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入職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4篇(熱)

入職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4篇(熱)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入職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入職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4篇(熱)

入職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為期兩天的新入職教師培訓已經結束,但是,短暫的兩天時間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受益匪淺。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呂老師的關於“教師是這樣煉成的”講座,下面簡單談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從對呂老師的簡單介紹中,我得知他是一位有着豐富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他為數學教學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桃李遍天下,是我們新入職教師學習的楷模。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敬業,看到了老一輩教師為教育事業所花費的心血和做出的貢獻,同時也看到了我的未來。我對呂老師是心生敬佩和敬仰之情。從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位合格並且優秀的教師,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獻給偉大的教育事業。

其次,我知道了作為一位教師要時刻保持陽光心態,以陽光心態來融化職業倦怠。隨着時間的流逝,很多老師可能就會對自己的職業出現倦怠的心理及行為表現,表現為情緒低落,沒有積極性,厭倦本職業甚至轉行。如果當老師們出現這種情況時,那是十分危險的,我們必須立即端正自己的思想態度,時刻保持陽光心態來調整自己,以此來適應日益加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因為教師的陽光心態會帶動學生的.情緒,教師的陽光心態也會感染學生的情緒,學生受到影響,自然也會以陽光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

再次,呂老師説的“在讀書學習中積澱教學成果”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教師更是如此。教師只有不斷的去讀書,學習,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的滿足社會的需要,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我覺得這一點是我比較欠缺,也是需要我不斷加強的地方。尤其是對於一位語文教師來説,更是需要多讀,多看,多聽,多思。

以上就是我針對這次培訓得到的幾點體會,呂老師的話使我受益匪淺,真的希望能和您成為朋友,多聽聽您的教誨,希望有機會能多交流。

入職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時間如流水,過得飛快,一眨眼,為期一年的新教師培訓已經接近尾聲。一年,説長不長,説短不短,一次又一次的講座,一次又一次的活動,在這段培訓的日子裏,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與瞭解,受益匪淺。總結下來就是: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

勤於學習

初為人師,那種興奮之情很難用言語來表達,一切盡在不言中。什麼都是新的,新的環境,新的同事,新的幼兒,自己也像孩子們一樣非常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對於一名初出茅廬的新教師來説,最缺乏的就是工作經驗,沒有管理班級的能力、沒有設計與組織活動的能力等等。而這些正是自己在大學生活中所學不到的,也是從來未遇到過的,那該怎麼辦呢?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學生的生涯雖然結束了,但是學習是無止境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而現在的我更需要不斷地學習。人生的另一個學習的階段才剛剛起步,剛剛起航。

第一,向書本學習。在大學裏的時候,我們學習的都是純理論的知識。而現在呢,學習的則是另一個層面的知識,更多的則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和自己專業有關的一些專門的.幼兒園的書籍。比如《指南》、《綱要》、二期課改的新教材等等許許多多的書籍。讓我能夠更加快地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設計和組織出好的活動,好的遊戲,順利地開展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更好地去為幼兒、為家長服務。

第二,向實踐學習。作為一名新教師,起初,對於幼兒園的一切都一無所知。不知道來到幼兒園要幹些什麼,接下來又要做些什麼……因此,就需要自己在實踐中探索和研究。經常去請教自己的搭班、師父、同事以及領導等你所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學習的對象,不斷地請教、觀察和實踐,從而獲得經驗的積累。

第三,向名師學習。每一次的培訓,我們都非常榮幸地能夠聽到一些名師來給我們做報告、開展活動,給予我們建議以及寄予我們期望。而每次的活動結束,總能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以及感動,比如觀摩人樂幼兒園的半日活動,在聽完了張勤園長的活動和她的講座之後,深深地明白:成長需要團隊,成長更靠自己!而對於她所説的“憶昨天、思今天、想明天”,最為新教師的我的的確確應該要好好地想一想和去做一做的。

學習是進步的根基。最為青年,我們正是處在學習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要珍惜大好時光,發憤學習、刻苦鑽研,打牢人生成長進步的根基。掌握豐富的知識,技能和本領,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更好地為我所從事的工作所服務。

善於創造

幼兒園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它緊跟時代的步伐前進,需要不斷的創新。我想這是每個幼兒園新教師在踏上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之後都能夠產生的共鳴,也都是有所經歷和親身體驗的。比如即將要舉行地世博會。每個幼兒園都需要開展各種各樣與世博有關的活動,讓幼兒能夠了解世博、參與世博,與時俱進。而教師則需要的是去創設一個這樣的環境以及給予孩子這方面的一些知識,通過自己的創造來幫助孩子能更真切、及時地瞭解和參與。這也是專家在培訓的時候寄予我們新教師的期望。青年時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時期,要勇於創造、善於創造、不斷創造。

甘於奉獻

都説教師是“園丁”,是教育者,任重而道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作為一名教師,奉獻是你報答自己祖國的最好的方式。把你自己的所有一切教給下一代,教給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讓我們的祖國能夠發展的更加輝煌和燦爛!

奉獻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向我們的前輩學習,向我們身邊的同事學習,以及向廣大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學習。雖然現在的我剛踏上社會,但我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以上就是我在這一年來培訓的小結,我會繼續努力,創造出無悔的青春、永恆的青春!

入職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xx年4月9日,今天是新教師培訓的第二天,主要內容分為聽課和參觀XX區檔案館兩部分。

在正式聽課之前,陳XX老師在培訓資料中簡介扼要地介紹了聽課的方法和評價一節好課的標準。首先,聽課的方法,簡而言之,既抓大也抓小。“抓大”,即從一節課的頂層設計俯視而下,觀察整節課的知識脈絡和邏輯關係是否清晰,同時思考其背後所反映的教學理念是否體現當下新課改的精神。“抓小”,即將一節課的細微之處仔細推敲,斟酌課堂中師生的一言一行,從中學習教育智慧。其次,陳老師提出,一節好課的標準有三點:以學生為中心、具有模糊性和開放性。我的感觸主要有以下兩點:其一,一節好課應該是師生“各司其職”。教師應該乾的事,就要做到位;學生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師就放手給他們做。其二,“無為”即是“有為”。在教學效率和教學進度的雙重要求下,教師們不自覺將一節課安排得滿滿當當。尤其對於新教師而言,只見課件或教學環節,不見學情,這是很容易犯的錯誤。快節奏不代表高效,慢節奏不代表低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實際吸收程度才是檢驗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標準。

帶着以上的收穫,我走進了陳老師基於“小組合作”模式的高三複習課。陳老師重新定義了“小組合作”這一概念,將其拓展為“學習共同體”,即學生基於學習能力水平,自願組成學習小組,面對問題時共進退,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準,最終達到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這一教學模式涵蓋課前、課中和課後全方面、各個環節,真正將小組成員綁定在一起。本次聽課共計2個課時。第一個課時由教師引導學生梳理主幹知識(基於課程標準),同時講練結合。第二個課時由學生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互評互改,最後由教師點撥。

可以説,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以生為本”的課堂。這個課堂不因為某位聽課者的進入而改變,甚至於第一次接觸這種模式的聽課者會一頭霧水。首先,這節課的頂層設計不見於教師的講解與課堂的表面,而體現於學生通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翻開學生的學案,教師對於知識網絡的宏觀把握以及對知識理解的高屋建瓴,學生筆記的條理性與作答的規範性,這些都讓我們驚歎不已。在兩節課中有很多的細節之處值得我細細揣摩,這裏主要分享三個細節。其一,陳老師講解大題的作答時,語速很慢,多肢體語言(劃線、圈關鍵詞),多重複語言,並且頻繁穿梭於課室中。很多語言動作看起來像是“低效”表達。但正如前面所言,我們很難從當下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判斷什麼是真正的高效,什麼是真正的低效。通過重複的語言和行動,不厭其煩地、慢慢地解釋,學生才有充足的時間反思自己的思維和語言哪裏是對的,哪裏有問題。其二,許多學生的學案都已“破爛不堪”。對於辛苦整理出如此大量複習資料的教師而言,其欣慰就是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資料,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其三,學生展示小組作答情況的時間將近半節課。對於新教師而言,這無疑是在“割肉”。放手學生開展活動,就要求教師最大限度地精簡語言和教學環節,這是對教師基本功的'一大考驗。但最重要的是,教師需要革新教學理念。

前不久,就八年級下冊《經濟體制改革》一課,我在校內上了一節公開課。評課時,科組的一位老師曾建議我增加XX本地史的內容。因此,下午參觀XX區檔案館時,我是非常興奮的。在整個參觀的過程中,我的腦海中不停閃現共和國史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wwq3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