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幼兒教育 >

幼兒教育反思集合15篇

幼兒教育反思集合15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教育反思集合15篇

幼兒教育反思1

本次數學活動的選材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而進行的,日曆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説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學的開心有趣於是我在第一個環節中我以今年是什麼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繫。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日曆祕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説:"老師,我發現了日曆上的'數字顏色。""為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説:"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説:"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於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曆。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裏,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

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幼兒在年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節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兒表現地很積極很認真,在此環節中得到了提升。

幼兒教育反思2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看到自己辛苦努力之後得到的那種滿足感。而幼兒教師的幸福是什麼呢?無疑是看到自己班的孩子一天一天的進步,越來越懂事。我來談一談我們班的孩子帶給我的幸福感。

記得這學期開學初,我剛接受這個班,對於班裏的孩子都不是很瞭解,名字和臉我都對不上號。而且常規也不是很好。開學第一天面對班裏亂糟糟的情況我感到很沮喪。這種情緒困擾了我好久。後來我覺得這樣不行,我必須用更多的愛和精力來對待這些孩子。首先我得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常規,好的習慣。於是我就從小的方面來一點一點的改變他們。每天我都打着十二分精神面對他們。早晨小朋友進園我會用微笑來感染他們,讓他們的每一天都有一個好的開始。接着和他們一起進行桌面遊戲,和他們聊一聊他們在家的趣事,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在晨間户外遊戲的時候,我也會和他們一起玩,看到他們做一些危險動作時,我會制止他們,並引導他們學會一物多玩。而在就餐方面我會多用心引導他們做到不挑食,不管是早點還是午餐、點心,都會吃掉自己面前的食物。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我也會精心準備教具,認真組織上好每一個活動……。就這樣一段時間過去了,我努力的成果貌似沒起到效果。這一度讓我很灰心。直到有一次,有一個家長告訴我,説:“我家孩子告訴我他在幼兒園最喜歡鄒老師,殷老師了,每天都能把老師教的東西回家後説一説,而且在家表現不好的時候,只要一説老師們都會看到你的時候,立馬會變得很乖,這些都是你們的功勞呢!孩子越來越懂事了,真的要謝謝你們呢!”原來我努力的成果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慢慢體現出來了,雖然不是很明顯,但確實在改變,這讓我的心中有一股説不出的滿足感,慢慢地快溢出來了,這就是我對幸福的理解。

“幼兒的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詫異、寬慰和憤怒。在幼兒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於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當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孩子的童聲,與他們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認識到孩子中間藴藏着智慧和力量。如果我們與孩子交往蹲下身來,與孩子同唱、同跳,與他們共同感受成長,你會發現快樂就在你身邊。你給孩子一份愛,孩子會回報給你十分最真誠,最純潔,最美好,最無私的愛!這就是幼兒教師最終幸福的歸屬感!

幼兒教育反思3

誰都不會否認,幼兒教育應該給幼兒以知識,應該發展幼兒的能力,應該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我認為這還不夠,幼兒教育還應讓幼兒感受到幸福。並且,我堅信,幼兒有沒有獲得幸福,是衡量幼兒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標準。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作一種理論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類的根本追求,人類的一切奮鬥都指向最終的幸福。幸福是主體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是同人生的內在生命力量聯繫在一起的。一切與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相關的積極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種外在的恩賜,幸福也不等同於物慾享受。兒童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機體在生長髮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長。兒童來到人世,就開始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入如蒙台梭利所説的“精神胚胎”期。這個時期,不同於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於日後的成人生活階段。蒙台梭利認為,“生活最重要的時期並非大學時代,而是人生之初,即從出生到6歲這一階段。這是因為,這一時期正是人的潛能,其最偉大的工具,本身開始形成之時。不僅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兒童開始心理建構的工作。這種工作,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許的確不能缺少成人的協助,但兒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長大成人。“兒童並非毫無能力,並非須事事依賴成人,好似一隻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兒童‘創造’了人,沒有一個人不是從曾經經歷過的兒童時代的創造而長大成人的。”“是兒童自己從周圍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兒童用這些材料造就未來的人。”兒童生命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創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斷髮展和完善的原動力。對於兒童來説,不受任何阻礙地投入到自己的創造活動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把兒童在其內在的巨大潛能指引下的創造、建構活動,看作是對整個人類的建構和完善,是人類邁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創造了人類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類所幸具有一切。”對兒童而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幸福的過程,只有當兒童的精神建構活動不斷受到成人的無理阻擋的時候是例外。總之,兒童的幸福是與兒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長聯繫在一起的。一切有利於兒童精神世界成長的活動,一切與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一致的活動都有可能給兒童帶來幸福。一切違抗兒童成長內在力量的、外在強加的 活動對兒童來説均無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須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種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內藏。所謂真正的愉快是指這種感受是發自兒童內心的,是與其成長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發兒童不斷地創造、探究和成長。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當的物慾、無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與幸福無關。

2.幸福為什麼與部分幼兒失之交臂現實生活是否讓幼兒感受到了幸福?這個問題涉及到影響幼兒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無法對這個問題作全面深入的討論,而只從幸福為何遠離幼兒、至少是部分幼兒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討論。

首先,我要認定的一點是,許多兒童感受到了幸福,他們生活在幸福中,併為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時,我也斷定,還有許多兒童並沒有真正地體驗到幸福,或者沒有充分地體驗到幸福。兒童有沒有體驗到幸福,不是憑成人去問兒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斷定的。這需要了解兒童的現實生活,瞭解兒童的真實感受,要從兒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長的歷程中辨析兒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為什麼有那麼多幼教專業人士在吶喊“發展兒童的主體性,進行主體性教育”?為什麼會在我們的兒童教育領域中出現“愉快教育”的術語?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甚至某些教育理論中,兒童沒有主體性體現,兒童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確認,兒童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感到真正的愉快。進而可以説,兒童的生活和學習並沒有與兒童內在的不斷萌發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並非所有的兒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會、家長及教師應為兒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這是一切真正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那麼,在一個美好的社會制度下,幸福是如何與兒童至少部分兒童失之交臂的呢?首先,幸福觀的偏差。教師尤其是家長,經常把幸福等同於物質生活條件的優裕,等同於成人為兒童創設的各種成人認為十分優越的條件。

不可否認,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確是影響人生幸福的一個方面,但這僅僅是外在的方面,物質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兒童同樣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質條件是兒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這並不意味着物質條件越豐富,就越幸福。對有的兒童來説,各種圖書的確會給他帶來內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閲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兒童在眾多的圖書面前無所適從,茫然失措,圖書並沒有給他帶來積極的感受。同樣,有的兒童在鋼琴面前積極而興奮,樂此不疲;但也有的兒童見了鋼琴就煩躁不安。成人經常為兒童在不斷豐富了的生活中沒有感到幸福或沒有出現成人期待的結果而苦惱,這是一種偏差了的幸福觀導致的苦惱。這種苦惱的背後,是兒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於被迫順從而帶來的苦難。因此,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個體所從事的活動、所獲得的體驗與其生命成長尤其是內在精神成長取得一致,內在的生命潛能得以不斷激發時,個體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對於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的成人來説,瞭解兒童,瞭解兒童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兒童精神世界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就是“發現兒童生命的法則”。教師和家長“必須遵循這些法則而行動,因為它們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權利,”併為兒童的成長、為兒童生命法則的展開提供適宜的而非奢侈的條件。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觀偏差方面,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經常誤把兒童的“高興”、“愉快”當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動中刻意去追求這種‘高興”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經常能聽家長們廉價的許諾;在幼兒園,經常能看到教師以本應屬於兒童自身權利之一的遊戲作為幼兒學習的獎賞,經常聽到教師在要求兒童“高興地”説和“高興地”唱。其實,在這種要求下,兒童臉上擠出來的“笑容”是短暫而廉價的,也是轉眼即逝的。那並不是真正的高興和愉快,因為它們並不是發自兒童內心,並不是建立在兒童對學習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的,兒童的內在需要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

其次,對個體需要認識的偏差。個體能否真正體驗到幸福,關鍵在於當前的活動是否與個體的需要或興趣協調一致。在現實生活中,成人經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強加給兒童。有的成人以為,自己需要的,兒童也一定需要。其實,兒童與成人處於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他們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兒童在生命法則展開的過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興趣。盧梭在其經典名著《愛彌兒》中有一段十分明瞭的表述:一個成年人確實必須知道許多對兒童似乎無用的東西。可是,成人所應當知道的一切,難道兒童都該學、都能學嗎?把做兒童時用得着的東西教給兒童,你可以見到那已是很夠他忙的了。為什麼要叫他去求那也許終生都用不着的學問,而忽略那些足以滿足他現時需要的學問呢?盧梭提出的問題,其實在今天的兒童教育中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家庭教育的內容不斷擴展,在每週五天工作制下,還有許多兒童在並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過他們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對他們來説不存在雙休日);幼兒園課程內容不斷超載,人們只知道往幼兒園課程裏不停地添加內容,從沒有想到兒童的發展是否真正需要這些內容,也從不考慮是否要從現有的課程中減去些什麼、課程的內容對兒童是否適合。人們要在幼兒園課程中注入成人自己為適應不斷髮展的社會而需要學習的內容。但兒童不是成人,兒童的生活不同於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個事實和規律的世界。兒童世界的主要特質,不是什麼與外界事物相符合這個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兒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靈的迫切需要,卻被忽視了。在兒童心靈裏活着的人依然被壓抑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要解放兒童。要知道,兒童自有其特殊需要,無視這些需要,就是無視兒童的幸福。

最後,對兒童學習認識的偏差。兒童是怎麼學習的?3~6歲的幼兒是怎麼學習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幼兒的學習不同於中國小生的學習。幼兒的學習是同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因此,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環節,如飲食、勞動、遊戲、散步、衞生等等都是幼兒的學習活動,也都是幼兒的學習內容。幼兒學習這些內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果缺少了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代兒童心理髮展理論所明示的。而現實是,幼兒經常地被安置在一個需要端正靜坐的環境裏。在某些幼兒園,幼兒連動手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的手被要求擺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幼兒在動作中學習。但幼兒動作被控制了,難道不影響幼兒動腦嗎?兒童需要活動。蒙台稜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這一點:“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如果我們給他這個活動場地,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從來不能滿足的使人苦惱的小孩現在轉變成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壞者變成他周圍器物的最熱心的保護者。一個行動和活動雜亂無章的吵鬧喧嚷的孩子,轉變成為一個精神寧靜、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見,活動對於幼兒是多麼的重要,活動又是多麼有效地在改變幼兒。是兒童的生命潛能作用影響着 活動的時長及活動的性質和質量,並使兒童在重複有變化的活動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兒童的幸福與成人的作為緊密聯繫在一起,從一定意義上説,是成人的干預使兒童沒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時,我們也可以認定,成人的努力──朝着兒童生命潛能成長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兒童更好地擁有幸福。我認為,幸福是科學的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這是因為:一方面,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項智慧性的文明事業,它是人類幸福的有機構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類包括兒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類幸福的光輝映照下的偉大工程,而幼兒教育是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兒正是由於接受了教育,才促進了身體、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並創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應包容幸福。當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現代心理科學、教育科學而實施的教育,是確實有助於兒童生命潛能發展的教育,即科學的教育。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出發點和歸宿是兒童的幸福;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內容和過程應該能夠激起兒童的幸福感受,讓兒童感到滿足和興奮。使兒童教育充滿幸福的關鍵在於“在兒童教育中運用隱藏在兒童內心深處的那些力量”,這“不僅可能,而且必須這樣做”。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説過:“瞭解兒童,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恐怕沒有比這一點更重要的事了。”只有這樣,兒童教育才可能與兒童的興趣與需要聯繫起來,與兒童的發展聯繫起來,最終與兒童的幸福聯繫起來。為此,我們熱切地呼籲,兒童教育工作者切實地關注兒童的幸福吧,兒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類未來的幸福。

幼兒教育反思4

1。參評案例格式應包括:

(1)標題。標題要體現一個鮮明的主題,如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標題有兩種撰寫方式:一是按主題定標題:如"如何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二是以事件定標題:如"鬨堂大笑以後……",以事件定標題最好加上附標題,以明確該案例的主題,如在"鬨堂大笑以後……"的主標題下加上附標題"三歲幼兒的自尊心及其保護"。

(2)案例背景。交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説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瞭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幼兒園(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3)案例描述。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選擇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真實事件,進行生動具體地描述,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覆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案例分析。點出本案例披露的問題和實質。

(5)案例反思。反思是對所記錄內容的看法的分析,並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反思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深入化。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倡的先進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自己與幼兒的對話、每一個教學環節、自己與幼兒的關係、自己的教學行為方式、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心態與情緒、自己的專業水平,等等。

幼兒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呢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準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過程中加強課程研究,提高教學技藝。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着空、浮、雜等現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浮》,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象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面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於表面。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的引導。

教學反思説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

一、實話實説——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説,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會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教師課後應記錄下來,日後查找資料,再補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拆裝圓珠筆】

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注意幼兒已有的經驗差異,所以,一些幼兒很容易就能完成整個過程,顯得無所事事。我應該事先準備一些更復雜的筆,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給這些幼兒創設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另外,請個別幼兒為大家演示的時候,雖然使用了實物投影儀,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幼兒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細小的、關鍵的步驟,可以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會裝的幼兒在組內演示,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加強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能夠給這些幼兒帶來自信。還有,在把筆拆開後,要引導幼兒加深對各個零件的認識,特別瞭解圓珠筆裏彈簧的作用。

二、及時反饋——寫師、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着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將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説"這些孩子沒配合好",這裏面就要反思教師你,你瞭解孩子以及他對於學習相關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嗎?活動中你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呢?你的提問語言能夠讓幼兒明瞭你的要求和意思嗎?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反思案例: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裏】

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裏》的初次談話中,發現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瞭解,經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當問什麼是芽?什麼是冬眠?孩子們則難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去豐富經驗,如何才能發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造性呢?《春天在哪裏》這個主題內容複雜、頭緒繁多,如果按一個線索發展可能太偏又不利於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教育的'模式。基於對本班幼兒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膽一些,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進程,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思來想去,我決定作這樣的一次嘗試。

公開課《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

跨越式跳高,重點是起跳和過竿技術,難點是兩腿的配合。本課是一堂技術教學課,而技術教學課往往有枯燥、乏味這樣的特點。我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教材的遊戲化處理。通過一個個遊戲,將技術的教學滲透其中,既使學生達到愉悦身心、展示自己個性的目的。通過本堂公開課的教學,我發現一堂教學課的好壞並不在於教師如何精彩的表演,而在於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歡迎程度,對於我們體育學科來講,要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則必須讓學生首先對你所教授的項目感興趣。

因此,在這堂課上,我一改了教學常規,在學習前先激發他們對跳高運動的興趣。在課的準備部分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和棒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達到了熱身的目的;接着運用體操棒原地進行跨越式跳高起跳、過竿的輔助練習,讓學生體會到過竿的技術要點。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一是過高低竿,二是過平行竿,三是過高度不等的平行竿。這樣設使教學計循序漸進,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接下來我再設計了一個遊戲,傳遞爆破筒,同時充分運用體操棒,做到一物多用。也使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最後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放鬆。總體看來本節課設計較好,字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憤活躍,組織也比較有序,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教案和教學中反映的還不夠清楚;遊戲時,老師發現遊戲組織不夠積極應該集合講解,不要一個個糾正。課後許多同事給了我一些好的建議:組織教學要多元化,讓更多的孩子能體會成功的喜悦。每一個建議對我來説都是一筆財富,我會吸收並利用在以後的課中。

通過這次公開教學展示,使我對體育教學的領悟又上一台階,體育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身體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你的設計達到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的形式也要多樣性,進一步優化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功力還欠火候,我希望在今後教學中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不鍛的修煉和完善自己。

幼兒教育反思5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不僅要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與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從這次的調查問卷中,顯現出了很多問題,其中,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幼兒是否喜歡老師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我們深思。園裏針對這次問卷專門組織了一次全園教師交流、學習活動。聽了有經驗老師的經驗分享,我收穫很大,感受很深。從這次的學習中,我從兩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在與家長溝通時態度要熱情、有親和力、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合作者。家長出於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託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教師應該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微笑服務,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老師對孩子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要為孩子成長而喜,為孩子進步而榮,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你和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接納我們。談話要創造一個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只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將家長視為朋友,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誠懇地聽取家長的建議,才能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麼合作就會非常愉快,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就會比較融洽。

2、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為這樣有利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孩子,不要一味的去表揚,這樣孩子容易被寵壞;也不能把孩子説的一無是處,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要給家長告狀,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家長也會討厭。注意幾點:

(1)教師與家長交談時應語氣委婉,向家長反映情況要客觀,注意態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臉,教師不能一見到其家長就告狀説:“今天某某又抓人了。”這種直接的後果只會導致家長的反感,家長心裏就會不舒服,覺得很沒面子。説不定他會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兒園,老師怎麼教育的?如果換一種方式,效果就會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頭微笑地對家長説;“某某今天畫畫很認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揚,進步非常大。但是有時會攻擊小朋友,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後我會趁機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一起教育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習慣,使孩子能夠全面發展。”我這種談話方式,家長很樂意地接受,並領着孩子一起去向小夥伴道歉。

(2)教師應儘可能地採取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我們不能等孩子犯了錯誤後才去與家長溝通,找家長告狀,而平時要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談孩子在園學習、吃飯、遊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以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較關心並十分樂意接受的。另外,我們可以針對本班情況及時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聯誼活動、召開家長會等等。讓家長集體感受教師的教育教學技巧、教師的兒童化語言。有時臨時利用接孩子的機會召開短時的家長會,及時處理一些共性的問題。

3、善傾聽,巧引導

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傾聽家長的敍述,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裏的表現,不要隨便打斷、反對家長的講話。教師越表現出樂於傾聽,與家長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長就越願意與之交流。在交往過程中,儘量少運用命令、警告、責備、勸告和教訓的語氣,避免使用傷害家長情感的語言,儘可能多地使用傾聽、解釋、陳述的技巧。當家長説完後,教師方可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

4、要學會感謝

通過溝通之後,一座心與心的橋樑已悄然出現在師生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結束之後,教師要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跟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家長的角色出發,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多報喜,巧報憂”,那麼大事就會化小,小事就會化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溝通、交流、合作中,家園共育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育潛能,幼兒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二、多提倡賞識教育

只有多提倡賞識教育,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孩子才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針對這個我總結了幾點賞識教育方法:

1、瞭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賞識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厭學,不想來幼兒園,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願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教與學的雙贏,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説,一句讚揚抵得上十句責罵。因此,瞭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孩子,傾聽孩子

兒童正處於成長時期,是成長髮展過程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面對孩子的訴説,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説話沒什麼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孩子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

3.激勵孩子,鼓勵孩子

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孩子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註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為主。善於表揚,就意味着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

4.提醒孩子,寬容孩子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孩子的責任,要查找原因,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孩子的轉變。不能發現孩子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改得一乾二淨,成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為鑑。針對孩子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孩子樂於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以此為學習準則,把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有效。讓家長對幼兒園、對老師滿意,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

幼兒教育反思6

今天,我的重新反思,儘管時間已經不早,但我還要記下一些我的想法.

今天朱老師、徐老師來看我的試教,萍萍是“月亮隊”的孩子,她們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區角以往她是基本上不參加的,遊蕩到結束.

自由選擇開始了,孩子們陸陸續續的進入區角了.萍萍照例沒有,但她今天沒有站起來到處走.(這是一個好的觀察),我問她:想玩嗎?老師幫你,她警覺地看看周圍的人,(今天教室裏的其她人很多,除了朱老師、徐老師還有其她空輪的老師)遲疑了好一會兒,發出了“哦”的一聲,代表她的回答.我為她選擇了“菜園裏的畫”這份材料,色彩鮮豔、操作簡單,簡單示範之後,我離開了.去看別的孩子了,心中也沒指望她會長時間“堅守崗位”.

奇蹟就這麼發生了,我之所以用“奇蹟”一詞,因為今天萍萍真的是表現太出乎我的`預料了,前所未有的好,她一直到最後一直在她的盤上認真的操作,儘管“花開圖”不是很美,但由萍萍敲出來的,世上最美的花也不過如此,我狠狠的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口.

離園前,我在所有孩子面前表揚了萍萍,並獎勵她一顆糖,她咕噥着發出兩個音“藉藉”,我愕然,她又一次大聲的説了一遍“藉藉”,我聽懂了,是“謝謝”.

反思:

一:是什麼原因使萍萍今天參加活動了,而且自始至終堅持了?

1、現場的氛圍有別往日,她可能比別的孩子更加敏感的發覺了今日沒有往日那麼寬鬆,那麼多的大人拿着紙和筆記呀記,這樣一種全新的壓力,使得她警覺,也可能有些緊張,她屈就了當時的環境.

2、老師為她選擇的材料也是她堅持到底的原因.材料的確定使萍萍有了目的,材料的易操作使她有了信心,材料的色彩鮮豔、圖案明快,使她有了成功感,因此她堅持了.

二:是否平常我們對萍萍的要求過於寬鬆,對她過於的低要求,也可能她覺得的自己的老師太寵她,使她沒有任何約束,她有了一張無形的通行證,導致她平時不太配合成人的安排.

萍萍,即使她確實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但是,我們似乎也該給她一定的要求和目標.

幼兒教育反思7

幼兒園裏每一天早上都有吃點心的時間。週一我照例為孩子們分好餅乾,請孩子們排隊來我那裏拿。孩子依次來拿點心,什麼也沒説。我在等待着孩子們拿到餅乾後説聲“謝謝”。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謝別人。想借此機會讓孩子們明白,當別人為你做事後就應説聲"謝謝",從小培養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餅乾發完了,也沒有一個孩子想到説"謝謝",我有些失落,但孩子畢竟還小嘛。

於是在孩子們吃完點心後我就問孩子們:“老師為你們每個小朋友做什麼了?你們有謝謝老師嗎”有孩子立刻搶着説:“老師幫我們準備了餅乾。”“是嗎,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我順勢問道:“那你拿了餅乾後就應怎樣説呢?”這時聽到一個細細的聲音在説:“謝謝。”我笑着説道:“説對了。小朋友,記住,以後老師給你們發點心或盛飯的時候,在你們有困難得到別人幫忙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説聲“謝謝”。”孩子們一齊回答“明白了”。第二天吃點心時,我還是照例為孩子們準備好。剛開始時,幾個孩子好像忘了昨日的事,之後潘若妍説了一聲"謝謝"後,每個上來拿點心的孩子都會説聲"謝謝"。我從心裏感到高興。而當孩子們為我做了什麼事時,我也會對他們説“謝謝”。

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着愛的芳香。

幼兒教育反思8

開學兩天的專業技能培訓展示已經結束,通過這兩天緊張的展示活動,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同時它也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從中品嚐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有競爭就有進步,有評比就有好壞,雖然在這次展示中我們感到緊張、壓力、反感、無奈。但是在結束時我們卻感受到了快樂,因為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在鍵盤展示的時候,我做的很不好,我這人就是這樣,一到了緊要關頭就緊張,明明在下面自己覺得彈得不錯,可是一上台就會緊張,這是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沒辦法只有勤練習,看看人家心理素質好的真是羨慕。通過這次鍵盤展示也使我感受到了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努力的去做,才會有好的成績。

在鋼筆字展示中我的感受,當我拿起鋼筆的那一瞬間就感到手在顫抖,心裏想慢慢的去寫好每一個字,可是做不到,才想起卞老師説的那句話:“寫好鋼筆字,並不是寫得慢就能寫好的。”這次鋼筆字展示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寫字水平都進步了,寫完後把寫的字放在一起我們簡直認不出是誰的筆跡,老師們在欣賞着一排排的整齊的字,我想此刻她們的心情大概和我一樣:我們的字寫的真好。看了一遍又一遍,總有看不夠的感覺。原來字寫好了,也有欣賞的價值。以後還要繼續練習,只有堅持下去,我們才會做得更好。

在《快樂詩畫》展示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老師們每人都畫出了一幅好的畫,線條流暢,畫面整潔,塗色均勻,兒歌也背得爛熟,老師們真是下了功夫,這時我們制定的繪畫規則已經不起作用,看着一幅幅整潔的畫面,看着老師們的進步,我只能説:“我沒想到畫的這麼好,可以都是一等獎。”在這次繪畫中雖然我們沒評出一二來,但是我們的目的達到了,老師們努力了,老師們辛苦了,也許有的人認為這樣評不好,難道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進步,而是來評比的嗎?我不這樣認為,雖然這次我沒做好,但是我看到老師們的.畫,我卻感到高興,這次進步了下次我們可以加大難度,老師們會有更大的進步,這樣才有提高,這樣老師們才有信心,以後我們也會在摸索中繼續努力,繼續提高,繼續進步。

雖然這兩天已經過去了,但是這兩天做的事時常在我的腦海裏出現,我總在尋找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失誤,有時想如果當時自己這樣去做或是那樣去做會比現在好多了,可是事情已經過去再怎樣想也是沒有用了,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化成動力,在以後的工作中儘量的去做好,讓自己在磨練中成長。通過這次培訓也使我明白,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要多考慮、多交流才能做好,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學習,讓自己的專業技能再提高。

幼兒教育反思9

孩子的行為所想到的

這天中午,小朋友的菜是鴛鴦肉,是孩子們喜歡吃的,好多孩子都能很快的吃完,井思源也是其中一個。用完餐漱口後就站在門口,靠在門邊看別的孩子。忽然,他把兩個手撐在兩邊的門框上,笑着看門外的孩子。這時,錢良淇剛好要往教室裏走,見門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井思源身上撞。可是不管怎麼用力,井思源就是不鬆手。而另一邊的美慧也漱完口,要往教室裏進。只見她走到門邊伸出右手在井思源的左手上按了按,嘴裏還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馬上,井思源就把左手放了下來,讓美慧進去了。錢良淇見了走到門邊,伸出右手照美慧的樣子在井思源的左手上按了按,同時嘴裏也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井思源又立刻放開了左手讓他進了教室。從上面的近乎“惡作劇”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孩子對遊戲的渴望。雖然只是簡單得不能簡單的遊戲規則,他們卻玩得不亦樂乎。可能平時,我們看到井思源這樣的孩子會立刻採用鐵腕政策,將他壓制,卻不知這種主觀的做法將孩子的創造天賦扼殺於無形。其實,幼兒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自己的觀察就會有所發現,待孩子體驗到了這種成功,就容易保持他們喜歡探索,發現的'興趣。錢良淇沒有通過而按了門鈴的美慧則能很順利的進來。故事中的井思源在毫無提示的情況下,將自己想象成一扇門,全然不在乎這在大人眼裏可能是一個好笑的舉動。不但重複着同種遊戲同種規則,而且非常遵守遊戲規則。不是按門鈴的就不讓進,這強烈的規則意識讓我不得不為之歎服,真是不可思議。遊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師只要用靈活的遊戲方式一定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教育反思10

基於幼兒思維的靈泛性特點,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形象、生動、信息刺激強、時空寬廣的優勢,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製作多媒體故事,製作主題小課件,人機互動、自主探索學習等形式,引導幼兒進入想像的世界,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搭建有效的平台。

多媒體技術幼兒創造性思維

1、王泉根《皮亞傑的啟示原始思維與兒童文學》

2、未智賢《兒童心理學

3、1999年《學前教育研究》

計算機多媒體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其傳輸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強、時空寬廣等特點。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使我們的教育手段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全新時期。恰當地運用這一教學手段,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效果,尤其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兒的思維特點與多媒體優勢的契合

幼兒的思維是一種處於“我向思維”與社會化思維之間的思維,謂之“自我中心的思維”。這種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主客體不分,缺乏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不能區分主體與客體,把主觀情感與客觀認識融合為一,即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這就是兒童意識中的“泛靈性”。“遊移在兒童意識中的`泛靈論是童話、神話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學依據,是兒童文學之所以特別需要幻想、擬人、誇張、變形等藝術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兒科”永遠需要小花小草,蛇郎鹿姑,山精樹怪的直接註腳(王泉根《皮亞傑的啟示:原始思維與兒童文學》)。這種思維特點極易讓兒童產生天馬行空的任意想像,任何一個幼兒只要有契機,都能根據“自我中心思維”馳騁想像,獲得一種富於創造性的獨特感受。

幼兒的這種創造性的獨特感受也需藉助更好的載體。因為幼兒的思維畢竟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兒童都有一定的聯想和想像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在兒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發揮出來,豐富的想像力並非天生就有的,需要得到培養和訓練。豐富的想像力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像力就越豐富。多媒體教學聲形並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能以動畫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幼兒面前,化抽象為生動,化靜態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無疑是幼兒獲得豐富體驗的最有效的載體。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幼兒進入想像的世界,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搭建平台

(一)製作多媒體動畫,讓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地進行形象理解,設題解難,從而拓展思維。如在詩歌教學《雲彩和風兒》中創設問題情景:為什麼説風兒真能幹,雲彩多有趣?然後藉助多媒體動畫畫面的風吹雲兒,使雲彩發生各種變化,向幼兒形象地展示“風兒”與“雲彩”的關係,加之優美的配樂詩,讓幼兒身臨其境,直觀形象地感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並讓幼兒展開互動,想像,用自己喜歡的肢體、手工、繪畫、語言等形式創造性地表達對詩歌的理解,進行詩歌創編。如“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小松鼠;風兒吹呀,雲彩變成大恐龍”……

(二)製作多媒體故事,讓幼兒在立體的故事閲讀中進入想像的世界。運用連環方式的生動形象的一幅幅圖畫,教師進行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孩子進入神奇的故事世界。如製作的《人魚公主》,當老師講到(幼兒看到、聽到)小美人魚游到海面上時,小琳的兩條胳膊在上下襬動,老師問:“你在幹什麼?”“我在游泳。”琪琪也學着小琳假裝遊起泳來。當講到美人魚救起王子後躲到礁石後面時,小琳又遠遠地坐到一邊。老師又問:“怎麼了?”“我躲在礁石後面吶。”虛擬的神話故事,竟然讓孩子們上演了一出出“真實”的戲劇,他們的想象力和感受力真讓人感歎不已!

(三)製作主題小課件,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根據某一主題活動的教育目標與內容,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製成主題小課件供幼兒區域活動時自由點擊,從而進行美好情感的教育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在《我愛將軍縣》這一主題中,由三方共同收集作為紅色土地將軍縣的“紅色”影像資料及相關介紹,然後製成小課件,讓幼兒自由地獲取未知信息,彌補知識經驗的不足,並從中受到良好的情感薰染。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開展各種自主性創造性遊戲,如模仿導遊解説烈士陵園、將軍園等旅遊景點,用各種積木建構烈士紀念碑或將軍館等。通過這些活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四)人機互動,自主探索學習,也是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如製作的課件《聰聰旅行記》,聰聰過關時,前面有一條小河,河的旁邊有小船、救生圈、木頭和一些樹枝,請幼兒想出辦法,然後再去選擇點擊畫面上的工具。幼兒用手中鼠標不斷探索着過河的方法,成功時歡笑,失敗後又進行新的嘗試,在嘗試與探索中感受快樂,尋找最佳過河方法,較好地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空間巨大,前景廣闊,這裏進行的實踐與探索,也只是滄海一粟。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將繼續發揮多媒體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不遺餘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思考。

儘管多媒體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方面具有無可辯駁的優勢,但多媒體技術畢竟是一種先進的現代教育手段,要求高,製作費時費力。因此,並不能作為唯一的或萬能的教育教學手段而貫穿整個活動過程。學校的相關硬件設施和教師的有限時間和精力是影響和限制多媒體教學的最大瓶頸。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和最有效地利用教師的勞動,以下兩點做法或可緩解這一矛盾。

一是加大對幼兒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儘量讓人人都能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技術。

二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分工協作功能,減少或避免重複勞動,一人制作人人用,人人制作大家用,如此則既能使教師從繁重的課件製作中解脱出來,又能最充分地發揮現有課件的作用。

當然,借鑑和整合相關的網絡資源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只是在借鑑時必須有針對性,必須切合具體的教育教學目標,真正做到為我所用。

幼兒教育反思11

誰來還孩子一份真誠?

片段一:早上孩子們陸陸續續的來到學校,他們都會甜甜的問候我,我也用微笑迴應他們。這時候,牛牛來了,他腆着臉對我説:“老師,你知道我為什麼來幼兒園嗎?”“為什麼啊?”“因為我很想你啊!你比我媽媽可漂亮多了。”這個小人精就知道説好聽的哄老師,不過心裏還是暖暖的。

片段二:午飯時間剛剛結束,小值日生們有的拿着抹布幫老師擦桌子,有的拿着笤帚幫老師掃地,大家幹得熱火朝天。這時候,濛濛卻什麼也不幹,還在一邊 “指揮”:“君君,你看這兒多髒啊!快來擦擦這兒。”“琪琪,這兒有很多紙,你快來掃掃啊!”我趕緊去過去問濛濛:“濛濛,今天你是值日生嗎?”“是啊,老師!” “那你怎麼總是站在這兒?”“老師,我站在這兒幫你‘指揮’小朋友啊!這樣他們就不會亂了。”

片段三:“誰幫老師去把你們的小被子抱進來啊?”中午曬得被子該收進來了。“我!”“我去!”孩子們就是這樣勤快,每次都會爭着幫老師,只有小志浩總是坐在那裏不肯幫忙。“浩浩,你來和老師一起抱被子吧!”“可是,我的畫還沒畫完呢?”他為了推辭竟拿出了畫畫本。“你只抱小的好不好?”“好吧!”他勉強答應了。到了曬被子的地方,他東看看,西看看,找了一個最小的抱上就走。我故意抱了很多,裝着很吃力的樣子在他的身邊,可是他卻視而不見。“浩浩,你幫我一下吧!”“你長得那麼高應該抱多一點。”“你看,你不幫我,讓別的小朋友看見會笑話的。”“如果我幫了你,讓別的老師看見也會笑話你啊!”……

案例分析:

孩子是不會騙人的,他們有自己純淨的小天地,可是受社會大環境及其個別家長行為的影響,他們也學會油嘴滑舌,學會偷懶磨滑,並且不為所恥,反而愈演愈烈。

案例反思:

一、注重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

老師和家長都願意孩子能夠成為誠實正直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卻擔心孩子太誠實了會被別人欺負。誠實不是無能,誠實的品格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長,我們家長和老師必須注重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我們應事事處處注意以身作則,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做好孩子的表率,注意用誠實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另外,對孩子的過失,不能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壓制的方法,而應鼓勵孩子説真話,以免孩子為了掩飾所犯的錯誤而説謊。對孩子進行誠實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我們要利用生活中出現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因勢利導地耐心教育,使孩子養成誠實的良好品質。

二、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我們的教育活動、遊戲、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幼兒園資源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如:大班主題《我長大了》,目的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讓他們懂得愛勞動是光榮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於克服困難,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音樂活動《螞蟻搬豆》,讓孩子明白生活在大集體中應該相互幫忙,從而體驗和同伴互相合作的`快樂;語言活動《康康變了》,讓孩子們從故事中瞭解到康康的變化,誰也不想做不愛勞動,總是找理由偷懶的孩子。

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環境,孩子的社會生活起步於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着孩子今後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家長會在幼兒的飲食起居關懷備至,而在道德品質培養方面則不盡人意,這就要求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出發點,使孩子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長。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完善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總之,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上片段情況,和我們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教師和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抓起,圍繞一個個小目標,不放過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恆,強化訓練,就一定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教育反思12

這是一節幼兒喜歡的音樂活動,不但有好聽的旋律,還是幼兒身邊的、熟悉的內容。整個音樂活動是以打電話的形式來導入,幼兒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打電話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溝通方式,也是幼兒經常在家做的事兒,所以幼兒非常樂意觀看老師利用手偶進行打電話的`表演。這個音樂活動是在幼兒已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加上節奏感強的、歡快的音樂幼兒能夠大膽地將簡單的動作融入音樂中,表現積極、愉悦。由於此首歌比較簡單。因此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既會唱又能善於表現的能力。能唱準節奏,唱清歌詞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整個音樂活動我採取了多種形式的教授方法,讓孩子在初步學會整首曲子的前提下,又不乏對參與活動的興趣。所以課堂氣氛比較好,也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

在接下來的活動過程中,我用書中的兩個小娃娃來請幼兒説説兩個小娃娃在幹什麼?他們在電話裏面是怎麼説的?幼兒非常主動、積極地願意上台來表演兩個小娃娃打電話的場景。然後我就開始範唱,幼兒都非常認真的聽,並且能夠跟着老師打節奏。唱了幾遍以後,有些幼兒開始能夠跟着老師輕輕的唱了起來。理解了歌詞的意思以後,幼兒都基本上會唱了。整個活動,氛圍非常的輕鬆愉快,幼兒學習得非常的快,在最後的表演環節,因為時間的關係,有一些幼兒想要上台來表演的願望沒有得到實現,但我覺得在我們區域活動時可以適當表演,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滿足。

幼兒教育反思13

案例描述:升入大班後,為了加強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提高幼兒身體協調性及跳躍能力。我班從開學初就制定12月中旬將舉行一次跳繩比賽。為了讓孩子們更快、更好的學會跳繩,我們事先就以校訊通的方式與家長進行了溝通,請家長為孩子購買兩根繩子一根放在家中練習,一根帶到幼兒園進行練習。跳繩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中最常見的運動項目了。鑫磊是個小男孩,每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基本都是晨間活動快結束的時候,當其他的孩子正在整理繩子要休息時他就出現了。那一天又是如此,"鑫磊去拿自己的繩子來練習一下吧,老師好久都沒看見你練習跳繩了哦"我故意這麼説道(還不會跳繩的他自己不急,我到是開始着急起來了)。而他就笑嘻嘻的去拿了自己的繩子,可是他拿着繩子左揉揉右捏捏就是沒有跳起來。我便問他:"你為什麼不跳繩呢?"他嘟着嘴巴説:"媽媽太忙了,一直在玩電腦,沒有教我跳。"聽完他的話,我便告訴他媽媽沒有教你可以自己學啊,老師也可以教你。來,先把繩子甩到自己的腳前方,雙腳再並齊向前一起跳,10分鐘過去了,雖然還沒有學會,但是看到他認真的一甩一跳的想要跳過去,我便鼓勵他再多練習幾下,並告訴他明天早點來,多練習老師相信你很快就會學會的,他笑着點了點頭。

分析:

"過於依賴"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了鑫磊不夠主動比較懶散

的習慣。在家裏,父母對他過於保護,孩子的日常生活事務都由家長包辦代理,而使鑫磊有了一種依賴思想,媽媽沒教我,我就不用學了的心理思想。缺乏了孩子的.自主性及主動學習的態度。

反思:

對於鑫磊的表現應更多的給予信任,幫其他戰勝過於依賴的思想。讓孩子瞭解不是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在媽媽的幫助下才能完成,要學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採取了一同練習和耐心幫助相結合的方法,促使鑫磊克服依賴思想,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鍛鍊自己。在家長方面我也和鑫磊的媽媽以電話的方式進行了溝通交流,他的媽媽聽我這麼一説也很是着急,其實在家中不是沒有教孩子跳繩而是鑫磊不肯好好的練習跳繩,依賴着媽媽就是不肯動起來。為此我和他的媽媽共施良策,促其轉變,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學的、適應鑫磊特點的教育方案。如讓鑫磊每天早點來幼兒園,多有時間參加户外運動。關注和支持鑫磊有益的興趣和愛好,併為之提供方便,培養他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多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幫助鑫磊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

幼兒教育反思14

一天早晨,一個小朋友的家長問我:“教師,孩子説有個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某某某。這兩天我們孩子都不願意來幼兒園了。”我聽後忙問:“孩子説打到哪裏了?因為什麼打的?”

“我們孩子那麼小,他怎樣説得清楚反正你們教師給我多注意着點就是了,另外別讓他們挨着坐了。”我説:“好的,我會關注的。”

這時某某某的媽媽正好送孩子來幼兒園,為了不引起家長之間的矛盾,我連忙説:“又來了一個乖寶寶,快和媽媽再見吧!我們去洗手。”

事情雖然過去了,但這件事我一向在思考。小班的孩子真的'會故意打人嗎?我想對家長們説:“不要用我們大人的想法去評價孩子,他們是那麼的善良、純真,在他們的世界裏一切都是完美的。”正像三字經裏説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們的思想世界裏,沒有仇恨、嫉妒、報復、虛偽、欺騙。僅有真實情感的表達,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歡就是喜歡,生氣就是生氣,但過後立刻又會忘記,所以我一向覺得這是我最該向孩子們學習的優點。比如:“幼兒園裏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兩個孩子打架了,跑過來告狀,相互埋怨十分生氣,教師有時會説:好吧,你們兩個人就不要在一齊玩了,免得再打架。可是事情過去不到五分鐘,他們又在一齊興高采烈的玩起來了。並且還是的朋友,越不讓他們在一齊玩,他們會越好。”所以説:“孩子們都不計較我們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於懷呢?”

再説,小班孩子規則意識還不強,需要我們做教師的正確引導,比如:在入廁這個環節,剛開始孩子們不懂的排隊,一到廁所就往前面擠,時常聽見孩子們説:“教師某某某小朋友推我,某某某小朋友打我。”如果我們教師不正確分析,盲目批評指責,勢必會誤會孩子。如果家長偏聽偏信,生怕自我的孩子吃虧,錯誤誘導勢必會使孩子犯錯誤。小班的孩子語言表達本事不夠,他們只關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現實與想象還分不清,有時會把想象中的事情説出來,使得家長誤以為真。還有的家長會使用一些誘導性的語言,來對幼兒發問,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教師厲害不厲害?教師今日批評你了嗎?小朋友打你了嗎?”

幼兒教育反思15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那是一種行動上的付出,一份思想上的堅守一根精神上的支架,我們可以朝着自己的方向毫不氣餒,勇往直前。特別是在教育工作崗位上的教師們,她們為了孩子的將來,不惜踏實勤懇、默默無聞。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只有靠教育者去澆灌、呵護他們,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兒,只要你認真呵護,他們便會開出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花朵”。是啊,在觀看電影《花兒怒放》時,仔細回味一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從而,使我真正體驗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佩服丁老師對工作的盡職與對孩子的那份高度責任感。他為了讓學生從頂樓下來,不惜自己生命,居然克服了恐高症,而調皮的學生卻把他扔在樓頂跑了,這是對一名教師而言,多大的恥辱,只能自己忍氣吞聲,悄然離開。

作為班主任的丁老師,為了堅守自己的那份執着,他下定決心開始拯救班裏這位名叫馬俊的男孩,他是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家長都認為他很笨。因此,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傷害,變得越來越膽小、自卑,更不想與大家説話、交流。無意間,丁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喜歡畫畫,就利用孩子的優點,加以鼓勵,還把畫送到畫展參加比賽,誰知他的畫竟獲獎了。頓時,使孩子多了一份自信。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丁老師用了各種辦法,憑藉他堅持不懈的努力,還一直與孩子進行進一步的交流、溝通,最後,讓馬俊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在生活中,我們也是如此,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學會自信,只要有前進的動力,我們才能一步步去克服。因為,在世上,不怕克服不了的事,只怕有做不完的事。因此,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只有聰慧的大腦,才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從一份執着到一個夢想,這是一個對世界的嚮往與追求的過程。過程要靠我們慢慢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索、去解決。最後,馬俊在全年級摸底考試中,居然以一場精彩的`演出贏得了大家的掌聲。看,馬俊的行為終於被大家所認同、所感動,丁老師的辛苦付出,總算有了回報。此時的她們正如鮮花一樣怒放,她們考上了理想的學校,開始了花兒新的人生。頓時,我的鼻子一酸,一種莫名油然而生的感覺,經不住自己淚流滿面,不禁潸然而下,我們一起為馬俊而感到驕傲,一起為丁老師而感到欣慰。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者來説,我平時碰到的磕磕碰碰及各種困難又何足掛齒。從中,使我想到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坎坷事情。其實,我覺得,在每個幼兒心目中,孩子們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我們不要為了一件或者幾件事情而誤認為孩子的無藥可救,有時孩子不小心做了錯事,或許那是幼兒心理的一個叛逆期;有時,孩子違規了,或許他是真的不小心;有時由於各種原因,孩子做了錯的事,或許是為了幫助別人。對於孩子們的行為,有時與其埋怨她們,還不如找出合理的原因,對症下藥,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

標籤: 幼兒教育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youer/jr7q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