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課反思19篇【合集】

信息技術課反思19篇【合集】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息技術課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息技術課反思19篇【合集】

信息技術課反思1

隨着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IT產業的未來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因而針對於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越發顯得重要。在信息技術課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不知道怎麼去學,或者是以前基礎不好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感興趣,有的學生消化不了,還有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你在講什麼,老師很不好把握分寸。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上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上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優選教法,提高教學效率

1、精心設計課件,提高教學效率。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而不繁雜,教學過程緊張但不忙亂。

2、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有效指導

學生自主探究後,可以找表現突出的同學到講台操作演示,其他學生觀察並找出問題,最後老師點評。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並使學生在查錯糾錯中掌握操作方法。

3、大量運用比喻,使知識形象化,簡單化

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詞術語很難被學生接受,適當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利用下課前五到十分鐘,通過演示讓全班共同來欣賞完成的比較好的同學的作品,讓學生來評價作品的優點所在。孩子們發言積極,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審美能力提高,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總之,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反思2

三年級——《調整圖形》和《組合圖形》

本課是在上一課複製粘貼的基礎之上繼續對盆花進行完善,所以開頭先將一個畫好的盆花給學生看,這裏是利用光盤裏現成的東西,只不過那個畫的人不是完全照書上的畫的,他畫的只有四個花瓣,所以我便用另一個例子進行演示,今天講的東西不多,注意讓學生自己練,在那盆花中,我複製粘貼了三到四朵花,在粘貼完花後,既將位置移到位,又將大小弄合適了,再將方向調整一下,這樣就完成了全部的過程,在後兩個班,事先將原本擠在邊上的花通過剪切與粘貼的手法移到中間,並且放大了些。

另外,在做顏色的時候,用了取色的工具,因為下面也用了幾次,所以作了介紹,在讓學生進行了練習之後,再談組合圖形,也沒有説太複雜,而是讓學生知道。

如何將另一幅圖中的物體移到這幅圖上來,只是過來後注意背景的問題,在本課,我先用畫圖程序打開光盤中的快樂家園的圖,然後將圖中的花盆用Delete去掉了,並且用取色的方法將背景補好了,然後再將另一幅圖中的花盆複製過來,最後也讓學生把這個練習了一下。

四年級——《插入影片和聲音》和《插入超鏈接》

由於電腦中沒有合適的影片,所以主要內容放在聲音上面,本課是從兩個方面來談的,一是普通的插入聲音,另一則是插入背景音樂,並對二者進行了比較,接下來又把超鏈接談了一下,談到這一方面,先打開一個網頁頁面。

讓學生看看那裏的超鏈接,重點提醒他們看鼠標的變化,看完後然後再瞭解幻燈片中如何設置趣超鏈接,我在這裏用的是右擊,因為在這種界面中,找到插入超鏈接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除用西遊記的文字鏈接網上的小説名,還用圖片、動作按鈕做了其他鏈接,讓學生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

五年級——《帶參數的過程》

感覺上這一課有數學中函數的味道,在上課之始,先同學生回顧上節課所談的編輯過程,通過edit命令讓學生觀看編輯的過程,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如果不斷畫改變形狀的圖形,那應該怎麼辦呢?

所以我認為本課是為了方便編輯過程而來,接着在黑板上寫了相關過程,這裏可以讓學生將前面的定義過程與這裏帶參數的過程進行比較。

然後在電腦上演示,按書上的要求繪製了簡單的圖形,接下來談第二步,就是對帶參數的過程進行修改,如將四邊形改成了八邊形,這一修改我以前曾經設想過,只是沒有去做,這裏以參數的形式進行了修改,然後又畫了一些圖形,但書後的圖沒畫出來。

信息技術課反思3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各個高校相關的信息教學配備已經越來越好,並且有些設備的更新也很快,作為高校教師,我認為需要進一步引起重視,讓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與課堂教學技能深度融合。

首先,我認為教師需要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價值,切實找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

第一,通過互聯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縮小數字鴻溝;

第二,通過改善教學終端,優化傳統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第三,通過互聯網、教與學平台、數字終端,改變教和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次,事實上教育信息化沒有統一的模式,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價值,因而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生態就不同。因此,教師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種教學設備、教學軟件的核心價值,與課程理念相融合,創造性地使用技術,在熟練使用技術的過程中逐漸化技術於無形,並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最後,在技術使用上要克服三種思想:

一是技術無用論,認為教育有自身的`規律,憑傳統的手段和方法照樣能夠教好學,看不到技術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結果是使育人目標落後於這個時代;

二是過分依賴技術,認為技術進了課堂,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導致技術使用過多過濫和不合時宜,異化了技術與教學的本質;

三是急功近利傾向明顯,一旦應用了新技術馬上就想提高效率。

教育不同於其他行業,教育過程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信息技術對其的優化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潤物無聲的過程。

信息技術課反思4

本學期第十五週星期四我校開展了以“審視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為主題的對外教學開放日活動。我代表信息技術組在中一(1)班第二節上了一節《excel20xx圖表創建和修改》的公開課,除了我們學科組內幾個老師,其他兄弟學校只來三個老師來聽課。因為是全校的對外公開課,所以其他兄弟學校的老師都忙着去聽下一節的課,也來不及向聽課的同行們請教並給以指導性的意見。真是很遺憾!課後,我自己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上的這一節課有效嗎?應如何改進?怎樣上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以後的課堂應該怎樣的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課堂,不禁問起了自己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這堂課學生到底能能掌握哪些知識?

每上一堂課,我們都要進行反思,學生在這堂課上學到了哪些知識。新課程理念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收穫怎樣。今天,《excel20xx圖表創建和修改》第一課時主要圍繞着圖表的性質、製作方法、構成元素、修改來展開教學的,在這短短的45分鐘內,學生是否真正地學到了並掌握好了這些內容呢?在教案設計上,我只是關注了教學內容能否完成,而沒有注意到學生是否全班同學都已掌握了,顯然我的思維中心還不能完全以學生為主體。而真正地只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的45分鐘才有效啊!

第二:這一堂課學生是否真正的消化掉啦?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主要圖表的`創建,難點是數據的選擇,雖然在課堂上有很多學生,可以説有大部分學生是在我通過口頭表述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完成我佈置的作業,但是我可能還是忽略了班級中幾個後進生教學,雖然後進生能夠在教師講解的情況下,跟上步驟,但由於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要求學生不是通過記憶來完成教學任務,而是一定要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舉一反三,學會貫通,但是我在教學中卻只是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完整性,追求教學的表面現象,卻沒有通過多舉些例子來檢測後進生的靈活運用。

第三:本節課是通過什麼方式讓學生得到知識?

本節課我主要是想通過圖表和數據的對比,來向學生展示創建圖表的必要性,以及圖表的作用,從而引入如何創建圖表,如何通過圖表讓數據更加直觀化、形象化,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快的掌握所授內容,我採用了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互相協作,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但課後想想我只不過是牽引着學生的鼻子,讓學生跟着我的思路直走下去而已,並未能真正做到課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礎,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去想、去做、去活動。而新課標形勢下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疑難處相互討論、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在探究過程中形成一種能力,同時也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因此課後我不得不反思這一問題,事實上這是強化課改理念的自覺實施、有效實施。通過反思,發現自己新課標新理念只是理論上的,事實上,在教學上我還是脱離不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後我就應該經常堅持這樣的反思,大膽剖析落後的教學方式、方法,認識其弊端,並嘗試用新的方式組織教學。只有這樣,先進的教學理念才會逐步代替陳舊的觀念,有效教學的實施便會更自覺、更富於成效。

第四:有沒有比現在上這堂課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呢?

我個人覺得這應該算是一個較高層的反思,也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反思。這一問題是建立在自我對這堂課教學效果基本認可的基礎上的,對自我的一個較高層次的再提升。這節課教學設計及教案,是參考了前輩們的集體智慧,經過再三思考而選擇的教學方法,所以我自我感覺還比較滿意,課後也自認為教學有一定成效的。這通過在教研活動後在教務處瞭解到其他聽課老師的評價上可以得到認可,但是,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我總覺得我還應該追求教學方法的精緻、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努力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我得學會向自己質疑,要用挑剔的眼光去發現課堂上的每一個教學細節,從而敢於否定自我。同時為了能夠更快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有些的課堂時間內,發揮更大的教學效果,最直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各學校的教研活動機會讓我們去多聽課,多相互交流,不斷地學習提升,學會善於借鑑名師、特級教師的教法,取長補短,為我所用。

信息技術課反思5

xxxx年5月18至xxxx年5月25日,我在浙江金華參加了區教體局組織的“校長信息技術領導力提高培訓班”,聆聽了教授和校長的講座。19日上午,到金華環城國小參加了信息技術課堂觀摩。三位信息技術教師分別為我們呈現了三節不同形式的信息技術課程。我認為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改革中除了要運用基本的教學模式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允許學生在犯錯誤中學習信息技術課,啟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教材內容應從學生特點出發。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非常喜歡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操作,因為上機操作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滿足了人本性所特有的表現欲、為其創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另外,有時上機操作經常出現錯誤,這種操作中的錯誤帶給學生的是意想不到的結果(圖形、動畫、漂亮的界面等),而往往學生們就是想知道這意想不到的結果到底意味着什麼,使學生在不自覺中養成了良好的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也是教材中應增加的內容,即讓學生在不斷犯錯誤中學會如何正確操作計算機、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

在課堂上,周老師將學生錯誤操作展示給每一個學生看,讓學生們一起思考這樣操作為什麼小貓不動?應該怎麼操作?由學生自己總結出方法和規律。多次實驗證明,後者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大有好處,後者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才是改革教材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

二、注意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從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的簡單有趣的實例入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而後要注重學生興趣的'保持,適當變換問題的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後要注意學生潛力的挖掘,激發他們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教學中還可適當安排學生間的競賽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上好操作課,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不動手是學不會的。學生通過手、眼、心、腦並用的上機操作而形成強烈的專注,會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並將知識高度化,同時,不斷的實踐成功,能刺激學生的成就感,在這樣激昂的情緒氛圍中,容易培養與塑造學生勇於進取的心理素質,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創新素質。所以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儘可能在讓學生自己的聯想、想象的思維,通過上機驗證得以不斷的修正和完善。這樣,學生就會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興趣,既動手又動腦,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無數科學家的成功之路無不顯示出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學生是國家的主人,祖國的將來都寄託在他們的身上,他們的自學能力的強弱、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未來。自學能力對於計算機學習尤為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發展奇快,掌握了自學方法,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應付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

五、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課堂上,老師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後,佈置了一個課堂作業。讓學生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今天學過的方法讓小貓完成2個或2個以上的動作。這一要求既讓學生鞏固了學到的信息技術操作方法,又充分地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在操作中出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完成任務後獲得成就感。

總之,信息技術任課教師應從提高自身素質、明確課程目的入手,處理好課堂中師生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樹立學生自信心,嘗試使用行進的教學法等。

信息技術課反思6

通過九年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感慨良多,其中一點就是在多數學生眼中電腦就等同於聊天和遊戲,因此上課時學生總會在下面交頭接耳,甚至還有同學偷偷的玩遊戲。課堂是教育教學最關鍵的一環,對於這樣的課堂現象,我們該去如何處理呢?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還要首先維持好課堂紀律。怎樣認識信息技術新課程的課堂現象,用什麼方法來有效地維持課堂紀律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我對此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一、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每一位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還要學會去讚賞學生。學生剛剛接觸計算機,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高中學生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有時顯得比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也未嘗不可;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如果整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多動手,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上機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有時候採用同樣的練習,基礎好的學生由於認為太簡單在操作的時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礎差的學生有時又認為太難做不出來,這樣“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這時候佈置不同的任務,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和知識技能。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如果總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效果不錯,但長期下來,學生便會慢慢地失去興趣。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或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好生輔導差生。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台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很好。另外,將書本中的例題和練習相結合,提出典型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然後由小組派代表上台來講解和演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經驗。

四、精講多練

對於學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學,這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而對於一些較難的知識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要領。此外,要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從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實際操作時,教師加強巡迴輔導,及時解決學生髮現的問題。

五、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

師生互動,學生的互動在課堂上要得到體現。互動可以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小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優、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優生髮揮特長,施展才能,差生盡其所能,學有所得。這實現了學生資源的共享利用。這種互動能夠調動優、差生的積極性,將會明顯的改善課堂紀律。

六、努力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改善課堂紀律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作為一個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達到良好的課堂紀律與顯著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課反思7

隨着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們的信息技術課課本的價值量低了些,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都比較高,如果再圍繞書本講解,學生不但會抵制,更耽誤後續課程的進度,如何設計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持並提高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漲,他們對新事物充滿着好奇,總幻想有一天能熟練的駕馭計算機、能製作出精美的動畫、能設計出漂亮的遊戲、能控制自己創建的遊戲角色……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就會上一個新台階。七年級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生操作量大,一週僅有兩次課,這就要求課堂講解時間不能太長,多留些時間讓學生上機練習,每次授完新課後給每個學生下發一定的練習題,練習範圍就是本堂課所講授的內容,學生按照老師給定的題目針對性練習,教師再個別輔導,當然學生對於知識點模糊的地方也比較多,老師可以安排每組的小組長擔任輔導員,同桌討論等形式,完成課堂練習。

二、 任務驅動式教學,一改枯燥的課堂

新授課中,教師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論的講解,學生在十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就會走神,所以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師共同探討新知識。如在講解WORD軟件中繪製表格的第一課,教師可以拿出象棋棋盤圖片,讓學生數出棋盤的行與列,再介紹如何將單元格調整為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來畫棋子,美化表格,接着就讓學生完成棋盤表格,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發現畫棋子很費時,這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技巧,再來演示如何“投機取巧”,此時學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來的`製作過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師教以引導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實要讓學生真正上好信息技術課,老師就必須充當好一個導學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區分好與壞的信息,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能因為老師的導向而埋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當中來,讓學生知識信息化時代的兩面性,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至用。作為專業老師,更應該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信息技術的必要性,真正讓學生成為具有高品質的人。

信息技術課反思8

本學期,我擔任了國小的信息技術課教學。羅樂中學歷來對信息技術課非常重視,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非常感謝校領導能給我這個機會,給我一個自由發揮的舞台,尤其感謝黃校長,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您的一些創新的理念,令我受益匪淺。

國小信息技術課的教材,已經要求對網絡的瞭解;對於一個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説,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在學生中開展了調查,對於時下他們最感興趣和了解的信息技術內容進行了統計和歸納;其次,把學生知識點內容也結合進來;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將要學習的某些內容,但是程度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説不是很簡單,但能為國小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最後,和其他學科的內容想結合,使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

本學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基礎操作篇

①開關機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②文件夾的.操作(要求每個同學建立一個以自己班級學號命名的文件夾,將今後每堂課的作業都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裏)。

③文件和文件夾的搜索。

④桌面的設置。

(2)網絡篇

①學會瀏覽網頁。

②申請免費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

③聊天軟件QQ的使用。

④申請北海網誌(學生Blog)的空間,學會修改模板、發表日誌。

⑤學會發送電子賀卡。

(3)軟件篇

①“畫圖”軟件的使用。

②用“Word”軟件製作小報。

③用“Word”軟件製作表格。

④用“Powerpoint”軟件製作幻燈片。

⑤用“金山畫王”軟件製作圖片。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每堂課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然後讓他們運用學過的知識完成任務。所設計的任務有:教師節賀卡,給老師的一封信,國慶節小報,製作一張課程表,奧運會幻燈片,製作一幅“秋遊”的圖畫,給自己安一個網上的家。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完成任務還是比較有興趣,他們覺得如果能快速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就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我還發現,他們對於上網完成的任務,熱情特別高,可能是因為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滲透到我們身邊的每個地方,網上豐富的資訊內容能夠使他們的視野更寬闊。對於依靠軟件完成的任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也做的非常好,比如小報、幻燈片和金山畫王的圖片,有些學生的作品體現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我在授課和指導學生的同時,注意了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愛好,他們感興趣的技術,和他們想學的知識,並把這些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力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引導到主動學習、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來,也通過不斷的交流,增進了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當然,在本學期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掌握知識還不牢固,教過的內容,過了2、3個星期就忘記了;有些學生對於鞏固的、知識點重複的練習興趣不高;由於學生水平的差距,造成講課效果不一致,往往好的同學已經反覆操練了幾遍,而較差的同學還未能完成一遍,而我個別輔導的時間有限,因此某些同學一學期內完成的任務寥寥。這些問題在下一學期裏都需要改進。另外,信息技術課基本都是上機操作課,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也比較容易興奮,因此要保證課堂紀律,做到收放自如,還需要下一番功夫。

以上是本學期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一些得與失,在新的一學期中,我要更加努力,爭取出色地完成校本課程的編寫和課堂教學任務。

信息技術課反思9

低年級的電腦繪畫,這部分內容不僅適合低年段的學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本人也挺喜歡上的,總覺得這個模塊的內容相對於其它幾個模塊而言,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容易營造得熱烈,有趣。不過,我也覺得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的,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

2、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注重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在應用中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

3、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4、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信息技術課反思10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多次上機實踐,才能熟練掌握知識,更靈活地應用計算機,為以後的生活和學習服務。因此教師一定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善於動手實踐,在反覆實踐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形成技能。例如我在八年級《圖片的插入和設置》這一堂課上採用了“互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課堂效果不錯。

“興趣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開始幾分鐘,因此我首先採用精彩的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開學生的心智,從而調動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後我採用“互動教學法”,先讓學生自主探究課本知識,然後教師在教師機上通過實例演示本章重點,繼而採用“任務驅動法”,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動手在學生機上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巡迴觀察各個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並對他們進行不同程度的輔導。然後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互相交流,評價改進。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學生能夠積極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最後各組拿出最得意的作品在教師機上展示評比,互相評價、借鑑學習,以此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方面的知識,但“教必有法而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信息技術課反思11

在教學中我一直認為信息技術這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上機操作,課堂上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演示、然後學生上機操作。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樂觀,反應快的學生教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反應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你在講什麼,還有部分學生上課走神,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講什麼,一堂課就結束了。這種教學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低年級的時候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了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利用電腦繪畫、製作自己的作品、上網聊天、購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現在他們終於能夠動手操作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仍採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過後就涼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學生在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肯定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兵教兵”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電腦基礎好,掌握快的同學先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懼怕老師現象。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友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反思12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五、六年級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技巧。國小信息技術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從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國小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老師一開始直接講指法要點或指法擺放要求,學生不但很累,而且不願意學,更加不能強迫其學習了。我的教學過程中就採取了遊戲的引入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遊戲》,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英文測試,中文測試等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認真練習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解釋指法,學生就會學習的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就感到輕鬆自如,可以促使學生自覺的學習計算機知識了。

二、我認為好的教學需要緊扣教材抓重點,突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學習目標教學,及時反饋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並讓學生演示講解,及時檢查學習效果,同時又對知識點有鞏固提高的過程。信息技術知識點很多很細,有的還很抽象,由於學校每週只開一節信息課,所以有時會出現上個星期上完等了一個星期又忘了的情況,這就要求每節課結束之後,及時進行課堂練習,來鞏固提高。每一單元的學習結束後,組織小測驗,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並串聯起期末考試。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很重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及時打出成績告訴學生,同時給予鼓勵,這樣學生也有成就感。

在教學中,我們要始終貫徹信息素質教育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的主動學習的習慣,使學生能更有效地主動去獲取、處理、分析和利用信息,從而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課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只有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

信息技術課反思13

國小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動手、動腦的實踐課,它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養成良好的信息意識和健康、負責任的信息技術應用習慣。根據《綱要》要求,教師應加化學生使用信息技術支持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下面結合信息技術課的特點,談一談自己的反思心得。

一、備課:(提前一週備課,重在備意圖,每個教案一定要有教後反思記錄)

1、備課參考資料:課程標準、指導意見、教案參考、教師用書、教材、活動手冊,大家園丁以及網絡等資源

2、備教材:必須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點和內容含量適合1課時

3、備學生:瞭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為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

4、備教學方法: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練習、課堂討論、複習等方法。

5、任務的描述和問題的語句描述要具體明確

6、一節課要有一個設計的亮點

7、三維教學目標,迴歸日常生活世界,過程性評價的設計,強調合作與交流(分組)

8、先了解大致要講什麼(粗的一個思路流程),然後細化下去(詳細的教案),然後又迴歸到流程忘記教案。

二、上課

1、知識的講解和技能的演示,要簡單清晰

2、抓住重點知識,不要面面具到,注意一堂課的知識量不可以太多

3、過程要完整,條理清晰,生動的引入(情景導入),新知識點各環節,小結。

4、目標原則:(告之原則)讓學生知道每節課掌握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學習目標要具體,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

5、主體原則:(學生全體、全程參與,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去發現和思考)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表現在滿堂講,而是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一堂課的講課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教師的有效指導。比如10分鐘講解,10分鐘練習,其它時間自由練習。

6、反饋原則:(及時檢查,可以督促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即在每節課的.每層次的教學中,必須有教師的查,這種快速的反饋即可以把學生取得的進步變成有形的事實,使之受到鼓勵,嘗試成功的快樂;又可以及時發現學生中的問題,及時矯正,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益。

7、激勵原則:(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多鼓勵表揚的原則)表揚、鼓勵學生,激勵評價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能滿足學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學生最顯著的心理特徵之一。記住,你的一句評價可能開啟或關閉學生心靈的一扇窗户,永遠記住: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沒有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敗是失敗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髮展規律決定的。

8、語言要生動活潑、例子要學生感興趣,這樣課堂的氣氛自然會活躍起來。

三、反思

1、寫心得體會:實際的課堂教學很難完完全全地按備課計劃去進行,因此寫心得的形式總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教訓,可作下次備課的借鑑。這也是提高教師備課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每個教案後面應該包含教學反思。

教學注意事項

一、基本功:

1、教態:微笑、要走下講台、目光緊視學生,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比如有學生睡覺、講話,要提醒);挺胸、自信、自然;不要緊張、放得開。

2、板書:要有設計,多餘的文字不要寫;課件也一樣,文字的表達一定要正確,沒有錯別字和多餘的文字,表達要清晰。

3、語言:要有激情、高昂、流暢;咬字要清晰,語速要慢、注意停頓,不能太平淡象背書一樣;重點的部分要用強調的語氣。

4、操作演示:一定要具體到界面上,而不是簡單的文字介紹,讓人看了就明白,操作提示的東西也應該在界面上説清楚;文字的表達一定要讓人清晰。

5、軟件使用熟練,有沒有廣播要注意。

二、一些想法:

1、語言不能生硬,要注意口語化,講授法要生動,使抽象的概念用一些實際例子具體話、形象化,注意上下文的銜接。如下邊的概念很難理解,一定要用具體的例子形象化。也可以用圖片和表格等圖示對比的形式讓學生明白概念。

2、組織課堂儘量讓學生隨和、有氣氛,這樣學生可以在輕鬆的環境下學習。

3、不能頻繁的控制,一般控制在3次以內

4、習題或者任務:先引導給予適當的提示,再練習,叫一個學生演示,其他同學評價,教師點評或者評價;要提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5、課堂一定要有小結,可以讓學生去小結。

6、出現的習題要先讀一下,還要有簡單的講解,如果出現網站模式,還要先介紹一下網站的使用方法和欄目情況。

7、課前要寫一個大致的課堂流程圖(並標好時間),這樣可以控制整個課堂環節

三、備課注意的東西

1、教材處理問題:(抓不住要點、知識點錯誤)

2、教學設計問題(只重視預設,不重視生成,不重視情景問題的設計、不重視問題與教材的結合、不規範、環節設計不合理)

3、教學理念問題(新理念新在什麼地方:老師自己講得多,學生參與少,不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缺少應變與概括能力。只有花架子,不重實效,如合作、探究)

其它問題:

1、教學模式要在平時生成,形成一個套路

2、應用的材料要依據

3、情景問題與教材要緊扣

4、缺少應有的精神狀態,不自信

5、書讓學生讀(看);話讓學生講(交流);練習讓學生做;讓學生點評讓學生去做。總之,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去做。給學生信心、鼓勵,而不是批評、指責。

6、規範性的動作要在平時養成,重視教材的處理方法;新課和複習課的區別點。

教學網站模式:

1、開始的時候先介紹各個欄目,以及使用方法,有幫助文件的也要説明他的使用方法。

2、首頁上放一些提示:小組分組的方法(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熟悉(介紹)欄目的使用方法;展示學習目標;也可以放任務的情景(用於創設情景)

3、先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垃圾師生間的距離。圍繞一個主題,通過一系列問題或者任務(同一個例子或線路),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任務活動要獨立又要有串聯的關係,最後要昇華情感,點化。

4、任務或者知識點,分成三大模塊左右,這樣可以保證在一節課內完成任務;每個任務要相互獨立,一個完成了之後在做下一個任務(做到條理清晰);任務中要包含提示或注意、閲讀材料或拓展任務(針對學優生設計)

5、任務要給學生適當的引導,任務下發後,要提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探究討論等,練習後叫學生上來演示,學生評價,老師根據情況點評或演示,梳理知識點,使學生建構的知識系統化。

6、優秀的作品展示或提前完成的學生演示;不好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要指出缺點,不會做的也可以叫上來,讓別的學生指出錯誤的地方。

7、幫助:可有可無,若有,設置一些簡潔有效的提示性幫助。

8、小結:教師課堂小結,可以讓學生講,給提示。同時設置一些練習題,並根據情況做點評。

9、自我評價:教師知道學生評價。

10、課後拓展。

11、教學網站做好後要測試功能:鏈接正確、圖片是不是正確顯示。文字性的東西:語句描述要清楚,無錯別字和病句。

1、導入:演示、問題、故事、遊戲、視頻、音樂等,5分鐘以內使學生有興趣熱情學習。

2、課型的把握:新授課、複習課、練習課。

3、理論知識點:圖示法、表格法、對比法、遊戲法,生活中的例子結合等等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語言要生動。

4、小組合作:2-4個人相臨原則,叫組員上來連線,其他組員説理由,其他小組評價。同質分組,異質分組。

5、評價:多表揚鼓勵,經常有過程性評價,結束時有評價(自評),形成多元評價。

6、體現新課程理念:學生的需求、教師的有效引導、評價策略的體現、落實指導意見、信息素養的落實。

7、課堂是最重要的,語言組織能力,學生要緊張、有序、高效。

8、常寫反思或隨筆。

9、探究時間長短要把握,做的時候不要講,別頻繁的控制。

10、把握必修課的深度,根據指導意見。

11、學情分析、預期目標的達成,學習任務單、教學引導問題的設計(問題、目的、重點/難點/關鍵點)

12、“頭腦風暴”是“英特爾未來教育”一種重要的學習研討方式,它充分的讓每一個成員暢所欲言。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大量的有關信息,集所有成員的智慧於一體,而且充分調動了每一個成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鍊了每一個成員的發散性思維。

13、通過理性建構與親身體驗相結合的過程。

14、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新課程的理念。

15、新課程體現三個特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體現如下三個特點:第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培養相融合的課程目標;第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課程內容;第三,有利於所有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課程結構形式。通過以上這些,可以使學生在一節課中很快領會所學的知識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術課反思1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鼓勵、指導學生檢驗信息,獲得信息,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

1、傾注愛心,培養學習興趣

2、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信息技術的信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不僅僅意味着教師在課堂上面帶微笑使學生的心情放鬆、消除緊張,也不僅僅是自然地運用語言來組織教學,通過視覺交流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讚許地點頭、恰當的表揚、肯定的眼光、得體的手勢等都有會給學生以愉快的鼓勵。教師愛學生並充分信任他們、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他們也就會信賴老師,就會積極地參加到學習當中。

3、進行正確的引導

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在教學中使學生清楚地瞭解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及各章節知識的具體目的、任務和要求,教學內容在實踐中的作用及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佔的地位。通過生動、具體、感染力強烈的學習需要,使學生了解計算機是信息時代的`標誌,生活在信息時代必須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新奇感轉發轉移到學習上來。對信息技術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4、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教學中教師要把全體學生的情況,要處理好和學習的關係,特別要抓好學生那種羣體的“兩頭”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和諧的氣氛完成教學任務。<

信息技術課反思15

什麼樣的信息技術課是一節好課呢?比如:飯店的飯好吃,但我們身體好不是因為吃了一頓飯店的飯才好的,最主要的'是靠我們自己家裏的家常飯。所以一節好課不是去市裏講的優質課才是好課,那只是做秀課,最重要的是應該在平時上好每一節課。一節好課除了要備好課標,備好教材之外,要注意新課的導入,重視興趣的培養,運用好任務驅動、情景設置等辦法,最好採用分段教學(小步教學)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是互聯網,其用户端已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可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可以説幾乎涉及到了信息技術的方方面面,它是一種聚合性、系統性的創新應用與發展。

物聯網給我們描繪出的是一個充滿智能化、物物相連、天羅地網式的世界,預測10年內物聯網有可能進行大規模的普及,這一技術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世界,其產業要比互聯網大30倍速。

最近兩年在學校新課改理念下,自己也嘗試走着課改之路。今天學習了課程,才真正認識到我們信息技術課改勢在必行,我更加堅信了只有我們的高信息技術課改成功才能直接影響到我們其他學科整合的成功。

信息技術課反思16

本學期,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是基於VB語言的算法與程序設計,通過BBS和其他渠道對學生的調查發現了以下問題:部分學生覺得課程較悶、內容不吸引人、教師講解不夠生動、內容太難聽不懂、講解較多,應多給一些練習時間等。

以下是我的對以上問題的反思及措施:

1、上課悶,內容不吸引人

VB程序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這門課程提不起興趣的主要原因。不論是大學還是中學,所有講程序的'老師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對編程感興趣,才會對課堂感興趣,因為信息技術並不參加大學聯考會考,學生對這個學科的認識比較膚淺,因此有些同學也提出了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學習VB,對我到底有什麼作用?我能用VB做什麼?這些問題我還真不好回答他們。VB是一種編程語言,可以使用VB編制程序解決各類實際的問題;還可以通過VB體驗程序解決問題和人工解決問題的不同;VB就像是一把鑰匙,用它可以撬開同學們對軟件製作認識的大門,讓學生基本瞭解網絡應用程序和數據庫系統的開發原理。信息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將來還會更快,同學們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生活,最少要知道推動這個社會前進的東西——軟硬件是如何發展的?我國在軟硬件的製作方面的高級人才緊缺,或許將來你就會成為其中一員!

以後我會在內容上加以改善,也作為一種德育滲透,融入一些國內外編程界的新聞,以及一些實用的、有意思的VB程序。

2、教師講解不夠生動

本身我就不是一個很生動的人,如果要我在上課的時候像個小孩子一樣開玩笑,可能我很難做到,課堂就是課堂,可以開放點,可以不用那麼拘謹,但是絕不能“放羊”一樣,講完了就讓學生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以後我會微笑上課,多和學生交流,減少學生對老師的敬畏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這個老師太“嚴肅”,也方便上課時大家更好的溝通。

3、講解太多,太難

以前控制的上課時間大概是20-25分鐘,學生練習15-20分鐘,信息技術課堂,更加註重學生的練,但是教材上的內容太難,也會導致教師多講,甚至多講也講不清楚。因為這個問題並不是在這短短的20分鐘就能解決的。

以後我會,儘量精簡課本知識,挑一些簡單又容易理解的例子進行演示,少説廢話,直達主題。學生練習也要從簡單到複雜,逐層深入,分層練習。主要採取引導的形式,將知識貫徹到實際的操作中讓學生在練習中自我總結,理解。預計【引入+知識引導+學法指導】的時間和不超過15分鐘,將25分鐘以上的時間交給學生練習、協作、反饋、評價。

多練,多實踐,是學習VB的唯一途徑。

信息技術課反思17

要上好信息技術課,必須在課前備好課,把社會現象,社會有關信息技術方面的熱點結合起來,特別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各個地區的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不同,基礎也不同,知識水平更是不同,所以,我們作為授課者,就必須在備課時,要做到備課本,備知識點,備學生,再準備道具在上課過程中使用,以便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上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對課程內容的興趣情況作出適當的教學調整,創造能引導學生思維的例子,小活動等,或是把一些課文中有關硬件實物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插入一些跟課文知識點相關的課外知識(這些知識要是學生相對興趣的),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到課程上來,可是每節課上課前插入或者課中插入,這要看當時上課的具體情況而定。

我們學校安排了其他年級去機房上課,而我所上的班級卻沒有安排電腦室,學生見到別的級學生去電腦室上課,更加大了我在教室裏上課的`難度,有時在上課的過程中自己還在思考這樣的課連我作為上課者都覺得無味,更何況是學生呢?但我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插入一些跟課文知識點相關的課外知識(這些知識要是學生相對興趣的),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到課程上來,可是每節課上課前插入或者課中插入,這要看當時上課的具體情況而定。

信息技術課反思18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們體會到:教師應在認識信息技術基本特徵、把握信息技術發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具有廣泛遷移意義的知識和方法,使其在有效遷移發生的基礎上適應技術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問題解決過程的'共通之處,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發展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

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給出任務之後,通過組織學生共同研討、分析任務,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策略與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強對信息技術發展變化的適應能力。

從當前來看,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知識更新週期短,光靠學校的有限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從未來來看,信息技術不僅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信息時代公民進行終身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環境。因此,培養國小生對不斷髮展、變化的信息技術的適應能力,既是當前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信息時代公民的需要。

信息技術課反思19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將信息技術教育的每一堂課真正轉變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對一堂國小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時》時,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只是讓學生跟着課本上的例題做,一插入剪貼畫、二插入自選圖形,例題完成後再做課本後的習題。一節課下來,覺得教學效果不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着課本上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頂多也就是一次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而已。

課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為什麼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於是我重新規劃了此節課,設計了“製作賀卡”這一主題。把這節課教學目標由一維(知識)轉變成立體三維:知識、能力、情感。

具體如下:

(一)知識目標: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貼畫的基礎上學會插入外部圖片文件;

(二)能力目標:逐步提高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啟發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進行創造。

在教法設計上不再是“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而是“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

首先,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這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基礎。有了良好的氛圍,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一個科學的、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其次,設計的任務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學生們敢於獨立思考,敢於大膽想象,並通過實踐探索實現了自己的想法,這為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簡要教學過程如下:

1、全班學生自願組成學習小組,每組4-5人。教師引入話題——製作“學生在已經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貼畫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圖片文件,圍繞“賀卡”這一主題,製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後,教師可藉機進行“插入圖片文件”技能的小結。完成作品後,進行成果展示,可解説作品的構圖、意境等,甚至演繹。其它小組學生可進行評價。

2、碰到問題,鼓勵學生自行解決,或小組內、小組間共同協作解決。

3、鼓勵學生創造與眾不同的.作品來表現這一主題。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原本拘謹的學習環境變得寬鬆了,民主了,師生間有着融洽的溝通、啟發、交流、互動,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以上教學策略我運用的是“學生主體性教學”。其指導思想是:一切從學生主體出發,讓學生成為知識技能的“探究者”、難點問題的“突破者”,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以此做為原則的課堂是生動的,學生所樂於接受的。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把它做為永遠不變的中心法則,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舞台。

但是,這堂課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普遍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長短不一,他們的這種差異是由主客觀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師一人的力量,難以面面俱到。在課堂中,對於很快完成任務的孩子,教師應該及時給他們安排一些新任務,如對作品進行完善,也可以讓他們依着自己的興趣或疑惑,繼續進行與任務相關的深入的探究,當然還可以請他們作為教師的助手,去幫助學有困難的同學。這樣,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在今後的備課環節,我將多多注意分層次教學有關的研究探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71v0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