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集錦15篇)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集錦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集錦15篇)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1

夏月星是個活潑可愛、小嘴甜甜的孩子,平時總愛在我面前蹦蹦跳跳的,是全班孩子的“開心果”,這不三天沒來幼兒園上學我還真有點想她了。心裏正這樣想着,孩子就“飄”到我身邊來了,臉上滿是期待的表情,不巧此時我正在忙着報表,沒及時和她打招呼,等我忙完事情猛抬起頭來時,映入眼簾的是孩子那一張委屈的小臉,我立刻意識到自我的失誤,趕緊向孩子補充遲到的'問候:“月星,剛才教師太忙了,對不起,你沒來幼兒園教師可想你了,來抱一抱”孩子的臉上最終綻放出了久違的笑容。

孩子是敏感的,異常期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就連一聲問候,也會使她們感到教師是喜歡他的。由此我想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更加細心一些,不能忽視孩子的情感,要珍惜愛護她們天真的心靈。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2

在區域活動時,我發現成成小朋友將娃娃家的一隻小杯子放進口袋裏,再也沒有拿出來。活動結束後,我問全班幼兒:“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大家都説想看,於是我就學着魔術師的樣子邊比劃邊説:“我變只杯子出來,現在這隻杯子已經在成成口袋裏了,請他拿出來給大家看。”聽了我的話,成成把那隻杯子拿了出來,大家都拍手叫好。

事後,我找成成小朋友談話,告訴他不能隨便把幼兒園的東西帶回去。他輕鬆地點頭稱好。我想:這樣做既讓幼兒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又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新琦,動手能力非常差,據瞭解,在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樣樣都有人代替包辦。就這樣,在幼兒園也要靠老師。每天下午起牀後自己不會穿鞋,總是等着老師給穿。剛開始,給他穿上吧,別耽誤了他小便,否則更麻煩。每次都這樣遷就他後來越來越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將會產生不好的後果。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對他開始了另一種方法:那天,當新琦起牀後,他和原來一樣,提着兩隻鞋子在我身後等我。我整理完牀鋪後,接過他手中的鞋子直接放在地上,對他説:“今天自己穿一次吧?來,我教你。”我一邊手動一邊嘴説:“一雙小鞋先放好,小腳丫子往裏鑽,鑽呀鑽呀鑽到頭,再用小手鈎後面。”

我和他穿上一隻,另一隻我讓他自己穿,最後終於穿上了,我們兩個都高興的笑了。然後領他走出休息室,走到小朋友中間,讓他講講自己是怎麼穿上鞋子的,還讓小朋友拍手鼓勵他。新琦可高興啦!第二天,新琦來幼兒園就自豪的告訴我,“老師,在家裏我也自己穿鞋。”我摸了摸他的頭説,“你真棒!”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3

第一,給孩子創設自主閲讀的氛圍。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個性,他們喜歡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純真而又豐富的內心世界。作為家長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孩子現有的知識經驗和個體差異,在家裏給孩子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為孩子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經驗。鼓勵孩子養成自主閲讀的好習慣。

第二,教孩子學會觀察圖畫進行閲讀。

因為很多繪本故事以圖畫為主,文字少,這就給孩子的閲讀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恰好,孩子的思維直觀性強,沒有侷限性,不受外部干擾。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對圖畫中的人物、動物的表情、對話、心理活動進行猜想,盡情的想象圖中的內容和情節發展,然後進行講述。隨着孩子認字量的增加,家長可以藉助文字幫助孩子解讀故事。

第三,在情感互動中進行親子閲讀。

圖畫書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很多圖畫書中都藴含着一定的情感色彩,給人留有想象、思維的空間。一本書,就連大人一眼看上去有時都看不出什麼意思,多看幾遍才能品味出其內容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藴含的教育意義,這就是繪本書的特點。也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以身示範,為了孩子,讓我們自己首先喜歡圖畫書,與孩子一起閲讀圖畫書,因為很多孩子都有喜歡纏着媽媽講故事的習慣。對孩子來説,媽媽給他們講故事聽,是一種情感享受。近距離的聽父母講故事,相互間傳遞着美好的情感,在温馨的氣氛中共同講述,一起感受圖畫書給人帶來的人生啟迪和震撼。仔細想想,我們每個做媽媽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媽媽講的故事中安靜的.入睡,媽媽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臉蛋,輕輕的給他(她)蓋好被子,這種感受和意境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第四,建立閲讀檔案。

1、以文字記錄為主,家長用寫日記的方式記載今天與孩子共同閲讀了什麼內容,孩子對閲讀的興趣,及在閲讀中提出的問題和對故事的感受。記錄下幼兒的想法和需求等信息,能夠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個別需求,並且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給予幼兒反饋。

2、影像資料主要是指照片、錄音帶和攝像帶。它們能提供幼兒語言發展的豐富信息,如一份有幼兒複述故事、大聲朗讀自己的故事、練習兒歌的錄音帶,對幼兒、老師和家長來説,都是非常有力的語言發展證據。家長因經常為幼兒閲讀活動照相或攝像,拍攝的時候,要簡短記錄所拍的內容或物體,包括日期、場所、幼兒的姓名以及每一個場景的特殊地方。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4

中午午睡的時候,我發現雲天小朋友翻來翻去久久不能入睡,我走過去輕輕的問:“雲天,你怎樣了,是不是不舒服”聽了我的話,孩子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説:“教師,今日是我媽媽的'生日,早上來園時爸爸説了他要送給媽媽一件禮物,我是媽媽的孩子我想我也應當送一件禮物給媽媽,你看:我給媽媽畫了一幅畫,名字就叫“歡樂一家人”畫上高高個子的是爸爸,有點胖頭髮有點卷得是媽媽,這個是我······”聽了孩子的話我的眼角有點濕潤,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我誇獎了孩子的做法,可是讓她此刻必須把禮物放好,離園時送給媽媽,此刻必須立刻入睡。孩子帶着甜甜的微笑很快進入了夢鄉。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5

一天,我站在樓梯口,看護下樓的孩子們安全通過。

突然,一個漂亮的小女孩猛地從三層台階上跳下來,我嚇了一大跳,本能地扶住了她。

我摸了摸她的小腦袋對她説:“台階要一層一層地下,這樣跳太危險。”她扭過頭不理我,一個勁兒地想掙脱、逃跑。我有些不高興,又一次地把她拉了回來:“小朋友,這樣跳下來會傷到臉,以後就不漂亮嘍……”還沒等我説完,她猛地轉過臉對我説:“我不要漂亮,我是猴子!”

我有些吃驚,這樣的話不像從她這麼漂亮的小女孩嘴裏説出來的呀。我接着問:“你為什麼説自己是猴子呢?”“我們家裏人都這樣説我。”她毫不猶豫地回答。

真是一個特別的孩子,第二天我去走訪了他的父母。

女孩媽媽帶着無奈的`語氣對女兒評價道:“哎,她不像其他女孩喜歡唱歌跳舞,她總愛和男孩子一起玩,喜歡像猴子一樣跳上跳下,真沒辦法。”

“那麼你們有沒有發現她有哪些優點是其她女孩子所沒有的呢?”我啟發道。她的媽媽想了想,説:“她喜歡運動,她很勇敢!即使跌倒也不會哭泣,她還……”

我感歎道:“其實她有很多別人沒有的優點哦!”“是呀!”孩子媽媽欣慰地笑了。

回園後,我建議老師在户外活動中有意識地多給她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漸漸地,她成為了孩子們崇拜的“跳高偶像”,同時她也在其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更願意主動地與教師配合,愉快地參加集體活動。

成人總受不自覺地以貌取人,喜歡給孩子貼標籤:女孩子應該去學跳舞,男孩子應該去學跆拳道等等,不然的話,似乎就是“不正常”、“不好”。可是,如同大自然充滿了豐富的別樣性,世界上找不出同樣的兩片葉子一樣,孩子的世界同樣也是絢爛多姿的,我們應該善於接納每個孩子的別樣性,引領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6

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培養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

一、美術欣賞教育的內容

美術欣賞是以藝術品為主要對象的審美活動,它強調審美價值,把對藝術的學習、瞭解與欣賞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

各年齡班的幼兒美術欣賞的內容:

(一)小班內容:源於周圍環境

1、中、大班美術作品

根據教育目標,從幼兒的實際出發,選擇中、大班幼兒的美術作業進行展示。如大班的美術作品《雨》。其中有一幅這樣的畫:有一個打着雨傘的蜻蜓在尋找食物,雨用線條表示,雨傘和蜻蜓用不同圖形表示。幼兒在欣賞中運用感官體驗美,通過作品展開想象,運用語言交流個人的看法。

2、創設美的環

從生活出發,為幼兒創設富有審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學習環境,在室內環境的裝飾與佈置上,注意色彩豐富,形象造型可愛,內容有情趣,符合幼兒的審美趣味,同時結合具體的美術欣賞活動目標進行環境創設。

同時,在美工區中還展示一些自然界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品,供幼兒欣賞,如貝殼、巖石、樹葉等。讓幼兒置身於審美環境之中,有助於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引導幼兒發現周圍環境美。

如讓幼兒繪畫秋天的樹林,有紅的,綠的,黃的……還指導幼兒根據音樂的感受,選擇不同的顏色表達自己的情感,如聽到歡快的音樂,選擇用紅色、黃色等暖色表現。這些幼兒的作品都展示在活動室內,既美化了環境,又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審美空間。幼兒可隨時地互相欣賞、互相評價,從而提高幼兒審美評價能力。

3、結合季節特徵

引導幼兒根據季節特徵發現景物的變化,如秋天,枇杷樹樹葉的顏色變化,由綠變黃變紅,或綠中有紅,紅中帶黃等色彩的變化,豐富幼兒色彩知識,教給幼兒一些美術欣賞的基本藝術語言,如變化與統一等形式美原理。

(二)中班內容:聯繫生活經驗

1、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名畫、名作

美術欣賞的目的不在於增長美術知識,而是通過環境和藝術作品兩個方面來加深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審美感受。我們感到,當幼兒美術欣賞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幼兒才能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當幼兒的生活體驗與藝術欣賞相聯繫時,幼兒的審美想象才會得以釋放。

水果豐收的季節,我們帶領幼兒來到水果鋪,看見鋪子裏擺放着各色水果:蘋果、橘子、香蕉、石榴,什麼樣的水果才是新鮮的呢?幼兒認真地分辨着那些水分充足閃閃發光的果實。我們又來到法國藝術大師塞尚所畫的《蘋果和橘子》及其他水果作品面前,與大師交流着……

2、與動物相關的名畫

我們根據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為中班幼兒準備了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如齊白石的昆蟲,小蝦:吳作人的熊貓等.如欣賞《蝦趣》時,作品中不同姿態的蝦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幼兒的面前,那透明的蝦體,似跳,似遊的動態,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兒.還有吳作人畫的《熊貓》等。

3、民間藝術品

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種類繁複,如一些年畫、剪紙等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也可以作為欣賞的內容。(三)大班內容:文化的積澱

1、欣賞中國名畫

中國名畫中有大量的山水花鳥,風景靜物作品。山水風景作品能激起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2、欣賞西洋名畫

以“西洋畫”欣賞為例,早期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德加的《舞者》,後期印象派大師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的《三個音樂家》,繪畫大師盧梭的《睡着的吉普賽姑娘》等作品,都是可以選擇的內容。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識別,又在色彩、線條或者形態等繪畫語言方面有突出的特點。

如欣賞冷暖對比明顯的《紅色的和諧》。這是一幅屋子一角的畫面,畫中用了很多的紅色,如桌布、牆布等。在紅色的桌布、牆布上裝飾了許多藍色的花卉圖案。通過欣賞,使幼兒很自然地感受到:紅色使人感到暖和、熱鬧,藍色使人感到涼爽、安靜。

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快而熱烈、飽和而輝煌,桌布、陶罐、花和花莖都用單線勾勒,極富裝飾性。而雷東的《白瓷瓶裏的花朵》則是用色粉筆繪成的。畫面中色彩斑斕的鮮花插在白色的花瓶中,色彩豔麗而明亮。幼兒在欣賞的同時,不僅學到了一些淺顯的色彩知識以及施色技能,發展了他們的色彩潛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風格。

欣賞中國建築

中國古代的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從建築外觀上看,最顯著的特徵是造型豐富的屋頂形式,在宮殿建築中採用不同的屋頂,除了表現不同的等級外,也是為了使建築形象有明顯的區別,在對比中更鮮明。此外,從建築裝飾中色彩的使用來看,黃色琉璃瓦頂,硃紅色柱子,屋檐下用青綠色略加點金,使建築物富麗堂皇,給了人們深切的感受。

二、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

我們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設計出很多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活動,使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

1、語言交流法

語言交流法是指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幼兒與藝術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目的在於解決幼兒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長期佔有主導地位,用灌輸法所帶來的缺陷。

幼兒在美術欣賞感知和理解方面表現出的特點是對作品內容的感知先於對作品形式的感知。當一件美術作品呈現在兒童面前時,他們首先感知到的是這件美術作品的內容,很少有意識地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審美特徵。根據這一特徵,首先引導幼兒瞭解作品內容,為此,可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描述。

如讓幼兒欣賞馬蒂斯的《紅色的和諧》。教師和幼兒坐在一起,共同欣賞作品,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可用開放式的語言提問:小朋友,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畫面上,他運用了哪些線條?除了這些,你還看到了什麼?

在描述中,給幼兒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的欣賞,儘可能讓他們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經過一系列的充分欣賞交流,幼兒對作品的冷暖對比,直線和曲線的.運用已有了自己的感受,從而提高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2、活動表演法活動表演法即根據作品的內容進行隨意性的動作表演,從自身體驗到的感受來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徵和內在美。

由於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幼兒更喜歡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幼兒喜歡一件作品時,並不一定能説出為什麼喜歡,他覺得喜歡就是喜歡。因此,可邊配合相應的音樂,讓幼兒用動作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

如讓小班幼兒欣賞情節畫《拔蘿蔔》時,先讓幼兒表演此遊戲,讓幼兒多做幾遍拔來拔去的動作,從中體驗拔蘿蔔時身體的動作、表情等感受,然後再拿出情節畫《拔蘿蔔》請幼兒欣賞。通過上述的直接參與,幼兒對作品和人物的形象、姿態、表情等的欣賞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看圖配樂法

藝術教育的手段是多種形式的。我們把美術欣賞活動和音樂結合起來,促進幼兒審美素質的綜合發展。

教師在美術欣賞課前先準備幾首幼兒熟悉的音樂.當幼兒欣賞完美術作品後,讓幼兒指出哪一首樂曲與欣賞的作品有關.如欣賞徐悲鴻的《羣馬圖》,給幼兒聽了蒙族的樂曲《賽馬》和江南的《紫竹調》,幼兒很快指出了《賽馬》和《羣馬圖》都是熱烈奔放的。

4、看圖配詩法

詩歌、謎語等在欣賞生活用品和自然環境等的美中會經常用到。如小班的欣賞內容“小白兔”,我們就會引用“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的兒歌幫助幼兒更好地抓住小白兔的身體特徵,瞭解它的生活習性。再如在小班欣賞完小烏龜的模樣後就借用小詩“大圓是身體,腦袋小小的,身上有花紋,頭上有眼睛,四條腿兒像花瓣,小小尾巴伸出來”來小結,既有助於幼兒理解記憶烏龜的結構特徵,又利於幼兒進行有步驟地形象地表現。

謎語一般在導入中引用,有效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不管是詩歌、謎語還是小故事等都可以在欣賞活動中靈活運用,甚至可以同步進行加強感染力。

5、遊戲操作法

運用遊戲操作法能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感受美術作品的特徵,瞭解各種不同的美術形式和風格。

如在欣賞過一定數量的美術作品後,就可以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即把美術作品的特徵風格相同或相似的找出來歸為一類。

有拼圖遊戲,即把美術作品的複印小件固塑後剪開作為區角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區角活動和自由活動時拼着玩。

6、擬編故事法

教師請幼兒欣賞作品,然後自己創編故事,以加深幼兒對所欣賞作品的形式/內涵等感受,發展幼兒的創造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欣賞作品《雞的一家》時,幼兒創編出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雞爸爸和雞媽媽帶着雞寶寶到草地上玩,爸爸和媽媽親熱地交談,雞寶寶們在草地上愉快地翻着跟頭,做遊戲,捉蟲子。因為爸爸和媽媽就在他們身邊,他們一點也不怕被狐狸抓去,所以玩得開心極了!由此可以看出,通過欣賞、表述,幼兒已經體驗到了小雞一家幸福、快樂的作品內涵,並能用語言表述出來。

7、評價作品法

評議應以兒童的自我介紹和幼兒間的互相評説和欣賞為主,採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先畫完的幼兒可以自由地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或放在展覽角中展示,並小聲地互相評議和談論;整個活動結束後,可以請幼兒欣賞別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並説説自己的看法。這樣便於幼兒把對名畫的欣賞經驗遷移到對同伴和自己作品的欣賞中,使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評價《星夜》時,向幼兒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整體感受、理解整幅畫,問幼兒:“你看整幅畫後感覺怎樣?”“你喜歡這幅畫嗎?”當時,有小朋友説:“要是有小動物在上面就好看了。”説明幼兒通過對作品的感受後,有了自己對作品的看法,提高了幼兒的審美趣味和鑑賞力。

8、聯繫主題活動法

“探險家”的活動中,一位幼兒帶來一張小區新家的地圖,立即引發其他幼兒畫地圖的慾望。與此同時,教師適時地向幼兒介紹了克利的部分作品《魯傑恩近郊的公園》《有黃鳥的風景》《阿拉伯城》《北邊的房間》《熱鬧的港口》等。幼兒畫着屬於自己的地圖,每張畫作似乎藴藏着許多祕密,如同一個神奇的世界。

9、自由創作法

這是在對幼兒欣賞之後的一種心理回憶,並進行討論、構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幼兒通過對作品的評價,在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指向性的審美欣賞活動中,自覺地積累審美經驗,即逐漸地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能動建構,激發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把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表現出來,使幼兒的審美心理、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如:欣賞《哈里昆狂歡節》後,教師為幼兒儘可能地提供多種媒介和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使幼兒能夠自由地以色紙剪貼的方式進行表現植物、動物盡情狂歡的情景。

三、教學建議

1、有雙發現美的眼睛

美隨處可見,凡視覺所能觸及的事物幾乎都存在美,不同的物質有着不同形式的美。但是如果沒有審美的目光卻又會視而不見。對美的事物的觀察興趣,感覺的靈敏性,是要靠引導和訓練才得以提高的。幼兒好動、好問,對客觀事物充滿好奇心和廣泛關注的天性,正是開發和培養審美感覺的好時機。

2、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

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徵和審美能力及繪畫的創造表現能力發展的需要,我們可以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與幼兒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幼兒感興趣的有關內容。

如小班以欣賞表現花草為主,穿插些單體結構的動物如小雞、小鴨、小象、小魚、烏龜等,積累豐富的表現形象經驗;中班以欣賞表現樹木、動物、建築及服裝、玩具為主,穿插些抽象作品的欣賞,使幼兒對色彩的冷暖傾向有所感知;大班以欣賞名畫為主,使幼兒對色調、構圖、色彩的情緒等有所感知,並嘗試在表現活動中加以運用,以提高審美表現能力。

3、靈活組織的教學

教師在幼兒美術欣賞的過程中承擔了引導者和欣賞伴侶的角色。欣賞活動的形式有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和隨機活動等形式。

集體活動:通過晨間活動和午餐後的散步時間,組織幼兒欣賞園內的花、草、樹木和活動室內外的環境佈置,及幼兒園周圍的建築物和公園的美,使幼兒感受、認識周圍環境的美。

隨機活動:隨機教育有很大的靈活性,有利於審美資源的靈活利用。如有時,幼兒帶新圖書來園,就引導幼兒對該書的封面圖畫色彩、形象、構圖等進行感受認識,或幼兒穿了件新衣服來園,就引導幼兒對服裝的色彩、圖案和式樣等進行感受和認識。在不知不覺中,幼兒會形成一種用審美的眼光看周圍的事物。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7

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想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將我們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孩子們的需求。最近我發現孩子們在飯後擦嘴環節出現敷衍了事的現象。我對幼兒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我發現每次吃完炸醬麪後,孩子們的小嘴是最髒的。本週五又要吃炸醬麪了,我決定抓住這次機會。我有意在顯眼的位置掛了一面鏡子,開飯了,孩子們大口大口的吃着炸醬麪。飯後再看看孩子們的小嘴,嘿,不用説,就會知道今天吃了炸醬麪,我把然然小朋友叫到鏡子前對他説:然然,你看鏡子裏是誰呀?然然一看就咧嘴笑了起來,他這一笑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好奇的跑過來。有的看着然然,有的孩子照鏡子。甜甜皺着眉頭説:哎呀,我的嘴沒擦乾淨。頓時,孩子們都爭着要看鏡子裏的自己。朋朋卻扭頭走了,不一會兒,他手裏拿着餐巾紙又跑回來説:我再重新擦擦。聽他這麼一説,孩子們興奮的每人又拿起一塊餐巾紙來,邊擦邊互相看着。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只有把教育要求轉化為幼兒的切實需求,再加上老師的適時的鼓勵和引導,孩子們才會把這種要求變為自覺地行動,從而鞏固自己的良好的習慣。

今天下午,在孩子們進各個區角活動的'時候,幾個孩子一下子湧到娃娃家,不一會就傳來孩子們爭吵的聲音:"我當爸爸,我先來的!""不行!我也要當爸爸,我從沒當過爸爸!"原來是馬志宏和張子旋為了當爸爸爭得面紅耳赤。只見張子旋一手抓着圍裙,一手緊拿着小鍋,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誰!看着看着我萌發了看看他們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我躲到不遠處觀察。不一會當媽媽的欣宜也過來了,她想了想説:"你們倆個一人當一會吧?"這時馬志宏也想出了辦法:"要不今天你先當爸爸,明天我再來當爸爸,好不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難題,孩子之間也難免發生爭執,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繞過這些煩惱,並努力為孩子鋪平前進的道路。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恰恰就是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問題,給了孩子寶貴的發展機會,使他們學會處理與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學會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再發生問題的時候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8

20xx,做孩子永遠的鏡子

中班活動區“小醫院”,“小護士”筱筱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小護士”卻把“藥品”弄得東倒西歪。我發現後多次提醒她要把藥品擺整齊,不知什麼原因擺放藥品的地方還是亂七八糟,我該怎麼辦呢?或許我可以換個方法試試。於是,我戴着“護士牌”來到藥品櫃,開始整理櫃子上的藥品,大聲説:“喲,藥品櫃這麼亂,要是病人來取藥,一點都不好找,我來把藥品整理一下,等會兒病人來取藥就方便了!”好像筱筱意識到了什麼,也加入我的行列,開始收拾整理“藥品”。

我以“同伴”“參與者”的身份介入,既可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導遊戲繼續開展;又可以規範幼兒的行為,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質。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簡單的行為示範,卻涵蓋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從自上而下的“指揮者”變成了“平等對話”的參與者,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孩子面前就要少説多做,以身作則,做孩子永遠的鏡子,這樣比做“指揮者”“馴獸師”來得有效!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雖然孩子小,但人與人之間的本性是一樣的,我們大人不喜歡聽嘮叨,小孩也是_樣,簡單的説教肯定達不到最好的效果。我們要做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想讓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那麼你就要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們,孩子們會看、會學。

“鏡子”的作用不只是讓孩子來學,還要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孩子尚小,很多時候做過的事情、説過的話是分辨不出對與錯的,他需要教師及時反饋,孩子們只有認識自己才能不斷進步。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就需要我們對孩子的行為給予正確的判斷,當一面正其身姿的好鏡子。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9

我們班的安琪小朋友,他平時就喜歡動,上課無法安靜地坐着,不是躺在地上就是歪在板凳旁邊,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喜歡拿玩具玩,與小朋友説悄悄話。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不遵守場合紀律和秩序。這個問題讓我感到很煩惱。

通過我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大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好動,也許是小班的孩子年齡還比較小,心裏對老師有種恐懼感的原因吧,他們就比較聽老師的話,不怎麼動,但是大班的孩子是沒有幾個老實的,都比較喜歡好動,除了那幾個性格內向的孩子之外。

我們班就孩子好“動”這個問題開了一個小小的家長會,我們請了一部分在學校裏比較好動的孩子的.家長來參加了這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我們老師專門對家長們介紹了一下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在這些孩子身上發現的第一個問題是,老師讓孩子們坐好認真聽課的時候,他們的孩子很長時間內無法安靜地坐下,或者是在座位上歪歪斜斜扭來扭去的。再一個就是上課的時候總是拿些小玩具,做些小動作,或者是與旁邊的同學説話。老師問的問題還沒説完就忙着插嘴,吵吵鬧鬧,不能安靜地玩玩具。在羣體遊戲中,不能認真遵守遊戲秩序,總是搶着上場,不按順序來。有時候還打擾別人做遊戲。喜歡去欺負一些老實的小朋友,喜歡踩在板凳上跳來跳去的。

通過這次小小的家長會,我們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比以前懂事多了,上課也變得認真聽講了。為此我特別和安琪的家長溝通了一下,通過家長和老師一起的努力,安琪小朋友比以前有紀律多了,上課的時候總是認真坐在板凳上把手背在後面認真聽老師上課,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比以前強多了,喜歡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老師和家長都感到很欣慰,這次小小的家長會真的很有收穫。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10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喜歡為孩子鋪好路,希望孩子可以一帆風順,沒有任何挫折的長大。但其實,有些時候,這樣做反而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們班的孩子非常喜歡做手工,每次手工課時,我都會先講解一遍在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按照我的方法來做。

一天課間,我看見小凡和幾個好朋友在一起聚精會神的剪着東西,每個小朋友剪好一樣作品後,都會非常興奮,自己欣賞完後都會激動的拿給同伴欣賞,從而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好的作品同伴們還會搶着來欣賞。這一幕給了我啟示,何不發揮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給孩子們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呢?一種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試一試”也許孩子能行!

第二天的手工課上,我引導孩子們觀察討論交流後,便放手讓孩子們看着圖片做,沒想到孩子們在近20分鐘的製作中,都保持着濃厚的興趣與專注這是我們想到的'效果,孩子們在自己做完後,不像以前完成任務似的交給我:“老師,我做好了”。現在,他們拿着自己製作的作品到處向同伴展示、介紹,神態、眼神和語氣中流露出自信和自豪!

看來,老師要抓住時機嘗試放手!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11

孩子們的小腦袋裏畫滿了科學探究的小問號,喜歡把瓶瓶罐罐裏的材料相互混合,觀察它們的變化,就像玩“過家家”一樣。當孩子們正在這樣做的時候,或許已經跟隨着小螞蟻弗雷德一起出發,去進行奇妙的科學探究之旅了。

《幼兒情境科學教育課程一一與弗雷德一起探索》系列叢書中的實驗,幾乎都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現象,激發他們主動探究、操作的慾望,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去發現科學的小祕密。看看,在這一期裏,小螞蟻弗雷德又做了些什麼呢?

故事分享:

弗雷德非常喜歡畫畫,你們知道最近他最喜歡畫什麼樣的畫嗎?對了,弗雷德非常喜歡畫他做實驗的畫。他想:“我要把畫放在保羅的枕頭旁邊,給他一個驚喜。”

為了不讓其他螞蟻比保羅更早看到這幅畫,弗雷德想把自己的畫裝在一個信封裏封好。可是,他找遍了整個螞蟻沙丘,就是找不到膠水。

“那我就自己製作膠水吧,”弗雷德自言自語地説,“我的一位姨媽曾經告訴過我製作膠水的方法,但願我還能夠想起來那些重要的配料……”

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健忘的弗雷德幫幫忙嗎?

探究開始:

其實,做這個實驗的材料很簡單。首先準備半杯純牛奶。注意:奶飲料裏的牛奶含量很少,基本上蛋白質含量也非常少,因此要準備純牛奶,這樣實驗效果才會明顯。然後再準備兩勺醋、一小勺發酵粉,還要準備一塊濾布或網篩勺。最後,再準備一些紙條,用來測試一下我們做的膠水倒底黏不黏。

首先,在半杯牛奶中加入兩勺食醋,並攪拌均勻。然後用篩子或濾布過濾出牛奶和醋中形成的塊狀物體,放在一個杯子裏,並加入一點發酵粉,攪拌均勻。這樣,我們的膠水就做好了!弗雷德的姨媽告訴他的製作膠水的方法就是這樣的!

將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看看效果怎麼樣吧。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

在家庭科學教育中,鼓勵家長與孩子在探究過程中交流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具有濃厚的民主氛圍、探究色彩、人本情懷等一系列鮮明的特徵。

在小螞蟻弗雷德的陪伴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實驗,慢慢會發現科學探究活動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比如設計方案、準備材料、實際操作、觀察記錄、對結果的交流討論等。在合作過程中,孩子不但需要學會與家長相互交流、密切配合,還要學習如何表達、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對方聽懂和理解自己的意思。同時,孩子也要學會認真傾聽多方的發言,傾聽爸爸媽媽的意見,在愉快的探索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和爸爸媽媽一起感受成功,感受自己的價值,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一起體驗科學探索的時候,要記得尊重孩子科學探究活動的年齡特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培養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觀察興趣,鼓勵孩子主動提問,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發現、操作,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並將有趣的發現過程用照片、符號等記錄下來,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交流。

温馨提示: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説,完成這個小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主要步驟可以由爸爸媽媽來操作,但一些比較容易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牛奶中加入食醋後,可以讓孩子來攪拌;在攪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觀察發生了哪些變化;最後,可以讓孩子試着把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

五六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操作,並通過操作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同時,爸爸媽媽也要鼓勵孩子歸納整理實驗所需的材料,結合自身的感知和實驗結果進行趣味性的記錄,形成對不同科學現象的初步感知。這樣,孩子就會對科學實驗越來越有興趣,越來越愛動手動腦。

另外,不管對於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爸爸媽媽都要注意,不要提前把實驗的步驟和結果一下子全都告訴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對實驗的結果缺乏想象。

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牛奶,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做成“膠水”呢?你們一定猜到了很多種辦法!比如,米飯剛做熟的時候就有很強的黏性,還有蜂蜜也很黏,這些材料都能很好地將紙條粘在一起。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12

在幼兒園裏,我時常會聽到孩子們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會“勇氣十足”地衝上去踩死這些小昆蟲,甚至會肢解這些小昆蟲。孩子們的行為雖然是無意的,卻過於殘忍。我想,這也許是我們疏於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造成的。記得有人曾説過愛護動物的教育是給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於是,我在班裏開展了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請幼兒以“大灰狼和某某動物”為題編一個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別豐富,在他的故事中不僅出現了大灰狼、小兔子,還有孩子們不常提到的蛇媽媽和小蛇。他的故事編得很有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結局卻嚇了大家一跳。他説:“蛇媽媽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頭切下來當水桶,天天提着它去河邊打水喝。”孩子們聽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兇狠、殘暴的,它常常傷害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會對大灰狼毫不手軟,甚至會殘暴處置。我想雖然孩子們由於年齡小,不可能辯證地理解“食物鏈”等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對待動物時心存一份寬容和仁慈,以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暴力的種子。

於是,我馬上和幼兒進行了討論:“蛇媽媽噴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暈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殺掉它,誰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置暈倒的大灰狼呢?”寧寧説:“把它鎖到籠子裏。”田田馬上接口:“對。送到動物園裏。”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幼兒的贊同,孩子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更喜歡這個不那麼血腥的結局。我給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兇惡的動物,我們也不必殺掉它們。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辦法處置大灰狼,説明你們很善良。”

我認為,生動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兒歌遠遠比説教更能感染幼兒。所以,在接下來的主題活動中,我經常引導孩子閲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孩子從中受到感染,獲得共鳴。如,我們一起閲讀了宮西達也的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其中講到霸王龍保護和領養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龍,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即使是殘暴的霸王龍也有温情的一面。而故事裏霸王龍父子相處的情景,和孩子們在家與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讓孩子們產生了情感共鳴。故事最後,霸王龍和小甲龍分別的場面更是讓孩子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孩子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善待自己的夥伴和自然界裏的一切。在平日裏,我還特意選擇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等圖書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正是在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們每當看到樹上的小鳥,都會不約而同地念“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的心中常常會湧動起陣陣感動,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力量。相信這樣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兒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引導他們學習用愛去接納整個世界。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13

我做幼兒教師已有整整十七個年頭了。在這段説長不長、説短不短的日子裏,我曾被我的孩子們無數次地感動過。

記得那是20xx年的春天,我帶領的小班要開展一個以“可愛的蛋寶寶”為主題的活動。因為是第一次嘗試,我對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否適合孩子心中沒底,而孩子們則充滿了好奇。

活動開始前,我先請孩子們每人從家裏帶一個雞蛋來園,並揹着孩子提醒家長先將雞蛋煮—下,避免摔碎。幾天後,孩子們如約帶來了他們每個人的“蛋寶寶”。於是,一場有趣的“護蛋行動”開始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護理“蛋寶寶”。他們找來各種盒子,鋪上棉花布片,為“蛋寶寶”建造温暖的家園;他們用手中的彩筆為“蛋寶寶”添畫五彩花衣,讓每一個“蛋寶寶”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印記;他們走到哪兒都記得帶上自己的“蛋寶寶”,一起曬太陽、做遊戲、聽故事……甚至在午睡時,我都會發現熟睡的孩子手裏還緊緊地攥着他的“蛋寶寶”。那一刻,我被孩子們的愛心和用心感動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這些備受呵護的“蛋寶寶”開始散發出不太好聞的氣味。我猶豫着是不是應該把“蛋寶寶”搬出教室,然後悄悄丟棄,再找一個能讓孩子們相信的理由,自然地讓這些“蛋寶寶”退出孩子們的視線。我不希望孩子們因為心愛的“蛋寶寶”不見了而感到傷心。可是沒想到,孩子們的一個舉動打消了我的猶豫。

那天下午,幾個嗲妹妹在盥洗室裏,用洗手液給自己的“蛋寶寶”洗澡。一番折騰後,那幾個已有異味的“蛋寶寶”被嗲妹妹們洗得香噴噴的。她們還跑去找生活老師,執意請她找出冬天時用來塗臉的“孩兒面”,小心翼翼地給“蛋寶寶”塗面霜,還時不時地湊上去聞一聞,嘴裏輕輕地嘀咕:“真香啊!這下好了。”我終於按捺不住,走上前明知故問:“寶貝,你們在幹什麼呢?”嗲妹妹們異口同聲地説:“塗了香香,蛋寶寶就不臭了,你就不會把它們扔掉了!”我很吃驚,繼續追問:“咦,你們怎麼知道我想扔掉這些蛋寶寶呢?”顯然,孩子們被我問住了。面面相覷了好一會兒,其中一個膽大的忍不住笑了,湊到我耳邊説:“祝老師,昨天中午睡覺時,我聽到你和周老師在説話,周老師説了,蛋臭了要扔掉。”

原來如此!真沒想到,孩子們竟然如此珍愛這些“蛋寶寶”,愛到甚至可以接受“蛋寶寶”所有的缺點。

儘管我放棄了讓孩子們把“蛋寶寶”丟掉的打算,但畢竟雞蛋不能久放,時間長了也不衞生。此時我真的有些困惑:主題活動“可愛的蛋寶寶”接下來究竟該怎樣結束呢?正當我一籌莫展時,又_件令我震驚的事發生了。

兩天後的'那個早晨,孩子們都在各自喜歡的區域裏做遊戲,教室裏顯得安靜而平和。突然,一個聲音打破了平靜:“老師,我的蛋孵出小鴨了!你快來看啊!”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跑向那個大聲呼喊的男孩,蹲下身子,看着男孩手裏捧着的那隻令他驚喜並引以為傲的“小鴨”。

我的眼眶濕潤了。男孩手裏捧着的是一隻用雪花片搭成的、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鴨”。當這隻“小鴨”在這樣的時候,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再一次被感動了!我開始相信:愛是可以創造奇蹟的。

接下來的幾天裏,孩子們的“蛋寶寶"都先後“孵”出了可愛的寶貝,除了“鴨寶寶”以外,還有“烏龜寶寶”和“企鵝寶寶”。我雖然知道這一切都不合情理,但還是欣喜地接受了每一個孩子的驕傲的宣佈,因為我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到了純粹的愛和滿足。

那些變質了的雞蛋就這樣離開了陪伴了它們整整三週的孩子們,但孩子們似乎並不傷心,因為前一個“蛋寶寶”已孵化出另一個由他們親手創造的寶貝,而孩子們相信前後兩個“蛋寶寶”是一體的,孩子們的愛還在!

我也相信,不久後孩子們就會知道“雞蛋只能孵出小雞”的常識,但是他們一定不會忘記自己有一次奇妙的的經歷。長大之後,只要他們還記得這件事,就一定會從當年幼兒園老師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中獲得感悟。

如今,再次回首這段“被感動的經歷”,我依然被感動。內心不禁感謝起那些曾經陪伴過我的孩子們,是他們用世間最純潔的愛滋潤了我的心靈,讓我在和他們相處的日子裏,經歷心靈的洗禮和昇華。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14

紅紅是個性格孤僻的孩子,自入園以來一直是自己一個人玩,沒有同伴,更沒有朋友。中班的孩子,已經可以進行合作遊戲,但是通過觀察,我發現紅紅平時大部分是在單獨遊戲,偶爾有平行遊戲,對於需要彼此合作的集體遊戲是排斥的,對於老師和同伴的邀請也是拒絕的態度。在調查“你的好朋友是誰”中,那些調皮的孩子也有被提名的機會,只有紅紅,沒有一個小朋友提她的名字。

同伴關係是發展社會能力的重要背景,在幼兒期,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幼兒,適應能力強,長大後更容易擁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對於紅紅的表現,我們要進行儘早的干預,幫助她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會地位,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我們先仔細觀察她在自由活動時的表現,發現她也有和同伴一起玩的慾望,因為當別的`小朋友在一起有説有笑玩遊戲時,紅紅眼巴巴的看着,露出羨慕的眼神,我一鼓勵她加入,她立刻表現出退縮,搖着頭往後躲。是什麼讓她如此拒絕與同伴交往呢?是害羞?拘謹?還是……?我們只有弄清楚她不願與同伴交往的原因才能找出解決的辦法。通過與家長交流,我們瞭解到,紅紅在家只要媽媽在身邊,她也會和別的小朋友玩一會兒,媽媽不在身邊,她就一動不動,拒絕交往。我們還了解到,紅紅的媽媽對她照顧的無微不至,很多事情都有默契,有時根本不用紅紅説出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媽媽就知道她要什麼,就會送到她手中。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紅紅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連與小朋友玩也要媽媽陪着,媽媽不在身邊就手足無措,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弄清楚原因,就有解決的辦法。我們約紅紅的媽媽進行了長談,告知了她紅紅在幼兒園的表現,紅紅的媽媽説她也發現了女兒的這些表現,正着急呢,對於老師提出的建議願意進行嘗試。我們對她提出的建議是,適當對孩子放手,適當保持距離,讓紅紅學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着表達自己的需求,媽媽在孩子的事情上“懶”一點,才能培養出一個能幹的孩子。

聽從了我們的建議後,紅紅的媽媽開始試着做出了改變,慢慢的,我們發現紅紅變了,當我們邀請她進行集體活動時她不再拒絕,當有同伴在玩時,只要有小朋友邀請她也會加入。對於紅紅的改變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在這件事上,我們沒有直接去教她如何與同伴交往,而是對她接受的家庭教育做出了有效干預,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來有時候教育也需要拐個彎啊。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15

快到放學的時間了,我發現菲菲的口袋裏有好幾個玩具小積木。於是,我對所有小朋友説:"快放學了,老師跟小朋友玩一個變魔術的遊戲吧。老師會把小積木變到你們的口袋裏哦。"

聽到我的話,孩子們都很感興趣,只有菲菲左顧右盼,神情有些許的不自然。我接着説:"先讓我們一起來給玩具施加魔力吧,跟老師一起念'魔力魔力變變變,玩具變到菲菲的口袋裏'我們一起來看看菲菲的口袋裏有什麼吧!"我把菲菲請上了講台,讓他把口袋裏的`玩具拿出來,孩子們對此興奮不已,趁孩子們高興的時候,我小聲的對菲菲説:"幼兒園的玩具是所有小朋友一起玩的,不能把他們帶回家自己玩哦!要不然玩具會找不到自己的家的。"聽完我的話,菲菲臉紅的低下了頭。

從那以後,菲菲再也不隨便拿幼兒園的玩具了,還主動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跟小朋友一起玩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v5j91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