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

一、骨骼

1、概念:人體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中軸骨:位於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顱骨、椎骨、肋骨和胸骨。

2、分類附肢骨:位於骨骼外圍部分,包括肢骨和帶骨兩部分。肢骨構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帶骨連接四肢和軀幹。

二、骨骼肌

1、組成: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2、分類:頭頸肌、軀幹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參與運動,維持人體形態、保護內臟器官、參與呼吸和排便、表達情感、維持體温等。

三、軀體運動的形成

1、形成:運動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為槓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運動。

2、調控:骨骼肌的收縮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

3、肌肉在運動中的協作

(1)任何一個運動都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羣共同完成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於收縮狀態)

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一、先天性行為

1)概念: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不依賴於個體生活的經驗,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行為,又叫本能行為。

2)特點:1、所有動物都具有先天性行為,2、是動物出生後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應。

3)舉例:蜜蜂採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哺乳動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

1)概念:動物在後天生活過程中,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後天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2)意義: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作出有利於生存的反應。

3)特點:

1大多數動物都具有學習行為,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為有較大的差異。

2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當同一刺激重複發生和連續多次作用於一隻動物時。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2

1、土壤微生物的類羣

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極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幾億到幾十億個微生物,貧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幾百萬至幾千萬個微生物,一般説來,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另外,土壤表層或耕作層中及植物根附近微生物數量也較多。土壤中的漸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細菌數量最多,細菌佔土壤微生物總量的70%~90%,而且種類多,它們多數是異養菌,少數是自養菌。放線菌的數量僅次於細菌,多存在於偏鹼性的土壤中,主要是鏈黴菌屬、諾卡菌屬和小單孢菌屬等。放線菌雖然數量比細菌少,但由於其菌絲體的體積比單個細菌大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所以在土壤中的生物量也相近於細菌。土壤中的真菌各種類型都有,但以半知菌類為最多,主要分佈於土壤表層中。土壤中的藻類數量遠遠少於上述各類,主要有綠藻、硅藻等。土壤中的原生動物都是單細胞異養型的,主要是纖毛蟲、鞭毛蟲、根足蟲等。上要是纖毛蟲、鞭毛蟲、根足蟲等。

2、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些對農業有害。如反硝化細菌,能把硝酸鹽還原成氨散失到大氣中,降低土壤肥力。但多數是對農業有益的。

2.1合成土壤腐殖質

腐殖質是一種黑色的膠狀物質,它常與礦物質顆粒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土壤有機質的主要類型,對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響。腐殖質的形成,是由一些異養的微生物,如某些腐生細菌,把土壤中的動、植物殘體和有機肥料分解,然後再重新合成的。當土壤温度較低,通氣差時,嫌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腐殖質合成速度加快,並得到積累。

2.2增加土壤有機物質

每當温暖多雨季節,在潮濕的土壤表層藻類大量繁殖。藻類具有光合色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固氮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成為自身的蛋白質,當這些細菌死亡和分解後,其氮素即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並使土壤中積累很多氮素。

2.3促進營養物質的轉化

在土壤温度高、水分適當、通氣良好的條件下,土壤中的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腐殖質分解,釋放出其中的養分供植物吸收利用。硝化細菌能把有機肥料分解產生的氨轉變為對植物有效的硝酸鹽類。磷細菌分解磷礦石和骨粉,鉀細菌分解鉀礦石,把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磷和鉀轉化為能被植物利用的形式。土壤中的原生動物吞食土壤中的細菌、單細胞藻類、真菌孢子和有機物殘片等,對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起着明顯的作用,並促進了物質的`轉化。

2.4其他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上述的幾個作用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有益之處。如土壤中的真菌有許多能分解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對自然界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真菌菌絲的積累,能使土壤的物理結構得到改善。放線菌能產生抗生素。如我國使用的“5406”是由涇陽鏈黴菌製成的。總之土壤中的微生物對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促進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3

一、動物行為的分類

1、根據行為的發生分為:先天性的本能行為和後天性的學習行為。

2、根據行為的功能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和社羣行為。

二、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

1、取食行為:

動物不斷從外界獲取食物而生存的行為。

特點:動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種多樣。

2、領域行為:

動物為保衞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的行為。

特點:

1、領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領域沒有明確的界限,但領域佔有者卻熟知它的邊界。

3、動物常用姿態、氣味、鳴叫等方式來警告周圍的動物,保衞自己的領域。

3、攻擊行為:

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於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鬥。

特點:雙方的.身體很少受到致命傷害。

4、防禦行為:

不同種類動物之間為保護自己、防避敵害的行為。

特點:

1、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鮮豔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難聞的氣味。

2、擬態:尺蠖靜止不動時,形狀像樹枝。

3、保護色:比目魚、變色龍等動物身體顏色能隨環境顏色的變化而改變。○

4、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

5、節律行為:動物有許多週期性的、有節律的行為。

舉例:生活在海灘上的動物的潮汐節律行為;蝶、蛾類的日節律行為;人類和靈長類動物

雌性個體的月節律行為;動物的換毛、遷徙等年節律行為。生物鐘:是動物體內以生物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複雜機制。

6、社羣行為:羣居生活的動物,各成員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生活所表現出的一系列行為。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4

細胞壁厚度因細菌不同而異,一般為15-30nm。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構成雙糖單元,以β-1,4糖苷鍵連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側鏈,相鄰聚糖纖維之間的短肽通過肽橋(革蘭氏陽性菌)或肽鍵(革蘭氏陰性菌)橋接起來,形成了肽聚糖片層,像膠合板一樣,粘合成多層。

肽聚糖中的多糖鏈在各物種中都一樣,而橫向短肽鏈卻有種間差異。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厚約20~80nm,有15-50層肽聚糖片層,每層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有的還具有少量蛋白質。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厚約10nm,僅2-3層肽聚糖,其他成分較為複雜,由外向內依次為脂多糖、細菌外膜和脂蛋白。此外,外膜與細胞之間還有間隙。

肽聚糖是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壞肽聚糖結構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質,都有抑菌或殺菌作用。如溶菌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黴素抑制轉肽酶的活性,抑制肽橋形成。

細菌細胞壁的功能包括:①保持細胞外形,提高機械強度;②抑制機械和滲透損傷(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能耐受20kg/cm2的壓力);③介導細胞間相互作用(侵入宿主)④;防止大分子入侵;⑤協助細胞運動和生長,分裂和鞭毛運動。

其中還有一些缺壁細菌,分為四類:①L型細菌,是指某些在實驗室或宿主體內,通過自發突變,形成細胞壁缺陷的變異菌株;②原生質體,是指在人為條件下(用溶菌酶或青黴素)處理革蘭氏陽性細菌,獲得的無壁細胞;③球狀體,是指在人為條件下,處理革蘭氏陰性菌,獲得的殘留部分細胞壁的細胞;④支原體,是指在進化過程中獲得的無壁的原核微生物。

總結:植物、真菌、藻類和原核生物都具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細胞壁本身結構疏鬆,外界可通過細胞壁進入細胞中

種子的萌發

1、種子萌發需要環境(外界)條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完全淹沒在水中的.種子不能萌發是因為沒有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温度和自身條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過休眠期的。大多數種子萌發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時一定提供適宜的各種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發芽率達到90%以上的種子才能播種。

2、種子萌發時最先發育突破種皮的是胚根發育成根,然後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萌發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胚乳(玉米)或子葉(菜豆),所以貧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種子同時萌發。早春地膜覆蓋是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種子早萌發。

希望上面對生物中種子的萌發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內容學習一定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哦。

種子植物

1、種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在玉米種子的剖面滴加碘液,變藍的是胚乳,因為胚乳內有澱粉,澱粉遇碘變藍色。

2、將胚的各個部分(胚芽,胚軸,胚根)都連在一起的是胚軸。

3、我們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發時因為無胚。

4、被子植物(桃樹)與裸子植物(松樹)的主要區別是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通過上面對生物中種子植物知識的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預祝同學們考試成功。

綠色植物

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數在陸地陰濕處,單細胞或多細胞。無根、莖、葉的分化。如:水綿、海帶、衣藻。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佔大氣的90%。

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陰濕的陸地上,植株矮小,有莖、葉、假根,無輸導組織。如:牆蘚、葫蘆蘚。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濕的陸地上,有根、莖、葉,有輸導組織,如卷柏、貫眾、滿江紅。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乾旱的陸地上,有莖、葉、種子,結構複雜。如:油松、雲杉、銀杏、蘇鐵、側柏。

被子植物(綠色開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有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如:玉米、小麥、毛白楊、。

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這三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後代所以稱為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後代,所以稱為種子植物。

2"春水綠如染"中的"綠"指藻類植物。魚缸內壁的綠膜指藻類植物。

3"苔痕上階綠"和"應憐履齒印蒼苔"都指苔蘚植物,大樹一側樹皮上的綠色植物是苔蘚植物

上面對生物學中綠色植物知識點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也有害

上面對單細胞生物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很好成績哦,認真學習吧。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1)染色體進行復制(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3)細胞質分成兩份(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5

1、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除了保護色,動物的'警戒色和擬態也有助於生物的生存。

2、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

3、達爾文與自然選擇學説著作《物種起源》,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自然選擇的過程包括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鬥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6

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製造有機物。故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致人畜患病。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手足癬、小麥葉鏽病。

③與動植物共生。◇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草食動物與胃腸內分解植物纖維的'細菌共生;

◇人的腸道中一些細菌能製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7

卟啉環以四個配價鍵與鐵原子相連,形成四配位體螯合的絡合物,一般稱為血紅素。

b類細胞色素的輔基是原血紅素即鐵-原卟啉Ⅸ。卟啉環上的側鏈取代基為4 個甲基,兩個乙烯基和兩個丙酸基與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輔基的結構相同。a 類細胞色素輔基的結構是血紅素A,它與原血紅素的不同是在於卟啉環的第八位上以甲酰基代替甲基,第二位上以羥代法呢烯基代替乙烯基。d類細胞色素僅在細菌中發現,它的輔基為鐵二氫卟啉,與其他細胞色素不同。c類細胞色素的輔基是血紅素以其卟啉環上的`乙烯基與蛋白質分子中的半胱氨酸巰基相加成的硫醚鍵共價結合(見圖)。其他各類細胞色素的輔基都是以非共價鍵與蛋白相結合。還原狀態的細胞色素在可見光區具有特徵性的光吸收帶:α帶、β帶、γ帶(或稱吸收帶)。通常a類細胞色素的α吸收帶位於598~605納米;b類的最大α吸收帶在556~564納米;c類在550~555納米;d類為600~620納米之間

總結:細胞色素作為電子載體傳遞電子的方式是通過其血紅素輔基中鐵原子的還原態(Fe2+)和氧化態(弤)之間的可逆變化。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8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變異的原因及類型:

(1)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可遺傳的變異。如: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甜菜染色體加倍。

(2)單純由環境因素髮生變化引起的`變異,不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美容院裏做的雙眼皮;小時候因外傷臉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

人工選育(生物變異)、雜交育種(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5、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與野生稻雜交。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9

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説明。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併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

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0

秋季學期期間,學校會要求我們完成學習作業,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國中頻道為大家提供了八年級上冊生物期中第三單元複習的知識點,供大家做完之後參考。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平衡,即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圍繞某一數值不斷變化的。

3、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

現在是不是覺得學期學習很簡單啊,希望這篇八年級上冊生物期中第三單元複習的知識點可以幫助到大家。努力哦!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1

傳染病

⒈常見的傳染病

傳染病: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傳染病的特徵: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

⒉傳染病的傳播和預防

⑴傳染病傳播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羣。

傳染源:能夠傳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後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

易感人羣:對傳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羣。

⑵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 國中數學。

通過上面知識點的學習,同學們可以很好的完成筆記工作,希望同學們在課下要好好的複習上面知識點的講解。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2

根據性別決定的原理,不論是哪種性別決定方式,後代的性別比例都是1∶1。

性別決定發生在受精的過程中,受精作用一經完成,性別也就決定了。

現以人的性別決定為例來説明XY型性別決定的情況。

人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女性個體的一對性染色體是同型的,即XX;男性個體的一對性染色體是異型的,即XY。

從某種意義上説,性別也是按孟德爾方式遺傳的,1:1的性別比例是一種測交的結果,這意味着某一性別(例如哺乳動物的雌性)是純合體,而另一性(如雄性)是雜合體。

根據基因的分離規律,男性個體的精母細胞在經減數分裂形成精子時,可以同時產生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並且這兩種精子的`數目相等;女性個體在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卵細胞過程中,只產生一種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

受精作用發生時,因為精子、卵細胞的融合是隨機進行的,因此形成兩種類型(就性染色體的組合而言)的受精卵,即:將來發育為女性個體,含XX性染色體的受精卵;和將來發育為男性個體,含XY性染色體的受精卵,且這兩種受精卵的比例為1:1,即女性個體與男性個體的數量比為1:1。

下面説明ZW型性別決定的情況。

ZW型性別決定方式和XY型性別決定方式正好相反。屬於ZW型性別決定的生物,雌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性染色體,用ZW表示,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卵細胞,即Z型卵細胞:W型卵細胞為1:1;雄性個體所含的性染色體為同型性染色體,用ZZ來表示,它只產生一種精子,即Z型精子。

總結:在受精過程中,兩種配子融合是隨機的,這樣就使其產生的後代中,雄性個體和雌性個體的數量比同樣也是1:1。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3

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我國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魚類、兩棲類,哺乳動物也位於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樣性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樣性的運用。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等

4、自然保護區————是指含有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這個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具有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館的.特點。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5、我國面臨瀕危的動物:水生無脊椎動物:紅珊瑚鸚鵡螺;魚類:中華鱘白鱘陸生無脊椎動物:金斑緣鳳蝶爬行類:鱷晰揚子顎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藏羚羊麋鹿亞洲象華南虎、白頭葉猴等。我國面臨瀕危的植物:人蔘珙桐水杉銀杉桫欏、、、等。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4

一、腦:小腦(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中樞神經系統:腦幹(可調節身體基本生命活動)

脊髓:周圍神經系統

腦神經、脊神經: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具有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的作用。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2)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刺激,做出有規律性的反應叫反射。

(3)反射的'種類:

簡單的反射——生來就有的,如:縮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複雜的反射——人類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步形成的,如:語言、文字等反射。

(4)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二、激素調節:外分泌腺:有導管、唾液腺、汗腺

(1)分泌腺體:內分泌腺:直接進入血液循環

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和性腺

(2)激素: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調節作用的微量化學物質。

(3)常見內分泌腺和激素:內分泌腺;分泌激素

作用;症狀: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狀腺肥大垂體:生長激素促進骨的發育,調節生長髮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胰島:胰島素調節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狀地方性甲狀腺腫:缺碘。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5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複雜的代謝反應的總和,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地球碳氧循環的重要媒介。

(一)光合作用的產物

1. 有機物: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主要產生澱粉,並可進一步合成其他有機物。

2. 氧氣:動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燒消耗的氧氣,都是光合作用產生的。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1. 二氧化碳:在缺少二氧化碳的情況下,植物不能製造出光合作用的產物(澱粉),説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水:光合作用放出的氧來自參與光合作用的水,這説明水也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總結: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在可見光的照射下,經過光反應和暗反應,利用光合色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663j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