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説課稿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説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説課稿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説課稿1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説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大家都要經歷説課這個環節。因此,xx教育為大家準備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節課的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它與本框一起分別介紹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徵。它在第一、二單元介紹“文化的共性”的基礎上,過渡到三、四單元“中華文化”的個性,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學生來説學好本框至關重要,它是大學聯考的重要考點。

二、説學情

高二學生已經參與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於其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文化生活的參與還比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學生的認知起點絕大多數都是由歷史書本所得,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對於學生來説,對中華文化的瞭解只是只鱗片甲,要學會分析傳統文化,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這一課標的要求還有複雜度。再則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的跳躍也有一定障礙。同時學生辨識社會現象、合作、表達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強。所以,在本課中需要充分運用圖片、視頻、詩歌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熱愛。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誌。

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同區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特徵、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能力目標】

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繫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説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着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射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現。

【難點】

各民族文化對於中華文化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説教學方法

根據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電子白板教學法,利用圖片、視頻等進行直觀演示,同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凸顯生本理念。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如果説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角度跨越千年,展現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新輝煌,那麼本框則主要從靜態視角呈現中華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導入新課時精選了多領域的代表性圖片(北京故宮、徽派建築、鍼灸、瓷器、《紅樓夢》、《淮南子》、戲曲、少數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體上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進新課。

環節二:講授新課

1.由於第一目“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內容相對簡單,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實例,所以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吳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關視頻,指導學生對這兩種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進行合作探究,領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區域文化之間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於中華文化之中,這説明了什麼?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鋪墊。

3.多媒體繼續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説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從現代找出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於當下實踐。其次,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從而突破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板書回憶本科所學知識,並再次強調重難點知識。

《紅對勾》相應的練習。

七、説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具體設計如板書所示。

板書設計: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説課稿2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的內容。本框題承接上一框題同學們對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和重大作用的瞭解基礎上,來進一步感悟中華文化的輝煌特點,從而自覺成為中華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播者。

教學目標:

結合高二同學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鑑於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文化觀還處在不斷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我確定本框題的教學目標如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同學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同學的愛國熱情,從而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導他們自覺擔負起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責任和義務。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曉之以理——通過活動,讓同學們識記中華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難點:動之以情——通過感悟,讓同學們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建設者、弘揚者和傳播者。

關鍵點: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以此激發同學們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愛國情懷。

教材處理:

我把本框題教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來講授,第一部分是情感體驗,領略中行華文化;第二部分是情感昇華,傳承民族精神。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引導法、情感體驗法、討論歸納法。

學法:自學品味、合作探究、活動感悟。

(依據:教法服務於學法,學法又豐富教法。學生在品味、體驗、感悟中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思維主線”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格局。)

三、説教學流程: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1、文學藝術

①作用:

②風格:

③地位:

2、科學技術

①地位:

②特點:

③意義:

1、閲讀P66—68,思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通過哪些方面來表現的,請舉例説明。

2、舉例(或是從所給出的作品中選擇一個)各國的.文學藝術的代表作品及其反映的時代精神生活。

3、從科技的角度舉例分析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成因:

2、關係:

3、表現:

4、選擇一個具體的文化形式舉例分析其地域差異,説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5、閲讀P68—69的材料,比較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異。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1、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①雕刻建築藝術:

②民族文學:

2、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①關係(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

②地位:

③關係(民族文化之間):

④意義:

6、“憶一憶”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指的是什麼?其本質上有怎樣的特點?

7、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選擇其中的優秀者給大家介紹民族文化的特色。

四、教學設計理念

(以上教學環節,巧用教材資源營造了“情意融融”的課堂氛圍,在學生、教師、課本的對話中,落實了“三維目標”,彰顯了同學們的個性,達到了“以情感人、以情勵行”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依據課標“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提高文化認同感、瞭解傳統美德”的要求編寫的。作為“融入民族文化”一課的第一框、本框的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並自覺做中華民族精神弘揚者(第二框和第三框將要學習的內容);這一框題的內容還是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文化篇”的開篇。所以説、這一框題的學習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本框題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理解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傑出貢獻。

能力目標:能運用史實説明與漢字相關聯的中華文化、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中華文化力量、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並能積極承擔保護文化遺產的義務和責任。

3、教學重難點

本課內容比較抽象、且學生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在思想上忽視中華文化、盲目崇拜外來文化。因此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感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確定的教學難點是: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二、學生分析

國中學生正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隨着世界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文化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現狀、學生盲目跟從外來文化、漠視民族文化、造成混亂的價值取向、因此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化為愛國行動顯得非常必要。

三、學法與教法

思想品德課程性質的“實踐性”、“人文性”特點要求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因此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體驗感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按理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應該符合常態課的要求、但是由於這一框的內容浩瀚而龐雜、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有較高的要求。而實際情況是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我們的預期有較大差距。為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我將在課前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會甄別與篩選。

我的具體教學流程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周杰倫《青花瓷》的音樂聲中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這一課的課題很大、但課堂導入的切入點要小。學生對周杰倫的`《青花瓷》很熟悉、用周杰倫的《青花瓷》—瓷器China—中國China—中國文化的導入學生較容易接受。

(二)體驗感悟、達成目標

本環節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節、我將從以下以下三個方面具體説明。

(1)説“名”釋“意”——感受中華文化傳承的主要媒介“漢字”的魅力

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交流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從我們的姓名所包含的寓意説起、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講述自己姓名所包含的寓意、貼近學生實際、用名字來説文化、共同感受漢字的魅力。用漢字説文化是為了強調漢字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最重要載體、同時也為第二部分—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好鋪墊。

(2)中華文化大家談——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師在課前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確定一個探究課題。學生可以從課本上列出的孔子、京劇、長城、敦煌壁畫、編鐘、算盤、地動儀、武術八個方面選擇性地進行探究、也可以選擇其它內容進行探究。教師應做好協調工作、避免學生探究內容的“撞車”、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相關領域的知識並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分享、從而提高學生的相關素質與能力。學生可能講得並不完整、這時教師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補充、體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

(3)歷史文化名城的維護——保護傳承中華文化我有責

在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礎上、師生近距離地瞭解鎮江文化。教師重點介紹鎮江西津古渡文化、瞭解西津古渡文化的內涵及價值、以及鎮江市對西津古渡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學生暢談鎮江近年來在城市改造進程中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具體實例。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舉例。

學生思考: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是否相矛盾?

師生交流並得出結論。學生對我市城市建設中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

設計意圖:鎮江文化其實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作為鎮江人、有必要了解鎮江本地的文化、在感受鎮江文化深厚底藴的基礎上、肩負起傳承鎮江傳統文化的重任。通過研討城市發展和文化保護之間的關係、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覺投身於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實現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

(三)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以班級為單位、給鎮江市有關部門寫一封倡議書、提出保護鎮江文化遺產的一些舉措。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説課稿4

各位老師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次説課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我這節課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選自(人教版)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的內容。第三單元是前兩個單元的邏輯延伸,也是第四單元的邏輯起點。本框題與前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起分別介紹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徵,在“文化共性”的基礎上過渡到“中華文化”的個性,因此本框題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本框題主要圍繞兩大問題展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學習本框題有助於我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課程標準】

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説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

根據課程標準和參照考綱考點,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認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具體表現,並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是其特有的包容性。

2.能力目標:通過闡釋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加深對文化相關問題的理解,初步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對中華文化的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確立依據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

確立依據:考綱要求基本知識點,學習以後知識的基礎。

2.教學難點: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確立依據:因為對該問題的理解需要相當的文化素養,而對高二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起點大多是歷史書本,要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跳躍,確有一定障礙。

關於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將在教學過程中呈現。

二、學情分析

中華文化所涉及範圍甚為寬廣,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大部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瞭解不夠深入和全面,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他們對其他地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認識基本是來自書本,沒有親身體驗,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

三、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二)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三)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問題情境導入:

中華文化形式多樣豐富多樣,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化藝術、天文地理、科學技術、文化典籍、民俗風情以及衣食住行等,無不在其中。中華文化到底具有什麼樣的魅力,博大精深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為什麼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徵?通過問題情境進入課題。

(二)講授新課

第一環節:獨樹一幟 獨領風騷

多媒體展示圖片:京劇、唐詩、園林建築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領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獨特性。

探究一:自主閲讀課本66-67頁的有關內容,請從我國的文學藝術及科學技術來談談是如何見證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

此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列舉我國在文學藝術及科學技術上的成就來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展示典型的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圖片,再次感受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中華文化。

【設計意圖】通過此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歷史文化知識來來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第二環節: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區域性)

探究二:廣西山歌、採茶戲和廣東粵劇的對比

我把蒐集到的廣西山歌、採茶戲和廣東粵劇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

設計問題:你能説説廣西山歌、採茶戲和廣東粵劇的特點及差異的成因是什麼嗎?

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歷史和地理等方面去考慮,説出戲種的`差異;探究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充分挖掘學生相對熟悉的鄉土資源,以小見大,折射出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引導學生説出各地戲種的相似點;探究其原因。

【設計意圖】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不同戲種差異成因的分析來總結它們的相似性,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最後得出結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漸趨融合;同時,受歷史、地理、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區域性)

第三環節:中華之瑰寶 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通過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民族樂器和民族節日,讓學生感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文化的驕傲。在此基礎上學生探討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各民族文化間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設計意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性和自信心。

經過前面的鋪墊,在此時引出最後一個知識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可嘗試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説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或者由教師來展示)

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是教學的難點,我除了要講清教材知識外,還要進一步解釋與闡明,讓學生加深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

(三)本課小結

一句話總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讓我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欣賞京劇《貴妃醉酒》片段昇華情感。

五、板書設計

獨特性

表現

區域性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民族性

原因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六、課堂練習(略)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課的構思,有什麼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給我提出修改的意見,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35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