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重陽節的作文15篇【精品】

重陽節的作文15篇【精品】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重陽節的作文15篇【精品】

重陽節的作文1

昨天有朋友發短信説叫我一起去白雲上登高,我一驚,都是晚上七八點了還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嗎?後來一想,對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陽了,重陽有登高望遠的習俗,在印象中我的家鄉在重陽節就是在大門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麼用,但是自己也從未知道過重陽節的來歷。國小的時候學過王維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時候或許不能體驗這首詩的含義。但至今或許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説。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説:“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説:“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説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説:“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説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説了。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説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説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户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和朋友一路顛簸終於到了白雲山頂,那裏可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啊,看來來登高望遠的人好多啊,雖然一路爬到山頂已經是筋疲力盡,氣喘吁吁,但是好像人們都不只是衝着登高辟邪來的,或許是重陽節已近晚秋,大氣涼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這大概也是人們選擇登高遠眺的原因吧!看來中國古代傳統遺漏下來的節日都是有深遠意義的!呵呵!不虛此行!

重陽節的作文2

重陽節前一天,語文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給父母洗腳。

這對別人來説可能挺簡單的,對於我來説可是個略顯“艱鉅”的任務。一來我生性內斂,連句“我愛你”都無法對父母説出口,二來父母空閒少,晚上八點才回家而吃完飯後他們又要對賬單、整理貨物,十點多才能收拾好。這可使我犯了難,“作業”完不成了,不行,不就是洗腳嗎,我就不信連腳都洗不到。我靈機一動,我可以趁父母吃飯時替他們對賬單啊,這樣他們便有二十分鐘的空閒時間了。

重陽節這天,父母一回來,我便開始我的“計劃”,先是説服父母讓我對賬單,又把他們“請”到飯桌前,隨後便開始對賬單,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手痠腰疼、頭暈眼花”,我的感覺用這八個字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在我對賬單對得想撕賬單的時候,父母終於吃完飯了,才過了十五分鐘!我連忙把要對賬單的媽媽拉到牀上,説:“媽,給你個小驚喜,就耽擱十五分鐘!”“怎麼?是要買什麼課外書?還是怎麼了?”“都不是啦,你坐下,快坐。”媽媽一邊滿臉疑惑一邊坐下,爸爸則坐在一旁“看好戲”,姐姐偷偷舉起手機準備拍照——我們想拍下媽媽最開始驚喜的表情!“到底是什麼啊?”媽媽沉不住氣了,“嘻嘻,當然是洗——腳!”

媽媽囧然,隨後要起身:“這麼個小事兒,不用!我自己洗就行,你好好學習去吧!”“這怎麼是小事,這、這是孝敬!”我連説,好説歹説,媽媽終於肯把腳放進盆裏了,我剛要洗,媽媽又不想洗了,她説:“我先洗一遍,我腳臭。”我愕然,好笑的同時又感到一絲暖心,媽媽總是時刻為別人着想,“沒事!你腳才不臭呢,你可是我媽,就算臭我也不嫌棄。”媽媽笑了,臉上擠出一道道滿是滄桑的皺紋。我試了試水温,輕輕地覆上媽媽的腳,開始洗腳,那腳是黑紅色的,寬大而粗糙,粗粗的血管從腳背上鼓起,宛若細蛇,那腳則宛若寫滿滄桑的樹皮,我從未見過這樣的腳,或者是,我從未見過媽媽的腳,讓人難以想象這是一位中年婦女的腳,人們更相信這是一位老嫗的腳。

“啪嗒”一絲冰涼滴落,媽媽哭了?我愕然,抬頭,正對上媽媽飽含滄桑卻清澈的眼,那濃濃的愛意、欣慰如醇厚的奶酒,讓人心生醉意。媽媽臉上一點兒淚痕都沒有,那絲冰涼哪兒來的?隨後,我恍然,外面下過雨,媽媽被雨淋濕後還沒擦乾呢,髮絲兒上還掛着水珠,倒讓我以為媽媽感動得哭。“咋了,一直看我”“我以為你感動得哭了呢。”我抿嘴道。“哈哈,我是誰!”她笑了,“我可是大美女!”“你可是大美女!”我們異口同聲道。“對對對,大美女怎麼能哭,哭了就不好看了。”她更開心了,就像個三歲小孩得到了糖果,我恍然記起,媽媽也這樣哄過小時愛哭的我。我忍不住笑了,我們一開始只是小聲的笑,到最後乾脆放聲大笑,而我心裏,卻是酸的,媽媽終究是老了,而姐姐趁機拍下了我與媽媽相視大笑的畫面。

之後,媽媽問我為什麼會幫她洗腳,我笑而不言,內心掙扎着,輕輕説:“對不起,媽媽,我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沒事兒!你完成的特別棒!你,已經用心了。”我愕然,抬頭,正對上媽媽飽含滄桑卻清澈的.眼,一如既往的愛意、一如既往的欣慰。我釋然,又説:“媽媽,我愛你!”“嗯,我的大閨女,我也愛你。”媽媽笑了,滿臉皺紋,刻滿歲月的痕跡,但卻那麼燦爛,那麼温暖。

我想,我會永遠記住那雙黑紅卻結實的腳,記住那個不經意温暖了深秋的夜晚。

重陽節的作文3

父親是一棵參天大樹,支撐着整個家庭,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你這棵幼小的樹苗,母親是一片荷葉,沒有她,你這條小魚缺少生命的屏障。一些不孝的子孫,把父母老人趕出家門,但是,我要呼籲,關愛老人。

其實,老人才是最辛苦的,他們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拉扯成一個國小生,費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大代價,他們為了我們付出了那麼多,難道就理應得到被趕出家嗎?不,人老了,需要的是和諧,需要的是温暖,不是一頓“惡罵”,一陣惡厭的話語。

親情是一個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一本書上曾説過:“長大了,一定會與人交流,有一種人堅決交不得,那就是不孝順父母的人,父母把他(她)養了這麼大,他(她)都狠的下心,對這些朋友,他(她)就狠不下心了嗎?”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愛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訴説不完的,吮着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着父母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可以説,父母為養育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説到:愛集體、愛祖國、愛社會……

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擔起對父母應盡的贍養任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説在城市裏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卻很少見到子女,給父母一個豐衣足食,更不用説是精神安慰,因為老人,需要的是親情,是全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豐衣足食是遠遠不夠的!

父母在很多人眼裏已經不再重要,甚至是一種負擔,在他們眼裏,老人曾是盛開的花朵,現在卻已凋零,曾是茂盛的大樹,現在卻已落葉,可老人卻為社會做着無私的奉獻。

老人們為了下一代的成長嘔心瀝血,為了中華的傳承做出了貢獻,更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他們理應受到兒女的孝敬,社會的尊重。就沒有我們。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中,韓國有一位青年姓張名良,一日,他在一座小橋邊上散步,有一個老頭兒,故意把鞋弄到了橋底下,對張良説:“小夥子,幫我把鞋撿起來”。張良不假思索的下橋撿了回來,老頭兒又説:“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我為他撿了鞋,索性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的西,於是,他就給老頭兒穿上了,老頭兒把鞋來來回回弄下橋三次,張良也耐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去撿,老人見張良可信,是個好人,便傳給了他一套失傳以久的兵書《太公兵法》。

其實,對待老人與父母的和善,並不是圖獎勵和誇獎,對待了上年紀的他們,需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或許有一天,你明白了“心中無我,方能無慾無求”這一句話時,你才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果有一天,你的學習很優秀,但如果你做不到尊老愛老助老,你就不是一個品學兼優人。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最後讓我們共同努力,“敬老愛老助老,共建和諧左旗”!

重陽節的作文4

登高

重陽節里人們有登高的習俗,傳説這是因為有個叫恆景的人,為了幫助村民剷除妖魔,苦練本領,等到妖魔九月九出來的時候,他請村民登高避禍,自己與妖魔戰鬥,後來用寶劍將妖魔扎倒在地。後來,老百姓每年都登高避禍,形成了登高的習俗。

賞月

深秋時節,寒氣襲人。在萬花凋零時,有秋菊盈園,傲霜怒放,高潔清雅,給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在這段日子裏,那大而純的美容菊,豔麗的桃花菊,黃燦燦的金絲菊,翡翠般的綠菊,似玉雕般的蠟光菊,黃白相間的萬壽菊……無不色彩紛呈、千姿百態地展現在世人眼前,供世人觀賞。

菊花,是菊科菊屬多年草本生草本植物。因秋季開花,又叫“秋菊”。在二千多年前,菊花大多是黃色的,因此,古代詩人的筆下常常把它寫成黃色的、金色的,還用“黃花”代菊花。《禮記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的記載,這是關於菊花的比較早記載。故時至今日,也有人稱菊花為“黃花”。特別是菊花又叫“節花”,謂在重陽節而開的意思。

2重陽節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曆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户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3重陽節登高

今天是重陽節,我們一家人一起去樹木園登高。

到了樹木園,看見門口停了很多車,連道路了都足足排滿了一公里。園內人更多,山上、路上、草地上全是來登高的人,有的是一家人一起來,有的是和朋友一起來,還有的是組團一起來。

我們從竹園開始向上登,一路上風景可真美,路邊長滿了各種各樣青翠的竹子:有紫美人竹、觀音竹、毛毛竹和鳳尾竹等。我在“龍頭竹”下照了相,媽媽和“媽竹”合了影。

我們繼續向上登,一路上又見到了麪包樹、槐樹,還聞到了檸檬樹的香味。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筋疲力盡了。這時,一個三歲多的小弟弟跑到了我的前面。頓時,我渾身又充滿了力量,一口氣爬上了山頂,並且與一起登上山頂的姐姐合影留念。然後,我們快活地跑下山去,一路上看見許多人還在奮力向上登。

重陽節登高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這個重陽節真令我難忘!

重陽節的作文5

重陽節,是中國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印象中的重陽節,我都是與父母一塊回父親的老家去,也就是陪爺爺奶奶吃吃飯,聊聊天。

今年的重陽節,剛好週六,大家一家一早就起來,先去了超市買了很多東西,接着往老家趕。父親一路上不斷在絮叨,説早點去好給爺爺奶奶多幹些活。

到了爺爺奶奶家,已接近中午了,母親放下大包小包,就把買給爺爺奶奶的餅乾、水果一股腦兒全交給奶奶,又從一個包裏拿出給奶奶買的新衣服,讓奶奶試穿。“媽!來,試一下看,不合身我再拿回去換。”奶奶心疼地説:“哎吆,如何又買新衣服了,不是有些穿的嗎?”“那都是哪種啦,穿出去鄰居會看不起大家這部分小輩的,還以為大家不懂事呢!”母親笑着與奶奶親熱地聊了起來。“哦——行行行,我穿我穿。”奶奶開心得幾乎合不攏嘴。看着這温馨的一幕,我和父親都忍不住笑了。

奶奶試好衣服,母親便走進廚房幫助奶奶給大夥張羅午飯了。

客廳裏,爺爺抽着煙,父親喝着茶,爺兒兩個你一句我一句聊起了天。父親一會問奶奶近期身體如何,睡覺如何,一會又問今年蕃薯長得怎麼樣,目前地裏該種什麼了。我呢,在旁邊看書,一聽到番薯,便一個勁嚷着要爺爺帶我去地裏挖蕃薯。“好好好!吃了飯就去。”我的爺爺對我這個孫女兒的需要歷來是有求必應,爺爺笑呵呵的,滿臉的喜悦。父親偷偷地向我豎了豎大拇指,這可是我和父親早就計劃好了的。由於爺爺總不讓父親幫幹活,一直認為父親是文弱書生,不常幹體力活,擔憂父親吃不消。

開飯了,大家大夥説説笑笑,吃得可高興哩。父親不停地給爺爺奶奶夾菜,嘴裏不住唸叨:“阿媽,這菜有營養,你要多吃點……”“爸,這菜味道很好……”奶奶不住推辭:“夠了,夠了,給可可多吃點。”爺爺笑笑説:“我一個人來。”我也學着父親給母親夾菜,可看到母親對着我朝爺爺嘟嘴,便又夾了滿滿一筷子的青椒肉片往爺爺碗裏送。爺爺笑呵呵地一個勁兒誇讚我孝順,懂事情。看着大家父女兩個一致的動作,母親高興了。

下午,我和父親跟着爺爺去地裏挖蕃薯,後來母親也趕來了。父親和爺爺前頭挖,我和母親後面撿,只一會兒就裝滿了兩畚箕。

父親看了看,對爺爺説:“爸,你先把畚箕裏的挑回去吧,就不需要來了,你在家歇一歇,剩下的我來解決。”“你自己挖,行嗎?”聽出來爺爺不大放心父親。“又不是首次,往年我不是幹過嗎?”“那好,我把這一擔畚箕挑回去。你們過會也早點回,不需要挖光,剩下的我明天來。”

爺爺挑着擔子先回了,父親又挖了個把小時,終於把那一整塊地的'蕃薯全挖完了。我和母親拾掇了好多,父親用籮筐連續挑了幾趟。最後一趟,太陽挨近西山了,父親跨着堅實的步子,挑着沉重的兩籮筐的番薯,一步一步,小心地踏在回家路上。我禁不住感動了:我的父親在學校裏是個好老師,在老家可真是個大孝子,難怪母親總説父親是個實誠人。我真應該學着點。

晚上,大家按老家的風俗,全家人圍在一塊品嚐着奶奶和母親一同做的茭白絲炒粉幹。父親對我説:“可可,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敬老愛老的節日,99就是久久,但願爺爺奶奶健康久久,幸福久久。”我點點頭,這一餐,我吃得不少,感覺特別有味。

這次重陽回老家,大夥都忙碌了一天,可我並不感覺累,反而感覺非常新鮮,非常有意義,由於我知道了“孝順爸爸媽媽”“孝順長輩”的真的內涵。我真期待下次再回老家!

重陽節的作文6

重陽節日記(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那天我們會給老人們送上温暖的問候,當天人們還會賞菊花,喝雄黃酒,登山等等。

"真香啊!"——一陣桂花香迎面撲來,我耷拉着沉重的腦袋,一搖一搖地走出房門。"媽,今天是幾號啊?","今天是重陽節呀,你難道忘了嗎?"媽媽説道。今天是重陽節,一聽見重陽節我就非常興奮,因為這代表今天又可以玩了。不出我所料,媽媽説今天要帶爺爺和奶奶去登山,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做好了準備工作。"叮咚"門鈴被按響了,我打開門一看,爺爺奶奶這對老夫妻就站在門口笑眯眯的看着我。我和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開始了登山旅行。

大羅山的風景真好,一片片樹林綠油油的,不時傳來小鳥的歌聲,一朵朵鮮花鮮豔無比,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每朵都那麼好看。在一個湖裏,我看見了一面鏡子,那麼亮,那麼藍,波光粼粼。就在這個時候,外公腳下一滑,説時遲那時快,我跑過去在外公後面撐住了外公,外公沒有摔倒。

爬山之後,我們又在家裏吃了晚飯。飯桌上有説有笑,像吃團圓飯一樣,重陽節就在我們的歡笑中度過了。

重陽節日記(二)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着中國人民的喜悦、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閲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着説: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説: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説: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説,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着各種花紋,有的是嵌着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的作文7

重陽節,是中國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印象中的重陽節,我都是與爸爸媽媽一起回爸爸的老家去,也就是陪爺爺奶奶吃吃飯,聊聊天。

今年的重陽節,剛好週六,我們一家一早就起來,先去了超市買了許多東西,接着往老家趕。爸爸一路上不斷在絮叨,説早點去好給爺爺奶奶多幹些活。

到了爺爺奶奶家,已接近中午了,媽媽放下大包小包,就把買給爺爺奶奶的餅乾、水果一股腦兒全交給奶奶,又從一個包裏拿出給奶奶買的新衣服,讓奶奶試穿。“媽!來,試試看,不合身我再拿回去換。”奶奶心疼地説:“哎吆,怎麼又買新衣服了,不是有的穿的嗎?”“那都是什麼樣的啦,穿出去鄰居會看不起我們這些小輩的,還以為我們不懂事呢!”媽媽笑着與奶奶親熱地聊了起來。“哦——行行行,我穿我穿。”奶奶高興得幾乎合不攏嘴。看着這温馨的一幕,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笑了。

奶奶試好衣服,媽媽便走進廚房協助奶奶給大家張羅午飯了。

客廳裏,爺爺抽着煙,爸爸喝着茶,爺兒倆你一句我一句聊起了天。爸爸一會問奶奶最近身體怎麼樣,睡覺怎樣,一會又問今年蕃薯長得好不好,現在地裏該種什麼了。我呢,在一旁看書,一聽到番薯,便一個勁嚷着要爺爺帶我去地裏挖蕃薯。“好好好!吃了飯就去。”我的爺爺對我這個孫女兒的要求歷來是有求必應,爺爺笑呵呵的,滿臉的'喜悦。爸爸偷偷地向我豎了豎大拇指,這可是我和爸爸早就計劃好了的。因為爺爺總不讓爸爸幫幹活,總認為爸爸是文弱書生,不常幹體力活,擔心爸爸吃不消。

開飯了,我們大家説説笑笑,吃得可開心哩。爸爸不停地給爺爺奶奶夾菜,嘴裏不住唸叨:“阿媽,這菜有營養,你要多吃點……”“爸,這菜味道不錯……”奶奶不住推辭:“夠了,夠了,給可可多吃點。”爺爺笑笑説:“我自己來。”我也學着爸爸給媽媽夾菜,可看到媽媽對着我朝爺爺嘟嘴,便又夾了滿滿一筷子的青椒肉片往爺爺碗裏送。爺爺笑呵呵地一個勁兒誇讚我孝順,懂事情。看着我們父女倆一致的動作,媽媽開心了。

下午,我和爸爸跟着爺爺去地裏挖蕃薯,後來媽媽也趕來了。爸爸和爺爺前頭挖,我和媽媽後面撿,只一會兒就裝滿了兩畚箕。

爸爸看了看,對爺爺説:“爸,你先把畚箕裏的挑回去吧,就不用來了,你在家歇一歇,剩下的我來解決。”“你一個人挖,行嗎?”聽出來爺爺不大放心爸爸。“又不是第一次,往年我不是幹過嗎?”“那好,我把這一擔畚箕挑回去。你們過會也早點回,不用挖光,剩下的我明天來。”

爺爺挑着擔子先回了,爸爸又挖了個把小時,終於把那一整塊地的蕃薯全挖完了。我和媽媽收拾了好多,爸爸用籮筐連續挑了幾趟。最後一趟,太陽靠近西山了,爸爸跨着堅實的步子,挑着沉重的兩籮筐的番薯,一步一步,小心地踏在回家路上。我禁不住感動了:我的爸爸在學校裏是個好老師,在老家可真是個大孝子,難怪媽媽總説爸爸是個實誠人。我真應該學着點。

晚上,我們按老家的風俗,全家人圍在一起品嚐着奶奶和媽媽共同做的茭白絲炒粉幹。爸爸對我説:“可可,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敬老愛老的節日,99就是久久,但願爺爺奶奶健康久久,幸福久久。”我點點頭,這一餐,我吃得很多,覺得特別有味。

這次重陽回老家,大家都忙碌了一天,可我並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新鮮,很有意義,因為我懂得了“孝順父母”“孝敬長輩”的真正內涵。我真期待下次再回老家!

重陽節的作文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裏面所説的“佳節”,就是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遠望,思念親人。今天就讓我陪着大家再話重陽節。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屍首遍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説:“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説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説:“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説了。

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説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説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户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是啊,重陽節又名“老人節”。那當然就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嘍!在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陪着奶奶和太太一起去“石林大公園”散步。我呢,我原本計劃着先給奶奶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給她一個surprise。可是呢?爸爸搶先了一步,我很為難嘛!就問奶奶想去哪裏,她只説想去公園散散心……

重陽節嘛!嘻嘻,奶奶很開心,我也更開心!

重陽節的作文9

九月九重陽,秋高氣爽,淡天薄雲,閒來無事,無人相約,無伴同行,攜單反相機一部,礦泉水兩瓶,收拾自己心情,獨自駕車,一個人去感受秋天。

車在公路上不緊不慢的行駛,儘管路兩旁的樹有點煞景,阻礙了一些視線,依然在縫隙間將秋天的空曠吸入眼底。三三兩兩的農人或挑或揮動鐮刀收拾着收割機觸及不到的角落。

稻田裏煙灰無風緩緩,朦朧了遠處村落,逆光裏倒是別有一番韻味。

處處都是農人忙碌的身影,鄉村並不寬廣的水泥路成了打穀曬穀場。一灘灘夾着稻穀的稻草嚴重影響過往車輛行駛,心中卻沒有絲毫埋怨,時不時鳴笛提醒前面的人注意避讓。農人們正抓緊難得秋陽高照,將春種化作顆粒歸倉的喜悦收穫,一張張堆滿汗水的臉,看不到一絲疲倦,手中的木杴起勁有節奏的.揮舞,灰塵順風而去,大掃帚趕盡雜物,留下了一粒粒飽滿。

一路走走停停,快門咔咔,一路金黃未盡,還是燦爛顏色,金黃與鬱葱交錯。行駛有十幾公里,至山腳下,幾串掛在枝頭被殘綠映襯的鮮紅的小果果吸引了我目光,它們肆無忌憚充滿野性對我而視,看慣了生態園裏温牀孕育的奇花異草,今天發現怦然心動的卻是眼前飽經風霜自甘寂寞依舊不屈的紅果,也許從它身上找到我們的軌跡,才會有這份留戀。並不知曉這紅果的名字,恰逢一牧牛老人,在不遠處大樹下吸煙,我緊走幾步,向他詢問,老人告訴我這裏的人們稱之為扎刺果。果然是極具挑戰的名字,我將它留在記憶深處。

車已無法前行,將車停在廢棄的營房前。緩步而行,現入眼簾的是沒有任何人工造作,沒有任何污染,山巒環繞的天然水泊,乾淨鋥亮,青山倒影,無風無浪,延伸綿遠。略微失望的是沒有欣賞到粼粼波光。山不在高有水則靈,滋潤了萬物生息,依岸樹上的翠鳥,還未來及張望已驚恐飛去。

水泊旁一片未黃草地,兩頭老牛悠然啃着青草,三個牛犢不安本分的奔來奔去,一會東一會西,漫無目的,攪亂了山谷裏的寧靜。幾個老者拿着牛鞭不時吆喝着什麼,幾隻白鷺站在老牛背上是否在吟唱不得而知,老牛旁的白鷺如閒庭漫步走來走去,便不在意和理睬突然出現的不速之客。

路漸窄,坡漸陡,每走一步氣喘增一分,汗水毫無顧忌爬滿臉頰。兩旁的樹依山勢成林,片片落葉多了些蕭瑟。一米多寬的碎石小道蜿蜒而上,前行的路就俺孤家寡人,偶爾飛過眼前的彩蝶成了我沿途的伴侶,心中一丁點恐懼都沒有產生,全是那些亂放的野菊斑斕和時不時映入眼球的不知名的絢爛野花渲染了心境。潺潺小溪順坡而留掩在亂草叢,流動活力。唯一的驚恐是一平日裏沒有見過的巨大活的山雞突然在樹叢裏掠起,並嘶鳴了一聲,嚇得我差點跌落塵埃。

終於站到了高處,心中有了一絲歡呼雀躍的衝動,極目遠眺,遼闊裸露,儘管風光並不奇特,美不勝收的景色依然清晰在眼前。山川融秋,一座座山峯延綿沒有了距離的遙遠,還是那大片大片金黃,還是那青葱鬱葱,色彩鋪陳如畫,斜陽裏盡展恢弘博大,浩然正氣奔湧而來。相機舉在手裏,忘卻了汗流浹背,忘卻了氣喘吁吁,定格了今朝永恆。

重陽登高我是第一回,絕不會是最後一回。儘管途中因體力不支差點鳴金收兵,半途而廢,我讓永不放棄的信念支撐,咬咬牙堅持,陶醉其間,心中勝利的喜悦無以言表。

行走重陽,登高望遠,享受秋天,幾多感懷,歲月更迭,記憶裏多了一頁。

重陽節的作文10

白駒過隙,歲月從時間的長河中掠過,激起點點漣漪。一年重陽又到,品酒賞菊、遍插茱萸、登高望遠,讓我感受到了這個秋天的喜悦。

花香滿席

桂花在九月初吐芳露蕊,綻放着,清香裊裊。從野餐布上捏起一塊桂花糕,咬下一口,霎時,感覺口中的桂花糕的芳香與外面的桂花香裏應外合,令你感覺世間都清涼了。在一品一賞間,在味覺與視覺的交融中,我享受着這清香四溢的重陽。

桂花酒更是重陽節不可或缺的飲品。釀桂花酒的過程甚是有趣,拿着帶網的棍子在樹枝間搖晃,細碎的桂花便會盈滿整個兜網。先將桂花在豔陽下曬上幾日使其內在的水分完全蒸發。剩下的就交給搗和臼了。在臼中,一邊搗碎一邊散發着清香。待桂花完全碾碎後,就可以將它與米酒冰糖完全混合。分缸密封,到九月九這一天就可以開缸,與親朋好友分享這份甜蜜。

閒適淡雅

人們總是在重陽節歡聚一堂,祭拜先人或登高眺遠。我們去登高採風,一路上花香鳥語,一排鴻雁從天際邊掠過,影子照映在草坪上。鴻雁時不時嘶鳴幾聲,在天際邊悠悠地迴響,喚起遊子思鄉之情。一路上桂花的芳香氤氲着,旖旎的風光令我們目不暇接。登高的人們也是行姿百出,有人大搖大擺,絲毫不覺得累;有些人則氣喘吁吁,望着雲海薄霧間的山頂,覺得那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還有的人呢,彳亍在羊腸小徑,彷彿心中有百萬個哀傷的往事不願提及。登上山頂,涼風習習,秋風颯颯。拂過臉頰,髮絲間,清涼瞬間撞了你個滿懷。你會覺得登山所有的勞累艱苦都是值得的。再來上一碟桂花糕,一杯桂花酒,配上在山崖邊迎風招展的菊花。你會深刻地體會到重陽佳節的詩意與美好。在這時,沒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慘淡,只有“我言秋日勝春朝”的享受與自豪。這,就是重陽登高的詩意!

隨後全家人相聚重逢於一起,鬢角插上茱萸,酒杯裏倒滿桂花酒,抬頭仰望天際皓月。重陽的生活總是如此閒適淡雅。不僅有滿滿的詩意,還分外樸素,簡約而不簡單。

風韻留存

在我故鄉——惠州,重陽節放紙鷂是不可或缺的'活動。古有“忙趁東風放紙鳶”,今有忙趁重陽放紙鷂。我也不例外,在山坡草場上,到處都是紙鷂的舞台。人們拉起箏線,紙鷂隨着風上下翻飛。徐徐秋風在臉頰間拂過,也吹起了卧在草地上的紙鷂。惠州的紙鳶多是由空心竹和紗布製造而成,小巧輕盈,微風輕輕一吹就能在蒼穹之中翱翔。紙鷂在風中上下翻飛,地上的孩子們在地上追。他們對這小小的紙鳶充滿着好奇。一隻只紙鷂升至天空,人們都抬頭望向藍天,一望無際的蒼穹飄飛着一羣羣的紙鷂。地上的人們就開始談論紙鷂的工藝圖案,姿態高度,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紙鷂。這就是我們家鄉一項特有的慶祝活動。

重陽節裏,品一品桂花酒,吟誦“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體會詩人的閒靜;登高望遠感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放只紙鷂感受“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天真與浪漫。重陽節積攢着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的文化底藴。在歷史的長河中似蜻蜓,點起圈圈漣漪,跌跌撞撞地飛入當今。它的歷史文化始終氤氲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熠熠生輝。

重陽節的作文11

父親比我整整大出三輪,和母親都到了古稀之年。零零落落的花白頭髮根根豎着,皺紋在不知不覺中爬滿了眼角、嘴角、額頭,童年印象中的健壯、雄偉,象一座山一樣的父親在歲月的磨礪中漸漸的消瘦了。曾走路風風火火沒半點清閒的母親也同樣抵擋不住歲月在身上的印痕:一度紅潤、健康,惹都我都禁不住拿手去碰的臉取而代之的是蠟黃、消瘦,皺紋橫生;曾能一下子背起百十斤的重物的腰身也不再挺直、硬朗。

任何人都在經受着歲月的刀,刀刀傷人。

又到重陽節,又到秋風起。父親曾告訴我:重陽節又叫老人節。父親的意思也無非是想讓我們給他們過過節。都已經年愈花甲了,還能再過多少個重陽節呢?我是這麼想,也許父親也是這麼想吧!人老了都知道珍惜了,也知道日子是越過越少了。第一個重陽節是我和女兒過去給老兩過的,很簡單的幾個菜,是在小桌上進行的。老兩口卻異常的高興。父親對着母親説:“你家閨女給你過節來了,今天是老人節,是你的節日!”父親説這話的時候很興奮,一直看着母親,好象我只是給母親過節,而與他無關。但父親臉上卻寫滿了幸福。原來,幸福是看到另一個人幸福。

國慶休假接到母親的電話,説是去姐姐家幫忙掰玉米。見我猶猶豫豫的樣子,母親直接説,你不去我自己去。再不孝的女兒到這個時候都會心軟的,我只是不想讓母親去,畢竟都七十的人了。母親堅持要去,我只好答應第二天早點到母親家一起走。第二天早六點起牀收拾停當就直奔母親家。母親開的門,很高興的.樣子説,我還怕你晚了。我説,平時睡懶覺,關鍵時候還能睡?母親笑了。父親從屋裏出來也很高興。總覺得我早起的行為給他們添了不少光似的。臨走的時候,父親説,你媽感冒了,下午三、四點就早早回來吧!父親不説,粗心的我竟沒能看出來。母親直説,沒事,沒事。我卻更為昨天的猶猶豫豫而感到無地自容。

一路上照顧好母親,沒多久就到了姐姐家。姐姐和外甥正在牆外剝玉米,見我們來了,笑着直説今天可真早。母親卻顧不上説別的坐在姐姐剛坐過的小凳子上開始剝玉米,手裏幹着活,才開始説起來話來。什麼家常裏短,鄰里鄰居,姐姐和母親好象有説不完的話。而我卻是屬於那種點睛之筆,偶爾插一槓子惹的大家都樂了,然後再保持沉默。幹起活來時間總過的很快,我囑咐母親早點走吧,別誤了比較後一班車。母親看着剩餘沒有剝的玉米也感到沒辦法了,只好跟我去趕比較後一班車。坐上車後,我用手機撥通了父親的電話,告訴他,我們已經坐上車了,再等一會兒就去車站接我們吧!

當我扶着母親下車後,第一眼就看見父親已在三米開外的地方等我們了。父親的笑容很舒朗了,好象那種久別重逢的笑容。只短短的幾個小時,在父親眼裏象是過了半個世紀。走到車前我驚奇的發現怎麼沒帶坐墊(三輪電動車本身自帶的),父親憨厚的笑着説:“走的匆忙,忘了。”母親接過來卻説:“肯定是接了電話就着急來了,才忘了坐墊。”父親卻只是笑。笑容包含了母親對他的理解,也包含父親那份深深的愛。

今天是重陽節,想着往年和女兒給老兩口過的重陽,如昨日剛剛謝幕的影片歷歷在目。而今,因某種原因不能親去給老人過節,實屬大不孝。

打一個電話吧,父親的聲音依舊很高興的樣子,而我卻再也説不出別的。只能匆匆的掛了電話,掩面而泣。

重陽節的作文12

這個週末正好趕上重陽節,一提到重陽節,就不由得讓人想到燭光,暖茶,總是讓人温暖的字眼。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是一個有着1700多年曆史的節日,這一天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登山賞菊。為什麼要定在九月初九呢,這和我們古老的《易經》有着密切關係,易經之中總是陰陽之説,於是就把六定位陰數,九定位陽數,有着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重陽,有陽字聽着就感覺很温暖啊。

後來我們國家又把重陽定位老人節,敬老愛老的節日。其實九月本來就預示着冬天馬上就要來臨了,天氣漸冷,人們開始取暖,這時就要想到我們的父母,給他們送温暖。其實在古代還流傳着一個故事是關於重陽節的,那是在東漢時期,有一個道人費長房,他很神通廣大,習道多年,練成長生不老,一個叫桓景的學生很崇拜他,想和他學習道術,於是收他為徒,教他本事,他也潛心學習,刻苦修煉。有一天師傅對徒弟説九月初九這天你家有大難降臨,你提早回家準備,於是徒弟連忙跪求師傅教他躲避災難的'辦法,師傅告訴他做幾個紅色布袋,裏面放上茱萸纏到胳膊上,再用一些菊花泡酒,攜老少登山飲酒可躲避。於是徒弟飛奔回家按照師傅去做在高坡上平安度過了一天,等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牛羊雞犬都死了。於是人們就流傳下來重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來驅邪避難。聽着是個故事,其實就是讓我們心中有一些寄託,不要盲目的過每一天,讓日子過得舒服,有儀式感,心情舒暢,留下回憶。

其實每年農曆九月都是秋高氣爽的日子,適合一家老小郊遊,鍛鍊,其實也是一種健身,讓自己活得更健康,這時我想到一首重陽節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到了重陽節還可以吃重陽糕,我沒吃過,但是我吃過類似的糕,這種糕在東漢就開始流行了,當時叫餌,是由穀米粉和粟米粉製作,做九層,看起來像塔一樣,寓意就是百事俱高,週末的時候伊伊姥姥送來了切糕,我感覺也是和節日有關吧,很是應景,非常好吃。賞菊花,以前年年可以看到菊花,現在得去公園裏,菊花在很早公元前五世紀就有記載了,菊花都是在九月盛開被譽為長壽之花。飲菊花酒沒有喝過,不過喝過菊花茶,可以明目降血壓,夏天媽媽都會給我帶一壺菊花茶上學。茱萸這種植物我還是不太認識,我們很少有人插茱萸。這季節還可以放紙鳶,就是我們説的風箏,我們有時間可以找個空地去鍛鍊一下。

重陽節還是一個家庭團聚的節日,只有一家人圍爐促膝就是一種美好,我們選擇了去葫蘆娃吃涮羊肉,爸爸媽媽點了我愛吃的雞蛋滑牛肉和鮮蝦丸,媽媽點了她愛吃的手擀麪,爸爸則是肥牛和羊肉片,感覺很美好,爸爸給我買了山海關我們一起舉杯慶祝,真的是太幸福了,還有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我和媽媽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把我小時候的毛絨玩具,學習文具,書包,衣服鞋帽送給了貧困山區,希望他們可以趕快收到,雖然不是新的,但是有很多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希望他們也能過一個愉快的節日。

重陽年年有,歲歲不饒人,年年歲歲希望每天都是好日子。

重陽節的作文1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不但要在老人節多幫助老人,給老人們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老人,從點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去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吧

隨着候鳥的遠走高飛,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金菊爭豔,秋高氣爽,金秋時節讓人心曠神怡。此時,九九重陽節帶着所有人對老人的尊敬與愛戴,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重陽節前夕,我們去了外婆家,讓她們享享清福,一起來度過這個一年一度的老人節。

“快,放面!”我和媽媽在廚房裏忙得不亦悦乎,這不,我們正在做第一道菜――長壽麪。我拿了一個雞蛋,輕輕沿着鍋碗一磕,蛋清和蛋白就都流到鍋裏了。我又加入青菜,堆點肉末,散點小葱。一碗香噴噴的長壽麪就做好了。“上菜――”外婆臉上的皺紋剎那間沒了,而外公的頭上的'白髮似乎也少了數根,一邊品嚐着長壽麪,一邊誇着我和媽媽的傑作。“外公外婆,這長壽麪阿,可是我們用特別長的面煮的,你們吃了呀,保準能活到100歲,身體康健得不得了!”我調皮地對外公外婆説到。“你這丫頭!”外婆點了點我的腦門。“上重陽糕!”只見媽媽端着一盤松軟可口的重陽糕來了。“外公外婆,這叫‘九九重陽糕’。這個‘糕’阿,預祝你們步步高昇,上面畫的兩頭羊,象徵‘重陽’,而這‘九’呢,古代時為陽數,兩個‘九’在一起,就是比較大的長久之數,長命百歲不成問題!”看,外婆笑得連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了!

我們還上了西紅柿炒雞蛋、大閘蟹、雞湯……只剩下比較後一道“壽比南山”了。

我們先將準備好的哈密瓜、桔子、葡萄、蘋果洗淨、去皮,開始做我們的招牌菜――水果拼盤。我先將哈密瓜分成4份,每一份我都將哈密瓜切成桃子的模樣,把前端削得尖尖的,後端削成圓圓的,中間刻上一條縫兒,嘿!真像個‘壽桃’。我再分別刻上‘壽’‘比’‘南’‘山’四個字,放在盤子的東南西北四個角,成了我的主打。我再將桔子的一週畫上波浪線,沿着波浪線把桔子分成兩部分,側面一看可真像花瓣!我接着在桔子的中心插上了根牙籤,把葡萄插在牙籤上,葡萄就成了花蕊,兩種水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朵‘花’。我把蘋果切成薄薄的一小片,把它切成五角形,讓它與‘花’一起來當點綴。哇!我做的水果拼盤還真不錯!我立即把它獻給了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每一條皺紋上都盪漾着歡樂,笑得開心極了,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的傑作,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外公外婆,這叫‘壽比南山’,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身體健康,天天快樂!”“好,好,每道菜都好。只要是我們外孫女兒做的,樣樣都好!”……

唐代詩人王維有這麼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不但要在老人節多幫助老人,給老人們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老人,從點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去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吧!

重陽節的作文14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當山上的茱萸花綻放時,重陽節又走進每個人的心田……

起個大早,來到爺爺奶奶家。剛走進門,小狗開始“汪汪”叫。奶奶聞聲出來,一看是我,臉上露出了笑容:“今天怎麼還有空來了呢?”問完我又接着衝小狗説道:“叫什麼呢!你小時候她可是天天餵你!”我心頭不禁一顫,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啊,奶奶的銀髮好像又多了。我笑笑:“今天週日啊奶奶。”我扶着她進門。爺爺在沙發上坐着,他的高興也溢出在翹起的'嘴角上。我和爺爺交談,雖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交流,但有時更像朋友。我坐下,他把電視音量調小,問我最近的學習狀況,告訴我他最近在看什麼抗日劇。打我記事起,爺爺打開電視就愛看抗日劇,每到中午和晚上必看新聞,對國家大事也非常關注。在他的影響下,愛國——這顆種子早早地便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我告訴奶奶,今天是重陽節。和爺爺聊完後我便幫奶奶做家務。把客廳裏清掃好之後,我又和爺爺到了院子裏。院子雖不大,但藏滿了我兒時的快樂。

整理好院子,我們三個人坐在桌子旁。奶奶拿出了好多小零食和水果。她不停地讓我吃,嘴裏的橘子還沒嚥下去,她又起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説:“記得你最喜歡吃嘎嘣脆的桃子了,快吃一個。”爺爺在旁邊看着,“我和你奶奶天天盼着你來,你愛吃的都給你留着呢!”我鼻子一酸,爺爺奶奶總是這樣,好的東西總想攢起來給我們吃,有時因為太久沒有回去,一些東西已經放過期了……奶奶還總説我吃飯跟小鳥一樣,嫌我吃的少,嫌我太瘦。我明白話語之間包含的是最質樸的愛!

吃過午飯,我站起身來説:“爺爺奶奶,我該走了。”奶奶抬起頭來看着我,爺爺説:“這就走啊。”我看了看錶告訴他,還要回家寫作業呢,我改天再來。爺爺一聽,臉上的笑容又回來了,他又一次教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我知道他對我抱有殷切期望,我點點頭。兩位老人同我一起到小院門口,我説不用送啦回去吧,外邊涼。奶奶歎了口氣,最快也得下個週末再回來嘍。我承諾下個週末一定再來,奶奶高興地説:“好,那我調好餃子餡,咱們包餃子!”我點點頭,擺擺手示意他們回去。爺爺站在小院門口,奶奶站在衚衕拐角處,我告訴奶奶不要看着我了,快回家。奶奶笑笑説:“嗐,我都看着你走看習慣了!”我的眼眶濕潤了,我又擺擺手,快速轉身。

一小段衚衕,這次走好像顯得格外漫長……我問自己,是不是回來的太少了?是不是每次回來待的時間太短了?我後悔了,我後悔年少無知時對爺爺奶奶發的脾氣。慢慢走着,大腦裏好像出來了一架時光機,過去的畫面一點點地浮現在我眼前……兩行淚劃落在我臉上,我輕輕擦拭抬頭看路,又是一個拐角了。我回頭看,奶奶的身影仍在那裏,我抬起手臂揮揮,走進下一個衚衕。

過去已經過去,但未來可以把握。靜心想想,家裏的親人,老人健康平安已經是一件足夠的幸福的事情了!有空常回家,陪他們吃飯,幫他們做家務,坐在一起聊聊天,都能讓人感到幸福。

又是重陽,對我來説意義非凡。尊老愛老這一美德,何曾在我們心中丟棄過?

佳節重陽,願你我攜一縷雅緻登高賞菊,願你我攜家人之手曬秋之温暖!

重陽節的作文15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了愈後,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注:替百姓除禍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注: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後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於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這一星期天中,我們老師讓為自己的長輩洗一次腳或洗一次頭等。我突然心血來潮[注:來潮:潮水上漲。指心裏突然或偶然起了一個念頭。],準備,在星期天給來我家串門的姥姥洗一次腳。

“燦燦,燦燦……”哦,我姥姥來了,我趕忙把姥姥請進屋裏。趕緊把媽媽叫來。趁着媽媽與姥姥交談這來之不易[注:來之:使之來。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的機會,趕忙拿來盆子,倒了一些熱水,一摸水,呀,燒死了!我又倒了一些涼水,哎,又涼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氣妥”這個詞,頓時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熱水,這會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腳布。搖搖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説:“姥姥,馬上就要過重陽節了,我今天特意為您洗一次腳。”姥姥説:“呀,燦燦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姥姥為你感到驕傲啊!”我把姥姥的腳放入水中,泡了一會兒。又用肥皂把腳周圍搓了一遍,在用清水沖洗。連續重複幾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當我摸到姥姥腳跟時,有什麼紮了我一下。我一看,原來是一層厚厚的繭子。我想起姥姥操勞日久,每天洗衣,做飯。便更加仔細的去洗腳了!洗完後,望着姥姥乾淨的腳,喜出望外[注:望:希望,意料。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姥姥和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這一年的重陽節讓我過的很充實,很完美!即使在平時,我也會多多的為長輩做事。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一名少先隊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k1w7dj.html