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

本次我開展的教學內容是:藝術活動《刺蝟》,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泥塑刺蝟,討論並説出刺蝟的外形特徵。如:身體是橢圓形的,一頭尖一頭圓,尖的一頭是刺蝟的頭,背部長滿了刺。其次通過語言:刺蝟媽媽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來幫助她好嗎?我們一起用橡皮泥來製作很多的刺蝟寶寶送給刺蝟媽媽。以此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活動前,我就預想到小朋友們對使用輔助工具進行泥工製作很感興趣。果然,在活動中,每個小朋友都能認真地搓圓球,期待着刺蝟的身體成形後可以幫助小刺蝟安上一根根的“刺”。在往小刺蝟的背上插牙籤時,特別地開心,一邊插牙籤一邊數數呢!泥工活動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之一,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動力,小朋友們有了濃厚的興趣,做出來的刺蝟才更生動形象。從孩子們喜愛的泥巴入手,加強泥工教學,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也大大鍛鍊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這對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今後的泥工活動中我們可以多投放一些輔助材料供幼兒使用,幫助和引導幼兒發現各種物品的特點和用途,從而逐步來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2

活動背景:

幼兒園根據園內心理教師分佈情況,合理組建了“三人行心理團隊小組”,並引導各個三人小組開展心理教育研討、展示比賽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實現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提升教師心理教育技能,積累較為成熟的心理課案例,實現資源共享。我們三人小組的主要成員是鍾貞,她主要承擔教學活動的選材、改編教案和執教任務。另外一名成員沃佳萌主要承擔記錄、製作教具和參與研討的任務。我是三人小組的指導者,協同組員一起進行深入研究與不斷地修正活動方案,腳踏實地地開展好三人小組的教研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不僅有很大收穫,還感受到小組協同學習的價值與魅力。

一、教學內容的精心選擇

在接到“三人小組”這一教研任務的當天,我就開始尋找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借鑑了網上的某個教學內容後,我受啟發隨即確定目標,改編教案,設計教學環節。等活動方案有了雛形之後,與執教者鍾貞進行了交流,講述了我的建議,表達了我的意圖,同時鍾貞也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後來我們一致決定,教材還要繼續尋找,直到找到合適的教案為止。

又過了幾天,鍾貞在閲讀幼兒教育20xx年第1期書刊時發現一個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第一次》,仔細閲讀此教案,發現有一部分內容的教育意圖與我們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動目標契合,有一部分的內容需要捨棄並設計新的教學目標,創編新的教學環節。因而,經過我們三人進一步的研討,確定了合理的教學目標,使教育活動領域的指向性更明確,教學的目標性更明確。

二、活動教案的不斷修正

第一次研討:

確定好具體的教學內容後,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細緻分析教材,然後確定教學活動的名稱、教學目標和適合教學的年齡段。我們把原來的教學活動名稱《第一次》改為《勇敢試一試》,這一標題來自於重新設計後的教學環節而生成。把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知道“只要勇敢嘗試就有成功的可能,學習用“試一試吧”這句話鼓勵自己大膽嘗試。2.在勇敢嘗試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我們根據設計的目標與環節,分析教材的重難點,最後決定由原來大班年齡段教學改為中班。最後,我們就開始着手修改教案,重新設計教學環節,以確保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並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逐步完善

第二次研討:

等確定好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環節,就開始第一次試教。第一次試教在中五班,中五班的孩子學習常規好,很多幼兒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清楚順暢,師生互動很不錯。於是第一次試教活動整體效果不錯。只是在教學環節的過渡語、導入語以及其他細節之處稍加修飾與完善即可。於是在教學活動後,我們隨機進行了第二次的研討,研討的任務主要是細緻地修飾教學語言,使教學語言更清晰。還再次強調教學細節的重要性,如教具的使用,把原來圖片的演示改變為ppt的演示,這樣既方便操作,又節省操作時間,注重了教學細節。

在經過了第二次研討後,我們進行了第二次的試教。這次選擇了幼兒園的另外一箇中班。教學效果沒有第一次效果的令人欣喜。但促使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整個流程記憶更加清晰,活動中各個教學環節的操作更加嫻熟,並能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幼兒的表現,即時改變教學策略,發揮教育機智,並學會及時抓住教育契機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水平。

四、教研活動後的自我滿足

第三次正式展示教學後,活動效果已能達到預期效果,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在活動後回顧整個教研活動過程,給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在整個三人小組研討活動中,我們都體驗到三人同心、認真研討、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那種積極氛圍與精神,為此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温暖情懷。我們深信,只要認真對待,只要目標一致,只要真誠幫助,只要積極思考,只要敢於創新,只要善於思考……,就一定能讓大家都有收穫。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3

《小豬的婚禮》是一個美術的教學活動,講述的是主人公波哥和捲毛妞要舉辦婚禮,邀請了很多的豬來參加婚禮,但是豬身上都很髒,而且沒有衣服穿,所以再去參加波哥和捲毛妞的婚禮之前,小豬們進行了準備工作:洗澡,還有畫衣服。每隻豬都根據自己的特色,用顏料畫了自己喜歡的衣服,然後去參加婚禮。

這次我利用了視頻動畫為小朋友播放了這個故事,然後從故事中,小朋友們首先學到了,在去參加婚禮之前我們需要裝扮自己,隆重出席,表現出自己對婚禮的重視和對婚禮主人的尊重。然後在瞭解到小豬們的衣服是怎麼製作的,讓小朋友們自己為裏面的主人公波哥和捲毛妞設計一套婚紗禮服。

本次活動我為小朋友提供了紙和蠟筆,通過繪畫的形式來設計婚紗禮服,大班的小朋友們都有着自己的審美觀,所以設計出來的服裝都是各不相同,美輪美奐的。

但是本次活動的不足在於:我沒有準備好充分的材料,所以小朋友在設計服裝時只能使用蠟筆,在設計的服裝上就出現了單一的現象。沒有立體感的體現,所以下次我應該準備很多的材料來供小朋友們選擇。

本次活動與《指南》的聯結:1.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2.藝術活動中能與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獨立表現。3.藝術欣賞時常常用表情、動作、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4.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4

愛的教育始終是我們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在語言活動中運用的也很多,如何將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們從小就懂愛、有愛、會愛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當我看到故事《鳥窩裏的樹》,就被它巧妙的構思,温暖、關愛的基調上微微透出的一絲幽默而吸引。於是我藉助了多媒體課件設計了此次活動。遵從簡單、真實、自然、有效的教學原則,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分析幼兒學什麼,怎麼學。

在活動中我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抓住閲讀元素,突出故事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二、讓幼兒循序漸進地體會關愛的情感。通過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積累、表達、運用等一系列活動,給孩子們帶來強烈的情感衝擊,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

三、活動中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反應,聆聽他們的聲音,帶領孩子進入關愛的世界,體驗愛的情感……創設和諧自然的活動氣氛,層次分明的情感提升,在平等開放的提問中展現孩子們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與孩子的和諧交融、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是我所追求的教學藝術效果的最佳境界。

最後,我想説:還給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吧。讓我們的教育象一隻隱形的手帶領着孩子們茁壯成長。總之,教師要從教學思想、思維方式、課堂教學氛圍等,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創新時間和空間,這樣有利於幼兒的創新,更有利於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5

幼兒園新教師教學反思 滿足幼兒情趣的才是優秀的

這學期,我園青年教師的公開活動搞得紅紅火火,這月輪到我做公開活動。常聽老教師們説:“有了一份優秀的教案,可以説就成功了一半。”於是,在一本教育雜誌上,我找到了一篇優秀教案——“感知4以內數的實際意義”,非常適合小班幼兒,而且數學領域的內容也是我擅長的。

我認真按着教案准備材料,並根據教案按部就班地開展活動;首先,我以“雞媽媽”的身份,用兒歌的形式帶領小雞們一起鍛鍊身體,“我的小雞嘰嘰嘰,跟着媽媽跳3下,我的小雞嘰嘰嘰,跟着媽媽轉兩圈……”然後是“小雞捉蟲”的遊戲,要求幼兒聽老師的口令捉幾條蟲子,根據蟲子的顏色放到相應的紙盒裏。每一個環節中,孩子們都按照老師的指令在做着。最後“雞媽媽”給每隻小雞一個袋子(內裝獎品),讓小雞摸一摸自己的袋子裏有多少食品。

這次活動雖然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運動覺、觸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了遊戲,但從孩子們的眼中,我並沒有看到他們由衷的快樂,也沒有看到孩子們忘我地投入。這是為什麼呢?

反思

仔細分析了自己和幼兒在活動中的一言一行,我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兒產生了“審美疲勞”。

自從幼兒入園後,在語言活動中,幼兒聽到過“小雞小鴨”的故事,並經常進行表演遊戲;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學過了《小雞小雞在哪裏》、《小小蛋兒把門開》等歌曲並進行過表演;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做過“小雞捉蟲”的遊戲;在美工活動中也畫過小雞。在各類活動中,頻繁地出現小雞的角色,使孩子們產生了“審美疲勞”,他們在扮演角色時沒有了原先的激情和興趣,在遊戲中的快樂程度也隨之減弱。

原因之二是教師的角色定位不明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課程實施應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引領”的痕跡很重,整個活動都是老師在説,幼兒跟着在做,每一個過程都是老師領着走過來的,孩子們也是被動地完成老師的作業,整個活動中幼兒缺乏主動性。

措施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對症下藥,開始重新思考,重新設計。小班的孩子喜歡什麼呢?電視機裏天線寶寶的聲音給了我靈感,憨態可掬的天線寶寶是小班小朋友的最愛。

經過重新準備,我在另一個班組織了活動。首先,我用天線寶寶的音樂吸引幼兒,讓他們把自己當成一名天線寶寶來參加活動。接着,我引導天線寶寶們玩手指遊戲,“一根手指頭可以變成什麼,兩根手指頭可以變成什麼,三根手指頭可以變成什麼……”遊戲中,幼兒的想像非常豐富,而且感知了4以內的數量。然後,我設計了問題“天線寶寶一家人有幾個人,分別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再讓幼兒根據服裝配飾的顏色找到4個天線寶寶組成一家人。在遊戲化的情境中,幼兒們沒有心理負擔,非常開心地找着自己的好夥伴,感知了4的數量,歸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後,和天線寶寶一起玩“分飯吃飯”的遊戲,寶寶們聽清問題,取出相應的食品。如“拿4顆紅色的QQ糖”、“拿一塊方方的糕”,幼兒看清楚了趕緊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盤裏。有個別“小饞嘴”已經悄悄地往嘴裏塞了一顆QQ糖,我就悄悄地問:“現在只有3顆了,怎樣變成4顆呢?”在生活化的數學情境中,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兒好像在玩過家家的遊戲,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了數量,並且嘗試從物體的形狀與數量、顏色與數量等不同的屬性進行選擇,增加了難度,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活動非常成功,滿足了幼兒喜愛天線寶寶、模仿天線寶寶的心理需要,老師設計的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整個活動的氛圍始終保持着寬鬆、和諧、快樂。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整個活動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滿足幼兒情趣的才是優秀的。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6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説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通過為丁越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瞭解生日的意義,並通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祕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積極、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積極的肯定與讚賞,並會讓丁越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為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丁越小朋友説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為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達到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為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也是第一次為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通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意義,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7

在本次活動中,我對活動進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對目標的修改。我們知道,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的設定上,應從幼兒的情感態度、認知與動作技能等方面考慮。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中,情感目標並不是很明確。《郊遊》是一首歡快明朗的歌曲,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兒之前去郊遊時開心的記憶。幼兒在活動時會自然而然產生開心的心情,和小夥伴一起表演時也是開心的。所以我對目標進行了修改,希望通過活動,幼兒能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與朋友結伴表演的快樂。

其次,是對活動過程的修改。我們小朋友已經有過集體郊遊的經驗了,所以通過一個關於郊遊的談話活動引出整個活動。並播放音樂,讓幼兒隨着音樂再“去一遍螃蟹市場”。不僅喚起了幼兒郊遊記憶,還產生了和同伴一起郊遊時愉快的心情。保持着這樣一份心情,幼兒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學習中來,學習的更加積極了!《指南》中指出“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所以在最後一個環節,我還用語言創設了多個郊遊的情景,鼓勵幼兒用邀請的方式再來演繹整首歌曲。通過這樣的環節設計,幼兒並不會覺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邊唱邊做動作,邊邀請小夥伴,幼兒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與發展。

雖然在課前對活動進行了修改,但是活動結束之後,還是發現有一些不足之處的。

一、對情景把握不夠,導致幼兒不能很好掌握歌詞

通過喚起相關記憶和反覆聆聽這首歌曲之後,幼兒對歌詞理解了不少,並能跟着音樂唱起來。但我發現幼兒對“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這一句歌詞的掌握比較薄弱。當時我是停下整首歌的教學,把重點練習放在這一句的學習上。先讓幼兒念熟了再來唱。在課後,我反思,在這句歌詞的學習上,為什麼不利用他們去郊遊的經驗呢?可以引導幼兒理解:首先我們是愉快的去郊遊,然後是停下來欣賞風景所以可以是優美的感覺。這樣幼兒應該更加容易掌握歌詞了。

二、語言組織不夠精煉,對幼兒的迴應不夠全面

音樂活動的教學是我自己比較薄弱的一項。在本次活動中,自己的語言的表達、提問應該更加精煉。有些問題沒有問到點上或者問題太膚淺了,比如:“我們去郊遊時開心嗎?”“你們唱的真好聽,再唱一遍好不好呀?”等等,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無意義的。在對幼兒的迴應上,我也只是用“是的。”“你説的對。”等簡單的語句來回應,導致個別幼兒興致缺缺,到後來的邀請表演環節才重新提起興趣來。

所以在今後的活動中,應深刻分析教材,採取適合本班幼兒發展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除了備教材,還要備幼兒的各種反應,對於幼兒的回答給與積極、有效的迴應,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主動性,讓每位幼兒都能投入到活動中來。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8

前兩天,去聽了馬老師的繪本課,於是,我寫下了這篇教學反思。馬老師選擇的《我的連衣裙》這本有趣的繪本,深得孩子們的喜歡。繪本的繪畫形式非常兒童化,主題又貼近幼兒的生活。通過閲讀這本有趣的圖畫書,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了美,還自然而然地激發了想象,獲得了快樂的體驗。不僅瞭解了花紋與色彩是服裝美的重要構成因素,還能運用自己熟悉的圖形為小兔設計連衣裙,語言能力也有了提高。此次教學活動的亮點是擺脱了傳統美術教學的枯燥模仿,以繪本為載體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創造興趣。

在教學中,馬老師採用了猜謎語作為引出本次活動的主人公——小白兔,採用小白兔穿着它的白色連衣裙出門去玩時所發生的有趣的事情來貫穿整個的活動,繪本中的花裙子、雨裙子、草籽裙等,都是一幅幅圖案重複的範例,通過繪本的閲讀和引導,讓幼兒體會和發現圖案重複設計使小白兔的連衣裙變得更加的漂亮。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馬老師又採用讓幼兒看看猜猜,發現美就在生活中的方法,讓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遷移,與他們的生活聯繫起來進行想象具有重複圖案的連衣裙,並採用遊戲的形式,瞭解有的花布設計就是運用了圖案重複的設計,讓花布變得更加的漂亮為接下來的設計圖案打開了思路。在第三部分的幼兒動手創作設計連衣裙的圖案活動中,老師給予了幼兒一些幫助與提升,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其中。並且馬老師在巡迴指導時及時地發現亮點,對孩子們的創作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和讚賞。最後一個部分,挑選花布,在展示中交流分享這個環節中,老師採用了把小白兔的裙子鏤空,讓幼兒設計的花布粘貼到小白兔的鏤空裙子裏進行展示自己設計的花布,效果非常的好。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9

情景再現

接園時間快到了,大家都安安靜靜地玩着,只有天天一人特別興奮,一刻不停地朝旁邊的好朋友嚷嚷,還拿着玩具咚咚咚咚地瞧着桌子。旁邊的好朋友不搭理他,他便自言自語地哼起歌來。小朋友提醒他:“天天,太吵啦,你安靜一下好不好?”結果天天干脆開始尖叫着跑開了。這時教室門開了,家長們站在門口朝自己的孩子招手示意,我開始安排孩子一個個陸續離開。在等爺爺的功夫,見教室裏空曠些了,天天就在教室裏又蹦又跳,還滿地打起滾來,惹得其他家長紛紛側目。

臨場應變

興奮的孩子我不是第一次見,可是像天天這樣興奮得近乎失控的孩子顯然不能用常規的方法應對。通常情況下,面對孩子過度興奮的問題,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人為的抑制,想辦法讓孩子在第一時間放鬆平靜下來,然後再對其進行溝通和引導。但是就天天今天的狀況,讓他馬上平復心情安靜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請另一位老師負責安排孩子離開,然後叫天天來到身邊,摸摸他的額頭與後頸,確認孩子沒有發燒的症狀,然後問:“天天,你有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呀?能不能説給老師聽聽,讓老師也一起開心開心?”天天想了一下,哈哈大笑着告訴我:“我就是很開心呀!”看來,要從孩子身上發現造成他如此興奮的原因難度非常大。最後,我決定還是要想辦法轉移天天的興奮點。於是,我對天天説:“開心是件好事情喲,你能不能再幫老師做件好事呢?一些小朋友走之前沒有把他們的小椅子放整齊呢,你能不能幫他們放整齊呀?”天天樂呵呵地答應了,蹦跳着去放椅子。不一會兒,他就把椅子放好了,我問天天:“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天天擺了個奧特曼的造型對我説:“我是奧特曼,不會累的!”接着“吼”、“哈”地就準備開始操練起來。我趕緊説:“那邊還有很多玩具呢,你能不能一起整理一下呀?”天天馬上跑着去整理。

就在這時,天天的爺爺氣喘吁吁地跑來了,看來其他家長已經告訴他剛才接園時的一幕。老人家看見孫子正在擺弄玩具,鬆了一口氣。可是,是不是孩子被接離教室我就不需要再管他興奮不興奮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讓孩子在極度興奮的狀況下去遊樂區跑跳玩鬧是很容易發生危險的。於是,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天天爺爺,爺爺説着感謝並表示樂意配合。我拉住正要衝去玩滑梯的天天,對他説:“今天,我們還沒有給班樹澆水呢。班樹開的花可漂亮了,要不你帶爺爺去看看我們的樹,然後給樹澆澆水呀?”孩子聽了便興沖沖地拉着爺爺去了樓下花壇。

温馨提示

上述時間,看似未曾解決,但實際上教師已經對此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應對。且不論孩子在離園後能否儘快恢復平靜心情,教師已儘可能地使幼兒進行了積極正面的活動,並將能夠預見的傷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

孩子的大喊大叫、大吵大鬧都是他們神經系統興奮的表現,尤其是離園十分,孩子受環境、心情的刺激容易產生情緒方面的波動,表現為興奮狀態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也會有異常興奮的幼兒,此時教師首先要確認其是否有生理方面的異常。比如:發熱會使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體温進一步升高甚至會讓幼兒出現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和幻覺現象。在排除生理原因之後,教師需要做的便是找到引起幼兒興奮的刺激以及轉移幼兒的興奮點。除了馬上就要回家看見家人的事實會令幼兒興奮外,其他事情如幼兒心中記掛着的父母的許諾、朋友的約定等也會在離園時讓幼兒興奮。如果是此類原因,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言語講述約定的內容,以表達自己的興奮心情,而非大吵大鬧地宣泄。如果教師無法獲得此類信息,則可以引入別的刺激以轉移幼兒的興奮點,如幼兒喜歡的玩具或樂意做的事情等。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0

轉眼一個月立刻就要過去了,回顧這一個月來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一齊湧上心頭。

時光飛轉,作為一名新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所以,平時除了下苦功夫,認真備好課以外,還要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討教經驗,在教育幼兒的同時,努力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識水平。

下頭是我就這一個月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所做的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剛從家庭走向新環境,對繪畫幾乎是一無所知,發展水平只是一個“塗鴉期”。比如,我在第三週上的“神奇的筆”(繪畫)一課時,讓幼兒為一隻氣球塗色,開始時大家興趣都很高,可是由於他們不清楚就應如何塗色,雖然教師示範過,但他們不懂得如何運用色彩,有的用各種顏色在氣球上東一根、西一根畫,有的索性畫在氣球外面……針對這種狀況,我認為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求成,不必強調幼兒畫的好不好、像不像。這樣會讓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我們就應去引導、呵護和培養他們。比如給氣球塗色時,小朋友常常把顏色塗到輪廓外面去,這時候教師就應引導孩子儘量注意不要塗到氣球的外面去,因為不留意塗到外面去了,氣球就會“嘭”的一聲爆掉了。這樣説小朋友都開心的笑了。在塗色的時候都格外的留意了。所以我覺得教師在培養幼兒繪畫時,首先要從興趣出發,調動他們的用心性,然後再教育指導他們該怎樣畫才會更好看。

幼兒的繪畫潛能是多樣的,思維空間是廣闊的,所以教師在和幼兒一齊觀賞自我的作品、講評自我的作品時,就應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勵的語言,對他們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認可。即使畫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揚再推薦。比如為氣球塗色時,朱小楠小朋友塗得很不均勻,並且也只是塗了一小部分,這時我就對她説:“我覺得你塗的很漂亮,但你看那裏還是白白的紙,我覺得如果你把它都塗滿了,必須會更漂亮的,你覺得呢”朱小楠小朋友聽了我的話,點點頭繼續塗了起來。

其實每個幼兒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畫家,教師就應尊重每個幼兒,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世界有多大,幼兒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寬,幼兒創造的天地就有多寬”。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責怪批評幼兒的不對、不足之處,只會使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磨滅他們的用心性,抑制他們的情感,這樣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諧健康的發展。

“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要有一種健康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用自我的一言一行,用自我的心境去引導每個孩子,用愛心職責心去滋潤每個孩子的心。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1

小敏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她心裏都明白,但是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請她,她也不願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但是她又不內向,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她就會跟幾個好朋友嘰嘰喳喳聊起來,在家更是又會表演,又是指揮家長做遊戲。家長和許多老師都覺得只要鼓勵小敏多發言就可以了,但是老師嘗試過很多方法,幾乎沒有效果。考慮到小敏其他方面的表現,是不是可以忽略她的這個問題呢?如果您遇到這樣的幼兒會怎麼辦呢?

為孩子營造適宜表現的空間

表達與表現是人類不可忽略的社會性行為。知道而不願表述,那是沒有表達的慾望。小敏能在家庭、同伴中表現,卻不能在老師和集體面前表現,那是缺少信心和勇氣。對此,老師不僅要鼓勵,還要為孩子營造適宜表現的環境、氛圍和空間。

寬鬆的環境――幼兒園像我家。從情感上拉近距離,以老師的行為感染幼兒,使其對老師產生親切感、依戀感、信任感,讓幼兒在幼兒園有如同在家一樣的安全感、温馨感、自由感。有了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其感到和老師在一起是歡樂和愉快的,她才會有情不自禁的表達和不由自主的表現。

温馨的氛圍――由結伴到獨立。以自由活動的形式,讓喜歡錶達的幼兒與小敏結伴,老師給予恰當的鼓勵和表揚,使小敏充分體驗到在老師面前表達的自豪與快樂,而逐漸過渡到願意獨立地表現。

激勵的空間――變被動為主動。在孩子為是否回答問題和表達想法而猶豫不決時,老師示以鼓舞性的語言和體態語,孩子會有“老師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與自豪感,最終跨過猶豫、徘徊的門檻而主動地表達自己。

尊重孩子選擇沉默的權利

小敏不愛舉手回答問題可能有這樣的原因:不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問題太簡單,懶得舉手回答;答案可能不夠準確,自己沒有十分的把握;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看到小敏,我就像看到了兒時的自己。如今,我也當了老師,常常會想: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着各自不同的氣質、性格,為什麼要強求他們每一個人都一樣熱情、大方,一樣出類拔萃,一樣愛自我表現呢?既然舉手發言只是幼兒積極表現的一種手段,是老師瞭解幼兒的一個途徑,那我們大可不必讓孩子們為了舉手而舉手。老師過分的關注也許會引起幼兒的不安與焦慮,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對其今後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如讓我們帶着一顆寬容的心,尊重孩子選擇沉默的權利,期待她在其他方面的精彩。

小敏的問題不是行為問題,而只是個性發展的弱項,所以,我認為對於她不願在老師面前回答問題的事情可以忽略。

家長和老師對小敏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十全十美、全面發展對於成人都很難做到,而將成人眼中的完美強加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可取。小敏個性發展中的弱項並沒有影響她與小朋友的交流和她身心的健康發展。我認為對於這種個體差異、個性發展的問題,不需要過多幹涉,而應更多關注她的身心能否繼續健康發展。作為教師要做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除了適當的關注,還需要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認識世界和學習的機會。對小敏的發展,順其自然遠勝於“揠苗助長”。

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小敏不願意在集體前發言的問題,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解決。

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比如,自由活動時老師應該聽聽孩子們在討論什麼,觀察一下小敏是怎麼與小夥伴交流的,在全班的談話活動中,請小敏説他們的話題。

循序漸進,由少到多。開始時,老師可以允許小敏少説,並在簡短的回答後給予她積極的肯定,讓她下次還有在大家面前發言的慾望,然後再將談話的內容逐漸豐富、擴充。

適時採納孩子們的好的意見和建議。如,確定班級活動的主題時,讓像小敏一樣的孩子參與進來,使他們感到自己的意見是寶貴的,能為班級和小夥伴帶來好處。

走進孩子的心靈

幼兒園工作事無鉅細,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小敏總是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不容忽視的大事,也許這正是小敏有了心理障礙的表現。老師可採取以下的措施。

①親近孩子,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像小敏這樣的孩子,極有可能非常敏感。不願意回答問題,可能是因為她對環境和老師不熟悉。這時老師要主動與她交流、談心,增進彼此的感情,使其儘快地適應新環境,消除緊張感和陌生感。

②勇於創新,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雖小,欣賞水平可不低。孩子在家都有電視、電腦、vcd,接觸到各種媒體,對舊的教學模式可能不喜歡。作為老師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變化教學模式,用各種方法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③積極評價,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越是敏感、自尊的孩子,越怕在同伴面前説錯話。老師要經常積極地評價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增強積極的自我暗示。

④熱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也許老師表揚或批評其他孩子的時候,無意中傷害了她;也許是孩子看到有些小朋友總和老師有説有笑,因而斷定老師可能不喜歡自己。老師要認真觀察、關注每一個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同樣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温暖。

總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進孩子的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愉快地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的孩子就是脾氣倔強,不喜歡順從和循規蹈矩,小敏就屬於這種情況。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不能勉強,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還要善於引導、啟發、等待,否則,會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她更不願意發言。

小敏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錯,這可以從小敏與好朋友聊天和在家的表現中看出來。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在集體面前發表意見是其中的一種,但不是唯一一種,所以教師和家長不必為小敏的語言發展和表現能力擔憂。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表達習慣和情感需要,鼓勵孩子在非正式場合盡情表達自己的見解。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2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貓釣魚》。有一天,貓媽媽帶小貓去河邊釣魚……”

看着嬌嬌站在大家面前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樣子,我真高興。一個學期前,平時愛説愛笑的嬌嬌,一到講故事的時候就往後縮:低着頭,紅着臉,聲音小小的。她奶奶為這事還挺着急,總是説:“老師,你多讓她鍛鍊、鍛鍊,她在家給我們講故事講得好着吶。怎麼到這裏就這樣了,真讓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説:“您彆着急,這得慢慢來。

在家和集體面前感受不一樣,得讓她一點點適應。您放心,我會盡量幫助她的。”

此後,我儘量多為嬌嬌創造機會,讓她給大家講故事,但並沒有多大的進展。我發現嬌嬌講故事聲音雖小,但每次講的故事都不一樣,總有新故事講。

於是,我抓住這一點給以鼓勵,並利用遊戲時間問她:“你怎麼會講那麼多故事呀?”“我跟錄音機學的,我天天都在家裏聽故事。”“我聽奶奶説,你在家裏講故事聲音有大又好聽,是嗎?”嬌嬌一笑,點點頭算是回答。“為什麼到幼兒園講故事聲音就小了?”聽我這樣一問,嬌嬌低下頭,小聲説:“我不好意思,怕講不好。”原來孩子是有心理負擔,害怕講不好。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先幫助她消除心理負擔,建立自信,讓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聽錄音故事,能不能利用錄音機把她講的故事悄悄錄下來,放給大家聽呢?因為這樣能反映她真實的情況。

第一,在家中她會很自然、很放鬆,沒有壓力,水平能很好地發揮出來;

第二,悄悄錄音也是不想使她緊張,為她創設寬鬆的環境。

我和家長就這個想法交換了意見,奶奶非常同意,很願意配合。沒過幾天,奶奶就拿來一盤嬌嬌的故事錄音磁帶。我從中選出講得最好的一段放給孩子們聽,想讓她成功的機率高一些,剛打開錄音機,嬌嬌那繪聲繪色的講述就吸引了孩子們。他們聽得可認真了。

一段故事還沒講完,一位小朋友説了句:“這怎麼像嬌嬌的聲音呀?”“嘿,就是嬌嬌講的,真好聽!”“哈……真有意思,嬌嬌怎麼進錄音機裏了?”點點大聲地説着,一臉天真的表情。嬌嬌也聽出是自己聲音,看到大家這麼喜歡,她漸漸地得意起來,不自覺地隨着錄音機講出聲愛。我見時機已到,不等故事講完就關上錄音機,看着孩子着急的樣子,我問:“想知道後來怎麼樣嗎?咱們請嬌嬌到前邊來講給大家聽,好不好?”“好”説着孩子們鼓起掌來,並催促着:“嬌嬌快講,後來怎麼樣了?“嬌嬌的情緒被大家鼓動起來,她站起來用比平時大得多的聲音繼續講起了後邊的故事。

故事講完了,嬌嬌贏得了一片掌聲。

放學時,嬌嬌興奮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奶奶。奶奶説:“嘿,真棒。嬌嬌有進步了。明天,你還給小朋友講故事,好不好?”“好!”嬌嬌的回答是那麼爽快,那麼自信。

從此,嬌嬌越來越愛給小朋友講故事了。只要學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師預約:“老師,今天 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新故事,您第一個請我好嗎?”在大家的鼓勵下,他的膽子越來越大。隨着成功的次數越來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在“六一”兒童節那天,嬌嬌竟然當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長的面兒講故事了。

在嬌嬌的帶動下,經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講故事的錄音磁帶拿來放給大家聽。漸漸地,班裏愛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多。為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我們每天都安排半個小時講故事的時間。孩子們爭着講,沒有輪上的孩子有時甚至會急得哭起來。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師在一起,總要説“我給您講個故事吧,就四分鐘”,然後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真是樂在其中。

評析

面對不敢在集體面前表達的孩子,要理解、接納他們,在他們的起點上促進其發展。

嬌嬌愛講故事,也很會講故事,卻畏於在集體面前講故事。為了克服嬌嬌的心理障礙,王老師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她創設具有安全感的環境,用自己的愛心培植了嬌嬌的自信,使她敢於在集體面前表達與表現。

1. 選擇適宜的場合--讓嬌嬌在安全的心理環境中講故事,以發揮她的優勢

十分可貴的是王老師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瞭解、理解嬌嬌的心情。為了充分發揮嬌嬌的優勢,王老師與家庭配合,讓嬌嬌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講故事,並悄悄為她錄音,使她在無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

2. 選擇適宜的方式--讓嬌嬌在旁聽自己講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師利用在集體中播放故事錄音的形式,讓嬌嬌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無任何心理負擔情況下,感受在集體中講故事的快樂,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樹立了自信心。

3. 選擇適宜的時機--讓嬌嬌在成功的喜悦中,試着面對集體講故事

王老師在播放故事錄音時有意留下故事的結尾,讓嬌嬌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師的鼓勵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體的面前。

王老師為了不斷促進嬌嬌的發展,讓她感受自己的長處,選擇了適宜的時機把握了講故事的難度。通過大家積極的行為反饋,使嬌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愛講故事的嬌嬌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貓釣魚》。有一天,貓媽媽帶小貓去河邊釣魚……”

看着嬌嬌站在大家面前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樣子,我真高興。一個學期前,平時愛説愛笑的嬌嬌,一到講故事的時候就往後縮:低着頭,紅着臉,聲音小小的。她奶奶為這事還挺着急,總是説:“老師,你多讓她鍛鍊、鍛鍊,她在家給我們講故事講得好着吶。怎麼到這裏就這樣了,真讓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説:“您彆着急,這得慢慢來。

在家和集體面前感受不一樣,得讓她一點點適應。您放心,我會盡量幫助她的。”

此後,我儘量多為嬌嬌創造機會,讓她給大家講故事,但並沒有多大的進展。我發現嬌嬌講故事聲音雖小,但每次講的故事都不一樣,總有新故事講。

於是,我抓住這一點給以鼓勵,並利用遊戲時間問她:“你怎麼會講那麼多故事呀?”“我跟錄音機學的,我天天都在家裏聽故事。”“我聽奶奶説,你在家裏講故事聲音有大又好聽,是嗎?”嬌嬌一笑,點點頭算是回答。“為什麼到幼兒園講故事聲音就小了?”聽我這樣一問,嬌嬌低下頭,小聲説:“我不好意思,怕講不好。”原來孩子是有心理負擔,害怕講不好。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先幫助她消除心理負擔,建立自信,讓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聽錄音故事,能不能利用錄音機把她講的故事悄悄錄下來,放給大家聽呢?因為這樣能反映她真實的情況。

第一,在家中她會很自然、很放鬆,沒有壓力,水平能很好地發揮出來;

第二,悄悄錄音也是不想使她緊張,為她創設寬鬆的環境。

我和家長就這個想法交換了意見,奶奶非常同意,很願意配合。沒過幾天,奶奶就拿來一盤嬌嬌的故事錄音磁帶。我從中選出講得最好的一段放給孩子們聽,想讓她成功的機率高一些,剛打開錄音機,嬌嬌那繪聲繪色的講述就吸引了孩子們。他們聽得可認真了。

一段故事還沒講完,一位小朋友説了句:“這怎麼像嬌嬌的聲音呀?”“嘿,就是嬌嬌講的,真好聽!”“哈……真有意思,嬌嬌怎麼進錄音機裏了?”點點大聲地説着,一臉天真的表情。嬌嬌也聽出是自己聲音,看到大家這麼喜歡,她漸漸地得意起來,不自覺地隨着錄音機講出聲愛。我見時機已到,不等故事講完就關上錄音機,看着孩子着急的樣子,我問:“想知道後來怎麼樣嗎?咱們請嬌嬌到前邊來講給大家聽,好不好?”“好”説着孩子們鼓起掌來,並催促着:“嬌嬌快講,後來怎麼樣了?“嬌嬌的情緒被大家鼓動起來,她站起來用比平時大得多的聲音繼續講起了後邊的故事。

故事講完了,嬌嬌贏得了一片掌聲。

放學時,嬌嬌興奮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奶奶。奶奶説:“嘿,真棒。嬌嬌有進步了。明天,你還給小朋友講故事,好不好?”“好!”嬌嬌的回答是那麼爽快,那麼自信。

從此,嬌嬌越來越愛給小朋友講故事了。只要學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師預約:“老師,今天 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新故事,您第一個請我好嗎?”在大家的鼓勵下,他的膽子越來越大。隨着成功的次數越來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在“六一”兒童節那天,嬌嬌竟然當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長的面兒講故事了。

在嬌嬌的帶動下,經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講故事的錄音磁帶拿來放給大家聽。漸漸地,班裏愛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多。為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我們每天都安排半個小時講故事的時間。孩子們爭着講,沒有輪上的孩子有時甚至會急得哭起來。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師在一起,總要説“我給您講個故事吧,就四分鐘”,然後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真是樂在其中。

評析

面對不敢在集體面前表達的孩子,要理解、接納他們,在他們的起點上促進其發展。

嬌嬌愛講故事,也很會講故事,卻畏於在集體面前講故事。為了克服嬌嬌的心理障礙,王老師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她創設具有安全感的環境,用自己的愛心培植了嬌嬌的自信,使她敢於在集體面前表達與表現。

1. 選擇適宜的場合--讓嬌嬌在安全的心理環境中講故事,以發揮她的優勢

十分可貴的是王老師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瞭解、理解嬌嬌的心情。為了充分發揮嬌嬌的優勢,王老師與家庭配合,讓嬌嬌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講故事,並悄悄為她錄音,使她在無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

2. 選擇適宜的方式--讓嬌嬌在旁聽自己講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師利用在集體中播放故事錄音的形式,讓嬌嬌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無任何心理負擔情況下,感受在集體中講故事的快樂,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樹立了自信心。

3. 選擇適宜的時機--讓嬌嬌在成功的喜悦中,試着面對集體講故事

王老師在播放故事錄音時有意留下故事的結尾,讓嬌嬌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師的鼓勵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體的面前。

王老師為了不斷促進嬌嬌的發展,讓她感受自己的長處,選擇了適宜的時機把握了講故事的難度。通過大家積極的行為反饋,使嬌

嬌在講故事、聽故事、續講故事中,逐漸地樹立了自信心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3

一、教師反思力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反思力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作為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綱要》、《指南》的教育評價內容也凸顯了反思性教學的理念:“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一)教學反思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幼兒教師不能僅僅只滿足於自己獲得的經驗,而應該對經驗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就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教學水準上,從而使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成長。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專家引領與各級培訓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兒教師開展自我的行動性研究卻是內在的、自發的行為,而誘發教師行為研究的“催化劑”則是教學實踐和學習交流中引動的教學反思,對教學中具體問題的直覺反思是平時養成的反思習慣的基礎。

(二)教學反思有利於新課程理念的落實

作為課程的實施者,應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通過培訓、落實和實踐,已取得了應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當一部分的老師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這些倡導的理念為何不能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為呢?原因就在於部分幼兒教師仍依賴過去傳統的教學經驗。怎樣才能使這些倡導的理念真正成為教師實踐中採用的知識理論呢?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經常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觀念,充分發掘教學的育人功能,促進幼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同時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幼兒個性健康的促進者,使每個幼兒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使新課改理念落到實處。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幼兒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許多途徑,比如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開展教研活動、集體討論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即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解析,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批評,與優秀教師對照,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有力地推動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師反思力的策略

(一)關注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更是體現教學活動質量的主體。實踐證明,善於反思的教師能借助於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和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並思考存在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從而減少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錯誤,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最終實現有效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

(二)提高科研意識與保教質量

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積極參加教學研究,主動挖掘和關注日常教學中可能存在的研究問題,是當代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教師能夠從活動反思中逐步學會教學,從“操作型”教師轉變為“科研型”教師。此外,活動反思的價值不單指向個人,也指向其他教師。通過集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切磋與交流,每位教師都會從各自不同的經驗中獲益,利用對多種經驗的學習與反思,可以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從而從不同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整體上推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強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

反思是教師對教育事件進行理性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態度。我園教師在活動開展後,針對活動目標實現、重難點突破、幼兒表現等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思考和判斷,總結好的實踐經驗,發現教法中的不足之處,主動尋找改進和提升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提高教師對教法的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但是在開始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時候,教師的感受不一:有積極參與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樂,感受創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師進行反思是迫於無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對此,我園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動,讓教師們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説出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體驗到了快樂,激發了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增強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氣。教師的反思漸漸成為了一種習慣,從開始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問題,根據孩子興趣需要動態生成問題、自我經驗問題;逐漸深入到對隱藏在活動中的這些問題以及活動設計思路(如將運水的活動目標主要定為“學習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技能、願意動腦思考運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後的各種觀念(如兒童觀、課程觀、知識觀等)進行反思與評價,甚至還要對“背後”的背後進行追問,這即是反思與評價的根基性。

總之,反思是一種現代教育思潮。它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回過頭來看過去,看自己原先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觀念不斷地體現於自己的教學行為中,那就需要學會自省,學會反思。如:每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是否正確,教育教學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會換位思考題等問題。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與反思,我們要學會思考,學會更新觀念。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以專業的眼光去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求知,善於實踐,積極反思,就會成為一名符合現代幼兒教育需要的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師。

作者:黃紅梅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國小幼兒園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反思教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學前教育,20xx,(4)

[2]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4

“愛磨牙的老虎”講的是一節音樂活動,其實我給小朋友們上這節課的原因,主要就是為了讓小朋友麼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妙。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感受音樂為重,通過手、耳、眼、想象等多種感官的參與,用不同方式、嘗試多種形式,達到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並拓展學生對民族打擊樂的認識和運用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緊緊吸引在音樂作品中,最大限度的發揮想象力,去感受作品呢?

首先,我先讓學生認識打擊樂器,並瞭解其音色特點。在導入部分,我突出性的出示了鼓的圖片,並通過聆聽,將老虎的形象與鼓建立起關聯。這樣學生既認識了樂器,又瞭解了其音色,還知道了樂器可以描述某種事物的形象;接着,有明確介紹了鈸、鑼、木魚、響板、鼓這五種打擊樂,並示範了其打擊方法、聆聽了他們的音色,為後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其次,在課堂上,第一次全曲欣賞,設計意圖旨在培養學生聆聽的習慣和能力,對樂曲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分段欣賞旨在細化知識點,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第二次的全曲欣賞,是一次直觀的感受體驗,讓學生真正瞭解到音樂背後的音樂人,在打擊樂操作水平上是一次提高的過程。

再次,在編創活動中,立足本節課的內容,從模仿、嘗試到創編,構思自己的打擊樂作品,步步深入,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音樂表現力、創造力得到鍛鍊和發展。

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很多環節,通過兒童化的語言、遊戲的形式,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鼓勵學生去想象、去創造,並給學生提供了探索、嘗試的平台,讓學生充分去體驗、表現,學生的反應比較積極,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比較全面,創造精神得到了肯定。

總的來説呢,經過這節課的進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認識到了很多不足,之後經過不斷地努力,也提高了不少,當然,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從我自身的角度上來説,對欣賞課的環節設計、難易程度的把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更加的腳踏實地,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

我們班有一個“氣包子”——天樂,只要有一件事情大家做得不合他意了,他就馬上發脾氣,當然他不敢朝着老師發火,更多時候就是跟我們生悶氣,不參加我們的活動。家長對他的這點也很關注,常常與我們進行交流。通過平時的接送、溝通情況來看,其實天樂這種壞毛病,完全是家裏人管教過於放任、太過寵溺形成的。比如上次奶奶來接他回家,他在與同伴玩耍,覺得自己還沒玩得夠,就是不走,奶奶一直在旁邊催他快走,沒用,我們老師採取了強制手段,他就覺得是奶奶讓老師這麼對他的,就朝奶奶發火,還打奶奶,奶奶卻只是對我們説這孩子就這樣,一定要順着他才行。

在我們看來,孩子的好多壞毛病,跟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我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愛孩子,只會使孩子頑劣,亂髮脾氣,他們的慾望也永遠得不到滿足。現在的家庭中通常只有一個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整天圍着一個小寶貝轉,他們對孩子關愛備至,有時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從不拒絕。在天樂媽媽的聯繫本上也跟我們交流到,他們認為就這麼一個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所以平時都順着他,不讓孩子受半點委屈。他們以為這樣做,孩子幼小的心靈就受不到任何傷害,孩子就會很健康地成長。卻想不到結果卻是讓孩子對大人這樣沒有權威,亂髮脾氣,這點也讓他們很頭疼。不可否認,疼愛自己的孩子,是家長的本能和職責。但是如果一味地縱容孩子,就會使孩子養成亂髮脾氣的壞習慣,從而影響孩子成長。我們通過與家長的良好溝通,讓家裏人做到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時,要採取忽視,必要時可以採取一些懲罰策略,同時對他的好的講理行為進行鼓勵和表揚,但不能只採取物質獎勵的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7o6y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