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1

一學期轉眼即逝。.反思過去,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

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

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課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

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效果。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

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2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麼是幸福”上。再抓住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

在教學時,我就直接的導入,你們認為幸福是什麼?你覺得你的幸福是什麼?緊接着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具體的分析課文。

在上完了這一課之後,就覺得學生還是沒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麼?我也對自己做了一個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讀的形式少:比如,我可以用默讀、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比賽讀等方式。以讀為主。讓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2、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比如,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出現了問題之後,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師在評價,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

3、對幸福的理解,我認為幸福就是付出,勞動就是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錢時,你有想過你的父母的'感受嗎?上課不聽講時,你有想過老師的辛勤勞動嗎?……

比如:我在講到,假如你現在是病人,醫生把你的病治好之後,你會對醫生説點什麼呢?有一個孩子就説到:“醫生,我家裏很窮,都快吃不上飯了。我可以不給醫藥費嗎?而且我家裏上有老、下有小,你可以借一點錢給我嗎?”我在上課時就沒有怎麼好好的去引導,這種學生就是明顯的只知道叫別人幫助自己,不知道自己也要去幫助別人,就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老師不只是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3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繫;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二、 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1.創設動畫情境:學生對於形象的flash動畫、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激活。對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必將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2.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3.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

4.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祕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5.創設遊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6.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

7.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慾。

三、 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如用數學知識去説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屋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車保護攔成平行四邊形、車輪成圓形等等,這其中固有物理屬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數學原因,諸如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圓的旋轉不變性,還有打枱球的角度用到對稱、聚光鏡用到焦點等等。

總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4

把書上的演示實驗給學生示範後,引導學生得出書上的結論,再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這樣,雖然教學過程循循有序,然而教學效果並不佳,學生的興趣沒有被調動,思維被束縛,課堂氣氛沉悶,原因是管得太死,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活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吸取以前的教訓,我改變了教學思路,努力打造活力課堂,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入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課前我先選擇的紙屑,(覺得用紙屑比較乾淨)可是實驗幾次效果很不明顯——紙屑幾乎不動,我又換沙子實驗結果也不好,又找來了很細的鹽粒,實驗現象超好,我很滿意,看來還是比較輕小的物體效果才明顯。每次實驗前對材料的選擇我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實驗成功與否。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續

本節課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以實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概念的認識為主線,運用實驗、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執行任務,把傳播知識、培養興趣和能力、滲透方法等有機結合在一起。算是比較成功

讓聲音為人類服務

文中對次聲的應用沒作介紹,可向學生適當補充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光世界巡行

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仔細觀察過的學生,加以表揚,以鼓勵同學們多去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並積極思考總結實驗結論。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5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上)的第一章,也是國中學生接觸物理學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節內容,相對於以前的教材來説,難度稍微大一點,我用了10個課時的時間完成了本章教學。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這幾個方面學生出問題的機率比較高:

1、第一節是“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節的內容比較直觀、具體,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快,但是由於以前測量、記錄時的錯誤習慣,很多知識點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錯。比如被測物體末端在刻度線上的讀數,很多學生忘記了估讀的“0”;還有就是對於單位的掌握,由於學生沒有學指數運算,單位換算有一定的難度,當然這可以通過介紹相關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而對於每個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具體使用,很多學生就是茫然的,特別是新接觸的微米和納米,還有比較小的毫米,認識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學生對於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記為“mm”或者“cm”。

2、第二節是“運動的描述”。這一節的內容比較抽象,理解性的知識點較多。比如與參照物有關的問題,學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描述物體運動的語句中,哪個物體是研究對象,哪個物體是參照物。

3、第三節是“運動的快慢”。這一節的內容有點把第一節和

第二節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學生對於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這兩個知識點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別是後者計算時容易張冠李戴。還有就是這一節涉及到運動圖像,雖然教材沒有要求,但是我還是講了的,而學生沒有學習正比例函數圖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

4、第四節是“測量平均速度”。這是一節實驗課,從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掌握得還不錯,無論是對於實驗的原理,器材,還是步驟,都還是比較清楚。

八年級的學生才開始接觸物理,由於數學知識的欠缺,處理物理知識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錯誤習慣,在學習第一章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單元複習,平常小測驗等多種手段加以解決,相信只要用心,應該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6

今天學區來我校聽課,我上了《ieueer》這一課,課後我靜靜反思,我覺得這節課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教師對課堂的預見性不強。初帶這個班就覺得孩子們整體較好,特別表現在説話方面。大家基本上能説一句完整、通順的話。這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學生難能可貴。所以在這節課上,我竟然想當然的認為:看圖説話——小菜一碟。如果引導的好也許還可以成為本節課的亮點之一。我設計讓學生理清了看圖順序之後,放手讓學生自由看圖説話。沒想到可能是粗心,可能是沒見過,大家異口同聲的把棗子説成草莓。至於石榴的説法就更多了,什麼柿子,什麼橘子。當半天引不到正題上時。我竟然急出了一身汗。我覺得像石榴的認識,這屬於基本常識性的知識,教師應該提前教給學生,沒有必要為這耽誤教學時間。以後教學時,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學生。過高的估計學生,要注意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切不可想當然。

2、教學拼音時太枯燥。以前教學時還沒有意識到,當紅威給我提出來以後,我才發現整個課堂除了教師教讀、學生自由讀、學生互相讀、小老師教讀以外,竟然沒有什麼花樣。表面上看起來形式挺多,學生充分動起來。其實一部分學生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細細想一想這樣機械的學習誰都會厭煩。在這節課上教師如果出示幾張簡筆畫,這樣把看圖和讀拼音聯繫起來,或者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動起來如:大家一邊讀l——a——la一邊拉拉同桌的小手。這樣真正達到了邊學邊玩的目的。

以上兩點就是我針對本節課的思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實踐不斷摸索,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瞭解衚衕文化的特點,掌握作者行文的脈絡。

2、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

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文化現象,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準備:

1、對湘鄉地方文化現象作點研究,精選典型現象供學生探討其文化內涵。

2、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有一首歌詞這樣唱的:“……”(略見課件)(有條件則播放mtv)

2、提問:聽過這首歌嗎,對歌詞所唱的有何感受?

3、這首歌唱出的是北京往昔的歲月,如今的北京城日新月異,大多數北京市民都已走出狹窄的衚衕、擁擠的四合院,住進了高樓大廈。現存的衚衕逐漸消失着、沒落着。為着一種難以忘卻的情感,出版社專門編輯了一本攝影藝術集——《衚衕之沒》,著名作家汪曾祺應邀為這一本攝影藝術集撰寫了序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衚衕文化》這篇課文。

二、速讀課文,理清結構

1、快速閲讀課文,劃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指名讀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3、提問:作者是如何圍繞“衚衕之沒”來寫作序言的?

板書結構:

(一)衚衕的特點;

(二)衚衕文化的特徵;

(三)衚衕及衚衕文化在時代大潮中的衰落。

三、細讀討論,體會情感

1、北京的衚衕有些什麼特點?

指名學生回答,結合多媒體展示。

2、第五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衚衕、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引出“衚衕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引出對“衚衕文化”的探究。

3、“衚衕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明確。

4、在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描寫中,哪一句話比較集中鮮明地表明瞭作者的情感態度?

明確:“睡不着,別煩躁,別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追問:這一句表現了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怎樣的情感態度?

明確:既有佩服也有嘲諷。

5、“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作為一種傳統心理定勢和道德規範,在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看待?

(注意引導學生言之成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忍”)

6、對衚衕和衚衕文化的衰敗、沒落,作者是怎樣一種感情?

齊讀13~15節,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衚衕文化》教學設計3》。

(1)“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這些描寫中透露着作者怎樣的情感?

(對衚衕衰敗的景象,作者滿懷懷舊、感傷,卻又無可奈何)

(2)“再見吧,衚衕。”一句可不可以改為“再見吧,衚衕文化。”或者在結尾加上一句“再見吧,衚衕文化”?

討論後明確:

不可以。隨着改革開放的進程,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衚衕必將被新的高樓大廈所替代。衚衕消失了,失去根基的衚衕文化也必將沒落,但文化的沒落不同於物質的消失,衚衕文化會轉移、分解、傳承到新的載體上。在邁向現代文明的旅程中,既會創造出新的文化,同時,舊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必將繼承下來。因此,衚衕雖消失了,衚衕文化卻並不會全部消亡。

四、拓展遷移,瞭解文化的內涵,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現象

探究一:

北京人愛瞧熱鬧,但不愛管閒事。“睡不着,別煩躁,別起急,眯着。”我們湘鄉人也愛瞧熱鬧,常於熱鬧處聽到起鬨:“打嘍!”“走嘍,去找他的麻煩嘍!”這從一個側面折射了湘鄉人怎樣的個性?這對湘鄉的治安狀況、經濟發展將帶來什麼影響?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適時點撥引導)

探究二:

近來,湘鄉城裏歌廳茶樓等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一家興起,這一現象中折射出來的是一種怎樣的文化?聯繫湘鄉經濟的發展,你對這一種文化現象有怎樣的評説?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適時點撥引導)

五、總結

?衚衕文化》是一篇序言,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評點或介紹類書序。它實質上是一篇匠心獨運、充分顯示作者個性風格的小品文。

作者在文中將普普通通的衚衕,從來源到起名分類和其中凝聚浸透着的獨有的衚衕文化自然融合起來,使我們對北京的衚衕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態有了生動、深刻的瞭解。從中也窺探到作者對衚衕文化懷舊傷感的思緒。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更深一層地瞭解到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浸染着文化的色彩,衷心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從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做個有文化的合格公民。

六、結尾曲:

《前門情思大碗茶》

請各位老師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ono90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