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4篇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14篇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

本節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自己與父母的性狀特徵來理解遺傳與變異的概念。還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同學、動物、植物等來理解性狀的概念,進而學生又會思考控制生物性狀的物質是什麼,然後得出結論——基因控制生物性狀。整個教學過程就在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再解決問題中進行的,使學生在發現問題中學習到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以引導為主,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在實驗分析時,教師應發揮講解法的`優勢,給學生詳細的講解實驗,使學生在理解了實驗的前提下再去發現問題。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2

1、這節課導入的時候,利用創設情景,提出了一個問題:父親是雙眼皮,孩子就一定是雙眼皮嗎?這個問題一下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知識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新課程強調從小養成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只有主觀上願意學,有興趣,有好習慣,才有可能學好生物學,可以説積極參與在教學中必不可少。

2、在本節課中,教師如果像通常情況下,把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現象及結果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思維就不會調動,不用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去探究理解,只要把老師講的記住,就算完成任務,而本節課我先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從問題出發,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問題。“高豌豆與矮豌豆雜交的後代F1豌豆表現出怎樣的性狀?”讓學生進一步猜測,然後教師話鋒一轉“雜交豌豆為什麼只表現高的呢?”然後讓學生嘗試寫出遺傳圖解。”又引導學生把基因圖和性狀進行對比,自行總結出結論。學生在老師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下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贏造一個師生交流、思維碰撞,共同創新的平台,使課堂成為學生體驗和獲得知識的動態過程。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追求,即對人的關注,實現了知識與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同時改變了教師的課程觀,實現教學相長。

不足之處:

這節課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無法兼顧所有學生,感覺有一部分學生不是很能理解,可能需要放慢講課的速度,儘量把難點反覆強調,講解清楚。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3

動物的羣體生活及社會行為離不開信息交流,動物的信息是什麼,怎麼交流,對於這些問題進行單純的講解,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很容易處於機械的記憶狀態。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培養學生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在問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獲得知識,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學生對知識記得紮實,難以忘懷。

本節課要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感受和體驗中獲得感悟。如請各小組用一句話概括成功的祕訣,學生感悟到科學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識和方法,同時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學生提出實驗後應該把螞蟻放回到大自然,還有幾個同學提出為在實驗中死去的螞蟻默哀,學生在體驗中感情得到了昇華。接下來談如何對待動物,學生髮自內心地説應該熱愛動物,保護動物。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觀察很仔細,能觀察到螞蟻觸角相碰的情況,很多同學則觀察不到,我還要在學生閲讀課文發現問題的時候,應多給予指導,同時這也是我不斷努力的地方。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4

20xx年X月X日 X天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大學聯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大學聯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後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後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台階。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説:“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悦,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説:“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5

一、[關於評價方式的思考]

1.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是否樂於與人合作,願意與人交流;是否樂於思考,具有學習生物的興趣。

2.評價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髮現並提出生物問題的能力;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應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評價主體和方式的`多樣化:例如:在本課學生自學反饋的環節中,分為搶答和課堂小測試兩部分,其中課堂小測試部分引導學生進行互評,體現評價主體和方式的多樣化。

二、[關於教學過程設計的思考]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單位及分類的依據和意義。通過設置遊戲情景,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激發出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再通過搶答題和課堂小測試,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啟發學生,挖掘學生潛力,讓他們展開聯想的思維,培養其能力”為主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6

知識點:

1.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2.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

3.説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

2、理解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採用的策略:通過分小組討論,填寫學案的方式,導學生學習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通過分析正反兩個案例學習生物基因的多樣性;利用多媒體輔助讓學生自學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最後通過完成學案歸納三者的關係。

教學反思:

1.學習“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課前佈置學生尋找相關生物多樣性的圖片,做成PPT在堂上播放,讓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再通過讓學生閲讀課文90頁中資料分析,小組討論完成學案內容,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和了解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其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生物種類多樣性的特點。由於網上資源豐富,所以圖片的查找並不困難,同時PPT的展示是學生慨歎生物無奇不有,對種類的多樣性有了直觀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數字分析做了很好的鋪墊。

2.學習“基因的多樣性”:通過讓學生小組討論分析一正一反兩個案例(美國大豆與中國大豆的故事、動物園的華南虎生下兩隻眼睛是瞎的小虎),説明基因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以及基因多樣性減少所帶來的危害,使學生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後,教師再指出基因的多樣性包括:種內基因的多樣性和種間基因的多樣性,進而歸納出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由於有兩個活生生的案例,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容易了。

3.學習“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由於這個內容比較簡單,通過電腦播放相關圖片,學生可結合課文內容自學,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空間。

4.學習三者的關係:通過學案上的填空題,引導學生思考,然後歸納總結。如果不給題目,學生往往會覺得無從下手,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9

一、重視課本基礎知識複習:

以課本為基礎的基礎知識複習時,注重知識的全面性,穩紮穩打,把基礎知識打牢實,俗話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在複習時注意把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在腦海中把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繫形成清晰的網絡,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印象會更深,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重點難點複習:

突破重點、攻破難點是複習的重要策略,因此,在複習過程中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加以學習理解和掌握,對知識的要點通過優化設計、強化訓練、總結規律和要點,使學生容易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題型複習:

我精心選擇題目,然後組建成試卷,試卷的題型、題量和難易度,和學情調查的題目基本接近,在訓練時嚴格控制時間,30分鐘的題目要求15分鐘必須做完,然後同位交換批改,這樣學生的責任心有了,成績提高也就快了。經過一個星期的訓練,學生的生物成績確實有所長進。

四、利用圖表進行復習:

生物教材中的圖表較多,因而在進行復習時,應重視對圖表的複習,重視學生看圖分析的能力,同時在複習時利用簡筆畫的形式對重點圖形進行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查漏補缺:

針對複習的內容每次列出幾道題,要求學生快速獨立完成。然後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瞭解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不足提出要求,當堂消化。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7

由英國曼徹斯特樺尺蠖類型的變化,到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學生們認識到環境在影響着生物的性狀。因而在回答生物是怎樣進化這一個大家都關心的話題時,學生會很自然地説是環境在改變着生物,以至於會認為環境如何變化生物就朝着個這方向變化。學生看似符合邏輯的推論印證着環境是生物進化的決定因素,這種温和的自然觀否定了自然競爭的殘酷,也否定生物的多樣性,否定的自然界的千姿百態和豐富多彩,這正是拉馬克“用進廢退”學説致命的錯誤,讓我們再一次領悟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會更加佩服達爾文的.眼光與智慧。

在講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時,可將課本中的相關材料改編成問題形式呈現給學生,並要求他們做相應的回答。

材料1.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有一種樺尺蠖,它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幹上。(説明生物具有應激性和適應性)

材料2.自然條件下樺尺蠖觸角和足有長的也有短的,體色有深些的也有淺些的(説明生物存在着變異現象)

材料3.試驗表明,樺尺蠖之間能進行相互雜交,黑色的華尺蠖雜交能產生淺色的華尺蠖,而淺色的樺尺蠖之間雜交其下代都是淺色的。(説明這些樺尺蠖是屬於同一個物種。黑色是顯性性狀,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

材料4.19世紀中葉以前,淺色的樺尺蠖數量較多,到20世紀中葉則是黑色的樺尺蠖成了常見類型。這種現象被成為樺尺蠖的“工業黑化現象”。(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環境對生物的生存會產生影響,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鬥爭來實現的)

19世紀中葉以前曼徹斯特地區的樹幹上長滿了淺色的地衣,而後來因為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地衣不能生存,樹皮也薰成了黑色。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8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就過去了,回顧這一期的教學,感覺特別地累,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初次帶生物,更是誠惶誠恐,擔心自己的解讀不準,而使學生有什麼閃失。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為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學生當中,變成他們的笑臉,就學生愉快的學習,就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繫實際

1.紮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繫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在中學生物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規律的內容是很多的。

2.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9

本節內容是在探究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規律之後,順勢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在進化的過程中有些物種會滅絕,而又有些新的物種在不斷產生,由此展開新課對生物進化的原因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一是通過對樺尺蠖在工業區體色變黑例子的學習,瞭解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二是重點通過學生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原因和過程。因此本節課是一節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究難度都較大的實驗課。

我對本節課的處理分三大步進行,首先借助課本樺尺蠖體色隨環境改變而進化的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在生物進化過程中自然環境的選擇作用,並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然後用圖片、標本等讓學生感受保護色的動物如變色龍、竹節蟲、枯葉蝶等與環境的相適應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放在學生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得出生物進化的原因概括起來就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由自然生存法則最終上升到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這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認為處理的比較好的地方是:

1.把一個理論性很強的學説型的教學內容通過事例分析、圖片標本、模擬實驗等生動化處理,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渾濁的思路變得清晰。

2.由英國100多年前樺尺蠖的體色進化聯繫我們枝城地區的工業污染,讓學生對自制的本地菜粉蝶進行未來的進化推測,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並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

3、收集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典型具有保護色的動物圖片、標本等,由保護色、變色逐漸向高級的擬態,以及對警戒色的認識引導學生認識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多種方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保護色的動物:不同環境中的.青蛙、北極熊、綠色蚱蜢

變色的動物:變色龍、雷鳥

擬態:枯葉蝶節蟲、葉蟬、蘭花螳螂

警戒色:美洲棕王蝶幼蟲有毒,體節有棕色大斑紋。

保護色和警戒色的一組是:虎具有斑紋和黃蜂腹部的條紋。

3、對教材模擬實驗方法進行了大膽改進,降低了實驗難度,增加了可操作性,實驗結果較理想。主要改進是:一是將小紙片總數量由100張減少為50張,顏色增加為五種,各10張;二是將每代倖存者繁殖3個子代改為2個子代;三是隻繁殖3代基本上就能夠看到較理想的效果了;四是對錶格進行了如下修改,使實驗結果更清楚。附學生實驗數據見後面

4、將14組的實驗結果由小組長彙報填寫在黑板上,另選一組較理想的將完整的實驗記錄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師生一起分析實驗結果。對實驗結論的得出不要對學生要求太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簡單歸納得出: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即可,最後由自然生存法則引升到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影響,圓滿結束新課。

經過課後和老師們的交流和反思,我認為教學中仍然存在幾點可以改進之處:

1、課堂引入可嘗試其他方式,如由達爾文的所見所聞開始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能不能得出和達爾文一樣的認識呢?讓學生體驗到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保護色的動物舉例如能借助多媒體效果應該更好,在實驗室缺少了這個有利條件,僅能借助圖片和標本,深感美中不足。

3、教學的主線應更明確一些,由於有將近25分鐘的時間要花在模擬保護色的形成實驗上,學生只是為了保護色而實驗,可能忽視了前提是對生物進化原因的探究,容易讓學生認為所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都只有保護色這一種方式。通過我對這一節課的教學反思,我覺得收穫頗多,我相信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加上最新的理念才可以進步。我會把這次活動當成自己的一個新的起點,在教學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積累,使自己的教學有更大的進步。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0

在進入課堂教學過程前,根據課文內容,我還明確了這樣一個教學原則:充分利用好網絡及多媒體資源,但決不能把《生物入侵者》一課上成一堂生物課。這還是一篇説明文,所以必須在教學中緊扣説明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閲讀説明文的基本能力。

課堂上,我首先用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導入課文,這又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們的留意力。在隨後進行的課堂分組學習中,我對教學過程作了如下安排:①學生分小組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②提出問題,通過討論明確本文的説明對象,説明結構,説明方法及其作用。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熱烈的討論,正確的發言,都説明他們對於課文已相當熟悉,而這,正緣於課前充分的預習。在學生就每個問題得出結論之後,我再以電腦課件進行總結,作到了知識點的清楚明白。緊扣課文內容和結構的討論分析,使學生從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出發,把握了大綱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識點。而小組討論和電腦課件的運用,則使課堂生動活躍起來。

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加深學生們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將抽象的生物入侵者概念變為活生生的`東西,進而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當我讓學生們交流小組學習成果的時候,課堂氣氛再次活躍起來。無論是上講台交流的學生,還是其他的小組成員,都透着自信和喜悦。台上,一面展示自己製作的電腦課件,一面侃侃而談;台下,更流露着認真與躍躍欲試。奇妙的大自然展現在同學們眼前,神祕的生物入侵者變得真實生動起來。更讓我興奮的是:每一個小組都提出了防治生物入侵者的方法。其中更有小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除了嚴防死守,防止生物入侵者入侵之外,更應該已天敵來進行生物治理,而最重要的是保護自然,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當小組交流結束的時候,學生們熱烈的掌聲告訴我:這一堂課,他們有所收穫。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1

通過一個多月的生物的教學和學習,我感觸頗多。

這一冊生物書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本,裏面寫出了詳細的每節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目標,有助於自主學習時進行自我評價,並且還有精要的文字闡述,並配以精美的圖和圖羣,使知識簡約化,生動化,有助於學生把握知識的重點,理解複雜的概念和理論。在系統的學完每一節後,每一節後面還有評價系統——自我評價,利於學生在學完後進行自我評價。同時還有思維拓展部分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做的。有興趣的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做這部分習題。

同時,在每節中還有相應的活動系統,讓學生主動去參與探究,觀察,實驗,調查,討論,論壇和遊戲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拓展系統的課外探究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在課後完成的。課外閲讀是供有興趣的學生課後閲讀的。通過課外閲讀,可以瞭解更多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總之,這本書在編寫上具有幾大塊組成,有這許許多多的優點,供學生學習利用,同時還有許多實驗可以供學生學習,和動手操作。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具有正確蒐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遠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重要。因此,此教科書中的每節課不是急於把結論告訴我們,而是通過一定的活動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教科書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先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再開展探究、實驗、觀察,討論閲讀遊戲等活動,並通過協作和交流,最後得出結論。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事情。同時,這本書參考了世界許多國家最新的中學生物教科書,汲取了其中的精華,版式更加新潁,欄目更加活潑,圖片更加精美,而文字簡潔精練,淺顯易懂,這一定能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久而久之,當他們忘情的暢遊在生物學知識的海洋中時,他們就會逐步的汲取到作為未來社會公民應該掌握的生物學知識。

21世紀是一個生物學更加迅猛發展的和更加深刻影響人類的社會的各個領域的世紀。20世紀末,一隻還在媽媽身邊吃奶的小羊多利忽然成為科學家,政治家和平民百姓關注的焦點。他們可能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一隻小羊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會感到新奇和神祕迷惑,本教科書將會引導他們面對這些生物學及其與社會關係方面的,激發他們饒有興趣的參與討論與實踐。久而久之,他們將會逐漸學會如何參與社會決策,形成作為未來公民應該具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使學生形成一個觀點:“提問”是教師的事,學生的事只是跟着都是的問題“答”,因此要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首先要使其轉變觀念,“提問”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更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可以問教師、問課本、還可以問專家、問教授、問權威,可以當面問,可以寫信問,還可以打電話甚至上網問。教師在課堂上也要轉變觀念,要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提問,不要怕被問住,對課堂內外學生提出的有價值、有創意的`問題予以表揚鼓勵,對過簡單的問題不要取笑,進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對過難的、過深的問題也予以肯定和尊重,幫助學生查找答案或詢問專家儘量解決。轉變觀念,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是激發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動機,能引發學生努力思考,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逐步強化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展現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廣開思路,探索求異,通過啟發式教學,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意識,引發積極的思維活動。剛開始時要積極引導,提供思路,讓學生在教師的因勢利導下,掌握“提問”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問題。可以在生產和生活中找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如為什麼靠近路燈的樹葉秋天比遠離路燈處的晚變黃、晚落?而在有路燈的道路旁邊種植的水稻反而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呢?運動會上,同樣進行1500米長跑,經常鍛鍛鍊的運動員和不經常鍛鍊的感受一樣嗎?為什麼會感到肌肉痠痛?這類問題學生在生活上都有體驗,既可以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觀察思考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認識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生物科學的實用價值。

讓學生親自參與一些簡單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如學校校園綠化及改進、校園白色污染的調查及防治,讓學生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地具體情況,依據所學知識,自己設置問題,帶着這些問題去體驗生物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價值,這樣既可以培養和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他們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無窮奧祕和課題的樂趣,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強化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和發展,培養出新型的創新人才。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2

首先,由課堂上的氣氛來看,同學們很活躍,主動思考,大膽發言,善於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顯現出學習的強烈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

第二,從課堂上分組活動的開展與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來看,兩者達到統一。同學們通過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合作意識增強了,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學們能夠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藥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社會和個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學素養的`層面。

第三,老師善於合情合理滲透情感教育,對學生的點評有發展性。如探討如何辨別中西藥的問題,在有位同學提出看法“中藥只有中國製造”引起許多同學發笑的時候,老師的點評很自然地鼓勵了發言的同學,又對同學們進行了愛國情感的教育。第四,對於同學們的提問,老師不急於回答,而是讓同學們幫助解答或談看法,老師作為參與者,只是適當地引導和點評,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給了學生,讓同學們在寓學於樂、寓智於趣中獲得知識。

老師課前充分考慮了本地區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收集了充足的藥品説明書,課前交給學生,豐富了課程資源,為全體同學都能投入到學習中提供了條件。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和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本課中我對藥品的瞭解還不夠多,比如:課後才發現學生從電視廣告上“收集”的藥品斯達舒沒有OTC(非處方藥)標誌,因此不能在當堂及時地指導學生注意用藥的安全,沒有趁熱打鐵;又如:上課過程中自己才注意到OTC有甲類、乙類之別,卻不知代表什麼意思,雖然沒有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但自己應該弄清楚。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要多方面地瞭解更多的常用藥物(特別是OTC),要注意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的相關信息,收集好報紙上的資料,為以後的教學備好信息資源,把教學組織得更好。如果課堂上被學生問“倒”了,也要及時地在課後查找相關資料,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強,假如本節課能借助較好的教學設備(如投影機),把各小組間的結論或設計放在大屏幕上,一目瞭然,增加視覺效果,而不只是利用聽覺,交流也會更容易,更廣泛,師生對知識的印象就更深刻,教學效果會更理想。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3

其實本節內容在八年級上學期已詳細的學過一遍,但是對於學生來説依然是重難點,而且距離之前的學習間隔時間也比較長,所以本節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原有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為理性認識,真正掌握知識,及能夠靈活運用知識。本章的重難點就是這三種微生物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細胞結構(單細胞、多細胞、無細胞結構)、生活方式、生殖方式等。在本節課中需要明確向學生強調以下的知識點:

(1)藍藻(藍細菌)是單細胞的細菌,而不是藻類植物,這種細菌體內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硝化細菌、硫細菌也可進行化學作用合成有機物,所以也為自養,它們三種細菌雖然扮演生產者角色,但要給學生強調它們不能位於食物鏈開端;

(2)根瘤菌也是單細胞的細菌,但是它和根瘤共生,有固氮作用。<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是繼細菌之後的一節內容,本節聯繫生活也較緊密本節的難點是如何真正的讓學生認識真菌的結構,通過自己的觀察讓學生自己説出真菌的結構,自己推測去真菌的營養方式。

因為前面學過細菌的結構和營養方式,對比教學更有利於學生觀察和掌握真菌的結構並推測營養方式。比如老師可以出示細菌的.模式圖在屏幕上,讓學生找和真菌細胞結構的共同結構和最大的不同,學生容易注意到細胞核的有無上來,我試驗過不對比教學的班級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細胞核,只是機械的記憶了細胞的基本結構,腦海中無法留下痕跡。

為了能讓學生了解孢子的的具體形態,一定要提前一週給學生準備好發黴的橘子皮和饅頭讓學生通過對比了解青黴和麴黴的顏色和孢子排列方式。通過觀察,學生對青黴和麴黴的顏色的區別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麴黴,發黴的饅頭片顏色多種多樣,有黑色、黃色、紅色、綠色等。

本節的孢子和上節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師能放在一起進一步的對比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e1wq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