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教學隨筆

生物教學隨筆

生物教學隨筆1

一、把激勵帶進課堂,上好每一課。

生物教學隨筆

俗話説:信其師,親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信服你,從而喜歡你的課。開學第一課,總是向學生闡述生物學習的意義,列舉幾年來自己所教學生大學聯考生物科的優異成績,鼓勵學生認真聽從我的教導,嚴格遵守生物課上的四點要求,就能取得好的成績,讓學生感覺到在我手下學習是很榮幸的事情,應該好好珍惜。

二、把微笑帶進課堂,生動幽默進課堂。

利用合適的辦法提高學生注意力,適時的玩笑更可提神。營造氣氛。對於可能出現的不利於課堂教學的現象,開學第一課有嚴格的要求。但偶爾有打盹、説話、私聊、精力不集中的現象,此時走到開小差的同學跟前,不經意的點醒,或者突然停頓,或者乾脆停止1分鐘講課,條件是一分鐘後不再有走神的,順便也讓剛才溜號的學生看看黑板上的板書,再次理清思路後,上課的效果就會好很多。同時設定小組答題競賽,看看那一組最後優勝,以此來刺激學生,激勵學生。同時我會精煉課堂語言,穿插些與生物知識相關聯的成語、諺語、歇後語展示給學生,如“大樹底下好乘涼”、“筍有多大,竹有多粗”、“樹不怕空心,就怕剝皮”、“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吐。”,這些不僅使學生一下胃口大開,氣氛異常活躍,課後學生還有反覆的哼唱。

三、把競爭帶進課堂,特別的愛給“差生”。

生物可以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學科。有一門優勢學科,可以讓“差生”看到希望。每次作業批改後,考試成績下來,這些“差生”成了我辦公室的常客,在他們身上很下了一番功夫,鼓勵好點的要領先,差的不要相信這就是自己的水平,下次我也會成為最好的!讓他們憋足了一口氣,每次都會由一進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需要我們老師正確引導和培養與呵護。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更多的樂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生物教學隨筆2

  一、加強直觀教學

生物課堂上,我合理地選擇掛圖、模型、錄像等直觀教學手段,展示和再現不同的生物及生命活動的情況,不僅可以直觀、形象地學習生物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信息容量,學生的學習熱情極高,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二、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複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中,也可以在教學內容完成後,教師及時進行矯正,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率十分必要。

  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生物學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日常生活入手,把常識性的生活經驗上升到生物學的理論知識,更容易讓學生感興趣和接受。如講述《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一章時,就從常見的一些疾病入手,人為什麼會發生口腔潰瘍,得了口腔潰瘍進食應注意什麼?貧血的人應多吃什麼食物?為什麼大力提倡多喝牛奶?等等,這些問題是學生們經常接觸到的,但是至於什麼原因,學生可能不能很好地解釋,用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讓他們先自主閲讀書上相關內容,四人小組進行討論,課上交流,從而自己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學以致用

提供動手機會、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中去,教師要提供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其人人蔘與、人人動手把想法付諸實踐,只有人人投入身心試一試,才能使所學知識更牢固,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產興趣,又使學生創造萌芽一天天長大,同時,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如學習合理膳食時,讓學生為家長做一頓營養餐,從反饋的信息來看,學生不僅學會了書本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在為父母作餐時,享受到父母的讚許,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瞭解了父母的艱辛,學會了感恩。家長對這項活動也有好多感慨,感到學生長大了,知道關心父母了,學會體諒家長了,真是一舉幾得。

生物教學隨筆3

進入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改革正在逐漸深入,而教學方法的改變正是常規教學中最活躍的成份,由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轉變,由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教學轉變,由積累性向創新性教學的轉變,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下面結合自己的體會我談一談對生物教學方法的意見。在教學內容上的開放,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教學內容就是教材內容,強調教師的教學要“因材施教”,不要“脱離教材”“超越教材”,只有不斷地“鑽研教材”,才能有新的體會,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樣的教學密決,必然導致學生鑽營學習技巧,不從根本上理解教材,體會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實質。最終只會導致學生對新的全面的知識的自然而然的牴觸情緒,也就很難培養學生開放性學習方法和教師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不能侷限於教材,應當有開放的教學內容,以適應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教學內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適當拓寬是十分必要的。教學內容向教材以外拓寬的方面主要有:

1、在知識點上拓寬。教師要根據教學上的一些知識點,適當補充一些生物資料,以豐富課堂教學。比如説教參上的,課外讀物上的,生物雜誌上的。

2、在最新生物科技上拓寬。生物科技是新世紀最活躍最有發展前前途的前沿科學。教師在日常的開放性教學中要不斷適時引入充分體現本學科時代性的最新生物科學發展成就,如我國科學家繪製完成的水稻基因組圖譜、克隆羊克隆牛等生物克隆技術、轉基因工程,網上治病等,教師應當向學生介紹生物科技的最新發展動向。

生物教學隨筆4

高中生物學科與大學聯考其他科目相比,內容少,難度小。尤其是在理綜三科中,更是最重要的提分科目,所以要格外重視。但從教以來,我發現,僅僅是重視這門學科,還遠遠不夠。教師還必須在教法和學法方面多用心鑽研,依據學情,有效備課。同時加強課堂管理,才能打造生物大學聯考的成功。

  一、充分利用學生“向師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老師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是學生最喜歡的一本書。做一個令學生愛戴、敬慕的老師是上好課的第一步,古語云: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要親近學生,主動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噓寒問暖,溝通交流,瞭解學生,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輔導,知學生所困,解學生所惑,久而久之,就能贏得學生的心,贏得學生的尊重。個別老師教了學生一學期,卻連班裏學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是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率的。

  二、重視課前的導入,精彩的課頭是成功的一半

高中生物知識點多,尤其是到了高三階段,內容更是繁雜。一般老師總是強調讓學生好好學習,用心聽課,授課時也是爭分奪秒,走進課堂,直接新授,造成學生被動聽課,學習過程枯燥無趣。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精心設計導語,導語的設計既不能脱離知識的銜接,又要有趣味性,如作業批閲中典型錯誤、生活中的趣味生物故事,甚至與生物有關的時事雜談等。讓學生在思考中進入學習,在笑聲中開啟智慧。

  三、教學要注重與生活的聯繫,學以致用

一些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原因之一就是覺得學的書本知識在生活中用不到,這是極錯誤的理解。生物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最為緊密,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一定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理論回到實踐,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精油的製作、果酒的提取、洗衣粉的洗滌()原理、除草劑等等,教師授課時,可以發動學生攜帶一些實物來演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這樣的課型,是學生最為喜歡的,每個學生都樂意積極參與,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對學習生物學產生強烈的興趣。

  四、有效利用多媒體,豐富學習內容

如今,多媒體教學基本普及,教師要有效利用多媒體,拓展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雖然生物課本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但畢竟教學內容有限,例子也不夠豐富。授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物實例,近些年生物技術的發展圖片,播放生物實驗的視頻短片等,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豐富生物學習的內容,效果很好。

總之,只要教師做教學的有心人,教學質量就會逐步提高。

生物教學隨筆5

生物學課程改革倡導新的評價體系,這不僅影響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更包含着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深意和期待。一直以來,我國的中學生物教育,偏重於強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機械記憶以及解題的技能技巧,忽視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技能,因而出現了所謂的“高分低能”和書呆子現象。

我種子結構這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不同種子的結構。當時我主要是利用黑板展示被子植物的種子或裸子植物的種子的圖片引入課題,還讓學生自己進行預習,再聽教師講授其中的重點和難點來學習其結構,最後根據已有知識區別常見植物的種子類型。然而教學過程中由於我在課堂中佔據了絕對主要的作用,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我學習了相關的理論之後,本人認為,原來設立的教學目標設定得太高,難以實現,另外因為在課堂上我講授太多,沒有達到讓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在預設教學目標的時候,我也沒有考慮這些目標是否恰當、適合國中生提高素質,而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

很偶然地聽了學校一位前輩教師的生物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居然在一節課內測試了學生兩次。第一次是在上課前,他發給學生每人一份小測試題。我仔細的看了一下,是一份課前預習用的測試題,有填空和選擇兩種題型。第二次是在講完課以後,是針對本節授課內容的課堂練習。聽完課後我感到很驚訝,她的授課效率居然如此之高??不但講完了整節課的內容,還完成了兩份測試題的練習和評講。

我深刻地明白,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策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還要觀察學生是否全部參與學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情況、是否貫徹了生物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鑑於上次聽課的經驗,我重新對該課進行了教學設計,並進行實戰。這次我是把課堂交給學生:1、把兩種種子發到學生手中,提醒他們在用小刀解剖時的注意事項,就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教師只在旁邊指點一二;2、複習前面講過的生物簡圖畫法,再由學生分組完成一幅種子結構簡圖。3、教師利用多媒體準備一份練習題,在學生探究完成之後進行檢測,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後的檢測情況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以自己為主體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識,比老師滿堂灌的效果好,之後經過階段性檢測,我發現學生對該知識點記得特別牢固,反饋出探究性學習能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一特點。

感悟:傳統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以教師為中心,以教論教,沒有一個比較公正的、易於操作的體系,教師自己都不知道這樣的教學是不是符合教育事業的要求,又如何能夠進行改進?現在,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以多樣化的評價手段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本節課本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他們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概括,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的形成。我相信,通過更多的學習和實踐,在國培上學到的先進理念,對我今後提高教學質量會有巨大的影響。

生物教學隨筆6

今天上午第2節課,我在7年級8班上課,課題為“食物中的營養”。課堂一開始,我便讓學生説説自己早餐吃了什麼。我想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所食,來進一步認識食物中的營養。可是接下來在我問到的5個學生中,僅僅有2人用了方便早餐。當我聽到孩子柔弱的“我也沒吃早餐”的回答時,我感到我的心疼了。

課後我瞭解了一下不吃早餐的學生,他們普遍反映到上午第三節課時就有較強的飢餓感,有時甚至餓得肚子疼。學習上也不能集中精力,感覺頭暈乏力,反應遲鈍。

早餐是早上起牀後結束飢餓狀態的第一次正式用餐,是一天中重要的一餐,每天吃早餐是世界衞生組織倡導的一種促進健康的行為。學生不吃早餐的現象如此普遍是非常不合理的。通過調查,學生反映早晨起牀晚、家裏不做早餐等是造成不吃早餐現象的主要原因。

看來,在飲食方面從家長到學生都有認識缺陷。

在今後的飲食方面,大家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早餐──7:00

這時你可能還“睡”在牀上,可實際上你的體温已經開始上升、脈搏開始加快、交感神經變得逐漸活躍,消化功能也已經開始運轉,胃腸道處於甦醒狀態,能最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早餐的最佳時間。

滿分早餐:1個完整的橙子+1杯咖啡+2片全麥麪包+1份西紅柿炒雞蛋。

加餐──10:30

要知道,在早上7點到10點之間的這個時間段,你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要比在其他時間段快上40%。所以,此時你需要吃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能量,來幫你集中精力、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

滿分加餐:1根香蕉。

午餐──12:30

同事們都開始逐漸起身,這也是你的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是吃午餐的最佳時間。此時你體內胃腸道的消化積極性已經遠不如早餐的時候,所以用餐時需要細嚼慢嚥,萬萬不能一邊盯着電腦一邊吃午餐。不僅容易發胖,營養也無法吸收。

滿分午餐:含豐富纖維的蔬菜+紅肉類肉食+主食。

下午茶──15:30

這也是需要立即補充能量的時候,因為你體內的葡萄糖含量已經大大降低,不僅思維速度變慢,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也開始冒頭,如果再不及時補充能量,你的工作就很難順利、愉快地進行下去了。

滿分下午茶:富含粗纖維的杏仁或葡萄乾。

晚餐──18:30

晚餐一定要在睡前4個小時解決,這是食物在胃腸道中完全消化吸收所需的時間。否則帶着未消化的食物入睡,不僅會堆積脂肪,你的睡眠質量也會大大受到影響。

滿分晚餐:富含蛋白質的海鮮或豆類+主食。

孩子們,希望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你們都能吃好每一餐,讓老師不再心疼!

生物教學隨筆7

下午第二節,教研組聽我的課。上課後,我按照預定的教案設計教學,課堂進行的比較順利。在檢查反饋階段,當我提出問題時,一個同學高高舉起了手。我一看,是趙磊同學。這位同學平時不愛説話,成績不理想。望着他那渴盼的眼神,我若一遲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熱情的點了點頭。

趙磊同學站起來,看得出,他很緊張。教室裏很靜,同學們認真地聽着他的發言。他的語言雖然不是很連貫流暢,但意思表達的是對的。

他一説完,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課後,我找趙磊同學座談,表揚了他在這節課上的表現,然後問:“這節課為什麼樂意回答問題?”

他臉一紅,低下了頭,小聲説道:“我看到有那麼多老師聽課,也想表現一下自己,我認真聽,仔細想。你提出的問題,我能回答,於是就舉起了手。”

“那為什麼平時不多舉手回答問題呢?”

他的眼看着地面,頭更低了。

“老師多麼希望每節課都能看到你舉手啊!這樣吧,以後上課,你只要能回答,就舉手。我給你機會,行嗎?”

“嗯”他滿意的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微笑。

以後的教學中,我漸漸的發現,趙磊舉手的次數越來越多,成績也有了提高。生活中,他本人變得比以前開朗多了,臉上經常掛着微笑。

反思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表現,隨時挖掘藴藏在他們內心的渴盼,就能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生物教學隨筆8

學生的內心世界極其豐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看法。有些事情,如果我們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以生為師,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春風化雨,育人好

20xx年6月15日──週三,這是一個令我一生都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下午,我有三節課,當我上到最後一節課時,感到非常疲憊,再加上天氣炎熱,心裏有些煩躁。剛上課10多分鐘後,我發現一名同學坐姿不端,竟然把腳放在椅子上,我非常生氣,走過去大聲地説:“你能不能做好,難道還得給你準備一張牀?”,他一臉無所謂的樣子説:“你準備吧!”……事情僵持下去,我一氣之下走出教室,準備找班主任和家長,好好理論一下,轉念一想,不行!這樣做豈不是耽誤了教學。我又回到了教室,面對那個同學,用緩和的語氣説:“還有半個多小時就下課了,我希望你能做好,爭執下去對你我都不好,我不想耽誤這節課的教學。”我藉此給自己一個台階,也怕學生笑話我,沒想到後半節課教室裏很靜,學生聽得也很認真。

課後,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哪裏出了故障,錯在哪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來,這個學生一直被我忽視,此事後我才知道他的一些情況。我心中無他,他眼中無我,我們之間缺少一種默契與和諧。我對他缺少關愛,讀不懂他的內心。但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什麼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什麼叫以尊重贏得尊重;什麼叫以暴制暴。他坐姿不端,我認為他沒有尊重我,我用語言諷刺他,結果鬧得險些無法收場,影響教學。

放學後,我諮詢了一個我曾經教過的比較淘氣的學生,此事該如何處理,她竟然笑了,微笑着説:“如果你跟他説話時也像這樣和顏悦色的,他一定會做好的。”事後,我沒有再找這個學生,也沒有找班主任,我想冷處理。接下來的兩節課中,他雖坐姿端正,但不看老師。假期不約而至,又很快過去,在學校走廊裏不期而遇,他竟然遠遠地就和我打招呼。學生就是學生,他們畢竟是個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教師也是人,面對繁重的工作、瑣事,始終保持一種快樂的心情其實很難。

二、兼聽則明,順應學生學習成長的規律,教學好

我經常在實驗室備課、準備實驗器材。鄰班一個叫盧志峯的同學,他非常喜歡生物,課間經常跑到實驗室問這問那。有一天,我問他:“如何才能讓學生愛學習?愛學生物?”他回到班級詢問其他學生,認真思考、歸納後,回覆了幾條:其一是教師講課一定要精彩,讓學生愛聽,讓人感到錯過是一種遺憾,感到可惜,這樣教師備課時可能會累一些;其二是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學生喜歡老師,也會喜歡其所教的學科;其三是好學生學習有信心,有責任感,老師不管他,他也會學。對於中下等的學生,老師主動關心他,為他解決疑難問題,就讓他產生努力學習的慾望,感到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老師;其四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問學生,讓學生看書、思考、回答問題,總有事做,答不上、做不好怕丟面子,自然上課不敢放鬆;其五是家長、教師、學校一定要溝通協調好,形成合力,否則學生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影響孩子的發展。這讓我想起曾經教過的一個小男孩,剛入國中,學習不錯,挺愛學生物的,上課喜歡舉手。有一天,我發現他沒有做作業,問起緣故,他説:“我媽説了,生物不參加會考,學生物沒用”。漸漸地這個孩子從不做作業到不聽課,最後那科也不學了;其五是教師在每節課結課時,注意為下一節課埋下伏筆,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吊起學生的胃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查找資料;其六是對於學習最不好的孩子,其心理非常脆弱,不要打擊他們,不要把他們推向社會,否則他們很容易學壞,失去進一步學好的機會。告訴他們學好生物,一科學好,也比那科都不好強,幫助他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將他們留在學校。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蒸蒸日上的小精靈。他們的想法會讓我們改變,促我們成長,讓我們更加懂得教育!

生物教學隨筆9

20xx年大學聯考已經結束。我對自己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

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麼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大學聯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麼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脱離課本,利用大量的參考書和練習冊。

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人們的思維容易形成一定的“定式”,把大學聯考考過的內容全都當作重點;教師的複習導向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太深刻了。提高做題的質量,要養成良好的做題的習慣。往往作題,做了成百上千道題,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自然科學的概念,再做類似的題仍然是錯的。做題的時候,要認真地審題,讀題,特別是信息題。有一些題目提供了信息,我們首先要看懂這道題,從中獲得一些解題的信息,從這切入,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再看看適應哪些原理,這樣提高做題的效率,獲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

有的學生手裏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大學聯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大學聯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該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四、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

有人説做歷年的大學聯考題,能預測大學聯考的出題方向。大學聯考內容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大學聯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有些教師盲目地拿着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生物教學隨筆10

怎樣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既輕鬆快樂,又能學習得很好、很透徹,是教材編寫者以及我們生物教師所正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學內容就是教材內容,強調教師的教學要“因材施教”,不要“脱離教材”“超越教材”,只有不斷地“鑽研教材”,才能有新的體會,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我發現新版《生物學》非常注重教材“生活化”,很多例子,很多實驗探究都注重學生能在生活中觀察到和實踐到。本人認為要想讓學生感到生物“容易”學,“有意思”,就有必要把生物課教學與同學們的學習聯繫在一起,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一、把鼓勵帶進課堂,讓學生充滿自信

俗話説:信其師,親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信服你,從而喜歡你的課。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教師的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當自卑感產生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信心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為難情緒時需要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進步取得好的成績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受到挫折甚至放棄時需要教師的鼓勵。總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説一些諸如:“好!”、“很好!”、“你真棒!”、“你真行!”之類鼓勵的話,學生會有信心完成之後的學習任務,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對學生的鼓勵,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二、把微笑帶進課堂,讓師生溝通融洽

“微笑是學生思維的催化劑,是學生信心的增強劑。我祟尚微笑教學,因為我認為這是教學的最高境界。”這是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的一番肺腑之言。難怪有人作過這樣評價:“於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於他的微笑。”

老師帶着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如當學生因緊張而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的微笑對他是一種激勵;當學生因犯了錯而惴惴不安時,教師的微笑對他是一種諒解;當學生的回答精彩時,教師的微笑對他來説是一種獎賞;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的微笑會給他增加力量。

“知識好比種子,教師的微笑好比陽光,學生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這時的播種,才能使知識的幼苗茁壯成長。”

用微笑營造和諧的課堂,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與真正提高。

三、把競爭帶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的情緒處於亢奮狀態。課堂上採用競爭的機制,時間性強,它要求學生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反映才能搶得先機,它常常適應頭腦反映快的學生。而那些頭腦稍遲鈍或反映慢一些的學生就只有做看客了,也就是説課堂上的競爭常常是學優生表現的充分,是他們展示的平台。如果用的過多,中等以下的學生就跟不上課堂教學的進度,長此以往,就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競爭可以分層次進行。每個班級都有有做學優生、中等生和潛能生,因此要想把競爭帶進課堂並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分層次競爭可能會更好一些。如做分層次的練習,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層次的學生討論不同層次的問題等等。

總之,教學無定法。上述幾點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探討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主動性的一些做法,在實踐上還需要進一探索,在理論上尚待進一步提高。同時,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當中,通過“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組織才能、發展每個學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此外,我們要不斷地注意學生學習活動的信息反饋,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我們老師也要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生物教學隨筆11

只有學生思維動起來,學習才成為一件有意義的活動。因此,我們提倡自主學習,什麼是自主學習,通俗地説就是自覺主動地學習,如何才能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不是老師一味口頭上強調的“大家要自主學習”就能生效的,而是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採取一定的形式,來達到這樣一種目的。小組活動是自主合作學習的一種最好途徑,這種形式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學習交往能力。小組活動如何做才能紮實有效?下面的幾點是本人經過實踐和思索的一點心得,希望能夠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合理分組。合理分組是小組活動有效的前提。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全班按學習情況均衡搭配。這樣,在小組探討交流時,每個小組都會有領頭羊,基本上可以保證每個小組都能朝着合理的正確的方向前進。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強的可以起到引領、點撥和講解的作用,學習能力弱的也能得到提升。

(二)小組內合理編號。編號可以按照學習能力來編,不要很明顯得把學生按照學習能力的由高到低排成1——4號,這樣這樣做,容易使學生心理失衡。編號一定要有規律,但可以打破一點常規,比如説可以讓每個組學習能力最差的為1號,最好的為2號,學生的心理可能更容易平衡一些。編號便於老師的宏觀調控。老師可以通過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向;也可以在小組探討交流後,在小組間的交流中,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要求每個小組同一水平的學生起來交流,並且把這一環節作為對小組活動的一個評價,這樣既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就感,也可激發學生小組活動時的互相幫助,強化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活動形式應豐富、多樣。一成不變的活動形式,會使課堂呆板,毫無生氣。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採取小組內探討、小組內檢查等方式,還可以通過組組競賽、男女生競賽,使學生樂於活動,並從中獲得活動的快樂。所以,在活動設計時,教師應儘量設計適合活動形式的不同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易於並樂於完成。

(三)在活動前應對活動作充分的準備。一方面,教師在活動前應預見到學生小組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阻礙小組活動的問題,及時地做好疏導。使學生在活動時,沒有很大的障礙,或者説使障礙通過小組活動可以克服。

(四)及時對小組活動作出評價。及時得當的評價對小組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老師要對小組活動給予更多的正面的積極的評價,要把每一個學生的出色表現和進步適當地歸功於小組,也要把個體的一些不足適當地歸咎於小組,這樣就加強了學生的小組意識,會使個體在小組活動時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也增強了組間的競爭意識。

小組活動的有效性關係着課堂效果和課堂效率,活動過程又關係着小組活動是否真實、有效。我們應做好小組活動的每一步,從而通過活動過程,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生物教學隨筆12

與其説是一堂“探究使根伸長的部位”的生物課導言,不如説是一堂學生思維訓練課的開啟。

英雄是什麼?是張藝謀拍的國產大片中的人物;還是金庸、古龍筆下的那些俠士、劍客們……其實,英雄無處不在。你可曾想過一個細胞會成為你心目中的英雄?

根冠的生長是非常壯烈的,當根尖生長的時候,根冠就要使勁地往土裏“鑽”。每一次根尖的生長,都以為着一場生死抉擇的“戰爭”。在這場根冠與沙土的戰爭中,根冠這支部隊都要死上成千上萬的“戰士”──細胞。根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沒有它的犧牲,根就不會生長……

話音剛落,原本有點躁動的課堂,霎時間變得鴉雀無聲,大家都沉浸在無聲的默哀中:玉米,你那小小的根冠,是那麼的偉大、那麼的高尚!在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你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無悔地選擇了死亡。

當時的小作者仰天長歎,頓時寫下傳唱全校的感人詩篇:“畢生心血為玉米,奈何今朝血腥起。穿越泥土之彼端,試問誰懂英雄心?請問這裏的英雄是誰?”

根冠就像人類的戰士,像我們的邊防軍人,我們就像分伸區、伸長區的人們,受着他們的保護。根冠在我們眼裏是永遠的英雄!

“探究使根伸長的部位”這節課屬於推理性探究,是“沒有動手做”(no hands-on)而應用探究方法的探究,主要是開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以上屆學生文學作品激發本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在交流自己的感想中提出要探究的問題;然後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假設;接着分小組進行實驗的設計並交流;因為觀察根的伸長實驗的週期長,不可能在一節課內看到,所以採取讓學生間接地觀察錄像演示實驗結果,學生從“如何記錄實驗現象”、“如何分析數據”、“如何進行表達與交流”幾方面進行推理性探究;最後由宏觀到微觀,由現象到本質得出結論:根的伸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進行細胞分裂來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靠伸長區區進行細胞生長來使細胞體積增大。

英雄無處不在。根冠是英雄,分生區、伸長區也是英雄,它們共同作用使根伸長了。那麼,成熟區在你心目中還是英雄嗎?在引導學生讚揚細胞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的同時,也讚揚了社會中那些和細胞一樣渺小卻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普通勞動者,永遠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最後需要重點説明的是:學習生物學進行文學創作,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又開啟了學生的語言智能。

【點評】

“探究使根伸長的部位”這節課最大的優點就是教師利用多種方式對探究全過程的指導,突出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比如提出問題這一環節,教師利用學生寫的作文──“永遠的英雄”,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設計實驗環節,教師利用投影字幕、設計過程中老師的巡視指導,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設計;分析實驗時,注重層層深入地分析控制可變因素和設置對照組;小組討論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體現出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生物教學隨筆13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大學聯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大學聯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後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後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台階。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説:“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悦,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説:“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台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説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羣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五、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誇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悦的感受。

生物教學隨筆14

怎樣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既輕鬆快樂,又能學習得很好、很透徹,是教材編寫者以及我們生物教師所正在探索和研究的。()我發現新版《生物學》非常注重教材“生活化”,很多例子,很多實驗探究都注重學生能在生活中觀察到和實踐到。本人認為要想讓學生感到生物“容易”學,“有意思”,就有必要把生物課教學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幫助學生們從生活中學習生物,更會取得意外的收穫。

一、走進大自然,讓學生體驗生物學的樂趣

生物學知識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識寶庫。在我所教的學生中,有很多是來自外來務工者家庭的孩子,有一部分是從小生活在深圳的孩子。他們雖然和大自然很親近,卻也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學聯繫在一起。於是,我會常常利用各種時機,主動為學生們建立這種聯繫創造條件。比如,在學習“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一課時,我事先發動學生到自己的住處周圍對生物的種類進行調查,或者讓孩子們調查保安學校生物園——博雅園中的生物,使他們獲得了豐富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上課時,請各小組上台彙報、展示,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躍了氣氛,而且使學生們的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點撥引導,使學生們既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還把它同生活實踐聯繫在一起,學到了“活”的知識,取得了令人非常滿意的效果。

二、“百聞不如一見”,親眼見過和親手做過才會終身難忘。

我讓學生在學校生物園親手培育蘑菇,當講“真菌”時,我拿出長好的蘑菇到課堂上,學生非常興奮,因為看到自己的“成果”很有成就感,對“蘑菇屬於真菌”就很自然記住了。而在學習“生態系統”時也就很容易理解蘑菇不是生產者而是分解者。在講授“植物的一生”這一部分內容時,我會要求每組學生自己培養豆芽,觀察發芽情況,再把它放在窗台,觀察向光性。這樣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了自己生活中經歷的內容,從生活經歷中提煉出了生物學知識,就使這些知識得到昇華,真正成為在他們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寶貴財富了。

三、在生活中探究、運用生物學知識

學生學習的快樂,不全部在於考試得了理想的分數,更在於把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去解決了具體問題。所以,我會有意識地佈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質的作業,讓學生們去完成。在學習了“生物與環境組成的生態系統”一課後,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根據生物課本里學到的內容,在校園找到一個生態系統,並用筆和相機詳細記錄該生態系統中有哪些成分。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總之,學習生物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從生活中學。把學到的生物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提高生活質量。使學生樂學、會學,在生活中得到啟迪。是我們每一個生物教師應該努力去做的。

標籤: 隨筆 教學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rv2d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