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二生物知識點15篇

高二生物知識點15篇

高二生物知識點1

一、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錶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低。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核控制範圍(核質比)大→cell小。

高二生物知識點15篇

二、細胞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細胞週期

(1)概念: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2)兩個階段:

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為前期、中期、後期、末期

(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1.分裂間期

特點:分裂間期所佔時間長。完成DNA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

2.前期

特點: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體特點:1、染色體散亂地分佈在細胞中心附近。2、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中期

特點:①所有染色體的着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

染色體特點: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時機。

4.後期特點:①着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着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

5.末期

特點: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並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

參與的細胞器:

間期:核糖體,中心體

前期:中心體(複製形成紡錘體)

末期:高爾基體(細胞壁的合成)

線粒體全過程。

有單體出現時,DNA與染色體數目相同,單體消失時,DNA數目為染色體的2倍。

三、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

不同點:

植物細胞前期紡錘體的來源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產生末期細胞質的分裂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形成新細胞壁將細胞隔開

動物細胞由中心體周圍產生的星射線形成。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縊裂

相同點: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後、末四個階段。

2、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染色體在各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

五、有絲分裂的意義:

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六、無絲分裂:

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但是有遺傳物質的複製和平均分配。例:蛙的紅細胞。

高二生物知識點2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名詞:1、能量金字塔:可以將單位時間內各個營養級的能量數值,由低到高繪製成圖,這樣就形成一個金字塔圖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語句:1、起點: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輸入能量)。2、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3、渠道:沿食物鏈的營養級依次傳遞(轉移能量)4、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三個去處是:呼吸消耗,下一營養級同化,分解者分解。對於初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這三個去處。並且可以認為,一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釋放的能量十被下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但對於營養級的情況有所不同。5、特點:傳遞方向:單向流動(能量只能從前一營養級流向後一營養級,而不能反向流動);傳遞效率:逐級遞減,傳遞效率為10%~20%(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只有10%~20%)。4、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5、計算規則:消耗最少要選擇食物鏈最短和傳遞效率20%,消耗最多要選擇食物鏈最長和傳遞效率最小10%。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名詞:1、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化學元素,不斷進行着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羣落,又從生物羣落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這裏説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的生態下系統——生物圈,其中的物質循環帶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2、温室效應:大氣中CO2越多,對地球上逸散到外層空間的熱量的阻礙作用就越大,從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這種現象就叫温室效應。

高二生物知識點3

1.解旋酶:作用於氫鍵,是一類解開氫鍵的酶,由水解ATP來供給能量它們常常依賴於單鏈的存在,並能識別複製叉的單鏈結構。在細菌中類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動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況,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鏈為模板合成複製形的過程中,就是按3′→5′移動。在DNA複製中起作用。

聚合酶:在DNA複製中起作用,是以一條單鏈DNA為模板,將單個脱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形成一條與模板鏈互補的DNA鏈,形成鏈與母鏈構成一個DNA分子。

連接酶:其功能是在兩個DNA 片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如果將經過同一種內切酶剪切而成的兩段DNA比喻為斷成兩截的梯子,那麼,DNA連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斷口處(注意:不是連接鹼基對,鹼基對可以依靠氫鍵連接),即兩條DNA黏性末端之間的縫隙“縫合”起來。據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連接目的基因和運載體。與DNA聚合酶的不同在於:不在單個脱氧核苷酸與DNA 片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而是將DNA雙鏈上的兩個缺口同時連接起來,因此DNA連接酶不需要模板

聚合酶:又稱RNA複製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雙鏈DNA為模板,邊解放邊轉錄形成mRNA,轉錄後DNA仍然保持雙鏈結構。對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種:RNA聚合酶I轉錄rRNA,RNA聚合酶Ⅱ轉錄mRNA,RNA聚合酶Ⅲ轉錄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複製和轉錄中起作用。

5.反轉錄酶:為RNA指導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DNA的過程。具有三種酶活性,即RNA指導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導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作為重要的工具酶被廣泛用於建立基因文庫、獲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於微生物(細菌、黴菌等)中。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且能在特定的切點上切割DNA分子。是特異性地切斷DNA鏈中磷酸二酯鍵的核酸酶(“分子手術刀”)。發現於原核生物體內,現已分離出100多種,幾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這種酶。是重組DNA技術和基因診斷中重要的一類工具酶。例如,從大腸桿菌中發現的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GAATTC序列,並在G和A之間將這段序列切開。目前已經發現了200多種限制酶,它們的切點各不相同。蘇雲金芽孢桿菌中的抗蟲基因,就能被某種限制酶切割下來。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植物細胞工程中植物體細胞雜交時,需事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從而獲得有活力的原生質體,然後誘導不同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

8.胰蛋白酶:在動物細胞工程的動物細胞培養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將取自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和組織分散成單個的細胞,然後配製成細胞懸浮液進行培養。或用於細胞傳代培養時將細胞從瓶壁上消化下來。

9.澱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澱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澱粉酶和腸腺分泌的腸澱粉酶,可催化澱粉水解成麥芽糖。

10.麥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麥芽糖酶和腸腺分泌的腸麥芽糖酶,可催化麥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腸腺分泌的腸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肝臟分泌的膽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後,有利於脂肪分解。

12.蛋白酶: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鏈。作用結果是破壞肽鍵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3.肽酶:由腸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鏈水解成氨基酸。

14.轉氨酶:催化蛋白質代謝過程中氨基轉換過程。如人體的谷丙轉氨酶(GPT),能夠把穀氨酸上的氨基轉移給丙酮酸,從而形成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由於谷丙轉氨酶在肝臟中的含量最多,當肝臟病變時谷丙轉氨酶就大量釋放到血液,因此臨牀上常把化驗人體血液中這種酶的含量作為診斷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

15.光合作用酶:是指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於葉綠體中。

16.呼吸氧化酶:與細胞呼吸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於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

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釋放能量的酶。

19.組成酶:指微生物細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它們的合成只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誘導酶:指環境中存在某種物質的情況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高二生物知識點4

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_氨基酸,其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R肽鍵:—NH—CO—

|

NH2—C—COOH

|

H

3、肽鍵數=脱去的水分子數=_氨基酸數—肽鏈數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數—x水分子數18

5、核酸種類DNA:和RNA;基本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組成單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鹼基。

8、D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核,含有的鹼基為A、G、C、T;

R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質,含有的鹼基為A、G、C、U;

9、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直接能源物質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屬於單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屬於二糖;

澱粉、纖維素、糖原屬於多糖。

1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種)

基本元素:C、H、O、N(4種)

最基本元素:C(1種)

主要元素:C、H、O、N、P、S(6種)

13、水在細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14、細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紅蛋白中的無機鹽是:Fe2+,葉綠素中的無機鹽是:Mg2+

16、被多數學者接受的細胞膜模型叫流動鑲嵌模型

17、細胞膜的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糖類。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18、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19、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有“動力車間”之稱的細胞器是線粒體;

有“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之稱的是葉綠體;

有“生產蛋白質的機器”之稱的是核糖體;

有“消化車間”之稱的是溶酶體;

存在於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體內、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與植物細胞細胞壁形成有關、與動物細胞分泌蛋白質有關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20、細胞核的結構包括:核膜、染色質和核仁。

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高二生物知識點5

1、水生單細胞生物直接與水進行物質交換。從水中獲得氧和養料,向水中排放代謝廢物。如草履蟲。

2、體液:指多細胞生物體內以水為基礎的液體。也是人體內液體的總稱。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

3、細胞內液:指細胞內的液體。包括細胞質基質、細胞核基質、細胞器基質。

4、細胞外液:指存體內在於細胞外的液體。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

5、血漿:指血液中的液體部分。是血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主要含有水、無機鹽、血漿蛋白、血糖、抗體、各種代謝廢物。

6、組織液:指體內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成分與血漿相近。是組織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7、淋巴:指存在於淋巴管內的液體。是淋巴細胞的生活的內環境。

8、內環境:是指人體的細胞外液所構成的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

內環境就是細胞外液,是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質類含氮化合物的總稱,是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膽紅素和氨等。

10、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滲透壓、酸鹼度和温度。

11、滲透壓:

⑴、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滲透壓的大小與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成正比。

⑶、血漿滲透壓主要與血漿中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⑷、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於Na+和Cl—。

⑸、內環境滲透壓的穩定程度取決於肌體對水鹽平衡的調節水平。

⑹、人的血漿滲透壓約770Kpa,相當於細胞內液滲透壓。

12、正常人體內環境的酸鹼度:

⑴、血漿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間

⑵、內環境PH能維持相對穩定是因為緩衝物質的存在。

13、人體細胞外液温度一般維持在37°C左右。

應會知識點

1、細胞液:特指植物細胞液泡內液體。

2、內環境PH值維持穩定的調節:

⑴、緩衝物質: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對的具有緩衝作用的物質。緩衝物質由弱酸和強鹼鹽組成。

⑵、作用原理:

①、若內環境酸性增強(中和酸性物質)時,如:

C3H6O3+NaHCO3→H2CO3+NaC3H5O3

└→CO2+H2O

└→血液CO2→呼吸中樞興奮增強→呼吸運動增強(呼出CO2)

②、若內環境鹼性增強(中和鹼性物質)時,如:Na2CO3+H2CO3→NaHCO3

如果過多,則由腎臟排出多餘的部分。

⑶、PH值穩定的意義:保證酶能正常發揮其活性,維持新陳代謝的正常順利進行。

高二生物知識點6

本節屬於生態學部分的基礎,是生態學研究的最小單位,內容主要包括種羣的特徵、種羣的數量變化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羣數量的動態變化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種羣的數量變化是本節的重中之重。種羣是指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我們研究種羣主要研究其數量特徵,種羣密度是種羣最基本的數量特徵;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羣大小和種羣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不直接決定種羣密度,但是能夠用來預測種羣密度的變化趨勢。種羣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佈局稱種羣的空間特徵,通常有均勻分佈、隨機分佈、集羣分佈三種類型。

種羣數量的變化我們主要研究種羣的數量增長曲線,有“J”型曲線和“S”型曲線兩種類型。“J”型曲線是在理想狀態(食物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下種羣數量增長的形式,以時間為橫座標、種羣數量為縱座標來表示,曲線大致呈“J”型;可用公式Nt=N0λt表示,(λ表示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數)由圖形和公式都可看出,沒有K值。

“S”型曲線是自然條件(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下,種羣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環境容納量(即K值)是指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維持的種羣最大數量。種羣數量達到K值後保持穩定,一般情況下,種羣數量為K/2時增長速率達最大值。此問題的研究可用於生產實踐中的漁業捕撈、控制有害動物等方面。

【種羣數量的變化考點分析】

本節內容在大學聯考中通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考查對種羣特徵的理解掌握情況,其中種羣密度和種羣的數量變化曲線是以往的常考知識部分。在平時測試時,簡答題部分通常考查種羣密度的調查的實驗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羣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

【種羣數量的變化知識點誤區】

年齡組成只是預測種羣密度的變化趨勢,但該趨勢不一定能實現,因為影響種羣數量變化的還有氣候、食物、天敵等。對於人口數量的變化一般不同於自然種羣。自然條件下,種羣數量變化都是“S”型,包括外來物種入侵,除非題目中告知了理想條件下或實驗室條件下或外來物種入侵的早期階段或無環境阻力的條件下,才可以考慮“J”型變化。對有害動物的控制我們要想法降低環境容納量來解決,如引入天敵、斷絕食物來源等措施,而不能是控制在K/2左右。

高二生物知識點7

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物:

①水(約60-95%,一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無機鹽(約1-1.5%)

有機物:

③糖類

④核酸(共約1-1.5%)

⑤脂類(1-2%)

⑥蛋白質(約7-10%是一切活細胞有機物含量最多的,幹細胞中含量最多的)

水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對生物的意義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自由水:(佔大多數)以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動。(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劑②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③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無機鹽離子及其對生物的重要性

1.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

2.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細胞形態、滲透壓、酸鹼平衡)如血液鈣含量低會抽搐。

動植物體內重要糖類、脂質及其作用

1.糖類C、H、O組成構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質種類:

①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構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③多糖:澱粉、纖維素(植物);糖元(動物)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類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陽光

2.脂類由C、H、O構成,有些含有N、P

分類:

①脂肪:儲能、維持體温

②類脂:構成膜(細胞膜、液泡膜、線粒體膜等)結構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維持新陳代謝和生殖起重要調節作用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基本單位及其作用

蛋白質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單位:氨基酸約20種

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他都連結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結構通式:肽鍵:氨基酸脱水縮合形成,

分子式有關計算:

脱水的個數=肽鍵個數=氨基酸個數n–鏈數m

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水的個數╳18

功能:

①有些蛋白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

②催化作用,即酶

③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運輸氧氣

④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⑤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核酸的化學組成及基本單位

核酸由C、H、O、N、P元素構成

基本單位:核苷酸(8種)

結構: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有5種)A、T、C、G、U

構成DNA的核苷酸:(4種)

構成RNA的核苷酸:(4種)

高二生物知識點8

名詞:

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點是化學性質穩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積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會隨着食物鏈的延長而不斷加強。

2、富營養化:由於水體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過多,導致藻類等大量繁殖。藻類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類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並分解出有毒物質,致使水體處於嚴重的缺氧狀態,引起水質量惡化和魚羣死亡的現象

3、水華:在淡水湖泊中發生富營養化現象。

4、赤潮:在海洋中發生富營養化現象。

語句:

1、環境污染主要包括: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與噪聲污染。

2、大氣污染的危害:①我國大氣污染類型是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煙塵、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②危害:直接危害人類和其它生物,導致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③致癌物主要有3,4—苯並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並芘引起肺癌的作用烈。④可以通過水體、土壤及植物進而危害人及動物。

3、水污染的危害:①水俁病事件:汞在水中轉化成汞後,富集在魚、蝦體內,人若長期食用了這些食物就會危害中樞神經系統,有運動失調,痙攣、麻痺、語言和聽力發生障礙等症狀,甚至死亡。②水體中過量的N、P主要來自含有化肥的農田用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③赤潮和水華的形成都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

4、土壤污染的危害:①“鎘米”事件:土壤被鎘污染後,會經過生物的富集作用進入人、畜體內,引起骨痛,自然骨折,骨缺損,導致全身性神經劇痛等症,最終死亡。影響植物的生長髮育危害動物和人的生存。5、噪聲污染的危害:損傷聽力,干擾睡眠,誘發多種疾病,影響心理健康。

高二生物知識點9

1、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於生命系統。

2、將人的胰島素基因通過基因工程轉入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時依次經過: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質。

3、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5、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7、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9、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0、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1、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2、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3、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於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4、黑暗中生物不進行細胞呼吸。

15、温度越高農作物產量越高。

16、細胞越大物質交換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細胞內發生催化作用。

18、細胞都能增殖、都能進行DNA複製,都能發生基因突變。

19、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20、細胞分化時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21、細胞分化就是指細胞形態、結構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

22、病毒能獨立生活。

23、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有細胞核或核糖體。

24、精子只要產生就能與卵細胞受精。

25、人和動物、植物的遺傳物質中核苷酸種類有8種。

26、基因只位於染色體上。

27、染色體是遺傳物質。

28、DNA能通過核孔。

29、人體不再的體細胞中共有46個DNA分子。

30、同一個人的不同細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高二生物知識點10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知識點總結】

本節是植物激素調節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主要包括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植物向光生長的原因、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佈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是這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中所隱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問題。主要有四個重要實驗,分別是由達爾文、詹森、拜爾和温特完成的。我們需要注意每個重要實驗的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對照思路,達爾文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產生某種刺激,當這種刺激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時,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的快,因而出現向光彎曲;詹森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拜爾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佈不均勻造成的;温特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並且能夠促進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長。温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但温特並沒有把這種物質提取出來,到1934年科學家才最終確認了這種物質就是吲哚乙酸。

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等,均為幼嫩且生長旺盛的部位;根尖和成熟葉片合成生長素極少。在這些部位,通過一系列過程將色氨酸轉化成生長素。生長素主要分佈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等處,趨向衰老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極少。

生長素的運輸也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植物的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而不能倒過來運輸,即極性運輸;在成熟的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在芽尖、根尖等不成熟組織的尖端,生長素的運輸也會受到外界因素(如地球引力、單側光、離心力)的作用下發生橫向運輸,如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考點分析】

本節是植物激素調節重點考查的部分,在平時測試和大學聯考中都會佔有一定的比例。從能力要求上看,往往考查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實驗方法,如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隱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與過程往往搭載實際問題,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都很常見。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知識點誤區】

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橫向運輸是在尖端完成的,但發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面一段。生長素不能透過雲母片,而瓊脂對生長素的運輸和傳遞無阻礙作用。感光部位在尖端,只有單側光照射尖端才會引起生長素分佈不均勻;若無尖端,含生長素的瓊脂塊不對稱放置,也會引起生長素分佈不均勻。

高二生物知識點11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名詞:

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徵。觀察染色體組型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中期。

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3、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常染色體。

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繫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語句:

1、染色體的四種類型:中着絲粒染色體,亞中着絲粒染色體,近端着絲粒染色體,端着絲粒染色體。

2、性別決定的類型:

(1)XY型:雄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XY),雌性個體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的性別決定類型。

(2)ZW型:與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雄性,而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雌性。蛾類、蝶類、鳥類(雞、鴨、鵝)的性別決定屬於“ZW”型。

3、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全色盲極個別。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於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沒有什麼色覺的基因。

4、色盲的遺傳特點:男性多於女性一般地説,色盲這種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不病)遺傳給他的外孫子(隔代遺傳、交叉遺傳)。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5、血友病簡介:症狀——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故凝血時間延長,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與色盲完全一樣。

高二生物知識點12

1.(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實驗)基礎知識

⑴.什麼是加酶洗衣粉?

是指含有酶製劑的洗衣粉;

⑵.目前常用的酶製劑有哪些?

有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

⑶.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哪些酶製劑?

有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

⑷.鹼性蛋白酶有什麼作用?

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肽,使污跡從衣物上

脱落。

⑸.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酶製劑的活性,使加酶洗衣粉失效?怎樣解決這一難題?

温度、酸鹼和表面活性劑都會影響酶的活性。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耐酸鹼、耐高温耐受表面活性劑的酶,並用特殊化學物質將酶包裹。

小資料:普通洗衣粉與加酶洗衣粉的區別

普通洗衣粉含磷,含磷污水可能導致微生物和藻類大量繁殖,造成水體污染;

加酶洗衣粉減少了表面活性劑和三聚磷酸鈉的用量,使洗滌劑朝低磷方向發展,減少對環境

的污染。

2.(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實驗設計

⑴.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實驗包括哪些問題?

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洗滌效果有什麼不同?

二是在什麼樣的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

三是添加不同種類的酶的洗衣粉,其洗滌效果有哪些區別?

⑵.如何有效地控制變量?

儘管實驗有所不同,但是控制變量的思路是一致的。

①.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洗滌效果實驗中

自變量是洗衣粉的種類(即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控制變量是衣物的材質、污物的種類、污物的面積、污物的存留時間、洗衣粉的用量、

水温、PH、洗滌時間等都要相同;

②.探究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是温度實驗中

自變量是温度;

控制變量是衣物的材質、污物的種類、污物的面積、污物的`存留時間、洗衣粉的用量、PH、

洗滌時間等都要相同;

③.探究添加不同種類的酶的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實驗中

自變量是加酶的種類;

控制變量是衣物的材質、污物的種類、污物的面積、污物的存留時間、洗衣粉的用量、PH、

洗滌時間等都要相同;

⑶.(如何)考慮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情況?

①.考慮洗滌效果;

②.考慮衣物的承受能力、洗滌成本。

高二生物知識點13

1)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方法及特點

方法: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有很多,如低温處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來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原理:當秋水仙素作用於正在分裂的細胞時,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加倍的細胞繼續進行有絲分裂,將來就可能發育成多倍體植株。

特點:獲得多倍體,培育新品種(例如:含糖量高的甜菜和三倍體無子西瓜)。

2)誘變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

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激光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酯等)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例如:青黴菌的選育。

3)單倍體育種的原理、方法及特點

原理: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例如:精子、卵細胞)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叫做單倍體。

方法:採用花葯(花粉)離體培養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

特點: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育種工作者常常採用花葯(花粉)離體培養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然後經過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目加倍,重新恢復到正常植株的染色體數目。用這種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僅能夠正常生殖,而且每對染色體上的成對的基因都是純合的,自交產生的後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

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一種觀點: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不安全,要嚴格控制。

另一種觀點: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應該大範圍推廣(P105)

人類遺傳病

1)人類遺傳病的產生原因、特點及類型

原因: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於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特點及類型:

單基因遺傳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疾病。

多基因遺傳病:受兩對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發育異常和一些常見病,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在羣體中發病率比較高。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徵。

2)常見單基因病的遺傳

可能由顯性致病基因引起:如多指,並指,軟骨發育不全,抗維生素D佝僂病;

也可能有隱性致病基因引起: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症。

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通過遺傳諮詢和產前診斷等手段,對遺傳病進行檢測和預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預防遺傳病的產生和發展。

1)遺傳病的產前診斷與優生的關係

產前診斷是在胎兒出生前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

2)遺傳諮詢與優生的關係

遺傳諮詢的內容是向諮詢對象提出防治對策和建議。

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於1990年,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中國是參與了這一項計劃的唯一發展中國家,承擔了其中1%的測序任務。測序結果表明人類基因組大約由31.6億個鹼基對組成。

意義:P93資料蒐集和分析正面效應及負面效應相關內容。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種羣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羣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1.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二、隔離與物種形成 生殖隔離、地理隔離 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地球上原始大氣中是沒有氧氣的,因此,最早出現的生物都是厭氧(進行無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現,使得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這就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

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

高二生物知識點14

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温度和pH值等條件。

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着的。

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對生物體來説,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二生物知識點15

1、生態工程與生態經濟

(1)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質循環的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污染,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

(2)生態工程的特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

(3)生態經濟:通過實行“循環經濟”的原則,使一個系統產出的污染物能夠成為本系統或另一個系統的生產原料,從而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實現手段:生態工程]

 2、基本原理:

項目理論基礎意義實例

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物質循環可避免環境污染及其對系統穩定和發展的影響無廢棄物農業

物種多樣性原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物多樣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提高系統的生產力“三北”防護林建設中的問題、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規

協調與平衡原理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生物數量不超過環境承載力,高中歷史,可避免系統的失衡和破壞太湖富營養化問題、過度放牧等

整體性原理社會、經濟、自然構成複合系統統一協調各種關係,保障系統的平衡與穩定林業建設中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關係問題

體統學和工程學原理系統的結構決定功能原理:分佈式優於集中式和環式改善和優化系統的結構以改善功能桑基魚塘

系統整體性原理:整體大於部分保持系統很高的生產力珊瑚礁、藻類和珊瑚蟲的關係

標籤: 知識點 高二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pn2m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