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國中生物教案優選【15篇】

國中生物教案優選【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生物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中生物教案優選【15篇】

國中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細菌的發現史;

2、細菌的形態結構;

3、細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學重點

細菌的形態結構,細菌的生殖。

三、教學難點

細菌的形態結構,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細菌分佈廣泛的原因。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細菌的'發現

(1)荷蘭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細菌,但認為細菌是自然發生的。

(2)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用實驗證實了細菌的存在,認為細菌是現有的細菌產生的。

2、細菌的形態結構

(1)細菌個體微小,有球狀、桿狀、螺旋狀。

(2)細菌的結構包括基本結構和附屬結構。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以及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附屬結構包括莢膜和鞭毛,並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有,莢膜對細菌有保護作用,鞭毛可以使細菌在水中運動。

(3)細菌的結構中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因此細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

3、細菌的生殖

(1)細菌通過分裂生殖進行繁殖,也就是一個細菌分成兩個。

(2)當環境不好時,細菌會變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當度過不良環境時,芽孢又萌發成細菌。

六、課後反思

為什麼細菌能夠在生物圈中廣泛分佈?

國中生物教案2

學習目標

1、瞭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2、説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重點

非生物因素,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難點

探究温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

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温度和濕度。

學習方法

講述法,探究法,分析法。

學習過程

引入新課

環境:生物的'生存空間

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佈的因素。

生態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自主學習

活動1、探究温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

討論: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是:

結論: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企鵝孵卵競爭:梅花鹿在xx時捕食:獅捕與班馬

共棲:海葵與蟹寄生:蛔蟲與人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保護色:壁虎、北極熊

擬態:竹節蟲警戒色:胡蜂、河豚、夾竹桃

活動2: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温度和濕度

討論:

1、為什麼實測不同地點的温度和濕度時乾濕計放置的位置不同?

2、為什麼每個實測地點要記錄3個數據的平均值?

上述實測地點中,獲得的哪組數據起着對照作用?

國中生物教案3

1、知識方面

(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

(2)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3)説出保持好身體、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聯繫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2)學會保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方法

(3)學會調控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關注健康問題。

(2)培養關愛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認識到體育鍛煉、做好個人衞生和環境衞生、維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關係對增進健康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難點: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準備合適的教學多媒體材料。

(2)、準備學生活動的活動資料卡。

國中生物教案4

知識與能力:

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過程與方法:

1.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閲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説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説明方法。

教學難點

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課時安排:1課時

一、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着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生物入侵者”是什麼?大家對此可能會感到陌生。要知道,這正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覺,今天,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自讀課文

1.圈劃生字詞

棲息 (qī) 藩籬 (fān) 歸咎 (jiù ) 河蚌(bàng) 厄運( è) 蜥蜴(xī yì ) 劫掠( jié )

醖釀(yùn niàng ) 蒲公英(pú)五彩斑斕 (bānlán)

嘯聚山林(xiào) 棕樹蛇(zōng)束手無策(shù )

扼制( è)物競天擇 (jìng)無動於衷(zhōng)

2.字詞積累

在劫難逃:命中註定要遭受禍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現在借指壞事情一定要發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束手無策:比喻沒有辦法。

無動於衷:心裏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五彩斑斕:燦爛多彩。

3. 用恰當的詞語表達句中劃線部分的意思

(1)他們警告説,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該島的鳥類將遭受災禍,逃也逃不掉。(在劫難逃)

(2)即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面對那些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極強的動植物,人們仍將沒有任何辦法。(束手無策)

(3)僅在美國,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兩千多億美元,面對這樣的天文數字,人們豈能心裏一點也不有所觸動?(無動於衷)

(4)一些產自他鄉的寵物,如蛇、蜥蜴、山貓等,往往會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遺棄而逃出藩籬,在山林里拉幫結夥,為害一方。(嘯聚山林)

三、整體感知

1.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4):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它有什麼危害?

第二部分(5):生物是怎樣入侵的?

第三部分(6~8):我們該怎樣對待“生物入侵者”?

2. “生物入侵者”的定義?

專家們把這種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

3. 為什麼人類早期沒有“生物入侵者”?

人類文明的早期,陸路和航海技術尚不發達,自然界中的生態平衡並沒有受到太大破壞……都是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緩慢進行的,時間和空間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會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

4. 在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列舉了幾樣“生物入侵者”?

斑貝 天牛 紅螞蟻 棕樹蛇

5.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請概括這段文字説明的中心。

“生物入侵者”對被危害的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方法:找出中心句)

(2)本段的第一句話起什麼作用?文中還有其他段落的作用和它相同嗎?

承上啟下。第六自然段。

(3)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列數字、舉例子

(4)這段文字的結構是怎樣的?

總分

6. 換詞比較,談談其好處

(1)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斬盡殺絕.

(2)關島本地的大多數鳥類已被棕樹蛇斬盡殺絕.

兩處表述的差異是:_採用列數據顯得更真實更可信_.

(1)悄悄到達的事實上許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的目的.

(2)事實上許多異地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到達新的環境,正是通過跨國貿易的途徑.

兩處表述的差異是:_採用打比方顯得更簡潔更生動_.

7. 本文采用了什麼説明順序?説説這樣安排説明順序的好處。

(1)引出話題:介紹 “生物入侵者”的概念(1)

(2)擺出現象: “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2-4)

提出問題

(3)探究原因:入侵的途徑和增多原因(5)

分析問題

(4)生物學和生態學界的兩種不同態度(6-7)

(5)措施世界各國都在採取相應的措施(8)

解決問題

(邏輯順序,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四、文章主旨:

本文從各個方面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危害及各界人士對此的不同觀點。以引起讀者對生態環境的重視。

五、佈置作業

文中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兩種觀點,你贊同哪一種?面對“生物入侵者”,我們人類應該做些什麼?

國中生物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説出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

2.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掌握動植物細胞的區別,觀察、概括能力。

3.認同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單位,不同生命體的細胞有一定的區別。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

難點: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複習導入,回憶之前學過的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麼?提出問題:學過的細胞有哪些?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有哪些異同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引出新課。

(二)新課講授

1.組織學生上台板書動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並寫出各部分結構名稱。

2.組織學生觀察圖片,找出動植物細胞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植物細胞特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3.追問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都有液泡嗎?觀察動植物細胞時首先要觀察什麼?

(非綠色部分沒有葉綠體、根的分生區細胞沒有液泡,首先要觀察細胞壁。)

4.多媒體出事表格,組織學生結合結構示意圖完成表格。

(三)鞏固提升

1.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介紹植物細胞。

(四)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提問進行總結。

2.作業:細胞是生命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那生物的生命活動是怎樣依靠細胞來完成的?

國中生物教案6

步驟:1)將一個完整的豬腎置於解剖盤中,先觀察腎的外形和顏色(外形似菜豆,內側凹陷,紅褐色),再用手捏捏(表面光滑,手感柔軟),問一問氣味。

2)用户解剖針將腎縱切,觀察內部結構。

3)用顯微鏡觀察腎單位的.玻片標本。

通過上面對觀察腎的結構實驗知識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更好的哦。

國中生物教案7

《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能力目標:能夠説出貓和馬等一些生物所處分類等級的位置

情感目標:瞭解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瞭解雙名命名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

【教學難點】

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

教學工具

多媒體電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上的一些內容

師:上堂課我們練習瞭如何對生物進行分類。那麼,我們對生物進行分類的.依據是什麼呢?

生: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

師:分類的基本單位是什麼呢?

生:種。

師:上節課講的動物可以分為哪兩大類,其中又可以分為哪些小類?

生: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可以分為體温恆定和體温不恆定;無脊椎動物可以分為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師:很好,這堂課我們來學習新的內容:第二節從種到界

二、講授新課

1、分類的依據

師:幻燈片放映一則湯姆尋親記漫畫

要求:

1)在外部形態、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與我湯姆貓相似多的保留下來,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隻能排除三種生物。

生:根據教師幻燈片的播放進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貓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師:要求學生回答排除的依據是什麼?

生:依據是他們的相似度(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

2、分類的等級

師:湯姆最終通過分類找到了狗和貓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給湯姆找到那些親戚類別以準確的命名嗎?

生:學生根據老師的幻燈片播放分別予以準確的命名

師:你通過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類學上的分類單位是什麼?最小的單位是什麼?從大到小依次是什麼?

生:的分類單位是界,最小的是種,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師:

1)進行一些擴展(如界、門的擴展)

2)接下來通過一個寄信的題目引導學生回答湯姆貓分類中的地位

生:湯姆貓分類中的地位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貓屬貓種

師:為了進一步説明動物的分類等級,以馬來進行再次講解。

生:通過老師播放幻燈片進一步加強了動物的分類等級

師:要求學生説出馬在分類等級中的地位

生: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馬種

3、分類的意義

師:通過前面所學的進行引導學生回答分類的意義

生:分類的意義是瞭解生物的多樣性,知道他們的親緣關係和他們的分類等級

4、雙名命名法

師:通過幻燈片的播放讓學生了解雙名命名法的相關知識

生:對雙名命名法有一些認識

5、總結:

師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國中生物教案8

教學目標

1.説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重點和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前準備

教師:觀察種子的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用具: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圖片;

學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如花生、蘋果、桃、梨的果實,鬆的球果、種子等。

教學過程

一、觀察種子

①菜豆種子的結構;

③玉米種子的結構;

③菜豆、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法,4人小組合作實驗,通過觀察和討論,説出菜豆種子、王米種子的結構。

方案二:對照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看書,同學間討論交流知道兩種.種子結構。

二、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

方案一:觀察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然後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就討論提綱,實驗小組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方案二:觀察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種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實、種子)的CAI課件,實驗小組就討論提綱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異同

方案一:將蘋果、桃等果實切開,觀察其種子的着生位置。再觀察鬆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桃的果實、種子”、“鬆的球果和種子”掛圖,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點是“-”“被”為啟發點,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答案。出示補充的圖片。

2.識別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觀察書上的圖以及老師補充的圖片,認識常見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識別常見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3.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方案一:在看書自學基礎上,與實際相聯繫,結合常見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蒼耳、柳、榆等,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當地幾種被子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課件,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出示討論提綱:

1.在種子發育過程中和種子成熟後,果皮各起什麼作用?

2.種子的傳播與環境相適應,如借動物、風力、水力傳播等,請聯繫實際舉例説明。

國中生物教案9

一、教學目標

①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②學生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④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二、難點和重點

重點:

①學生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②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

①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實物、圖片。

②教師準備與課程相關的掛圖。

學生:學生觀察生活環境,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四、教學設計

1、什麼是生物?

觀察絢麗多彩的`大自然掛圖,説出其中的生物與非生物。或實地考察大自然。(適合班額小的農村學校,班額大,需要分小組進行。)

2、提出問題:

“請舉出畫面中的物體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勵中差生參與)

展示掛圖,啟發學生找出圖中的生物與非生物(無條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學校可用此法)

教師組織好學生,讓其在大自然中認真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徵:

實物對比,通過分析小鳥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徵後,學生拿出自己所帶的生物與小鳥對比,説出這些生物具有的與小鳥相同的特徵,互相補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觀察書中插圖,説出各種生物正在進行的生命活動,然後學生分小組,以自身為例討論人是否也具有書中描述的生物特徵,選出代表,舉例説明,各組間可針對不同觀點進行辯論,使大家認識到生物的共同特徵。

集思廣益,調動思維潛力,學生觀察某些生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結合平時瞭解的生物知識,協作互補,從記憶中搜索信息,説出生物的其他特徵。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壽命等。

啟發學生用對比法比較出生物的共同特徵,同時可向學生解釋不同生物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動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掛圖,閲讀課文。提出問題:“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徵?”對於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生物特徵,教師可提示學生,幫助分析。

4、鞏固練習:

多媒體打出鐘乳石、珊瑚和珊瑚蟲,學生討論哪個是生物,並説明理由。

找觀察過珊瑚的同學,給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蟲的關係,大家討論後得出答案。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生物的特徵去分析。

國中生物教案10

 課題:美國南北戰爭

時間20xx年12月2日

執教人:樑鑑亮

地點:167班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起因、經過結局。

二、瞭解和掌握戰爭的性質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國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實。

三、瞭解和掌握頒佈《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對戰爭的重要影響。

 教學重點:林肯在南北戰爭期間的作用。

教學難點:南北戰爭的起因。

教具:粉筆黑板歷史地圖冊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複習回顧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歷史事件。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美國的現任總統是誰嗎?(xx)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美國南北戰爭

三學生預習課文內容

四講授新課:

(一)美國領土的擴張

1、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已經擴張到太平洋沿岸。

2、隨着領土向西擴張美國發生了“西進運動”。

(二)戰爭的爆發

1、原因:(1)根本原因:黑人奴隸制存廢問題成為矛盾的'焦點。

(1)直接原因:1860年11月,主張限制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2、經過:(1)爆發:1861年,南方挑起戰爭。戰爭初期,北方連連失利。

(2)轉折:1862年。林肯政府先後頒佈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扭轉了戰局。

3、勝利:1863年北方軍隊取得了葛底斯堡大捷,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4、對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

(1)性質: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2)意義:a)、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b)、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全部政權,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開闢了道路。

國中生物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瞭解不同濃度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2.瞭解水蚤的分類地位、生活環境、結構特點等;

3.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到酗酒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強調“STS”教育思想,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儘可能多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學習的一般原則,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前進:

實驗方案指導着實驗的進行並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實驗方案的設計。為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將學生分組,選出小組長,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方案,小組之間再互評,在教師的點撥下,最終設計出完善可行的實驗方案。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探究目標逐步實現。

2.重點培養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多組實驗數據取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採取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描點、連線等方法來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等,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驗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培養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例如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遵循的原則,解決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鐘)、難計數、易產生誤差等。

實驗結束後,及時引導學生認識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人們常説:酗酒有害健康,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開門見山的引入,體現了關注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

(二)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環節,教師稍作引導,突出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完善實驗方案環節,師生互動,強調設計實驗必須遵循的單一變量原則和設置對照原則等,體現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實施實驗方案:

選取實驗材料環節,創建“材料自選超市”,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體現學生開展實驗的自主性。

實施實驗方案階段:注重實驗細節,力求使得實驗更加科學、準確:

①使用凹玻片,確保酒精能夠充分影響水蚤;

②針對學生在計數水蚤心率過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過快,難以準確計數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了更為準確的“打點計數法”,大大提高了計數水蚤心率的準確度。

(四)整理、分析實驗數據:

學生分組彙報實驗數據,師生互動,共同分析實驗誤差。同時,針對數據較多難以直接得出結論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繪製折線圖,化繁為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得出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準確、科學的實驗結論。

四、教學反思:

本堂課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語言較為平淡,不夠柔和;學生的討論環節中教師的主導意識較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等。

總之,我的這堂實驗課只是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點嘗試,敬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國中生物教案1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減數分裂》這一課題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章第一節的第1部分。這部分內容不僅是第2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遺傳與進化》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遺傳定律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學生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性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這是生殖細胞形成的基礎,又是遺傳和變異de細胞學基礎。

2、教學難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的概念以及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其中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初學者對此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抓住本質。

四、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比較。這裏主要説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設疑導入,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六、具體的教學過程

分為二部分

第一部分:導言

首先以問題引入,引發思考:

(1)什麼是有性生殖?

(2)其主要方式是什麼?回答之後,演示卵式生殖過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學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為進一步觀察受精卵中染色體的特點,又設計動畫模擬精卵的結合過程。這樣,學生從畫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並且每兩條染色體大小、形態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為進一步説明同源染色體特點,插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圖,最後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後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

由於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都只有受精卵即體細胞一半,自然引出問題:精子和卵細胞怎樣產生?先請學生討論,能否以有絲分裂方式產生?之後引出減數分裂概念。並展示學習這一概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包括:減數分裂自然想了解減數分裂的具體發生過程,進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首先以指導讀書法,讓學生帶着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在哪裏形成?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名稱是什麼?什麼是聯會、四分體?‘減數’發生在什麼時期?”為講述方便,也為了後面能説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同時,為防止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注意力,整個分裂過程先逐圖出現。

講述精原細胞時,除指出它來自精巢,還應點明它的染色體數就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時,強調染色體在這一時期複製,也就是要説明,聯會時期,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只是由於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所以看不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錯誤以為複製是在四分體時期進行。四分體時期,除強調概念wai,為避免個別學生錯誤地將整個細胞中的4條染色體當作一個四分體,先提問:圖中有幾個四分體?再將其中一個四分體作閃爍處理以加深印象最後還要對四分體作個總結,指出:四分體個數就是同源染色體對數。這樣處理,較好地突破了“四分體”這一教學難點。分裂後期,先顯示一種同源染色體分離情況,形成兩個子細胞,接着讓學生討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的分離情況?討論之後在後期又出現另一種分離圖,由此説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即不同對染色體之間可能自由組合。為後面學習遺傳學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奠定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強調兩點:“分裂”和“等數”。“分裂”即着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等數”即染色體數目不再減半。至於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尤其突出有絲分裂後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畫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問題,進一步説明了減數分裂的本質。接着,全屏展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目的有兩個,

一是總結減數分裂的實質,

二是利用板書複習各分裂時期細胞的名稱。板書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精子

(複製)

(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變形)

......2n......2n......n......n......n

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染色體行為變化,播放精子形成的連續動畫過程。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獲得完整印象。

最後,總結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作補充,這樣既使學生理解其意義,而且培養了歸納總結,梳理知識的能力。最後指出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義,從而既聯繫了上節課內容,又使本節課內容前後呼應。

練習與鞏固: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設計了兩道課堂練習題,第一道題考查學生對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性的掌握情況,第二道題考查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兩道練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能否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Fansi:講授減數分裂這部分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把複雜的問題具體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採用比較教學法,使學生在學習簡述分裂過程中也同樣複習了有絲分裂的過程,避免出現兩個知識點的混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克服了知識抽象帶來的理解上的困難,收到良好的效果。

國中生物教案13

教學目標

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莖的結構,可以更好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併為瞭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説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週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説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rdquo 國中地理;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莖的結構》一節,由於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

關於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後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於草本植物莖的結構,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裏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於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採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釐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於剝開,便於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後,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為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為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

國中生物教案14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並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麼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蝟、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麼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鬆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淨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污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xx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xx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xx地指什麼?灌叢指什麼?)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並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xx地或草地上有小水窪,測量濕度時,能把乾濕計放在水窪邊嗎?測量灌叢的濕度時,能把乾濕計放在地上嗎?

國中生物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2、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理解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過程的異同點。

3、學習家蠶的生命史及其對人類的貢獻,通過“絲綢之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過程

難點:昆蟲與人類生活的聯繫,生物科技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回顧舊知,提問:提問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幾種什麼是無性生殖什麼是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過程無性生殖是不需要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多的生殖方式。

追問:地球上種類最多的生物是昆蟲,那麼種類繁多的昆蟲是如何生長如何繁殖後代的我們一起來走進奇妙的昆蟲世界探討一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完全變態發育

展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視頻資料,提問: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絲綢從何而來

向西方販賣絲綢製作成的衣服和被子的商業路徑蠶寶寶。

教師講解: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蠶和繅絲織綢的,在數千年前中國的絲綢已傳佈到了世界各地。

過渡:蠶寶寶又是怎樣吐絲的

展示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的圖片,組織學生觀看並思考一下問題:

1、家蠶各發育要經歷幾個階段

四個階段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2、各時期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是怎樣多的

蠶蟲階段全身柔軟,有環節,8對足,以桑葉為食,有蜕皮現象吐絲結繭後不吃不喝最後羽化形成6足、羽披鱗的成蟲最後成蟲通過交尾產下受精卵。

3、還有哪些動物多的生殖方式和發育方式與家蠶相似

蝴蝶、蒼蠅等。

教師總結:像家蠶這樣,發育過程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有明顯的差別,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

2、不完全變態發育

多媒體展示蝗蟲發育過程圖片,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並思考以下問題:

1、蝗蟲的生長髮育經歷了哪幾個時期比較蝗蟲幼蟲和成蟲的差異

受精卵、若蟲、成蟲階段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基本一致,若蟲的翅膀未發育完全。

教師總結:像蝗蟲這類昆蟲與家蠶不同,他們的發育過程只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

三、鞏固提高

成語中,蟬的幼蟲變為成蟲的現象我們會用金蟬脱殼來表示,那金蟬脱下的“殼”是幼蟲的什麼呢?

外骨骼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五、佈置作業

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四、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n077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