規定的時間裏,哪一組家庭完成的笑臉氣球多,即獲勝。

在這個看似簡單的遊戲裏,孩子們感受到了“男子漢”的力量。爸爸們努力地吹着氣球,鼓勵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送給另一頭的媽媽。有的孩子在運送過程中不小心摔倒了,若放在平時肯定會號啕大哭,可是在遊戲過程中,因為有爸爸在,他們不好意思哭,有一些爸爸直接要求孩子“爬起來,向前衝”。

去感受爸爸的力量,也是鼓勵幼兒去體會男子漢的力量。這種男子漢的力量會帶給他們安全感和對父母的崇拜之情,這是幼兒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侶。在學前教育中,尤其是在當下幼教隊伍中女性居多的情況下,讓幼兒在體會柔性美的同時感受“陽剛”的力量,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大有裨益的。我們相信,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培養出一個個頂天立地的“小男子漢”!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

俗話説病從口入,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總愛把小手放在嘴巴里面。還有一些小朋友特別喜歡在地上爬,然後在把髒髒的小手摸臉,放到嘴巴里。好的生活衞生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

但如今的孩子,一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許多家長認為“我們小時候吃了苦,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只有一個,不能讓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們時時處處依順孩子,吃飯﹑穿衣時出現了幾個大人圍着孩子一人轉的現象;晚上睡覺時還任孩子嘴裏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為孩子買一大堆的零食,結果使孩子對正餐了無興趣……殊不知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

所以老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生活衞生習慣。所謂,幼兒園是幼兒的第二家庭,老師則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家長的角色,老師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在不知不覺的模仿中受着影響,因此,老師對幼兒的示範作用很重要。平時,老師在幼兒面前,要有意思無意識地讓幼兒知道老師是這樣愛乾淨,講衞生的。例如,吃飯前和小朋友一起洗手、擦手。幼兒的模仿能力強,自然會跟着做,久而久之,幼兒飯前洗手的習慣就培養出來了。

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衞生的習慣應從小事做起。有好多小朋友愛玩紙,可每次玩過後,教師裏就會一片狼籍,滿地的紙啊等令老師頭疼。為此,在一次美工活動中我想了一個辦法,我讓小朋友自己按意願玩紙,小朋友可高興了,等他們玩累了,地上也遭殃了,碎片到處可見。於是,我就唱起《開火車》的曲子,玩起遊戲來,小朋友興趣來了,也紛紛加入進來,當我們開着開着我停了下來,對小朋友説:“不好前面有障礙物,我們的火車過不去”。説完,將一堆紙撿器起丟進紙簍。火車又開了,前面又有一堆紙片,我正想開口,只見杏子小朋友主動跑上前去説:“老師,我把這個丟進紙簍。”我衝她一笑,大聲説:“小朋友看,教師裏還有這麼多東西,我們怎麼開火車呀?”小朋友明白了我的意思,都爭着將地上的垃圾丟進紙簍。這下,火車開得真快!

從那以後,幼兒往地上丟東西的習慣明顯好轉,不管是進行活動,還是吃午點,小朋友都很自覺往紙簍仍。由此可見,老師對幼兒的耐心引導,會促使孩子兩好的行為習慣在此過程中逐步養成。

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同時也表現在要有獨立自理能力,玩具玩過後,一定要讓幼兒學會物歸原主,如果老師讓老師來收拾整理,容易讓幼兒產生依賴心理。從讓幼兒學會收拾玩具,逐步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學會穿、脱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日後,這種好習慣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工作中去,將使孩子受益終生。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積極、認真的督促,培養幼兒愛清潔,將衞生的好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逗螞蟻——走進孩子的生活

“螞蟻螞蟻快快來,快快來吃飯。什麼飯?黃米飯。什麼筷?毛竹筷。什麼碗?爛泥碗。吃不了,往回搬,嘿呀嘿呀搬得歡。”看着孩子們興致盎然地玩語言遊戲“逗螞蟻”,我卻忍不住想:逗螞蟻,這本該是一個特有生活氣息、帶着科學探究意藴的活動,難道就只能這樣在模擬的語言遊戲中讓孩子們想象表演嗎?早在上世紀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為什麼我們不能帶孩子們到户外去逗螞蟻呢?

帶上一個小小的飯糰,我帶領孩子們出發在園內尋找螞蟻,交給孩子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在我們走過的地方發現螞蟻。與往常的散步不同,孩子們一個個低着頭,步履緩慢,顯得異常專注:“哪裏有螞蟻啊?”園內,多是水泥澆築的平坦大道,確實難以找到螞蟻的身影。

“看這邊!”子傑大聲地喊了起來:“這個花壇邊邊上有一隻螞蟻!”一羣孩子湊過去:“哪裏呢?”子傑沮喪地説:“它往那裏的泥地裏爬走了!”

“螞蟻喜歡待在泥地裏!”俊成興奮起來,像發現了什麼新的祕密:“老師,我們到種植園地去找螞蟻!”

果然,臨近種植園地,孩子們在水泥路沿上發現的螞蟻多了起來,不時有孩子停下來,湊到一起細細地看,還不時跑過來向我報告他們的發現。

“老師,我想用手輕輕地去碰碰螞蟻,螞蟻好像是怕人的,還沒等我的手伸過去呢,它就很快地爬走了!”

“老師,螞蟻太小了,我輕輕地一捏,還沒用力呢,它就被我捏死了!螞蟻怎麼這麼容易就死啊?”

“老師,螞蟻的家在哪裏啊?我們怎麼只能找到一隻兩隻螞蟻呢?”

“螞蟻怎麼那麼小啊?它爬得可真快。一會兒就看不到它了!它還會一邊爬一邊掉轉頭朝另外一個方向爬,好像在跟誰打招呼呢!”

“老師,你把飯糰放在地上,看看是不是真的會吸引到螞蟻過來。”

“好,你覺得飯糰放在哪裏才能吸引到螞蟻?”我請小朋友把飯糰分成小份,孩子們把飯糰放到了剛才發現螞蟻的幾個地方,然後蹲在旁邊盯着飯糰看。

很快,孩子們就沒有耐心了:“老師。好像螞蟻不喜歡飯糰,怎麼到現在也沒有螞蟻過來呢?”耐不住性子的子傑,早就在四周尋找,並抓到了一隻螞蟻:“老師,我抓到一隻螞蟻了,能不能把它帶回教室?”

“當然可以了!我們把飯糰留在這裏,午睡後户外活動,我們再來看看,會不會有螞蟻來搬飯糰。”

回到班級,子傑鬆開捏得緊緊的小手,發現螞蟻已經被他捏死了:“唉,螞蟻又被我捏死了,它怎麼這麼不經捏啊?”

俊成迅速地從櫃子上拿了一個透明的小玻璃瓶:“不急,我用這個瓶子去抓螞蟻,在陽台的康乃馨種植園裏,一定也可以找到螞蟻。”

沒過一會兒,俊成的瓶子裏就裝進了一隻螞蟻,他想蓋好蓋子,又擔心會把螞蟻悶死:“老師,你説,要不要把這個蓋子給擰緊啊?”孩子們異口同聲:“不要蓋蓋子!螞蟻會悶死的!”俊成小心地把玻璃瓶放在了鋼琴上。

可是,等孩子們午睡起牀,螞蟻不見了!連我都覺得詫異,螞蟻居然能夠沿着光滑的玻璃瓶壁爬出來!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孩子們再次隨我去户外尋找螞蟻的時候,都帶上了一個小瓶子,我則準備了一些放大鏡,我多麼希望,孩子們能像我小時候那樣。看到螞蟻搬家的壯觀景象,找到螞蟻的家,在螞蟻的家裏發現那隻碩大的蟻后,看到忙碌的工蟻,發現那些小小的白色的蟻卵和幼蟻……

螞蟻搬家沒看到,期待中的螞蟻搬飯粒也沒看到,卻發現了令人驚喜的一幕:食堂後門口,一羣小螞蟻正在搬一小塊芒果肉。“螞蟻最喜歡芒果肉?”子傑最先提出了疑問:“芒果比米飯好吃!芒果是甜的!”“那我們放一顆糖在地上,看看螞蟻會不會來吃?”“螞蟻們的家在哪裏呢?它們把芒果搬到哪裏去?”幾個孩子拿着放大鏡跟着螞蟻去探尋了。

可惜的是,孩子們抓到的螞蟻,沒有能夠在教室裏多存活幾天。但在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已經習慣了拿着放大鏡在陽台上觀察螞蟻:“老師,我們不要再抓螞蟻了,媽媽在電腦上幫我查螞蟻的知識,螞蟻是羣居動物,它們各自都有自己做的事情,離開了蟻羣,它們就活不了了。”區域裏,我悄悄地為孩子們提供了螞蟻的標本、蟻穴的模型以及放大鏡,為了增添自然情趣,我特意設計了户外花園的立體牆面場景,讓孩子們用放大鏡尋找躲在花葉下面的小螞蟻,用創意泥製作可愛的小螞蟻並放到小花園裏,用繪畫剪紙的方式表現出螞蟻的家……可喜的是,孩子們在美工區裏的創意製作,也細緻地表現了他們對螞蟻的觀察發現:螞蟻有六隻腳,頭上的觸角是細細長長的,螞蟻喜歡生活在泥地裏,喜歡在樹底下、花葉下爬來爬去……他們還用一次性餐盤做瓢蟲、做蝴蝶、做蜻蜒,因為,它們是螞蟻的好朋友!

在“爬呀爬、飛呀飛”這個有關昆蟲世界的主題活動裏,我們在班級環境以及教學活動中所呈現給孩子的,大多是對這些可愛動物的藝術再現和聯想,真實的昆蟲世界是怎樣的,只有走進大自然,孩子們才能夠獲得真切的感知和體驗。在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裏,在經濟日益發展、環境卻持續惡化的現實中,我們或許已很難讓孩子們看到螢火蟲在夜空中四處飛舞的美景,但我們完全可以多創造一些讓孩子們在自然中觀察的機會,譬如觀察螞蟻,譬如飼養蠶寶寶,譬如在種植園地觀察蜜蜂採蜜、蝴蝶翩飛……所幸的是,我們幼兒園右邊的水岸新都小區,依然可以在池塘邊聽到此起彼伏的蛙鳴,甚至可以看到青蛙從草叢裏一蹦而出躍向池塘;幼兒園後面的香樟花園小區,花香四溢,隨時都能看到蝴蝶、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在幼兒園門外的路邊草地,只要下雨,就能發現剛露頭的野生蘑菇,還能聞到那種蘑菇的自然香氣;幼兒園對面的貫莊小區,更有居民們種植的蔬菜以及各種自然生長的野花野草,讓孩子們享受到許多田間的野趣……而在幼兒園內,孩子們隨時都能發現在泥地裏忙碌鬆土的蚯蚓,看到草叢下緩慢爬動的蝸牛,看到淺水池塘裏的螺螄,還有各班教室飼養角里的各種小動物。每當我帶着孩子們走進這些自然環境之中,孩子們總能發現許多我不能夠發現的新奇,這讓我再一次認識到:孩子無時無刻不在發現和學習,而大自然,是最貼近孩子的學習場所!

“老師,螞蟻長大了是不是就會變成西瓜蟲?”這是俊成第一次觀察螞蟻時向我提出的問題。我想,孩子們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他們太缺乏在生活中對昆蟲的觀察與發現了。當俊成抓到了一隻螞蟻裝進玻璃瓶的時候,他就馬上調整了自己的問題:“我發現螞蟻就是螞蟻,西瓜蟲就是西瓜蟲,它們都有腳,但螞蟻只有六隻腳,西瓜蟲有很多細細的腳;它們都會爬,但螞蟻爬得快,西瓜蟲爬得慢;螞蟻會把頭轉來轉去,西瓜蟲會把身體縮成一個團……老師,螞蟻和西瓜蟲吃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

“老師,蠶寶寶吃了桑葉就會長大,它能不能吃別的樹葉?”這是文雨在飼養蠶寶寶時提出的問題。我想,這就是孩子們的探究意識和探究慾望,我一邊鼓勵她用一條蠶寶寶做實驗,一邊竭力地回想兒時隨母親採桑養蠶的點滴記憶,希望能夠搜尋到有益的經驗。讓孩子在實踐中感知吧,雖然那條蠶寶寶最終死了,但我相信,這個孩子自己動手的探究過程會讓她得到有益的經驗。

“老師,我們的園服、小書包上都有小鳥的標記,我們幼兒園內是不是有小鳥會飛過來停在樹上唱歌?”這是我們請孩子們設計新園標記時子怡提出的問題。我想,這正是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當那一天我們在教室裏聽見鳥叫而衝到陽台上,看到屋頂上似乎要在這裏築巢的燕子時,孩子們都歡呼了起來,旋即大家又都放低了聲音悄悄地回到教室,我們都怕打擾了燕子,希望燕子能夠長久地在這裏築巢,這樣,我們就能一直和燕子做鄰居了!

我想,孩子們的生活是需要這些小精靈們的陪伴的,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將帶給孩子們無窮的童年快樂。如果可以,我願意重回童年,找到曾經玩過的在風中盪鞦韆的蜱蟲、樹上粘着的蟬蜕、房屋土牆下的土鼈蟲甚至還有泥地裏的蝸牛、桑樹上的毛毛蟲、躲在菜葉背後的菜青蟲、揮舞着大刀的螳螂、在牆壁角落裏唱歌的紡織娘……若能把它們一一帶到孩子們面前,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驚喜萬分!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第三實驗幼兒園)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孩子教會我快樂生活

“王老師,早上好!”每一個工作的早上,我都能聽到孩子們稚嫩而動聽的聲音。“早上好!”我也微笑着迴應每一個孩子。從教5年來,我常常在想:是我教會了孩子們懂得了許多道理,還是孩子們教會了我怎樣好好快樂地生活?

記得畢業時,原本想着去國小執教的我,稀裏糊塗進了幼兒園實習。就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愉快時間裏,我堅定了當幼兒園教師的信心。這是世界上最純潔的小天地,天真無邪的笑容讓你無法抗拒。很幸運,半年實習時間過後我真的成為了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徜徉在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睛裏;我愉悦在孩子們無限的歡樂裏:我飛翔在孩子們快樂的笑聲裏。我感覺自己真的好幸福。

“王老師,明天我生日了,我想請你和小朋友一起到我家去給我過生日,行嗎?”航航問。“好啊!”我滿口答應了。那是一個雙休日的晚上,我來到了航航的家。當我按響門鈴的那一瞬間,一羣孩子跑來給我開門:“王老師來咯!”大家紛紛歡迎我,牽着我的手進門,似乎這是我的生日派對。航航媽媽早已準備好了晚餐,我們一起坐着開始為航航過生日。“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生日歌唱起來了。“許個願吧!”“我希望王老師能永遠和我們在一起!”當航航説出自己的心願時,我的心被觸動了,我感動得流下了幸福的眼淚,我為擁有這麼可愛的孩子們而快樂。我知道,孩子們已經把我當作他們的親人了,他們愛着我,我也愛着這羣小精靈。

做一名幼兒園教師的確很幸福!我希望我能一直幸福下去,也希望全天下所有的教師們幸福快樂每一天!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嘉怡咬人了——走進孩子的生活

剛開學,孩子們在一起學跳集體舞,鞠躬行禮,互相拍手,拉手轉圈,交換舞伴……佳宇心不在焉,動作總是跟不上節奏,每做一個動作,嘉怡都要強拉着佳宇去完成。當嘉怡要拉着佳字的手轉圈向前行進的時候,佳宇卻還停留在前一個拍手動作的狀態上,甚至表現出不願跟隨嘉怡變換動作的神情。一時之間,嘉怡顯得非常惱火,低頭咬了佳宇的手指。頓時,佳宇哭着喊“嘉怡咬我了!”嘉怡惱着説:“佳宇不認真跳舞!我是提醒他!”全班孩子都停下了舞步。

我有些惱火:如此氣氛熱烈而又情緒愉悦的集體舞蹈活動,居然還會發生這樣的糾紛!嘉怡怎麼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舞伴?事後還絲毫沒有愧疚之心,反而理直氣壯、振振有詞?

把嘉怡拉到隊伍之外,對佳宇稍加安慰,我繼續組織孩子們跳集體舞。顯然,嘉怡是因為不懂得處理問題的技巧而犯錯,在她看來,提醒佳宇“要認真跳舞”,這是一件充滿正義感的事情,是在幫助同伴。但“咬人”是明顯的不良行為,嘉怡必須要得到“懲罰”,對“咬人”的行為進行強制性糾正。我該用怎樣的方式讓嘉怡獲得對自身行為的反省,學習到正確的同伴交流技巧?

嘉怡站在旁邊,耷拉着臉,鼓着嘴,一副心有不甘的模樣,眼睛不時地瞟向正在舞蹈的孩子們。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在舞蹈的快樂之中,沒有人理會嘉怡。很快,我注意到了嘉怡表情的細微變化,身體放鬆了一些,人也向隊伍靠攏了一些,她用眼睛看着我,似乎想得到我的首肯,進入到集體舞的隊伍之中。

音樂停了。我徵求孩子們的`意見:“誰願意做嘉怡的舞伴?”

沒人回答,有的孩子在輕聲交流:“嘉怡剛才咬人了!”也有幾個平時和嘉怡比較要好的孩子,露出想邀嘉怡做舞伴的表情,卻又遲疑着縮回去了。看樣子,孩子們還是有自己的是非判斷的。我邀請嘉怡的好朋友瑤瑤來説説自己的想法。

瑤瑤説:“嘉怡,你咬人是不對的,如果你能改正,我就請你做我的舞伴。”

“那嘉怡想提醒佳宇,該怎麼辦呢?”

“可以跟佳宇講,要認真跳舞。佳宇會聽話的。如果佳宇不聽話,還可以告訴老師!”

“嘉怡要向佳宇承認錯誤,説對不起!”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着,我在一旁觀察嘉怡的表情變化。在小班的時候,嘉怡是很少主動跟小朋友説話的,而且,稍有不順心,就會眼睛一紅,眼淚汪汪地噘起嘴巴生悶氣。可此刻,嘉怡卻顯得很“堅強”,兩隻手不停地卷着衣角,牙齒咬着嘴脣,顯然,嘉怡心裏還是有點不服氣。我想,嘉怡的問題,在於她自我意識比較強,還不太懂得同伴之間的交往技巧。換個角度,讓嘉怡瞭解到佳宇的想法,是不是能幫到嘉怡呢?

“佳宇.你是怎麼想的?”我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到佳宇身上。

佳宇已經平復了剛才的委屈情緒,他很爽氣地跑到嘉怡面前:“嘉怡,我原諒你!我動作做不好,你慢慢教我!”

嘉怡看了看佳宇,覺得不好意思了:“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咬人了!”

我相信嘉怡的這句道歉是由心而發的,佳宇給了她一個很好的榜樣,讓她知道怎麼樣面對別人的錯誤。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孩子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髮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並不願意用一個權威者的身份去命令嘉怡承認錯誤向佳宇道歉,因為我相信嘉怡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她能夠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因此,我只需要給她冷靜思考的時間。

從幼兒生心理髮展的角度來分析,嘉怡咬人的行為可能是出於情緒宣泄的需要,她難以應對集體舞蹈過程中和佳宇動作不和諧的狀態,因無能為力而感到煩躁不安,又不會用語言與佳宇進行交流,完好地表達需求,心裏就有很大的失落感。我們都知道,處於“口欲期”的嬰幼兒,嘴比手指要敏感得多,“咬人”是其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他會用嘴去發現一切,並將任何能夠拿到的東西都放進嘴裏品嚐一下,體驗各種物品的軟硬度、質地、温度和味道。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咬人的行為會逐漸消失,但也有一些孩子會因語言功能發育遲緩而採用咬人的方式表達需求,嘉怡就是用了這樣的一個極端方式來表達她對舞伴的合作需求。我想,如果我及時觀察到佳宇在集體舞蹈中的動作表現,及時予以提醒,或許,嘉怡就不會在情急之下去咬佳宇的手指。但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嘉怡需要關注,必須找到合適的情境幫助她獲得正向的社會性行為的發展。

嘉怡需要學習的,是用語言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設計了一個矇眼平衡橋遊戲,讓嘉怡戴上眼罩,由佳宇帶着,慢慢地走過兩米長的平衡橋。剛開始的時候,嘉怡很害怕,卻不説話,幾次想用手把眼罩取下來。佳宇很有耐心,一直拉着嘉怡的手安慰他:“你別怕,我拉着你的手,慢慢走……”嘉怡緊緊地攥着佳宇的手一點一點往前走,慢慢地放鬆下來,走了大概一半,嘉怡説:“佳宇,有沒有走到頭了?”我很欣喜,嘉怡終於説出自己的想法了!等嘉怡在佳宇的指揮和呵護下走下平衡橋,我鼓勵他倆互換角色,由嘉怡帶着矇眼的佳宇走平衡橋。這一次,嘉怡很爽快地答應了,她學着佳宇的樣子:“佳宇,別怕,慢慢走……”

遊戲結束後,我讓嘉怡説説自己的遊戲感受。嘉怡説:“蒙上眼睛以後,我很害怕,想把眼罩拿下來,佳宇不停地要我向前走,我有點急,又想咬他,老師説咬入不對,不能咬,我就慢慢地往前走,後來就不怕了。佳宇走的時候,我怕佳宇掉下來,所以很小心,等佳宇走到頭,我特別開心!”成功的遊戲體驗,讓嘉怡情緒激動,和佳宇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我們時常會碰到這種幼兒間的糾紛和衝突,如何處理,往往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意識和即時心態。我想,作為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必須學會分析幼兒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學會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和思想。嘉怡咬人了,表面上看,是一個孩子的不良行為,折射出的,卻是這個孩子亟須教師關注的社會性發展。當孩子出現類似這種問題的時候,老師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就顯得尤為重要。是把自己放在權威者的位置還是放在指導者的位置?是用命令的口氣或者高高在上的心態同孩子相處,還是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過錯?最重要的,是必須把孩子的發展放在工作的首位。還有一點就是,當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問題,我們該用怎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的正向發展?批評,懲罰,抑或是其他方法的運用,我們都要考慮到適合孩子的後續發展。對於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來説,為這些需要糾正不良行為的孩子設計一些量身定做的遊戲情境,讓孩子在同伴互動的遊戲交往中獲得支持和幫助,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7

你會對別人的一個哈欠充滿好奇嗎?你會為一隻小蟾蜍興奮不已嗎?你會為了一朵小紅花拼命努力嗎?你輕笑:怎麼可能?

是啊,這些事都太小了,我們都長大了,再也不屑去做了,但是這些卻是幼兒園裏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幼兒園裏,有哭有笑,笑容是真的,眼淚也是真的。人生漫長,世界廣闊,多少悲歡離合,世事艱辛,而所有複雜故事的最初卻都是從這個簡單的世界裏開始的。

還記得那些現在想來過於幼稚當初卻想得認真的事嗎?還記得那些帶領我們走進這個世界的老師嗎?

——題記

1、《老師,咱們睡覺吧》

這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傢伙們彷彿有無窮的精力。每個星期一的午睡時間,晨晨都特別興奮,就是不願意睡覺。由於晚上沒睡好覺,我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晨晨看見了,好奇的看着我,問:“老師,你怎麼哭了?”“我沒哭。”“沒哭怎麼眼裏都是眼淚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裏怎麼會有淚呢?”晨晨撓撓頭:“是因為我不願意午睡嗎……對了,你剛才打了個哈欠,所以你流淚了。”“對!晨晨真棒!觀察的可真仔細。那你知不知道老師打哈欠流眼淚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晨晨低下頭想了一會,説:“老師,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難受了,我們睡覺吧。”

2、《老師,是青蛙嗎》

今天早上剛上班,中一班傳來一陣喊叫聲,“是什麼呀?”“是小青蛙嗎?”。我過去一看,原來他們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小小的蟾蜍,他們班的劉老師想把它請出去,這個小東西卻氣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條腿伸的直直的。“老師,讓它和我們玩兒一會兒吧?”李嘉怡小聲的説,“好吧,但是別用手去碰它。”劉老師停止驅趕,蹲下來和孩子們一起認真而仔細的打量着這個小傢伙,“瞧瞧,這到底是一隻小青蛙還是小癩蛤蟆呢?”劉老師也不敢確定了。“應該是一隻小蟾蜍吧!”我説“我也不敢確定,乾脆上網查查吧。”上網查了查,哈哈,還真是蟾蜍,這小傢伙也是一種益蟲,會吃蚊子等害蟲,有利於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及人類的健康,它還會分泌毒液,它的毒液還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們長見識了,謝謝這只不速之客——蟾蜍。

3、《午餐鹹菜的效應》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總是不好好吃午飯,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就使勁地吃飯,不吃菜。於是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着他吃飯,希望他可以多吃點菜。我説:“今天青菜很香哦,來嘗一嘗。”魏金昊不情願地説:“我不喜歡吃。”我夾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魏金昊有點心動了,學着我的樣子夾起一點青菜,可是剛嚼了幾下就又吐了出來。看到這種情況,我十分擔心,不吃菜感冒怎麼能快點好呢?我對他説:“只要你吃一點菜,老師就給你鹹菜做獎勵,好嗎?”魏金昊十分高興,爽快地吃了自己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諾給了他一小塊鹹菜。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每次午餐我都給魏金昊“加餐”,有時也會給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食慾大增。

4、《小蜻蜓是“英雄”》

今天孩子們出去喝水時,突然飛進來一隻蜻蜓,那是一隻漂亮的紅蜻蜓,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翅膀,飛上飛下的直惹得孩子們爭相追逐它。現在想讓場面安靜下來是不可能了。

於是,我大聲説:“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一種什麼昆蟲?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它是專門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嗎?老師,蚊子可壞了,它都叮了我好幾個皰。”“對呀,它還能傳播疾病呢。”聽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我補充説:“蜻蜓的寶寶也吃蚊子的寶寶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説它是一種益蟲,我們要好好保護它。讓它多吃壞蚊子。”噢,我們懂了,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抓住機會,利用身邊發生的小插曲,同樣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

5、《“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説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為常,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係。

我們可以將關係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應該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才會用朋友的身份於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徵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為。

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係提供的支持最易於幼兒溝通,也最容易被幼兒接納。

6、《弄髒的蔬菜印章畫》

王藝睿小朋友白白的皮膚、大大的眼睛,長得白白胖胖。自從入園第一天起,老師們都非常喜歡她。作為她的班主任,每當看到她聰明可愛又調皮的樣子,我也會特別喜歡這個小丫頭。

每次區域活動時,她都積極參加,今天也不例外。

在益智區中,孩子們正在津津有味地用各種蔬菜做蔬菜印章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小花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一座小房子。正在我聚精會神的欣賞孩子們的印章畫時,聽到了告狀聲:“老師,王藝睿把我的印章畫弄髒了、王藝睿把顏料瓶打翻了、王藝睿把顏料弄到我身上了。”針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她,而是給了她一個會意的微笑,同時又摸摸她的頭,對她説,老師相信你,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你只是想要幫助他們把印章畫印的更好、更漂亮,是不是啊?這時,我把他的印章畫給小朋友們展示了,並且對她的畫進行了表揚,她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別的孩子也都不怪她了。

這種間接地教育方式,我發現她特別容易接受。也使我在日常教學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從中受益匪淺!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8

一天,陰雨連綿過後,天空突然放晴,我讓孩子們畫雨後的春天。孩子們正在認真作畫,忽然活動室後面傳來吵鬧聲。我走了過去,只見幾個孩子正在取笑旭旭:“你見過天上有兩個太陽嗎?”“如果天上有兩個太陽,夏天怎麼辦?”“老師不是講過,古代有十個太陽被后羿射死九個,還剩一個嗎?”旭旭想説什麼卻又覺得百口莫辯,只是低着頭、撅着嘴。我向旭旭的作品望去,畫面上真的畫了兩個太陽:一大一小,大的雖只露了半張臉,卻能看見臉上的皺紋。顯得蒼老而又慈祥。而小太陽卻畫得天真、活潑。旭旭發現我在看他的畫,不知是怕我批評還是怕我修改,他馬上用雙手捂住畫面。要在以前,我真的會讓他擦掉一個太陽。可今天我沒有這麼做。我對孩子們説:“旭旭平時的想象就很豐富,今天他畫了兩個太陽,一定有他的道理。"然後,我蹲下身温和地對旭旭説:“這畫裏一定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吧?能給我們講講嗎?”旭旭立即直起腰,大膽地講述起來:“這個大太陽是媽媽,最近她生病了,所以我們一直沒見她上班。小太陽是她的孩子。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替媽媽分擔工作了。這不,今天是太陽寶寶第一天上班,媽媽不放心,她在一邊偷偷地看着呢!”多麼生動、感人的故事啊!充滿了愛和責任。我激動得抱住旭旭説:“太陽寶寶真是個孝順的孩子!你畫得好,説得更好!”

這以後,我更加註重傾聽孩子,努力讀懂隱藏在孩子心靈深處的聲音。由此,我瞭解到了許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妮妮大把大把地拋撒彩色積塑玩具,是想“下場五顏六色的雪”;濤濤拿走養在自然角的小蝌蚪,是打算“放回河裏,讓它長成會捉害蟲的小青蛙”;晨晨把太陽塗成綠色,是希望“太陽光不再刺傷人們的眼睛”……

有人説,“傾聽花開的聲音,我們能讀懂花兒的心思;傾聽溪水的歌聲,我們能讀懂山林的呼吸;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能走進孩子的心靈。”確實,傾聽孩子,我有了與以往不一樣的發現:孩子的“嘰嘰喳喳”是一種“真知灼見”;孩子的“胡亂塗畫”是一種“妙筆生花”;孩子的“手舞足蹈”是一份“怡然自得”;孩子的“搗亂破壞”是一種“敢於探索”……驀然回首——我也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着!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9

為進一步豐富幼兒户外體育活動內容,提高幼兒户外體育鍛煉興趣,利用廢舊資源,為幼兒製作了有趣的户外活動玩具。

户外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拿着各種各樣的自制的活動器械,高興的跳啊、蹦啊,走到廣場上,聽着優美動聽的音樂,玩出不同形式的花樣,一會兒打保齡球、一會兒跳房子……。看着孩子們玩得開心、投入,我有使不完的勁。

在全園開展廢舊材料利用時,家長也為幼兒提供了種類繁多、數量充足的户外活動器械。我們幼兒園小六班的多功能沙包、尾巴、彩色飛碟、花毽子、旋轉跳跳圈、彩虹傘、小高蹺、足球、開心跳跳球、跳繩、紙球等,豐富的活動器械,都是家長抽時間,用他們勤勞的手為我們製作的,大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這些自制户外玩具得到充分的利用,既節約了經費,又發揮了廢舊物品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同時,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身體動作,促使孩子身心更健康地得到發展。

普通話是小班孩子學習的重點

幼兒的`小班語言學習需要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幼兒園教師語言環境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着最直接的影響,孩子與主要照看人的交流是影響他們語言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我在一日活動中,應儘量規範自己的語言,堅持使用普通話交流;特別是農村的孩子,方言重,為改變這一方面,我花費了極大的力氣,我們小六班最近來了一名孩子,我用普通話與他交流,他總是説土話,吐字不清楚,後來改為,我説一句,他學一句,我説“雞蛋”,她説“紙彈”,這可把我難壞了,我慢慢的發現,孩子的年齡小,發音吐字欠規範,於是,我每天都要畫出各種雞和蛋,與她交流,一個字都要説十幾遍,漸漸的發音吐字比以前好多了,但還是欠規範。我注意培養幼兒提高語言表達的水平和能力,發音規範、正確,只要堅持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孩子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學會講普通話。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0

幼兒教師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女孩,她們生活在快樂的孩子之中,生活在追求新潮的現代節奏中,生活在充滿朝氣的`陽光中。她們總希望把自己打份得漂漂亮亮的。幼兒園老師為了給自己增添一點“亮點”,喜歡佩帶各種飾物:別緻的戒指、高雅的項鍊、時尚的腰帶、漂亮的胸針、可愛的髮卡……這些裝飾,為幼兒教師增添許多美麗,但“幼兒教師是否可以佩帶飾物?”這一問題引起了社會許多爭議。

我有幾點感觸談一下: 1、保證幼兒的安全、健康。 2、從對孩子的良好影響。3、儘量不要分散孩子注意力方面

以上就是我的3點個人感覺,希望跟大家共同討論!謝謝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1

我做幼兒教師已有整整十七個年頭了。在這段説長不長、説短不短的日子裏,我曾被我的孩子們無數次地感動過。

記得那是20xx年的春天,我帶領的小班要開展一個以“可愛的蛋寶寶”為主題的活動。因為是第一次嘗試,我對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否適合孩子心中沒底,而孩子們則充滿了好奇。

活動開始前,我先請孩子們每人從家裏帶一個雞蛋來園,並揹着孩子提醒家長先將雞蛋煮—下,避免摔碎。幾天後,孩子們如約帶來了他們每個人的“蛋寶寶”。於是,一場有趣的“護蛋行動”開始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護理“蛋寶寶”。他們找來各種盒子,鋪上棉花布片,為“蛋寶寶”建造温暖的家園;他們用手中的彩筆為“蛋寶寶”添畫五彩花衣,讓每一個“蛋寶寶”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印記;他們走到哪兒都記得帶上自己的“蛋寶寶”,一起曬太陽、做遊戲、聽故事……甚至在午睡時,我都會發現熟睡的孩子手裏還緊緊地攥着他的“蛋寶寶”。那一刻,我被孩子們的愛心和用心感動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這些備受呵護的“蛋寶寶”開始散發出不太好聞的氣味。我猶豫着是不是應該把“蛋寶寶”搬出教室,然後悄悄丟棄,再找一個能讓孩子們相信的理由,自然地讓這些“蛋寶寶”退出孩子們的視線。我不希望孩子們因為心愛的“蛋寶寶”不見了而感到傷心。可是沒想到,孩子們的一個舉動打消了我的猶豫。

那天下午,幾個嗲妹妹在盥洗室裏,用洗手液給自己的“蛋寶寶”洗澡。一番折騰後,那幾個已有異味的“蛋寶寶”被嗲妹妹們洗得香噴噴的。她們還跑去找生活老師,執意請她找出冬天時用來塗臉的“孩兒面”,小心翼翼地給“蛋寶寶”塗面霜,還時不時地湊上去聞一聞,嘴裏輕輕地嘀咕:“真香啊!這下好了。”我終於按捺不住,走上前明知故問:“寶貝,你們在幹什麼呢?”嗲妹妹們異口同聲地説:“塗了香香,蛋寶寶就不臭了,你就不會把它們扔掉了!”我很吃驚,繼續追問:“咦,你們怎麼知道我想扔掉這些蛋寶寶呢?”顯然,孩子們被我問住了。面面相覷了好一會兒,其中一個膽大的忍不住笑了,湊到我耳邊説:“祝老師,昨天中午睡覺時,我聽到你和周老師在説話,周老師説了,蛋臭了要扔掉。”

原來如此!真沒想到,孩子們竟然如此珍愛這些“蛋寶寶”,愛到甚至可以接受“蛋寶寶”所有的缺點。

儘管我放棄了讓孩子們把“蛋寶寶”丟掉的打算,但畢竟雞蛋不能久放,時間長了也不衞生。此時我真的有些困惑:主題活動“可愛的蛋寶寶”接下來究竟該怎樣結束呢?正當我一籌莫展時,又_件令我震驚的事發生了。

兩天後的那個早晨,孩子們都在各自喜歡的.區域裏做遊戲,教室裏顯得安靜而平和。突然,一個聲音打破了平靜:“老師,我的蛋孵出小鴨了!你快來看啊!”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跑向那個大聲呼喊的男孩,蹲下身子,看着男孩手裏捧着的那隻令他驚喜並引以為傲的“小鴨”。

我的眼眶濕潤了。男孩手裏捧着的是一隻用雪花片搭成的、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鴨”。當這隻“小鴨”在這樣的時候,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再一次被感動了!我開始相信:愛是可以創造奇蹟的。

接下來的幾天裏,孩子們的“蛋寶寶"都先後“孵”出了可愛的寶貝,除了“鴨寶寶”以外,還有“烏龜寶寶”和“企鵝寶寶”。我雖然知道這一切都不合情理,但還是欣喜地接受了每一個孩子的驕傲的宣佈,因為我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到了純粹的愛和滿足。

那些變質了的雞蛋就這樣離開了陪伴了它們整整三週的孩子們,但孩子們似乎並不傷心,因為前一個“蛋寶寶”已孵化出另一個由他們親手創造的寶貝,而孩子們相信前後兩個“蛋寶寶”是一體的,孩子們的愛還在!

我也相信,不久後孩子們就會知道“雞蛋只能孵出小雞”的常識,但是他們一定不會忘記自己有一次奇妙的的經歷。長大之後,只要他們還記得這件事,就一定會從當年幼兒園老師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中獲得感悟。

如今,再次回首這段“被感動的經歷”,我依然被感動。內心不禁感謝起那些曾經陪伴過我的孩子們,是他們用世間最純潔的愛滋潤了我的心靈,讓我在和他們相處的日子裏,經歷心靈的洗禮和昇華。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2

和孩子聊天的時候,無意中問道:“你覺得老師最喜歡誰呀?”“老師都喜歡的。”丁蕾笑眯眯的説,後面還加了一句:“老師也喜歡我的。”琪琪想了想卻説:“老師最喜歡李佳。”我先是吃了一驚,然後問:“你為什麼覺得老師最喜歡李佳?”“葛老師和胡老師每天都會表揚她,還會摸摸他的頭和請他做事情。”原來老師對身體不好幼兒的格外關注引起了其他孩子的醋意。我們馬上説道:“那你知道老師為什麼經常摸摸她並和她説話嗎?”他們笑笑不説話。“其實老師每個孩子都喜歡,只是李佳身體不好,老師要經常看看她問問她累不累,她更需要老師格外的關心。”“其實她也需要其他小朋友的關心,你們願意多和她玩玩,並關心她嗎?”“你要怎麼樣關心她呢?”…….

這件事情給了我啟示,同時也提醒了我。作為老師我努力的營造一個充滿友情,善解人意的班級。作為營造班級文化氛圍的在主導者要真誠地關心、善待每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同時對所有的孩子公平公正。作為老師我是平等的'對待每個孩子的,但是對個別孩子的關注還是引起了部分幼兒的誤會。

同時對個別幼兒的關注,我認為是處理的有點欠妥,這也是我協助幼兒建立友善的同伴關係,學着關心別人和別人相處的大好時機。不管在什麼時候,在一個班集體中,老師和小朋友之間不存在誰是強勢誰是弱勢,他們共同生活共同學習更是共同成長,儼然就是一個充滿着和諧快樂的地方,孩子們想到的是天天上幼兒園,天天要和自己的應老師在一起,並知道關心不舒服的孩子。這種氛圍沒有矯揉造作,沒有漂亮浮華,卻有着最質樸最純真的情感。也是作為老師我努力的方向。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3

我們班的安琪小朋友,他平時就喜歡動,上課無法安靜地坐着,不是躺在地上就是歪在板凳旁邊,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喜歡拿玩具玩,與小朋友説悄悄話。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不遵守場合紀律和秩序。這個問題讓我感到很煩惱。

通過我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大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好動,也許是小班的孩子年齡還比較小,心裏對老師有種恐懼感的原因吧,他們就比較聽老師的話,不怎麼動,但是大班的孩子是沒有幾個老實的,都比較喜歡好動,除了那幾個性格內向的孩子之外。

我們班就孩子好“動”這個問題開了一個小小的家長會,我們請了一部分在學校裏比較好動的孩子的.家長來參加了這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我們老師專門對家長們介紹了一下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在這些孩子身上發現的第一個問題是,老師讓孩子們坐好認真聽課的時候,他們的孩子很長時間內無法安靜地坐下,或者是在座位上歪歪斜斜扭來扭去的。再一個就是上課的時候總是拿些小玩具,做些小動作,或者是與旁邊的同學説話。老師問的問題還沒説完就忙着插嘴,吵吵鬧鬧,不能安靜地玩玩具。在羣體遊戲中,不能認真遵守遊戲秩序,總是搶着上場,不按順序來。有時候還打擾別人做遊戲。喜歡去欺負一些老實的小朋友,喜歡踩在板凳上跳來跳去的。

通過這次小小的家長會,我們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比以前懂事多了,上課也變得認真聽講了。為此我特別和安琪的家長溝通了一下,通過家長和老師一起的努力,安琪小朋友比以前有紀律多了,上課的時候總是認真坐在板凳上把手背在後面認真聽老師上課,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比以前強多了,喜歡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老師和家長都感到很欣慰,這次小小的家長會真的很有收穫。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4

從興趣入手學兒歌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而且積極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 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 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為只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 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 的教學思想。經驗表明:一堂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於樂。我從一下兩點教授幼兒輕鬆容易的學習兒歌:

a、追求聲情並茂,強化文學作品中的語氣語調如果將文學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現於幼兒面前,是不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了讓幼兒很快地溶入文學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我會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在朗誦過程中時快時慢,抑揚頓挫,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美好的語感環境中,同時,再配上優美、動聽、富有想象的音樂,以及形象生動的教具運用,使幼兒在融融的氣氛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

b、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教授詩歌 春天的祕密 時,發現這首詩歌重複較多,而且很長,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有點難,首先分段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我對幼兒的.動作加以糾正,讓每段都有標準的動作,我把自己創編的進行示範表演,幼兒根據詩歌和教師的動作進行朗誦,引導幼兒可以做和老師不一樣的動作,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的幼兒動作形象,有的動作滑稽逗人,這首詩歌用了十幾分鍾,幼兒就能表演和朗誦了。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5

軻軻上小班不久,我們就發現他比較特別。

建構區裏,一會兒傳來哭聲,原來是軻軻搶了小朋友的玩具;一會兒“嘩啦啦”的聲音震耳欲聾,原來是軻軻把小朋友搭好的積木推倒了。在集體活動時,軻軻常常一邊插嘴一邊不停地用手去摸旁邊小朋友的頭或搖他們的椅子,影響小朋友活動。户外遊戲時,軻軻就像一頭力大無比的牛,把小朋友們圍起來的圓圈一會兒拽到這邊,一會兒拽到那邊,小朋友被他拽得東倒西歪。他則沉浸在其中,樂此不疲。

通過觀察,我們還發現軻軻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他不是不懂規則,有時他是故意為之。為什麼軻軻會故意做出一些讓老師頭痛的事呢?我主動和軻軻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從中瞭解到軻軻之前很乖,可慢慢長大後就經常做出一些調皮的事情來,爸爸媽媽開始也是跟孩子講道理,可是效果不明顯,慢慢地就演變成打罵軻軻了。可打罵並沒有讓軻軻“斯文”起來,相反,軻軻越來越調皮。

上幼兒園後,當軻軻做出一些調皮的事情時,教師也只是簡單地提醒他:“軻軻,不可以這樣!”有時教師還會以威脅的口氣説:“軻軻,再這樣,老師可要生氣了!”……這樣看來,軻軻的“故意調皮”與家長和教師的簡單而求速成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關聯。軻軻是個好奇心、求知慾特別強的孩子。開始他並不是調皮,只是由於好奇心而不小心做了看似調皮的事,成人簡單又缺乏耐心的教育方式讓他無所適從。

讓我們試着走進軻軻的內心,站在他的角度揣測他的所思所想:

當積木“嘩啦啦”時——我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推倒了積木,你們大聲批評我,弄得我好沒面子……

當在集體活動中插嘴時——我也想回答問題,可你總是不叫我,我只能大聲説出我的想法了……

當故意弄壞東西時——你們答應我要和我去玩的,現在又不去了,我很憤怒……

當大聲尖叫時——我很想和你們説説話,可你們總是説“忙忙忙”,不理我,除非我做出一些大動作才來理我……

當捱罵時——反正,我做什麼事情都是錯的,那就錯到底吧……

軻軻“故意調皮”的背後是家長和教師都太主觀了,沒能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因此,要改變軻軻,首先要改變我們自己,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努力去了解孩子、讀懂孩子,要讓自己變得更理性,用發展的眼光、正確的方法去看待和引導他,促使他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nq62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