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中華文化經典

中華文化經典

中華文化經典1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書寫着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中華文化經典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禮儀之邦,温文爾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心中。

站在時代的今天,讓我們驀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中華文化經典2

翻開歷史長卷,不同朝代、不同國家的繁榮盛世早已灰飛煙滅,它們留給後世的更多的是它們的文化。古代埃及、巴比倫王國、印加帝國,乃至古希臘、古羅馬,早就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但它們所創造的文化卻一直深遠地影響着現代社會、哺育着現代文明。

現代國內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人們物質生活整體改善、財富增多。但是公民素養、文化需求和人文素質由於對傳統中國文化認識的缺失而沒有跟上。其主要原因就是現代人生活講功利,對於生活過多地追求物質層面的東西,習慣於立竿見影,把知識當作商品,講速成。人們只知道在現代化的路上奔跑,但在這條路上走的太遠了,以至於忘了為什麼要出發。

而今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的快速進步,傳統文化正在被慢慢地遺忘。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更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將傳統文化的.亮麗面展現在大眾的面前。是寶劍就得用在沙場,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消逝。現在的旅遊文化承載了不少其它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並且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此期間,這些遊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薰陶,自然而然會對優秀傳統文化予以繼承和發揚。舉個例子來説,一位遊客去過黃鶴樓,那麼,他定然會聯想到崔顥的詩,進而可能閲讀唐詩宋詞,甚至古代文學,這樣下去,就產生了連鎖反應。當然這是比較樂觀的想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方面,我想我們更該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樣化地呈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

其次,將傳統文化用一種易接受的方法輸送給當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枯燥乏味,他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理解。比方説用講座的方式來講述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樣既生動有趣味,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我們還可以通過電視來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今的百家講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最後,用一種合時合宜的方式引導當代人去接觸傳統文化並學習發揚傳統文化。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個領頭作用,面對一羣思想活躍且厭倦傳統文化的學生,老師應該在課堂上適量地插入傳統文化,這樣起到一個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細的話,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衣着來體現一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當然,學生也得發揮一個主動作用,平時在學校就得自發參加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在家裏的話,父母長輩要起引導作用,要科學地向他們指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支持下一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論,讓原本涉世不深的他們迷失自己的方向,因為新一代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主體。

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決心讓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很多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鳳,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道德上的引導,告訴他們怎麼樣才能算合乎道義,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教養。在學校,老師應該在課堂上適量地插入傳統文化,這樣起到一個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細的話,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衣着來體現一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當然,學生也得發揮一個主動作用,平時在學校就得自發參加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在家裏的話,父母長輩要起引導作用,要科學地向他們指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支持下一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論,讓原本涉世不深的他們迷失自己的方向,因為新一代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主體。

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決心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深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內心深處。因為這樣,我們中國才能夠更好,更強地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中華文化經典3

這幾天,我讀完了《我們的節日》知道了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文化。我現在就給你們説一説春節的習俗吧!

春節它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我喜歡春節,是因為春節總要貼春聯,貼年畫和窗花,放爆竹,拜年祝賀……我們倒貼“福”字,拿壓歲錢,包餃子,吃年糕……除了吃年夜飯,人們還要進行各種遊戲:玩紙牌,玩麻將,看春節晚會……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棗表示春來早,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吃杏仁表示幸福人。這些習俗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代表着我們淵源流長的民族文化,我也為這些習俗的誕生而自豪!

一個節目就想一個故事,一個節目就是一種文化,內容絢麗多資。我們更多地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歡度具有中國本土的特色的節日。

中華文化經典4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沒有文化,文化給予我們的是靈魂深處的品格,源自於內在的自信,和永無止境的知識源泉,文化給予我們的是一種巨大的而又無形的力量。

近期,某地開展了關於中學生傳統文化認同的調查,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學喜愛與支持民族文化產品,大多數同學表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無所謂的態度,這樣的數據讓我大跌眼鏡,雖説文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一半多的同學對文化的態度表示無所謂,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現代科技手機的發達各類遊戲和短視頻軟件的泛濫成災,吸引着大多數同學,這還有什麼時間瞭解和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呢?所以我認為,培養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非常重要,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該積極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和學習,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不能讓那些寶貴的遺產慢慢消逝了。

時代在不斷的變化,人們所喜愛的東西也在慢慢變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雖然藴含着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但是總讓人感覺到枯燥乏味,有一種不願意去感受去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覺,作為一個好的傳統文化,並不只是保持原本的樣子,原封不動,而是在不改變運意的前提下保持創新,讓死板的文化知識活起來,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這個新時代也不會掉隊,跟上時代的步伐,讓更多的人可以喜歡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無論是老年人中年人還是青少年都應該傳承,或者學習中華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證,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方法來認識中華文化,在教育方面堅持不懈地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我們在吃喝玩樂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是什麼給予了我們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是文化,如果沒有文化,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可能就跟原始時代那樣的樣子吧,只注重吃飽穿暖沒有思想,那和動物有什麼不一樣呢。

中華文化的橋樑一直都在構建,時代的接力棒馬上就要加到我們的手上,我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辜負前輩的希望,做好後輩的榜樣,繼續續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美麗的篇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我做起,從每一個青少年做起。

中華文化經典5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學生秉持的信念。我們生活在這片熱土上,這片有着千年歷史的熱土上,我們自豪,我們驕傲。隨着國家日益興旺發達,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在國際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與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國人更是我們應當具備的。

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年輕時在比利時留學。同屋的.另一個國家的留學生輕蔑地對童第周説:“你們中國人太笨了,不會管理經濟,所以,中國的經濟太落後!”童第周聽了很生氣,對他説:“你説中國人笨,有什麼證據,我不許你誣衊我的同胞,我的祖國。”接着,他一字一頓地説:“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怎麼樣,你敢嗎?“此後,童第周更加發奮讀書。他發表的論文,水平越來越高,在歐洲生物界引起了轟動。授學位時,在場的教授、專家紛紛向他表示祝賀。童第周激動地説:“我是中國人!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説明中國人決不比別人笨!”

一個有強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會在國際交往中自覺地展示我們中國人的氣度和風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絕不會做有損國格的事情,這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啊!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壯烈偉大的事,但是從小事亦能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代表着我們的民族精神。他的精神,指引着我們前進;他的精神,伴隨着我們步伐,他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

祖國創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歲月承載着歷史的腳步,大地積澱了文明的精華,走在世紀之初的我們,懷着一顆堅定不移的心,為中華文化,民族精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華文化經典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二班的張卓,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有一次我在一本書中看到了有關倒貼春聯的意義,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在我小時候鬧的一個笑話,但是,這個笑話也讓我知道了倒貼春聯的意義。

有一次過年的時候,我和媽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去伯母家拜年,拜完年出伯母家門的`時候,我看到伯母家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我一本正經的告訴送我到門口的伯母一家人説:伯母,你家‘福’字貼倒了!伯母一家人笑的前仰後合,媽媽也跟着笑。明明是貼倒了,他們的笑讓我一頭霧水。

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媽媽:伯母家的‘福’字明明是貼倒了,為什麼你們都笑我?難道那個字不是我們學的‘福’字?這時候媽媽微笑着説:這是運用中國漢字的諧音‘福到’了。我恍然大悟:福倒、福到嘛!我和媽媽一塊笑了,中國的漢字真是博大精深。

我國除了有貼春聯、貼福字的風俗,還有一個風俗,那就是過年一家人聚在一起打麻將。可是近幾年來打麻將的人

越來越少了,那人們過年都幹嘛去了,原來都去廣場上扭秧歌、跳廣場舞了。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鍛鍊身體了,越來越多的人會在百忙之中擠出一點兒時間,在晚飯後來到廣場鍛鍊身體。我最喜歡看的是扭秧歌,有時候還禁不住的跟在後面扭起來。隨着咚咚的鑼鼓聲響起,人們也跟着扭起來。雖然隊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的腳步依然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為協調。隊伍四周圍滿了羣眾,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着家常,悠閒自在。吹喇叭的還不時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也隨之變化,讓人久看不厭,給新年、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喜慶。

現在人們的生活在蒸蒸日上,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着耀眼的光輝。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共築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家鄉更美好!

中華文化經典7

一、理論依據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提高文化認同感;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1)基本內容分析:本課由“燦爛的中華文化”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兩框組成。第一框主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認識到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創造的,體會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聲聲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瞭解薪火相傳的中華傳統美德是傳統道德的精華,認識到中華傳統美德是隨着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2)橫縱向聯繫: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的集中體現。離開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創造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又促進了優秀民族文化的不斷髮展,二者相輔相成,彼此促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中華文化的歷史發展。

(3)教育價值: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髮展,文化特別是民族精神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學生面對各種各樣的.文化,這些文化呈現出相互交織和激盪之勢。一些中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感有所減弱,而對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盲目認同,因此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其內在力量,要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認同感。

2、重、難點確立:

(1)教學重點:

瞭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而且學生缺乏對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內容的深刻了解,因此,本課把教學重點設定為: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內容。

(2)教學難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比較抽象,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對於學生來説,提高個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一些難度。如何在當今時代堅持和發展傳統美德也是學生踐行過程中的難點,因此,本課把教學難點設定為:瞭解中華文化的特點等,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間的關係,提高文化認同感;在當今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傳統美德。

3、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學習《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多元文化“地球村”》,學生對文化的多樣性、正確對待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已有所瞭解,這為本課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能夠描述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力量,列舉中華文化的內容,訓練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能列舉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訓練從典型材料出發經對比、思考、分析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培養思考、分析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在對涉及四大文明古國文化和縱觀中華文化的兩個表格材料的對比、分析中,學會採用對比和歸納的方法獲得中華文化的特點、力量等知識;在學習涉及小悦悦事件的典型材料,列舉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之後,學會在對比、思考中,獲得要堅持和發展中華傳統美德的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在學習“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後,認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和對個體、人類及世界的深遠影響;在學習“傳統美德,薪火相傳”之後,初步感受傳統美德的精神魅力,願意為保護民族文化做出努力。

中華文化經典8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穿上漢服點上硃砂,來到了文化勝地—大足感受到了它優美的地方習俗與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讓我也體會到了中國文化是多麼了不起啊!

實踐活動的內容很多,有觀看石刻,有拜孔子,還有寫生與參觀博物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茶藝”了。

館內的桌子上擺着一道道功夫茶具。在激動之下,我們仔細傾聽着老師為我們講述如何泡茶:1、將茶葉倒進茶壺之中,加入熱水,沒到茶壺的一半,端起茶壺,輕輕地左右搖晃,倒入分道杯﹙又名茶海﹚中,再分別倒進兩個小茶杯之中,用茶夾夾起一端,慢慢的清洗,最後將茶水倒出。老師告訴我們,第一道茶不能喝,是用來清洗杯子的。2、打開茶壺,老師告訴我們,重新倒滿熱水,再微微搖晃,老師提醒我們,因為是倒滿水的',所以一定要小心,不然會被熱水燙到。這一次,要在分道杯上添加一個過濾壺,把那些細小的茶渣給擋住,倒出的茶自然很乾淨、漂亮。

最後老師教我們喝茶的禮儀,左手托住茶杯的杯底,右手護住杯身。第一步,品其香。我看着面前這一杯泛着微紅的茶,飄散着淡淡的紅茶幽香,用鼻子輕輕的吸了一口,沁人心脾,世界一下子變得安靜了。第二步,嘗其味。細細品味其中的味道,卻只有澀澀的苦。第三步,回味甘甜。再喝一口,兩股不同的茶葉味道相撞擊,居然產生了更奇妙的效果,是甜的!我驚訝起來,忍不住再喝兩口。

這一杯茶水之中,不僅僅是紅茶,還裝滿了祖先的智慧與同學們的一顆心。以前我不喜歡喝茶,苦苦的、澀澀的,一點也不好喝,在喜歡上茶之後,只知道它不過是一種水罷了。現在,我明白了,茶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品的。古人云:“一器成名只為茗、悦來客滿是茶香。”這句讚美了茶美、具美的詩。我覺得更是歌頌了那些為茶,為茶具付出了畢生精力的人。當來來往往的人到街頭的小茶館坐坐,喝一杯下午茶,和周圍的朋友一起擺擺“龍門陣”,多麼愜意啊!喝這麼一杯滿懷情意的茶,茶裏更是裝着無數的匠人精神。

中國,多麼偉大的中國!正是由這個個燦爛美麗,博大精深的文化所組成,茶藝,成了其中一個最不可缺少的文化。而它裏面所深藴的東西,是值得每一個同學學習的!

中華文化經典9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禮儀,文言文,科技等中分個孰輕孰重,我會毫不有的選擇文言文。我為何出此言呢?其實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是千千萬萬炎黃子孫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個驚人的成就的背後隱藏着無數的失敗,甚至出現了血的教訓:在這時為了延續種族,傳承是重中之重!

以口述而代代相傳?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但總會出現記憶的偏差,導致知識的不完整。所以人們學會了記錄,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她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是現代漢語的源頭。在中華數千年曆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文言文的出現,讓許多千古名篇湧現。引人遐思的《桃花源記》,餘味無窮的《湖心亭看雪》,磅礴大氣的《望嶽》。即使在新文化運動時遭到了排斥,即使現在她已經不是常用語,即使她較於我來説是那麼晦澀難懂,都無法掩蓋它的光芒。語言文字本身是沒有任何對與錯之分,只有繁與簡之區,亦或者説它的.價值與作用取決於使用它的人。中國語言文字一家,任何一個我們都不應放棄。

如今,上天賜予我機會生長在中國,有機會接觸文言文。我想要去傳承,無論文言文到底有多深,無論她是否常用,即使我現在文言文的知識還十分淺薄,但我願意我的綿薄之力去努力學習,來表達我對文言文的崇敬之情,在學習路上一步一步穩妥的走下去。

中華文化經典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漢字作為文化和信息的載體,她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自覺書寫規範漢字,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文字,已經有三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具有形體優美,表義性強的特點。準確、工整、清晰、美觀地書寫漢文字,不僅可以令人耳目一新,引起精神上的愉悦,更可以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引發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寫一手好字將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都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規範學生的漢字書寫,其根本宗旨就在於提高學生的寫字質量,同時發揮寫字教學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提高教育對象的整體素質。寫字是行為規範的'養成工程,對一個人的行為規範是很好的薰陶。

為引導廣大同學們重視規範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增強對漢字書寫藝術、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努力創建xx省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特向全體同學、老師們發出開展以“書寫規範漢字、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倡議活動:

1、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習慣,重視書寫態度,培養正確的坐姿、握筆的姿勢以及按正確的筆順、筆畫、結構書寫的習慣。

2、語文老師兼任本班的書法教師,每週開設一節寫字課,做到“有計劃、有教材、有固定時間”。每天午讀時間都安排十分鐘練字。

3、各班開展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推行規範漢字的要求,自覺抵制書寫錯別字、自造字、網絡文字。

4、全體教師都要以正確、規範的書寫為學生做表率,發揮規範漢字書寫的教育示範作用。

5、積極開展各種規範漢字書寫評比和展示活動。語文科組、團委、學生處每學期都要開展有關展評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規範漢字書寫環境。

同學們、老師們,積極行動起來!拿起手中的筆,爭做書寫規範漢字的楷模,讓我們一起感受漢字美和書寫美,領略書寫文化的魅力,傳承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倡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中華文化經典11

愛國,這個詞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仔細想來,它近在咫尺。就是做好自已應做的每一件事。

作為一個學生,愛國就是好好學習,遵紀守法、樂於助人、大公無私。想為大家所想。實際上,我們完全不只是一個學生?我們又是一個個小公民,一個個可以愛國的小公民。那麼,小公民又該如何愛國呢?

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好好學習,遵紀守法來報效祖國,還可以做很多事。 20xx年5月12日14點28分,汶川告急,北川告急,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開了我們,一個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分崩瓦解,災區人民流離失所。事發後,社會各界都毫不猶豫的向受災人民伸出了熱情的援手。湧現了一件件感人事蹟。作為一個小公民,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我們同樣也可以儘自已的一份微薄之力,把自已的文具捐給那些因為受災而失去雙親的小夥伴,貢獻自已的一片愛心,難道這就不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嗎?

是的,我們小,不能去危險的地方做自願者,但是我們可以為祖國貢獻自已的一份力量:義務植樹、宣傳流感預防方法、宣傳環保知識我們還小,雖然不能遠去災區,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熱情忱來愛國!

大事我們做不來,小事我們可絕不含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尊老愛幼、不亂扔垃圾、不説髒話、在公共場所給老弱病殘孕讓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由我們繼承並得以發揚光大,這更是我們愛國的行為!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誰説我們小,我們不能愛國我們會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用自已的實際行動來證明給你們看!我們小,我們也能愛國!

中華文化經典12

紅氍毹,四方步,紫金冠,霜王槍,一亮相滿堂高朋濟喝彩;連珠肉,盤龍臛,冷瞻羹,水晶糕,一開席滿座嘉賓皆激賞。四海五洋的青年朋友呵,客從遠方來,且讓我做東,邀您遍賞這美如畫的中華文化。

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上,我認為有一個人真正做到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李子染。在地所拍的視頻中,她採桃花釀成桃花酒,摘琵琶製成批杷製成枇杷酥,手工造紙,養蠶巢絲,製作各種精美家常食品、相較於古時士大夫的"文心消夏靜,詩格入秋嚴’的詩酒花茶,她的視頻中所體現的文化更具煙火氣與田園氣息,離尋常百姓的生活更近,更貼心。

我所認識的.中國,首先是一個絕美的中國,充滿詩意的中國。李子柒的視頻中的中國,正是這樣一個詩意盎然的中國。三餐四季,兩人一狗,不同時節的花出現在不同季節的視頻中。手中雕刻生花,刀鋒千轉蜿蜒成畫,盛名功德塔之下,是橋畔某處人家,愛意東昇西落,中華文化的浪漫至死不渝

在她的視頻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她的奶奶。所呈現的,是長幼有序,尊先歌動的風雅。

我所認識的中國,同時也是一個長幼有序,有規有矩的中國。便説一餐飯吧,長者為尊,幼者承歡膝前。一餐飯除卻山珍海味,還有捧箸的女媳,嚴謹的禮節,長輩幼兒的天倫之樂,《紅樓樓》有"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班衣“一回,一大家族其樂去融融而又不失規矩。《管子》曾曰:”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便是如此。

她的視頻中,還有各種季節的美食。子白:“色惡,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割不正,不食”。在歷史上,更有蘇東坡之《豬肉頌》。中華美食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是一種念舊情懷,更是一種極至享受,文化傳承。

中華文化之於開闔博大處如海納百川,於細小微謹處如涓涓細流。中國人的性格是有線的風箏,上緊的琴絃,掌握好火候的烹飪。既美如流水,又峻如高山。

中化文化,準備已足,只待豪宴四海賓客;粧點已畢,只待驚豔列國嘉賓。四海五洋的青年朋友呵,你是否已經準備好大開眼界,大飽口福了?

中華文化經典13

中華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可稱得上博大精深,而倉頡創下的漢文字,經歷千年歲月的磨礪,已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注意表憊型文字,這本是我們中華人民值得驕傲的,可恰恰相反,中華文化正漸漸消散,如今電腦、手機等科技產品的出現,使我們對現代漢字都感到陌生,現代連載小説的出現,使我們再也讀中懂藴意深刻文言文,不久我們將不再記得中華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失去了許多文化瑰空。例如圓明園,清朝末年,政治腐敗,導致八國連軍大舉入侵,並攻入了當時的北京——紫禁城,將皇宮裏的珍寶一搶而空,皇帝和慈禧太后因懦弱,連夜逃走了。沒有人制止後,八國連軍變得更加猖狂,一把火把圓明園燒了,導致現在許多國寶下落不明。

更令我感到擔擾的是一些商家為了使自己的廣告更吸引人的眼球,故意將一些字改為別的同音字,這種作法隨處可見,可是他們有沒有想過,這樣可能會誤導下一代,使他們認為“風馳天下”的“馳”字是這個“弛”,然後長大後又教下一代,從此就再也沒有人知道正確寫法了,從這我發現了個問題:現代人對中華漢字越來越不夠重視了。

還有個問題是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不夠重視。這也可以會導致中華文化的消失。其中就有這樣一件事,大明星成龍想讓國家把一座古屋列入國家保護建築,可國家因某些原因對此不重視,於是無奈之下只好將其交給重視文化保護的國外去了。

人們出去旅遊,觀看和了解中華文化本是件好事。可偏偏有那麼幾個人忍不住要在文物身上加點什麼,或刻上自己大名和到此一遊,使文物本身經歷數百年的'身體更加不堪一擊了,據中央電視台報道:世界四大奇蹟之一的長城,據統計幾乎每塊暴露在外面的磚頭都有現代人為的痕跡。

種種跡象表明中華文化正遭受一場大危機,我想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更加重視中華文化,保護文物和遺址,讓我們的後代還能因中華文化而感到驕傲。

中華文化經典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書。《詩經》和屈原、商周的青銅藝術、鐘鼓之樂。

能力方面:指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學習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比聯想的思維能力。教師指導學生以圖表、歸類等方式自學“碩果累累的科學技術”的內容和春秋戰國時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導學生利用圖表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藉以培養學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過介紹先秦時期燦爛的文化,使學生認識到先秦時期我國的天文和醫學等科學技術處於之所以能夠位於世界先進行列,是與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科學道路上不畏艱苦、勇於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開的。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激發他們的歷史責任感。通過對《離騷》中部分作品的朗讀、學習,體會分析其中含義,使學生理解屈原的憂國憂民的高尚品格,對其進行人格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對《詩經》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學生理解人民是歷史的真正的主人,燦爛的文化是由人民創造出來的。

二、教學重點:甲骨文、《詩經》和屈原。

教學難點:對一些專門的科學知識如甲骨文、節氣等較難講述清楚;本課內容較多,頭緒複雜,比較難於掌握。

三、教學方法:採用綜合教學法,包括講述法、談話法、啟情法、讀書法、直觀法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國是世界上文明古國,創造出來許多燦爛輝煌的文化,在我們學習過的先秦時代,文化空前繁榮,成就突出,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一、從甲骨文到竹帛書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商代統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勝與否?今年小麥,豐收與否?老天下雨嗎?有人進攻嗎?王后什麼時候生孩子?是男呢還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xx餘字,公認千餘字。甲骨文字被人們看作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通過文字的閲讀和圖片的展示,使學生從中捕捉到有效信息,瞭解到甲骨文的發現、名稱來源和它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所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從占卜的內容總結出,甲骨文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堪稱是現存最早、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繼甲骨文之後出現的漢字書體就是金文。由於這種文字多鑄各種青銅器上而得名,也稱為鐘鼎文或青銅器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為一種樣式,這種字體稱為"大篆"。

3、戰國時期的竹書和帛書

教師直接點題,並指導學生閲讀教材的有關內容。然後提問學生:和我們剛剛學習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較,竹書和帛書的最大進步在哪裏?加深學生對書寫材料的變化的認識。

二、碩果累累的科學技術

教師指導學生閲讀課文,並填寫本表格。

科目時間成果

天文夏朝記錄了我國最早的一次日食。

春秋(公元前613年)魯國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彗星掃過北斗,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

曆法夏朝農曆又稱“夏曆”源於夏朝。

商朝曆法逐漸完備,曆法稱為“殷歷”

戰國制定出24個節氣,這是曆法上最大的成就。

醫學商朝甲骨文中記載的疾病有數十種。

周朝醫學分為內科、外科、營養保健科和獸醫四科。

春秋戰國名醫扁鵲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疾病,四診法一直為中醫沿用。

三、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

1、《詩經》

教師總結指出《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由孔子編訂,全集305篇,絕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詩經》中的大部分作品較為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在我國詩歌創作史上初步形成了現實主義傳統,這種現實主義的寫法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經》在我國曆史上佔有光輝的地位。

2、屈原和《離騷》

教師提問: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人們都要吃粽子、划龍舟,相傳是為了紀念誰?這種民俗反映了人們什麼思想感情呢?在學生回答之後,教師繼續提問:他為什麼受到人們這樣的愛戴呢?教師可以讓學生看課本上插圖《屈原》和教材中有關內容,並配以畫外解説:這位目視遠方,面有愁容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不僅是一位很有抱負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吸收南方民歌之精華,採楚國方言,創造了一種新體詩歌"楚辭",寫下許多優秀詩篇,《離騷》是其中名篇。

3、鐘鼓之樂

教師出示編鐘的圖片,邊看邊講:編鐘由青銅鑄成,分三層排列在刻滿彩繪花紋的鐘架上,氣勢宏偉而壯觀。最上層的叫鈕鍾,是用來定調的,只要準確地敲擊標音位置,就能發出合乎一定音階的聲音。中層叫甬鍾,有三個半八度音階,能演奏各種樂曲,聲音清脆嘹亮,悦耳動聽。下層也叫甬鍾,因為形大體重,所以聲音深沉宏亮,在演奏時能起到烘托氣氛與和聲作用。用這套懸掛的編鐘,至今仍可以演奏出古今中外的各種樂曲。

中華文化經典15

隴原明珠靈台縣,鶉觚傳奇美名揚。

我的家鄉在隴原東部的邵寨鎮,這裏物華天寶,四季分明,景色多變,山美水美人更美。

春與如絲,催醒萬物,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好奇東瞧瞧西望望,給大地鍍上了神奇的色彩,真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絕勝煙柳滿皇都。”桃花紅梨花白,樹樹新綠惹人醉。

夏日炎炎似火燒,雷聲隆隆雨就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氣候温潤,草木茂盛,花盛開,柳成蔭,處處馨香惹人醉。

秋風攜手落葉舞,果實累累換金裝。紅彤彤的的是柿子,黃澄澄的是香梨,蘋果家族人丁旺,笑滿山川香滿原,穀子點頭把手招,黃豆咧嘴哈哈笑,歡迎你來邵寨遊一遊。

雪花飄飄冬來到,銀裝素裹處處嬌。真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原馳蠟象。落光了葉子的樹上掛滿了金燦燦亮晶晶的'銀條兒,而松柏樹上則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陽光出來了,北風過處,雪沫兒隨風飄落,五光十色,猶如一道道彩虹從天而降,恍若仙境,美不勝收。

美山美水毓美人,惠德惠心代代傳。文王畫畫卦山,千古美名傳,東漢滾龍寺,傳奇説不完,鶉鳥立觚杯,靈氣動天地

華夏文明傳千古,美麗靈台更輝煌,攜手共建文明縣,齊心協力向前看!

標籤: 中華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dkpv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