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證券 >

證券投資風險統計指標的建立論文

證券投資風險統計指標的建立論文

近年來,金融全球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金融衍生工具應用快速膨脹,國際金融交易規模劇增,資產證券化迅速發展,國際金融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各類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加大,風險管理任務更加艱鉅。在各種類型的金融市場中,證券市場最具高風險特點。因此,證券公司在其日常經營過程中隨時面對風險與收益的博弈。證券投資風險源於市場內外各種因素的不確定性和價格的波動性,直接影響了證券投資的最終收益。因此,進行證券投資風險分析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證券投資風險統計指標的建立論文

一、證券投資風險的概念。

證券投資的未來收益可能偏離其預期,這種偏離將導致投資者可能面臨得不到預期的收益甚至虧損的危險,這種危險就是證券投資風險。證券投資風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損失,另一種是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購買力的可能性損失。第一種風險,在多種情況下都有可能產生。第二種風險主要來自於通貨膨脹。

二、證券公司風險的類型。

證券投資風險按其性質不同以及能否分散,可以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在數量上,總的風險等於這兩部分之和。系統風險是指由於整個市場出現問題導致的投資者缺乏信心、市場運行困難等情況而引起的損失。非系統性風險是一種僅與特定公司或行業相關的風險,它來源於企業的微觀因素,一般只同某個具體的股票、債券相關聯。

三、單個證券投資風險的度量。

證券投資的收益是投資者預期可獲得的全部收益,它有兩個來源,一是經常收益,它來自發行企業的經營收益,如股利收入或利息收入;二是資本增益,來自於所持證券價格變動的資本利得或資本損失。其中:R為預期收益率,Ri是第i種可能的收益率,Pi是Ri收益率發生的概率,n是可能的數目。對單個證券風險的度量,我們常用以下方法來計算:

1、標準差和方差。

預期收益率描述了以概率為權數的平均收益率。實際發生的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的平均絕對偏差越大,投資於該證券的風險也就越大,因此對單個證券的風險,通常可用統計學中的方差或標準差來表示。

2、變差係數。

變差係數是相對偏離程度的衡量標準—每單位預期收益所含風險的衡量標準。變差係數越大,投資的相對風險也越大。

3、風險係數β。

β係數是表明某一證券相對於整個證券市場的風險程度的比較指標,所以有時又被稱為風險度或反應度。如果一種證券的β係數值大於l,説明該證券風險大於證券市場的風險;如果β係數小於1,説明其風險小於市場風險;特別地,當β係數等於1時,則表明該證券風險與市場風險一致。根據日系數的取值,投資者就能判斷該證券相對於整個證券市場的風險程度。

四、證券投資風險統計指標體系。

非系統風險指標:目前評估上市公司基本狀況最為核心的財務能力指標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和償債能力。本文在上市公司財務指標中選取如下反映這些能力的七項重要指標每股收益(X1)、淨資產收益率(X2)、資產負債率(X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X4)、總資產週轉率(X5)、總資產增長率(X6)、主營業務增長率(X7)。本文選取了41家金融行業上市公司2013年前三個季度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其中43家金融業上市公司包括:16家銀行,4家保險,17家證券期貨,3家金融信託和1家其他金融業。在研究中,先對41家公司的指標值進行相關性檢驗。KMO測度是提供判斷原始變量是否適合作因子分析的統計檢驗方法之一,一般而言,KMO測度值>0.5意味着可以進行因子分析。測度結果表明,KMO測度值為0.653,顯着性概率為0.000<0.01%,意味着原始數據具有相關性,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公共因子是根據原始指標信息提取的反映指標間公共信息的因素。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計算公共因子特徵值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根據公共因子的貢獻率提取4個公共因子,累計貢獻率為85.993%,即4個公共因子反映了85.993%的原指標信息。從特徵值可以看出,第一個因子的特徵值等於3.064,大約佔去方差43.588%,Factor過程提取前4個因子,4個因子的特徵值共佔去方差的85.993%,説明這4個因子提供了原始數據足夠的.信息。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對因子進行旋轉,旋轉後的因子係數已經明顯向兩極分化,有了更鮮明的實際意義。

從旋轉後因子負載值可知,第一個公共因子對應的每股收益(X1)的負載值較大,主要反映盈利能力,可稱為盈利因子;第二個公共因子對應的總資產週轉率(X5)的負載值較大,主要反映償債能力,可稱為償債因子;第三個公共因子對應的總資產增長率(X6)的負載值較大,主要反映成長能力,可稱為成長因子;第四個公共因子對應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X7)的負載值較大,主要反映金融上市公司的營運能力,可稱為營運因子。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指標:

(1)盈利能力指標: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潤—優先股股利)/期末總股本。

(2)償債能力指標:總資產週轉率=銷售收入/總資產。

(3)成長能力指標: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4)營運能力指標: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100%。

五、結語。

1、在以上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中,採用了因子分析方法,這種方法能較好地達到降低和減少評價指標之間信息的疊加和宂餘,是一種可行有效的綜合評價方法。因此,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該在借鑑統計分析結果的同時,充分考慮各種具體的情況,並結合採用多種分析方法,加以比較和綜合。只有這樣,才可能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規律,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儘可能減少風險和失誤。

2、以上的指標體系設計均採用定量指標,而證券市場中的證券種類很多,不同證券的定性特徵不同,即使在定量指標相同情況下,不同證券的收益和風險也各異。所以證券投資的風險分析需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緊密結合。在具體的分析中,應設定反映證券總體特性的定性指標,如企業的商業特性指標、品牌商譽指標、分紅形式指標等,並選用適當方法如百分制、十分制打分法等使其量化來對證券投資風險做出較為客觀合理的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zhengquan/jkk6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