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熱]信息技術課堂反思

[熱]信息技術課堂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課堂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信息技術課堂反思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

一、激趣。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要儘可能的採用精美活潑的界面,生動形象的內容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或讓學生動手玩個小遊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到新課學習上來,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第一次潮。

二、講解。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緊接着講解新知識,這時的講解如畫龍點睛,學生聽的仔細、認真,將會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識。例如講解在鍵盤操作與指法練習當中可以進行精闢的講解,主要講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為以後的練習打好基礎,把握正確的方向。

三、練習。

鞏固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技能,練習要豐富多采,重點在舊知識的複習、新知識的應用。練習可以採用遊戲練習、創新練習、自主練習等形式。例如在講解鍵盤操作中的指法練習時,可以使用遊戲練習法進行指法訓練,不但能隨時顯示擊鍵的正誤和速度,還能指出哪些鍵成績差,並把練習的成績保存起來,這樣學生可以隨時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從而使練習更有針對性。國小生就會象玩電子遊戲機一樣的着迷,學習興趣極大,這樣做就會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指法練習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樣就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實踐中品嚐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

作品展示是計算機課堂中的必備環節,它不僅是對本課新知識掌握程度的測試,也可以得到及時反饋,提高教學質量。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就是身心發展方面還沒有定型,有喜歡被表揚的心態。它們學習某一知識,總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績,特別是能得到教師的表揚或其它同學的羨慕,將激勵它們樹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例如在教學漢字輸入或畫圖以後,讓學生寫作文或畫畫,然後選出範文或範畫進行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從而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實踐中品嚐成功的喜悦。這樣不僅使這些同學感到自己的成績得到了肯定和讚揚,同時也使其他同學羨慕的不得了,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在作品展示的同時也要利用誇獎的語言,激發國小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諸如:“你畫的好”、“你的指法練的真好”、““你的漢字輸入的真快”等等。同學們的成績得到教師的承認、肯定和讚揚,學習起來就會信心百倍,興致盎然。

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激趣、講解、練習、展示這四個環節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後者以前者為基礎,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通過實踐,發現這樣的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非常實用,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而且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效率。

本次課有一個新的突破就是電子白板的運用,雖然是第一次使用,但是它的輔助教學的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直接在文字上進行圈畫,批註,點評使教學課件更具直觀性,操作性,靈活性能夠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大大方便了老師。但是,這還有個熟練的過程,否則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會因操作不熟練,打亂了教學思路,反而影響了教學,成了負擔。我在第一次試講時就出現了類似情況,大大影響了我的教學情緒,打亂了教學思路。第二次,熟練後,效果就好多了。

總之,這次的教學,兩個大膽的嘗試,都讓我受益匪淺,相信,日後的教學當中只要用心,就會有更多的收穫,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當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引導太多,束縛了學生。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老師積極、有效的'調動起來。教師的語言還不夠凝練、準確。我想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有時候和同行們一起,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現在的學生都蠻有性格,跟他們上課要‘鬥智鬥勇’,好累!”確實,現在的教學條件雖一年比一年好,但並不代表課堂教學就比以前輕鬆。還記得以前,剛走上講台的那一刻,教學上風風火火,雷厲風行,遇到學生學習行為問題時總認為學生很不象話,連老師最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漸漸的我才明白學生原來是很不成熟的,他們中不乏優秀者,但也有讓家長或老師很頭疼的,我們的課堂教學要遵循他們的個性,統一的教育模式,苛刻的要求並不適合每一個學生。於是,我漸漸的學會了靜下心來處理學生帶給我的各種棘手問題,儘量的少一點火氣,多一點耐心。

這個星期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在週二的信息公開課上,有兩個學生不認真聽講(或者根本沒有聽講),在有校外老師聽課的情況下,竟然自顧自地玩起了遊戲。我發現後很生氣,因為這兩個學生平時的各方面表現就不太好。課後我把他們留了下來,首先我提問了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還算滿意的是他們回答的還可以,於是,我首先肯定了他們的學習潛力,隨後批評了他們課堂上的學習態度,經過一番耐心教育(原來我可沒有這樣的好脾氣),他倆聽後直點頭,中午主動跑到我辦公室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講給我聽,值得高興的是他們説的很好,比較全面,看來是真正地接受了我的批評。

高興之餘,我認真反思了一下,沒有大發脾氣也同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這和以前大發脾氣相比而言真是事半功倍啊。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是心與心的交融,是情於情的共鳴,只有教育者真摯的情感,和藹可親的態度,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户,才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才能給他們創造一切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2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三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信息與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信息,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三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信息,讓學生感受信息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通過三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置了遊戲導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踴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為第二課時信息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説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置疑問“你能説出生活中的信息嗎?”指導學生説出身邊的信息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説,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信息?”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三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説説你上學以來的信息。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信息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

杜威説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説一説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脱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為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信息,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着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無處不在。

在我從教的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感悟到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於各種教育手段、方法,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意識,產生創新的慾望和興趣,採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如何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呢?我認為只要教師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勝任這種動態探究性教學,具體地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遊戲入門,興趣參與

學生一般對計算機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也是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這一學情,我們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結合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指法練習時,一般學生會對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感到非常枯燥無味的,若教師直接講解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學生不但會學的很枯燥,而且很不情願去學習,更不會主動去學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是用遊戲介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中一些打字小遊戲,分小組比賽誰的成績好。學生在“打地鼠”、“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好指法。這是就有學生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準又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輸入速度?

這時老師可以再講解指法要領,我相信這時學生會學得很認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這樣學生就在遊戲中完成了指法練習,掌握了指法要領。這樣,既可以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記憶深刻。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徵,可以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地講解,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詞而且要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來驗證其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各種基本技能,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如我在給同學介紹鍵盤時,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鍵他們有什麼特徵?”讓學生分組討論。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的作用是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的字母,其主要作用是針對雙字符鍵的。還抓住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注意與DEL鍵的區別,這兩上鍵的作用都是刪除,而鍵是擦除光標前面的字符鍵正好相反是擦除光標後面的字符。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法,我們就變抽象為直觀,變死板為生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也不自覺中學習了新知識。

三、自主學習,協作創新。

計算機知識本身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大多學生也都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究,協作學習,讓其帶着興趣學習計算機的新知識,在渴望中學習到新知識中,在探究中獲得新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學生已能夠自己摸索一些常用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採用“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幾個過程,即讓學生在開始使用一些工具之前,老師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但先不做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必須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翻閲教材,然後再老師的引導下學習這些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最後用於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就會逐漸會形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計算機信息技術課所要完成的一個教學任務了。

這是我在平時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所得到一點體會,也就是説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放平心態,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多多思考,勤於實踐,採用一些學生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不自知的學到一些知識,從而慢慢地提高了他們對計算機的駕馭能力,為他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其走向社會這個大舞台鋪平了一塊磚頭。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3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性學科,除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讓學生在掌握必備操作技能之餘還要重視培養其應用和創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設置幻燈片背景》這節課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即“創設情境,激情導入”——“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鞏固新知,展示自我”——“評價小結”。這個設計從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出發,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展現了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中得以充分應用,整個教學過程真實、紮實、樸實,各環節的學習力求讓學生都能親歷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過程,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穫,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教師定位準確

整節課中,教師不是在做一個説教者,沒有刻意地去進行知識的講授,而是借用書本和學生的探索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可以説,老師在本節課中不是一個導演,而是劇中的一個組織者,這樣就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2、教學過程清晰信息技術應用的課堂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難度不大,教師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中主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層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較引入主題,然後進行具體的操作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變化,並安排學生自主實踐,最後由學生進行交流評價。主要內容層層遞進,將不復雜的內容教出了新意,使課堂呈現出輕鬆活潑的局面。

3、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高內容的趣味性、增強氣氛,更在於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應提倡不斷地探究。教師在一開始就通過生動的語言講授把學生帶進希望學習的情景中,在教學中又通過設置各種問題和練習,不斷為學生營造學習的環境,誘導學生追蹤事件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習興趣。

4、自練自悟、自主學習

《新課標》表現出了對創新能力的`極大關注,要求我們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都會導學怎樣學習,要從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向建構主義的現代化教學轉變。怎樣在信息技術課中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程,我們要學會利用好我們的課本,讓孩子真正學會看書。在課堂上,我們清楚地看到,學生們不僅會看書,而且看得很認真,並能按照步驟完成操作任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5、積極主動,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儘可能為學生創造交流學習的條件。在處理書中做一做時,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並由學生彙報學習結果,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學有所用的意識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問題和不足:教學是門藝術,藝術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自己在組織教學時,激勵性評價不夠,沒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於大班額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造成了缺憾,語言也有缺乏嚴謹之處,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博採眾長,刻苦鑽研,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4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各個高校相關的信息教學配備已經越來越好,並且有些設備的更新也很快,作為高校教師,我認為需要進一步引起重視,讓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與課堂教學技能深度融合。

首先,我認為教師需要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價值,切實找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第一,通過互聯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縮小數字鴻溝;第二,通過改善教學終端,優化傳統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第三,通過互聯網、教與學平台、數字終端,改變教和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次,事實上教育信息化沒有統一的模式,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價值,因而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生態就不同。因此,教師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種教學設備、教學軟件的核心價值,與課程理念相融合,創造性地使用技術,在熟練使用技術的過程中逐漸化技術於無形,並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最後,在技術使用上要克服三種思想:一是技術無用論,認為教育有自身的規律,憑傳統的`手段和方法照樣能夠教好學,看不到技術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結果是使育人目標落後於這個時代;二是過分依賴技術,認為技術進了課堂,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導致技術使用過多過濫和不合時宜,異化了技術與教學的本質;三是急功近利傾向明顯,一旦應用了新技術馬上就想提高效率。教育不同於其他行業,教育過程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信息技術對其的優化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潤物無聲的過程。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5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閲讀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並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化、關閉。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6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薦2

三年級剛剛開始設立計算機課,他們對於計算機課的認識就是玩電腦,玩遊戲,上網聊QQ,而認識鍵盤雖然在教科書裏為新的知識,但是大多數可以説所有學生都認識鍵盤,也是他們所熟悉的,如果還是教鍵盤,這無疑就成了他們拒絕學習的理由。學生必定會吵吵嚷嚷要玩遊戲。那該如何上好這堂課,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已經非常熟悉鍵盤了,那我就來考一考你們”,學生一聽到老師要考自認為非常熟悉的內容,紛紛舉手示意回答,我心裏一樂,他們有點得意過早了。“DELETE這個鍵是做什麼用的”“為什麼我的數字鍵盤不能寫入數字了”“F1~F12用來幹嘛呢?”學生本來還很活躍的爭相回答,突然一個個萎蔫了一樣把手放下了,教室了安靜了下來。

只要有了學生不懂的內容,那樣教學起來就方便多了。很順利的把鍵盤的'功能講解完,學生也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平時所玩的那只是鳳毛稜角,信息技術還有很多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

快下課前6分鐘,我給每機發了一個小遊戲,用來熟悉鍵盤的操作和功能,學生一看到有遊戲可玩,在快樂的遊戲中又熟悉了課程的內容,不知不覺他們的一堂信息技術課結束了,從他們的表情和言語中表現了幾百個不願意下課的感覺。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國小特徵的信息技術,不能太理論,要將遊戲知識兼併,把知識融匯到遊戲中,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7

一、因材施教是關鍵。

這裏的“材”包括學生和教材。首先我們説説學生,由於家庭、國小教育及個人愛好等因素,造成學生信息素養差異較大,上課前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信息素養的實際狀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針對性地備課。其次我們説説教材,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造成教材內容經常跟實際使用脱節,而信息技術課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表現為: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這就要求根據我們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作一些調整,以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雖然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比較感興趣,但要想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還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平鋪直敍的引入往往使學生剛上課就開小差了。如果每堂課都能創設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景,課堂的有效性會有很大提高。例如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提一個能引起學生思考、回憶的問題,播放一段新穎的動畫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當然這些故事、問題、動畫等都必須切合本堂課的主題,要能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引起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於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課堂經歷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在《走近因特網》這課,我用《三隻小豬》的FLASH動畫作為情景引入,引導學生認識掌握網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勵他們學習的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當時整個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電腦屏幕,關注着三隻小豬因為網絡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運,最終整堂課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任務設計要合理。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將教學任務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中,以完成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如果任務設計合理,就能使學生在解決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一個認知、情感活動的良性循環,培養他們勇於探索、開拓進取的學習精神。由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信息素養差異較大,這就要求我們最好採用分層任務教學的方法,設置符合各層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封閉型任務和開放型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使信息素養較差的.同學可以通過完成封閉型任務產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務而出現挫折感。而認知能力強、信息素養高的同學可以在完成封閉型任務的基礎上再繼續完成開放型任務,鼓勵他們對所學知識作進一步的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從而提升綜合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課堂教學組織要有序

組織好課堂,讓整堂課有序而不死板,學生活潑而不混亂,需要預先設計好教學環節,對引入、講授、提問、練習、總結、展示、評價等環節的時間、內容都要有準確的安排。無論是講解還是演示,教師都要與學生互動起來,產生良好的氛圍,控制好學生情緒和課堂節奏,避免教師坐着操作講解,更忌諱有氣無力地平淡講述。

五、總結評價要恰當

總結評價作為信息素養的一部分,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高潮。評價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在學生互評前,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學生評價作品時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關注同學完成作品的過程,往往會產生偏頗,打擊部分同學的積極性,這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看到別人的亮點和長處,尤其是在完成作品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合作能力等等,學會多方位全面地進行評價。教師評價作為對學生評價的補充和總結一定要恰當,應着眼於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肯定性評價為主,指出學生的優點,即使學生最後的學習結果不夠理想,也應鼓勵其繼續努力,並適當指出改進辦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對於老師評價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學上課很專心,完成任務時也非常認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對此很苦惱。為了鼓舞他學習的熱情,我每次對他作品的評價總是給高分,並幫他分析問題所在。通過多次鍛鍊,他的信息素養有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得到了保護,課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創建和諧課堂,實施有效教學。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課堂首先主角是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組織和激發下,思維火花四射!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8

隨着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教育也面臨着重大的歷史性轉折。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在這種情況下,教育也將在信息技術的強烈衝擊下,在教育目標、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學評價等方面產生重要改變。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硬件和軟件資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和優質教育資源,如果束之高閣,得不到有效利用,這些設施和資源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要想使這些寶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於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培訓教師是關鍵

我們認為,教師在信息技術培訓中,應當是培訓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因此,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既要充分了解教師目前工作的難點和未來工作的需求,也應從教師發展出發,體現教師的個性化和專業化需求,進而確定針對性強的.培訓內容、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尤其是教師下載優秀資源,製作課件,使用多媒體方面加強學習讓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綻放光彩。

二、資源積累很重要

我們要結合各自的實際需要,認真做好教育資源篩選、下載、存儲、分類和應用工作,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為本校資源庫建設服務,為我們的教與學服務。

此外,我們要求認真做好對國家免費提供的教育資源的下載、存儲和應用工作,並加大了對基礎教育資源庫、同步課堂、衞星數據資源建設力度,加快了資源徵集、引進、評審與整合的工作速度,通過現代遠程教育網、教育電視台和教育網站每天免費播發大量教育資源。

我們要結合教學實際,採取重點攻關、合作攻關等辦法集中力量自主開發教育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來源的多樣化。

三、學科整合是基礎

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學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必須依賴於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程度影響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9

時間過得很快,幾天的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已經結束,可我的內心卻是百感交集。

我上的是七年級的《EXcEL數據求和》,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省級比賽。我很榮幸能夠代表XX參賽,內心有點小小的欣慰,卻也面臨着從未有過的壓力。全省22個選手,聽説其中還有曾經參加國家賽的選手,壓力真是無比的巨大。我時常安慰自己:沒關係,XX地區信息技術發展比較好,但其他地區的選手或許和我一樣,不管怎樣每參加一次活動,也會有不同的收穫,就當是鍛鍊自己。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鑽研教材、觀看視頻、琢磨教案……。由於條件的限制,我後來試了一節課,之後大家給我提供了寶貴意見,同時也得到他們的鼓勵。

12日下午,我的課終於上完了,可課後我發現上的並不是很理想,我竟然犯了不該犯的錯誤:①本來導入的時候是有聲音的',我沒有檢查一下PPT,播放的時候沒有聲音;②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在課前沒有好好看一下學生的機子,有的學生機沒有收到下發的文件,耽誤了我不少的時間,以致於沒有詳細的講解函數,草草一句話帶過;③課堂的應變能力不好,前面用了大量的時間,後面的練習可以不用做,特別是用公式來求水費的多少,應該先總結和評價,有時間再回過頭來做練習。在這裏犯下了這麼多的失誤,這多多少少給我留下了遺憾。

我覺得不管是上課還是聽課,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下午聽了於老師的評價,知道很多東西自己是沒有想到的,比如國興中學岑老師的課,從導入到結束用的都是同一組數據,環環相扣,非常好。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就想起,為什麼我上課的時候不先播放一段威馬遜的視頻,給出一組受災的數據,一直使用在課中呢?這樣的效果不是更好嗎?

雖然課上的不是很理想,但也是教學成長中一次寶貝的機會,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膽識,提高了教學認識,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此次活動,我也得到了一些感悟:堅持總有希望;好的課也需要多研討;只要自信與努力並存,才能走得更好。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0

一、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地位

信息技術以其豐富的界面、直觀的演示、生動的畫面給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彌補了許多滯後的教學觀念和手段,而且達到了傳統教學無法企及的效果,無論從理解和記憶的層面,還是從高效和激趣的角度,皆實現了完美結合。特別是信息技術中電子白板的使用,更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真正實現了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成為教育信息化強有力的支持媒介。

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是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一味抵制和過度誇大都是不科學的。若教師一味追求課件的精美,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百度查詢和複製,不僅會限制教師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和教育靈感的發揮,也會使學生由“營養不良”異化為“消化不良”而厭學,造成師生創新能力的嚴重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短時間內是無法修復和自愈的。因此只有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使用,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運用於課堂教學,才能使信息技術揚長避短,彰顯其應有的先鋒引領地位。

二、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遵循的原則

1、必要性原則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充分論證教材內容是否有必要採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實踐。如果盲目依賴於信息技術而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和環節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重現,那教師就會淪為信息技術的奴隸,其主導地位將蕩然無存。學生也將遊離於主體之外,成為旁觀者或局外人,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將無法充分調動起來,這種走馬觀花式的課堂教學,又有何效率而言?

2、主導性原則

高效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特定環境和氛圍裏,藉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人人、人機對話和交流、討論、合作等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教師、教材、媒體四個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形式,離開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對象而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從而避免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的尷尬局面。

3、選擇性原則

在使用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考慮到地方、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特點,有選擇地設計和使用媒體,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蝕和污染。教師還要對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取其精華,剔除糟粕,達到修身悦目,去偽存真的教學目的。

4、適度性原則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各種活動的.發生和保持,是以一定的興趣為條件的,興趣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具有支持作用。若過度使用信息技術將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疲勞和教師創造性的滯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用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交替使用的方法,調控和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始終保持在適度的臨界狀態,從而達到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1

一、什麼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有關數據與信息的應用技術。它是一種技術,一種手段。從教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應用於提高教學的一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實現輔助教學,解決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術就可以拋棄一切常規的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方式代替教師授課等。只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與各種教學手段協同互補,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反思。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就是為了能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點、重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老師們大多以製作多媒體演示課件來輔助教學。這樣顯得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單一化,而在有的課例中又顯得不太恰當。

利用課件輔助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種體現方式。教師應認真備課,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利用這些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問題。忌“濫用”,無論什麼課都採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如果這樣,不但不會提高教學效率,反而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對學生而言,只會耽誤他們的學習時間,學習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難內容採用不同的課件設計方式。有些抽象的東西在教學中利用課件來突破時就可以採用演示型課件,讓學生直觀的理解,不用繞彎子。而需要學生參與、合作完成的內容,可以採用網絡型課件,授課環境也相應到計算機網絡教室。通過網絡平台,師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課件的設計應注重實效,儘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術性,能解決問題就行。

對於有些教學內容,學校已有教學資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學校有農遠工程配套的視頻教學光盤。教師可先觀看光盤內容,再進行教學設計,直接利用這些光盤進行教學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當然,這種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學常規,教師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作用發揮好,教師不是光盤播放員。

信息技術應用於學科教學活動,不是什麼高級產物,忌“穿新鞋,走舊路”,應走入教師的實際教學。不要認為信息技術是公開課、優質課中才能使用。這樣純粹浪費教學資源,更不能促進教學發展。

綜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先解決問題: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

當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個艱鉅漫長過程。要解決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才能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三、《調整圖形》和《組合圖形》

本課是在上一課複製粘貼的基礎之上繼續對盆花進行完善,所以開頭先將一個畫好的盆花給學生看,這裏是利用光盤裏現成的東西,只不過那個畫的人不是完全照書上的畫的,他畫的只有四個花瓣,所以我便用另一個例子進行演示,今天講的東西不多,注意讓學生自己練,在那盆花中,我複製粘貼了三到四朵花,在粘貼完花後,既將位置移到位,又將大小弄合適了,再將方向調整一下,這樣就完成了全部的過程,在後兩個班,事先將原本擠在邊上的花通過剪切與粘貼的手法移到中間,並且放大了些。

另外,在做顏色的時候,用了取色的工具,因為下面也用了幾次,所以作了介紹,在讓學生進行了練習之後,再談組合圖形,也沒有説太複雜,而是讓學生知道。

如何將另一幅圖中的物體移到這幅圖上來,只是過來後注意背景的問題,在本課,我先用畫圖程序打開光盤中的快樂家園的圖,然後將圖中的花盆用Delete去掉了,並且用取色的方法將背景補好了,然後再將另一幅圖中的花盆複製過來,最後也讓學生把這個練習了一下。

四、《插入影片和聲音》和《插入超鏈接》

由於電腦中沒有合適的影片,所以主要內容放在聲音上面,本課是從兩個方面來談的`,一是普通的插入聲音,另一則是插入背景音樂,並對二者進行了比較,接下來又把超鏈接談了一下,談到這一方面,先打開一個網頁頁面。

讓學生看看那裏的超鏈接,重點提醒他們看鼠標的變化,看完後然後再瞭解幻燈片中如何設置趣超鏈接,我在這裏用的是右擊,因為在這種界面中,找到插入超鏈接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除用西遊記的文字鏈接網上的小説名,還用圖片、動作按鈕做了其他鏈接,讓學生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

五、《帶參數的過程》

感覺上這一課有數學中函數的味道,在上課之始,先同學生回顧上節課所談的編輯過程,通過edit命令讓學生觀看編輯的過程,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如果不斷畫改變形狀的圖形,那應該怎麼辦呢?

所以我認為本課是為了方便編輯過程而來,接着在黑板上寫了相關過程,這裏可以讓學生將前面的定義過程與這裏帶參數的過程進行比較。

然後在電腦上演示,按書上的要求繪製了簡單的圖形,接下來談第二步,就是對帶參數的過程進行修改,如將四邊形改成了八邊形,這一修改我以前曾經設想過,只是沒有去做,這裏以參數的形式進行了修改,然後又畫了一些圖形,但書後的圖沒畫出來。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2

一、在遊戲中開展教學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關鍵是看怎麼玩,怎麼在“玩中學”。把遊戲引入信息技術的課堂,既滿足了學生的愛好,也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將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寓於遊戲之中,既讓學生享受到了樂趣,也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了新知識,掌握了新技能,實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思想。

例如三年級上學期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習指法的內容是非常枯燥的,對於三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説,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如果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用不了幾分鐘就不願意學了,更不用説強迫其進行指法練習了。因此,在教學中我並沒有上來就講指法,而是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這就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慾望,讓學生覺得學習指法是有實際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再來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就會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學生在學習程序知識時更是覺得枯燥乏味,不免上來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雖然學生本身對信息技術有很濃厚的興趣,但對教師講的關於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卻絲毫不感興趣,所以此時任憑老師怎樣講,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仍然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針對這些已經有了信息技術基礎的學生而言,我大多采用“任務驅動”和“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展開教學,每節課都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制定一個學習任務,採用小組合作和競賽的形式展開,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而教師僅僅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指導者出現。

二、在多種形式中展開教學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我們在課前精心製作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讓信息技術的課堂“動”起來,不僅僅是讓課堂教學生動起來,更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3

這學期學習中英文打字,學習的首要任務是要訓練正確的指法。因為指法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學生以後的打字速度。尤其是英文打字的時候,指法和打字姿勢是相當重要的。學生要從一接觸鍵盤就進行強化訓練,使之型成習慣,否則以後要改變則很難。英文打字以正確指法和打字姿勢為基礎,在形成習慣和達到一定打字速度的.基礎上進入中文打字訓練就水到渠成。因為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中文打字不必再花過多時候強調指法和姿勢問題,而是重點在打字技巧和速度訓練上。在速度訓練上,學生最感興趣的是遊戲形式的或比賽形式的訓練。利用金山打字通或賢雲打字軟件等打字軟件,可以滿足國小四年級打字教學的需要。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4

摘要】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豐富國小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更為新奇、全面和直觀的學習體驗。這就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發揮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英語;課堂教學

為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程進行整合,將課程內容、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充分地整合起來,打造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進行了反思。

1、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1.1現代信息教育的重要特徵

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信息教育不再將計算機作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呈現工具,而是要將計算機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發工具。現代信息教育具有多種多樣的現代化技術,能夠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和超文本鏈接還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解答學生的疑問,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性。

1.2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國小英語教學的教育目的是讓國小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也就是在國小英語課堂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和資訊技術,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激發國小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要求

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於更好地完成國小英語的教學任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各種優勢,使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新奇和有效。

2.1促進國小英語教學與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的整合

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僅僅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其技術還應該成為課堂重要的教學因素以及學生的學習對象,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應該通過信息技術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更加便利。

2.2二者的整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國小英語教師面臨着全新的挑戰。首先國小英語教師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包括瞭解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能夠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教師需要具備信息設備的應用和操作能力,還要能夠整合、選擇和創新信息資源。國小英語教師要能夠選擇和優化各種新型設備,並採取合適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

國小英語教師還要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以課程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為基礎,使信息技術能夠更好的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並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教學特長。

3、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

本文主要從國小英語的英語單詞教學、英語課文教學、英語複習課程教學和英語課堂遊戲四個方面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在這四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中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3.1在單詞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單詞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國小生的身心發展階段性特徵決定了其喜愛新鮮事物,不喜歡枯燥、重複的學習內容。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進行單詞教學時要儘量避免枯燥的單詞記憶,以免讓國小生感到厭煩,影響課堂的效率。

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國小英語教師更好地進行單詞教學,國小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英語單詞,並配以色彩鮮明的實物圖片、標準的英語讀音甚至英語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筆者會將每個單元的單詞表製作成一個PPT,每一個單詞都用鮮豔的顏色標示出來,並配以實物圖片和準確的發音,讓學生看圖片、聽讀音並進行跟讀。當學生學會一個單詞之後筆者還會對該單詞進行擴展教學。例如江蘇譯林英語新教材中“clever”這個單詞,由於該單詞比較抽象,筆者就在該單詞的PPT頁面上畫了一個“聰明的一休”這個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標準發音,讓學生跟着圖片的閃動進行跟讀。當學生掌握“clever”這個單詞之後,筆者又提出“clever反義詞是什麼?”進而再點開PPT畫面上的反義詞鏈接,鏈接到“foolish”這個單詞的`學習。這樣的單詞學習方法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聽、看、讀的能力,培養學生標準的發音,並且通過動感的節奏、鮮豔的顏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拓展英語單詞教學的課堂容量,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

3.2在課文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傳統的課文教學環節往往是教師先對課文進行範讀,再讓學生進行跟讀,由於課堂教學但形式比較枯燥,學生很容易感到厭煩,學習效果得不到提高。

通過信息技術可以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自主化、多樣化的進行呈現,並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來降低國小生的認知難度,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蘇省譯林國小英語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教學,筆者就將課文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起來來開展教學。筆者採取了一邊逐句朗讀課文,一邊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情節片段的形式,讓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並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多媒體圖片來理解課文的意思,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表現出對該故事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生朗讀環節,筆者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課文,之後再逐一播放剛才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根據每一幅畫面來描述一個課文情節,最後讓學生通過看圖説話的方式完成課文的朗讀。

3.3在英語複習課程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複習課是國小英語學中一個重要的課型,能夠幫助國小生鞏固英語知識,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然而傳統的英語複習課的教學效率並不高,這是由於國小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而對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課堂參與程度不高。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加快複習教學的教學節奏,並在複習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鍛鍊。

例如筆者將江蘇省譯林國小英語新教材6AUnit3的單詞製成一個PPT,每張圖片都包含着一個單詞的基本信息,或者是實物畫面,或者是內容提示,讓學生説出對應的單詞。筆者還採取了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來參加看圖説單詞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學生説得又快又準,使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學習內容的印象。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5

努力地去學習。例如在五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幻燈片的操作,在第一節課時,我就讓學生欣賞教師製作的課件,從單純的文字、單純的圖片到複雜的圖片與文字混合,從靜態的單張到動態的多張幻燈片展示。學生剛開始看到時都很吃驚,一個個都發出“啊!哇!”的驚訝聲。“我們也能做出這麼漂亮的幻燈片來嗎?”這樣激起學生心動,然後老師再開始講授。隨着一課課的深入,學生髮現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讓學生的心動趨向於行動,而教師只要再把這些目標分成一個個具體的環節。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則“沉”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我一方面鼓勵學生面對失敗不氣餒,冷靜地理清思路後再嘗試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急時給予幫助,針對性地請“成功”的學生上來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不服輸的精神。學生學習興致盎然,湧現出不少很有創意的作品。

一、趣味引導,激發學習興趣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是我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我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電腦知識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們都非常喜歡上信息技術之門課程。我們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讓其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實用8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影響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oer4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