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集錦7篇)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集錦7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生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集錦7篇)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1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的第一節《生物的特徵》。我想從以下幾個部分來進行我今天的説課,説教材、説教法、説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生物學,它是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單元,我們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而這個生機勃勃的生物圈主導者是:生物。把“認識生物”作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徵就顯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徵”便順理成章地成了國中生物學的第一單元

第一章中的第一節,可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國中生物學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因為只有瞭解了什麼是生物,並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徵,才能為以後生物學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課教材內容的按排也獨具特色,首先,通過簡單明瞭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述了生物的基本特點,符合七年級新生的認識水平,達到了過目不忘的效果。其次,每一基本特徵都配有學生耳熟能詳的相關圖片,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了學生對生物各種基本特徵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參分析,以及教材內容分析,學生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辯認具體事例,區別生物與非生物。

(2)舉例説明生物的基本特徵。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同時提高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舉例説明生物的各種基本特徵。

2、教學難點

作為生物之一植物的各種基本特徵的`理解。

二、説教法

本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觀察法,同桌討論,小組合作交流等教學法。在這些教學法的引導下,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與同學一起共同理解了什麼是生物,也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徵。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也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到了自主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進一步被激發。

三、説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多媒體課件呈現《超震撼----毀滅世界的力量》由於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導致了自己生存家園的毀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多媒體課件呈現本校園景色,老師敍説,我們美麗的校園,是一個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生態系統。那麼,我們怎樣來區分生物圈中生物與非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徵?這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生物的特徵。

設計意圖:對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來説,把自己校園當成情景引入課堂,使他們感到非常的親切,同時讓同學們感知到,生物學離我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我們校園裏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並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説一説自己判斷的理由。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事物説起,學生容易從腦海中提出生活經驗,經過討論得出校園的生物有:人、樹、鳥等,非生物有桌子、黑板、石塊等,並根據這些豐富的表像推導總結得出:像人、鳥、樹這樣有生命的物體就是生物。並且這些問題是在與同桌討論交流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得到解決的,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結論:生物的概念:生物是有生命的物體。

(三)生物特徵的學習

1、創設情境,激起疑問

通過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學生同桌討論交流,我們校園、教室裏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並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説一説自己判斷的理由。(以教室裏的學生和課桌為例)

設計意圖:學生和課桌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是非常熟悉的,學生能很快的分辨出學生是生物,課桌是非生物。但是讓他們找出區別,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人會動而桌子不會動。為此我又列出一組圖片讓學生分析。所以此環節把學生帶入疑惑之中,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2、過渡語:你若要準確地判斷桌子是不是生物?還得進一步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徵。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明瞭的過渡語,引導學生自然過渡到生物的基本特徵這知識點的學習。

3、初步感知生物的基本特點

學生根據老師以及學生自己課前準備的各種各樣生物實物、以及大屏幕展示的插圖,並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方法,初步探討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徵。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交流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暢所欲言,説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與同學的思維發生碰撞,所以在此教學過程中生物能呼吸、生物能排出體內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等基本特徵,不知不覺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像,獲取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為進一步深刻地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徵打下伏筆。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①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②學生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④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①學生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②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教師準備:實物(珊瑚)、掛圖(美麗的大自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出示掛圖:美麗的大自然,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請舉出掛圖中的物體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教室裏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

3、你是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要想準確區分這兩種不同的物體,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觀察,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見P2。指導學生觀察生物,從實際生活中認識生物與非生物。

學生觀察有山、水、蟲、鳥、樹、石頭畫面,看到的畫面中哪些物體是生物,哪些物體是非生物。觀察常見的物體,如盆栽花卉、西紅柿、黃瓜、蝴蝶、課桌、講台等,來認識生物與非生物。

三、講授新課

(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要全面、細緻、實事求是;有目的、有計劃、有耐心、及時記錄;積極思考並與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麼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體,叫生物。

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在於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徵。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徵呢?

(三)生物的特徵

觀察書中插圖,説出各種生物正在進行的生命活動,以自身為例討論人是否也具有書中描述的生物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根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營養方式為自養;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細菌、真菌分解動物、植物遺體和糞便獲取營養,營養方式為異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含羞草對刺激作出的反應是小葉片下垂,這是長期自然選擇中形成的對環境的適應,有利於它的生存;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生物還有其他特徵: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細胞構成的。生物能進行新陳代謝;生物能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

四、小結:舉例説明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生物有哪些特徵?

五、課堂鞏固:P6

1.指出下列物體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落葉、芭比娃娃、珊瑚蟲、珊瑚、珊瑚礁、珊瑚島...

2.當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會合攏,此事例説明了(B)

A.生物能生長繁殖B.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C.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D.生物能進行呼吸

3.下列不屬於生物的是(C)

A.蘑菇B.病毒C.魚化石D.蘋果樹

4.動物、植物死亡後的遺體屬於生物嗎?

不屬於,一個生物體死亡後,它的生命活動也將終結,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徵。因此只能被稱為動物植物的遺體。

5.下列屬於生命現象的是(C)

A.火山爆發B.開水沸騰C.雨後春筍D.潮起潮落

6.下列哪項不符合科學觀察的要求(D)

A.要有明確的目的B.要有觀察記錄C.要有計劃D.隨便看一下就行了

六、教學反思:通過討論、講解等方法,讓學生弄明白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教學效果較好。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3

 一、導入:

提出問題:“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到綠色開花植物是靠種子來繁殖的。那麼,你能舉出不靠種子繁殖的例子嗎?”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問題。

引入新課題:植物體依靠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的繁殖,稱為營養繁殖。

二、講授新課:

(一)用莖繁殖:

播放錄像:介紹扦插、嫁接、壓條的具體操作方法。

組織學生觀看錄像。

講解三種營養繁殖的特點。

提出問題:你認為這種營養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點?

組織學生討論。

總結:用營養繁殖可以保持植物體的優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組織培養:

講解: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個植物細胞內都含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遺傳信息。在離體培養下,這些遺傳信息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或組織)產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錄像:介紹組織培養的.過程。

講解:

組織培養是指:在人工培養基上,離體培養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和原生質體,並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

提問:你認為組織培養的技術,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哪些問題?

組織學生討論、發言。

講解:

1、利用組織培養,快速、大量地生產有經濟價值試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應市場需要。

2、利用組織培養進行工廠化育苗。

3、大量生產無毒苗,改善苗木的質量,提高經濟產量。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節通過講述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命活動特點,使學生認識到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這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材安排了兩大類活動:觀察和探究。通過第一個觀察活動,説明草履蟲是一種生物;通過第二個觀察活動,讓學生能感受到草履蟲既是一個細胞,同時這個細胞還能完成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嗎?”這個活動,更進一步説明草履蟲是一個生物體。在這兩大類活動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由於學生平時對草履蟲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動難以理解。

設計理念

本節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主題,採用的是美國教育家薩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充分利用學生對新奇的事物進行探索、調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課題和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思維、分析、推理並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説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技能性目標

提高製作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性目標

通過學習,再次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通過科學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小組合作精神。

課時安排:本節教學需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①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糖、食鹽水、牛肉汁。

②掛圖或錄像(有關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方面)。

學生:教材、筆記本。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前面我們學習過一種藻類植物——小球藻,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態。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導入:象這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被稱為單細胞生物。今天我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台上放置的培養液,你知道里面培養的是哪種生物嗎?

學生狀態:觀察、思考,引起了強烈的好奇心。

(還可利用學生自編的有關人得了某些單細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問題“該病的病因是什麼?”導入新課。)

教師啟發:培養的也是單細胞生物的一種——草履蟲。這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已給的實驗儀器(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設計實驗:怎樣才能觀察到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實驗、觀察。

教師引導:老師觀察到每組同學都操作地非常認真、仔細。有的組實驗很成功,有的組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時候,可以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們又是怎樣解決的或請教其他組同學幫助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吸取教訓、學習經驗。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外形像一隻倒轉的草鞋,它是翻轉着向前運動的,由此,可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接觸這門學科時,我們共同分析了判斷生物的基本標準是什麼?下面請同學們再談一談。

學生回答:略。

教師設疑:其中判斷標準之一是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嗎?

學生狀態:思考。

教師引導:同學們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結合“技能卡”和“小詞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解決此問題。

學生表現:自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看到絕大多數的同學實驗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請小組代表總結一下你們組探究後得出的結論,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作出評價。

學生總結:草履蟲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並且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承轉:同學總結得非常好!通過以上探究活動,同學們從草履蟲的運動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情況,判斷出它是生物。那麼,你們認為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嗎?

(可能有的小組由於草履蟲運動速度過快而沒有觀察到結果,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可以通過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活動並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組織交流,重點是交流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對有特色的設計方案要給予肯定性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學生表現: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教師引導:究竟哪一位同學的説法有道理呢?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要求:總結從錄像中獲取的信息,然後,通過從中獲取的信息,進一步判斷草履蟲的身體是否由一個細胞構成。

(放映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的錄像。)

學生活動:仔細觀看、總結信息、作出判斷。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身體裏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也就是一個細胞的結構,所以説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另外,它可以通過身體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縮泡、口溝、食物泡、胞肛等結構幫助它來完成生命活動。

教師講授:所以,我們把這種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單細胞生物。其中,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動物體叫做單細胞動物,例:草履蟲;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植物體叫做單細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師承轉:其實,像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還有很多,並且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係非常密切,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可以通過書籍、報刊、雜誌、上網……。

教師評價:很好,同學們知道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希望同學們課下能夠通過以上途徑,親自查找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手抄報(或電腦打印)在班內展示。

教師引導:在這節課上,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板書設計:

與人類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

草履蟲

↓↓

單細胞生物

練習鞏固:略。

課後實踐:完成“試試看”。有條件的學校可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掛圖或課本彩圖。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第十冊教材中的第課,概括地講述了近代和現代仿生科技產品,在生物的啟示下,人類發明新技術新產品,使學生初步體會這些發明創造的原理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人們在生物啟示下,進行發明創造,並自己嘗試運用生物的某些特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形成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人們在生物啟示下進行的發明創造。

教學難點:

根據某種生物的特點,提出小發明的構思。

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將本節課設計為以下四個環節: 故事導入,闡述課題 對比觀察,啟迪智慧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奇思異想,交流彙報

一. 故事導入,闡述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魯班發明鋸的故事麼?(出示視頻)在這裏我用魯班發明鋸的故事引入,以此創設情景。目的是告訴學生大自然中形態萬千的生物是人類發明創造的啟示,從而激發學生去探究科學的慾望。 設計意圖:通過魯班發明鋸的故事,滲透了人類進行仿生髮明創造活動起源於實際需要,得啟示於生物特徵,服務於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律。

二.對比觀察,啟迪智慧 明確探究內容後,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在設計本環節時,首先出示圖片提出問題:人們在這些生物的什麼特點的啟示下發明創造出了什麼產品?學生思考討論後,教師給以引導提示。通過對比觀察進一步説明人們仿照植物的葉發明了鋸;仿造魚的外形造出了船;根據青蛙的遊動創造了蛙泳;根據老鷹的飛行造出了滑翔機。 設計意圖:通過對近代仿生科技產品的探討,使學生理解人類進行仿生髮明創造成功的關鍵在於對生物的構造和功能方面仔細觀察和認真研究。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會學。為了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將本環節分為兩個步驟:

1、提出 問題,自主探究:這些科技產品有什麼優點用 處?分別在哪種生物的什麼特點的啟示下發明的?

目的:是培養學生在網上搜集資料,用科學的方法自主探究。

2、實驗操作,解決問題: A 雞蛋殼的啟示(實驗説明)。 B 筒形葉橋(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 目的`: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探討,從而得出結論:蛋殼凸面朝上時,承受力較大;筒形葉橋不但漂亮而且堅固,省料。這個環節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探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四. 奇思異想,交流彙報 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止境的,請把你的發明構想説出來吧!在此環節中,我倡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生物特徵,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並從網上搜集資料。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學生就可以在討論區中暢所欲言,奇思異想了。 1、出示圖片,提出構想(壁虎與變色龍)

2、網上查詢,交流彙報(提供相關網址) 設計思路:通過學生的奇思異想,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説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徵和致癌因子

【技能】: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生活

二、教學重點:

重點——癌細胞的主要特徵;難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區別。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癌症及其治療的記錄片

四、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關於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及癌細胞的特徵

提問學生,設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會怎麼想,怎麼做?你在媒體上看到哪裏物質、行為具有致癌/誘癌作用,你會怎麼做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應變由人們對癌症的恐懼,設問:什麼是癌症呢?講述癌細胞的概念、主要特徵。展示一些癌細胞的.圖片,與正常細胞進行比較。

進入情境,回答問題

(二)致癌因子

先讓學生列舉自己瞭解的致癌物質,再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歸納,致癌因子的種類。補充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也是在外部條件誘發下產生癌細胞的。

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適當補充癌症發展的過程。

根據生活經驗,列舉致癌物質

(三)癌症的防止

介紹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觸致癌因子的做法。讓學生説説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療方法,然後介紹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方法,展望未來可能採取的治療手段。

説出自己瞭解的癌症治療方法。

(四)練習

關於生物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佈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裏的微生物;

能夠認真細緻觀察並描述水滴裏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裏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髮展的;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祕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顯微鏡、水樣、玻片、抹布等、觀察水樣

2、技能準備:課前簡單培訓製作玻片標本的注意點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準備的水樣

(1)學生觀察水樣

(2)學生彙報:觀察燒杯裏的水,你觀察到水裏有什麼?這些結果你是用什麼觀察到的?

(3)討論:這杯水裏是是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呢?還有沒有可能有其它的東西?

(4)談話:怎麼才能知道這杯水裏有沒有我們剛才説的細菌等這些東西?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藉助工具——顯微鏡)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組領取)

(1)談話: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目鏡(對着眼睛) 物鏡(對着標本) 載物台(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調節螺旋(調節焦距、看清標本)

鏡臂 通光孔 鏡座

(2)教師講解並示範使用方法。強調

①反光鏡不能直接對着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②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④輕拿輕放。

三、組織學生藉助顯微鏡觀察水滴裏的生物

(1)指導觀察教師準備好的水樣標本

①談話:顯微鏡下,水滴裏到底會有什麼?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②學生分組觀察。

(在學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視)

③彙報交流:你觀察到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彙報時學生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觀察記錄,並用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周圍水裏的微生物

①小組製作小組採集水樣觀察玻片

②自主觀察

③彙報交流:説説自己小組採集的水樣中有什麼

(3)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閲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並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1)學生閲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談話: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誰第一個發現的嗎?

②學生閲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問:通過閲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麼想法?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佈。

利用用多媒體展示在各種環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標籤: 集錦 教學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m504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