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解答。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有關税款、税後利息等實際應用問題。

重點:理解“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難點:利用百分數的意義靈活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內容與環節預設個人二度備課課後反思

一、基本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10萬元的5%是多少?(2)一個數的80%是100,求這個數。

(3)500減少20%後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後是多少?

(5)100比某數多10%,求某數?

內容與環節預設個人二度備課課後反思

二、知識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數比女生少10%。

①誰是單位“1”。

②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兩題進行比較,然後小結。

3.105頁第1題,課本105頁第4題,。

二、税款的'計算方法,利息的計算公式。

1.複習税款的計算方法。

2.複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定期整存整取通常還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麼利息不納税?利息與税後利息有什麼不一樣?

三、鞏固與深化練習

1.課本104頁的第4題。

2.課本105頁的第6題。

四、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教後整體反思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整理和複習

教學目標:

通過複習,對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性的歸納和整理,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同時還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20以內退位減法表的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綜合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一張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口算卡片數張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聽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評講:説一説13-7等於幾?你是怎樣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先同桌互説,然後指名説,比一比,看誰説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練習指導

1、退位減法表

(1)出示20以內退位法表,引導學生髮現表中的規律。

A、豎着看,分別讀出每行的算式及結果,邊讀邊思考,每豎行是怎樣排列的。啟發學生回答。

B、橫着看。讓學生默讀每排的算式及結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樣排列的。(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回答)

C、問:從減法表中,還能發現排列上有什麼規律嗎?啟發學生回答。

2、練習

(1)讓學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説出來。

如:16-8=□-□,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引導學生總結如何才能準確無誤地寫出所有等於8的算式。

(2)教師讀算式,學生舉數字卡片表示得數。

(3)針對學生容易弄錯的題進行練習。

3、一畫四式

師:你能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嗎?試一試。看書第24頁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最後集體訂正

三、課外作業

P24:2

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四、思維訓練

在()中填上適當的數

()-9<515-()>6

五、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複習,同學們熟練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並且瞭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板書設計:整理和複習

7+5=125+7=128+7=157+8=15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教材第34-----35頁複習第5~9題

教學要求: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步掌握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繫。

2.通過複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預習作業:

1、把課本34頁第5——7題在作業本上寫一下。

2、把課本35頁第8、9題自己動手做一做。

教學過程:

—、預習效果檢測

1、計算下面圓柱的表面積

底面半徑6釐米,高8釐米

底面直徑1米,高2米

底面周長6.28分米,高3分米

2、計算下面物體的體積

圓柱:底面直徑5釐米,高7釐米

圓錐:底面半徑3分米,高是底面半徑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複習公式。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板書時出示相應圖形)為什麼正方體體積等於邊長a的立方?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這個公式怎樣得到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的?為什麼要乘以1/3?

2、做複習第5----7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學生口答每題算式,老師板書出來。

提問:剛才一題是求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一共是多少,根據剛才一題的解答,你能找出數量關係解答這道題嗎?(讓學生説説數量關係)

3、我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做第8、9題,學生討論。

三、當堂達標檢測

完成補充習題的作業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複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知識?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2、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談話

1、口算練習(開火車)

2、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對錶內除法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師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問:看到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麼?

追問:為什麼12÷3=4,你怎麼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訣。)

1、小組比賽背乘法口訣。

2、同桌互考口訣,補充口訣。

3、根據口訣寫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追問:任何一句口訣都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對嗎?

引出特殊乘法口訣,並引導學生按順序彙報特殊乘法口訣。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師:看到12÷3=4這道算式你還想到了什麼?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三)除法運算的含義及解決問題

看算式12÷3=4,利用學具擺一擺,你發現了什麼?

擺學具的形式:

1、自己先擺一擺

2、同桌合作擺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運算的含義

練習題

1、看圖列算式

説一説是怎麼想到?怎麼算的?

2、解決問題

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做?

三、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5

教學設計:XXX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的整理和複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與複習,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加深對運算定律和性質的理解,能運用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經歷複習的全過程,學會複習整理的方法,提高數學學習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理算法,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和發散思維能力

4.在討論、交流、歸納的活動過程中,樹立自主探討和合作交流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整理學過的運算定律和性質,加深對運算定律和性質的理解,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根據算式的.特點靈活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引入課題。

比一比:誰能很快地説出計算結果:12×25125×16

好神奇!這麼快!你是怎樣算的?讓學生説出算法。

師: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變得簡便,對我們今後的學習可有用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把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揭示課題並板書:運算定律與簡便算法

二、梳理知識,構建網絡

1、小組整理。

師:這個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運算定律和性質?

下面,請分小組對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

2、展示、彙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知識網絡圖:

加法交換律:a+b=b+a例1

加法運算定律加法結合律: (a+b)+c=a+(b+c)例2

運算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例3

定律連減的性質:a-b-c=a-(b+c)例4

整理乘法交換律:a×b=b×a例5

複習乘法結合律:(a×b)×c=a×(b×c)例6

乘法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a×(b+c)=a×c+a×c例7

連除的性質:a÷b÷c=a÷(b×c)例8

(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三、知識應用,能力拓展。

1、我有火眼金睛,我能看出下面的算式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和性質。

24+38+76=38+(24+76)

6×99 +6=6×(99+1)

370-16-14=370-(16+14)

3500÷7÷2=3500÷14

4×6×5×8=(4×8)×(6×5)

35×102=35×100+35×2

2、我是小法官:

(1)、22+29+78=29+100()

(2)、35×16=35×2×8()

(3)、102×56=100×56+2()

(4)、12×97+3=12×100()

(5)、45×(9×2)=45×9+45×2 ()

(6)、64 ÷(8×2)= 64÷8÷2()

(7)、498-302=498-300 ()

3、我是小神算,怎樣簡便我就怎樣計算。(先仔細觀察,找找題中隱藏的祕密,再想想可以怎樣算?那種方法更簡便?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或性質?)

(1)25×26×4(2)88×125

(3)518-245-355(4)68+59+32+241

(5)6400÷4÷25(6)125 ×32×25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明白了什麼?

師:是的,計算時首先要有簡算意識,其次要學會分析題目的特徵,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這樣不但能使計算更快更準更簡便,而且能使你的思維更靈活,方法更多樣。

4、我會解決問題。

(1)學校買來5400冊圖書,要把它們分別放到25個書櫃裏,每個書櫃4層,平均一個書櫃每層放多少本書?

(2)我們學校新學期要購進62套桌椅,每張課桌65元,每把椅子35元。一共需要多少錢?

5、能力擴展

(1)老師昨天用計算器計算1235×49時,發現鍵“4”壞了。可我還想用這個計算器計算,你能幫老師想到辦法怎樣計算嗎?

請寫出算式:(1235×50-1235)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地方或者你還有什麼地方沒有完全弄明白?

課後合作探究: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已經掌握了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也學會了探究運算規律的一般方法。課後請用學過的方法和同學一起試着研究下面的運算規律:(a + b)÷c = a÷c + b÷c(其中c ≠ 0 )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容:

沿海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第123124頁,複習已學過的各種計量單位,完成練習二十相關的練習。

二、教學目的:

1)通過整理複習使學生系統的掌握長度、面積、體積、重量、時間等各種量及其計量單位,對相鄰兩個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更清楚,加強建立各種計量單位的表象,從而學會靈活運用有關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學會分類歸納,有序整理,系統複習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養成質疑問難的.學習習慣,發揮個人與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體現協作精神、創新意識。

4)能夠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化聚和換算。

三、教學重點:

對量的計量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有序整理,使其知識系統化。

四、教學難點:

對量的計量知識有序整理及其各種計量單位間的特殊進率。

五、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米尺、單位體積、重量的實物等。

六、教學過程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7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內容目標中的相關要求

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教材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就已經學習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計算。在本冊教科書的第四、六單元中,也已經學習過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掌握了約分、通分和把假分數與整數進行互化的方法。本單元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索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能運用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乘、除法以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作準備。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理解了整數、小數加減法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在第四單元中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時,三年級藉助直觀圖初步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這些都是本單元知識學習的重要基礎。《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也將為六年級上冊的分數乘、除法計算和分數、小數、百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作好鋪墊。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三年級上冊已學過一些簡單的(分母不超過10),但當時採用直觀的方法進行學習,沒有引導總結一般的計算方法。本冊第四單元,系統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建立起了“分數單位”的概念。本小節系統學習分數加減法的含義,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總結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利用類推,讓學生自主把握計算的關鍵——通分,填出通分後的兩個分數,並算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結果。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知道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並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簡算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學習方式:同桌交流、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評價任務

任務1:通過觀察能説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任務2:通過練習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一、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師:昨天老師佈置同學們回家對第五單元分數的加減法進行整理和複習,現在給大家一段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補充,比一比誰整理的全面、系統。(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二、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師: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來展示整理的結果。

學生大概會出現不同樣式的網絡結構圖。

如:樹狀整理圖,表格整理圖,大括號整理圖,編號整理圖等。

內容包括: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1)同分母分數加法的含義及計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數減法的含義及計算方法

(3)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1)異分母分數加法(2)異分母分數減法

(3)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

a、不帶括號的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

b、帶括號的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

3、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

(學生交流時,採用邊展示邊補充的合作方式。下邊的同學可以隨時向台上的同學提問,質疑。構建知識結構,進一步理解認識。)

師:同學們歸納整理的能力越來越強,大部分同學整理得都非常的全面,有條理,採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現,既突出了知識體系,又有自己的個性。

三、強化重點,拓展深化

師: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他們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請小組的同學,一起回顧一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回顧)

指名交流: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先通分,轉化為同分母分數進行計算

3、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跟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同樣適用。

(總結完畢,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對於回答特別好的小組或學生,要加以表揚。)

四、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一)自主檢測。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一組測試題,看看大家能否熟練掌握本單元所學習的知識。

1、解方程

x+2/5=9/10x-(1/4+1/5)=7/10

2、用簡便方法計算

3/8+1/5+5/82/5+3/5—5/7

5/12—1/6—5/6+7/122—2/7—5/7

4/7+(17/24—4/7)12/13—(12/13—2/3)+1/3

3、一段紅布,做紅領巾用去了3/10米,做小紅旗用去了3/20米,還剩下7/20米,這段紅布原來長多少米?

(二)評價完善

學生做完後,全班訂正,教師根據學生做的情況進行評價,表揚有進步的學生,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五、課堂總結

1、談收穫: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2、自我評價: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為什麼?

板書設計:

分數加法和減法的整理與複習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先通分,轉化為同分母分數進行計算。

加減法混合運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跟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同樣適用。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理和複習

教學目標:

1、對全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回憶整理,使學生體會分類總結,歸納整理和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學生對其計算方法的理解。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加深學生對其計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分類整理:

出示一組口算卡片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小朋友們們看一看這些題目都是什麼運算?(加法)請你認真觀察這些題目,把它們分一分類好嗎?誰願意來試一試?

可能會出現下面兩種情況:

1、25+821+636+759+242+350+1639+4037+40

2、21+642+325+836+759+250+1639+4047+30

告訴小朋友你為什麼會這麼分呀?

(板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不進位加),兩位數加整十數。)

二、計算各題,總結計算方法:

這些都是我們學過的知識,你能很快算出來嗎?比一比誰算得快?

總結: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突出進位加法。(請學生説算法)

三、練習:

這類的題目有很多,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誰願意再給大家出幾道這樣的.題?(分小組活動)

每個小組都有這樣的一張表,請你們把表填寫完整,各個小組四個朋友合作完成

(小組活動)

四、彙報交流:誰願意把你們的結果公佈給大家,讓大家評評(重點講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回憶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小朋友們自己出題,自己做題都很棒。

板書設計:整理和複習

兩痊數加整十數

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進位

減法兩位數減整十數

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

退位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找規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進一步鞏固、發展學生找規律的能力,體會找規律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2.體會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會用一些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進一步體驗充滿着探索與創造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探索規律的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複習導入】

1.課件出示一組題,比一比,誰最能幹。

(1)根據數的變化規律填數。

13、11、9、()、()、()。

(2)根據下面圖形的排列規律,接着畫出4個。

○□□○○□□○○○□□○○○○

(3)2、4、8、16、()、()(課件説明:先出現16、()、(),讓學生找不到或者不容易找到答案。體會必須要找到規律。再出現2、4、8、16,再次讓學生體會要從給出的條件出發找到規律)。

2.揭示課題:

教師:這就是我們的一種數學思考方法,難的問題解決不了或不容易解決,我們就從簡單問題入手。通過比較、分析,找到規律,然後再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利用這一策略來解決問題。

【探索規律】

1.遊戲引入:表揚剛才發言比較好的同學,與他們握手,然後讓學生思考,剛才老師和學生一共握了幾次?再選一位同學與其餘同學握手,再問一共握了幾次,依次??讓學生體會到有規律但不容易一下子説出答案,那麼全班呢?(臨時收集人數)

這需要我們從人數最少的時候開始找規律,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看成一個點,握手看成連線。那麼我們就可以將握手問題看成是連線問題。

2.教學例1。

6個點可以連成多少條線段?8個點呢?

(1)獨立思考,發現規律。

①給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老師邊巡視,觀察學生在做什麼,怎麼操作的,邊詢問學生是怎麼想的。

(預設:有的同學會很快找到規律並得到結果;有的同學能找到答案,但説不清楚規律;有的同學不能找到規律,或不能很快找到,但是可以一直畫到6個點甚至8個點;還有可能能連但有遺漏;學生可能很容易發現,用一個點先和其他所有點連接的方法,而其他的方法不一定能想到。)

②針對學生的情況,抽一兩個人説説自己的發現。其他同學聽,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

困惑——如果發表格,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發,那怎麼揭示這個規律?(每人發一張白紙,這樣難度拔高了,但可以試一試。)

(2)動手操作,(發現)驗證規律。

已經發現的屬於驗證,沒有發現的,可以依託這一環節去發現。

方案一:

用一個點分別和其他點連接,6個點的時候,分別是5+4+3+2+1=15。

方案二:

①連線填表。

學生同桌之間相互合作,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是合作還是獨立做。如果發一張白紙,就讓學生自己設計,有可能

就是這樣的,也有可能出現其它結果。

看看圖上的數據和自己的操作,思考一下,你會有什麼發現?(課件説明:這張表格用課件展示,但是不完整,在課

堂上邊聽學生回答邊填寫)

②交流彙報。

指名到投影上彙報,教師板書。

從2個點開始。

板書:2個點共連1條

學生:3個點共連3條

提問:這3條線段是怎麼得到的?(增加一個點,這個點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個點都連成一條線段。前面2個點,就增

加2條,所以3條。)

板書:3個點共連1+2=3(條)

學生:4個點共連6條線段。

提問:這6條線段又是怎麼得到的?(增加一個點,這個點就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個點都連成一條線段。前面3個點,

就增加3條,所以6條。)

板書:4個點共連1+2+3=6(條)

追問:觀察算式,6條是從1開始的幾個什麼樣的數相加?

學生:從1開始的3個連續自然數相加。(板書)

提問:你能快速説出5個點可以連成幾條線段嗎?是從1開始的幾個連續自然數相加?

板書:5個點共連1+2+3+4=10(條)

(從1開始的4個連續自然數相加)

提問:6個、8個、12個、20個點能連成多少條線段?你能自己列出算式並算出結果嗎?

學生列式後回答:6個點共連1+2+3+4+5=15(條)

(從1開始的5個連續自然數相加)

8個點連成線段的條數:1+2+3+4+5+6+7=28(條)

(從1開始的'7個連續自然數相加)

12個點連成線段的條數:1+2+3+4+5+6+7+8+9+10+11=66(條)

(從1開始的11個連續自然數相加)

20個點連成線段的條數:1+2+3+??+19=190(條)

(從1開始的19個連續自然數相加)

總結規律:

提問:如果有n個點,你能説出可以連成多少條線段嗎?你會用算式表示嗎?

學生討論後,得出規律。

教師小結:本題的規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n個點可連線段的總條數就等於從1開始的(n-1)個連續自然數相加的和,也就是連續自然數的個數比點數少1。

用算式表示為:1+2+3+4+5+6+7+??+(n-1)

方案三:

①繼續思考,你還有什麼方法解決問題嗎?

②學生彙報

-兩個點能連1條。

△一個點能引2條,那麼有3個點就共有2×3,但是每條線段分別重複了一次,所以,實際上有2×3÷2。

四個點呢?誰能説説怎麼連接?四個點、五個點??同理。

根據規律,你知道15個點能連成多少條線段?

第七個問題,再思考,如果有n個點呢?(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實在説不出來了,再提示)

有n×(n-1)÷2

解讀關係式:點數×(點數-1)÷2

【指導閲讀】

計算全班每個人都與同學握手,一共要握手多少次?生答:人數×(人數-1)÷2。

【課堂作業】

1.教材第103頁練習二十二第1、2、4題

2.按規律填數:

1+3=()

1+3+5=()

1+3+5+7=()

1+3+5+7+9=()

1+3+5+7+9+11+?+97+99+97+?+5+3+1=()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暢談學習所得。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及內在聯繫,表面積、體積、容積的概念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2.能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歸納整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2.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最近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個單元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交流、回顧本單元的.相關知識。

二、師生互動

1.呈現問題

出示問題:本單元學習了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發言,説説本單元所學的知識。

對照教材第42頁情境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用圖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並説明為什麼。

(2)在長方體中分別指出與紅色線標示的稜平行的稜和垂直的稜,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全班反饋。

2.全班反饋

相同點: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稜。

不同點: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正方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

關係: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3.繼續呈現以下問題

(1)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知識你學到了什麼?

(2)回憶計算表面積的方法以及探索體積公式的過程,想一想關鍵要知道什麼?計算體積和容積有什麼相同點?

4.繼續反饋

指名學生反饋,教師適時板書總結。表面積是各個面的總面積。

體積是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

容積是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其計算公式與體積的計算公式相同。

三、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43頁“練習十”第1題。

(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43頁“練習十”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交流。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整理與複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單元的相關知識。同學們,通過今天的複習,你們又有什麼新的收穫?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11

P26頁第1-4題,第6題,完成練習七1、2、6題。

複習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分數,並能應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理解倒數的意義並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2、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分數乘法的熟練程度和靈活進行計算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理歸類意識。

複習重點:

複習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複習難點:

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複習過程:

一、複習分數乘法的意義

1.啟發學生回憶整數乘法的意義:5個12是多少?怎樣列式。

2.啟發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

8/15×5,5個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3.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4.以上幾道題都是分數乘整數,想想,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能説説分數乘整數表示的意義是什麼嗎?

口算75×=×=×=36×=

以上幾道題有的是整數乘分數,有的是分數乘分數,都可以看成是一個數乘分數,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是什麼?分別説出以上幾道題的意義

二、複習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4、P26第1題。

板書:

讓學生看教材第26頁的第1題,問:為了計算簡便,在分數乘法中應該先做什麼?(先約分,再做乘法)在本題中,都有一個因數是整數,約分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整數與分數的分母約分)

三、複習分數乘法混合運算及簡算

問:我們學過哪些乘法定律?它們在分數乘法中適用嗎?然後獨立完成第26頁第2題,練習七第1、4題,再請個別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做的,着重説説在進行簡便運算時運用了什麼定律。

5、P27頁第4題。

6、複習倒數:整理和複習第6題。什麼是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完成教材第26頁第4題及27頁第7題。

四、練習

1、口算,完成練習七第1題。

2、完成練習七第2題、第6題。

五、作業

課後作業:必做作業本P13/1、2、3、

選做作業本P13/4、

回家作業:必做課時特訓P26-P27/1、2、3、

選做課時特訓P27/4、5、思維拓展

板書設計

整理和複習(一)

分數乘以整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一個數乘以分數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P87頁《整理與複習(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整理讓學生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熟練的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你學到了什麼?

1、看圖説一説

(1)小熊舉的是什麼類型的題?25+2125+27

(兩位數加兩位數)

我們在做題時應注意什麼?説一説計算過程。

(2)小猴舉的是什麼類型的題?65-2265-29

我們在做題時應注意什麼?説一説計算過程。

2、統計問題和條形統計圖。

這一週以什麼天氣為主,適合幹什麼?

3、購物中的數學問題,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內容。

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

(1)買羽毛球拍和排球用多少元,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2)買足球和乒乓球拍還差多少錢?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3)籃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錢?

50+30+15=95(元)

二、我們的成長足跡。

(1)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最滿意的一次數學作業,介紹給同伴,説明理由。

(2)找最有趣的'一道數學題講給同伴聽,説一説自己的解答過程。

(3)説一説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堂數學課,把這堂課的主要收穫用文字或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4)把以上提到的作業、有趣的數學題和印象最深的課堂記錄裝入“個人成長記錄袋”中。

三、課堂作業。計算下面各題: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四、數學遊戲:

在小組中進行,每人轉三次轉盤,按錢數三次購物,最後看誰購的物品總錢數多誰贏。

五、實踐活動:

圖中每個格子代表一個塑料袋,每天記錄塗色。在做題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13

複習內容:

西師版國小數學第12冊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有關知識。

複習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圓柱和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等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掌握。

2、通過複習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及體積計算上的聯繫與區別。

3、通過複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

複習重點: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複習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上的聯繫與區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複習過程:

一、情景引入、回顧交流

1、師生問好。

2、師生交流談話,引入正題。

師:孩子們,屏幕上是一個裝糧食的糧囤,這個糧囤是由哪兩種圖形組合而成的?

生:圓柱和圓錐

師:這節課我們就運用圓柱和圓錐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圓柱和圓錐)。

3、請看複習指導(出示屏幕)。

組內交流

彙報圓柱和圓錐的特徵,電腦大師也是這樣説的,請看屏幕,齊讀一遍。

彙報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各怎樣計算(教師分別出示課件並板書)

圓柱圓錐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V=sh÷3

4、從體積公式可以看出,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等底等高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過渡語:下面我們用圓柱和圓錐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1、看誰快: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10分米,高是20分米。

回答問題,並列出算式

3.14×102②2×3.14×10

③2×3.14×10×20④3.14×102×20

2、壓路機前輪直徑10分米,寬2.5米,前輪轉一週,可以壓路多少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分前進50米,這台壓路機每時壓路多少平方米?

10分米=1米

3.14×1×2.5=7.85(平方米)

50×2.5×60=7500(平方米)

答:————————。

3、一根6米長的圓柱形木料鋸成相等的3段,表面積增加了15平方釐米,每一小段的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每小段木料的長:

6÷3=2(m)=200(cm)

15÷4×200=750(cm3)

答:———————。

4、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大36立方分米,圓柱與圓錐體積各是多少?

圓錐體積:36÷2=18(dm3)

圓柱體積:18×3=54(dm3)

答:——————。

5、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周長是31.4m,高是7.2m,每立方米沙重1.5噸,如果用一輛載重6噸的汽車來運,幾次可以運完?

解:底面半徑r=31.4÷3.14÷2=5(m)

沙堆的體積:

V=×3.14×52×7.2=188.4(m3)

188.4×1.5÷6≈48(次)

答:——————————。

6、將一個底面半徑是3分米,高是6分米的圓柱木料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至少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3.14×32×6×2/3=113.04(dm2)

答:——————。

7、一個裝滿稻穀的糧囤,上面是圓錐形,下面是圓柱形,量得圓柱底面的周長是62.8米,高是2米,圓錐的高是1.2米。這個糧囤能裝稻穀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穀重50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稻穀多少噸?

解:圓柱的底面半徑為:62.8÷3.14÷2=10(m)

3.14×102×2+3.14×102×1.2÷3=628+125.6=753.6(m3)

圓柱體積圓錐體積

753.6×500=376800(千克)=376.8(噸)

答:————————————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

附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圓柱和圓錐

圓柱圓錐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V=sh÷3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14

1.通過整理、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表面積、體積、容積的概念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能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其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理解它們的內在聯繫,能靈活運用。

2.在學生對這些形體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的價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梳理,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火柴盒 魔方 特侖蘇牛奶 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看一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麼?

生1:火柴盒、魔方、牛奶。

師:它們各是什麼形狀?

生:火柴盒是長方體,魔方是正方體、牛奶是長方體。

師:今天這節數學課,這些小小的物品就將成為我們學習中的小助手,和我們一起來整理和複習有關長方體正方體的知識。

(教師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和複習)

(設計意圖:從學生平時接觸較多的“火柴盒、魔方”入手,給學生一種親切與熟悉的感覺,能更好地使學生從心理上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

二、第一次嘗試:自我梳理,形成網絡。

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有什麼特徵? (7號搶答)

形體相同點不同點聯繫面稜頂點面的形狀面的面積稜長長方體6個

6個12條8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相對的稜長度相等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正方體12條8個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12條稜的長度都相等

師:在這一單元中,你還學過哪些知識?(稜長和、表面積、體積、容積)

師:你能説出它們的意義嗎?

小試牛刀:必答題(6號同學)。

填空:稜長和、表面積、體積、容積。

1、給一個玻璃櫃台的各邊都安上角鐵,是求這個玻璃櫃台的( )。

2、給一個乒乓球枱噴漆,是求這個乒乓球枱的( )。

3、一個長方體容器,裏面量長5cm,寬3cm,高2cm,裝滿水後,水的( )是30cm。

4、一個長方體容器,從裏面量長5cm,寬3cm,高2cm,這個容器的( )是30ml。

5、給一個洗衣機做布罩,是求這個洗衣機的( )。

三、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在小組內進一步整理(2號填寫,3號、5號彙報)

形體表面積體積(容積)定義計算公式

(長a寬b高h)常用單位定義計算公式常用單位長方體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叫做它們的表面積

S=(ab+ah+bh)×2

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100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V=abh

V=Sh

立方厘米(升毫)

立方分米(升)

立方米

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正方體

S=6a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回憶和整理知識,有利於他們主動地梳理頭腦中原有的知識體系,加強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使知識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形成網絡。而讓他們自由地獨立或合作設計,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與合作性。)

四、第二次嘗試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彙報和老師設計的表格,同學們已經對本單元知識有了系統的瞭解,下面我們一起做幾道練習題,檢驗一下同學們是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

(一)搶答題(4號同學)。

判斷並説明理由。

1、稜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等 。 ( )

2、a=3a ( )

3、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

4、電飯鍋的體積大約是20立方厘米。 ( )

(二)今天老師設計的習題都與火柴盒、牛奶盒有關,請同學們猜猜,老師為你們設計了什麼樣的問題?

師:看來有關它們的數學問題還真不少。請同學們看老師設計的問題。

問題一:

如果把這個火柴盒放在桌子上,它所佔桌面的.面積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學生自己解答,指名到前面演示:怎樣擺放佔桌面的面積最大?怎樣擺放佔桌面的面積最小?

師:以後再擺放物品時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知識合理利用空間了。

問題二:

做這樣1個火柴盒的外殼要用多少紙板?做這樣1個火柴盒內盒要用多少紙板?(銜接處忽略不計)

要求只列式,説明每步求的是什麼。

師: 你還能舉出類似計算火柴盒內盒這樣只計算5個面面積的例子嗎?

師:火柴盒不能只有內盒吧?(外殼)計算幾個面?(4個)

類似計算火柴盒外殼這樣只計算4個面面積的情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

(設計意圖:問題二通過計算火柴盒的內盒和外殼所用紙板即表面積的大小,以及舉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問題三:

用兩盒牛奶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體積與原來兩盒牛奶的表面積、體積和相比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了多少?小結:拼的方法不同,表面積減少的也不一樣。

1、做個小小包裝師:如果要給這幾盒牛奶套上包裝盒,不計算接頭處與損耗材料,最少需要多少硬紙片?

(小組合作,拼一拼,彙報方法,集體評價。)

2、若將1盒牛奶倒入一個底面積是80平方釐米的長方體飯盒裏,這個飯盒的高至少為多少釐米?

學生計算,並測量高度。

(設計意圖:知識應用分成兩個環節:基礎練習給定數據的題目,學會熟練應用數據,鞏固所學知識;實踐練習要由學生自己測量出數據,解決實際問題,這自然需要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種練習設計體現了課標所倡導的“基礎性”“層次性”“應用性”的特點。)

五、課堂小節

像火柴盒這樣的一系列問題,在生活中有很多。這就説明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後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物體,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關“面積”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複習,建立面積知識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討論、歸納整理的活動過程中,樹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養成學數學、用數學的好習慣。

2、通過複習使學生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讓學生進一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能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面積單位,知道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能對物體面積進行估測,並能進行有關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能利用所學的面積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整理學過的面積知識,使學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識結構,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在整理中構建面積知識之間的聯繫,正確地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學具準備:面積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紙片各一張、兩張大小不一的長方形紙、小黑板、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引入課題,明確複習目標

師:同學們,在你們桌上有兩張大小不同的紙,現在咱們來用彩色筆進行塗色比賽,看誰先塗完,誰就是冠軍?比賽開始(學生操作完後),請冠軍介紹經驗,你選擇的是這張小的紙來塗,是嗎?那麼,我們塗色的部分叫什麼呢?(面積)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系統地整理和複習“面積”這一單元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面積的整理和複習

二、回顧整理,溝通聯繫

1、小組合作,自主整理。

師:對於面積的有關知識在這一章我們已經學過了,那現在你打算怎樣系統地整理和複習這部分知識呢?請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開書看P70-87頁,然後把你的想法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組長做好記錄,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得既全面具體,又簡單明瞭。

(小組討論整理這部分知識,教師參與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構建知識。

剛才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了整理,哪個小組先來給大家彙報一下?

教師傾聽學生彙報,適時引導和點其他小組補充。(要複習面積的.含義,常用的面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建立

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舉例説明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還有長方形及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充分讓學生説出自己學到的有關面積的知識,並適時評價。

3、整理完善,溝通聯繫。

師:老師也整理了一下這些知識,師出示:

(1)面積的含義: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常用的面積單位及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100 10000 100 100

(3)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師:觀察上面幾個面積單位,如果都以1個單位來看,你認為哪個計量單位表示的面積最大呢?它們分別適合在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面積時使用這些單位呢?你能舉例説説嗎?(課桌面 學校的操場 我國的領土 橡皮擦 練習本 郵票面 手絹面 毛巾 教室 夷陵廣場)

三、聯繫實際,鞏固提高

1、判斷對錯,並説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頃

(2)邊長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麪積相等。

(3)一棵大樹高16平方米。

(4)用9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大正方形,它們的面積相等。

2、估計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並説一説你是怎樣估計的?

如果知道教室的長為8米,寬為6米,請問它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我們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週圍上裝飾線條,那是計算它的什麼呢?提醒學生注意區分面積和周長的不同。

3、同學們,請拿出你們塗色的長方形,請估測一下它的面積,實際測量一下它的長和寬,算出它的面積。

4、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當中,解決哪些問題用到了面積的有關知識?

四、回顧小結,寄託心語。

師:不知不覺中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度過了40分鐘,能談談你在這節課上的一些收穫嗎?

標籤: 複習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l7j4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