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關於文化自信

關於文化自信

關於文化自信1

1、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吐納八面來風,自信而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交流,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敦煌文化,歷經千年歲月,依然生動詮釋着中華民族兼容幷蓄、博採眾長、開拓進取的文化自信。

關於文化自信

2、在長期演進過程中,中國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比如,中華民族保持着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胸襟氣度,認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主張“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倡導不同文明和諧發展、和平共處,等等。這些思想體系和精神追求,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徵,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採眾長的文化自信”。

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一言以蔽之,文藝是絕佳的精神食糧,觸及人的靈魂,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

4、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5、 3000多年來,一代代中國學人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用智慧、汗水和家國情懷破譯了神祕甲骨文中的“文明密碼”,讓漢字散發出強大的文化感召力和民族向心力,為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今天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堅硬磐石。

6、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文化軟實力的較量上,這樣的形勢倒逼着我們,必須堅定並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積極吸收和借鑑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一句話,就是用更有力的傳承發展,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不斷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7、我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發展,不斷融合不同時期中華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幷包的文化體系。而中華文明也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時至今日,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實踐也充分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動力之源和信心之源,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精神保障。對每一位中華兒女來説,在新時代就要更加深懷自信,理直氣壯地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8、事實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早已走向世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認可。我們還要深懷自信,在“不忘本來”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外來”,推動文化交流,消化吸收外來文化之精華,使之融於民族文化之中,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

9、樹立全球意識、世界胸襟,倡導海納百川、兼容幷蓄,主張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昇華外來文化的基礎上,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使中華文化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

10、順應時代大潮,提升文化自信,堅決防範和抵禦各種腐朽落後文化的侵蝕,才能確保文化安全。善於用戰略的思維、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文化建設,用先進文化去佔領每一個陣地,才能讓文化糟粕失去生存的土壤。

11、有人將文化比作一條來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來的河,其實是在説文化通過縱向傳承和橫向傳遞,生生不息地影響和引領着人們的生存與發展。傳承和發展文化是每個人的事。只有我們每個人都保護文化財富、創新文化發展、涵養文化自信,審美情趣、傳統氣質、民族精神才能在新時代發展下去。

關於文化自信2

廣大團員青年們、同學們:

“洋節”,顧名思義,就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節日,“洋節”主要有:2月14日情人節、4月1日愚人節、10月31日萬聖節、12月25日聖誕節等。“洋節”還在一些商家的熱捧中,成了促銷熱賣的噱頭,很多人並不瞭解節日本身所藴含的文化內涵,導致盲目、跟風、被動的過這樣的節日。

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文件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我們要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體現自身文化特色,彰顯華夏文明悠久厚重的歷史,自覺抵制過“洋節”,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守護我們的民族傳統,保持我們的文化基因,認同並支持中華民族復興大業。這是每一個華夏子孫對民族、對傳統、對文化的尊重。

在此,旅商共青團向廣大師生提出倡議:

1、堅持文化自信心,弘揚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向我們身邊的朋友及親人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傳承者。

2、理性思考,拒絕被動過“洋節”:理性地看待西方節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風、不媚外、不組織、不參與聖誕節的.聚會與狂歡;不轉發與“洋節”有關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過節為名,在校園內懸掛與聖誕節相關的裝飾物品;不互贈與“洋節”有關的禮物,如平安果等等。

3、廣泛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節日的系列宣傳介紹,向學生宣傳不過“洋節”的理由;各級團組織通過微信、短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拒絕過“洋節”,倡導民族文化深入家庭,號召家長不帶孩子參加平安夜活動、聖誕節聚會等。

中華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個民族都有其傳承的節日,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繫。在此,我們呼籲大家拒絕“洋節”,從我做起,傳承文明,過中國節!

關於文化自信3

一、被譽為“東方美食生活家”的視頻博主李子柒

主題聚焦:嚮往的生活,永恆的古典美學

【素材速寫】李子柒的視頻有一個特點: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裏幹着農活,偶爾地跟奶奶説幾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卻開始瞭解“有趣好看”的中國傳統文化,並紛紛誇讚中國人的勤奮、聰慧,進而開始喜歡中國人,喜歡這個國家。不得不説,李子柒是個奇蹟,一顆平常心做出了國際文化傳播的奇蹟。(央視新聞評)

二、被譽為“當代魯班”的“阿木爺爺”

主題聚焦:人生有專一,必然創奇蹟

【素材速寫】一撇一捺,傳承創新寫活力。傳承打造個性,創新打造魅力。從魯班凳、魯班將軍案到榫卯結構的世博會中國館模型、漢諾塔、蘋果魯班鎖、菠蘿魯班鎖、木質小豬佩奇,喜歡琢磨的“阿木爺爺”時常會在一榫一卯中加入一些新元素,讓傳統工藝與當下碰撞出美麗的火花,這樣的“火花”與時俱進,創造活力,也是傳統文化技藝蝶變新生的關鍵。人生有傳承與創新,事業有生機與活力。(摘自太陽鳥時評)

三、“詩詞的女兒”葉嘉瑩: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

主題聚焦:桃李天下,傳承一家

【素材速寫】我們為什麼要讀詩?古詩詞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意味着什麼?從葉嘉瑩身上,或許能找到最好的答案。葉嘉瑩詩心早慧,卻一世多艱,遍嘗生死不能相見、故土不能相還的寥心荼苦。是詩歌如日月光華,照亮了她生命中的灰暗時刻;又如一葉輕舟,渡她涉過生命的長河。在故土淪陷之時,她寫下“盡夜狂風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聽”的哀婉之聲;在女兒遭遇意外的時刻,她用“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餘哀”書寫椎心之痛;漂泊海外時,她註解杜詩“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以澆胸中思鄉塊壘……那些與生命相融合的感發,那些以詩詞為舟楫的依託,讓她免於“在苦難中被磨碎”,也塑造了她一生的温潤沉靜、堅韌持守。所以有人説,“她站在那裏,就是對古典詩歌最好的註解”。(摘自人民日報)

四、樊錦詩:我心歸處是敦煌

主題聚焦:擇一事,終一生

五、“典籍裏的中國”: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素材速寫】如何留住這些文化遺產,光靠一個人的倡議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攜手努力,讓其“活”在當下。最近傳統文化“火出圈”了,無論是河南衞視春晚的舞蹈節目《唐宮夜宴》,用秀逸韻致的舞姿演繹大唐盛世的文化形象,還是央視節目《典籍裏的中國》,用視覺化的語言呈現典籍的“前世今生”,都讓我們感受到製作人的誠意與演繹者的專業。銘記歷史滄桑,看見歲月苔痕,方能更好延續文化根脈。我們不應讓文化遺產“養在深閨人未識”,而應讓其“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僅要保護好文化遺產,更應激活其內在的生命力。而實現這個美好願景,需要你我攜手同行。(摘自21廣東二模名師範文)

六、“三星堆上新”: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

【素材速寫】通過對三星堆的考古,我們每個人也許都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的浪漫想象,感受到“三星伴月堆,至西十五里”的歷史判斷,感受到“東有扶桑,西有若木”的大膽猜想。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考古,億萬國人都能獲得豐厚的精神滋養,從而提升文化自信,更堅定地構築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摘自網絡)

【附】彩蛋:“傳統文化”話題提分金句

1、“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文化力量】

2、“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以古為今】

3、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麼的文化才會有什麼樣的民族與國家,才知道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久彌新、熠熠生輝,正是因為中華文明承載自強不息的勇毅頑強、藴藏兼容幷蓄的博大精深、涵蓋協和萬邦的融會貫通,方能在吐舊納新、更迭換代上繼承與弘揚。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

4、這些節目無不是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用符合當代人審美的表達方式與歷史握手,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動於中國文化的絃歌不輟。推動更多打動人心的作品從優秀傳統文化的深處走來,讓那些沉澱着歷史煙雲、凝結着先賢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遺產“活起來”“熱起來”,一定可以為人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養。

【如何看待現象級“文化節目”?】

5、中國人民歷磨難而不屈、中華民族經考驗而不衰,文化正是內在的密碼。邁步新徵程,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精髓,不斷開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凝聚力、創造力,我們的文化自信必將更加飽滿,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將更加昂揚。

【文化是內在密碼】

浩瀚的中華大地上,可能還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們喚醒。而我們要做的,不只是瞭解它們的歷史,揭開它們神祕的面紗,更要傳承它們,發揚它們,攜着輝煌的文明,更加自信地走向未來。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7rlo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