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定風波·重陽閲讀答案

定風波·重陽閲讀答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經常接觸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閲讀題時的參考。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算得上好閲讀答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定風波·重陽閲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定風波·重陽閲讀答案

定風波·重陽閲讀答案1

定風波 重陽

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②,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③,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注)①該詞作於元豐三年(1080)重陽節,是據杜牧的《九日齊安登高》一詩改寫而成,另一版本題為“重陽括杜牧之詩”。②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③雲嶠:聳入雲霄的高山。④春秋時,齊景公遊於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想到自己終將死去而淚流滿面:“我怎麼捨得離開這麼美好的國都而死呢?”

22.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B)(3分)

A.上片,描繪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下片,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

B.上片開頭兩句,前一句交代“上翠微”的行蹤,後一句描繪了“江涵”“秋影”和“雁初飛”三幅畫面。

C.“難逢”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多憂的感慨,與下文的`“年少”“須插”形成因果照應。

D.作者用“攜壺”“菊花”“佳節”“登臨”等反覆點題,進一步表現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能力。B項,“三幅畫面”錯,“江涵秋影雁初飛”的意思是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剛剛從這裏飛過,展現了“江涵秋影”和“雁初飛”兩幅畫面,其中“江涵秋影”展現的是一幅畫面,不能將其分為“江涵”“秋影”兩幅畫面。故選B。

23.詞作結尾四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借用齊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5分)

第一問: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暉”,衰亡老去是自然規律,不必為此而感傷,表達了面對生死曠達超脱、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

第二問:作者借用齊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觀的表達更顯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遠。

定風波·重陽閲讀答案2

定風波·重陽

〔宋〕①

九日登臨有故常。隨晴隨雨一傳觴。多病題詩無好句。孤負。黃花今日十分黃。

記得眉山文翰老②。曾道。四時佳節是重陽。江海滿前懷古意。誰會。闌干三撫獨淒涼。

注:①陳與義,南宋詩人。本詞為其晚年所作。②眉山文翰老,指。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古代的.傳統。詩人也不例外,無論晴雨,詩人都會登高飲酒。點明其愉悦的心情,奠定感情基調。

B.重陽節怒放,面對如此美景,詩人卻因病寫不出好詩,以致辜負重陽佳節,表達了詩人的遺憾之情。

C.下片用蘇軾的典故,寫重陽之美,進一步深化了辜負美景的遺憾,同時又反襯後文的懷古之意。

D.詩人對重陽美景而發懷古之思。結尾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無人會,登臨意”有異曲同工之妙。

15.本詞情感起伏變化,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14.A(由全詞來看,其感情基調應為蕭瑟淒涼,所以此處並沒奠定感情基調。)

15.①按照重陽節登高的慣例,無論風雨,傳遞酒杯勸酒,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②此次登臨,因為多病,對黃花美景而無好詩,辜負美景,寫出作者的遺憾。③借用蘇軾的典故,再次書寫重陽之美,反襯後文的淒涼。面對重陽美景而發懷古之思,寫出對南宋政治的憂慮之情。

標籤: 定風波 重陽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gqvr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