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1

在本篇課文設計教學時,我注重了學生對農業的興趣,要讓學生了解農業,將來也像袁隆平爺爺等農業科學家那樣獻身農業。同時通過學習還要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通過交流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本以為學生脱離了農村和農業,其實是我們沒有真正引導他們接觸和認識農業及農業技術,看來真正脱離農業的恰恰是我們自己。個別學生蒐集的大量資料,雖然技術性語言較多,但足以見得學生對農業科學知識的興趣,也引發了其他同學對科學知識的熱情。我想:如果我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瞭解蔬菜的培植技術,或者去苗圃觀看植物培育情況,學生更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2

課文《農業的變化真大》主要介紹了我國近年來在雜交水稻、大棚模型、無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幾方面產生的巨大變化,讓學生們瞭解農業科技知識,感受農業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反思點一:開課引入

開課伊始,我出示一張巨型茄子圖,請孩子們猜猜這是什麼蔬菜,孩子們頓時興趣昂然,有的孩子根據形狀猜是南瓜,有的孩子根據顏色猜是茄子,教室裏一片譁然:“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茄子呀?!”我告訴他們:“這的確是茄子,是現代農業培養出的新品種。今天我們將和小作者一起去參觀農業展覽館,去感受農業變化。”

反思點二:讀文、識字

本課要求認識“我會認”中的14個字。讀的方式有藉助拼音讀、去掉拼音讀、組詞、找朋友遊戲等。以多種方式、變化節奏讓孩子們在高效的、張弛有度的氛圍中始終保持積極濃厚的學習興趣。

並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這樣有層次性,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識字能力,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着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教師以夥伴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你在哪裏見過這些字?”以回憶的方式既記住字形,也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學會了在生活中識字,樹立生活處處皆語文的大語文觀。

反思點三:感知、交流:

通讀課文後,提問:文中介紹了幾種新的農業科技新成果?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讀一讀,再交流你的看法。

孩子們自己選擇讀,有的孩子讀出了對袁隆平爺爺的敬佩之情,有的孩子讀出對蔬菜大棚的新奇,彩棉給我們帶來的驚喜……自由練讀後再全班練讀評議,這樣探究讀文,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評價的能力。

對大棚模型感興趣的同學在交流時,引用了書上的詞語:百花盛開、瓜果飄香,把收集的有關資料和豐富的想象融匯在一起,描述了寒冬時節大棚內百花盛開的美麗景色和瓜果飄香的豐收景象——“大棚裝進了春天和秋天。”對雜交水稻感興趣的孩子把以前水稻的產量和現在雜交水稻的產量進行了對比,認識到了袁隆平的偉大成就的確引人注目。我也相機把在網上收集的有關袁隆平的照片展示給孩子們看,孩子們對科學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孩子們交流的過程既增加了對農業新科技的知識,對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理解得很準確。

反思點四:想象拓展

最後的想象拓展,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雖然五花八門,異想天開,但隨着科技的發展,這樣想象是可能成為現實的呀!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用一個感歎句做文題。文題是文中的小作者觀看了農業科技展覽後的感受。文章首發呼應,結構嚴謹、層次清楚、圖文並茂、語言淺顯易懂。

回顧一下本課的教與學的效果不是很差的,但現在的孩子,逐漸遠離農村和農業,對農業的瞭解是微乎其微,對農業技術的認識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儘管課前,我也想了些招兒,但對於這班早上喝牛奶吃蛋糕,中午有專人送飯,還按營養配方的孩子去談農業真是有些空白。於是我換位去思考本課的教法。首先我讓學生回家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往一畝水產量是多少,現在是多少。還讓學生問家長以往耕田收莊稼……是怎樣操作的,現在又是怎樣操作的`。另外,我本人也對農業畝產量作了調查。並以土壤的肥瘦情況都作了瞭解。

新課前,我只是對學生的收集作了記載。據學生回報,與我去搜集調查的相差不遠。有個孩子説,他爺爺告訴他,以前一畝水田收4籮筐半,現在要收13籮筐多。還有孩子説,奶奶告訴他,以前收稻穀是用鐮刀一株株割的,然後用力敲打,稻穀就才下來,現在是收割機。又有孩子説,爸爸説過去插秧是用手一株株插的,現在是插秧機可快了……也有孩子説,媽媽告訴的,現在一年四季有青椒,小白菜、豆豆……孩子們的回答可不錯了。

於是我相機板書課題 “農業的變化可真大”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興趣、帶着對知識的渴望走進文本。

濃郁的讀書情景。學生第一遍課文完後,我沒有收集學習情況,很多學生還在勾畫生字詞。有學生回答自己積累了詞語“興致勃勃、瓜果飄香、引人注目、百花盛開、無土栽培……”這時,有孩子問我“引人注目”是什麼意思,有的説,“兩棵柳樹、隊旗、美術展覽……”有的説“校園裏最引人注目的是兩棵柳樹。”……幾乎所有的孩子能説,並且正確。

激烈地讀書場景。有學生舉手了,説:“老師,我知道了‘引人注目’是某東西引起別人的注意。”還有學生説,是“很特別,很容易發現……

我耐心地守候學生讀書,一遍、兩遍……有很多孩子舉手了,爭着回答。有個男孩兒説,他知道了:農業的變化大是袁隆平爺爺的貢獻最大,並能用文中語句説明——他培育出的雜交水稻良種,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還有一女生説,她讀懂了第一自然段(這段告訴了“我”去參觀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還寫了“我”的心情旁邊一孩子大聲説“興致勃勃”我巡視了學生學習情況,還不錯的。有孩子在第3自然段處旁批着“大棚模型的特點”,還有學生勾畫了“彩色棉花的好奇”“無土栽培了不起”……我出示句子了:

1、這種大棚……瓜果飄香。

2、這種棉花在吐絮……織出五彩布。

3、科技人員把各種……十分茁壯。

學生邊説,我邊板書:

農業變化真大

雜交水稻 72%面積養活……全世界22%以上人口(提高產量)

技術大棚 能……也能…… (先進科學)

彩色棉花 可以直接…… (好奇)

無土栽培 不用……也能…… (了不起)

“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農業的變化真大!”

有個男孩兒説,他發現課文的結尾的話就是課文的題目。這裏讓學生説説感受,教室裏不約而同地響起“農業的變化可真大呀!”孩子們的一句感歎把這篇課文回答得真情真意。

作業實踐(略)。課文拓展,讓學生到蔬菜大棚去看看。

一篇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感覺一片空白的課文,通過蒐集糧食產量的數據與新舊的對比,結合農村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課堂,走進文本。就在這種讀的情感中突破難點,突破中心,喚起了孩子們對科學的熱愛“讀中求新、讀中求意、讀中求實。”只要老師真心地教語文,一定會捕捉到自己想不到的美。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4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帶來如此大的變化,令人驚歎。

《農業變化真大》以“我”參觀農業科技成就展為線索,記敍了“我”在展覽館的見聞和感受。反映了先進科學技術給我國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課文采用了連環畫的編排形式,語言淺顯,內容生動。

課文內容中介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生動形象的連環畫形式,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圖文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使學生在瞭解科學技術,接受語言訓練的同時,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5

在教本課前,我對教案作了較為詳細的設計,其中的一個環節,是讓學生當講解員,試着講講文中4幅圖。

第一幅是“我"和講解員阿姨站在袁隆平照片前的圖片,我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讀讀第二小節,告訴學生等會要學着圖中的阿姨來介紹“圖中圖”,指名讀,自由讀以後,我為了能讓學生説得更精彩,就補充了一個材料。我説“袁隆平爺爺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長得像掃把一樣長,米粒長得像花生一樣大……”然後我就讓學生上來當講解員了。

學生一上來,開口就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袁隆平爺爺曾做過一個夢……”把我的話部分複述了,而課文裏的句子一點也沒涉及。再指名一個來説,結果也差不多。我不禁生氣了,大聲説:“老師真後悔。後悔把袁隆平爺爺的夢告訴你們,真的很後悔,課文裏的¥&……*%#……#難道都不需要介紹嗎?讓你們讀書,你們讀了沒有的啊!”我一口氣自己當起了“憤怒的講解員”。

學生大面積出錯,責任當然是在老師了,這次學生沒當成“講解員”,責任也在於我。生氣是沒道理的,但脾氣有時候也不好控制的,特別是心情鬱悶又不是公開課的時候。我覺得老師不帶情緒進課堂是一種美好願望罷了。

事後想想,我要是換一種方法,就你呢個取得皆大歡喜的效果。

1.自由讀第二小節,

2.劃出哪些句子是介紹圖中圖的,

3對這幅圖中圖,你還想了解什麼。在這環節把我的補充材料出示。這樣分三步走,估計學生就能當個優秀的講解員了。是我操之過急,操之過急了。

教然後知不足,所以有那麼多的老師開課都要試教。只是我們平時上課,是沒有試的機會的。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6

本課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在識字、讀書的同時,吸引學生關注科學,愛科學,學科學,引發孩子們研究、探索的慾望,既動口,又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擴展自己的視野。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帶來如此大的變化,令人驚歎。本課和第17課《酸的和甜的》一樣,採用連環畫的編排形式。教學中把圖文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並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

本課的教學,我改變了初衷:本以為學生脱離了農村和農業,其實是我們沒有真正引導他們接觸和認識農業及農業技術,而真正脱離農業的恰是我們自己。我想:如果我們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術或者去苗圃觀看盆景花卉,學生更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7

課文《農業的變化真大》主要介紹了我國近年來在雜交水稻,大棚模型,無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幾方面產生的巨大變化,讓學生們瞭解農業科技知識,感受農業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而現在的孩子逐漸遠離農村和農業,對農業技術的認識微不足道。因此,學習本篇課文,既要讓學生對農業產生興趣,又要讓學生了解農業,將來像袁隆平爺爺等農業科學家那樣獻身農業。另外,通過本課的學習還要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通過交流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農,技,袁,隆,介,紹,培,育,產,棚,控,制,泥,茁"14個生字。會寫"廠,產,介,農,科,技,紡,織"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科技給農業帶來的變化。瞭解四種農業新技術特點。注意積累"興致勃勃"等四字詞語。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一些農業知識,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在課前,我讓學生蒐集農業變化的資料及圖片,積累一些農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然後進行交流。另外,我還進行知識的延伸,適時進行拓展,讓學生説説農業還有哪些變化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激發了學生對農業的興趣。學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很大,是科技給農業帶來了有益的變化。但我覺得這節課,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還略顯薄弱。另外,如果我們能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術或者去苗圃觀看盆景花卉,學生的收穫回更大的。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8

課文《農業的變化真大》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以“我”參觀農業科技成就展為線索,記敍了“我”在展覽館的見聞和感受,反映了先進科學技術給我國農業還來的巨大變化,讓學生了解農業科技知識,感受農業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農、技、袁、隆、介、紹、培、育、產、棚、控、制、泥、茁”14個生字。會寫“廠、產、介、農、科、技、紡、織”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科技給農業帶來的變化。瞭解四種農業新技術特點。注意積累“興致勃勃”等四字詞語。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一些農業知識,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中,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的:

一、識字寫字。

本課圖文結合十分緊密,我就採取“圖、文、字”結合的辦法呈現生字,採取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讀、記。寫字時,把重點放在“絞絲”的書寫上(紡、織),告訴學生,“絞絲”的關鍵在於寫好兩個“撇折”: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第二個折要寫成“提”。

二、朗讀指導。

本課有些句子比較長,我就重點注意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

三、專業術語的理解。

1、由於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已經不是難點。本課詞語較多,還有許多專業術語,教學時我採取了以下方法。“興致勃勃”是個成語,先讓學生查成語詞典自學,然後情境理解,讓全體學生興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們做的時候告訴他們,這就叫“興致勃勃”接着讓學生仿照文中例句説句子。如,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引人注目”也是個成語,可以採取上面的方法進行教學。

2、幾個專業術語作為簡單略講。如,雜交水稻:一種產量特別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種莊稼的土地。濕度:水的多少。光照:太陽光的照射。吐絮:這裏是指棉桃剛剛張開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幫學生理解意思。如,把糖放在水裏,即糖溶解在水中。

但是現在的孩子逐漸遠離農村和農業,對農業技術的認識微不足道。因此,學習本篇課文時,儘管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學生學習起來依然興趣不高。

《農業變化真大》教學反思9

經過三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已經認識了很多字,已經初步具備了自主識字的本領,寫字水平和閲讀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了多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認字方面:引導學生製作字卡,在閲讀中認讀,合作學習,加強交流,使所學生字多次復現。寫字方面:整體指導,發現規律,重視示範。

本課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在識字、讀書的同時,我儘量吸引學生關注科學,愛科學,學科學,引發孩子們研究、探索的慾望,既動口,又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擴展自己的視野。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此課中,我直接將情景生活化,並將教學內容分成:認識農業、探究農業兩個層次。我帶着學生走進大棚裏,認識相關詞語,把一個個陌生的詞語(温度、濕度、光照)變得熟悉、清楚。在這裏不用我向學生講解知識點,而是學生的獨自探究“偉大”成果。學生們通過實踐獲得了認知。同時,語言也在認識和探究中得到了發展。

標籤: 反思 教學 農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6kjk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