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關於對公路勘察設計新概念的理解

關於對公路勘察設計新概念的理解

  一、前言

關於對公路勘察設計新概念的理解

隨着國家經濟的大力發展,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公路建設項目日益增多,公路勘察設計在有效保證道路工程建設質量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創新設計在公路勘察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公路勘察設計過程中全面貫徹新理念

1、綠色生態理念

生態公路工程是從公路工程的角度出發,以生態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提高公路安全和環境保護為目的,對路域生態系統進行人工設計,採用自然恢復和人為生態重建相結合,即注重土木工程材料,又注重生物材料,建立生物羣落結構合理,景觀生態優美,視覺效果和諧而且高效經濟的公路。生態理念是以建設可持續發展生態公路為出發點,從水環境、聲環境、動植物資源、水土流失等多方面,分析公路建設對其直接、間接和潛在的影響。“生態設計”是尋求公路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與經濟發展,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平衡點,樹立該理念不僅能潛移默化的提高設計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觀念,而且能提高公路勘察設計產品的藝術品位。因此,路線選擇應儘量避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大型水庫等環境敏感點。保護古建築、古墓、名木古樹,並在設計中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在項目設計上,按照生態學的原則進行環保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應,恢復生態平衡。在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項目上,進行專項環保設計,其主體設計根據地形、地質和環保選線的原則,採用合適的技術指標,路線平、縱、橫組合均衡,與自然環境匹配。如:特殊風光路段設置景觀高架橋,使高速公路與景區融為一體;重視橋隧構造物外觀設計,在城市邊緣或有景觀要求的地方,設置造型輕巧、結構美觀的橋樑;充分體現人性化設計,體現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互通立交、路基邊坡按園林化、小品化的方式設計,儘量使用當地土生植物綠化。大力推行“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綠色通道理念。

2、自然理念

在公路線路選擇上,儘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保存原始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公路勘察設計人員應該對公路途經地區的自然環境有一個整體上的瞭解和把握,進而分析公路對其影響度的大小,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民風、民俗及民情,特別是少數民族聚集地,更應該多多考慮當地的`民族特色,所設計出的公路最好能夠與當地的屋舍村落較好的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體現其特有的民族性。對於公路兩旁的花草樹木也應以當地實際情況為主,自然的融入當地,這樣不僅可以體現自然美,更為深遠的意義是適合當地生長的花草樹木其生命力比較旺盛,能夠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有利於環境保護。公路一定會對當地的土地和水源有一定的破環性,對此設計時要有對其進行修復的方案,從而將公路建設施工造成地破壞降到最低。勘察設計時應該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隨機應變、靈活變通,隨着地勢而走,減少大興土木。一般情況下,公路都是比較長的,沿途不可避免地會有名勝古蹟、旅遊風景區、受國家保護的瀕危樹種、重要的河流、珍稀名貴樹種夾雜在其中,這些事物都具有不可恢復性,破壞將造成極大地損失,這種情況下能避免則避免,不能則要事先想好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風貌。

三、公路勘公路勘察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路線平面設計對大型構造物、特殊結構橋樑的設計施工難以考慮不周全,大下坡路段,在設計初期對運營安全考慮不周全。緩和曲線長不滿足最小超高緩和段長,未考慮硬路肩隨行車道超高過渡的需要。

2、路線縱面設計上,大下坡路段平均縱坡值偏大,對運營安全不利,

另外,越嶺線縱坡值用得太足,遇到大型的不良地質時調整餘地較小,難以避讓。沿河線路段由於對水文調查及水文計算分析工作欠缺,對施工中廢方淤積使河道河牀上抬、路基壓縮河道水位上升等因素考慮不足,路基標高偏低,受洪水威脅較大。

  3、路線方案

對沿線地質因素考慮不周全,對合理的走廊帶有遺漏,或者未選擇到最優的方案。山區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災害的類型多,分佈廣。在路線方案擬定過程中,往往由於地質災害的可治性和治理費用的原因,使得在其它方面表現較優的方案最終被捨棄。因此,路線走廊帶選擇時,應首先研究路線走廊內的地質條件,並結合地形、水文、環境等因素綜合確定。

4、工程地質勘察方面

調查深度不夠,存在漏項。地勘資料深度不足。隧道缺洞口、淺埋、偏壓段地質橫斷面,巖土的各項力學參數及物理力學指標提供不全面。鑽孔的針對性不強。部分橋樑鑽孔深遠小於橋樑樁長,設計依據不足。

 四、設計創新在公路勘察設計中的體現

 1、路線設計

路線景觀設計的關鍵是景觀環保選線和路線平縱指標的掌握,應充分重視公路自身線形協調設計,公路線形與結構物協調設計和公路線形與環境協調設計,並以運行車速進行安全檢查。

公路沿線的山嶺、坡地、河流、自然風景區組構了美麗的風景。公路作為一種構築物,既要滿足車輛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達到自然景觀與再造景觀的和諧統一,因此在路線設計中要有“勢”的理念。線形走向要與山川、河流、火地的勢相吻合,不能強拉直線、硬切山樑、橫跨山谷,儘量避免長直線;要順勢而為,線形連貫,圓滑平順,自然流暢,給人以良好視覺效果。

公路路線線長、點多、面廣,難免要穿過地質不良路段和山體滑坡及巖溶地質發育路段。在線形設計中必須充分加強前期工作的調查力度,對路線所經過路段進行地質勘察,儘量繞避不良地質路段,以避免公路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因此在路線設計中還要有“動”的理念,需要架設橋樑和設計隧道來繞開困難路段,同時車輛在路上行駛,人的視線隨沿途景觀連續運動,選擇、利用、刨造景觀需要用連續手法實現,這種連續可以通過形態、質地和色彩的漸進來完成。

路線方案選擇要從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角度,還應強調安全、環保、社會等因素。應選擇有利於自然環境和對環境影響小的方案,選擇縱坡平緩、線形均衡和行車安全的方案,選擇少佔耕地、有利於社會協調發展的方案。

  2、排水設計

對地形比較平坦路段,匯水量不大的路段,路基邊溝設置為淺碟形排水溝,以集中路面雨水,排入涵洞、溝渠與河流中。挖方段將明排水溝變為暗溝。在路基挖方路段及低填路段,將常規的明排水溝更新為暗排水溝,在暗溝頂部設置淺形的與自然邊坡融為一體的土質圓弧匯水區,彙集雨水進入暗溝,再通過暗溝排出路基,增加了公路與自然的融合,減少了人工開挖的痕跡。對於用地困難路段或地形比較陡峻路段,將排水溝設置為城市排水溝的形式,將排水溝設置在行車道的範圍內,既節約了土地,又大大節約了工程投資。集雨井可以根據具體的匯水面積大小設置,困難路段內相應增設橫向排水涵洞,將雨水排至路基外。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的設計理念要在公路設計中廣泛應用,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工作進行總結,累積大量經驗。使新理念能更好的讓公路建設成為“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環保之路、生態之路,更好地滿足公路勘察建設的發展需要。

標籤: 勘察 公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qer4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