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集合15篇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集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集合15篇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12個字。

2、通過默讀能夠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説説這個故事,瞭解《西遊記》中美猴王的來歷。

3、能夠從課文中摘抄自已喜歡的語句。

【教學重點】瞭解《西遊記》中美猴王的來歷。

【教學難點】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具】課本彩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都看過動畫片《西遊記》,它是根據長篇小説《西遊記》製作的。我們這篇課文就選自《西遊記》,對原文沒有任何改動,保留了明代白話小説的風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本文。

二、講授新課

1、學生自學課文(15分鐘):

⑴ 劃出課文中的`認讀字詞。

⑵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裏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內容?

2、學生互相交流(5分鐘):

有針對性指導。

針對自學中的問題,學生互相交流看法。

3、課堂反饋:

提示:每段寫誰?(石猴)。寫什麼?小結:

分析小説特點:

⑴ “有半文半白”的感覺。

⑵ 有些語言十分鮮活有生命力。如第一自然段寫石猴生活的語句如歌似賦,讀起來琅琅上口,頗有韻律之美。

① 讀一讀課文中的認讀字詞。

② 練習朗讀課文。

③ 説説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每段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4、課堂練習:

説明學習目標:

⑴ 説説石猴從哪兒來有,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⑵ 畫出你喜歡的句子(至少3句)

⑶ 背一背。

三、課堂小結與檢測

1、談談你喜歡的收穫體會,感覺。

2、默寫你喜歡的語句(最少一句)。

四、課堂練習

1、《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小説家( )

2、《猴王出世》共有4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二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三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3、解釋詞語:

提男契女、鍥、序齒排班。

五、作業

1、摘抄你喜歡的句子(至少3句)。

2、《觀看勇收熊黑怪》。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幫助學生感受孫悟空最初的形象,體會石猴的特點,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西遊記》主題曲,導出《西遊記》,學生説説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2、説説給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3、創設情境:很多同學都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孫悟空神通廣大主要表現在斬妖除魔上,他説在這節課上要教我們一些學習的法寶,讓我們班同學在學習上變得神通廣大,你們想學嗎?

4、這節課我們就來讀讀我國古典長篇神話小説《西遊記》的第一回《猴王出世》。揭示課題《猴王出世》,板書。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猴王是怎麼出世的?又是怎麼成為猴王的?

二、初讀(朗讀課文)課文,把握整體

1、初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情況。

3、理清脈絡。

4、小結法寶一:初讀(朗讀課文)課文,把握整體。評價。

三、再讀(快速瀏覽)課文,掌握方法

1、再讀課文,思考:猴王是怎樣出世的?

2、反饋交流。

3、在猴王出世一部分中,出世後的他都做了些什麼呢?

(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從內容上體會石猴的`自由自在、逍遙快樂、親和友善、頑皮可愛,從寫作方法上體會名著語言特點、語言美。

4、小結法寶二:再讀(快速瀏覽)課文,掌握方法。評價。

四、三讀(跳讀課文)課文,學以致用

1、學生自選重點句分析品悟。

2、反饋交流。

例: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機智、靈巧、敏捷、勇敢??)

3、小結法寶三:三讀(跳讀課文)課文,學以致用。評價。

五、用自己的話概括:石猴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六、課外拓展

學習本課方法,從內容、寫作方法兩方面去品詞析句,感悟人物品質、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

(一)妙筆生花:

把下面兩個片段多讀幾遍,注意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後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段。

(1)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 ,纏一會兒,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牀,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二)課外閲讀擴展。

閲讀《西遊記》故事書,準備召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板書設計:

21、猴王出世

出世

探洞

稱王

自由

快活

友善

敏捷

勇敢

爽朗

聰明

【設計思路】

一、導入部分,我採用情境導入,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播放《西遊記》主題曲,由歌曲《西遊記》出示書本,又由書本走進人物,創設情境:由孫悟空斬妖除魔神通廣大聯想到教會我們班同學在學習上變得神通廣大。順勢揭題《猴王出世》,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猴王是怎麼出世的?又是怎麼成為猴王的?

二、初讀(朗讀課文)課文,把握整體。重點讓學生通過朗讀讀通讀順句子,掃除字詞障礙,並把握住文章的脈絡。為後面的深入學習鋪墊。

三、再讀(快速瀏覽)課文,掌握方法。這一環節主要學習猴王出世一部分,除了解決猴王是怎樣出世這一問題?重點品析出世後的他都做了些什麼呢?從內容上體會石猴的自由自在、逍遙快樂、親和友善、頑皮可愛,從寫作方法上體會名著語言特點、語言美。這一段落的設計實際是我在向學生“授之以漁”。為學生後面的自主品析重點句鋪墊。

四、三讀(跳讀課文)課文,學以致用。這一環節我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選、自畫、自悟品悟重點句,將學習主動權迴歸學生。

在以上三個環節的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從內容上、寫作方法上品析重點句,從而感受中國古典名著的語言魅力、豐富內涵,掌握閲讀名著的方法,而且讓學生從中把握學習本文的三大法寶:法寶一,初讀(朗讀課文)課文,把握整體。法寶二,再讀(快速瀏覽)課文,掌握方法。法寶三,三讀(跳讀課文)課文,學以致用。

五、學生練習説話:石猴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最後要求學生用閲讀本篇課文方法,即從內容、寫作方法兩方面去品詞析句,感悟人物品質、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來完成課後拓展:

(一)練筆,妙筆生花:

(二)課外閲讀《西遊記》故事書。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8個要求會認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性格特點。

2.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讀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精彩引入,揭示課題

1、播放《西遊記》的片頭曲。學生邊聽邊跟着唱。

2、師:這首歌是那部動畫片的片頭曲?(生答:《西遊記》)你們最喜歡《西遊記》裏的誰?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説一説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

3、過渡:我們都喜歡孫悟空,那麼孫悟空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現在,讓我們掀開這一部曠世名著的第一頁,學習第一回中的一個小故事——猴王出世(板書課題,指導“猴”字書寫)。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看大屏幕,(出示問題)誰能讀一下?(指名讀)

①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②他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下面就請大家帶着這兩個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在關鍵處畫上標記。(生讀課文)

3.都讀完了嗎?(讀完了)好,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文中的話來告訴大家?(生回答,讀第一自然段)

4.是的,簡單地説,這個石猴就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那麼,他是怎樣成為猴王的呢?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説一説?(生説)

5.石猴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又能安然無恙地出來,成就了他當王。那麼,讀到這兒,這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説)

6.師小結、過渡:一蹦,蹦出一個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這猴王的形象已經活靈活現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裏。那麼,吳承恩先生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他寫出來的呢?下面,我們就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

三、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經典魅力。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語句,感受石猴逍遙自在、無憂無慮、頑皮可愛的特點。

師: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經典的魅力究竟體現在哪裏呢?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走進文本,領略其中的奧妙。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預設

生:採山花,覓樹果……

師:有同感的舉手,一起來讀讀。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1)讀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

生:看到石猴活蹦亂跳

生:在採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從這樣的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樂和自由,玩皮可愛。(板書:玩皮可愛)

2.師:讀着這段文字,石猴的快樂自由同學們都體會到了,那麼,吳承恩是怎樣把石猴的自由和快樂躍然紙上的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這段話中運用的語言有什麼祕密……。(生自由讀)

3.交流,師生共同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預設

師:你們發現作者寫法上的什麼特點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師: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辭?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生讀)

師:看看,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有很多祕密。

(出示: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師:這樣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發現了排比句的什麼特點?

生:每一句字數相同

師:從每一個小短句所寫的內容來看呢?(都在寫它的食物)簡單説這四句就是在寫一個“食”字,內容是有關聯的。再看看句子的結構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個動詞後邊跟着動作的對象。)

師:再看這一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特點?

(出示句子:“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師:自己讀一讀這兩組排比句,讀的時候用心體會:應用排比修辭的句子讀起來有什麼特點?

(生讀)

師:大家有什麼發現?

生:讀起來很有節奏

生:讀起來順口

師:對,這就是排比句的特點,恰當地使用排比,讀起來節奏鮮明,朗朗上口,而且,讀着這樣的句子讓我們頭腦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來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讀把石猴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嗎?

(指導學生讀這兩組排比句)

師:往下讀,更有意思了,你又發現了什麼?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生讀)

師:大家都讀過古詩,老師考考大家對“對子”的本領。夜對——

生:朝

師:宿對——

生:遊……

師:這讓你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什麼?(對聯)對了,這句話運用了對偶句式,作者用這個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麼?(住)誰來讀讀這兩句?

(生讀)

師:前面作者分別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況,看看作者最後這兩句跟前面的內容有什麼關係?(總結)

師:先分着講石猴生活中一些具體的情況,再進行總體性的概括,這樣就能讓我們頭腦中既有具體的細節性的畫面,又有對石猴生活的整體印象。你看,吳承恩的寫法是不是很巧妙?我們的寫作中有時候寫人物,或者寫場面都可以借鑑這種寫法。

4.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師:誰能連起來讀讀這一段話?

(生讀)

師:讀得特別好,我們一起讀,我讀前面

(生接讀)

5.在句子旁邊,做閲讀批註。

師:讀到這裏,你讀到一隻怎樣的石猴呢?在這裏寫下批註。

(生寫批註)

師:自己寫自己的,我來了解一下。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勇敢無畏),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一隻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石猴,語言與內容高度融合,這就叫做經典。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出示閲讀提示:課文怎樣寫石猴成為猴王的?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品讀3—5自然段,尤其要關注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語句。在你認為寫得出色的語句旁做上批註。(學生自學)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師:我看同學們都有收穫,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預設

生:“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動作寫得十分生動。

師:誰也劃了這一段?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我建議大家讀讀猴子的語言,誰再來讀?

生:“我進去,我進去!”

師:可以看出什麼?

生:很自信。

師:換一下,變成“我進去吧。”

生:感覺到強人所迫。

生:猶豫不決。

生:被逼進去的。

師:再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讀)

師:難怪有一位大師説: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幾個字。

師:還有哪裏?再讀讀。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師:什麼意思?

生:運氣。

師:不用受老天之氣了,怎麼讀它呢?

(生齊讀)

師:還有哪裏?

生:沒水,沒水

師:建議加上動作。

(生加動作讀)

(生加動作,齊讀)

4.結合“石猴成王”這一部分的品讀寫批註。

師:讀到這裏,你又讀到怎樣的石猴呢?把批註寫到邊上。

生:有勇氣,毛遂自薦。

生:大膽。

生:勇敢,為大家着想。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神異出眾)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隻猴子,更像一個人。走進《西遊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四、複述課文,感悟寫法

1.用自己的話説説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2.比較課文的敍述和我們的敍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五、置留作業,鼓勵閲讀名著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夠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接觸到了四大名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你也可以讀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學們有一個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寫批註,也可以在日記本上寫出讀後的感受。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二能力訓練點

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質,受到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頑強勇敢、無私無畏的品質。

二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閲讀古典小説的語感。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小説《西遊記》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文章的前因後果。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七、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説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四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句子,畫下來,説説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段落。《猴王出世》最新教案設計

六課外閲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説《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及小説《西遊記》。

【教學設計】

一、漫談“悟空”,揭示課題

1、同學們,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名著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2、咱們先一同看一段動畫版的《西遊記》。

(多媒體播放動畫版的《西遊記》)

3、《西遊記》中你最喜歡誰?喜歡它什麼?

4、過渡語:孫悟空不但是你們的偶像,也是老師的偶像,我們都喜歡的孫悟空是從哪來的?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猴王出世》後,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讀通語句

1、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注意: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不太好理解,你可以用前兩課學到的方法來閲讀。首先,你可以藉助書下注釋讀懂詞句,也可以查字典理解字義,還可以聯繫動畫片、電視劇、連環畫等理解,不論你用什麼方法,只要大體瞭解文章內容就可以了。實在不懂的可以畫下來,和老師、同學探討。

三、瀏覽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閲讀提示中有這樣兩個問題,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1、石猴是從哪來的?2、它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帶着這兩個問題,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答案。

3、誰來説説,石猴是從哪來的?它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四、研讀課文,感受形象

1、默讀全文,看看這隻猴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畫出句子,用一兩個詞語寫一寫感受。

『重點研讀: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a、怎樣讀出猴子的頑皮機靈?

b、自己練讀。

c、指名讀

『重點研讀: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何不拜我為王?』

a、怎樣讀出石猴的聰明?

b、(課件出示:《西遊記》原著的.圖片)

c、一百個人讀西遊記,就有一百個孫悟空的形象,這就是名著的魅力,經典的魅力,文字的魅力,同樣,一百個人讀西遊記,就能演出一百個孫悟空的形象,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視劇《西遊記》的片斷,我們一同來看一看電視劇裏的演員是如何表演的。

(多媒體播放電視劇石猴稱王的片斷)

五、口語交際,再塑形象

1、我們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部分排一排,演一演。

2、想想怎樣才能演好石猴呢?應該注意什麼?

六、感受魅力,激發興趣

教師結語:同學們,這隻既可愛又聰明的猴子又經歷了哪些磨難才修成正果的,你還能從它身上學到些什麼,相信你一定能從原著中找到答案。

七、板書設計:

21、猴王出世

動作 機靈

語言 勇敢

聰明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6

一、談話引入

1、《西遊記》可以説是家喻户曉,電視劇、動畫片可能人人看過好幾遍,書看過嗎?知道這部小説的作者是誰嗎?能簡單説説這部小説主要講了什麼?9(介紹作者、主要內容等)

2、在這部小説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我們大家對《西遊記》很瞭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跟老師一起來讀讀原著,感受感受名著的魅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猴王出世》,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感知

1、下面請同學自己讀讀課文,看能不能讀通讀順,碰上不懂的地方可以跟同桌討論。出示自學要求。

2、交流自學情況: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分哪幾部分敍述?

板書:出世──闖洞──拜王)

三、精讀課文

是呀,《西遊記》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很大的功勞你覺得應該歸功於誰?(孫悟空)那這孫悟空到底是怎樣的`一隻猴子呢?請同學讀讀課文,讀了課文你覺得孫悟空是怎樣的一隻猴子?要從文中找出依據並説明。

1、神奇:石猴的出世和生活。教學課文第一段。(出示:蓋自開闢以來……朝遊峯洞之中)體會神奇和小説語言的精煉。

2、勇敢:石猴探洞。體會動詞的作用。(出示:連呼三聲……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誰最先跳出來,可見石猴是……?(勇敢膽大)你還看出了什麼?體會表示動作的詞。(本領大,身手不凡、機智、靈巧、敏捷等)

3、無私:水簾洞是個好地方,石猴卻沒有獨佔,能與眾猴分享。

石猴跳入沒中,看到水簾洞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氣。”)指名讀。用一個詞來概括,真可以説是……(天造地設)。

老師還特地從原文中找到寫“水簾洞”的一段話,咱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翠蘚堆藍……渾然像個人家。)

4、聰明:眾猴進入水簾洞後猴性大發,戲耍玩鬧,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腦後,可此時的石猴卻相當清醒,只見……(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為王?”)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石猴的聰慧、機敏。他不僅有過人的勇氣與本領,還很有心計,天生就是做首領的材料。)

的確,這石猴不僅勇敢膽大,還為眾猴找到如此安身之處,眾猴怎能不拜他為王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最後幾句話。齊讀:眾猴聽説,即拱伏無違……遂稱美猴王。理解“拱伏無違”,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

5、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四、總結擴展

1、讀到這裏,我們瞭解了猴王出世的全過程,不知同學有何話説?(人物精神、語言魅力、神奇等方面)

2、《西遊記》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誰能説説你還知道哪些?(官封弼馬温、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偷吃人蔘果、過火焰山……)

是呀,這麼多的故事,我們都可以去讀讀,看看名著是怎麼表達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咱們也可以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2、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3、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古代中國佛教中世界分為四大部洲。分別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東勝神州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一説到花果山,我們就想到了誰?____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孫悟空,今天我們就學習《猴王出世》,來一起來了解悟空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一段傳奇經歷。【板書 猴王出世】為了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那麼就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吳承恩。

二、初讀課文

這篇課文有些句子比較難讀,請大家跟着老師讀一讀。

接下來請大家帶着問題大聲朗讀課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麼事情?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寫了什麼?請大家幫老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板書 內容 段落】

(課文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從石猴成為猴王的傳奇經歷,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講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第三部分寫羣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三、掃清文字障礙

師:在瞭解了課文大致內容後,讓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老師請一位同學領讀。

四、再讀課文,深化感知

掃除閲讀障礙後,讓我們快速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並思考石猴是從哪來的?畫出相關的語句。(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suì)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師(用自己的話概括)(簡單地説這個石猴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瞭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神奇

2.是的,這一自然段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自由讀讀,想想這種神奇色彩還可以從哪裏感受到?

預設:“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師:讀這一句子,你彷彿看到石猴在幹什麼?

生1:。生2:他在山中採果子生3:他在山中嬉戲玩耍。生4:他在山中自由自在的活蹦亂跳,左走走,右走走。採一朵山花, 飲一點澗泉。

師:(你們很有想象力,這一段描寫了小猴的機靈、勇敢和自由自在的生活。)那麼老師來考考大家,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呢?

師:是的,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排比,語言簡練,寥寥幾筆就寫出了石猴在山中的生活。請大家再次朗讀這一句子,感受排比的作用。

3.接下來讓我們觀看視頻後,進一步體味石猴出生的神奇。

4.我們瞭解了石猴的身世後,讓我們看看石猴又是怎樣一步步成為美猴王的?現在我請同學們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旁白 石猴(我進去我進去) 眾猴)

(採訪朗讀石猴的同學)為什麼這麼讀,從石猴的語言中感受到什麼品質?(勇敢,毛遂自薦,當讓不讓)

師:那麼石猴到底什麼怎樣進入水簾洞的?請大家找出石猴進入水簾洞的句子。

5.出示句子“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請同學們找出石猴動作的字詞並體味寫作特點。

【1(瞑、蹲、縱、跳、睜、抬、觀看)—你的眼睛真敏鋭。2、從這些動作中你體味到石猴什麼樣的品質(勇敢無畏,身手不凡)3、是的,這一句子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多種描寫,使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人的特點和猴的特點融為一體。】

6.瞭解了石猴怎樣進入水簾洞後,它又是如何讓眾猴兑現自己的承諾的呢?請大家找出關鍵的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説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想象石猴説話的`表情,有感情的朗讀。説説現在你感受到這是一隻怎麼的石猴?(敢作敢為,充滿自信,當仁不讓)

7.學習完這篇課文,我瞭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孫悟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談談自己對孫悟空的印象。(勇敢頑強、無私無畏、頑劣活潑等皆可。)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讀一讀西遊記原著。

五、佈置作業

1、選擇一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詳細複述課文,比較課文的敍述和我們的敍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課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選做:

2、把下面兩個片斷多讀幾遍,用自已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後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斷。

(1)他瞑目蹲身蹲將身一縱一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神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牀,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內容 出世— 進洞 —成王 段落 1 2 、3 4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8

學情分析:本課位於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的第二課“山川秀美”的第二課時“季風的影響”,在第一課時中,已經介紹了我國五種地形及其主要分佈。這課主要通過了解五種氣候類型在我國的分佈和範圍,以及季風氣候對我國的影響的學習,讓學生樹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學生主要生活在東南沿海地區,對季風應當是深有體會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我國地形的多樣性對我國五種氣候類型的影響。

2.知道我國的季風氣候的分佈及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3.知道季風氣候對我國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瞭解我國各地不同的氣候類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觀

2.運用地圖,説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及季風的分佈。

3.通過讀氣温和降水柱狀圖,學會判斷氣候類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瞭解自己生活的家鄉的氣候及氣候對周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培養良好的讀圖和用圖習慣。

3.形成辯證的唯物主義觀,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事物。

教學重點:

我國的五種基本氣候類型和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教學難點:

季風對四季降水變化的影響及其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導入】由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引發學生思考,這裏的“春風”是指什麼風?為什麼春風不能“度玉門關”呢?學完這一課,請同學們等一下來回答。

【板書】季風的影響

【新課講解】

一、中國的五種氣候類型

師:展示寧波一年四季的風景圖,從寧波的天氣情況出發,討論寧波的氣候類型。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亞熱帶季風氣候。

師:引導學生看【圖3-14】 “中國的氣候類型圖”,討論我國五大氣候類型及各氣候的主要特點。

生:温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温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高山氣候

二、季風氣候

師:通過觀察,可以發現什麼氣候對我國的影響最大?

生:季風氣候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我國的'季風。

讓學生思考什麼是季風?

季風是一種盛行風向隨季節發生明顯變化的風。

引導學生看【圖3-15】“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及季風的活動”

①我國的夏季風和冬季風的風向有什麼不同?從什麼地方來?

夏季風主要是從太平洋和印度洋吹來的偏南風(東南風和西南風),冬季風主要是從西伯利亞和蒙古吹來的偏北風(西北風和東北風)。

②我國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各有什麼特點?

夏季風從海洋上吹過來,所以濕潤、温暖;冬季風從陸地上吹過來,所以寒冷、乾燥。

③季風主要影響到我國的什麼地區?

東部廣大地區。

④我們把受到夏季風影響比較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而西北內陸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或影響不到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以什麼為界,界線是什麼?

以山脈為界;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

⑤請同學們在中國地形圖上描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三、季風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師:學了上面的內容,我們知道了導入部分詩中提到的“春風”指的是“夏季風”。大家想一下,為什麼春風又不能度“玉門關”呢?因為這個玉門關是在賀蘭山以西,為非季風區。那麼,我們來看利雅得和温州的對比。

【季風的功】

師:引導學生看【圖3—16】“季風的功勞”和相關的文字。

第一步:請學生先找到廣州和利雅得這兩個城市,比較它們在位置上的相同點。(差不多在同一緯度)

第二步:從圖上讀出廣州和利雅得這兩個城市冬季和夏季的氣温和降水特點。

教師引導:介紹看氣温降水量柱狀圖的方法──點紅線為各月氣温曲線,藍色柱狀為各月降

水量,一般以1月代表冬季,7月代表夏季。

得出:①利雅得——熱帶沙漠氣候;廣州——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廣州夏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時,此時又正值我國氣温較高的時候,形成雨熱同期的氣候特點。而利雅得是沙漠氣候,人口稀少。

第三步: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什麼好處?

有利於農作物和森林的生長,適宜認了生存居住,所以廣州人口密集。

【閲讀】:“閲讀卡”,從文字上進一步感受雨熱同期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季風的過】

師:季風給我國帶來的都是有利的方面嗎?

生:不是。

教師引導學生看【圖3—17】和【圖3—18】,説説季風產生的不利影響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這些不利影響?

來得遲或退得早,易造成旱災(華北的乾旱)

來得早或退得晚,易形成洪水(1998年洪水)

師:受夏季風不穩定的影響,季風會引發澇災或旱,從而影響以我國人民的生活和生活。 師:看來季風對我們來説,有功也有過。

四、課堂小結

新三字經

——季風篇

我之國 氣候多

季風顯 曰冬夏

夏偏南 暖又濕

冬偏北 冷又幹

雨熱時 利作物

不穩定 旱澇災

功與過 大家論

五、課後思考題:為什麼明朝大航海家鄭和,每逢下西洋必安排在冬季啟程,夏季返航?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以“閲讀提示”中的問題展開學習、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圈畫重點、做批註等多種學習方法,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

3.激發學生閲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讀幾遍,結合註釋理解詞句;標段落,畫生字新詞重點句子;思考問題,寫批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班看完了《西遊記》這本書的同學請舉手,正在看《西遊記》的同學也請舉手,在你的印象中,孫悟空是個什麼樣的角色?

是的`,孫悟空神通廣大,英勇無畏,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節選自《西遊記》,講述孫悟空在成為孫悟空之前的故事,我們看看,最初的他給我們留下什麼印象?(板書:猴王出世)

二、根據“閲讀提示”,瞭解學習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説一説本課重點問題。

2、學生回答:(1)石猴是從哪兒來的?(2)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師:從題目上看,這兩個問題,哪個又是最重要的?

三、品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解決問題一: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1、指名讀、齊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板書:花果山福地石猴)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2、第一段中哪一句介紹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讀。賞析句子,指導朗讀。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3、他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結合學生答話板書,尊重學生的想法。可能寫:自由自在、快活逍遙、頑皮可愛)

4、合作朗讀,讀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可愛。

5、小結。

(二)解決問題二:石猴怎樣成為猴王的?

1、學生獨立思考第二個問題:故事中,石猴怎樣成為猴王的?畫一畫重點詞句,並做上批註。最後試着用幾句話簡單地説一説。

2、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抓住重點品讀。

(1)敍述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即簡要敍述石猴成為猴王的經過。(板書:水簾洞洞天跳進跳出跳進)

(2)石猴為什麼往瀑布泉中跳?指名讀。

眾猴……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3)品讀跳進、跳出水簾洞,再跳進水簾洞的句子。説一説: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石猴?(適時板書:勇敢、靈巧、敏捷)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石猴喜不自勝,忽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裏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4)石猴這麼有本事,當上了猴王嗎?看課文插圖,讀相關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説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從這裏,你能看出石猴能成為猴王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了嗎?(適時板書:機智、聰明)

(5)我們大家來體會石猴登上王位時的榮耀,好嗎?指名讀。教師講解“拱伏無違”的意思。齊讀。

眾猴聽説,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

5.小結。

四、拓展提升,激發課外閲讀《西遊記》等名著的興趣

1.拓展:在《西遊記》中,一隻出生神奇的石猴當上了美猴王,後來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孫悟空。孫悟空降妖除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你能簡單説一個嗎?

2.提升:《西遊記》是古典名著,,《史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也是古典名著。中國名著中,我們總能讀到曲折動人的故事,總能看到各具特點的人物形象,總能讓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總能引發我們的思考……

願同學們一生與名著相伴!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性格特點。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石猴從出世到稱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讀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動畫片《西遊記》第一集猴王出世的短片和原著《西遊記》一本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引入新課。

1、師問:同學們,喜歡看《西遊記》嗎?其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喜歡他?

2、《西遊記》中這個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是怎麼出世的?又是如何成為猴王的?用自己的話描述一番。

3、生説完後,播放動畫片《西遊記》猴王出世的短片。

4、導語:一直以來,我們是在看〈西遊記〉,今天我們要來讀〈西遊記〉。看到的是別人對《西遊記》的理解,讀完之後,你一定會對《西遊記》,對孫悟空有自己的理解。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原著《西遊記》中猴王出世的片段。(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看《西遊記》可謂無數次,讀《西遊記》倒是第一回,抓住這一點,引起學生對課文的閲讀期待,為自主讀文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大聲讀課文兩遍,將課文讀通讀順。(師指導讀得吃力的學生)

2、師生交流課文中難讀難懂的詞語,主要有以下詞語:

滾瓜湧濺、拖男挈女、瞑目蹲身、石碣、鐫刻、天造地設、

力倦神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拱伏無違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參考:課文主要講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為猴王的故事。

(設計意圖:雖然語言優美但是難懂的白話文更應該大聲地讀出來,這樣更有助於將課文讀通讀順。整體感知課文後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訓練概括能力的方法之一,我認為每篇課文都應該有這一項訓練。同時也檢測學生是否大體讀懂課文,為如何進行下一步教學作準備。)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讀懂課文。

1、導語:本文語言精煉,有韻律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並聯系你的生活積累,大膽推想這些句子的意思。(教師指導個別吃力的學生讀好句子,鼓勵學生們大膽去推想句子的意思。)

2、組織交流,引導品悟語言。

(1)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a、自由讀,指名讀,讀正確。

b、這個句子在寫法上很有特色,你發現了嗎?請再讀一讀。

(語言簡練,工整,採用排比的手法)

c、練習朗讀,讀出韻味。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兒,也都進去了。

a、讀句子,圈出動詞。結合理解“伸頭縮頸、抓耳撓腮”。

b、採用對比的'寫法。

c、朗讀句子。

d、模仿寫話。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a、石猴跳是怎樣跳進水簾洞?體會石猴進洞動作的輕巧。

b、朗讀體會。

3、將自己喜歡的句子下課後抄到積累本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突破教學難點—————讀懂課文。本文是白話文,不要求字字知其意,讓學生聯繫生活積累大膽去推想能使學生快速讀懂課文。再者,推想是新課標提出的第三學段所要達到的一項閲讀目標,這一課,正好訓練了這一能力。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品悟本文的語言美,培養閲讀白話文的語感,積累優美的語言。)

二、分析石猴形象,交流原著和動畫片的不一樣。

1、我們瞭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相信大家對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用四字詞語説説。

(活潑可愛、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伶俐,身手不凡……)

2、課文和我們看到的動畫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如:石猴救小猴子這一情節課文中沒有,羣猴跳進水簾洞後佔灶爭牀這一情節動畫片中沒有,石猴稱王這一情節動畫片和課文不一樣……)

3、動畫片是導演根據原著,帶着自己的理解來拍攝的。那麼,假如要你來拍猴王出世,你會怎麼拍,側重點在哪?(學生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拿出一個方案)

4、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有了大量的讀作鋪墊,體會猴王形象可謂是水到渠成。讓學生用上四字詞語概括,既檢測了學生的詞語積累,又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理解。原著和動畫片進行比較,使學生得出每個人對作品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再讓他們帶着自己的理解去拍猴王出世,進一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推薦讀《西遊記》原著,激發閲讀古典小説的興趣。

出示《西遊記》原著:同學們,這就是《西遊記》原著,作者吳承恩,課餘時間一定得好好讀讀這本書,讀完之後,你對《西遊記》,對孫悟空、唐僧等人都會有新的感受和理解的。讀的過程中,別忘了把喜歡的詞句積累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引領學生走進原著《西遊記》,去閲讀,去感悟,去理解,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所以這一環節必不可少。)

板書設計:

14、猴王出世

活潑可愛

勇敢無畏

仙石迸裂——

毛遂自薦

聰明伶俐

——尋源稱王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1

一、激趣導入

1、你們看過《西遊記》嗎?在這部神話小説中有一位家喻户曉的神話英雄,他就是——孫悟空。

2、説説孫悟空還有哪些名號?知道孫悟空這個名字的來歷嗎?(當年石猴拜菩堤老祖為師時,説自己無父無母,沒名沒姓,菩堤老祖便給他取了悟空這個法號)。

3、這節課我們就來揭開猴王出世之謎。揭示課題。

二、初讀,瞭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速讀課文,用課文的話説説石猴是怎麼出世的。

2、用自己的話説説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3、説説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品讀,領悟表達方法,進一步感受猴王形象。

1、課文哪些地方寫石猴特別生動?(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並引導仿寫。如: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仿説三字語:“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拉 ,扯 ,攀 ,鑽 。

“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這是一組對仗工整的句子,課文中還有許多,請找出來讀一讀。

仿寫對句(師出上句,生對出下句):天對——地,;雨對——風;山花對——樹果;虎豹對——狼蟲;花果山對——水簾洞;朝遊花果山——夜宿水簾洞;花果山仙石顯靈——水簾洞石猴稱王;花果山仙石育仙胞——水簾洞神猴顯神通。

2、辨析下列含有“身”字的詞語,體會語言文字的豐富多樣和作者譴詞造句的'準確性。

蹲身、縱身、住身、欠身、抽身、安身。

3、品讀石猴的語言特點。

(1)找出石猴的語言讀一讀,説説有什麼發現。(短促、重複)

(2)比較句子,體會有什麼不同。

“我進去!我進去!”

“我進去吧!我進去吧!”

4、從這些語言和動作描寫中,你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石猴?

四、總結提升。

讀了課文,我們不僅感受了活靈活現的猴王形象,而且品悟了作者語言文字的精妙。這樣的語言珍珠在《西遊記》這本經典中隨處可見,希望大家多讀經典。

五、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是言語性。所謂言語性,“是指語文課程所獨具的學習‘個人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的語言運用和表現’的特殊性”(潘新和先生語)。因此,特級教師王淞舟認為“語文學習必須同時睜大兩隻眼睛,一隻眼睛注視思想內容,一隻眼睛聚集語言形式,得意又得言。”

但是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眼龍,睜大了注視內容的眼,卻對語言表達形式視而不見。如何讓學生睜大這隻眼,單靠學生的自得自悟是遠遠不夠的,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教師結合具體文本,具體語言、具體情境,找準教學突破口,在語言表達精妙處,在謀篇佈局處,時時喚醒,常常提示,從怎麼寫的角度,引導學生去發現和創造。誠如潘新和先生所言:“讀多少書,讀出了什麼,讀出了多少自己的發現和創造,永遠是衡量一個語言教師智慧水準和教學效果的潛規則。”

《猴王出世》一課彰顯了 “以語言表達”為價值取向的課程本體觀,從教學時間的配置比例看,全課四分之一的時間是用來梳理故事情節和主要內容,四分之三的時間則用於品讀、咀嚼、領悟、積累課文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學生的語文意識,正是在教師的一次又一次的喚醒、提示、傳遞、激活、引領中,得到了切實的感悟 。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避暑、楷書、造化、家當、頑劣、明明朗朗、喜不自勝、天造地設、伸頭縮頸、抓耳撓腮”等詞語。

2.用精讀、跳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的性格特點。

3.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

播放《西遊記》動畫片主題曲《猴哥》。

師:這是誰?他是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主人公之一。喜歡他嗎?

師:用一、兩句話説説孫悟空。

是呀,他神通廣大、機智勇敢的形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户。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關於他的課文《猴王出世》,齊讀課題。

一、檢查預習,關注提示

師:昨天,同學們都已經預習了課文,説説你是怎麼預習的?

預設一:圈畫生字詞,讀熟課文。

師:你是個細心的孩子,那這些詞,你能讀嗎?請你帶同學們一起讀。

預設二:結合註釋讀通課文。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大家一起讀註釋。

預設三:根據提示預習。

師:真是聰明的孩子,你找到其中的問題了嗎?(出示提示)

理清兩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出世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交流:

1、交流一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課文中的話説出來?

師:簡單的説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瞭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認為……

2、它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找到水源和安身之處,簡單的説是憑自己的本事成為猴王的。)

(跳進去,又能出來。)

讀到這裏,這時候石猴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兩個問題,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板書:出世、成王)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句式

師: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讀第一自然段。畫出寫石猴的句子。

2.交流:哪一句寫石猴?

師:讀這樣的句子,你們彷彿看到什麼?(一隻怎樣的石猴?)

3.指導朗讀:個別讀。(快樂、自由、活蹦亂跳、頑皮、可愛、無憂無慮)

4.師: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上,從怎麼寫的角度你發現了什麼祕密?(用了排比、對仗的修辭手法。)

你有一雙慧眼,發現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個別讀)

5.再讀讀,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還有很多祕密。

(都是三個字,第一個字是動詞)請你在讀讀。有什麼感受?

你在讀,什麼感受?你也讀。什麼感受?

(跳躍、有節奏、跳動)

6.師:繼續讀,有什麼新的發現?

(四個字的排比句。)

師:是隨便排列的嗎?

(生:前面是動物,後面是人與人的關係。)

7.師:往下讀,更有意思了,你又發現了什麼?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對仗句,也叫對偶,師生互對。讀出詩一般的語言。

8.師:誰能連起來讀讀?

還要讀得跳躍一點。讀完三個字以後,還要吸一口氣,這樣就會讀得好一點。

9.讀到這裏,你讀到一隻怎樣的石猴呢?請寫在第一自然段旁。

四、學習二到四自然段,體會猴王的語言。

1.師:在石猴成王的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猴王。找到體現猴王形象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句子旁。

2.交流:

(1)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師:我建議大家讀讀猴子的.語言,誰再來讀?

師:男孩子讀。

(2)師:可以感受到什麼?(很自信。好像無所不能,我進去,我就能出來,我就是個猴王了。)

(3)你是怎麼從猴子的語言中體會到這一點的?(要從“怎麼寫”的角度來引導和點撥學生。簡單的重複、簡短、感歎號)

(4)對比體會。

師:換一下,變成“我進去吧,我進去吧。”怎麼樣?有什麼感覺?

3.快速瀏覽,找到相同句式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

(1)石猴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師:大造化什麼意思?( 生:運氣。)

師:不用受老天之氣了,怎麼讀它呢?

(2)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

個別讀。

(3)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裏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建議加上動作讀一讀。

4.師:從這一部分,你又讀出了怎樣的猴王?

(大膽、勇敢、敢作敢當、自信)

在文中寫下你的評價。

5.小結:我們在品讀中發現,語言的描寫的確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我們再來回顧學過的前幾篇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精彩的語言描寫對話描寫?讓我們一同再來感受感受。

舉例:《景陽岡》裏的武松(豪爽、無畏),《草船借箭》的諸葛亮(胸有成竹、神機妙算)。你看,精彩的對話描寫啊,能讓人立刻感受到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如果我們平時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能夠注重語言描寫,一定能夠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更精彩。

五、本課總結,鼓勵讀《西遊記》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隻猴子,更像一個自信、勇敢的人。走進《西遊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神。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請同學們一定要再讀一讀《西遊記》。其間,語言的珍珠隨處可見。

六、單元總結,一身讀經典

師:中國的古典名著浩如煙海,除了這四部,還有四大名著的《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在這些名著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等待我們去親近,去細細品味呢!讓我們馬上開啟名著之旅,一生與經典相伴!

七、作業

1.選擇你喜歡精彩句段讀一讀,背一背,或做摘錄。

2.分角色朗讀課文,或演演《猴王出世》課本劇。

3.運用本課所學的方法閲讀《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著,並和同學交流你的閲讀感受。(選做)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3

一、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本節課講授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課,這一單元以“中國古典名著”為專題,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是根據《史記》和《三國演義》改寫的現代文,而兩篇略讀課文分別是根據《水滸傳》選編的《景陽岡》和選自《西遊記》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兩篇略讀課文都是古代白話文,《猴王出世》是最後一篇課文。作為略讀課文的這篇古代白話文,在內容上,理解 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方法上,課上大膽放手,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因此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提示,獨立閲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要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不多作要求。借用精讀課文的遷移式設計和問題式設計,我在教學前進行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的教學,為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能應用在本單元學到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前我安排了學生預習,為的是課上緊緊抓住文前的“閲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導讀中還指出: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讀讀原著中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由於我們用的不是自己的學生,所以我在該結束之際,設計了引入原著中描寫石猴稱王以後的生活狀況的語句,師生共讀,目的是在擴大學生的閲讀量的同時,激發學生對閲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2、學情分析: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下冊的,現在用的是五年級上半年的學生,他們對古代白話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3、教學重、難點的設定:這既是一篇古代白話文,又是神話小説,因此教學時還要體現出神話的特點。所以在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通過讓學生朗讀、想象來體會石猴的快樂逍遙,通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更好的品味語言。在感知形象時,讓學生通過勾畫、批註等方法抓關鍵語句,感受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本課內容很多,我只抓了兩個問題來處理,不求全求深,精講精華部分,試圖以點帶面,以讀代講,激發對古代白話文的熱愛。難點是初步體會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特點,在處理上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字詞問題,師只有選擇性的處理一些。通過多讀、瀏覽、默讀、自由讀等方法讓學生自由讀書,課上大量給學生時間讀書,進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4、生成問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由於時間有限,教師應更好的關注學生的情況,如問題研究價值不高,可以對問題進行二度開發。我們認真研究了學生,發現他們在研究第一個問題時,雖然知道了石猴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但究竟是什麼環境下的石頭裏誕生的,他們不瞭解,於是我們將第一個問題改為:石猴的生長環境和最初的樣子是怎樣的。

二、教學反思:

1、談到這兒,我不由得想起了最初備課的`情景:比如這節課中提示語中的兩個問題

(1)石猴是從哪來的?

(2)他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當時向孩子們對《西遊記》早就耳熟能詳了,對他們來説這兩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內容就不需要研讀了,只要品味語言就行了。“怎麼寫”不正是我們語文課上要研究的嗎?但通過試講發現,要解決“怎麼寫”很難,尤其是脱離情節研究寫法更難。學生興趣缺缺,課堂氣氛沉悶,更別説激發對古典名著的興趣了。所以我們發現,語文課上研究“寫什麼”是必不可少的,閲讀課中不能脱離清潔一味強調“怎麼寫”,這種暴露式的教學方法,生命力是不強的,所以我們在這節課上設計了關於“寫什麼”的環節,並在教學中多次感悟“怎麼寫”。在第一部分猴子的形象的處理時,採取了“不讀不議,議後再讀”的教學方法,共設計了3個層次的讀。前兩次讀一個是在學生大致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在默讀中查找規律,並在全班交流討論。一個是邊讀邊想象畫面,內化語言,從而感悟古典白話文的魅力。而最後一個讀是理解之後的讀,鼓勵學生讀出個人理解,讀出感情。第二部分的設計本着“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從研究語言入手,找出 “重複語言”,重點體會通過語言刻畫人物,研究人物語言和性格的關係,進而掌握形象。基本流程是:交流—點撥—品讀—交流…總體上是圍繞研究石猴形象這一主題,從情節中找出關鍵語句進行品析。

2、不足之處:

課上學生的表現不夠活躍,我思考可能有以下原因:從學生的角度來説,可能沒有對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或者説故事情節孩子們是有興趣的,可古代白話文的形式讓他們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對我而言,課前雖然也簡單的處理了《草船借箭》、《景陽岡》,但也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並沒有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古代白話文。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閲讀古典名著,樂於品味古典名著,應在教學這一單元之初就有意滲透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或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名著,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此外,在本節課上,我認為讀的還不夠。當學生讀的沒有情緒時,當孩子們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是,我應把等答案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靜下心來讀書。也許就能找到答案了,課上也許就不會不活躍了。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説《西遊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為猴王的故事。

根據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國小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要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閲讀名著的興趣。作為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説《猴王出世》,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閲讀提示”,自主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註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

在讀懂課文“寫什麼”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麼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在閲讀方法方面,繼續加強精讀和略讀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出了瀏覽能力的習得。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出經典的魅力,真正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文前“閲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性格特點。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及《西遊記》原著。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一個陌生的老師給你們上課,後面還有很多老師來聽課,我發現同學們表現得有點緊張,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大家邊聽邊跟着唱,放鬆一下心情,我們再上課好嗎?

師播放動畫片《西遊記》片首歌《猴哥》,學生跟唱。

師:這首歌是動畫片《西遊記》中的一首歌,動畫片《西遊記》看過嗎?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呢?(生:看過)

師:那誰能用一句話説説《西遊記》主要寫的什麼事啊?

生:主要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師:同學們,現在還緊張嗎?(生:不緊張)

師:那現在我們上課,好嗎?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師:剛才同學們聽的這首歌主要是歌頌誰的?(生:孫悟空)

師:為什麼歌頌孫悟空呢?誰能説説孫悟空都有什麼本事啊?

生:他有火眼金睛,他能七十二變,他能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他神通廣大?

是啊!我知道很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降妖伏魔的孫悟空,那他在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之前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猴王出世》。板書課題:21猴王出世(畫上雪花號)

師:同學們可能注意到了,這篇課文題目上有一個雪花號,它告訴我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可得需要文前的“閲讀提示”來幫忙。

師多媒體出示文前“閲讀提示”,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閲讀提示,找一找它對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名學生讀要求:認真閲讀課文,看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跟同學、老師討論。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讀讀《西遊記》。

二、粗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根據閲讀提示中的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把課文的故事情節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寫-(生答:石猴是從哪兒來的),第二部分寫(生答: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師板書(説明:石猴是從哪兒來的也就是石猴出世的過程,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也就是石猴稱王的過程)

石猴出世

石猴稱王

師:同學們都已經預習課文了,那誰能説説哪些段落是寫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哪些段落是寫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指名學生回答,明確:第1段是寫第一個問題,第2-4段是寫第二個問題)

2、這篇課文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語句可能不好懂。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從課文下面的註釋中找一找答案,找不到答案的找同學、老師討論一下。讀課文時,一邊讀一邊思考閲讀提示中提出的兩個問題,讀完後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開始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3、師:剛才同學們對照註釋讀了課文,誰還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來幫助你解決。

4、師: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石猴是從哪兒來的?(指名學生回答,並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讀給大家聽)

5、師:那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指名學生回答,並讓學生找出石猴被擁戴為美猴王的情景讀給大家聽)

6、師:那誰能把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連起來,説説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生答,師幫助梳理: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迸裂化出一個石猴,石猴找到水簾洞被選為猴王的故事。)

師邊講邊板書:石猴找到水簾洞才被選為猴王的,所以在稱王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故事情節就是:石猴探洞

小結過渡:仙石迸裂,化出一個石猴,往水簾洞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從這裏開始,一個美猴王的形象,走進每一個人的心裏。那麼,作者吳承恩又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一個猴子的形象寫得深入人心、光耀文學史冊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石猴的生活,去發現,去感受。

三、自讀自悟,賞析重點

(一)、學習“猴王出世”,感悟語言的“精煉”。

1、請同學們快速閲讀第1段“石猴出世”這一部分,畫出你認為描寫石猴最生動的句子,想想為什麼寫得生動,好嗎?

2、指名學生讀喜歡的句子

師多媒體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3、誰來説説你為什麼覺得這段話寫得最生動呢?

預設:(生:用了兩組排比句;用了一組對聯;用了一組動詞,語言很生動;語言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律美?)

4、誰來説説你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一隻怎樣的石猴?

預設(生:頑皮可愛、自由自在?)

師板書:頑皮可愛、自由自在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談出了這麼多讀書的體會。是啊,這段話用了兩組排比句,一組對仗句,還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語言短促、跳躍、有節奏。讀起來生動形象,朗朗上口,很有韻律美。短短几句話,一隻頑皮可愛、自由自在的石猴活靈活現、躍然紙上。這就是經典的語言,這就是名著的

魅力!

同學們,讓我們把名著中這經典的語言再美美地讀一遍!齊讀。

(二)研讀“猴子稱王”,感受語言的魅力。

1、課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經典的語句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2至4段,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找一找描寫石猴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你從中看到了一隻怎樣的石猴?(生快速瀏覽課文)

2、組織交流

(1)師:誰來讀讀第2段中描寫石猴動作的句子?(指名學生回答)、師多媒體出示: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石猴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

師:你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生:動作靈巧、聰明機智、身手不凡?)

師板書:聰明機智、身手不凡

師:誰來讀讀石猴的'話?(指名學生讀: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師:你從他的話中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石猴?(生:勇敢自信,敢説敢做?)

師板書:勇敢自信、敢説敢做

師:如果換一種寫法,改成“讓我來試試吧!讓我來試試吧!”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指名學生回答)

師:老師也覺得這話一聽就不像是從石猴的嘴裏蹦出來的。因為這不是石猴快言快語、敢説敢做的性格。課文中還有幾處這樣短促有力的語言誰來讀一讀?

指名學生讀石猴的話:“大造化!大造化!”“沒水!沒水!”“都隨我進來!進來!”

師:同學們,像這樣描寫石猴的語言——短促、有力、富有韻律感,讓人有一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感覺。

師:從3、4自然段中你們還找到了哪些描寫石猴語言的句子呢?

生讀:“石猴笑道:這股水?”

師: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呢?

生:大公無私的石猴,一心為大家着想的石猴?

師板書:大公無私

師:請同學們看第4段,讀石猴的這段話,想一想你又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石猴?

師多媒體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説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説説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

生:口氣像一個國王一樣,有領導氣度、有王者風範?

四、總結提升,遷移運用

1、師:同學們,你們説石猴應該稱王嗎?説説你的理由。

指名學生回答。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也覺得石猴應該稱王,他聰明機智、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説敢做、大公無私,又有領導才能。只有讓他當猴王才能讓羣猴心服口服啊。

我想,上了這堂課,大家一定發現:讀經典,不僅要讀懂“寫什麼”,更要去思考作者是“怎麼寫”的,不斷學習經典名著高超的語言藝術,從這些經典名著中汲取營養。

2、老師課前發給大家一篇文章《辭別花果山》,這是我從原著《西遊記》中選出來的一段文章,並給它加了一個標題。同學們讀過了嗎?

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這篇文章,想一想美猴王為什麼辭別花果山?辭別花果山去幹什麼?還要畫出你喜歡的詞句多讀幾遍。

3、交流閲讀收穫。

課外作業:

1、課下請同學們把《猴王出世》和《辭別花果山》兩篇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在讀書筆記上在小組內交流。

2、多媒體投影出示課件《西遊記》簡介。

謝謝同學們的合作,下課!

板書設計:

21、猴王出世

節選自《西遊記》

石猴出世自由自在、頑皮可愛

石猴探洞機智靈活、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説敢做

石猴稱王大公無私、才能出眾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5

【預設目標】

憑藉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一段經歷,學習美猴王敢於挑戰的精神。

【預設過程】

一、錄像導入,激發興趣

1、看《猴王出世》動畫片。

2、簡介《西遊記》(學生):

“導入”猶如一堂課的“鳳頭”,在課堂教學前通過觀看錄像,並且自由談論“畫”中之物,讓學生對石猴產生了強烈興趣,繼而帶着好奇進入課文,併為學習課文,理解文意作鋪墊,讓學生初識內容。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自由讀文,解決問題:

⑴ 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⑵ 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引導讀悟:

⑴ 讀一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

⑵ 要求用自己的語言簡述石猴成猴王的經過,並提出要點。

⑶ 研究2~4自然段,注重石猴變猴王的原因是什麼?石猴入洞一刻的表現證明什麼?石猴發現的`天地如何?

(在這裏理清了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悟。給學生自由研讀,探究問題的空間,在無拘無束的思維狀態中,徜徉於課文語境,生出情趣,釋放靈性。)

3、重點詞句,琢磨體會:

⑴ 反覆朗讀,從石猴的生活習性中體會石猴的快樂。

⑵ 回放錄像中石猴進水簾洞鏡頭,讓學生學習表演,注意“瞑、蹲、縱、跳、睜、抬、觀”這些動詞,把石猴不信邪,敢於跳泉的形象生動地演示出來。其中穿插的分角色表演“石猴”引眾猴進洞內享受這天造地設的家當及引眾猴所説的話,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表演中再次體會到石猴的聰明、機靈。

(看動畫片、表演節目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因此教師投其所好,讓學生們多種感官調動起來,並積極投入角色。在排練過程中更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探索性,讓學生愉快學習,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三、課外延伸,拓寬思維

1、自由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所作所為。

2、自由評《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性格特點:

(學完課文,學生已深切地體會到了祖國的燦爛文化,並由衷地喜歡上了中國古典名著。教師要珍惜課外這個“練兵場”,主張學生課後主動閲讀,從而拓寬視野,增長見識,並不斷地獲取學習語文知識的本領。)

標籤: 猴王 出世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0lke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