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課改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生物課改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生物課改的主要理念之一。為此,《標準》將“科學探究”列為“具體內容標準”的一個主題,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理解科學本質,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度和價值觀,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物課改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新教材的所有探究活動的欄目類型包括“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探究”、“實驗”、“演示實驗”、“調查”、“設計”、“進一步探究”、“製作”、“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為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供了素材。這是舊教材所沒有的。

(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調動學生的經驗,從學生興趣和生活實踐出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從中獲得成功喜悦和體驗。如“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有的學生就提出種子萌發必須有光的假設,就此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操作,記錄分析,最終得出結論,並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這樣,學生的動手能力強了,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也強了,從實際中獲得新知的能力就隨之提高。

(二)教師要給學生出示導向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和探究,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多方位多角度考慮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認識生物》中,我在課堂中提出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有生命?植物能否進行呼吸?如果能,怎樣進行呼吸?第四單元第一章《生物圈中人的由來》中提出人這一物種是怎樣由來的?以及人的個體是從哪裏來的等,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又如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二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我設計了四道議題:1.植物的組織怎樣形成的?

2.人的器官由四種組織構成,那麼植物體的器官是由什麼構成的?

3.構成人體的組織和構成植物體的組織有什麼區別?

4.人的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構成植物體的細胞是否也有不同的形態和功能?然後引導學生邊閲讀邊思考,然後小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

(三)教師要充分體現學科特點,利用掛圖、標本、模型、實物、投影等探究性實驗,演示實驗,科學調查,資料分析等,設置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如第一章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中,我在課前佈置學生收集關於生物特徵方面的資料,拿到課堂上分析討論,從而歸納出生物的特徵。

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jkgn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