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集錦15篇)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複習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集錦15篇)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1

總複習的目的和任務,在於幫助學生對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因此,複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就在於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個知識點,並逐步形成知識的網絡和系統,只有把這一基礎打牢固,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而僅僅做題是難以達到上述目的的。在複習中,有的教師把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片面地理解為以練為主、以練代講,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本身的理解和鑽研,把複習課當成了練習課。這樣複習的結果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一旦遇到較為陌生的題目便束手無策。因此,在總複習時,一定要把複習課本知識與恰當的練習結合起來,把引導學生理解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練代講、以練代學。

忌“重文輕圖”

在現行的高中生物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這些圖像概括性強、生動直觀,是對課本內容的高度濃縮和昇華,其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代替的。從近幾年生物會考的試題來看,圖像和圖表分析題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1998年,上海市大學聯考生物試卷,圖像和圖表的題目約佔70%,而這些圖像又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課本。

這就提醒我們在複習時應重視課本圖像的複習。而實際上,在總複習的過程中,師生往往忽視對圖像的複習,片面認為,只要把課本中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記住,就萬事大吉了。這樣複習的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績不夠理想。針對這種情況,在進行復習時,應強調學生讀文對圖,看圖釋文,文圖活用,讀圖解題,使圖文充分結合。教師講解時,應該重視圖的`作用,以圖引文,以圖釋文,而決不能忽視圖的作用。

忌“重死記硬背,輕能力培養”

很多學生乃至部分教師往往認為生物學的內容大多屬於記憶性的,複習時只要下功夫死記硬背就行了。結果在考試中,一旦遇到稍微靈活一點、陌生一點的題目,便感到無從下手。1998年上海市大學聯考生物試題便能説明這一點。分析其原因,並不是學生沒有記住知識本身,而是對知識缺乏深刻理解,缺乏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至於那種“猜題押題”,劃分“重點題目”的複習方法,就更偏離了正確的複習方向。因此,複習時,一方面要求學生需要對教材的知識深刻理解,牢固記憶,更應該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決不能以背代教,輕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多向學生傳授一些複習方法和解題技巧。

忌“重難輕易,重大輕小”

難題、大題和易題、小題在複習考試中各有其作用。一般來説,易題和小題偏重於打基礎,主要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而難題、大題是建立在易題、小題的基礎上,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從幾年的生物會考試題和上海市大學聯考生物試題來看,選擇題佔了整個試題的一半,再加上填空題,小題佔的比重就更大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小題目在考查知識,擴大考查的覆蓋面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改變死記硬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試卷的客觀性等方面,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總複習時,應當立足於以小題、易題打基礎,以大題、難題促提高,從而提高整體複習水平。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2

一.總的複習思路明確。這一章的複習內容主要包括人體的免疫功能和傳染病及其預防兩大部分,在複習時我就將導學稿分成了這兩大塊進行。

二.模塊中加大了學生動筆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因為是複習,在每個模塊中,都設計成先由學生自主複習基礎內容,然後再跟蹤練習加深鞏固知識。有的還高計了“走近會考”,讓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就接觸會考題,熟悉會考題的形式和解題思路,同時又鞏固了本塊知識。

在本節複習結束,再用達標檢測來檢測本節學生複習的效果;和拓展延伸的`題目讓學生接觸與這部分知識點有關的更深入的會考題等,提[內容來於淘-教_案-網 ()]高學生綜合分析、做題的能力。在每個環節中,能利用統籌方法,讓部分學生直接將答案寫到黑板上,既節約了時間,又能通過黑板板書情部瞭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

三.複習注重知識網絡的構建。在本節課複習中,我設計了“知識梳理”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將本節複習內容進行梳理,以備在應用做題中加以理解運用。

總之,本節課設計還算合理,所以時間上與預算的時間符,沒有出現以前出現的拖堂現象。但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課堂上學生自主設計和小組合作發言的機會安排較少。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3

會考命題的指導思想是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來説就是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會考試題表現出突出能力考查、緊密聯繫實際、注重知識綜合,鼓勵創新探索等特點。

在深刻領會考試特點、內容、範圍的情況下,重點內容強化訓練和應試訓練:抓住考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舉一反三、考前調整。方式是回扣課本,檢查以前的'錯題,讓學生查漏補缺,並做好學生考前的心理輔導。

我認為,複習的起點要依據生物課程標準,研究學習內容的具體目標,立足於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養,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講練時間,使學生通過複習既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又要會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因此,在複習的過程中,要抓好基本內容的複習。在第一輪複習時要把課本內容吃透,把課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弄明白。學生一定不能死記硬背,現在考試內容都很靈活,如果死記硬背的話,考試形式稍有變化,就會應對不了,而出現錯誤。在平時的複習過程中,將知識多與生活實踐相聯繫,這樣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我們對所學知識經思明辨,促進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4

經過一輪複習,二輪複習也近尾聲。在複習中一直思考複習課效率的問題,感覺常見問題主要是:學生做題有思路,但不知如何表達。學生對知識有印象,但對知識的記憶是模糊的,不準確的。針對以上問題我嘗試了一些複習課做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1、將口頭提問轉變成筆頭填空

把以前複習課“灌輸式”的教學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自己“回憶式”的學習為主。就是先引導學生自己回憶已學知識,然後根據回憶情況再重點講述。在實施中結合填空式的學習案效果比較好。這樣加深學生印象,比較來看比學生口頭回答記憶深刻,同時對專業術語的記憶也深刻,為書寫時表達意思積累了詞彙。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2、講評課上讓學生多講,多問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習效果好壞的決定因素,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在講評課上,把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先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讓其他同學給予解答,最後教師再總結。對於學生沒有找出的易錯點,教師再點出,可以用問題式的方法提出,比如這樣説:“好,同學們你們的問題解決了,我還有一個疑問A項中的”這樣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

在考試中試題與學生的關係其實就是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關係,因此高中生物複習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益的重要途徑在於給學生提供鍛鍊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方法。根據考綱的知識和能力要求,設計一些有思維價值和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具備啟發性和探究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後一定讓學生形成文字。

4、繪製概念圖理清知識網絡關係

利用概念圖可以充分激發我們使用大腦的左右兩個部分。通過使用概念圖,學生不再被動地去設法記下老師的每句話和閲讀一串串長長的句子,而是積極地對關鍵字進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對知識進行系統化,並和老師積極進行對話。它會自動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概念圖還能清晰地表達各知識點的關係,便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5

這周學校組織了“高三複習引路課”,我準備了一節《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專題複習課。在備課、講課過程中進行了探索、實踐,讓我感受到了很多,現將這一過程總結如下。

 一、備課反思

高三複習課綜合性強,我是第一次講複習課公開課,對於我來説有很大難度,也是一次挑戰和學習機會。在準備中,我是以考綱和近幾年的考試題為指導思想,同時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設計這節課。在設計時,通過圖片引課,引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引出這節課,先介紹這節課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及趨勢,然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進行講解。這樣設計較為合理,重難點突出,內容精練,習題有代表性。不足之處,幻燈片有些顏色對比不強烈,學生看不清楚。

二.授課過程反思

1.優點

語言簡潔,注重語言聯繫性和準確性,注重了知識銜接過度,語速也達到了自己設計的要求,內容講解有條理。注重基礎、注重方法歸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2.缺點和不足

師生互動不夠,沒有更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於教材的重要性,應更好的引領學生閲讀教材。過分注重課堂完整性,課件設計上有的字體較小,影響學生聽課。

三.課後反思

信息技術在備課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講課過程中也起了很大輔助作用。自己應該多掌握一些製作課件的知識,基於考綱和近年來的大學聯考題指導和導向作用,應更多研究考綱和近年大學聯考題。

雖然參加工作幾年了,但在教學上仍然是新教師,尤其是複習課,設計和教學更應該做充分準備,多向專家和同學科其他教師請教學習。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6

生物複習課的教學反思 複習課是以鞏固所學知識並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然而,教師為了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節約時間,往往採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時間,也把學生置於被動學習的境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我通過嘗試變換課的結構,力爭恢復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複習課真正形成鞏固、提高、拓展、創新的嶄新局面。

一、學主課前演講進行復習導入 複習課內容對學生來説已失去新鮮感,甚至認為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對知識的進一步渴求。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求知慾,每堂課開始5min,我留給學生上講台講解和複述基本知識點,上台學生講解不當之處,其餘學生可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然後我利用課件將上節課所需複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又可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隨着這一活動的舉行,學生上台講解的系統性越來越強,不僅能夠較系統地複述基本知識,而且還能做些歸納,深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短短5min,能使學生對於課外刻苦鑽研,網羅信息,勇於實踐,積極為上講台演説準備素材;這樣既能激活學生思維,又能為一節課的開端造就一個“學生為主體”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設立“問題--討論”情景,讓學生解決問題 “問題---討論”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通過問題引起學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問題討論,從而較好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提出問題與創設情景 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問題的出現自然會激發思維,而思維只是指向解決某個問題的。教師根據“大綱”要求,根據自己對教材的掌握和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就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且帶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地進入問題情景併產生強烈求知慾,同時也對學生複習起了定向作用。如:複習“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①呼吸系統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呼吸道包括哪些結構? ②呼吸道有骨或軟骨作為支架,這些支架有什麼作用? ③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內表面的黏液、黏膜中分佈的毛細血管分別有什麼作用? ④氣管和支氣管內表面分泌的黏液、黏膜表面的纖毛分別有什麼作用? ⑤鼻涕和痰分別是怎樣形成的? ⑤你還能舉幾個與現象相同原理的例子? 這一系列問題的創設及提出頓時激發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表現出少有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

2、組織討論與解決問題 問題通過爭辯就會迅速明晰,並越來越接近問題的徹底解決。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相互交流,爭論反駁以形成信息的多面傳遞,充分發揮思維的.共振效應,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通過思維活躍的討論和爭鳴,問題明晰了,條理清晰了,結論明確了,學生較快地進入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3、啟發點撥與歸納問題 在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我請部分學生代表就有關問題作答,其不足與錯誤之處可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與訂正,我結合巡視時所掌握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啟發、點撥、補充與修正,將討論所得向廣度和深度進行引導,並根據實際需要歸納總結,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學生參與基本知識點的講解趨向成熟時,我又嘗試了讓學生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參與提出相關問題。這不僅能夠根據考點,擴展思路,加深學生對考查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容量,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是一個新途徑。多次實踐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減少了基礎較差學生的“低分率”之外,大部分學生能夠按我的思路,將問題擴展、對比、歸納,並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歸納重點 參與課堂小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強化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實現自我激發其主動性、培養其邏輯思維與口頭表達能力的課堂小結,是一種高層次能力的鍛鍊。一開始可能較困難,會出現“冷場”。在實踐中,這項活動學生參與的發言率確實相對較低,顯露出了對部分重點問題的盲從性和缺乏辨別力,但只要堅持示範、啟發、鼓勵和引導,學生會慢慢地掌握的。學生一旦在全課的小結上有了突破,整個課堂教育一盤棋就全活了。如:複習“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後,學生歸納總結出: ①呼吸系統——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②支架——保證呼吸道內的氣流通暢; ③鼻腔內有鼻毛——能過濾空氣:鼻腔內表面的鼻粘膜-----能濕潤和清潔空氣;鼻粘膜內分佈有毛細血管-----能温暖空氣; ④呼吸道的作用——保證氣體通暢通過,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温暖、濕潤、清潔。 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不是單純的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教學觀念的變革,是以創新思維為主的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化,應我校大力推廣“問題---討論“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要總結反思改進這一做法,使之取得更好的成效。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7

1、認真複習基礎知識。生物知識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反應遲鈍。複習中,把課本梳理一遍,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基本的實驗原理、操作、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

2、系統整理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認真分析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查找試題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知識進行網絡整理,建立起知識體系,通過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再現知識,讓知識在大腦中形成聯繫,進一步督促學生去理解知識,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精練精講,注重解題策略。制定解題方案,明確解題思路。考試題目中,容易題、中等題佔3/4,較難題僅佔1/4,平時練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複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爭取拿高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為主,保證不丟基本分。領略解題技巧,尋求正確的解題策略。

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複習中應時刻關注學習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尋找與生物知識的切入點,掌握好銜接,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新情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芯片、生態農業、以及瘋牛病、口蹄疫等。

複習策略:

1、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討論,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題方法,並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佈置分層作業。老師在設計作業題時,應遵循“三性”即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針對性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選擇那些學生易錯而又能突出教學目標的題目;量力性就是作業題的難易度要適中,數量要適宜,估算過學生的努力,在規定時間內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過少;典型性就是題目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複習缺陷:

1、複習進度把握不準,速度較慢,導致與外校聯考內容不統一,影響學生的成績,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2、補缺補差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8

生物已經複習了二週,感到學生的基礎知識和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

首先一定要重視課本基礎知識的複習,以課本為基礎的基礎知識複習時,注重知識的全面性,穩紮穩打,俗話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在複習時注意把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在腦海中把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繫形成清晰的網絡,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印象會更深,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在講解動脈血和靜脈血時,和學生一起總結出肺動脈中流靜脈血,肺靜脈中流動脈血,體動脈中流動脈血,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中都流動脈血。

其次要重視重點和難點的複習,突破重點、攻破難點是複習的重要策略,因此,在複習過程中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加以學習理解和掌握,對知識的要點通過優化設計、強化訓練、總結規律和要點,使學生容易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複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時和學生一起體循環和肺循環時,我們在一起找竅門,怎樣熟記,怎樣找其中的規律,比如説,體循環和肺循環都是從心室射血。流向動脈血管,在流向身體的各器官,流回靜脈,回到心臟的心房,找到規律之後,在理解體循環和肺循環就好多了。在比如和學生一起找竅門,比如發生氣體交換的場所是全身的毛細血管網或者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血液的成分發生了變化,所以和學生總結出規律後,比較容易去理解問題。

總之,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查漏補缺,對知識進行鞏固。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9

為了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節約時間,往往採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時間,也把學生置於被動學習的境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

一、學主課前演講進行復習導入:

複習課內容對學生來説已失去新鮮感,甚至認為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對知識的進一步渴求。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求知慾,每堂課開始5分鐘,留給學生上講台講解和複述基本知識點,上台學生講解不當之處,其餘學生可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

然後我利用課件將所需複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又可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隨着這一活動的舉行,學生上台講解的系統性越來越強,不僅能夠較系統地複述基本知識,而且還能做些歸納,深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短短5分鐘,能使學生於課外刻苦鑽研,網羅信息,勇於實踐,積極為開課上講台演説準備素材;能激活學生思維,為一節課的開端造就一個“學生為主體”的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設立問題情景,讓學生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通過問題引起學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問題解決,從而較好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提出問題與創設情景: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問題的出現自然會激發思維,而思維只是指向解決某個問題的。

2、組織討論與解決問題:通過思維活躍的討論和爭鳴,問題明晰了,條理清晰了,結論明確了,學生較快地進入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3、啟發點撥與歸納問題

教師結合巡視時所掌握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啟發、點撥、補充與修正,將討論所得向廣度和深度進行引導,並根據實際需要歸納總結,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10

1、教師教學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新課程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的教材並存,而且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異。這可以改變過去把課本當成金科玉律,讓學生死記課本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記得98年上海大學聯考有這樣的一道題目: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佔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是:

A.蛋白質B.脂肪 C.糖類 D.水 題目的答案是D、水。這樣命題的依據是因為課本上有“水在細胞中是最多的”的語句,命題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種科學證據證明答案應該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堅持錯誤的答案,一個方面因為高度相信大學聯考題,另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考試的時候可以那多拿2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從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學重結論、重識記、重應試,輕過程、輕實證、輕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等弊端。一綱多本,大學聯考直接使用某個版本教材的原話直接考查的可能性減少了,這就促使我們教師教學從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轉變,既尊重教材,又不盲從教材,帶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個呈遞知識的範本,不是“聖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讓學生不要盲從、迷信權威,要帶着質疑去學習、去接受。對知識要保持一種開放、動態的認識,而不是把它當成封閉的僵化的教條對待。

2、重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識點的組織、語言敍述、編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別,大學聯考不可能依據教材來考核,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差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戲謔的生物學明言如“事實比想象離奇”、“生物學唯一的規律是:生物學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從側面説明了生命世界的紛繁複雜。由於生物多樣性等原因,生物規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是認識的進步,理論的更新,觀念的轉變。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學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學學的重點、主幹、提綱,既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譬如,免疫的內容以前是放在選修來學習的,現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對“穩態”這個核心概念的認識。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重視實驗不僅體現在考綱有20個基礎實驗的上,體現在課本大量的科學史上,更體現在對科學探究能力的明確要求上。實驗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鮮活認識,破除對知識產生過程的神祕感,不再覺得創造知識是高不可攀的。對實驗教學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不可為了實驗而實驗。譬如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我們要把它細分成不同的細節,融入20個基礎實驗教學中,要在回顧科學史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史的教學重點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哪些人在何時做了哪些事。實驗不僅是學習的內容,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和策略。以什麼形式開展實驗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學生動手能力強,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礎差的可以先學習理論再實驗驗證,學校硬件環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實驗。

1、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是口號

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要求,實行有坡度的教學設計,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注重不同學生的情緒體驗,分層輔導提優補差,加強學法指導,特別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閲讀教材(參考書)、如何聽課、如何做好筆記、用好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不管是傳統的講授演示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都是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取不是的形式,對強調知識呈遞的內容我們可以去用講授演示教學,對一些藴含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的可以探究式教學。一些簡單的內容甚至可以用自學輔導法,課後自學法等。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11

複習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的方法和技巧。我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複習中出現的幾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歸納為以下;

忌“重放輕抓”

“自由式”複習法又叫“放羊式”複習法。這種複習方法,忽視了教師的指導。如果教師放鬆了“抓”,過度強調學生的自由複習,往往會使學生把握不住重點,甚至走向複習的誤區,進而導致複習效果不佳。正確的複習方法,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計劃、有順序的複習,適當的時候,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自由支配。

忌“重練輕講”

總複習的目的和任務,在於幫助學生對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因此,複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就在於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個知識點,並逐步形成知識的網絡和系統,只有把這一基礎打牢固,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而僅僅*做題是難以達到上述目的的.。在複習中,有的教師把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片面地理解為以練為主、以練代講,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本身的理解和鑽研,把複習課當成了練習課。這樣複習的結果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一旦遇到較為陌生的題目便束手無策。因此,在總複習時,一定要把複習課本知識與恰當的練習結合起來,把引導學生理解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練代講、以練代學。

忌“重文輕圖”

在現行的生物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這些圖像概括性強、生動直觀,是對課本內容的高度濃縮,在複習過程,通過對圖的識別,分析,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12

高三生物第一輪複習共9個月左右時間。時間跨度長,重在生物學基本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在複習中把目標定在梳理課本知識、加強和鞏固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並及時解決仍有疑問的知識點上,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學知識網絡;通過階段測試,及時發現問題,要求學生做到每個考點過關。

1、複習安排:

在第一輪複習中一般不進行跨章節複習,但針對有聯繫的知識點可以進行局部知識點的整合。如在複習有絲分裂時,我與減數分裂進行比較學習,就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的數目變化、染色體行為特徵、兩種細胞分裂圖形判斷加以重點講解,而在複習減數分裂時則側重精、卵細胞形成過程不同點的比較、與遺傳學三大定律內在聯繫等方面,這樣安排有利於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減少複習過程中的重複性。

2、複習策略

(1)研究大學聯考信息,把握複習方向考試説明是大學聯考的依據,是生物複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以便明確大學聯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整個複習過程中要不斷閲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複習的方向。

(2)注重知識體系的重組,形成學科知識網絡高三的課堂教學既要源於教材,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拓展和深化。在複習中要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並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複習,更有助於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

(3)營造良好的複習心理環境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緩解其壓力,要給學生以更多的關愛和耐心。

3、第一輪複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通過考試的情況分析,暴露出一些問題:

(1)不注重知識點之間的因果關係、運用條件和範圍、以及相關知識點的聯繫和區別;第一輪複習即將結束,各知識點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決綜合題(如實驗設計題)時失誤較多。

(2)不重視課本,部分學生在複習中關注的重點是複習資料,大部分時間用於做題、核對答案、解答疑難習題上,對於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對性狀分離、分離定律的實質、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等的理解仍是想當然,在解決考查能力的題型時,錯誤率較高。

(3)實驗探究能力薄弱。實驗是生物學科的基礎,大學聯考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包括實驗設計能力、分析能力等。其分值一般都會達到總分值的50%。這在本次市質檢卷中也是如此。而實驗教學一直都是我校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由於我校的硬件條件和課時的限制,我們根本無法完成《考綱》中所要求的16個教材實驗(一般只能完成其中的4個實驗),即使是教師也有許多實驗沒有做過。這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

(4)解題能力弱:在複習過程中,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做的題多,但對失誤的地方不夠重視,缺乏仔細的分析過程,只關注答案,出現一錯再錯的現象,同時也暴露審題不嚴,答題不規範的問題。

4、二輪複習設想

結合第一輪複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所側重地進行第二輪複習,第二輪複習以專題的形式進行。在二輪複習中,複習專題的選擇、習題的精選、解題技巧的培養是工作重點。主要達成以下目標:

(1)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同時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化。

(2)將第一輪複習過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戰考題中去,將已經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解題能力。

(3)把握大學聯考各題型的特點和規律,掌握解題方法,初步形成應試技巧。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13

複習課是以鞏固所學知識並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然而,教師為了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節約時間,往往採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時間,也把學生置於被動學習的境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我通過嘗試變換課的結構,力爭恢復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複習課真正形成鞏固、提高、拓展、創新的嶄新局面。

一、學主課前演講進行復習導入

複習課內容對學生來説已失去新鮮感,甚至認為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對知識的進一步渴求。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求知慾,每堂課開始5min,我留給學生上講台講解和複述基本知識點,上台學生講解不當之處,其餘學生可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然後我利用課件將上節課所需複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又可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隨着這一活動的舉行,學生上台講解的系統性越來越強,不僅能夠較系統地複述基本知識,而且還能做些歸納,深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短短5min,能使學生對於課外刻苦鑽研,網羅信息,勇於實踐,積極為上講台演説準備素材;這樣既能激活學生思維,又能為一節課的開端造就一個“學生為主體”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設立“問題--討論”情景,讓學生解決問題

“問題---討論”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通過問題引起學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問題討論,從而較好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提出問題與創設情景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問題的'出現自然會激發思維,而思維只是指向解決某個問題的。教師根據“大綱”要求,根據自己對教材的掌握和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就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且帶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地進入問題情景併產生強烈求知慾,同時也對學生複習起了定向作用。如:複習“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①呼吸系統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呼吸道包括哪些結構?

②呼吸道有骨或軟骨作為支架,這些支架有什麼作用?

③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內表面的黏液、黏膜中分佈的毛細血管分別有什麼作用?

④氣管和支氣管內表面分泌的黏液、黏膜表面的纖毛分別有什麼作用?

⑤鼻涕和痰分別是怎樣形成的?

⑤你還能舉幾個與現象相同原理的例子?

這一系列問題的創設及提出頓時激發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表現出少有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

2、組織討論與解決問題

問題通過爭辯就會迅速明晰,並越來越接近問題的徹底解決。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相互交流,爭論反駁以形成信息的多面傳遞,充分發揮思維的共振效應,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通過思維活躍的討論和爭鳴,問題明晰了,條理清晰了,結論明確了,學生較快地進入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3、啟發點撥與歸納問題

在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我請部分學生代表就有關問題作答,其不足與錯誤之處可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與訂正,我結合巡視時所掌握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啟發、點撥、補充與修正,將討論所得向廣度和深度進行引導,並根據實際需要歸納總結,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學生參與基本知識點的講解趨向成熟時,我又嘗試了讓學生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參與提出相關問題。這不僅能夠根據考點,擴展思路,加深學生對考查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容量,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是一個新途徑。多次實踐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減少了基礎較差學生的“低分率”之外,大部分學生能夠按我的思路,將問題擴展、對比、歸納,並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歸納重點

參與課堂小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強化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實現自我激發其主動性、培養其邏輯思維與口頭表達能力的課堂小結,是一種高層次能力的鍛鍊。一開始可能較困難,會出現“冷場”。在實踐中,這項活動學生參與的發言率確實相對較低,顯露出了對部分重點問題的盲從性和缺乏辨別力,但只要堅持示範、啟發、鼓勵和引導,學生會慢慢地掌握的。學生一旦在全課的小結上有了突破,整個課堂教育一盤棋就全活了。如:複習“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後,學生歸納總結出:

①呼吸系統: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②支架:保證呼吸道內的氣流通暢;

③鼻腔內有鼻毛:能過濾空氣:鼻腔內表面的鼻粘膜——能濕潤和清潔空氣;鼻粘膜內分佈有毛細血管——能温暖空氣;

④呼吸道的作用:保證氣體通暢通過,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温暖、濕潤、清潔。

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不是單純的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教學觀念的變革,是以創新思維為主的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化,應我校大力推廣“問題---討論“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要總結反思改進這一做法,使之取得更好的成效。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展示成果,師生交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等方式複習本章內容,最後做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通過反饋練習來看,絕大多數同學對本章的知識掌握較為牢固。

本節課讓我感到滿足的是:

1、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都講到了,從表面上看學生掌握的還比較不錯,(可以從練習中看出)。

2、師生配合非常默契。如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努力思考,積極舉手回答。

3、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了較多的教學手段。如學生課前自學,完成學案,分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並搶答相關的問答、多媒體的應用等等。

感到欠缺的地方:

1、知識的呈現方式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如引課創設的情景應該更生動,更貼切學生的生活。

2、幻燈片應該:“活”起來,讓學生感受無性生殖的嫁接原理。

3、分小組合作學習的交流時間過少,沒有顧及到差生,教師巡堂指導的時間也欠缺,今後我一定加強學生自學互動這一環節。

生物複習教學反思15

生物學科特點是知識點散亂,不容易形成知識網絡,因此,許多高三同學下了很多功夫,成績卻提高不明顯,這主要是複習思路不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一、按照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看書許多同學進入高三總複習後,總是把許多時間用在了做題上,而忽略了看書,這種複習思路是不對的。考試考什麼?是考教材,考試內容絕不會脱離書本,脱離課程標準,所以,我們在高三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緊抓住教材,把沒弄清楚的基礎知識弄清楚,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作習題進行檢測和查缺補漏。另外,看書容易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這是無論做多少題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對於高三學生,我的要求就是:迴歸課本。以書為主!做題為輔!

二、指導學生打牢基礎,進行全面複習大學聯考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對能力的考查。而能力離不開知識的載體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紮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有助於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在解答綜合能力試題時遊刃有餘。所以我們在作題時不要好高騖遠,簡單題,基礎題要保證得分率,這當然需要基礎知識相當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礎則來源於第一輪複習的看書情況。

三、把握主幹知識,指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主幹就是書上的重點內容,打個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説的中心內容,如果讓你把一本小説縮寫一下,這些中心內容當然不能放棄。那麼對於書上每一節的主幹內容在哪呢,比如書上的黑體字,書上本節聚焦,就是主幹,在我們閲讀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畫一下就了事,應該先把它記下來,進而理解,與前後聯繫,並要學會應用。不但針對每一節,對於全書來説,也有它的主幹,也就是考試説明中對知識點要求較高的章節。

四、讓學生重視記憶,理解,思考對於生物學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認為生物是純理科的東西,應該以理解為主,這實際上就導致了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人先記憶後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記不住就記它個大概,我基本上屬於後者。但我不能説前一種是錯的,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學習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強行改變。那麼對於生物學科來説,記憶和理解同樣重要,也就是説,既要理解也要記憶,因為,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只有深入理解、融會貫通,抓住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繫,學懂學透,記憶起來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區分。但有的概念太長,光理解了記不住也不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記熟練了,也能幫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記憶的'同時,要勤于思考,做到尋根問底,從而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生物總複習時,對於每個概念我不但學生記住,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對記憶,對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五、弄清知識內在聯繫,“瞻前顧後”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羣體之間的聯繫(因為生物個體或羣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繫,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六、及時歸納、總結在課下,經常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必要的。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歸納總結外,在做題時,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對知識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體會,最好在筆記本上總結出來,每次在考試前翻看一下,會對你提高生物成績很有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v57e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